第八届全国美术获奖名单及作品欣赏

第八届全国美术获奖名单及作品欣赏
第八届全国美术获奖名单及作品欣赏

中国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坚持中国美术“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基本理念;遵循艺术规律,把握时代性、学术性、多元性、创新性原则;严格执行规程,实施阳光评审。优选精品力作,推出名家新人。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彰显中国美术的特色优势并在世界美术发展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组织机构:

全国美展组织委员会,由名誉主任,正、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全面负责领导展览的筹备和展出的各项工作。组委会下设全国美展办公室,在秘书处领导下负责全国美展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及部队成立本地区本系统的全国美展组织委员会和展览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的创作、作品征集、评选和上送展品等各项工作,并与全国美展办公室随时取得联系,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全国美展的各项工作。

承办全国美展分画种展区工作的省、市地区,相应成立展区的组委会和展览办公室,在全国美展组委会办公室协调下,做好本展区的收件、评选、展出及出版作品集等各项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部队及各展区全国美展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所在地区的文化厅、局,文联和美术家协会协商产生,报全国美展组委会备案。

部队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由总政宣传部负责组织征集和评选。中直单位送展的作品由北京市美协负责组织征集和评选。

1994年12月27日-1995年1月8日,“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展出作品498件(含126件获奖作品,此届美展获奖作品没有等级),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第八届全国美展采取分两个阶段办展的方式,先由各省市分别办展,然后在北京举办优秀作品展。

以下是获奖名单和作品:

邱汉桥,字峤山,号聚君堂,1958年出生于湖北孝感,自幼酷爱绘画及音乐,

1985年至1989年先后就读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研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警总部专职画家,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成员。

邱汉桥先生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突出的学术成就,作品风格既有南国田园的婉约润雅,又有北国山峦的雄浑凝重,将中国经典的传统哲学思想及传统绘画理论与现代艺术思想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2006年创作的以香山红叶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金秋无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为人民大会堂首次收藏描绘北京风光的画作,堪称红的壮丽与黑的崇高,邱汉桥的画含古接今,宁静幽远的意境和纯化的艺术语言,在多变的水墨世界里从容地传达出中国诗人吟咏千载的心物交融之美,突出了“势”、“气”、“神”、“韵”,画笔下的意象闪动着灵性,跃动着画家心灵的声息,流动着撩人心弦的艺术美感,使之艺术境界超然,格调独特。他所创造的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开创了中国画南北交融的新格局。

1985年至2011年间,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大型画展大奖,数件作品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部分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及收藏界人士收藏。代表作有:《世纪魂》《金秋无际》《苍穹回响》《众山之巅》《恒》《晨》《丰碑》《雨后斜阳》《金湖湾系列》等。曾出版过《邱汉桥画集》、《中国画名家作品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邱汉桥专集》等。

1976年入伍,当过放映员、广播员,为部队绘制过大量的宣传画;

1978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速写作品;

1982年开始出版连环画作品;

1984年创作的《金秋》获辽宁中国画五市联展优秀作品奖;《辽宁日报》头版首选发表;

1985年创作的作品《北国春》、《霜月花》、《秋泉》入选由辽宁美术家协会与中国文化部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展,赴前苏联及东南亚等地展出,作品被有关艺术机构收藏;

1986年创作的《扣林山四月》、《生命的流泉》入选全军南疆画展;

1988年创作的《二月里的歌》入选中华人才杯中国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1989-1992年1989年至1992年间,共有20余件作品被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

选送多种国际展览;作品全部被收藏;

1989年8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瞭望周刊》及《解放军报》等全国主流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外收藏家收藏;

1989年8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瞭望周刊等全国主流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同期作品被美术杂志、中国书画等众多专业刊物专题发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专题片“墨韵”,在全国放映。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外收藏家收藏;

1990年邱汉桥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专家们极大关注;

同年7月28日,由中国文化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发起,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作品观摩研讨会。刘大为,田黎明,水天中、郎少君等首都数十位知名人士及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姜思毅参加了研讨会并讲话,参加作品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对其作品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并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其作品从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来,从现实的生活中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91年创作的《三月寻故里》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及日本共同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四季》美术大展;荣获铜奖;作品被日本有关美术馆收藏;

5月作品《和风四时》入选中国美术馆及日本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大展并赴日本巡回展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6月作品《雨后》《梦回故事》等5件作品,应邀赴韩国美术馆举办现代中国画展览;参展画家是当前最具实力画家,作品被韩国美术馆收藏;

10月作品《静地》入选全国首届“民族文化风情画展”在北京展出;

11月作品《山魂》参加全国第一届中国山水画邀请展,全国巡展;

1992年5月作品《牧歌》《中秋月》等作品入选赴日本参加庆祝中日邦交20周年,中国现代美术展;作品被日本有关机构收藏;

1992年—2005年应邀于国务院西山服务局期间创作的部分作品,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

为中央军委大厅、武警总部、国务院有关部委,绘制了多件巨作;

为部分国家领导人住所接待厅绘制了多件作品,受到好评;

1993年7月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个人学术交流画展;受到极大好评;

10月作品《山居图》入选法国尼斯国际造型艺术大展,获最佳作品奖;

11月《天涯共此时》等4件作品由国家领导人选送外国元首;

1994年作品《世纪魂》荣获全国第八届美术大展最佳作品奖,(这是此次大展最高奖,因本届大展不设金、银、铜)并获文化部奖章;该作品发表于全国十几家专业刊物上;《中国美术报》头版头条发表;

1995年作品《永恒的记忆》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韩现代美术大展;

应邀出席由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举行的全国首届山水画研讨会;会上发表论文受到入会者一致好评;

同年论文《走出误区,站在时代制高点》发表在《中国画研究》专刊上;

1997年5月应邀赴马来西亚举办个人画展,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参加了开幕式;部分作品被收藏家高价收藏;

作品《屹立》入选全军美术作品大展;

1998年作品《丰碑》获全军抗洪精神画展,获优秀作品奖;

作品《东方》获全军美术大展优秀奖,并入选全国九届美展;

1999年作品《丰碑》荣获中国香港世界华人艺术特别金奖;

主编《世纪之交中国画名家》大系列,新华出版社出版;

出版《中国画名家作品选》个人专辑;

2000年主编《中国美术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01年12月《雨后斜阳》荣获联合国和平艺术大展和平金奖;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发证书及精制奖牌;

2002年作品《永恒的记忆》入选全军美术大展,荣获优秀作品奖;

作品《三月江南》荣获中日邦交30周年“中日和平——友谊书画大展”一等奖;2006年1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绘制了五米巨幅《金秋无际》,各大媒体都有报道;11月29日第二次作品观摩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到会的嘉宾有国家领导人前人大副委员长布赫,美术学术界的艺术大家、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刘勃舒先生,美术理论大家邵大箴先生,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先生,著名美术理论家翟墨先生,著名美术理论家陶咏白先生,著名美术理论家包立民先生等。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等数十位画家学者、解放军、武警总部有关领导和首都二十余家新闻媒体、书画界、收藏界、企业界著名人士等二百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作了报导;

2007年作品《千秋》获全军美术大展优秀作品奖;

2008年作品《晨曦》入选法国国际造型艺术大展;

2009年创作的巨幅《众山之巅》参加全军美术大展;

5月在中国保利拍卖公司春季拍卖的以范曾为首的“中国当代十位杰出画家”专场中,邱汉桥、范曾等作品都在其中。邱汉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每平方尺的价位创出了新高(每平尺4万元);

9月29日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静谧的水墨世界——邱汉桥》,在央视七套黄金时间播出;

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吸收为成员;

2010年6月中国保利、中国翰海等拍卖公司的春拍,作品《田野放歌》、《野湖晓趣》受到热捧,价位再创新高达到了每平尺8万元的价位;

6月7日在中国文艺报上整版发表学术论文《在与传统文化对话中寻找大美》,将二十多年对中国绘画传统理论与传统哲学思想的研究探索进一步的解析和升华;

2011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邱汉桥》个人专集;

6月,在中国嘉德、瀚海、保利三大拍卖行拍卖中邱汉桥《乡情》、《福日无边》等作品系受藏家追捧,其作品创每平尺价位10万元新高;

9月,巨幅作品《恒》、《难忘》、《众山之巅》参加全國武警美術大展;

2012年5月,在春拍寒潮逆境中邱汉桥作品《金湖湾放歌》在瀚海拍卖行以115万成交,个人每平尺均价达到15万元;

《世纪魂》

邱汉桥

200*170cm

袁武: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大雪》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牌。作品《没有风的春天》曾获全国第八届美展奖牌。作品《天籁》曾在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中获金牌奖。作品《凉山布托人》获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牌奖。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国画坛百杰。作品《亲人》获1998年全国抗洪英雄赞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作品《凉山布托人》入选百年国画大展,作品《生存》获解放军文艺奖,作品《夜草》入选2003北京国际双年展。作品《抗联组

画―――生存》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多件作品曾在《美术》杂志、《国画家》杂志、《中国书法·国画》杂志、《国画》杂志、《美术观察》杂志、《朵云》杂志发表。

1959年9月16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1975年七月,高中毕业后到吉林省桦甸县八道河公社穷棒子沟林场下乡,也算走向了社会;该林场是一个四十多人的知青集体户,半年后集体户解体,又同十几个知青落户到八道河公社向阳大队向阳小队;劳动之余,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每天的课题是临摹一本借来的《芥子园》画谱山水卷,同时还要临摹多遍当时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国画作品如: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杨之光的《激扬文字》、欧洋的《雏鹰展翅》;在此之前临摹最多的是刘奎龄、刘继卣的人物画和动物画,还有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王叔晖的工笔人物,是躲在家里偷着临的(当时这些属于“四旧”的东西是不能拿到外面的,再者我出身工人家庭,没有任何书籍和画册,所临摹的样书是中学时代的启蒙老师程子长先生、吴士纯先生的藏书;三年的知青生活的磨砺(按当时最时髦的术语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成长的角度看,我遭受了不应该是那个年龄所能承受的磨难,过早地完成了婚恋,过早地经历了本该是成年人慢慢实践的许多事;

1977年十二月,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美术专业考试;报名时要求考生带素描、色彩等写生习作,而这些是我从来没有涉猎的领域,自学画以来一直是以临摹传统中国画为主;当我带着一捆临摹的国画作品兴冲冲地去报名时,以“不会画画”的理由被拒绝应考;当时我大脑一片空白,茫然而愤恨,继而是垂头丧气,曾一度远离被我视为珍品的临品;那一打击现在回想起来心服口服,知道为什么不被视为会画画;报名未果,二个月,后我被招工回城,成为令人羡慕的那一届第一批返城知青,这完全得益于会“画画”;招工领导展开我临摹的“猛虎图”、“牡丹图”,就如伯乐发现千里马,拍板既定,招我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正式职工;这里还要感谢一位同我们一起下乡带队的老干部陶书记,他是我当时所临摹作品最热情的观者,也是我的保护者和支持者;因为他的热心扶持和竭力推荐,使我有机会第一批被招工;

1978年3月,正式到吉林化学公司化肥厂报到,成为尿素车间的一名电钳工;在这里工作的三年中,得到该厂工人文化宫美工陈侃大老师及车间马书记的关照,我多数工作时间是为厂里画画廊报,为食堂和一些公共场所临摹大国画;而业余时间则开始疯狂地画素描写生(石膏像和人物头像)和野外色彩水粉写生;1980年9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开始了四年大学的学习,因基础差,在班里不是专业最好的学生,却是最用功的学生;

1983年10月,在老师带领下赴黄山、苏州、太湖写生,历时一个月;并第一次去了北京,初开眼界;虽然当时的写生和速写都不成样,但一路所见所闻至今受益;

1984年9月,大学毕业;

分配到吉林省榆树县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员;这是一个远离省城的松辽平原的小县城,被分到这里属支边项目;在此任教期间带学生画了大量的速写,并创作出第一批反映东北农村生活的国画作品《小镇待业者》《远来的风》《暖风》《春天在哪里》等;

1985年作品《小镇待业者》入选“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这是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

1986年9月,调回吉林省长春市,任教于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10月,创作完成《又是一年春草绿》获吉林省青年美展一等奖;

1988年6月,调入吉林省长春书画院任专职创作员;

作品《冬趣》入选中华杯大奖赛全国美展并获佳作奖;

作品《没有风的子夜》参展东北三省国画展,并获优秀奖;

作品《春天里的最后一场雪》获吉林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多件作品参加“南京书画院长春书画院联展”,在南京展览期间与南京书画家同台笔会时,有幸目睹林散之先生、亚明先生写字画画的情景;特别是晚年的林散之先生平淡安宁的举止,信手拈来地写下的一幅书法,让我看到了大师的书写状态,印象极深;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我对中国书画艺术的认识;并与南京画家朱道平、张伟、李璋等共游天柱山、扬州等地;

1989年10月,作品《大雪》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并批准加入全国美协;作品《绿肥红瘦》等七件作品应邀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人新作展”,作品《塞外,春天还不曾苏醒》入选当代中国水墨新人奖(全国美展);

1991年4月,在日本东京与日本书法家北村先生举办书画联展,并赴日本参观访问;这是第一次踏出国门;在上野美术馆看到罗丹雕塑作品和马奈、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许多大名家的真迹;在东京西武美术馆参观了美国当代乡土画家安德鲁.怀斯画展,这是当时在国内很流行的一种画派,我的许多作品也在模仿这种情调;

1992年3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和姚有多先生学习写意人物;

作品《天籁》获加拿大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金牌奖;

1993年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姚有多先生写意人物研究生;期间,重复进行大学时造型训练,对于一些基本功的填补,是研究生时的最大收获;1994年6月,随导师姚有多先生、华其敏老师及一名韩国留学生赴甘肃写生,途径天水参观了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合作、玛曲、尕海、择叉等地进行为期数日的写生收集素材;

回京后完成作品《没有风的春天》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并获奖牌(此届只有一种奖);

1995年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并举办了毕业作品展,共展出《塞外,春天还不曾苏醒》、《小村,又一个秋日》等十一幅作品;

其中《没有风的春天》被美院展览馆收藏;

8月,特招入伍参军,分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同年第一本画册《袁武画集》由台湾出版;

1996年带学生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布托县、昭觉、泸沽湖等地写生,历时四十天,完成大量速写和水墨写生;

返校后创作作品《凉山布托人》;

8月,与同年入伍的地方大学生在山西忻州大学生训练基地军训三个月,真正完成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

12月,在日本北日本新闻社画廊举办“袁武国画展”,因故本人未出席;

1997年3月,作品《凉山布托人》参展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大展并获优秀奖;出版第二本画册《袁武新作品集》;

4月,创作完成《秦始皇》;

5月,第一次赴山东青州搞笔会,往返3日,挣回第一桶金;

10月,被全国文联授予“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

1998年6月,带两名学生赴新疆写生,历时三十天,走访了博乐军分区边防团的六个连的边防哨所,完成速写几十幅;

在日本福罔市天神村福罔画廊举办《袁武水墨画展》,因故本人未能出席;

9月,在山东烟台美术博物馆举办《李翔、袁武画展》;

11月,创作完成九八抗洪的作品《亲人》;

12月,作品《亲人》获全军抗洪精神赞美展一等奖;

1999年5月,作品《亲人》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一等奖;

8月,山东青州中国美协创作中心举办《袁武中国画展》,创作完成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全军美展优秀奖;

12月,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并获第四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

作品《汤显祖在厦门》获庆祝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优秀奖;

2000年5月,于山东潍坊举办“李翔、袁武国画展”;

带学生赴陕西绥德写生;十天,完成速写几十幅;

6月,随解放军美术考察团赴欧洲访问,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参观了诸博物馆、美术馆;

在卢浮宫、奥塞美术馆、荷兰国家美术馆、凡高美术馆等馆藏中亲临了达芬奇、米开朗其罗、博蒂切利、荷尔拜因、凡高、毕加索等众多大师巨匠的作品;

8月,参加由王华祥主讲的全军速描班,历时三个月,对造形的理解和把握,有突破性进展;

2001年1月,在广东佛山画院举办“袁武中国画展”;

3月,在安徽铁山画廊举办“袁武画展”;

6月,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银奖(此届无金奖);

8月,在山东东瀛举办“李翔、袁武国画展”;

9月,带学生赴山西古县和首阳县写生;

途中参观了永乐壁画、西安碑林等,完成速写一百余幅;

10月,在山东潍坊沈学仁画廊举办“袁武中国画展”、朝花出版社出版《袁武水墨画人物写生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袁武画集》;

2002年1月,带学生赴东北吉林山区写生,收集“抗联”创作素材,并开始《抗联组画——生存》的创作;

2月,被评为首届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

8月,作品《生存》获全军美术展览一等奖;

9月,带学生赴北京密云辽宁锦州鱼村等地写生;

完成三十余幅水墨写生合金百幅速写;

12月,作品《凉山布托人》参展“百年中国画大展”;

2003年1月,在深圳博物馆举办“袁武中国画作品展”,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袁武国画作品选》;

2月,随大陆杰出青年代表团赴台湾与台湾青年共度元宵佳节,台湾数日的游览,印象最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岛屿上的体现,街巷中的牌匾文字的繁体书写及书店中,文献类书籍的丰富,令人仿佛回到三十年代气息中;

5月,“非典”期间,创作作品《空中课堂》;

8月,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9月,作品《夜草》参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10月,带学生到北京军区某部体验生活、写生、收集素材,完成百幅速写及三十余幅战士写生;

2004年3月,创作作品《母亲看我画小平》,并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9月,带学生赴山东淄博峨庄写生,完成百幅速写及三十余幅水墨人物写生;10月,《抗联组画——生存》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2005年1月,广东画院美术馆举办《申万胜、袁武书画展》;

7月,创作《抗联组画-牺牲》,参加中国美术馆主办《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

创作《咕得毛咛》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高等美术院校基础教学教法丛书《袁武水墨人物写生》;被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20家;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袁武中国画集》;

被评为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

2006年3月,创作大型作品《进山》;

5月,创作《垛草》;

6月,创作《净地》;

7月,创作组话“水浒人物”;

10月,带学生去河北井陉县写生,完成三本速写一百余幅;

11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第三本《袁武写生集》;

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史——袁武传》;

2007年1月,在山东淄博书画城举办《申万胜、袁武书画展》;

3月,随军旅美术代表团赴意大利、埃及、坦桑尼亚参观访问,看到大量乌木雕,非洲艺术不论是造型还是表现,都带给我很大启示;

4月,荣获2006吴作人造型艺术提名奖;

5月,创作《扒苞米》;

6月,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袁武影像集——大墨人生》;

创作组画《文化名人系列》;

7月,重新创作《抗联组画——牺牲》;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袁武的速写本《带一支笔上路》;

8月,《进山》获第三届国画大展优秀奖(仅此一种奖项);

1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画丛书——袁武》;

2008年3月,开始国家重大题材《东北抗日联军》草图制作;

4月,17日-30日,赴俄罗斯参观访问,历时半月,参观了列宾美术学院、列宾故居、俄罗斯博物馆、特列恰夫画廊等诸多美术馆;

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俄罗斯美术经典作品原作,如《伊凡雷蒂杀子》、《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女贵族莫洛卓娃》等,及列宾、苏里克夫、列维坦、谢洛夫、弗鲁贝尔、马利亚温等一大批所喜爱的画家作品,更被一些前苏联的革命性纪念碑、雕塑的艺术水准之高所震撼;

5月,创作《大山水系列作品》;

6月,作品《大山水》系列之一、之二参加首届中国(郑州)水墨艺术双年展;7月,20日至26日,在吉林市画廊举办袁武小型中国画展;

8月,作品《家园》参展中国现代人物画邀请展;

9月,带学生赴山东沂蒙山写生一个月,画水墨人物写生二十余幅,速写近百幅;10月,创作具有变法意识的《人流》作品;

11月,出版《袁武精品选》;

作品《九八纪事》参展《新时期中国画之路》大型中国画纪念展;

12月,作品《母亲看我画小平》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美术展》;2009年5月,袁武工作室研究生、本科生、访问者作品展;

6月,创作完成《重大题材(抗联)》;

7月,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学教材《袁武水墨人体概述》;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书画名家全集袁武国画卷》;

8月,创作完成《走过沱沱河》;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袁武当代最具影响力国画家作品集》;

9月,《抗联》参加由文化部主办、国家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展;

10月,作品《走过沱沱河》参展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灵感高原》全国美展;

12月,结束14年军旅生活,由解放军艺术学院转业到北京画院,任副院长、专业画家;

12月,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百年中国画经典——袁武卷》;

2010年1月,18日-22日,作品《大山水系列》三件在香港展览中心参加由中国文联、香港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

3月,2010年3月,作品《暮色》等九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庚寅水墨——原创与前瞻》国画作品展;

作品《古意图》两件在上上美术馆参加由宋庄国画院举办的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北方秋天的肖像》在浙江美术馆参加由中国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主办的《时代画农民——新中国农民题材优秀作品展》;

4月,作品《暮色》等六件在河南郑州美术馆参加由国家画院、郑州文联举办的《中国水墨故乡情——当代中国名家作品展》;

扇面《十人诗意》在日本东京参加由国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馆赴日本画扇展》;

5月,10日-25日,作品《在海边》在广州艺术博物馆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第九届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5月,8日-5月,14日作品《抗联》等六幅在山东美术馆参加由山东美协主办的《情系齐鲁——中国画名家故乡展》;

5月,1日-29日,作品《走过沱沱河》等七件在国家画院美术馆参加由国家画院、中央美院举办的《以心接物——全国艺术院校导师作品展》;

9月,作品《暮色》在上海展览中心参加由国家画院、上海国院艺术展览中心举办的《写意中国》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

11月,作品《大山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由北京文联、北京美协举办的纪念《北京文联60周年美术作品展》;

12月,作品《孔子暮年》等6幅在北京马奈草地会馆参加由国家画院举办的《草地上的交谈——十二人画展》;

出版画册:

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行迹——写生作品集》;

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旨韵文质》论文集;

完成新作:

《黄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3.2米×4.8米;

《在朱耷山水上耕种》4米×4米;

《乡村的齐白石》2米×1米;

《南海潮》1.3米×0.67米;

《鱼讯季节》(合作)1.8米×0.95米;

2011年4月20日-24日,“齐风鲁韵”当代山东书画名家30人晋京学术邀请展;6月20日-7月10日,庆祝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画展(东莞美术馆);7月29日,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画展(评委);

10月10日-14日,第八回--中日美术交流联合作品展;

中国(温州)书画大展-2011全国名家邀请展;

大写者——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2年1月16号,应邀参加“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

3月,被评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7月创作《抗联组画——出击》并参加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

8月26日,在吉林长春东北亚艺术中心举办“吉林情怀——曹无、袁武画展”;10月1日,在吉林长春举办“踽踽之旅——袁武早期作品发现展”;

《没有风的春天》

袁武

190*220cm

冯远:中国画家、教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2年1月,生于上海;

1969年5月,初中毕业,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

1974年作品《苹果树下》入选“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1978年12月,入浙江美术学院修读中国画研究生;

1980年9月,毕业留校执教,至1990年历任中国画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处长;

作品《秦隶筑城图》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获二等奖;

1981年论文《传统中国人物画种造型的程式化、概念化问题》发表于《朵云》杂志;

1982年论文《面临困境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发表于《美术》杂志;

1983年论文《传统文人画的现代价值及其意义》发表于《美术》杂志;

1984年作品《百年家国耻》获“浙江省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1985年作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十佳奖;

1986年“蓝与黑—冯远作品展”在浙江美术学院展出;

1987年“冯远中国画展”在上海展出;

198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

作品《历史》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香港中国商会收藏);

《河姆渡文化》获全国科协美术展览金奖;

《星火》入选“全国中国画邀请展”(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论文《重归不似之似》发表于《美术》杂志;

1991年论文《回到单纯》发表于《美术》杂志;

出版《冯远中国画选》(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2年任中华全国第六、第七届青联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

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

作品《屈赋辞意》入选“首届中国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

“冯远中国画作品展”在香港展出;

论文《现代日本画的启示》发表于《新美术》杂志;

出版《冯远画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香港南阜艺术出版社);

1993年论文《林风眠和他的水墨画艺术》发表于《新美术》杂志;

出席“港、澳、台、大陆美术教育研讨会”,并作《世纪之交的中国美术教育》讲演;

1994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作品《屈赋辞意》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文明的历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

论文《寻找迷失的精神》发表于《中国画研究》杂志;

1995年“冯远水墨人物画展”在台北展出;

出版《冯远水墨人物选集》(台北霍克艺术公司);

1996年4月,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冯远作品展”在日本东京展出;

访问日本东京及武藏野美术大学,并作《日中绘画比较谈》讲演及举办作品观摩展;

1997年作品《秦嬴政称帝庆典图》入选“中国艺术大展”,获大奖;

“冯远中国画作品观摩展”在韩国庆南圆光大学博物馆展出;

论文《“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发表于《美术研究》杂志;

出版《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冯远》(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水墨人物画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访问韩国庆南圆光大学美术学院、汉城大学,作《本世纪最后十年的中国美术》讲演并举办展览;

受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邀请举办个人展并授课讲座;

1998年“冯远作品展”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展出,另有大量作品随联展赴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日本展出,被购藏;

论文《学院的当代使命》、《颖与思、敏与悟、勤与行》发表于《美术》杂志;出版《中国人物画技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举办展览;

考察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美术教育和美术状况;

1999年5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调任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任司长;

作品《世纪智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收藏),同时任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论文《状写、意写皆为大写》发表于《美术》杂志、《追求经典》发表于《美术》杂志;

发表论文《关于21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思考和探析》,出版论文集《东窗笔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9月,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文联委员;

作品《都市人》系列组画入选“今日中国美术大展”、“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出版《冯远画集》(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年作品《苍生》系列组画入选《世纪风骨五十家》“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论文《在文化交融与竞争的历史进程中》发表于《文艺报》;

出版《荣宝斋画谱?冯远》135集(荣宝斋出版社);

随国家文化部部长政府代表团访问欧洲;

2002年作品《虚拟都市病症》入选“第三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2003年11月,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唐人击鞠图》被人民大会堂特邀陈列;

论文《美术2003的关注与思考》发表于《文艺报》、《光明日报》;

参与策划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作论文讲演;

2004年5月,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作品《圣山远眺》入选“第四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蹉跎岁月》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任全国美展评委会副主任;

论文《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中国文化创新之路》发表于《中国文化报》;

出席“北京论坛”,宣读论文《经济全球化北京的中国文化艺术创新之路》;

率艺术家考察团访问台湾,在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作《大陆美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讲演;

2005年9月,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作品《雪山祥云》入选“第二届中日美术作品交流展”;

论文《精神之炬—艺术难以承受之重》发表于《中国文化报》;

参与策划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研讨会讲演;

访问俄罗斯、法国、英国、奥地利,考察各大博物馆,策划多国馆藏艺术来华展览;

2006年组织“国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制作工程”活动,创作草稿《武昌起义》入选该工程;

作品《高原秋色图》、《诗贤四屏》入选“中国画优秀作品展”;

出版《冯远画集》;

《美术评论》多篇发表;

2007年作品《远山》系列;

作品《乡童》参加“水墨画新作展”;

组织策划《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赴墨西哥、瑞士等国巡回展出;

赴美国旧金山讲学并参与画展;

访问美国亚洲基金会,考察华盛顿、纽约博物馆;

2008年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作品《逐日图》入选“当代中国画名家展”;

参与策划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论文讲演《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状态和价值取向》;

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创作《中国文化科技名人图》;

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2009年创作《我们》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武昌起义》入选“国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

为驻外使馆创作《傣家风情图》;

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冯远人物画工作室;

出访埃及、土尔其;

2010年创作《诸子图》,带队赴井冈山采风写生;

《雪山祥云》入展意大利罗马“《西藏论坛》美术作品展”;

撰文《历史画与历史题材创作》;

筹建中国设计艺术学会;

组织筹划“今日中国”艺术周赴智利、古巴;

举办《水墨形相》学员作品展;

2011年创作《望夫妹》、《母子图》、《新疆风情写生》、《今生来世》,入选建党纪念展、新疆题材美术作品展;

筹划推出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启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举办中国国家画院冯远人物画高研班;

出访印度、尼泊尔,得授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位;

2012年3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个人画集《二十一世纪中国艺术家?冯远》、《笔墨尘缘》冯远绘画作品集;

4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绘画作品展;

《屈赋辞意图》

冯远

190*180cm

张道兴:男,汉族,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解放军美

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友联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担任全国、全军美展评委。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画,并且特别爱画。擅中国画、书法及篆刻。创作继承传统,力求创新。画风自然古朴,巧拙相间,娴雅含蓄。

1935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沧县。

1992年批准享受国家政府津贴。

1950年于三野特纵特科学校参军。

1962年任军委炮兵政治部文化部文化干事、创作员。

1962年以来,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书展,并多次获奖或为国家收藏。其中国画作品参加全国第四至十届美展、中国画展、中国画人物画展,参加纪念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名家展及北京首届、第三届国际美术双年展。参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等国外交流展。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二至九届书展,首届篆刻展,二十世纪书法名家大展等。

1983年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

1990年在香港举办“张道兴中国画新作展”。

1991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张道兴中国画新作展”。

1994年在马来西亚举办“张道兴书画燕尾服”。

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道貌岸然兴书画展”。

1997年在澳大利亚参加新南威尔士洲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

《儿子》

张道兴

160*173cm

马海方:北京人。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

渤舒诸先生。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签约画家,北京文史馆馆员。几十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京味艺术的收集、整理、发掘。他大量写生,勤奋创作,绘画题材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不间断地充实、发展、提高,作品涵盖老北京风情习俗之方方面面,笔精墨妙,引人入胜,风格独特,影响广泛。以没骨入画,适度勾线,在强调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对人物作适度夸张,且设色巧拙明亮,不拘一格,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同时巧妙融入西画的一些技法、民俗的诸多成就,使之极具观赏性与时代审美,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1990年获首届中国风俗大赛金奖,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出版各种画集多部。

1956年生于京郊大兴县,西红门镇;

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

1981年毕业后开始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编辑部当编辑;

1982年至1984年先后参与编辑设计了大型系列丛书《当代书法家系列丛书》、《日本书法篆刻选集》等;

1984年业余创作的连环画《茶馆定计》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

1985年业余创作的连环画《女寨主》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革命母亲夏娘娘》;

1986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出版根据莫泊桑名著改编的连环画《菲菲小姐》;

水墨画《土塬上高秋》获当代青少年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画大赛优秀作品奖;1987年创作《旧京风情系列》长卷、组画;

1990年《古都风情》组画获首届中国风俗大奖赛一等奖;

《留下激动人心的瞬间》由焦尚意撰文,在中国体育报做专题报道;

《古都风情组画》由焦尚意撰文,在北京青年报做专题报道;

1991年《旧京风情组画》被北京青年报选为当年“首都青年之最”;

《老天桥人物组画》获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东方奖;

1992年《旧京天桥人物》长卷获中国美术馆东方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1993年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名筑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休闲图》获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

在当代美术馆举办北京风情人物画个展;

1994年《旧京风情图卷》获西苑杯大奖赛金奖;

《旧京风情》获新铸联杯大奖赛国画组优秀奖;

《旧京风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北京展区参展优秀奖;

《古都子民》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著,由马海方插图出版发行;

1995、96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两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5年《鸟人鸟事》获中国体育美术大展银奖;

1997年香港心源出版社出版《北京风情画集》;

1998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

随青年画家访欧团前往法国、德国、意大利等8国参观交流;

在瑞士洛桑举办个人画展;

获文化部群星美术大展银奖;

《路遇》参加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美术作品展;

《春韵》获中国美协、诗书画研究院庆祝建国40周年大展铜奖;

《四季》人物组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0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京华市井风情图集》(宣纸版);

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实力派画家精品集》;

《打瓢、卖山货图》入选“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

2001年《李四光》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光辉八十年人物画展;在皇史箴与孙成新先生合办《旧京情节》国画展;

在中华世纪坛参加吴冠中为首迎奥运八人画展,展出作品八幅,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名家画北京》;

2002年1月,在龙顺成京味文化茶社办个人画展;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说北京风情》;

为全聚德烤鸭店创作巨幅人物画《全聚德烤鸭流程图》(第一稿);

10月,退出《中国书画》编辑部,与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签订协议辞去编辑工作,专职创作;

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

2003年为山东德州扒鸡集团创作德州扒鸡流程图画一组;

作品8幅入选《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在世纪坛艺术馆展出;

5月,与李小可、杨刚等在可创艺苑举办北京风情画联展;

7月,《全聚德烤鸭流程图》手卷入选文化部群星美展获铜奖(第二稿);

7月,参加由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万众一心抗非典、浓墨众彩颂英雄”为主题的美术、书法作品展;

8月,《平实的魅力—-风情组画》,由徐恩存先生撰稿,在〈中国美术〉杂志专题报道;

9月,作品三幅入选“同里——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作品大展”;

《找乐图》入选第三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

2004年10月,《全聚德烤鸭流程图》(第三稿)入展北京“时代风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美展;

3月,二幅作品入展“盛世家园——中国画与环境”南京国画联展;

5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芥子园——马海方画没骨人物;

5月,《红旗》杂志画刊第一期发表“京味人物”,由毕冠良撰文介绍;

6月,画家吴丽珠、刘汝阳在秦皇岛举办“中国首届地名文化书画巡回展”;

6月,《京城玩家》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著,马海方插图,由经济日报出版;9月,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儒家文化书画展;

9月到11月中国美术家印度之旅采风团两次去印度写生;

作品三十余幅,多家杂志发表;

11月,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优秀画家绘画选集》长城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一、课题: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并且了解一定的艺术作品三、课型: 讲授新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图片来讲解作品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主要是涉及的任务作品较多,需要了解的知识内容较多 七、教学资源: 教材、、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一、美术鉴赏的含义: 美术鉴赏包含着欣赏与鉴别两层意思。欣赏,指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对美术作品基本上是采用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二鉴别,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判断。二、美术鉴赏的条件 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 被鉴赏的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主体条件:鉴赏美术作品的人 三、美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注意:人们的身心活动在审美对象上的集中和停留。 2.审美感知:鉴赏者对对美术形象的感知过程。 3.体验玩味:指鉴赏者感受艺术作品形象之后,就要对作品形象的具体性、审美性、和典型性在头脑中进行反复审查、联想比较体验玩味,才能真正领悟其中隐含的思想意蕴和美妙意境乃至主客体达到“” 4.审美判断 四、美术鉴赏的功能与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功能 1.认识功能 2.教育功能 3.审美功能 (二)美术鉴赏的作用 1、形式感 感知能力的培养 首先美术鉴赏是对线条的欣赏。线条是极具表现力的因素,线条的作用不仅在于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轮廓,还在于表达情感。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色彩的欣赏。色彩与线条一样,是美术的基本形式要素,色彩的表现力很强,能够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意味,并引起人们相应的反应。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结构的欣赏。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空间要素。美术也被称为空间艺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及各种形式要素都是一定空间内得以展现的。空间不仅是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也是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的手段。

中国工艺美术经典赏析

中国工艺美术经典赏析 赏析题目:赏析国之重宝四羊方尊 学院信息: @#$%^&*()_+@##$$%%^^&&&*@##$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赏析国之重宝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外形简介 上口最大径:44.4厘米 高:58.6厘米 重:34.6千克 用途:盛酒器 所处时期:商(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出土时间:1938年 出土地点:湖南省宁乡市 2.详细信息 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

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3.文物特点 3.1浑然一体 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用以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因为技艺高明,使全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3.2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的造型以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4.文物详介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宁乡,由于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土了大批

初中美术教案设计《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展览设计的基本概念、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展示设计手法、展示分类,并且能够运用展示设计的方法,为学校的某一活动设计展示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展示设计的作品,来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设计手法及展示设计的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展示设计,感受展示设计的美。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首先了解学生对展示设计的认识。 出示两幅商业展示图片。 教师:当你看到这两张商业展示的图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出课题: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二) 发展阶段 一、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 1、视觉元素的运用: (1)直线的运用。 (2)曲线的运用。 (3)圆形的运用。 (4)三角形的运用。 (5)举行的运用。 三、形式法则的形影: (1)比例与尺度。 (2)对比与统一。 (3)节奏与韵律。 三、展示设计手法 1、拟人手法 (1)联想手法:采用联想展示手法,进行陈列布置。

(2)夸张手法:采用符合生活逻辑和哲理的夸张手法,揭示展览内容、事物的本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3)幽默诙谐手法:运用富有趣味和引人发笑的展示手法。 (4)场景展示手法:采用具有典型生活情景的场景,配上人形模特儿和使用的物品,会创造出真实的气氛。 四、抽象手法 (1)对比手法:采用各种形式的对比,如色彩冷暖的对比、图像圆方的对比、线条曲直的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质感肌理的对比、光线强弱的对比等,来突出主体展品或主要内容, (2)重复手法:将某种实物展品或某张照片重复几次展出,令人印象深刻,容易牢记。(3)蒙太奇手法:借用电影艺术手法,打破时空界限,在有限的空间或版面上,可以展示更多的内容,使观众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情况。可以采用散点式构图陈列展品,还可以配合图表来说明问题。 (4)象征手法:运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色彩、动植物形象等,作为背景或点题的处理,容易取得很好的展示效果。 (5)并列手法:在内容较多而且地位又同等重要的时候,往往采用并列展示的手法,以表示不分主次、地位平等。 (6)错视手法:利用透视扩展本来狭小的空间,利用错视对空间形态、图形、线段进行矫正,或引起观众视觉和心理上的新感受。 一、展示设计的分类 1、博物馆设计。 2、大型博览会设计。 3、商业展览设计。 4、商业环境设计。 5、庆典礼仪环境设计。 二、学生思考并讨论设计方案 1、如果让你为学校的校庆活动设计展示方案,大家应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表述自己的展示设计方案。 三、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评价 1、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展示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复习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复习 选择题 1.出土于陕西西安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类型的彩陶工艺作品。 A、半坡 B、庙底沟 C、半山 D、马家窑 2.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处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龙山文化,以出现较多的()为典型特征。 A、彩陶 B、黑陶 C、灰陶 D、印纹陶 3.以下青铜器的器型中,全部属于食器的一组是()。 A、戟、钺、镞、锛 B、鼎、簋、鬲、甗 C、尊、斝、角、卣 D、匜、盂、缶、瓿 4.以下青铜器的器型中,全部属于酒器的一组是()。 A、鼎、簋、鬲、甗 B、戟、钺、镞、锛 C、尊、斝、角、卣 D、匜、盂、缶、瓿 5.《周礼·考工记》所载商周时代青铜工艺中的“六齐”指的是()。 A、六种青铜器的造型方法 B、六种青铜器的装饰工艺 C、六种冶炼青铜的铜锡配比 D、六种冶炼青铜的铜铅配比 6.下列属于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性装饰纹样的一组是()。 A、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 B、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 C、饕餮纹、凤鸟纹、蟠螭纹 D、窃曲纹、垂鳞纹、回纹

7.以下不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型是()。 A、转心瓶 B、莲花尊 C、鸡首壶 D、谷仓罐 8.白瓷孩儿枕是宋代()的瓷器代表作品之一。 A、定窑 B、磁州窑 C、越窑 D、耀州窑 9.一般公认并广泛流传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是指()。 A、官窑、建窑、哥窑、弟窑、景德镇窑 B、官窑、汝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窑 C、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D、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德化窑、龙泉窑 10.以瓷器通体开片为最大特征,且开片大多是“金丝铁线”的宋代瓷窑是()。 A、汝窑 B、哥窑 C、弟窑 D、官窑 11、以下不属于陶器的一种工艺制品是() A、法华器 B、琉璃器 C、素三彩 D、唐三彩 14、如果以屋顶的造型特征来区分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则以下哪种屋顶的建筑堪称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式。() A、歇山顶 B、庑殿顶

中国工艺美术赏析

中国工艺美术赏析 班级:小学教育(英语方向)10级英语班 姓名:李萍萍 学号:10071414 2012-10-23

青铜器文化 青铜器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中国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其缩影与再现。青铜时代(Bronze Age)是由丹麦考古学家G·J·汤姆森首先提出来的人类物质进化史上的分期概念。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在青铜时代(距今约4000年至2200年)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 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原料优越性: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原料有其优越性: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锡矿石,并学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即青铜,比纯铜的硬度大。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锡5%,其硬度就提高为68度;加锡10%,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锤炼后,硬度可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周礼__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剂)。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齐(剂)。 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齐(剂)。 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脆。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后,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保存。此外,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 发展历史:考古证明中国青铜器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大约二千年以前,自晋侯苏编钟(西周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到春秋时代结束。经夏、商、西周、春秋到封建社会的战国、秦汉,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和其他用具。其中礼器又包括了时期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第1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 第1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陶器、瓷器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主要从陶器、瓷器和青铜器来进行欣赏和了解 一、 1、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

中国美术赏析作业参考

中国美术赏析网上作业 第01章中国美术发展概况 1. 单选题中国绘画形成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是: A. 人物画 B. 水墨山水画 C. 写意花鸟画 D. 工笔花鸟画 2. 单选题美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包括以下哪些阶段: A. 初创 B. 繁荣 C. 衰败 D. A和B和C 第02章中国人物画的初创——顾恺之和阎立本 1. 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顾恺之的“三绝”: A. “才绝” B. “痴绝” C. “画绝” D. “仙绝” 2. 多选题以下属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是和: A. 《韩熙载夜宴图》 B. 《女史箴图》 C. 《清明上河图》 D. 《列女仁智传》 3. 单选题顾恺之之后人们对于绘画的评价标准变为: A. 色彩的运用 B. 透视 C. 真实 D. 传神 4. 单选题阎立本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 A. 创立了人物画派 B. 使绘画走入皇室 C. 使绘画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地位 D. 使绘画用以描述事件情节 5. 多选题以下属于阎立本的绘画作品是: A. 《步辇图》 B. 《写生珍禽图卷》 C. 《芙蓉锦鸡图》 D. 《萧翼赚兰亭图》 第03章中国道释人物画发展的高峰——吴道子 1. 单选题吴道子就被称为:

A. “诗圣” B. “书圣” C. “画圣” D. “文圣” 2. 单选题世界上规模最大、洞窟最多的佛教艺术圣地是: A. 卢浮宫 B. 故宫 C. 云冈石窟 D. 敦煌莫高窟 3. 多选题敦煌佛教的繁荣期艺术作品的特点有哪些: A. 艺术作品汉化,外来特征减少 B. 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 C. 注重人物个性的表现 D. 繁荣期的作品气势盛大 第04章敦煌石窟佛教人物赏析 1. 多选题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兴盛的原因有: A. 世界文明发展融合的结果 B. 中原汉族艺术风格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影响 C.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佛教东渐的结果 D. 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丝绸之路的结果 2. 多选题敦煌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有: A. 寺庙 B. 菩萨 C. 飞天 D. 本生画 3. 单选题本生画是: A. 记录当时历史故事的作品 B. 有菩萨形象的作品 C. 有飞天形象的作品 D. 描述释迦牟尼生前教化众生的种种善行的故事 第05章风俗人物画发展的高峰 1. 单选题风俗人物画是: A. 反映画家对生活想象的作品 B. 表现市井百态、风俗习惯、带有一定情节的人物画 C. 以风景为主要描绘题材 D. 描绘宫廷生活的作品 2. 单选题《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是: A. 周昉 B. 张萱 C. 顾闳中 D. 张择端 3. 单选题顾闳中的代表作是:

13.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五单元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第五单元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展览设计的基本概念、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展示设计手法、展示分类,并且能够运用展示设计的方法,为学校的某一活动设计展示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展示设计的作品,来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设计手法及展示设计的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展示设计,感受展示设计的美。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首先了解学生对展示设计的认识。 出示两幅商业展示图片。 教师:当你看到这两张商业展示的图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出课题: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二)发展阶段 一、 二、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 1、视觉元素的运用: (1)直线的运用。 (2)曲线的运用。

(3)圆形的运用。 (4)三角形的运用。 (5)举行的运用。 2、形式法则的形影: (1)比例与尺度。 (2)对比与统一。 (3)节奏与韵律。 三、展示设计手法 1、拟人手法 (1)联想手法:采用联想展示手法,进行陈列布置。 (2)夸张手法:采用符合生活逻辑和哲理的夸张手法,揭示展览内容、事物的本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3)幽默诙谐手法:运用富有趣味和引人发笑的展示手法。 (4)场景展示手法:采用具有典型生活情景的场景,配上人形模特儿和使用的物品,会创造出真实的气氛。 2、抽象手法 (1)对比手法:采用各种形式的对比,如色彩冷暖的对比、图像圆方的对比、线条曲直的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质感肌理的对比、光线强弱的对比等,来突出主体展品或主要内容, (2)重复手法:将某种实物展品或某张照片重复几次展出,令人印象深刻,简易牢记。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一、课题: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并且了解一定的艺术作品 三、课型: 讲授新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图片来讲解作品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主要是涉及的任务作品较多,需要了解的知识内容较多 七、教学资源: 教材、、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一、美术鉴赏的含义: 美术鉴赏包含着欣赏与鉴别两层意思。欣赏,指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对美术作品基本上是采用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二鉴别,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判断。 二、美术鉴赏的条件 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 被鉴赏的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主体条件:鉴赏美术作品的人 三、美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注意:人们的身心活动在审美对象上的集中和停留。 2.审美感知:鉴赏者对对美术形象的感知过程。 3.体验玩味:指鉴赏者感受艺术作品形象之后,就要对作品形象的具体性、审美性、和典型性在头脑中进行反复审查、联想比较体验玩味,才能真正领悟其中隐含的思想意蕴和美妙意境乃至主客体达到“” 4.审美判断 四、美术鉴赏的功能与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功能 1.认识功能 2.教育功能 3.审美功能 (二)美术鉴赏的作用 1、形式感 感知能力的培养 首先美术鉴赏是对线条的欣赏。线条是极具表现力的因素,线条的作用不仅在于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轮廓,还在于表达情感。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色彩的欣赏。色彩与线条一样,是美术的基本形式要素,色彩的表现力很强,能够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意味,并引起人们相应的反应。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结构的欣赏。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空间要素。美术也被称为空间艺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及各种形式要素都是一定空间内得以展现的。空间不仅是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也是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的手段。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形象感知能力的培养。形象是艺术鉴赏中最为主要的内容,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主要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是写实性形象。 第二类是以表现主观感受为主的夸张、变形或抽象的美术形象。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必过比较全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必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陶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陶器、瓷器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主要从陶器、瓷器进行欣赏和了解 一、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陶器艺术 1、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 陶器的造型: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汇总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 1、《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2、《宾客图》唐 3、《执扇宫女图》唐 4、《藦坷萨埵舍身饲虎图》敦煌壁画北魏 5、《东王公》敦煌壁画西魏 6、《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唐 7、《双飞天》敦煌壁画唐 8、《朝元图》永乐宫壁画元 9、《钟离权度吕洞宾》元 10、《洛神赋》顾恺之东晋 11、《女史箴图》顾恺之 12、《步辇图》阎立本唐 13、《捣练图》张萱唐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 15、《簪花仕女图》周昉唐16、《牧马图》韩干唐 17、《照夜白》韩干唐 18、《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19、《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20、《维摩诘》李公麟宋 21、《听琴图》赵佶宋 22、《采薇图》李唐宋 23、《秋庭婴戏图》苏汉臣宋24、《货郎图》李嵩宋 25《六祖劈竹》梁楷宋、 26、《秋风纨扇图》唐寅明 27、《孟蜀宫伎图》唐寅明 28、《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明 29、《钟馗图》高其佩清 30、《游春图》展子虔隋 31、《匡庐图》荆浩五代 32、《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 33、《雪景寒林图》范宽宋 34、《早春图》郭熙宋 35、《万壑松风图》李唐宋 36、《踏歌图》马远宋 37、《风雨归牧图》李迪宋 38、《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39、《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40、《浴马图》赵孟頫元 41、《渔庄秋霁图》倪瓒元 42、《渔父图》吴镇元 43、《青卞隐居图》王蒙元 44、《庐山高图》沈周明 45、《《华山图》王履明 46、秋江待渡图》仇英明 47、《平林散牧图》王翚清 48、《落木寒泉图轴〉王时敏清 49、《仿古山水》王翚清 50、《杏花春雨江南》王翚清 51、《夏山过雨图》龚贤清 52、《五牛图》韩滉唐 53、《山鹧棘雀图》黄居寀五代54、《禽兔图》崔白宋 55、《寒雀图》崔白 56、《芙蓉锦鸡图》赵佶宋 57、《墨竹图》文同宋 58、《墨梅图》王冕元 59、《墨葡萄》徐渭明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之 古 瓷 器 的 鉴 赏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14-2班 何志强 3041210201

古瓷器的鉴赏 内容摘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它的发明,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关键词:陶瓷、艺术、发展、经济、文化、历史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工艺美术欣赏课,学了这门选修课程我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有了较深的了解,陶器更加具有深刻的认识和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陶器文化。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商周至两汉的瓷器 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自度。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1200.c以上高温烧制后,胎釉结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备了瓷器的条件。但当时制作工艺水平低下,胎中还是有一定量的铁成分,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差。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成气氛不能自如控制,釉色也不好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而成的,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由于含铁元素,所以呈青绿、黄绿。灰绿、褐绿等颜色。器表多拍印米字纹、方格纹,麻布纹,圆圈纹,曲折纹、叶脉纹,篦纹,水波纹,云雷纹等纹饰。 主要器型有:尊。豆。葫,盂、罐。盖罐,提梁壶,鼎,瓮,算簋,酹、杯。钵等,绝大部分器型仿当时的青铜器器型而作。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细,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度等方面则有本质的不同。东汉青瓷胎质致密坚硬,胎色多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较高,敲击声音清脆。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紧密,仅个别有剥釉,积釉现象;釉色青绿,也有些为青黄,但釉面匀净。 三国青瓷水注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

中国美术欣赏学习体会

《中国美术欣赏》学习体会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美术欣赏得到了一些心得。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我国的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经过各个时期艺术家艰苦奋斗,创造出灿烂多彩的文化。仅以中国绘画为例,不但指大量传世的卷轴画,还包括彩陶纹样、青铜器纹饰、帛画、漆画、画像砖、画像石、壁画、民间年画等,它们宛如烂漫春花,辉映艺苑。这些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浩如烟海。因此,了解和欣赏祖国丰富的美术作品,可以使我们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遗产,领会古代艺术美,从而产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组成方面,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如果说,美术创作是创造美术价值的活动,美术作品(即创作成果)是美术价值的载体,那么美术欣赏和接受则是实现美术价值的活动,同时又是反作用于美

术创作的活动。在本质意义上,美术家精心创造各种各样美术作品的目的,决不是纯粹的个人自娱行为,而是通过美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 认识传达给人们,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和共鸣,使作品达到产生一定社会 审美效应的目的性。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只能是欣赏。没有美术欣赏活动,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就都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完成自己的使命。 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是美术 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美术 创作不仅创造了美术作品,而且也生产了美术作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 美术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也反作用于美术创作。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品味和消费能力构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美术标 准和不同的美术价值圈。各个时代的最高层次的美术价值圈,要求并创造 着属于他自己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审美活动的过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或审 美的发现、艺术的构思、情感的表达。因为我们在创作活动中,“不仅是单纯的美术技法,而是艺术情感的表达来实现审美的价值。 美术欣赏具有调节精神与情绪的节奏,丰富学习内容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能进化我们的生活。如:学习书籍装帧到为自己装饰笔记本 与作业本,从学习服装设计地没自己装扮衣服,从学习环境艺术到没自己 美化居室等等。这就是一些美化生活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表现。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接受应试教育,中学时代对于美术也没有很深 的了解。对美术的了解也仅限于一周一次的美术课,所了解的也只是几幅 名画而已更别提美术鉴赏跟创作了。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对美术有了一个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生动、奇特、优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玉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在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亦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 在古代人心目中,玉融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具有温润洁净、晶莹剔透、精光内蕴、厚重不迁的美好自然属性。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实践过程中,玉又与“人性”相融合,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对象,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大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从审美的角度看,大量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代晚期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受认知世界方式的影响,玉器作品凝结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等巫术文化因素,主要成为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法器,在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用玉的观念上都呈现出神秘朴拙的审美特色。 由周至汉,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期,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君子“比德于玉”,玉器除了继续承载着祭祀天地、敬神祈福的功能外,又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思想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成为一种表达伦理教化观念和明辨人伦规范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对世界的认识把握也逐渐成熟化、系统化,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越来越理性化、规范化。由于凝结着深厚、浓重的理性内容,玉器在审美倾向上体现出神圣、工整的审美特色。 从魏晋时代至清末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三时期。魏晋时代,玉器业进入低谷,但依然有其重要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时期,它在观念上和实践上打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用玉传统,而儒道佛并重的隋唐时代则开启并确立了玉器的生活化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宋元明清时代的商品经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级也不断扩大,其审美趣味日渐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玉器呈现出大众化、世俗化的审美倾向,具有感性、世俗、自然的美学特点。 玉的美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天然的美玉经过人工的再创造,更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古代人民在创造玉器时不仅显现出了高超的技巧,而且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每个时代的玉器都显现着特定的审美风尚,都是特定审美意识的结晶。 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国势强盛的时代。从汉墓出土的玉器来看,西汉早、中期数量多、质量好、艺术价值高。西汉后期至东汉晚期数量较少,质量也较差。汉代礼玉主要以璧、琮为主,这些礼仪用玉部分继承秦代及先秦的特点而在器类上趋于简化,璜琥更富有装饰意义,琮璋则几乎不见。汉代玉璧承战国玉璧发展起来,以其形制规整、做工精细、纹饰精美而代表了中国古代玉璧的最高成就。玉璧两面比较普遍地雕有密集的蒲纹和谷纹,并配以网纹、云纹等;

展厅展馆等空间的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展厅展馆等空间的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在展览展厅设计以及展览展馆设计方面,以及在别墅、服装展示、家装展示方面都有不少的经典展示案例,主要是在展示设计理念以及灵感上面特别值得学习。 别墅内部展示 这个展示设计方案在背景设计方面试图与外部环境相贯穿,形态统一、色彩统一、工艺统一、格调统一使空间具有流畅、开阔、柔美的设计意匠,主体配以美式家具体现折中、大气。饰品搭配演绎业主丰富的生活内涵及审美情趣,各层功能空间层次清晰、顺畅、顾盼有致。材料质感与色彩表达强烈而活泼,整体设计坦率自然又跌宕起伏…顶部流线型的灯光效果,顿时使争个展示效果变得更具有韵味,有节奏,刻画出了展品的色泽感,烘托出一种庄重,典雅的视觉效果,利用各种色光更加能烘托出一种展示气氛。利用流线型的照明方式来制造吸引力,以打倒吸引光中的目的。 家装展示 这个展示设计案例整体格局大气、空旷、统一,同时又摈弃了欧式风格的奢华和繁冗,以米白、米黄为主要色调,装饰的图案也以菱角分明的矩形为主,呈现清清淡淡的素雅格调。形态统一、色彩统一、工艺统一、格调统一在局部吊顶、壁炉、壁画、水晶灯等细节装饰上,又完美的展现了欧式风格应有的精细,使得别墅大方、简洁、素雅却又不失贵气,主人高雅的品味和深邃的内涵,在这片简约的和谐中荡漾开来。利用基本灯光照明、局部照明、特殊照明把争个展示完美精致的展示在光中的眼前。渲染了争个展示的气氛,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节奏感。同样也突出了重点,吸引了光中的视线,感染了观众的情绪。 服装展示设计 分别有整齐陈列、随机陈列、定位陈列、关联陈列、盘式陈列、比较陈列、分类陈列、岛式陈列整套商品完整地向顾客展示。主体色块运用了红色和灰色,而大背景的白色块和红色行成了强烈的对比,灰色在平衡色彩的强烈对比的同时,也和红色起了一定的对比重用,而主题的文字上也用到了黑色和红色的对比。将一个大的展示空间划分成若干展区、交通区、休息区和售货区,做到空间组合有序、科学合理,眉目清楚,让观众比较识别。 展览展厅设计也需要遵循一些设计的理念,在设计当中融入一些灵感,就会使展馆展示设计既有静又有动、既温文尔雅又生动活泼,既古典优雅又具现代美感。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 造型设计上有特色,在色彩、照明、装饰手法上别出心裁,在布置方式上将展示陈列生活化和人性化、现场化。空间环境的开放性,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给人以自由,给人以亲切,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出入,参观和交流。利用由光感折射、光感捕捉、动态光感及明暗差异性给人一种很好的视觉效果。橱窗在店铺陈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展示作用,店铺的形象和品牌形象在终端都是通过这个窗口向消费者推销出去的,橱窗设计的创意和精妙,是吸引顾客入店的主要因素,有人说:橱窗是店铺的眼睛,我们平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橱窗设计的格调和服装展示,是把店铺和产品形象推向消费者视线的有效舞台。 5.瑜伽室展示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教学设计

品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 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本姓陆,名坚,汉族, 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 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此 改姓黄名公望,字子 久,号一峰,后入“全 真教”,又叫大痴道人 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洞庭奇峰图》等。 3、出示《富春山居图》图片——赏析 作品简介:《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长639.9厘米,高33厘米,始作于至正七年(1347),至正十年完成,是大画家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暇日始于山居南楼援笔作此长卷。黄公望晚年作品追求神采,气韵,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不重形似,笔法简练精到,笔意深远苍茫,峰峦浑厚,气势雄秀。 思考:山、水的布局、技法? 出示文本: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了解作者 欣赏画作 听 解, 感受 观 片 师 行 感 发展创新观

多媒体欣赏作品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 “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 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 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 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 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 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 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 亭”。 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 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 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痛楚转成另外一个 东西,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 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自己。作者八十几岁, 行于富春江上的时候,也觉得朝代的兴亡,其实 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 乱、晓山青”。也就有画中的渔、樵、读书人的 形象,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分段欣赏: 《富春山居图》共分前后两段。描绘的是富 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 色。画面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 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 自然。画法有湿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 简练,尽展水墨风韵,对后世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影响。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文 人画家寄情山林,以笔墨寄托胸怀,抒情遣性。 黄公望是这一时期具有影响的画家,他讲究以书 法人画,着重骨法用笔,笔中见墨,不多作渲染, 就达到气清质实,平淡天真的艺术境界。 设置疑问:《富春山居图》现在在哪儿呢?是 否还保存完整? 出示文本: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 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 思茶饭、观赏临摹。临死前,他下令将此画焚烧 殉葬,亏得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把它抢救出来, 内 用 等 感情 听 解 情感 欣赏画作 带 了解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