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地理位置

东北的地理位置
东北的地理位置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运用“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等图像,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地理位置】

新课导入:

幻灯片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照片,如教材中的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中国雪乡)、大兴安岭森林景观等图片,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初步认知。

新课教学:

1、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两幅图,教师指图讲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东北地区的土地面积为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2、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中国温度带分布”三幅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24“活动”。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点拨和指导。

3、讲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许多与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区、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过评价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方法。你还记得这些知识和方法吗?你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及其分类吗?你了解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你知道如何来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吗?下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4、课堂活动: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25“活动”第1题,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2).学生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师引导学生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3).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26“活动”第2、3题,教师应提供相关地图,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组织学生讨论描述、评价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师对学

生所说的内容暂不做评价。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内容,对上一个步骤所总结出的方法进行完善。

5、课堂小结:

①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一般从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的角度进行评价。

②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应充分运用地图来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要联系旧知来学习新知。

③针对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指出主要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3.绝对位置

(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4.相对位置

(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专项训练中国地理东北地区附答案

专项训练:中国地理东北地区(附答案) '、单选题 题。如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1-2 )字母所在区域与所属国家的组合,正确的是( 1. D. C. A. B. QMNP朝鲜韩国俄罗斯日本 ---------------- PN )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2.关于、N国与我国隔渤海相望①两国都属于季风气候②PNP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国气 候相对温暖④③、D. C. A. B.②③①③①④②④)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很长, 主要原因是(3. B. A. 可以充分休息学生喜欢放长假 D. C.当地政府规定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 4.)某地区黑土广布,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D. B. C. A.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 )“三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平原的基本特征?没有环抱东北平原的是( 5. D. C. A. B.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6.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分布在( B. A. 自然资源丰富地区沿海地区 D. C.交通干线沿线地区沿边地区)关于东北地区 气候特征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7. A. 气候冷湿,长冬无夏 B. 降水多集中在冬季,地表积雪时间长 C.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D. 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向西递减读图,回答8-10题。

P )8.为我国哪个粮食集中产区(图中 D. C. A. B. 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P 关于)地区耕作制度的叙述, 正确的是(9. D. B. C. A.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一年两熟 P )关于基地种植的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10. B. A.小麦、大豆、甜菜水稻、油菜、甘蔗D. C.小麦、油菜、甘蔗水稻、花生、甜菜) 11.我国东北地区的纬度较高,但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最主要的原因是( B. A. 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有肥沃的黑土 D. C.平原面积广大有灌溉水源的保证 12. 东北的民居墙体较厚是因为()B. A.东北冬季太冷,这样可以保暖东北人怕噪音 D. C.东北降水太多东北人觉得墙厚安全 )关于长春的说法正确的是(13. B. A. 辽宁省的省会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D. C.位于滨州线沿线地区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14. A. ”特别是煤、铁、石油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B.科技力量雄厚C.水 资源丰富D.,消费市场广阔工业历史悠久. 题。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东北地区的山脉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15-16 A )山脉,它是(15.有人用“白山黑水”来泛指东北三省,其中白山是指图中 C. A. B.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B )地种植的是(16.下列农作物中,不会岀现在图 中 C. B. A. 小麦大豆甘蔗 17-18如图三幅图是东北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三省的范围和位置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知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了解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位置,地形,气候,农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看视频以及老师演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引出东北地区,欣赏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 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分小组探究: 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从河流流量大小,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汛期等方面分析)。 拓展提升 近几年东北地区夏季河流含沙量逐渐呈上升趋势为什么? 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导学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寿光建桥学校孙甄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三省的范围和位置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知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之东北地区

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之东北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5回答17——20题。 17.①、③、④、⑤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 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 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 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 古高原、黄土高原 18.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9.L 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 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间 C.300千米 D.500千米 20.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30.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2013高考题北京卷)读图1,回答第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2福建高考)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3 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7题。 图 3 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7.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

中国各大区域的常见地理问题

中国各大区域的常见地理问题 东北地区 一、气候问题 1、说明长白山(大兴安岭)等温线大致弯曲的方向及其原因。 向西南方向弯凸;受长白山(大兴安岭)及其走向影响。地势高,气温比两侧低。 2、气温年较差的分布及原因 分布特征:自北向南,气温年较差增大, 原因;自北向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大3、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 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南部受到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地形雨)。 4、漠河冬季气温最低的原因 纬度全国最高,冬季太阳高度最低,昼长最短,获得太阳热量少;距蒙古—西伯利亚近,西北部缺少高大地形的阻挡,受冬季寒冷气流的影响大。 二、河流问题 4、分析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水文特征: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含沙量比较小,结冰期长。 原因:松花江由于纬度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5、说明松花江的凌汛形成原因 纬度高,结冰期长,在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较高河段的河流封冻早,解冻晚;导致下游河段形成“冰坝”。阻挡河水流动,使水位上涨,形成凌汛。 三、沼泽的问题 6、沼泽的环境功能 具有含蓄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7、北部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河流多凌汛。 8、停止开垦沼泽,退耕还沼的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含蓄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的功能。利于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 四、三江平原的农业问题 9、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10、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11、优势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夏季日照时间长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12、农业生产存在的不足: ①热量不足;②黑土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地沙化、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等 13、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课题: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课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量。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范围、面积,阐述了东北地区的相对位置。教材安排了一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在世界地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来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而整体把握其地理位置特征。 在“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安排了1幅地形图和2幅地形剖面图,紧接着安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再次,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表结构特征。最后,教材安排了一则“…白山黑水?”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地形区和河流概况。 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段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正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安排了一系列图表、图片。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第1、2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认识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第3题,引导学生通过读“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联系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探究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用来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4、教学设计------自学活动-------预习学案 【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1、阅读P25“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了解学习方法并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020中考地理复习方案第五部分中国地理(下)第20课时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东北三省试题

第20课时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东北三省 |课时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2018·威海]建好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坚持植树造林,为京津地区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态走廊。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完成1~2题。 图20-10 1.关于塞罕坝林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界处 B.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原 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 D.位于季风气候区 2.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春旱均严重 B.受气候的影响,图示平原只能种植冬小麦 C.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 D.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水的生态作用 [2018·保定]下图为一幅剪纸作品,名为“煎饼飘香”。煎饼的主要食材来自小麦和杂粮。据此完成3~4题。

图20-11 3.剪纸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常见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该场景主要分布区( ) A.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B.特有的畜种是牦牛 C.农业以旱作为主 D.耕地多为水田 [2019·呼和浩特]读“我国某地一种典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气候资料图”,完成5~6题。 图20-12 5.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柑橘 B.甘蔗 C.水稻 D.小麦 6.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灌溉的月份是( ) A.10、11、12月 B.11、12、1月 C.1、2、3月 D.3、4、5月 [2019·潍坊改编]读“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河流、湿地的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

北方地区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1)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2)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3.气候:(1)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2)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4.水湖:(1)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2)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3)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5.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6.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7.农业生产条件: (1)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4)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5)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6)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8.工业 (1)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 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

初中地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最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读图,简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读“东北地区1、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 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说明区域内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掌握分析、表达一个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图片——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

季景观、大兴安岭森林景观,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初步认识。 新授:展课题: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展图:“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降水: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习过许多与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区、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过评价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方法。你还记得这些知识和方法吗?你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及其分类吗?你了解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你知道如何来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吗? 课堂活动:1、学生完成教材P。25“活动”第1题,教师指导 2、学生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师引导学生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3、学生完成教材P。26“活动”第2、3题,教师提供相关地图,针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组织学生讨论描述、评价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内容,完善 学习方法。 结论: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

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数学活动

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数学活动) 吴忠市第一中学邓珺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单位长度。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坐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学习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建模思想的应用更是学生的初步接触。在考虑数学自身特点的同时,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变化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建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我校学生起点较低,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我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例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难点分析: 本着落实课程标准,实现课堂实效,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知识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深化。为了更好的体现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基于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用坐标法或方向和距离的方法表示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本节内容是体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灵活应用,因为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尤其是在利用方向和距离的方法表示地理位置上建模思想不够成熟,再 根据前面的学情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建模思想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被誉为“塞上明珠”是座美丽的城市,你知道它有多么的美丽吗?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去看看。 学生:观看视频。 师:我们的家美丽吗? 学生:美丽。 师:正因为城市的美丽吸引来众多的观光客,老师的一位朋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想在你们中间选出向导与其同行,你们猜谁能成为向导呢? 学生活动:学生都争抢想当向导。 师:谁能成为向导,我说了不算,他说的算,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数学活动)。

专项训练:中国地理东北地区(附答案)

专项训练:中国地理东北地区(附答案) 一、单选题 如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1-2题。 1.字母所在区域与所属国家的组合,正确的是() A. M﹣﹣韩国 B. N﹣﹣俄罗斯 C. P﹣﹣朝鲜 D. Q﹣﹣日本 2.关于N、P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国都属于季风气候②N国与我国隔渤海相望 ③P国气候相对温暖④N、P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很长,主要原因是() A. 学生喜欢放长假 B. 可以充分休息 C. 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 D. 当地政府规定的 4.某地区黑土广布,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5.“三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平原的基本特征.没有环抱东北平原的是() A. 太行山脉 B. 大兴安岭 C. 长白山脉 D. 小兴安岭 6.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分布在() A. 沿海地区 B. 自然资源丰富地区 C. 沿边地区 D. 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7.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候冷湿,长冬无夏 B. 降水多集中在冬季,地表积雪时间长 C.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D. 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向西递减 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P为我国哪个粮食集中产区() A. 三江平原 B. 成都平原 C. 洞庭湖平原 D. 松嫩平原 9.关于P地区耕作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年三熟 B. 一年两熟 C. 两年三熟 D. 一年一熟 10.关于P基地种植的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小麦、大豆、甜菜 B. 水稻、油菜、甘蔗 C. 小麦、油菜、甘蔗 D. 水稻、花生、甜菜 11.我国东北地区的纬度较高,但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有肥沃的黑土 B. 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C. 有灌溉水源的保证 D. 平原面积广大 12.东北的民居墙体较厚是因为() A. 东北人怕噪音 B. 东北冬季太冷,这样可以保暖 C. 东北人觉得墙厚安全 D. 东北降水太多 13.关于长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B. 辽宁省的省会 C.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D. 位于滨州线沿线地区 14.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B. 科技力量雄厚 C. 水资源丰富 D. 工业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广阔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蔡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 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 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知识要点 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二、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②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③土地贫瘠 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⑤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第二大平原 B.地势坦荡平阔 C.黑土面积广大 D.沼泽湿地较多 3.东北三省指的是() A.黑龙江、吉林、辽宁 B.黑龙江、内蒙古、辽宁 C.吉林、辽宁、河北 D.内蒙古、吉林、辽宁 4. “龙江熟,天下足”,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冬寒漫长②雨热同期③水源充足④沃野千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俄两国的界河是() A.松花江 B.黑龙江 C.图门江 D.鸭绿江 6.以下词语不是形容东北三省的是() A.“林海雪原” B.“白山黑水” C.“北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