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电荷和电流(第一课时)s

第1节电荷和电流(第一课时)s
第1节电荷和电流(第一课时)s

八(上)科学4.1 电荷和电流(第一课时)学习卡

班级姓名

我爱活动:1、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纸屑吗?

2、氖管接触正在摩擦的橡胶棒能发光吗?

我爱思考1:

(1)下列现象中, 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________。(可多选)

A、将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引;

B、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容易吸附灰尘;

C、在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劈啪声。

D、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

(2)油罐车在运输汽油时,底部为什么要装一条铁链拖在地上?

我爱阅读课本P121

1、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它们分别是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

2、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的数量,正负荷互,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出带电性。

3、相比之下,丝绸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而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当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时,玻璃棒容易电子,丝绸更容易电子,物体缺少电子,会带什么电?

4、物体之间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

5、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新的电荷?本质原因是什么?

我爱思考2

(1)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质子

D.摩擦创造了电荷

(2)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负电,说明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时,橡胶棒(“得到”或“失去”)电子, 同时也说明橡胶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或“弱”).

我爱探究

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我想知道: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什么现象?

(2),有什么现象?

(3),有什么现象?

2、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实验现象

(1)

(2)

(3)

3、得出结论:

我爱思考3

(1 )科技馆里静电金属球为什么使女孩的头发竖起来? 请用电荷间的作用原理进行解释. (2)如下图是用丝线吊着的四个轻质小球所表现出的情况。

①A图两轻质泡沫小球的带电情况有哪些可能?

②B图两轻质泡沫小球的带电情况有哪些可能?

(可以组内讨论)

我爱总结

现象

得电子带

摩擦起电作用规律:

本质

失电子带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教师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力图从“新”这个角度浅谈第五章教材的各种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编者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亮了,电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极管。这个知识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需详细学习。再如电池一节,编者用彩色照片出示了学生常见的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询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中学,也不是只有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2.教材中体现了两个“渗透”。 (1)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渗透于教材之中,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例如空气开关,光敏、声敏电阻的应用,生物电,漏电保护器。对于这类的知识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重点讲述。完全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五分钟或黑板报中的物理园地,课外小组的活动,由有专长的学生开办讲座、发表小论文,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还可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

(2)物理概念的渗透。新教材第一节短短的六行字中便出现了“电流”“导线导电”“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在电路一节中提到“电能”,这些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教材也打破常规,采用了渗透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做到“无需言传,只求意会”的教学境界即可。 教材在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也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和探究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第五节“家庭电路”,分明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上述宗旨体现得更为明显。 3.注重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1)本教材有两个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这两个探究旨在: A.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B.鼓励学生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C.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处理信息的能力; D.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这两个探究的特点: A.是经历了7个探究后的又两次探究。 B.是最完整,最规范、难易程度最理想的探究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生产与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原因,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 教学难点:起电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入:干燥的冬季,你会发现有些衣物之间会发生吸附现象;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这是什么原因? 一、摩擦起电。 学生活动:用塑料笔(或尺)与头发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塑料笔(或尺)吸引轻小的纸屑。 教师活动:用干净的丝绸或化纤布料与玻璃棒摩擦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会吸引轻小的纸屑。这是什么原因?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带电了。 小结:一个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这个物体带上“电”或带上了电荷。 设凝:摩擦为什么会物体带上“电”或带上了电荷? 观察原子结构:说明原子中的正负电荷是质子与电子。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正负电荷数相等。原来,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 一种是质子,带正电,另一种是电子,带负电。 为什么物体没有呈现带电现象? 因为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 正电荷数量=负电荷数量,电子在外层比较“自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跑动”。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为什么带了电? 观察图片,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得到电子带上负电荷。物体之间的 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 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种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做静电。

摩 擦 起现象 电子转移 得电子 负电荷 失电子 正电荷 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 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吸引轻小物体 本质 思考:1、摩擦起电_________创造了电荷,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或化纤布料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上___________,丝绸得到电子带上__________ 3、丝绸或化纤布料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上___________,丝绸得到电子带上__________。实质是什么? 4、橡胶棒与毛皮摩擦:电子由毛皮转移到橡胶棒,毛皮带______,橡胶棒带_______ 5、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静电有哪些危害?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活动:1.两位同学合作,一位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另一位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 2个泡沫塑料小球后,2个小球______ 2.两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________________。 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________________。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讨论:1、如果两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的带电情况有几种可能? 2、如果两小球相互排斥,则两小球的带电情况有几种可能? 小结与板书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两种电荷 1.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结果是() A.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B.一定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C.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D.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电 2.将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带正电的小球,小球将() A.向橡胶棒靠拢 B.远离橡胶棒 C.在原位置不动 D.无法确定 3.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4.如图,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 ) A.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B.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 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知识点原子及其结构 5.(2019·广州)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 ) A.质子和电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6.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任副主席表示,伊朗已经拥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制造1~2枚原子武器,下列关于原子及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 B.电子是带有最大负电荷的粒子 C.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两个带有正电荷的玻璃棒靠近时互相吸引 7.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8.在①陶瓷、②铜、③盐水、④塑料、⑤玻璃、⑥水银六种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①④⑤ B. 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 B.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种类有种.能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2.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尼龙衣物上滚动时,可以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入刷内,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是 。 4.如图所示,图______中的两个通草球一定带电。 5、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_______而具有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6、有些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弄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容易发生现象,从而细小灰尘的缘故。 7、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 __ 而带了电,带电体有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8、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B带电;小球C带电.(填“正”或“负”). 9、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A带正电,C吸引B,B排斥A,那么B带电,C带电.(选填“正”、“负”) 10.当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________ 电,丝绸带_____ 电。 11.将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用细线悬起来。结果两气球像闹“矛盾”一样不愿靠在一起,这是因为摩擦后的气球。 1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的转移,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因而带电,丝绸因而带电。 二、选择题 13.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 14.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带正、负电都可能

第一节 电的起源

第一节电的起源 一、电:物理学名词【electricity】 电在新拉丁语中写为“electricus”也就是“类似琥珀”的意思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如闪电静电等。还有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像磁场.电磁感应等。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合,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和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 电是一种非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交流电,一种叫直流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这个在我们初中物理中已经学过,电在国际单位中的单位是库仑,1库仑=1安培/秒也就是说若导线中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的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那么下面我们谈谈什么是电子,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 + 在众多解释宇宙早期演化的理论中,大爆炸论是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在大爆炸最初几秒钟时间,温度远远高于100亿K。那时光子的平均能量超过1.022MEV很多,有足够的能量来创生电子和正电子对。 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旋转。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在围绕着原子核做旋转运动,但是它被空穴包围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电子会呆在空穴里面不动,那么这时候这个原子核也就不呈现电性,我们称之为中性。如果物质经过摩擦后,要么会失去电子,留下更多的正电荷,要么增加电子,获得更多的负电荷,这个过程就称为摩擦生电。 也就是说电子在受外力的作用下会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力,脱离开原子核产生自由移动,这种外力有光.热.摩擦.变形.电压.磁力等。那么电子在脱离空穴以后就会呈现出电性,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新知识补充 第一节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 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像今天这样阴暗的天气,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打开墙上的开关,这时,电 灯就亮了.还有,英语老师上课时,只要把录音机的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时,大 家就会听到流利的英语朗诵.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一、出示教学目标: (略) 二、自学前的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要求。) 三、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惑问题; 2、抽查自学效果。 四、点拨、矫正 [探究]电流和电路 [师]看到你们桌子上的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了吗?动脑筋,想办 法让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音乐门铃发声.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师]我已看到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唱歌,你们的 实验成功了,说说对于哪些问题,你们已明白了. 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板 书] [师]对,用电器是需要给它提供电能的.谁给提供呢? [师]正确.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同学们用的电池叫干电池.同学们还知 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 [师]对.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如我手里拿的是咱们实 验室的学生电源,它可以代替电池使用. [师]是这样.那这个简单的电路组成是什么呢?谁能总结一下?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傅传强 学习目标: 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试一试”归纳出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3、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4、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学习重点:1、电荷间的作用;2、验电器原理。 学习难点:验电器的原理 『课前预习』 1、引入新课:电现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说说电在我们身边都有些什么应用?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电带来的都是好的方面么? 2、同学们利用手边的器材来做这个实验:把手中的纸撕的尽可能的小,然后用手中的笔与我们宝贵的头发相摩擦,去靠近碎纸片,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展示摩擦起电动画)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________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 有了电真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电灯、电话、电视机、电脑、手机、mp4 …… 『课内探究』: 探究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各小组一起来做一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毛皮与橡胶棒相摩擦是否带电?_______ 猜想: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是否带电?_______ 规定: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1)大量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存在______种电荷(填一或二) (2)看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是______(相同还是不同) 观看影片回答下列猜想: (3)同种电荷互相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4)玻璃棒与玻璃棒靠近会______,玻璃棒与橡胶棒靠近会______(填排斥还是吸引) (5)实验室里我们用验电器(展示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会发 生什么变化?)由此猜测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______(吸引或排斥) 猜想:如果验电器的张角变大,所带的的电荷多还是少?______ 【看课本99页完成下列问题:】 电荷的多少叫______,简称______。电荷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库仑单位______(大还是小) 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电荷:(展示原子结构视频) 【看课本99页完成下列问题:】 1、1894年,英国科学家______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带负电的粒子______,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3、原子核带______电,电子带______电,电子绕______运动。 4、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______,常用符号______表示。 5、e=______C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物理基础知识+中考真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灰尘、轻质球等。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2、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电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元电荷e=1.6×10-19C 6、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8、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 9、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 ○2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发光二极管也叫LED,具有单向导电性。 3、电流的三种效应:热效应如电饭锅、磁效应如电铃、化学效应如电解 4、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3开关:控制电路○4导线:输送电能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做电路。

浙教版-科学-八上-电荷与电流 教案 (2)

电荷与电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通过实验认识产生静电的原因。 通过阅读并讨论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电荷的种类,并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做产生静电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科学来源于生活。 2学情分析 电学是初中科学课程中较难的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第一节课,对激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至关重要。虽然,同学们在小学时接触过电学的一些内容,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连接,但小学对电学的学习要求不高。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打开同学们学习电学的大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入 干燥的冬季,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产生“电”现象;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 为什么呢? 这些常见的现象其实都是静电。(即一些带电的物体会吸附轻小的物体)。 活动2【活动】新授 接着老师用学生手里的水笔套与头发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活中也有许多静电现象,同学们能说一说有哪些吗? 老师补充一些其他的静电现象。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提供的材料做出静电。 老师强调刚才同学们做静电的时候有什么动作? 这时,老师就有疑问了: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呢?是摩擦创造了电吗? 带着这些疑问,通过阅读课本知识一步步解决摩擦起电的原因! (从物质的构成去了解)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带电的微粒。一种叫质子,带正电荷,一种叫电子,带负电荷。通常情况下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不带电)。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活泼好动的电子会“跑动”。 知道了这些,你能解释摩擦为什么能起电了吗? 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吗? 再通过原子和电子的模型图进一步认识原子和电子的区别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请你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摩擦起电的本质了。下面我们再用刚才的图形来表示电子的转移。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到!模型如图所示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摩擦起电的本质了!我们也知道带电的物体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那么正负电荷间有没有作用力呢?有作用力的话会是怎么样的呢? 完成探究活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通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纪宪华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教师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力图从“新”这个角度浅谈第五章教材的各种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编者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亮了,电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极管。这个知识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需详细学习。再如电池一节,编者用彩色照片出示了学生常见的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询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中学,也不是只有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2.教材中体现了两个“渗透”。 (1)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渗透于教材之中,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例如空气开关,光敏、声敏电阻的应用,生物电,漏电保护器。对于这类的知识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重点讲述。完全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五分钟或黑板报中的物理园地,课外小组的实用文档

活动,由有专长的学生开办讲座、发表小论文,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还可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 (2)物理概念的渗透。新教材第一节短短的六行字中便出现了“电流”“导线导电”“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在电路一节中提到“电能”,这些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教材也打破常规,采用了渗透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做到“无需言传,只求意会”的教学境界即可。 教材在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也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和探究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第五节“家庭电路”,分明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上述宗旨体现得更为明显。 3.注重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1)本教材有两个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这两个探究旨在: A.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B.鼓励学生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C.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处理信息的能力; D.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这两个探究的特点: 实用文档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一、自主预习 1、物体有能够吸引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__________。 2、验电器是检验物体__________的仪器,它是根据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库,符号是 ________。

4、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元电荷e=___________C。 6、电荷在导体中能够___________移动从而形成电流,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导体,___________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 二、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教材98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________电荷,互相_________的缘故。探究活动二:电荷是怎样移动的 演示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再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有_________通过金属杆从验电器A流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了电。也就是说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_________移动。 进一步引申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杯B.陶瓷碗C.不锈钢勺D.橡胶手套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使毛皮和橡胶棒都带上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中的原子核带负电 B.橡胶棒中电子与原子核之间有斥力 C.橡胶棒带正电 D.毛皮与橡胶棒相互吸引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原理相同的是() A.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 C.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D.拔火罐时罐子“粘”在皮肤上 4.以下几组材料中,都是绝缘体的是() A.玻璃、大地、塑料 B.橡胶、玻璃、塑料 C.人体、空气、石墨 D.食盐水溶液、金属、水 5.小丽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若头发相当于毛皮,塑料梳子相当于橡

胶棒,则关于上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产生电荷的结果 B.有电荷从梳子转移到头发上 C.头发带负电 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果 6.有A、B、C三个用丝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靠近,结果A与B互相排斥,B与C互相吸引,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B.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C.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D.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7.“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口罩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在口罩防护作用当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使无纺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具有极好的静电吸附能力,下列哪种材料可以检验口罩静电吸附效果() A.小纸屑B.铝块C.石块D.铜块 8.假如自然界存在第三种电荷,且遵循已有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均用绝缘细线竖直悬挂,相互靠近但始终不接触,三个小球的最终状态可能为() A.B.C.D. 9.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迅速张开,下列关于这个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 两种电荷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1、课时及每课时的具体内容 第一课时:两种电荷、电荷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原因 第二课时:验电器、电荷量、导体和绝缘体、自由电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以及正负规定。 2.知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 4.知道用带电体的特点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 利用课件认识简单的原子模型,使学生能够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角度,初步认识摩擦起电,及电荷中和等宏观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的渗透电荷守恒思想,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原因。 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4、实验器材及课件 丝绸、毛皮、玻璃棒2个、橡胶棒2个、铁架台1个、细棉线1条、带绝缘皮的电线1根、小纸屑、课件5、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结合小学自然知识联系生产生活,通过实例讲述引言,初步建立电荷的概念。例如,空气干燥的季节,用梳子不易梳理好头发,为什么? 实验一: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与小纸屑接近,现象如何? 实验二: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与小纸屑接近,现象如何? 试验三:丝绸与橡胶棒,毛皮与玻璃棒进行摩擦,两个棒与小纸屑接近,现象又如何?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摩擦起电的结果 学生举例:晚上,脱毛衣是有被电的感觉;用塑料尺与毛发进行摩擦,塑料尺能把小纸屑吸起来。 橡胶棒把小纸屑吸引起来。 玻璃棒把小纸屑吸引起来。

两个棒都能把小纸屑吸引起来。 橡胶棒、玻璃棒都带了电,都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教师小结:(投影)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说它带了电荷。 (板书)一、两种电荷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________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 (投影)1747年美国人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 ................正电荷。用符号“+”表示;把用毛 ..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 ..............负电荷。用符号“-”表示。、 导语: 同种电荷作用如何? 异种电荷作用如何? (教师提供所需器材)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课件投影: 分别以氢、氦原字为例显现原子结构及电子的运动情况,并说明原子不显电性。) 由于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以动画的形式将两个物体进行摩擦时,电子转移的情况表现出来,从而知道了什么知识? 学生探讨得出:(投影)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点子而带正电;得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可见:(投影) 三、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四、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1.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 学生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电流和电路-(精校版)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电流和电路(精校版) 第一节摩擦起电 一.选择题 1.(2017·福建)如图1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C) A.磁铁吸引硬币B.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 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D.吸盘吸在墙壁上 图1 图2 2.(2017·安徽)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2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 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3.(2017·咸宁)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B)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4.(2017·常州)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A )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5.(2017·苏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C.光年是长度单位 D.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6.(2017·株洲)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 )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 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7.(2017·河南)如图1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8.(2017·大连)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 9.(2017·南通)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这是因为(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 B.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 C.电流强度是一个标量,其方向是没有意义的 D.对于导体,只要其两端电势差不为零,电流必定不为零 解析:选BD.电流产生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自由电荷;二是有电势差.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因此只需其两端具有电势差即可产生电流,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 2.关于电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不断地搬运到正极,从而保持两极之间有稳定的电势差 B.电源的作用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C.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D.电源实质上也是一个用电器,也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解析:选B.电源的作用是维持正、负极之间恒定的电势差,这需要电源不断地将负电荷向负极聚集,将正电荷向正极聚集,外电路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移动,在电源内部,需要将正极上的电子搬运到负极,维持电势差不变,故A错.从能量角度来看,电源在搬运电荷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电场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B对.电

路中有电流不仅需要电源,还需要电路是闭合的,故C 错.电源是对电路提供能量的装置,故D 错. 3.给一粗细不均匀的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通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粗的地方电流大,细的地方电流小 B .粗的地方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大,细的地方小 C .各处的电流大小相同 D .粗的地方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小,细的地方大 解析:选CD.同一根导线上的电流相等,故C 对.由I =nqS v 知,D 对. 4.一个电解槽中,单位体积的正、负离子数都是n ,每个离子带电荷量为q ,正、负离子的平均定向运动速度都为v ,电解槽的横截面积为 S ,试求通过电解槽的电流. 解析:在电解槽中,在垂直于v 的方向上我们取一横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这个横截面的正、负离子数均为N =v Sn ,由于正负离子形成的电流同向,所以,电解槽中的电流为: I =2Nq t =2nqS v 1 =2nqS v . 答案:2nqS v 一、选择题 1.(2011年临沂高二检测)关于电源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源的作用是能为电路持续地提供自由电荷 B .电源的作用是能直接释放出电能 C .电源的作用就是能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 D .电源的作用就是使自由电荷运动起来 解析:选C.电源并不是产生电荷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有一定的电势差,从而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产生,故只有C 正确. 2.金属导体中有电流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1,电子热运动速率为v 2,电流的传导速率为v 3,则( ) A .v 1最大 B .v 2最大 C .v 3最大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C.电场传播的速率(或电流的传导速率)等于光速,而电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常 温下数量级为105 m/s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数量级一般为10-5 m/s ,所以C 选项正确. 3.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 内发射了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的大小为( ) A .4.8×10-6 A B .3×10-13 A C .9.6×10-6 A D .3×10-6 A 解析:选A.I =q t =ne t =6×1013×1.6×10-192 A =4.8×10-6 A.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同步训练D卷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同步训练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6高二上·腾冲期中)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 . 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 . 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 .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 (2分) (2017高二上·株洲期末) 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A . ﹣q B . q C . 2q D . 4q 3. (2分)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摩擦起电就是创造电荷 B . 摩擦起电是因为有电荷消失了 C . 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D . 因为摩擦可以吸引周围空间的电荷 4. (2分) (2017高一下·嵊州期中) 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塑料梳子和头发都会带电,其原因是() A . 摩擦创造了电荷 B . 静电感应创造了电荷 C . 电子在梳子和头发之间发生了转移 D . 质子在梳子和头发之间发生了转移 5. (2分)对于电荷、点电荷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电荷 B . 电子的电荷量为e=-1C C . 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 D . 点电荷是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 6. (2分) (2017高二上·宣化期中) 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A . 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3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4.1 电荷与电流(第3课时) 教材解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2.知道并能判断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3.认识串联、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挑战中不断获取新课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断进行自主知识构 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电源短路现象,知道短路的危害,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重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 2.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和不同的连接方法(串 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难点 1.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电路图的画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学情 教学 准备 投影仪、PPT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 课后探究 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说出手电筒电路各部分的名称。 手电筒电路非常简单,但画出它的实物图还是很不方便。为了表述方便,科学上用电路图表示电路连接。

二、讲述:电路图、电路的连接 电路图 1、什么是电路图 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称为电路图 2、各元件符号 你知道以下的电路元件符号表示什么实物吗? 3、由实物连接画出电路图 元件分布要均匀;位置安排要适当。导线竖直横要平;矩形棱角要分明。 请你画出图 4-15、图 4-16的电路图。

4、由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要点: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灯泡,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 在图4-20中,根据电路图连接线路,使开关S能同时控制两盏灯,开关 S1控制 L1,开关 S2控制 L2 电路的连接 1、二种基本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2、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活动:1.当合上开关时,两个灯泡有什么 变化? L1、L2 两个灯都发亮 2.将其中一只小灯泡拿下(开路),观察 另一只还能亮吗? 另一只灯也不亮 3、并联电路 活动:将其中一只小灯泡拿下(开路), 闭合开关,观察另一只还能亮吗?另 一只灯仍能亮 能说明什么?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不止一条。 分支点:并联用电器的连接点(图中的 A 和 B)叫做电路的分支点。 干路:从电源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 支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条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