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一、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1.北京人(五十万年前):使用石器与火

2.丁村人(三十万年前)与河套人(二十万年前)

3.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二、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工具的改进;牙骨工艺;制陶工艺;纺织工艺;编

织工艺;木工工艺

(一)仰韶文化(黄河流域)

1.仰韶村

2.半坡村:陶窑及彩陶(人面鱼纹装饰)

(二)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饲养家畜;种植水稻;木结构房屋;制陶;纺织;雕塑与装饰艺术

●父系氏族社会:制陶工艺(采用封窑技术和轮制;以瓷土为原料的白陶);

纺织工艺(养蚕缫丝);编织工艺;木工工艺;玉雕工艺

(一)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良渚文化

第二节、装饰的萌芽

1、火的运用

2、加工技术的应用

3、染色的艺术品:美的要求及原始宗教观念

4、图腾装饰:氏族的标志;原始宗教崇拜

第三节、石器工艺

一、木器时代与石器时代

二、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划分

(一)旧石器

1.早期:蓝田人;北京人

2.中期:丁村人

3.晚期:河套人;山顶洞人

(二)新石器

三、石器的分类

(一)砍砸器:石球

(二)刮削器

(三)尖状器:石簇

四、石器的制作

(一)打击

(二)磨制

(三)钻孔:管钻;两面对钻

五、石材的选择

注重石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选择

六、玉器的产生

(一)由石器工艺发展而来

(二)多作为装饰品或佩饰

第四节、陶器工艺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陶器的制造是由于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后来就直接用泥坯烧制了。

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一)陶器的制作:捏制;泥条盘筑;几部分相接

(二)陶器表面的加工:压磨;施加陶衣,加以彩绘;压印;堆贴;刻划

(三)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1962年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距今8000

多年的陶器

(四)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品种:灰陶、彩陶、黑陶、几何印纹陶

三、彩陶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又因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彩陶的制作:

彩陶的分布:地域广阔,在黄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有仰韶文化;在黄河下游和淮河下游有大汶口文化和青莲岗文化;在长江中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各地的彩陶工艺具有地域性、时代性以及不同的艺术特色,据此形成了不同的类型。黄河中上游地区最为发达。

1、半坡型

●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

●造型:以大口的盆、钵为主。圜底盆、卷唇盆等是常见的器形,还有小

口尖底瓶(瓶口成葫芦形)、船形壶(图)等,其中以卷唇圜底盆为典型

器(图)。

●装饰方法:彩绘(在赭红色的陶胎上施黑彩)、捺印、划纹、堆饰等

●纹饰:

?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几何

纹。

?鱼形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多装饰于卷唇折腹圜底盆的肩部或卷

唇圜底盆的内壁,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由写实化逐步演变为抽

象化、样式化,形成横式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

?人面纹最有特色,共发现七例,多装饰于翻唇浅腹盆的内壁。

?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一般使用直线,大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

曲线。

2、庙底沟型

●分布:在半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布地区仍以陕西关中为中心,但向

四周扩展得更广

●造型:以大口的盆、钵为主。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典型器(图)。常见

的敛口小平底大瓮、圜底釜等是半坡彩陶没有的。小口尖底瓶制成双唇

式样,口沿部分可能是单独制成后,再粘合上去的。

●装饰方法:彩陶已很少用白色陶衣,多是在赭红色陶胎上施黑彩,很少

用红彩或红黑两彩

●纹饰:

?多用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勾连纹、网格纹等几何

纹。

?鸟纹的应用更多,此外,在武山西坪发现陶壶上描绘类似蜥蜴动物纹也

很有特色。

?庙底沟型彩陶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纹饰的黑白双关

是其特色。

3、马家窑型

●分布: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庙底沟,由庙底沟型发展和

分化而来。

●造型:壶、罐、瓮、盆、钵、豆、碗,以小口的壶、罐为主。

●纹饰:

?内容丰富,各地不同,如:兰州雁儿湾等处的马家窑型彩陶的同心圆、

兰州黄河北岸王保保城区的马家窑型彩陶的网格纹。

?装饰多布满器体,是它处少见的。

?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马家窑墓葬中,发现了一件舞蹈纹彩

陶盆(图)。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物体侧都有一尾状物,大约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舞蹈人足下四道平圆圈线可能表示人们在湖边进行舞蹈的情景。

●艺术特点:.

?满

?内彩(也有内外都加彩绘的)

?点和螺旋纹。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具有动感,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

风格可用旋动和流畅来形容。

4、半山型

●以首次发现在甘肃宁定县半山地区而得名。

●从造型和装饰上讲,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

●造型:主要是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器腹直径与高相等或超过高度。

●纹饰:

?图案组织大体分为两种:(1)用螺旋纹(或称旋涡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区分数个单位。

?半山型彩陶多以曲线为主,并流行锯齿纹,彩绘线条红、黑相间,产生富于变化的节奏美,艺术风格富丽、精巧。(以前彩陶纹饰主要为黑色,半山型彩陶开始大量运用红彩,红黑交替或间隔处理,获得了复杂的装饰效果。)

5、马厂型

●分布:发现于青海乐都县马厂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由半山型发展而来,分布区域更向西发展,直达河西走廊西端。

●发展阶段:

?早期:以双耳罐为主,装饰花纹虽流行红黑两色,但不常使用红黑相间的画法,虽用锯齿纹,但不甚流行,锯齿又粗又钝。

?中期:彩陶壶数量增多,壶体变瘦,颈部加长,四大圆圈纹流行。

?晚期:彩绘简化,多运用波折纹。

●造型:以小口双耳罐为典型器,其他品种大大增加,包括提梁罐、双连罐、带流罐、鸭形壶、豆、勺、单把直筒杯等等。

●装饰:盛行陶衣,即在陶器表面涂一层泥浆,并用“色衬”法,加强色彩对比效果,器皿上的浮雕和捏塑也很发达。

●纹饰:常见折线纹、回纹,而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也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有头、身、双手、双足,手、足有五指,双手伸举,屈腿直立;中期头部消失,只留躯干,肢节增多;晚期仅留爪指或变成三角折线纹。由半山型演化的四大圆圈纹这时突出的是在圆圈纹中加以装饰,填饰达二百多种。网纹最具特色,往往画几十根或上百根交织的方格性网纹。

●艺术风格:简练、刚劲、豪放,装饰不及半山型精致,注重大效果。

6、彩陶的装饰艺术

●装饰位置:一般与器皿使用条件相适应,注意视线的接触面,不同位置

运用不同花纹。

●装饰布局:注意从不同视角体现装饰的完整效果。

●图案化:以几何图案为主体,也有山、水、人、鱼、鸟、马、犬、鹿等,

还有少量形象不明确的谷叶纹和花瓣纹等,纹饰大都进行了高度艺术提炼与概括,达到了图案的样式化。

●彩陶几何纹装饰图案的产生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织的模拟:一方面陶器表面往往有编织纹遗留,另一方面由于编织纹有规律而又富于变化的织纹组织启发人们进行模拟,有意识地运

用在陶器的装饰中。

(二)劳动的节奏感: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动作一致,要求统一、规律,使之产生节奏,增强力量。

(三)图腾的表号化:原始人十分重视,而形成氏族部落。各部落为共同利益而形成图腾崇拜。图腾的简化,往往形成表号化,从而创造了几

何形的图案形式。

(四)自然物的抽象化:原始人对于自然界,特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如山、水、鱼、鸟等,从写实到高度概括,进行抽象化,从而构

成各种几何纹。

彩陶图案形式法则的应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对比化:是彩陶工艺在装饰上运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艺术手法,采用曲直、横竖、长短、大小、黑白、虚实、动静等,用线面、空间

及形式感等方面的对比,产生丰富多彩的装饰变化。

(二)分割化:主要用于装饰面的定位分割,以取得各种艺术变化,以比例为手段,使装饰面产生不同区域,使纹样间产生各种间隔,以达到

装饰上节奏和韵律美。

(三)开光法:是我国装饰艺术上常见的一种传统手法。开光法就是用一定的外型轮廓,划分出装饰面,使之成为主要部位。其特点能突出主

体,增加层次。开光法最早见于马家窑型彩陶,马厂型彩陶是彩陶开

光法运用的极盛时期。

(四)双关法:是彩陶工艺的一种卓越的装饰方法,可分为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都是运用交替变化,产生变幻多端的艺术效果。形体双

关是指一种装饰组织正看是一个形,倒看也是一个形;色彩双关是指

两色均可构成不同纹样,互为色地。半山型的葫芦瓶是一种典型的形

体双关,庙底沟彩陶在色彩双关方面非常出色。

(五)多效装饰法:是指可使器皿具有正视、俯视等多角度欣赏效果的方法。即一种图案组织,正视时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俯视时也是一个

完整的装饰体。多效装饰法在半山型彩陶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半山型陶壶平行线、垂幛纹等;马厂型彩陶也注重多效装饰法的运用,例如:人形纹(蛙纹)彩陶壶,俯视可成为重叠交错的十字纹。

黄河上游的彩陶工艺在马家窑、半山、马厂型的发展之后,还兴起了齐家文化,但时间约等于龙山文化时期,基本上和夏代相始终,彩陶不多,器形以双耳罐、马鞍口式陶罐为典型器,装饰纹样以菱形纹、棋格纹、网纹最多。之后又产生了辛店文化,彩陶工艺再度兴盛,时间相当于商周,辛店型彩陶在双耳罐上常绘双钩纹,在双钩纹中间饰以人物、小狗或太阳,罐颈饰回纹,装饰手法几乎千篇一律。

黄河下游和长江流域的还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彩陶,湖北屈家岭文化的彩陶,时间在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彩陶造型有鼎、豆、钵、罐、壶等,以壶为最多,装饰精美。屈家岭文化的彩陶则以彩绘纺轮及蛋壳彩陶最有特色。

四、黑陶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工艺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称为“龙山文化”。

(一)分布:龙山文化东起山东半岛,这里是黑陶文化发达的中心,西到河南、陕西地区,北到辽东半岛,南过杭州湾地区,向南发展,到达江西樟树镇和台湾省。其分布地区比仰韶文化大得多。

(二)龙山文化四大类型:

1、黄河流域的早期龙山文化:

早期龙山文化是根据河南三门峡庙底沟文化遗址而发现而确定的,又称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晋南、关中一带。其陶器以泥条盘筑法为主,多为粗灰陶,纹饰以篮纹为最多,绳纹次之,也有划纹和堆贴装饰。薄而光的蛋壳黑陶有少量发现,多为陶鼎和陶斝,而无陶鬲,这是早期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

2、河南龙山文化

又称“后冈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河北的南部。陶器中红陶减少,黑陶增加,并出现典型的蛋壳黑陶。纹饰绳纹增多,篮纹次之,器形种类增多,有甑、鬶、盉、带耳罐和杯等,陶鼎和陶斝减少,单把陶鬲大量出现。3、陕西龙山文化

又称“客省庄二期文化”,因最初发现于陕西长安客省庄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陶器以灰陶为多,黑陶占十分之二。纹饰以绳纹和篮纹最普遍。单把鬲、斝和绳纹罐最常见,鬶、盉少,鼎极少。陶器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模制和轮制。

4、典型龙山文化

以山东为中心,北迄辽东半岛,南达江苏北部。陶器的制作以轮制为最多,约占全部陶器的一半以上。蛋壳黑陶大量出现是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纹饰有弦纹和划纹,但以素面和磨光为最多,绳纹、篮纹极罕见。器形常见有鬶和鬼脸式腿的鼎,高圈足镂孔豆和杯、盘等也很多。

5、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陶器的制作多为轮制,表面经过打磨,烧制后呈漆黑色光泽。造型有豆、盘、觯、尊、鼎、簋、双鼻壶等,圈足多有镂孔,并饰以弦纹和竹节纹。除黑陶以外,也有红陶和灰陶,器形为鼎、鬶、罐、盆、盘、大口尖底器等,多以篮纹、绳纹为饰。鱼鳍形足鼎具有代表性,表现出南方的地方色彩。

(三)黑陶的工艺特点、造型特点、装饰特点:

工艺特点:

(一)采用轮制,轮制使器形浑圆工整,器皿口、腹、底、皆趋于正圆,

器胎厚薄均匀,大大提高了制陶生产力。

(二)掌握了封窑技术,陶窑也有很大改进,如火口小,火膛窄、深,能

够加强窑室温度,提高烧成硬度,并产生灰陶、黑陶。

(三)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四个特点。

造型特点:丰富多样,逐渐定型化。陶器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盉等彩陶工艺的常见器形外,还大批出现了鬲、甗、豆、斝、鬶、簋、杯、甑等品种,鼎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大都为三条实足,这时已经逐渐定型为盆形或罐形鼎。

陶器工艺的造型是适应生活实用要求而考虑的,如:鬲、甗、豆、簋等。

鬶是黑陶工艺中最为出色而具代表性的器物,其造型从大汶口时期到龙山时期经历了一段复杂的演变过程。大汶口时期的鬶最早为圆腹、小颈,口在腹上部,与一般瓶的造型差不多,口部捏出小流,底有三足;之后腹变为扁形,口部渐移至器体的前侧,成为鸟喙状;再后,口部逐渐扩大,由三实足变为三空足,把手也作绳纽状;到龙山文化时期,演变为颈、腹不分的“冲天流”,宛如一只昂首挺胸、举止傲慢的大鸟。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既逐渐走向形象化,又不断提高实用功能,体现了原始社会工艺制作者的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思想。

器物部件也更丰富了,不少器物增加了器盖,有的盖还可以两用,反转过来当作盘,或塑成动物形纽;有的器物增加了流,如:鬶;有的器物增加了把手,如:筒状杯;有的增加了各种各样的高足,如高足杯;有的用镂空的手法雕镂花纹,这种镂孔花纹早期多形成编织纹,晚期多为成排细孔或圆孔。

装饰特点:黑陶工艺一般不用彩绘,除上面提到的镂空手法,大都朴素无华。

在轮制过程中,往往在器皿上形成凹凸的单线或复线轮纹(或称弦纹),给人节奏的美。

五、几何印纹陶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我国的制陶工艺,除了以黄河中上游为中心的彩陶工艺,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为中心的黑陶工艺外,在长江以南的东南广大地区又发展了另一种陶器,被称为几何印纹陶,这种几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压印的几何纹而得名。

分布及时代:几何印纹陶分布在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广大地区,尤以沿海最为盛行。器时代上限还不太清楚,下限则已晚到周、汉。

分类:几何印纹陶可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印纹软陶分为泥质和细砂质,火度较低,胎作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印纹硬陶火度较高,胎作灰色。

器形:有罐、瓿、尊、簋、豆、盘、杯、盂等。

制作:几何印纹陶的制作有手制、模制、轮制几种。几何印纹是在陶坯未干前,用印模按照所定部位捺印上去的,然后进行烧制,因此由于模印位置不准,花纹往往有重复交错的现象。

纹饰:这类几何纹常见的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几十种。这些几何纹连续反复,形成一种规律的图案美,被誉为最优秀的东方沿海古代文化。

第五节、其它工艺

一、牙骨雕

(一)北京猿人遗址中已发现大量破碎骨片,其中有似乎经过有意加工制成工具的骨器。

(二)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磨光的骨锥、骨凿、骨楔等多种工具。

(三)河姆渡出土的双鸟纹骨匕,双鸟异首同身,组成两组图案,骨匕的两端用平行线和点线组成有节奏的几何纹装饰,形成完整的装饰画面。

(四)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骨笄和骨坠,制作精巧,骨笄除制作梳齿外,上端还透雕几何形花纹。骨坠常和石珠、玉珠一起穿成链式串珠,显然是

作为身上的佩饰。

(五)大汶口墓葬中出土象牙梳两件,制作精美。梳为象牙皮制成,长方形,长16.7厘米。梳的下端有十六个细密梳齿,顶端刻四个开口,附近有

三个圆孔。梳身用平行的三道条孔组成“8”字形镂空装饰,内填T

字形花纹。梳的“8”字形条文两端刻出对称的三个条孔,上边刻出

两个条孔,构成一个长方形装饰画面。此外,还发现有象牙雕筒、象

牙琮等多件。象牙雕筒多放置在死者的腰部,象牙琮则放在肩部。象

牙雕筒有的周身刻花瓣形花纹,有的则只刻几道平行弦纹。

二、染织

(一)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一个磨制精致的骨针,骨针的发明标志着人们已经能够缝制简单的衣服,但那时还只是用兽皮作为衣服的材料。《墨子·辞过篇》:“古之民……衣皮带茭。”《韩非子·五蠹篇》:“古者,……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也。”

(二)仰韶文化的染织工艺:1、仰韶文化各地遗址中普遍出现了骨针、骨锥、陶纺轮、石纺轮等。纺轮的应用使纺织纤维利用纺轮的转动捻成纺线,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纺织工具。2、发现了织物的痕迹,如在半坡、庙底

沟、大何庄、秦魏家等仰韶文化墓葬的陶器上,都曾发现布纹。每平方厘米约有经纬线格十根左右,这些织物当是麻织品。3、在陕西华县曾发现朱红色麻布残片,可见这时的织物已经开始染色了。

(三)龙山文化的染织工艺:

1、发明了织布的骨梭,有扁平式的,也有空筒式的,有的一头穿孔,有的

两头穿孔。织梭的发明改变了过去“手经指挂”的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

2、麻织:为了提高纺线的牢固度,搓成的麻绳有两股或三股拧在一起的。

吴兴钱山漾出土的麻布,每平方英寸有经线七十八根,纬线五十根,已经达到较为精细的程度。

3、丝织和毛织:1926年,在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半个蚕茧,

说明养蚕出现很早。在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家蚕丝所织的丝织物,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经纬丝各一百二十根左右。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还出土过这一时期的毛布。

三、编织

编织是用竹、藤、柳、草等天然材料编成的各种生活用品,其起源应当早于陶器,但这些材料容易腐烂,所以无法得到原始社会更多编织衣物。

在半坡、庙底沟陶器上都发现过印有编织的席纹。

在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竹编。

第六节、结语

几十万年前,勤劳的祖先在原始社会极度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创造了著称于世的远古工艺文化,各地文化不尽相同,各自以独特的风格放射着艺术的光彩。

(一)实用与装饰的统一。原始社会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与实用有机结合、统一的。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三)形式感的应用。如对称、节奏(规律的变化)等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提高了人们对于形式美的认识和感受。

(四)表号性的艺术手法。这种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形象特征,更有效地达到识别作用,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第二章、商代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一、社会背景

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后,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得到显著发展,除能烧制精美的陶器,还开始从矿石中冶炼红铜,制作简单金属工具。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氏族公社中出现了专业的手工业家庭。到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私有制逐渐形成,出现奴隶和奴隶主,原始社会开始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二、二里头文化遗址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人的活动中心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

部一带。

1、分部:“二里头文化”在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以及山西汾河下游等地,是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从文化遗存的地域和发展时序来看,大体和传说中的夏代相一致,但是否就是夏文化,考古界还有不同的看法。

2、二里头文化遗址:已发现的有十几处,如:郑州洛达庙、上街,洛阳东莞干沟、偃师二里头、灰嘴、巩县稍柴、临汝煤山、陕县七里铺等,其中以偃师二里头范围最大,文化遗物最丰富,最具代表性,因此以此命名。

3、二里头文化特征与分期:分早、晚两期。早期尚保留河南龙山文化特色,器形以平地器为多,流行篮纹装饰。晚期:接近郑州早商文化,造型以圜底器为多,装饰以绳纹为主。

4、二里头文化陶器造型、纹饰:造型:鼎、盆、罐、盘、尊等,而以鼎最具代表性,数量也最多。鼎身为圜底罐形或盆形,鼎足成扁平或三角形,有的鼎周身附加堆纹。盆的造型多作成深腹圜底,口沿两侧有一对鸡冠状器耳。

纹饰:大体早期以篮纹为主,中期以细绳纹为主,晚期则流行粗绳纹。其中堆纹最有特色,堆纹不仅增加了立体层次效果,而且起到了加固陶器的作用。此外,不少陶器口沿处还刻划二十多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

5、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在二里头曾发现制铜作坊,有制铜用的陶锅、陶范及铜渣等。在二里头及其他一些地点,发现了青铜凿、青铜刀、青铜锛、青铜簇等。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一件铜爵,高13.3厘米,平底束腰,流和尾都较长,把上有三个镂孔,造型别致优美,反映当时的制铜技术已具有一定水平。

6、二里头文化的玉器:有乳白、淡青、嫩绿、灰褐等色彩,制成琮、玦、玉刀、玉版等成品。

此外,还有加工过的骨、角工艺品及半成品,除生产工具外,还有束发用骨笄。

三、二里冈和安阳殷墟遗址

1、早商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早商早期可以郑州二里岗下层为代表;早商晚期可以河北藁城为代表。

2、商代后期遗址:以河南安阳小屯为王都,通称为殷墟。此外,在河南郑州、辉县,河北邢台、武安、邯郸,山东益都、济南、平阴,以及山西、陕西、江苏、湖南等地发现了很多商代后期遗址。

3、商代的手工业:分工很细,在郑州二里岗和安阳殷墟都发现商代冶铜、烧陶、制骨、玉石、贝蚌等专门作坊的遗址。分工越细,制造越精,因而商代所创造的至今为我们所赞赏的各种手工艺品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青铜工艺

一、青铜器的制作

(一)红铜与青铜

天然的铜色红,成为红铜。青铜是指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青铜时代以前应有一个红铜时代,成为铜石并用时代。

(二)商代早期的青铜器

器形大都直接仿自陶器。青铜器体壁较薄,多平底,足作锥柱状。装饰花纹线条粗笨,结构简单,多为单层组织。常见的有饕餮、夔、龙、虎及人形纹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感的装饰,构成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①熔点比较低;②硬度可以增高;③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①图腾标记;②神灵崇拜;③驱神辟邪;④装饰作用。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类,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成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额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明代其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的目的主要是:祭祀祖先的祭器歌颂周王的美德对贵族的赏赐④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 6、六器为:壁、琮、圭、琥、璋、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5、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 6、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①薄胎;②垂边;③川字纽;④双层纹。 7、带钩是古代人扣按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第五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汉代的丝织图案主要有:①云气纹;②动物纹;③花卉纹;④几何纹;⑤文字。 2、中国的棉织物起步较晚,约在东汉时才出现。 3、汉代的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还有少量的竹胎。 4、青铜艺术的颓势已无可逆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漆器和陶器的发展大量挤压青铜器的适用空间;其二,社会的进步致使青铜器所象征的礼乐制度步入没落也是致其式微的重要原因。 5、虹管灯:其灯体没有吸烟管道,能将烟气导入灯身,而灯身常贮水,以使得烟气溶入水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着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1) 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1) 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着作。(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 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截取内容:】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一部分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政治上看,此时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给后来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汉承秦制”,西汉王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面。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给汉代的手工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兴旺发达,使手工业的艺术设计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生产,虽已逐渐进人尾声,仍然产生了不少设计精美的实用青铜产品;织物是汉代手工业艺术设计的重要产品,其品类繁多,设计优美,制作精湛;作为实用品的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在汉人的生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汉代艺术设计新的景观。 一、时间、地域概念的掌握 1.汉代青铜产品的著名设计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丁缓。 2.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 3.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 4.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以“丝国”驰名世界。 5.世界上最轻、最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丝绸衣服――湖南长沙马王堆 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 1.汉代刺绣的三种代表性纹样: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2.汉代印染工艺中的印花敷彩纱。 3.彩陶和汉代彩绘陶的区别。 4.汉代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尤其瓦当的装饰纹样需要注意。 三、难点分析 1.博山炉。这个知识点要注意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博山炉的出现跟当时汉人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有关,不仅具有熏香的实用功能,而且满足了汉人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 2.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这个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关照对象,关于其艺术成就,这里归纳集中为四个方面:(1)功能合理;(2)结构科学;(3)造型生动;(4)装饰富丽。据此四点展开分析,那么面对可能出现的论述题就能迎刃而解。 3.汉代铜镜的特点。根据其不同时期不同的特色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解答:(1)前期,包括西汉时期,这时期的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饰;(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3)后期,即东汉时期,此期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更接近科学原理。 四、小结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设计的第一个高峰,但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工艺品不多,所以秦朝不作为考查的重点,只需掌握兵马俑即可。但是汉代是我国历史上

考研必备 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工艺美术史考点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田自秉)

1.人面鱼纹盘 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的原始彩陶半坡文化遗物,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物和鱼的结合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具有"寓人与鱼"的特殊意义,也有男女相合之义,这人面鱼纹也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涵义。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体现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其表现了中国远古的文明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这件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 2.尖底瓶 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中,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制居多。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 3.玉琮 新石器时代,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造型是内圆(孔)外方,饕餮纹,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4.黑陶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的阳刚之美。典型器型有高足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 5.原始彩陶 原始彩陶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母体,它在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装饰特点。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着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6.玉猪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物龙体卷曲如C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猪在远古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猪首被安在龙的身上,说明猪的形象逐渐抽象和神化。其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 7.龙虎纹青铜尊 商代青铜器礼器,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铸造工序十分复杂,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这充分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已达空前的高度,其形制雕刻工艺在当前亦举世无双。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8.毛公鼎 大口圆腹,口沿上耸立着两只高大的耳朵,半球状深腹,腹下三只兽蹄形足敦实有力,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大纲1

专业理论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共性与个性相兼顾。 2、结合实际,讲授、分析与观看资料相结合。 3、温故知新,老课与新课相交叉。 4、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 (一)课时分配表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认识其中保留着人类史前艺术的原始状态和蕴涵着心灵深处对于自我超越的向往。 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 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彩陶中所体现出的权力的炫耀、图腾的崇拜,具有鲜明的氏族标识的特征。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装饰的萌芽 第三节石器工艺 第四节陶器工艺 一、彩陶 二、黑陶 三、几何印纹陶 第五节其他工艺 一、牙骨雕 二、染织 三、编织 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熟悉各类器物基本的纹饰及装饰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1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7日第一周星期一第7-8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原始时期的石器与陶器的发展了解原始文化。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始石器与陶器的发展史难点:石器和陶器的各种形式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2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14日第二周星期一第7-8 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掌握青铜时代文化发展,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青铜器的各种作用及用途分类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补充鼎的发展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资料

填空题 1、原始陶瓷按照顺序出现的制陶方法有()()()三种。 2、陶器的成形,是将胚料至于可旋转的()上制作的。 3、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4、黑陶工艺具有哪四个特点()()()()。 5、制作金器必经()()()过程。文献《荀子强国篇》中说道(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 6、产玉的产地有(黄河下游)和()。 7、自西周以后历届代王服饰具有宗教意义的十三种图案,称之为()。 8、()纹样是商代青铜器主要纹样。商代之后有形成一种()纹与()纹的对比。 9、汉代铜镜的四个特点()()()()。 10、春秋战国时期专著《考工记》中提出()是工艺美术制造特点。 11、唐代()窑址是专为皇室烧制,故其工艺“密而不宣。。。”称之为()瓷。 12、唐代(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陶,釉色呈黄、绿、褐、等颜色。 13、汉代漆器的胎有哪几种(竹胎)(木胎)()。 14、明代()的()书,是对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国外把其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 15、明代成化时期的在青花釉基础上加彩。这种彩有()()两种。 16、清朝雍正期间,()瓷器是最有成就的。色调柔和淡雅,。。。 17、宋代五大名官窑(官窑)(定窑)(哥窑)(汝窑)(钧窑)。 名词解释 1、司母戊鼎 2、青铜器中的簋。 3、《考工记》 4、长信宫灯 5、马踏飞燕 6、金银瓶托 7、流金8、螺殿9、缂丝 10、釉里红11、青花瓷12、景泰蓝 13、金缕玉衣14、唐三彩 简答题 简述唐代铜镜的艺术特点 简述原始玉器的发展(重点在红山文化)概况 简述宋代漆器的加工工艺和艺术特色 简述商代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论述题 明代陶瓷发展概况和景德镇窑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宋代瓷器发展概况和著名瓷窑的典型风格。

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笔记

2014<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重点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原始社会几何纹, 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 不同点: ①工艺美术的个体制作、手工产品与现代设计的大工业化、批量化产品的对比。 ②工艺美术的地域特色明显,而现代社会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发达、艺术潮流国际化、流行趋势泛化等原因,尽管某些民族特质性的审美倾向还存在,但设计作品的地域性差别越来越淡化。 ③工艺美术的技术传承以纵向形式为主,在农业社会环境中,行业竞争相对平和,高档工艺美术品(宫廷用品)的制作反映出一种不计工本的制作观念;现代设计的技术性要素大多是公开的,处在机械文明和商业社会中,行业竞争广泛而激烈,经济效应和功能被视为现代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④工艺美术的贵族化、政治性、鲜明的等级性与现代设计的大众化、文化性之间的差异。一致性:

①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都具有事先规划性。 ②工艺美术制作和现代设计制作都在继承前一时代的形式、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造,并都必须具备技术可行性前提。 ③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产生、发展都以社会经济为基础,并受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作品都既具有实际功用、又具有审美特性,是社会物质生活中完善 的功能和美的形式的结合。———————————————————————————————————————三.陶瓷工艺 ·陶和瓷的区别: (1)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粘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2)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3)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4)吸水性:陶器可以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 ·人面鱼纹盆出土于西安半坡,它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文字等。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2006-2014-2015考研真题(100万份真题笔记课件期末试题)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中外设计史论(611)考研精华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真题 1-1本科目暂时没有收集到真题 第二部分:学校内部考研资料 2-1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全年专业课复习计划,指导考生科学时间分配,提高备考效率,免费赠送 2-2世界现代设计史重难点串讲辅导讲义。打印清晰版。针对指定参考书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融合本科生课堂笔记,充分解决考生在独自复习中重点知识无法掌握、无人讲解的难题,对易考、易错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把参考书变薄,更有针对性。¥78 2-3世界现代设计史本科生课堂授课讲义。完整详细授课讲义,准确把握本校该科目教学重点,少走弯路,打印版独家¥78 2-4世界现代设计史本科生教学重点提纲。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复印版¥20 2-5世界现代设计史内部复习题及答案。内部编写,打印版,强化练习绝佳资料,独家¥48 2-6世界现代设计史期末试卷。近年本科生期末试卷,有效把握出题侧重点,复印版独家¥25 注:以上收集资料均为本校本科生考研内部使用资料,目的是帮助跨校跨专业考生把握内部重难点,和本校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全套资料包含上述所有,套餐优惠价:¥175 指定参考书目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 《设计艺术概论》李砚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四川美术学院中外艺术史论(612)考研精华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真题 1-1本科目暂时没有收集到真题 第二部分:学校内部考研资料 2-1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全年专业课复习计划,指导考生科学时间分配,提高备考效率,免费赠送 2-2影视艺术概论期末试卷。近年本科生期末试卷,有效把握出题侧重点,复印版独家¥25 2-3动画概论期末试卷及答案。近年本科生期末试卷,有效把握出题侧重点,复印版独家¥25 注:以上收集资料均为本校本科生考研内部使用资料,目的是帮助跨校跨专业考生把握内部重难点,和本校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全套资料包含上述所有,套餐优惠价:¥40 指定参考书目 《影视艺术概论》袁玉琴谢柏梁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 《动画概论》贾否路盛章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年 《世界摄影史》顾铮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 《电视美术概论》叶建新刘大宣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四川美术学院文艺理论(810)考研精华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真题 1-1本科目暂时没有收集到真题 第二部分:学校内部考研资料 2-1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全年专业课复习计划,指导考生科学时间分配,提高备考效率,免费赠送 2-2艺术概论本科生课堂授课讲义。完整详细授课讲义,准确把握本校该科目教学重点,少走弯路,打印版独家¥78 2-3艺术概论本科生教学重点提纲。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复印版¥20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内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7000-4000年前) 泥条盘柱法和捏制法,在一种手制的棕红色陶坯上用红黑二色绘制图案,然后经800度的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 1、分布地区:黄河中下游 2、类型: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花卉纹彩陶钵)、马家窑型(舞蹈人纹盆)、半山型(首 次出现红色)、马厂型(早期有红色晚期以黑色为主) 二、黑陶工艺: 1、龙山文化:轮制法特点:黑光薄棱 三、玉器: 1、良诸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主,主要是观天测地的工具 2、红山文化:中华第一玉龙(内蒙赤峰) 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一、青铜工艺:青铜的成分,红铜加锡的合金 1、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 2、炊器:鼎(煮肉)鬲(做主食)甗(蒸食物) 3、食器:簋、簠、盨、豆(盛肉酱) 4、盛酒器:尊、壶、卣、彝、罍 5、饮酒器:爵、角(祭司用)、觚、觥、觶 6、温酒器:斝、 7、盉 8、水器:盘、匜(舀水)、盂、鉴:照面用 9、乐器:鼓、铙、钟、铃10、剑、刀、钺、戈、矛 代表作: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佰矩鬲虢季子白盘剥春秋:越王勾践宝剑、莲鹤方壶 司母戊鼎:目前最大的青铜器世界罕见,1939年出土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晚期王室用物,长方形口部两个直立大耳下有四个柱形足。高1.33米重875公斤。 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 一、青铜艺术:铸造方法:金银错和失蜡法、鎏金 代表作:战国:曾候乙编钟、金银错龙凤案秦汉:铜车马汉代:鎏金长信宫灯、金银错(博山炉)、金银错(狩猎纹的铜车饰)、马踏飞雁(青铜奔马) 二、陶俑艺术:秦兵马俑:1974年秋天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骊山陵东侧发掘了巨大的秦兵马俑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武士俑约8000个,身高均在1.80米以上1.90米以下每个体重500斤,身披战袍,足蹬战靴,手执各种青铜武器真实再现了当年秦王的千军万马,内平六国、外却匈奴的雄伟壮观的军阵场面。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下雕塑博物馆,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六大奇迹。 艺术成就:体形高大,数量众多,写实的手法,反映了秦代的劳动人民在选土、雕塑、烧窑、着色等方面的聪明才智。 代表作:说唱俑(四川成都回天镇)东汉时期 四、汉代丝织工艺:汉锦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物。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重要出土文物,1972年发掘,出土3千余件,墓主人辛追年50岁,尸体保存完好,素纱单衣仅重49克. 五、石刻:陕西霍去病墓前大型纪念碑式石刻:马踏匈奴 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蛇缠龟) 代表春秋夏冬、东西南北 著名的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出现莲花纹和忍冬纹样,六朝时期主要品种:鸡头壶、莲花尊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一、陶瓷工艺:1、青瓷:越窑(浙江省)釉色优美茶圣陆羽称赞“类冰类玉”代表作:凤首龙柄壶 2、白瓷:邢窑(河北临城)“类银类雪”代表作:白瓷烛台 3、秘色瓷(青瓷)越窑的精品 4、唐三彩:低温铅釉陶器。载乐驼俑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创作,在工艺美术创作上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实用和装饰的统一。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的统一的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技术对艺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形成新的风格充分运用技术条件的特点,能更好的体现其艺术效果 三、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也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 四、表号性的艺术手法。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其形象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体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商代 一、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也就表现为宗教迷信的思想, 其工艺装饰纹样也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 二、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商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反映。商代的造型多运用庄重而又安定的直线,装饰也采用对称而又规整的格式。 三、青铜器的造型发展,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的制作十分发达。 四、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提出了“德”的观念,同时也比较看重现实,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 它反映在周代的各个方面。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是反映等级差别,适应礼治的需要。因而工艺制作的样式,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着的秩序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无论品种、制作、艺术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

展。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时代风貌: 一、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由于的独立生产和发展,工艺美术制作具有地方性、普遍性、多样性。地方性是指各地形成了地方名产,如齐国刺绣,楚国漆器,吴越刀剑。普遍性是指无论文化先进还是落后,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工艺美术生产。多样性是指各地工艺生产品类繁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二、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局面,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改变了商代的中心对称,单独适合纹样的图案组织,也改变了周代的反复连续,成为带状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即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为主要骨骼,它布满全身,不分主次,而以蟠虫离纹、蟠虺纹为其主要装饰花纹 四、工艺美术在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制作设计理论。直接总结工艺制作原则的,是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制作的专门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制作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他的伟大成就,至今仍在艺术和学术领域中闪烁着光彩。 一、汉代初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社会经济的到很大发展,汉代工艺美术有着空前的全面发展。工艺美术的品种增多,在艺术、技术、材料上,都有许多新的创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二、汉代儒学的宗教化,厚葬之风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

(完整word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SJ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一课程说明 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4 所属专业:视觉传达景观设计 (二)课程简介、目标和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程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先修课程:设计概论;后续课程为宁夏民间美术;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 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 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 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前5世纪,大约相当于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此时,甚至直至战国,青铜器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乃至科学、技术的光辉代表。 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 商代青铜器-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 商代:与夏代相比,青铜器不仅数量大大增多,而且种类也大大丰富。在众多的器物中,酒器数量甚多,其他还有炊煮器、食器、水器和兵器等。 从商王武丁开始,青铜器的制作变得雄伟厚实,风格华美,器形多变,花纹繁缛精致,并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制作开始精进,成套的青铜礼器和乐器的体系已全面形成,当时采用合范技术,将纹饰与铸造相结合。 河南郑州二里岗文化是商早期文明的代表,此时青铜礼器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 饕餮纹也称为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大型器物多。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狞厉美。 装饰通常追求满密繁缛,强调立体效果,渲染神秘诡异气氛。动物纹是装饰主体,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