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组

单元教学内容:第二组

单元教学目标:

1.会人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47个词语,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体会观察带来的乐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5.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学习用心观察的方法,学会写观察日记。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人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4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3.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学习用心观察的方法,学会写观察日记。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5.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书P22-2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宋代两位诗人的古诗。

(板书课题:5.古诗两首,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范读课文。

2.汇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指名汇报,师点拨:不识.庐山真面目、山重.水复疑无路)

3.出示本课认读字。指名领读,生齐读,尝试组词,指名回答,师点拨:豚。

4.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指名领读,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点拨:蒙、薄、贯。

5.生自读古诗《题西林壁》,思考: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哪里的美景?

(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师点拨:庐山的美丽风景。)

三、细读课文学习语言

1.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尝试理解古诗《题西林壁》,并思考: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让学生畅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2.师: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师点拨: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细读古诗,遇到问题小组内尝试解决。

4.汇报交流。

(1)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①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②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③指导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④引导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2)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①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②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师总结: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不是抽象地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5.生齐读古诗,再次体会庐山的美丽风光,并尝试背诵。

四、课堂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五、板书设计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看景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悟理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节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检查《题西林壁》背诵。

2.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

(师板书课题:游山西村(宋)陆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古诗,然后生自读,读后思考:“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

(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师点拨: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

三、细读课文学习语言

(一)感知文意

1.回忆学习古诗方法。

(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师点拨: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2.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指名回答,师适时点拨)

5.生小组交流,思考: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从哪句诗知道的?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

6.汇报展示。

指小组汇报,相互补充,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古诗的一二句体现了乡亲们是如何招待客人的。

(二)学习一二句诗

1.师: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师点拨)

预设:

师:“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

师: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指导朗读)

2.师: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生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

(三)学习三四句诗

1.师: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自读三四句诗,思考: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

师: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

庄。)

师: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师: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欣喜,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指名读——齐读)

(四)背诵古诗

生齐读古诗,再次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尝试背诵。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指名回答)

五、板书设计

5.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 花明/又一村。写景抒情景色迷人

6.爬山虎的脚

教学内容:书P25-27。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3.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2.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师:孩子们,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这个谜。

(板书课题:6.爬山虎的脚,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范读课文。

2.汇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

(指名汇报,师点拨:铺、重.叠、空.隙)

3.出示本课认读字。

指名领读,生齐读,尝试组词,指名回答,师点拨:茎、蛟。

4.出示本课读记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记记”中对应的词语)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师点拨:蛟龙。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指名领读,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点拨:叠、逐。

6.出示本课读写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写写”中对应的词语)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师点拨:空隙、叶柄、逐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指生评价。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师点拨: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四、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生小组合作读,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爬山虎的?(课件出示)

2.指一组汇报,其他组适时补充,全班交流。

3.师点拨并板书: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

4.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语段,小组交流。

5.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爬山虎生长在哪儿?(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7.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爬山虎生长在学校操场北边的墙上和“我”家小院的西墙。从而引发了作者的观察兴致。

五、课堂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生长的地方学校操场北边墙上

“我”家小院的西墙

叶子

脚的形状和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巩固旧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6.爬山虎的脚)

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名领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师点拨文章写作顺序并板书: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能看出来?(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师巡视)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师: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板书:颜色好看排列整齐)

三、细读课文学习语言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的句子。(生自读,同桌交流,师巡视)

2.汇报展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3.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师点拨:注意)

(二)学习4、5自然段

1.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然后听录音。闭上眼睛,想像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2.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触→巴→拉→贴)生尝试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4.师: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5.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师点拨:观察细致、耐心)

6.小组交流,思考: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生小组交流,师巡视)

7.汇报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作者善于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要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五、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生长的地方

叶子:颜色好看排列整齐

脚的形状

特点:爬墙过程:触→巴→拉→贴

7.蟋蟀的住宅

教学内容:书P28-3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蟋蟀图片)师:同学们认识它吗?(指名回答)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师: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指名回答,师点拨: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师: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范读课文。

2.汇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指名汇报,师点拨:选择.、扒.土)

3.出示本课认读字。

指名领读,生齐读,尝试组词,指名回答,师点拨:穴、搜。

4.出示本课读记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记记”中对应的词语)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师点拨:慎重。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指名领读,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点拨:蔽、遇、搜。

6.出示本课读写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写写”中对应的词语)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师点拨:随遇而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指生评价。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师点拨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四、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生小组合作读,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课件出示)

2.指一组汇报,其他组适时补充,全班交流。

3.师点拨并板书:总起——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住宅的建造。

4.学习第1自然段。

生自读,并思考:蟋蟀因什么而有名?(生独立思考)

5.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渗透用原文回答问题的阅读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总起

住宅的特点

住宅的建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巩固旧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7.蟋蟀的住宅)

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名领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师点拨文章写作顺序并板书:总起——特点——建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2-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什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同桌交流,师巡视)

2.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这几个自然段叙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如何制造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蟋蟀的大宅。

三、细读课文学习语言

(一)学习2-6自然段。

1.生小组合作读,思考:这几段主要介绍了蟋蟀大宅的什么?它们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说是“伟大的工程”?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

2.汇报展示。

指小组分自然朗读,然后汇报,相互补充,师适时点拨。

师:这几段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首先选址慎重,其次外部、内部各具特色。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是希望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文中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蟋蟀的住宅之所以可以称为“伟大的工程”是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板书:选址慎重外部、内部特点)

3.指导朗读,带着赞赏的语气来读。生齐读2-6自然段,感受蟋蟀安全而舒适的大宅。

(二)学习7-9自然段

1.生自读7-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

2.汇报展示。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然后汇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这几个自然段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板书:动工时间如何挖掘不断整修)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师: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适时点拨)

师: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师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让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总起

住宅的特点:选址慎重

外部、内部特点不随遇而安住宅的建造:动工时间

如何挖掘精心修建不厌其烦

不断整修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内容:书P32-3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板书课题:8.世界地图引发的出现,生齐读课题)

师: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汇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

(指名汇报,师点拨:消磨.、漂.移)

3.出示本课认读字。

指名领读,生齐读,尝试组词,指名回答,师点拨:谧、召。

4.出示本课读记词语。(语文园地二“读读记记”中对应的词语)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静谧、考证、枉费心机、浩如烟海。

5.生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引出什么发现?

(生自主默读,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师点拨: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6.生同桌交流,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师巡视)

7.汇报展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板书:观察地图——引发奇想——验证推测——提出假说。

三、细读课文学习语言

1.生小组合作读课文,思考:

(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2)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

(3)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生小组合作,师巡视)

2.汇报展示。(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师点拨:观察地图——发现大陆板块相吻合;引发奇想——认真思考;验证推测——反复论证;提出假说——引起地质界的震动。(板书)我们要想验证一个推测,就要进行不断地论证。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师总结: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板书)

五、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发的发现

观察地图——发现大陆板块相吻合

引发奇想——认真思考善于发现

验证推测——反复论证勇于探索

提出假说——引起地质界的震动。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完整版)部编版一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1.吃水不忘挖井人 主备人:陶晓莉修改人: 教学要求: 1.认识“忘、挖”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认识“横折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能在朗读中体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体会乡亲们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识字卡、课件。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能正确书写7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示课题:小朋友,你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井”图)井有什么用?想一想:挖井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2.出示课题,认识“挖”“忘”“井”这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主动拼读生字,并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 三、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出示本段出现的生字“席”“导”“革”“命”,学生认读、齐读。

课件(出示毛主席画像)他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出示本段生字“战”“士”,学生巩固识字。再齐读本段,要求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第3段,学生找出生字,教读,再读整个段落。 4.自己读一读所有生字,不太会读的多读几遍。齐读,开火车读。 5.朗读接力,在比赛中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指导书写生字:“吃”“叫”“主”“江”字。 1.观察字的结构,在田字格的站位。 2.学会给生字组词,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画到位。如: 吃:“口”大部分在左上格,横折弯钩的横在横中线,折在竖中线。 叫:竖提沿着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起笔要高。 主:竖在竖中线,第一横中长,第二横略短,第三横最长。 3.描红并书写。师指导写。学会记忆。 4.展示学生作业,集体点评。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地点:瑞金沙洲坝 人物:毛主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 2.感受人物感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 学会“想”“念”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

(word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整体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部编新教材下册的开始第二单元,内容过渡层层递进,由《吃水不忘挖井人》体会老革命的革命精神,其他三篇课文来感受祖国的美好,激发爱国爱自然的情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去认识生字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识字书写,也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握笔,写字,读书等学习姿势的规范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法与学法:生字的教学不仅教师要以身示范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更要运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进行识记生字。比如图片展示,动作演示,身体展示等等。 教学目标: 1.认识50个生字、6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和3个新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5.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

4.引读: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新鲜的井水时,毛主席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人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补) 5.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因为有了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毛主席。)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也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二类字,会书写9个生字,并能基本说清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雷锋叔叔愿意克服困难帮助他人的美德。 4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准备雷锋叔叔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雷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主人公是——雷锋叔叔(板书:雷锋叔叔,并指导“雷”、“叔”的书写)。那你知道雷锋叔叔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榜样”吗? 生介绍雷锋的故事。 师:是啊,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当时人们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不仅如此,雷锋叔叔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一位解放军叔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能来了,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结伴到处去寻找雷锋叔叔。同学们还满怀深情地呼唤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你在哪里) 二、自读课文,弄准字音。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读读这首饱含深情的诗吧。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读课文,师巡查。 指名一人一节读,师相机指导,纠正字音。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把句子读的通顺了,那屏幕上的词语你会读吗? (屏幕出示词语:冒着曾经泥泞泥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 生读词语,师相机纠正指导。 师:词语同学们读的很准确,那老师把生字挑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生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字词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谁的阅读能力最强? 1.学习一、三小节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小朋友们去了哪些地方寻找雷锋?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学会了寻找自然段的中心句,但是观察的顺序,会说,不会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4、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训练重点:能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或谁的不 好在哪里,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 也喜欢上它吗?b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 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 a .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 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 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 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 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 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 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 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 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 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 “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 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 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 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 “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 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 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 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 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 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 (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山雀

山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山雀》。 2.同学们见过山雀吗?你对山雀有哪些了解?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2.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1)师:过瘾吗?好文章读起来真痛快!那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2)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二到十六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吧,可以齐读,也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还可以选你们喜欢的其它方式读,看看哪对同桌读得最投入、最生动。(生合作读文)

(3)评价一下同桌的表现吧,肯定他的优点,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帮他纠正。(生交流) 指名一对同桌相互评价,师生相机点拨。 (4)师:山雀被你们认真而热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想出来和你们再次见面呢,那咱们就用友好的注视和静静地思考欢迎他们吧! 再次播放山雀的相关图片 (生观看后)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三、回顾生字学法,自主识字 1.师:读书有方法,学生字也一样。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的学法 2.按照这样的顺序和学法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这节课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次小老师,为大家讲解生字呢?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雀、绕、瓦、逃”四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设计 1 观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 《观潮》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资料,了解大自然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 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绿叶的梦 2 芦叶 3 一只贝 4 * 快乐的暑假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 6 观潮 7 火烧云 8 * 四季童话 第三单元 9满山的灯笼火把 10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1 成长 12 * 球王贝利 第四单元 13麻雀

14 让它们自由生息 15 蒲公英的梦 16 * 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五单元 17小草之歌 18 争吵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20 * 皮巧根桥 第六单元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22 地图上的发现 23 新型玻璃 24 * 人类的“老师” 第七单元 25倔强的小红军 26 小兵张嘎夺枪记 27 虎门销烟 28 * “0”的突破

第八单元 29重阳节的传说 30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31* 快乐王子(剧本) 32 * 牛郎织女 本册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标*的是略读课文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苏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本课生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揭题。 1、同学们,我们从上幼儿园到现在,上过很多课,也用过很多课本,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课本,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配套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沃野胸襟芬芳 苍劲耕耘浩瀚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展示绿色大自然的秀美和神奇)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祖国)“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1)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版)

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讲授法 3.便朗读边想象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教学ppt 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性备课: 一、(导入部分) 1.导语: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 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 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 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 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 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 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 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 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 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 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 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 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 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 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