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业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与战略取向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与战略取向

作者:孙立行, Sun Lixing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刊名:

世界经济研究

英文刊名:WORLD ECONOMY STUDY

年,卷(期):2008,""(8)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0条)

1.纪宝成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7 2007

2.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 2004

3.李利明.曾人雄1979~2006中国金融大变革 2007

4.吴晓求.赵锡军.瞿强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 2006

5.张幼文新开放观:对外开放理论与战略再探索 2007

6.张幼文要素集聚与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主题[期刊论文]-世界经济研究 2008(04)

7.李利明.曾人雄1979~2006:中国金融大变革

8.为了使中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加入WTO"后过渡期"与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2003年9月,国务院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经历了国家注资、财务重组、股改、挂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等基本步骤.目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建行、中行、工行和交行都已完成股改,并引进了各自的战略投资者,先后在香港和内地上市.农行的股份制改革正在加快进行中.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中国银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9.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崛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金融体系以往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局面,优化了国内融资结构,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改革,而且也丰富了中国吸引国际资本的方式,改变了过去通过直接投资和合资,以"市场换技术"的传统模式,更好地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10.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7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关韶峰与石油挂钩的结构性存款研究2006

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与石油挂钩的结构性存款。

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推进,外资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经验在国内不断推出以结构性存款为主的浮动利率理财产品。面对这种竞争,国内商业银行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风险防范都处于下风。而结构性存款作为传统固定利率的金融创新产品,这正是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战场。

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石油价格上升的客观经济环境为与石油价格挂钩的结构性存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石油价格挂钩的结构性存款就是一种利率浮动的存款,而利率水平与石油价格挂钩。

对与石油价格挂钩的结构性存款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与石油价格挂钩的结构性存款从本质上是传统存款和期权的混合产品,是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因此,对于这种结构性存款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金融产品、进行金融创新有一定借鉴意义。其次,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除了设计出目标和步骤之外,同时还应考虑设计出能够赢得投资者欢迎的金融工具,这些都离不开对产品定价方法的研究。再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不深入地研究浮动利率产品的利率波动情况,就不能精确地识别自身利率风险的暴露程度,也就不能设计出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在现代金融环境下

,将难以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

讨论了与石油价格挂钩的结构性存款的风险,对于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收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相关资料,采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选择的典型结构性存款定价原理进行解析,并运用合理的定价模型对其定价。采用历史分析法研究了结构性存款的演变历程;对与石油挂钩的结构性存款的属性包括收益进行概述;采用历史分析法研究了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动;以兴业银行推出的石油存款为例,用二叉树法对与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定价;分析了与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对金融投资市场的影响,包括投资者和发行商业银行;最后对结构性存款的发展趋势和对策进行阐释。

本论文的研究形成一系列的观点。首先,论证了由于石油消费量仅仅是影响石油价格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经济增长虽然对石油消费量有显著的提高,但与石油价格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从供给角度,石油的价值储藏功能和投资短期化的提高使得石油的金融属性增强,这是价格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对兴业银行推出的与石油挂钩的结构性存款的定价表明设置上下限的结构性存款的利率要低于未设限存款的利率,但仍高于同期传统存款利率一倍左右。因此,兴业银行推出的与石油挂钩的结构性存款无论从风险还是收益方面都要优于普通存款。最后,对于包括石油存款在内的结构性存款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为国内商业提出对策。

2.期刊论文邢学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措施-前沿2003,""(11)

加入WTO以后,我国商业银行随着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临近,将同外资银行站在同一金融平台上竞争,它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3.学位论文方新智基于SFA的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分析2007

重组、争取上市以此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目前,在A股市场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已达到14家,它们的资产总值占据了中国全部商业银行资产总和的绝大部分,可谓是我国银行业的主力军。因此,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状况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银行的竞争力集中体现为银行的经营效率,只有效率高的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主要涉及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和X效率三个角度。近年来,随着对经济效率研究的发展,经济学界对银行效率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分析内部资源配置和管理上来,即X效率的研究。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的x效率及其变化,识别有效率和无效率的银行,鉴别管理最佳的银行,可以检验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效果,并为监管当局评估监管效果、调整监管政策提供必要依据。

本文以我国上市银行的X效率分析作为论题,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效率前沿分析法中的SFA方法,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X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商业银行X效率理论分析。本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商业银行X效率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接着对研究银行X效率的前沿分析法中的参数法和非参数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是对效率前沿分析方法、银行X效率的测度及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

第二章: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的测度。

本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简要地说明了将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简称SFA)作为本文测度方法的原因,接着介绍了SFA方法的基本原理及SFA方法的主要模型,并说明了如何对利用SFA法得到的实证结果进行检验。其后选取了我国11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三种投入及产出的定义方法进行了简要回顾,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选取了利息支出、劳动力支出和固定资产净值作为投入指标

,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内的非利息收入为产出指标,而且要求投入变量计算的总成本与银行的营业总成本一致,同时采用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利用SFA方法对11家上市银行的X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

第三章:我国上市银行 X 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本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介绍了影响商业银行效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在环境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接着将这两种因素进行归纳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业的实际状况,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中宏观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微观因素则涉及了银行的产权结构、银行创新能力、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人力资源质量五个方面;最后,运用计量模型将上一章测得的 X 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将反映微观因素的五个计量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影响我国上市银行 X 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

第四章:提高我国上市银行 X 效率的对策建议。本章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上市银行从国有上市银行和非国有上市银行两类考虑,分别提出了提高X效率的对策建议。其中针对国有上市银行的建议包括: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传统业务的改善与金融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三方面;针对非国有上市银行的建议则包括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和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第五章: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本章作为本文的结束部分,首先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银行 X 效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进行了总结,接着就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进一步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说明。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所有上市银行中,非国有上市银行的X效率普遍高于国有上市银行。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6这八年的国有上市银行的X效率均值为

0.3931,远远低于非国有上市银行的均值 0.7306,可以据此得出非国有上市银行的 X效率普遍高于国有上市银行的结论。另外,在所有样本银行中,大多数银行的X效率值相对稳定,并没有剧烈波动的状况,这种现象似乎表明银行是否上市对X效率值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这与传统理论有所偏差。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变量选取的局限性等因素造成的。

2、产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的X效率负相关影响显著。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将会使X效率提升80%。可以看出,产权结构对x效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即产权多元化的提高有助于银行提高效率。这与传统结论是保持一致的。

3、银行创新能力对银行X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但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我国金融业开放时间还很短,银行在经营理念、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还有差距,更重要是收入来源的构成与国际银行有所不同,我国银行目前最主要的业务是传统信贷,绝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利差收入,其在信贷市场上主要是依靠关系型营销来争夺客户资源,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并不多,而且这些产品暂时还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而说明了创新能力在对提高我国上市银行效益以及银行业管理效率的作用还是很有限。

4、资本充足率与x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与银行X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这样的结果均与传统结论相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务院对国有银行的注资使国有银行的整个财务指标产生了重大变化,X 效率非常低的国有上市银行由于国家的介入却拥有着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较低的不良贷款率,但这仅仅是在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发生的事情,不具有普遍性;二是深圳发展银行与国有上市银行的状况恰好相反。深发展财务报表各项指标都很好,有着较高的管理效率,多年来一直依靠自身的发展,借助多种融资手段努力提高资本充足率,但是至今其资本充足率仍未达到银监会的要求。

5、人力资源质量与银行X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为0.864,且显著性水平达到1%,即银行员工素质提高一个百分点,银行效率提高0.864个百分点。这说明人力资源质量是影响银行X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认识到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大量引进高学历人才。许多大学生经过三五年的培养,现在都已经成为各银行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对银行的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本文的贡献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文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类别进行了研究,以区别于其它文献将我国商业银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使公司治理结构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分类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国11家上市银行原始数据的搜集、计算和整理,运用SFA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的X效率。

2、本文针对国有上市银行和非国有上市银行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有助于把握各类上市银行的薄弱之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提高上市银行X效率的措施。

3、本文在对影响银行效率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不同于国内学者大都运用非参数方法中DEA方法,而是运用SFA方法测算了以银行X效率为因变量,以产权结构、银行创新能力、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人力资源质量等银行特征变量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为找出提高我国上市银行效率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关键诃:上市银行;X效率;SFA;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影响因素

4.期刊论文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加快天津市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思考-华北金融2007,""(6)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开放政策历史沿革的探讨,了解了新条件下天津市金融对外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津金融业开放的战略构想和发展举措.

5.学位论文刘佳关于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实证研究2007

进入21世纪后,金融市场在经济生活与金融体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其中利率问题又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之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和驾驭利率的变动,是每一个现代经济参与者所必须面对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特性,货币当局对利率控制力度较大,利率在我国金融运行中的重要性未能显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推进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率作为引导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杠杆的功能突显,与各种风险与收益相关的利率期限结构研究<'1>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利率市场化将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市场利率而非管制利率成为占据主导的配置方式,各金融机构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多变,所面对风险也更大,对利率水平与期限的把握能力将成为市场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革能否成功某种程度上也依赖于利率自由化的改革,即银行能否有效的在自由的利率环境下生存并盈利是其中的关键之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要实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加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就必须提升各个金融机构个体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实现微观单位抵御风险能力的加强。

由于国债流通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国债收益一般稳定无风险<'2>,流动性很强而且期限品种齐全,于是人们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往往就从国债入手<'3>。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已在金融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国债的利率是国债交易的核心,具体来说利率的水平决定着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与政府的筹资成本;利率的结构决定着国债品种的期限选择与投资主体类型的分配格局;利率的形成机制决定着国债发行方式的运用,甚至国债规模也与利率政策唇齿相依。不仅如此,国债利率其实已经超越国债体系本身,国债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本文的研究主要对象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国债所形成的收益率曲线。由于国外对收益率习惯称利率,故本文中利率和收益率含义相同。根据研究的利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收益率曲线,如到期收益率曲线、即期收益率曲线、远期收益率曲线。一般认为国债收益率曲线指的是国债的即期收益率曲线<'45>。

全文共分为四章,加上前言一共是五部分,主要的结构和内容如下:

期限结构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简单地说,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为各种金融资产的定价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6>,有利于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研究利率期限结构有利于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提升其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从而实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央行可以获取市场各参与机构对利率走向的基本态度,从而发现未来利率以及经济的走势,央行可以有针对性的予以提前控制。

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本含义与基本特征以及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本章首先论述了国债市场的特点,指出国债收益率能够成为金融体系中基准利率,但在我国,名义基准利率就是各种官定利率,央行通过调整官定利率去影响和调节金融市场以及经济系统,但官定利率并不能充分优化配置资金资源,使得基准利率的主导作用难以正常发挥。但是经过多年改革,国债逐渐向真正的“金边债券”发展。论文随后分析了几种不同形态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指出国债收益率曲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一时点上,收益率的变化规律一般表现为预期未来利率和风险报酬之和。国债收益率曲线一般有四种形态:正向的收益率曲线,反向的收益率曲线,平向的收益率曲线和拱形的收益率曲线。接着文章论述了历史上西方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它们是预期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以及经济周期理论。预期理论对未来的短期利率市场行为进行假设,假定现行长期合约中的远期利率同市场关于未来的短期利率预期密切相关。预期理论又可分成三种形式: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和偏好理论,这三种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除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远期利率。这些理论从经济主体行为动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债券收益率曲线形状的最基本因素,是研究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理论基础,论文并用这些理论解释了以上四种形态的曲线出现的原因。最后文章根据以上的分析,总结了影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主要因素。

本文第二章是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时点研究。首先介绍了有关收益率的相关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并用EXCEL的函数使这些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论文指出,国债收益率曲线应该指即期收益率曲线,采用到期收益率编制的收益率曲线是不精确的,因为它受到所谓的“息票效应”的影响。但是本章主要是根据收益率曲线作一些政策意义上的探讨,勾勒出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轨迹,只是形态方面的考察,为了研究的方便,使用了到期收益率曲线来代替即期收益率曲线进行研究,实际上两者在形态上相差不大。文章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现货市场中选取了一些国债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出8个交易日来进行收益率曲线的实证研究。并根据作出的收益率曲线图进行了宏观意义上的评述。论文发现这些曲线由一个明显的相同点,那就是各收益率曲线存在明显扁平化的趋势,各期限结构利率趋同,长期债券利率水平偏低,不能很好的反映长期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影响了债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影响了中央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本文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分析了如何拟合我国的国债即期利率曲线。本章首先对国内外对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做了文献综述,对国内提出的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内理论界拟合收益率曲线的方法以关注过去为重点,暗含假设是过去的利率走势能够预见未来,而国外理论界以拟合短期利率的瞬间走势以预测为重点,显然后者对于利率风险管理,资产定价这些现代金融领域里极为重要的工作才是不可或缺的。随后本文将贴现函数假设为三次多项式形式来拟合我国的国债即期收益率曲线,利用Eviews软件对选取的交易日的国债数据进行了回归,得出了该日的国债收益率方程,并对各项回归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同时用国内理论界提出的模型来作比较,进一步检验了该模型的拟合效果。

论文第四章分析了国债收益率曲线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并探讨了债券市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越来越简化于关于利率调整的政策,随着货币政策越来越依赖于利率指标,国债收益率曲线在表达货币政策态势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但是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只能影响短期利率,长期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货币政策是由对短期货币市场发生作用,进而影响长期(资本)市场而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的。因此,中央银行的行为如何影响到整个利率结构对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了无风险的长、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作为反映基准利率和利率期限结构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就成为货币政策态势的重要体现。中央银行通过国债收益率曲线及其变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改变人们预期,引导和影响利率的期限结构。论文接着分析了债券市场的历史、现状,指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国债收益率也尚不能成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基于对国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论文随后从国债发行机制、流通机制和金融创新等方面,根据作者本人理解,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国债市场的政策建议。

6.期刊论文张小霞21世纪金融网络化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防范-理论学习2001,""(2)

随着金融电子化、金融网络化的发展,金融创新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联系全球市场的金融工具,货币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协议等金融创新工具联结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现代金融制度越来越趋向自由化、虚拟化和证券化,金融制度比以前更敏感、更脆弱,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危机很快反映在股市、汇市上,这对于金融业开放而经验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风险很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7.学位论文邹琼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银行的对策研究2007

加入WTO以来,我国在放宽银行业务地域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业务范围、增加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建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允许外资进入金融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速度和力度。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对外资银行正式开放了上海、深圳、天津、大连4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2002年12月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了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5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日前,银监会已经批准了9家外资银行在我国成立法人银行,其中有四家已于2007年4月2日正式营业,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的大幕正式拉开。

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毫无疑问,中国银行业迎来诸多的发展机遇: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先进技术、金融创新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等,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学习榜样、参照体系及竞争对手,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在国外增设分支机构,拓展海外业务,提高竞争能力。

但是,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外资银行有更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灵活的经营策略,有全球范围的服务网络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在经营管理、资产质量、人力资源、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外资银行进入带给中国银行业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中资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和资本金不足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有可能使中资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剧,甚至会影响到中国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的现状,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会对我国的中资银行产生的影响。并最终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分为三章进行详细地论述。

第一章为外资银行进入的概述。本章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金融全球化两个方面分析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必然性,并介绍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基本形式,同时也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未来趋势。第一部分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必然性。首先定义了金融制度变迁的涵义,接着回顾了我国金融制度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不断完善的变迁历程,分析得出外资银行的进入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然后阐述了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日益增多而带来的对跨国金融的需求、外资银行自身对利润的追逐的动机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是我国开放市场、引入外资促进本国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阐述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具体形式以及各自的要求。目前,外资银行机构至少可以通过六种形式进入中国国内银行业市场,分别是:设立代表处、建立合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成立分行、成立支行、成立法人银行。在这六种形式当中,从目前来看,参股中资银行和开设分行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两种较为流行的形式。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的发展状况。首先回顾了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从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经批准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开始,我国的金融业逐步对外放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截至2006年6月底,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银行在我国24个城市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83家。其次从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地区分布、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主要特征。并且对外资银行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在全面开放人民币国内市场后的十年到二十年时间中),中资银行机构将继续保持在国内银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外资银行机构则可能稳步提高它们的市场份额。

第二章为外资银行进入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影响。本章在将中、外资银行进行了优劣势比较之后,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机遇以及将会带给中资银行的竞争。第一部分对中、外资银行各自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第二部分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机遇。首先本文总结出中、外资银行合作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如促进中资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促进中资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中资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以及促进中资银行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等。其次本文分析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利于促进中资银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同时可以改变目前在国内单一化的竞争局面,走向多元化和互补性竞争。接着本文通过用浦发银行在花旗银行入股前后的报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来详细阐述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进行合作对中资银行的效益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使中资银行面临的竞争。从短期来看,外资银行将会在市场竞争区域方面、技术方面、业务方面、人才方面、客户方面给中资银行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而从长期来看,资产质量低下将使得中资银行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资银行应该要加快其改革步伐,以此来应对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策略和长期的应对策略。第一部分分析了中资银行短期的应对和解决对策。一应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结构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二应根据客户的真实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三应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业务思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四应改变营销观念,注重培育忠诚客户,留住优质客户。第二部分分析了中资银行长期的应对和解决对策。首先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要通过银行的自我积累、财政增资、发行长期金融债券和其他方式,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提高资产的质量。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也应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银行要建立健全信贷制度,强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防止和减少新的不良信贷资产产生;其次银行应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不断探索和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防止人才的流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再次中资银行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吸引外资银行进行战略联盟,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应健全银行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增加监管当局执法的严肃性。同时,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并不等于放弃保护,我国在涉及金融业开放的具体操作上,仍应在一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行保护性政策,对外国银行机构进入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加以调整。应当适当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抑制其扩张规模。目前,我国对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影响这一方面的学术成果已经有很多,且己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大多都是在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的学术研究。而对于我国完全开放金融市场之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能获得的多数学术论文资料都着重论述其某一方面的影响,且侧重于理论层面。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深入论述在新形势下外资银行将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冲击,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必然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将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之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且运用大量图表和图形将其客观而形象地表述出来。通过实例,分析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之后的现实影响,并指出其将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并有针对性地为中资银行提出对策。

8.会议论文蒋正华开放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2006

金融业开放创新成为金融市场演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领域面临不同层次的多元化趋势,面临多元化与统一性的结构性矛盾,中国金融企业面临大整合格局。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法制建设领域有许多新的法律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金融法制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中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法律的构建意义深远。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法律制度建设将走向深入,也面临严峻考验。

9.期刊论文蒋红瑛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变革-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

全球银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竞争更为激烈、监管更为规范、交易更为自由、规模效益更为扩大的趋势.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也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经验,强化风险管理,开发出适用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

10.学位论文马小飞论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200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居民拥有巨大的财富存量或可投资资产可委托给商业银行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条件。我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GDP、人均收入、存款余额等这些对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个人财富积累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都大幅度的提高。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BCG)关于中国理财市场的最新报告认为:抢占富人市场的个人理财业务对于改制中的中国本土银行而言十分重要,改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个人理财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根据BCG的零售银行比照调查,个人理财客户人均利润是普通零售银行人均利润的十倍。而中国是亚洲地区的第二大市场,其富人客户拥有大约L44万亿美金的管理财产。BCG预计中国富有人士的年均资产在未来几年将以13%左右的年复增长率增长,到2009年中国大陆的管理资产将增长到2.63万亿美金,而整个中国市场的管理资产将在2009年超过5亿美金。在中国,0.4%的中国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国内富裕阶层的崛起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项有关个人理财业务的调查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约70%的居民希望得到专业理财指导。国际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们,在没有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咨询时,一生中损失的个人财产从20%到100%不等。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其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近几年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但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形而上学阶段。商业银行大多只能在已有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简单的存储买卖业务,而对于客户的人生规划、保险筹划、税务遗产以及有价证券买卖的信息咨询则关注的较少。而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这些知识却正是他们所急需了解和得到的,可是银行的服务却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这是目前国内大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尴尬状况。同时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束缚着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对外各项承诺的逐步兑现,金融服务业领域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大,国外商业银行纷至踏来,在经营范围、经营地域和业务品种创新等方面与国内商业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受我国金融业开放时间表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国外商业银行获准在中国内地经营全球个人理财业务,跨国金融巨头所提供的全球个人理财产品也不能合法落地。而按照北京市银监局的说法,在京24家国外商业银行中一半以上符合开办人民币业务的条件。国外商业银行进入中国后,最富竞争力和挑战性的很可能就是个人理财业务。国内商业银行重点发展零售领域中的个人理财业务,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和银行同业竞争的要求,是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化金融竞争的需要,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是实现银行零售业务功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市场前景却十分广阔。通过细分客户市场,不断丰富理财内涵,提升服务质量,银行理财将渐入佳境。首先,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其次,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个人理财需求。

妥善处理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水平,加强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有利于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其利润来源:有利于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高端客户,改善银行的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商业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从长期来看,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有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较为单一的存贷款业务结构,有利于提高国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以更好的奠定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基础。

个人理财业务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意义越来越大,需结合银行自身的市场定位、银行发展战略和银行资源优势,从整体上规划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战略。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1741999.html,/Periodical_sjjjyj200808002.aspx

授权使用:株洲职业技术学院(zzzyjsxy),授权号:f247c594-3805-414a-83c0-9df00159b328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