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17-量子论初步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17-量子论初步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17-量子论初步

题: 量子论初步 类型:复习课

散 量子论初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2.能用玻尔原子理论解释氢原子模型和计算简单的电子跃迁及吸收、辐射光子

3.知道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

4.知道微观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的关系。

5.知道玻尔原子理论的局限性

6.了解物质波的概念;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7.了解微粒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的实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结合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通过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方面.

2.加强自学能力培养,进行科学思想教育

二、教具锌板、验电器、紫外线灯、白炽灯、丝绸、玻璃棒、光电效应演示仪.PPT,展台等

六、教学过程

一、光电效应

1.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照射下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所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光电效应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

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

增大而增大.

(3)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4)从光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s ,几乎是瞬时产生的.

说明:(1)光电效应规律“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中“光电流的强度指的是光电流的最大值(亦称饱和值),因为光电流未达到最大值之前,其值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最大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这里所说“入射光的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憎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但若换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即使光强相同,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也不相同,因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相同,形成的光电流也不同.

【例1】某种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A .延长光照时间散

B .增大光的强度

C .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D .换用频度较低的光照射

第1课

【解析】由发生光电效应的四个条件可知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板的材料有关,当金属一定时,要发生光电效应,就只有增大入射光的频率,也就是入射光的波长变短,所以C选项正确.

二、光子说

1.光电效应规律中(1)、(2)、(4)条是经典的光的波动理论不能解释的,

(1) 极限频率ν0

光的强度由光波的振幅A决定,跟频率无关,

只要入射光足够强或照射时间足够长,就应该能发生光电效应.

(2)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

(3)波动理论还解释不了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之短10-9s

能量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2.光子说却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光子说认为:

(1)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

(2)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γ=hc/λ式中的h叫做普朗克恒量,h=6.610_34J·s.

光子被电子吸收,有些没有被电子吸收;吸收了光子的电子(a、b、c、e、

g)动能变大,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些电子射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

(b、c、g),有些没射出(a、e);射出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

荷引力做的功也不相同;只有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

力做的功最少(g),飞出时动能最大。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比这个功的最小值还小,那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就解释了极限频率的存在;由于光电效应是由一个个光子单独引起的,因此从有光照射到有光电子飞出的时间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几乎是瞬时的。这就解释了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E k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是逸出功,既从金属表面

.....

直接飞出

....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说明:(1)光电效应现象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其动能足以克服金属离子的引力而逃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不要将光子和光电子看成同一粒子.

(2)对一定的金属来说,逸出功是一定的.照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就越大.如果入射粒子的频率较低,它的能量小于金属的逸出功,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这就是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例2】.用某种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铯、锌、铂三种金属,从铯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2.9eV,从锌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4eV,铂没有光电子射出,则对这三种金属逸出功大小的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铯的逸出功最大,铂的逸出功最小B.锌的逸出功最大,铂的逸出功最小

C.铂的逸出功最大,铯的逸出功最小D.铂的逸出功最大,锌的逸出功最小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 m2=hγ一W.当照射光的频率一定时,光子的能量hγ就是一个定值,在光电效应中的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光子的能量减去金属的逸出功.最大初动能越大,说明这种金属的电子逸出功越小,若没有光电子射出,说明光子的能量小于电子的逸出功.因此说铂的逸出功最大,而铯的逸出功最小.答案:c

【例3】入射光线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入射光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入射光的强度减弱

而频率不变,”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同一金属表面的光子数目减少而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变

根据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那么当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同时完成的,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是来自金属最表层的电子,当它们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只要大于金属的逸出功而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就能成为光电子,当光子的能量不变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变. 当入射光强度减弱时,仍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但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也会减少.答案:C

三..康普顿效应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能使得光的传播方向转向任何方向(不是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在研究电子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

大。康普顿认为这是因为光子不仅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实验结果证明这个设

想是正确的。因此康普顿效应也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1、 干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

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是一种粒子;因此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大量光子的传播规律体现为波动性;频率低、波长长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

3、个别光子的行为体现为粒子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

4.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为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可作如下解释:

(1)既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微观观念中的粒子.

(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频率超低的光波动性越明显,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明显.

(3)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显示波动性,在与物质作用时往往显示粒子性.

(4)由E=h γ,p =h/λ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γ和波长λ。

(5)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c=λγ还可以得出:E = p c

(6)对干涉现象理解:

①对亮条纹的解释:波动说:同频率的两列波到达亮纹处振动情况相同;粒子说:光子到达的几率大的地方。

②对暗条纹的解释:波动说:同频率的两列波到达暗纹振动情况相反;粒子说:光子到达的几率小的地方。

五、物质波(德布罗意波)

物质分为两大类:实物和场。既然作为场的光有粒子性,那么作为粒子的电子、质子等实物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h/p 。

人们又把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例4】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解:估计一个中学生的质量m ≈50kg ,百米跑时速度v ≈7m/s ,则3634109.175010

63.6--?=??==p h

λm

由计算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

【例5】 为了观察到纳米级的微小结构,需要用到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B.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C.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D.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散射前 散射后

解:为了观察纳米级的微小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是不可能的。因为可见光的波长数量级是10-7m ,远大于纳米,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因此不能精确聚焦。如果用很高的电压使电子加速,使它具有很大的动量,其物质波的波长就会很短,衍射的影响就小多了。因此本题应选A 。

六.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对于宏观质点,只要知道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受力情况,就可以应用牛顿定律确定该质点运动的轨道,算出它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对电子等微观粒子,牛顿定律已不再适用,因此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玻尔理论中说的“电子轨道”实际上也是没有意义的。更加彻底的量子理论认为,我们只能知道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各点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下,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一片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七、能级

初中介绍了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好比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研究表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和经典电磁理论有矛盾:

按照经典电磁理论:⑴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会向外辐射同频率的电磁波,能量将减小,原子将会不稳定;⑵电子旋转半径减小的同时,频率将增大,因此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也应该是连续变化的。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是不变的。

1.玻尔理论

为解决这个矛盾,玻尔将量子理论引入原子结构理论,大胆提出了三条假设,创建了玻尔原子模型。 ①能量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原子跃迁假设:原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它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即:h ν=E m -E n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所处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对氢原子:轨道量子化 , r 1=0.53×10-10m n 叫量子数

能量量子化 21n E E n , E 1=--13.6eV ,这些能量值叫能级。能量最低的状态(量子数n=1)叫基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 根据玻尔理论画出了氢原子的能级图。

2.光子的发射和接收

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处于激发态时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所放出光子的频率满足:h γ=E m -E n

原子吸收了光子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或者被电离。

处于基态或较低激发态的原子只能吸收两种光子:一种是能量满足h γ=E m -E n 的光子,一种是能量大于该能级电离能的光子。

【例6】用光子能量为E 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 ν1;②h ν3;③h (ν1+ν2);④h (ν1+ν2+ν3) 以上表示式中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④正确 解: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说明这时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根据玻尔理论应该有h ν3=E 3- E 1,h ν1=E 3- E 2,h ν2=E 2- E 1,可见h ν3= h ν1+ h ν2= h (ν1+ν2),所以照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②或③,答案选C 。

【例7】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

氢原子的能级n E /eV ∞ 1

2 -3.4

3 4

2

1 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1

-n 。

A.1200

B.2000

C.2200

D.24 00 解:画出示意图,分步计算,不难得出结论①400个,②400个,③400个,④200个,⑤200个,⑥200个,⑦400个,共2200个。

3.原子光谱

在人们了解原子结构以前,就发现了气体光谱。和白光形成的连续光谱不同,稀薄气体通电后发出的光得到的光谱是不连续的几条亮线,叫做线状谱。

因为各种原子的能级是不同的,它们的线状谱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把这些线状谱叫做原子光谱。利用原子光谱可以鉴别物质,分析物体的化学组成。

玻尔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氢的原子光谱。根据h ν=E m -E n 计算出的频率跟实验中观察到的线状谱对应

的频率恰好相同。

4.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它的成功是因为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但用它解释其它元素的光谱就遇到了困难,它的局限性是由于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库仑力等)。

5.量子力学

为了解决这种困难,需要建立更加彻底的量子理论,这就是量子力学。在量子力学种所谓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实际上只是电子出现概率密度较大的位置。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的图形叫做电子云。

1.正确理解光电效应规律

【例8】如图,当电键S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 ,发现电

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 时,电

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A.1.9eV B.0.6eV C.2.5eV D.3.1eV 解:电流表读数刚好为零说明刚好没有光电子能够到达阳极,根据动能定理,光电子

的最大初动能刚好为0.6eV 。由E k = h ν-W 可知W =1.9 eV 。选A 。 【例9】如图所示为伦琴射线管的示意图, K 为阴极钨丝,发射的电子初速度为零,

A 为对阴极(阳极),当AK 之间加直流电压U=30KV 时,电子初加速打在对阴极为上,使之发出伦琴射线,设电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伦琴射线的能量。试求:

(1)电子到达对阴极的速度是多大?

(2)由对阴极发出的伦琴射线的最短波长是多大?

(3)若AK 间的电流为10 mA 那么每秒钟从对阴极归多能辐射出多少个

伦琴射线光子(电子电量e=1.6×10-19C,质量m=0.91×10-30kg )

【解析】(1)qU=ΔE k =?mV 2 ,V==1.0×l08(m/s )

(2)qU=?mV 2=h γ;λ=hC/qU=4.1×10-11(m )

(3)I=q/t=ne/t ,n=It/e=6.25×1016(个)

2.应用光子说解决实际问题

【例10】 已知由激光器发出的一细束功率为P =0.15kW 的激光束,竖直向上照射在一个固态铝球的下部,使其恰好能在空中悬浮。已知铝的密度为ρ=2.7×103kg/m 3,设激光束的光子全部被铝球吸收,求铝球的直径是多大?(计算中可取π=3,g =10m/s 2)

解:设每个激光光子的能量为E ,动量为p ,时间t 内射到铝球上的光子数为n ,激光束对铝球的作用力为F ,铝球的直径为d ,则有:p t n

F E t n

P ==,光子能量和动量间关系是E = p c ,铝球的重力和F 平衡,因

此F= ρg πd 3,由以上各式解得d =0.33mm 。

【例11】太阳光垂直射到地面上时,地面上1m 2接受的太阳光的功率为1.4kW,其中可见部分约占45%

(1)假如认为可见光的波长约为0.55μm ,日地间距离R=1.5×1011m.普朗克恒量h=6.6×10

—34J ·s ,估算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子数为多少?

(2)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6m ,估算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的总功率。

解答:(1)设地面上垂直阳光的1m 2面积上每秒钟接收的可见光光子数为n.则有P ×45%=n ·h

λc . 解得:n=hc P

λ45.0=83436103106.6104.11055.045.0???????--=1.75×1021m —

2 设想一个以太阳为球心,以日、地距离为半径的大球面积包围着太阳,大球面接受的光子数即等于太阳辐射的全部光子数。则所求可见光光子数N=n · 4πR 2=1.75×1021×4×3.14×(1.5×1011)2=4.9×1044

(2)地球背着阳光的半个球面没有接收太阳光。地球向阳的半个球面面积也不都与太阳光垂直。接收太阳光辐射且与阳光垂直的有效面积是以地球半径为半径的圆平面的面积。则地球接收阳光的总功率

P 地=P ·πr 2=1.4×3.14×(6.4×106)2=1.8×1017kW.

3.氢原子跃迁及光谱线的计算

实际上公式hv =E 初-E 终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而对于光子与原子作用使原子电离或实物粒子与原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的情况(如高速电子流打击任何固体表面产生伦琴射线,就不受此条件的限制。这是因为原子一旦电离,原子结构就被破坏,因而不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 实物粒子与原子碰撞的情况,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为原子吸收, 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都有可能使原子受激发而向高能级跃迁,但原子所吸收的能量仍不是任意的,一定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1)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

(2)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

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如在基态,可以吸收E ≥13.6eV 的任何光子,所吸收的能量除用于电离外,都转化为电子的动能)。

【例12】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

B 、氢原子的能级增大

C .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解析: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是由于绕核运转的电子由外层轨道向内层轨道跃迁产生的,即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的。因此选项A 、B 、C 都是错误的。

电子和氢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是电子绕核转动的向心力,即222e v k

m r r = 所以v =e mr k / 由于k 、e 、m 都为定值,所以r 减小时,v 增大 答案:D

【例13】如图给出氢原子最低的4个能级,在这些能级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

的频率最多有P 种,其中最小频率为f min ,则( )

A . P = 5

B .P=6

C .f min =1.6×1014Hz 。

D .f min =1.5×1015 Hz

解析:由图可知,氢原子在能缓间跃迁最多有6种可能情况:4→3;3→2;2

→1;4→2;3→l ;4→1.所以是多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

由 h γ=E 高-E 低可知,能级间能量差值越小.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小,所

以从第4能级向第3能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小 γ=(E 4-E 3)/h =1.6×1014 Hz 答案:BC

4.氢原子跃迁的能量规律

核外电子绕核旋转可看作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核的库仑引力提供,

n E /eV ∞

0 -13.6 -3.4

4 -0.8

5 动 能:E k n =

21n E k1 由于(对氢原子)22211e v k m r r = E k 1=212m V ==13.6 eV

电势能:E P n =21

n E P1 E P1=E 1-E k 1=-13.6-13.6=-27.2 eV 总能量:E n =E k n +E P n E 1=--13.6 eV (?E p =E k ,,E p =2E k ) 电子从无穷远移近原子核,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为负值; 当原子吸收光子,从较低能级(E 1)跃迁到较高能级(E 2)时,即n 增

大时,原子的总能量(E )增加,电子的电势能(E P )增加,而动能(E k )减少,

且E k 1+E P1+hv =E k 2+E P 2 当原子放出光子从较高能级(E 2)跃迁到较低能级(E 1)时,原子的总能减少, 电子的电势能减少,而动能增加,且E k 1+E P1-hv =E k 2+E P 2

右上图中三个光子的能量关系为 E 1 = E 2 + E 3;频率关系为ν1=ν2+ν3;而波长关系为3211

11λλλ+=。

【例14】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图中

的四个能级图中,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

是( )

[解析]由氢原子能级公式E n = E 1/n 2

可知.只有 C 图是正确的.

【例15】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从n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原子的电子叫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为E 有=-

2n A ,式中n =1,2,3…表示不同的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A.163

A B.167

A C.

A 1611 D.A 1613 【解析】 铬原子n =2的能级E 2=-A/22=-A/4,n =1的能级E 1=-A ,所以电子从n =2能级跃迁到n =1的能

级释放的能量ΔE =E 2-E 1=3A/4.又铬原子n =4的能级E 4=-A/42=A/16,说明电子从n =4能级跃迁到无穷远能

级(E ∞=0),即脱离原子需吸收A/16的能量,由能的转化和守恒知,该俄歇电子的能量应为E k =ΔE -(-E 4)=11A/16,即答案C 正确.

小说探究主题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导学案(四) ------- 探究主旨意蕴 【导学目标】 1.学会概括小说的主旨。 2、掌握主题类探究题和社会类拓展探究题的题型特点和探究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学会概括小说的主旨。 2、把握主旨类探究题的答题方法。 (自主学习):朗读法 【考纲解读】 《考纲》明确要求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能够“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概括作品主题”、“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在小说阅读中,往往要求我们能够通过小说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分析来概括小说主旨,体味作者情感。 【知识梳理】 1、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小说 (1) (2) (3) (4) 3、“概括小说主旨”包括四个要点: (1)小说叙述了什么样的事件? (2)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3)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 (4)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小说通过叙述了……的事件,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一种……的社会现象,弘扬赞颂或揭露抨击了一种……的风气,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4、归纳主题的主要方法: (1)抓人物形象; (2)抓情节发展; {3)抓写作背景。 5、概括主题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2) (3)(4)(5)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交流展示 【真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2014年浙江卷)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市高三地理中心组活动研讨课教案 考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教案设计及授课人:陆芹一、教学目标: (一)考点说明 1.本考点在近5年高考中重现率为100%。 2.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反映了我国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图表分析西南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考纲要求及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南昆铁路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在建国后的交通发展和今后措施。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2.能利用南昆铁路示意图分析南昆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而能联系当地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断转化的观念。 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大西南区位条件的变化、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制约,丰富的资源、落后的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 2.南昆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大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3.交通运输建设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西南区位条件的不利、有利条件的转化。 4.南昆铁路建设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三、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启发诱导式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基础回顾: 引入:回顾必修地理,提问: 1.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我国主要以哪一种最突出? (5种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我国主要以铁路为主。) 2.建国后,我国交通建设成绩巨大,为什么还要大力加强交通建设? (可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现状等考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不均,需要发展交通进行地区资源间的调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需要发展交通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因此,虽然取得了成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突破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A.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答案】1. B 2. A 【解析】 1.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2.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A.冬季风势力强盛 B.雨带停滞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4.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答案】3. B 4. A 【解析】 3.读图可知,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说明雨带没有移动,一直停滞在该地,此时为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雨带停滞。 4.雨带位于①时,为我国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迅速回升,蒸发旺盛,且雨季还没有来临,所以干旱缺水;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黄河流域雨季还没有来;渤海位于温带海域,水温较低,不易形成台风,台风活跃的是我国东南的太平洋海域;东南沿海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不易出现沙尘天气,多沙尘天气的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读某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地区的所有山脉总称为()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秦岭 D.昆仑山 6.与西南侧相比,该山脉东北侧发育的河流多、流程长,下列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2011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教案(16)

高考英语一轮重点复习 Module 6 Unit5 & Module 7 Unit1 一.重点单词 1. impress (1)v.给予某人深刻的印象 He impressed us with his good sense of humor. (2)impress sth. on/ upon sb. 使某人铭记…… His performance impressed itself on my memory. I’ll try to impress my good language skill on the interview. impression n.印象;感觉 make/ leave an impression upon/on sb.给某人深刻印象 impressive adj.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考点例题: His words are strongly ____________________ my mind. 2. able adj. 有才能的, 能够的 ability n. 能力;才干. disability n. 无力, 无能, 残疾 disabled adj. 伤残的 I am able to type fifty words in a minute. = I have the ability to type fifty words in a minute. 我能一分钟打50个字。 It is not right to make fun of people (who live)with disabilities. = It is not right to make fun of disabled people. 嘲笑残疾人是不对的 考点例题: 1)For a long time, mental _____________ was considered shameful and the mentally disabled received little treatment or encouragement. 2)There was a fire accident in the hotel last night. Fortunately everyone ______ escape from the fire and no one hurt. A. was able to B. could C. can D. is able to 3. congratulate vt. 祝贺, 庆贺, 恭喜同义:celebrate Let me congratulate you on the birth of your daughter.我祝贺你喜获千金。 区别:congratulate的宾语是人; celebrate的宾语是新年、生日、结婚、成功等 I congratulated my friend on her birthday. 我向女友祝贺生日 We celebrated the New Year with a dance party. 我们举行跳舞晚会庆祝新年。考点例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you on achievement such a complete victory.(祝贺) 4. access n.通路, 访问, 入门vt.存取, 接近. accessible adj.可接近的;可进入的;可使用的 There is no access to the street through that door. 穿过那个门没有通向大街的路。 Every students in our school have access to the library.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案

文学常识 备考必读 【考点明示】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 A 【考点解读】 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家。属于中国的,要掌握其 所处时代、代表作、作品体裁及作品的有关内容。属于外国的,要掌握其国别、代表作、作 品体裁及作品有关内容。所谓“文学体裁”,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所说的诗歌、小说、 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此外还要对古代有关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和特点,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的不同特点等有明确的了解。 【考情分析】 就文学常识这一考点来说,虽然《考试大纲》规定了比较详细的考查内容,但实际上, 每年考查的力度都不大,特别是近些年来,考查的形式基本上是与名句名篇的默写放在一起 考查的,且令非常小。应该说,这不是高考命题人关注的“热点”,“新课程”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考点已做了删除的改动,其考查的意义不言而喻。 【复习指津】 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常识内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太划算,倒不如记一两个近义词或成语,于是就放弃。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学常识固然内容多,但只要有巧妙灵活的方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多为少,轻松 而又高效率地记住。先向大家介绍几种好的记忆方法: 一、穿针引线法如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以时间为线,用这条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 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一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 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记忆情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联想法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有多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接近联想也叫相关联想,即由某事物想到与之相 关的另一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触一而发十, 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运用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道理也一样,好处就在于牵一能知十,甚至百,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很多人会用,在这 里就不再赘述了。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选择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 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人均GDP 和人均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 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3—4 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 耗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 年前)。据此完成5—7 题。 5.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6.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7.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 李克强总理在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 题。 8.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产业转移加快B.产品滞销扩大C.就业压力减轻D.环境污染加重9.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C.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10.上海是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A.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B.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C.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D.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 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 ,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读图完11—12 题。 11.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12.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 ,适宜重点发展A.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

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教案模块三

Module 3 Unit 2 新课标单词 throughout prep. 贯穿,遍及 confusing adj. 令人迷惑的,令人不解的vocabulary n. 词汇 tribe n. 部落 European adj. 欧洲的;欧洲人的 n. 欧洲人 create vt. 创造,创建,创作 nowadays adv. 现今,现在 official adj. 官方的,正式的 consist vi. 组成 consist of 由……组成,由……构成contribute vi. & vt 贡献 contribute to 是……的成因之一development n. 发展;开发 take control of 控制,取得对……的控制rule vt. & n 统治 replace vt. 替换,代替,取代 *despite prep. 尽管 *impact n. 巨大的影响,冲击 servant n. 仆人 raise vt. 饲养 ox n. (复数oxen)牛,公牛 ending n. 词尾,结尾,结局 upper adj. 上层的,上面的,上边的class n. 阶级,阶层 adopt vt. 采用tongue n. 语言;舌头 mother tongue 母语,本国语 modern adj. 近代的,当代的,现代化的, 时髦的,时新的 include vt. 包括 pronunciation n. 发音,语音 style n. 风格 process n. 过程;进程 depend vi. 视……而定,依靠 depend on 视……而定;取决于,依赖于, 依靠 record vt. 记录 promise vt. & vi 许诺,答应 n. 许诺,诺言 difficulty n. 困难 unknown adj. 不知道的,未知的disagree vi. 意见不一,分歧;不一致standard n. 标准adj. 标准的 set vt. 确定(标准等),制定(标准等)phrase n. 词组,短语 department n. 部门 ban vt. 禁止,取缔 pure adj. 纯的,纯洁的 spread n., vi & vt 传播 easily adv. 容易地,不费力地 access vt. 接近,使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考点八:洋流 (一)基础知识巩固请同学们对照教材、地图册和资料完成下面内容。 1.洋流按性质分为判断方法是: 按形成原因分为 2.洋流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或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或寒流)。 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或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或寒流)。 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洋流名称),其性质是。 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盛行风呈时针,夏季,盛行风呈时针。其按成因属于。 3.由于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有哪些? 4.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请填出下列渔场所交汇的寒暖流: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这些渔场多分布在地区的大陆东岸。与上升流有关的渔场是,这些渔场多分布在地区的大陆西岸。 5.简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题。 1.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 系统的是 ( ) 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岛寒流③秘鲁寒流④西风漂流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⑦阿拉斯加暖流⑧巴西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 之一。读右图,回答2~4题。 2.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3.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右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模拟图”。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6.日本暖流()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高考语文小说主题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的主题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主要题型; 2.把握解题基本思路; 3.掌握概况小说主题内容的方法; 【教学内容】小说主题的意义,表现形式;小说主题探究的具体方法;高考例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泰山“虫二”两字 泰山有块巨石上刻有?虫二?两字。对这两字有几种理解:一说唐末黄巢曾在此射杀二虎,兵败身亡后,他的几个部将刻字纪念首领,为避杀身之祸,语意隐晦;一说宋代贾似道在此抓到二只蛐蛐,斗遍天下无敌手,后献给皇帝,龙颜大悦,擢升为宰相,贾不忘蛐蛐之功,刻石为记。 然而到泰山旅游的日本汉学家酒泉教授,对以上二说存疑,在中日友协举办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特地向郭沫若请教。郭老看照片后沉思了一会,欣然说出了两字的意思。 郭老是怎样说的,你知道吗? 答案?虫?是繁写的?風?除去外边的部分,?二?是?月?除去外边的部分,意为?风月无边?。每个作品都有其主题,而且作为欣赏者,对其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郭老对此石表达的主题的解读可谓趣味无边。下面我们来谈谈小说的主题。 二、研究主题的意义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三、表现形式 ①通过形象来实现。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

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通过叙事来实现。用故事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手法(隐喻、象征等)暗示。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四、小说主题的探究 (1)常见设问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③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④把小说的题目××改成××,好不好,为什么?(小说为什么以××为题?) (2)主题的相关因素 ①小说背景环境②人物特征③情节发展 ④语言情感色彩⑤整体倾向 (3)探究主题方法 ①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等于抓住了探究的精髓 ②注意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 ③紧扣小说要素,特别关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④抓关键句。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作者的评述、诠释的关键句。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⑤联系时代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和作家的相关状况,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知人论世可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⑥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4)主题概括常用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刻画了……暗示了……抒发了(呼吁)…… 五、聚焦高考——真题解析 (2009安徽卷) 董师傅游湖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练习试题(含答案)

202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等高线练习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 m,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根据下图的等高线图判断第3-4题 3、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势北高南低 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4、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且B点的气温为15℃时,则A点的气温是 A、11.6℃ B、18.6℃ C、20.4℃ D、9.6℃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5-6题 5、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10.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20 m B.29 m C.39 m D.40 m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11-13题。 11、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12、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13.图中陡崖相对高度为 A.40米B.60米 C.0米 D.80米 参考答案: 1-5:ACABC 6-10:CDDBC 11-13:CDA

2018(江苏)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教案:1.2(b)经典句型 含答案

2018(江苏)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教案:1.2(b)经典句型 江苏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教案:1.2(b)经典句型 ●模块一Unit 2 一、高考能力提升练习 【一】阅读理解 I sha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the earthquake took place.The time was about 5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and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road to take my daughter from school.Our plan was to go swimming together.I had finished my work at 4 o’clock and then gone to the Post Office.Then I stopped off at a shop in order to get some fresh fruit.We liked to have some fruit to eat after our swim. I was driving along a high road on my way to my daughter’s school.Over my road was another road which was built like a bridge for cars coming to the other way.I was hungry so I put the bag of apples in the seat beside me and started to eat one. Suddenly I saw the cars in front of me start to move from side to side.Then my car started to shake!I didn’t know what was happening.Perhaps something had gone wrong with my car.I drove a little more slowly and then I stopped the car and at the same moment the road fell onto the car in front of me. I found myself in the dark.I couldn’t move.The bottom parts of both of my legs and my feet were hurting badly and I couldn’t move them.All around me was quiet.But above me I could hear shouts and a lot of noise.Then I memorized (记起) what had happened.I had been in an earthquake. For about two hours nobody came.Luckily I could reach the bag of apples,so at least I had plenty to eat.Then I heard people climbing towards me.A team of people had come to see if anyone was under the broken road.I called out,“I’m here!” I heard a shout.Soon a stranger climbed to the side of the road near my car.“How are you doing?” he asked.

2018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海南华侨中学 康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 [师] 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师] 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 称 地带性 规 律 地 域差异性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整体性(已在上一课时复习) 地带性规律的表 现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山地垂直 自然带的 判读 雪线的 高 低 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 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 3.判读南北半球 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 1.雪线的概念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雪线高低的判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