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吐酸病

西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脘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10g、苏叶梗各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连6g、吴茱萸2g、海螵蛸30g等。

加减: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9g、绿萼梅6g;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伴脘腹胀满者,加枳壳9g、厚朴9g、香橼皮9g;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g、栀子6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3)胃苏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2、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脘腹痞满,大便溏泄;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6g、黄芩9g、干姜9g、党参15g、

吴茱萸2g、大枣10g、甘草6g、海螵蛸30g等。

加减:痰热重者,加虎杖10g、瓜蒌20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伴有反食嗳气者,加旋复花10g、生赭石20g;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者,加炒扁豆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加味左金丸,每次9g, 每日3次。

3.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脘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方药:通降3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6g、海螵蛸30g、黄连6g、吴茱萸2g等。

加减:呕吐清水者,加竹茹9g、生姜6g;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加砂仁后下3 g、山药15g、炒扁豆9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

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每次9g,每日3次;

(2)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二)辨病论治

1、糜烂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中为C级和D级,加白及10g,贝母10g,煅瓦楞子30g。

2、巴雷特食管,加薏苡仁30g,莪术10g,三七粉3g分冲。

(三)非药物疗法

1. 针灸或胃肠动力仪

治疗方法:针灸或胃肠动力仪,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选穴:以中脘、足三里(双)为基础穴位。肝胃不和证加章门(双)、天枢(双);脾胃湿热证加丰隆(双)、天枢(双);脾胃虚弱证加关元、神阙;胃阴亏虚证加三阴交(双)。

2. 药物贴敷疗法

针对虚寒型胃脘痛,症见: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疲倦乏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寒肢冷,喜暖畏寒者,舌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处方:生川乌250g,白芷500g,花椒500g,白附子100g,干姜250g,川芎500g,细辛200g

方法:共研细末,黄酒调敷,贴敷穴位,每穴1g,每次6小时,每日1次。

3.穴位埋线疗法

指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适应证: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功效: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4.循经闪罐

(1)适应症:功能性胃肠疾病等。

(2)禁忌症:身体极度消耗者、恶病质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白血病;皮肤易过敏者、易起泡、发红者;孕妇的下腹部及乳部;患者心或肾或呼吸功能衰竭者等不宜拔罐。

(四)护理调摄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胃肠动力性疾病,与饮食因素、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通过开展中医治疗、生活指导、行为治疗及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立体化治疗方法,全面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1、生活指导:生活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饮食和休息,适当减肥,床头抬高15-30°。

2、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刺激。

3、饮食:易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和咖啡等。

【难点分析】

1、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特色和优势,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操作方便为目标,尤其能降低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率为最终目标,因此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案需进行不断优化。

2、在诊疗方案实施过程中,加深对胃食管反流病证治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临床常见证型、证候分布规律、治则治法、用药规律等,丰富和深化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相关理论,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组织相关专家进一步论证,探索客观、全面的疗效评价方法,以便向全国推广。

【疗效评估】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本院消化门诊病人的20%左右,肝胃不和是最常见的证候,我科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改善疾病症状和病人生活质量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在降低复发率上有其优势和特色。同时应对病人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辅以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解除患者精神压力和疑病情绪等综合措施可显著提高疗效。由于本病患者住院率低,主要在门诊治疗,据近2年我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资料较为齐全的200余例的临床资料,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内镜诊断和判定,有效率约为70%左右,非糜烂性反流病按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统计疗效,愈显率(症状积分减少75% 以上)约80%左右。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doc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 (二)胆热犯胃证: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 (三)中虚气逆证: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四)气郁痰阻证: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 (五)瘀血阻络证: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烧心、反酸、嘈杂 1.观察烧心、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30分钟内不宜平卧,就寝时宜抬高床头30°。反酸明显者,用温淡盐水漱口。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做好口腔护理,可遵医嘱应用中药含漱。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中脘、膈俞、天突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胃俞、合谷、膈俞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

(二)胸骨后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2.注意休息,少量饮温开水,可自上而下按摩胃脘部,使气顺而痛缓。 3.遵医嘱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中脘、胃俞等穴。 (三)嗳气、胃脘胀满 1.观察嗳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肝胆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中药以餐后少量频服为宜(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季节变化时注意胃区保暖,避免受凉。

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

AJG: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 胃食管反流疾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类疾病被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口腔和/或肺引起的症状的综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爱因斯坦医疗中心胃肠病学部Philip O. Katz等人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复杂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了整理,形成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指南发表在2013年6月The American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1.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推断诊断可以建立在存在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基础上。根据经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在建立诊断中推荐应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级)。 2. 疑似因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非心因性胸痛在进行规范治疗之前需进行诊断评估(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对存在胸痛的患者在进行消化系统检查之前需排除心脏疾病引起的可能(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3. 诊断胃食管反流疾病不推荐应用钡剂造影(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 4. 对存在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不推荐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存在警报症状或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推荐进行内镜筛查。对于不存在巴瑞特食管以及无新发症状的患者不推荐反复复查内镜(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 5.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推荐进行远端食管粘膜活检(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 6. 在术前评估中建议食管测压,但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无作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7. 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在考虑患者是否需要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时建议进行。该项检查也是评估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是否耐受的评估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疑诊的情况(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是评估反流与症状相关性的唯一方法(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8. 无论食管存在巴瑞特食管的病变长度的长短,都不需要依赖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 9. 并不推荐对胃食管反流患者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检查,同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也不是常规抗反流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1. 对于超重及近期体重上升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进行控制体重处理(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 2. 夜间反流症状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在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并且可适当在入睡时抬高头部(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 3. 常规球部消化的食物一般容易诱发反流(如巧克力、咖啡、酒精、酸性或辣的食物)在进行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过程中建议避免摄取(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 4. 为了减轻症状以及促进腐烂食管炎愈合,推荐进行疗程为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类型在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 5. 传统的延迟释放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推荐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以获得

食管最新诊疗指南

ACG:Barrett 食管最新诊疗指南 概述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 10%~15% 发生 Barret 食管(BE)。后者因与食管腺癌(EAC)密切相关,其诊治受到广泛关注。2015 年 11 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在 Am J Gastrolenterol 杂志上在线发布了更新的 BE 临床诊治指南,对该病诊治提供了更多的循证依据,尤其是对需要筛查的高危患者范围规定以及内镜治疗的新内容更是亮点。 该指南共有 45 条推荐意见,分为诊断、筛查、监测、治疗(药物、内镜、手术)、内镜治疗后续处理、内镜培训等几个方面。采用 GRADE 系统,证据等级分为:高、中等、低、极低四级,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有条件二级(详见表 1)。 部分内容解读及循证依据 1. BE 诊断的建立 突起长度 < 1 cm 不诊断 BE 的原因为不同观察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及发生 EAC 的风险极低。在美国诊断 BE 要求存在肠上皮化生(IM),而英国不要求。研究发现 BE 发生 EAC 风险与 IM 有关,因此本指南仍以 IM 做为诊断 BE 的条件。而 IM 的检出率与取材量正相关。未证实 IM 者需在 1~2 年内复查,因有研究发现约 30% 会在复查时检出 IM。

2. BE 的流行病学及自然史 发生 BE 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5 年以上)GERD 史、年龄 >50 岁、男性、吸烟、中心型肥胖、白种人。饮酒并不是危险因素,甚至可能是保护因素。BE 患者的一级亲属更易罹患。 BE 患者发生异型增生及 EAC 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E 的突起长度、中心型肥胖、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质子泵抑制剂(PPI)/ 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足。BE 不同阶段与癌变的关系:无异型增生者癌变率约 0.2%~0.5% / 年,轻度异型增生(LGD)0.7%/ 年,重度异型增生(HGD)7%/ 年,>90% 的 BE 患者并非死于 EAC。3. BE 的治疗 近年来成瘤性 BE 的内镜治疗方面进展迅速,与上一版相比,本版指南的最大变化在于治疗。 化学预防:目前大部分 BE 患者存在症状性 GERD,使用 PPI 可以控制症状,即使无 GERD 的 BE 患者,也有研究显示持续 PPI 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加之 PPI 目前价廉、安全,因此推荐使用。尽管有研究表明 NSAIDs 有预防食管癌的作用,但鉴于其副作用可能致命,且内镜治疗能有效预防 LGD 癌变,因此本指南不推荐使用NSAIDs。 内镜治疗:近 10 年来,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大大拓展了 BE 的治疗人群,这也要求内镜医师更好地掌握循证研究成果进行内镜治疗决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吐酸病是指病人自觉有酸水自胃脱上泛干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症。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暧气等症,部分病人伴有咽部梗阻感、夜间呛咳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胃和食管,与肝胆脾关系密切。 本诊疗方案适用干现代医学“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一、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 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貌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脱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IOg.苏叶梗各10?枳壳IOg.半夏10? 厚朴 10?柴胡10?黄连(??吴茱萸2?海嫖蜡30g等。 胸骨后或胃脱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 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9?绿萼梅6g; 暧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 伴脱腹胀满者,加枳壳9?厚朴9g、香椽皮9g;

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梔子(?°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IOg,每日3次; (2)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g,每日3次; ⑶胃苏颗粒,每次5g,每日3次。 2、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貌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脱腹痞满,大便滴泄; 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黄苓9?干姜9g、党参 15?吴茱萸2?大枣10?甘草(??海螺蜡30g等。 痰热重者,加虎杖10?瓜#20g; 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降香(?; 伴有反食暧气者,加旋复花10?生赭石20g; 畏寒肢冷,大便滴泻者,加炒扁豆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IOg,每日3次; ⑵加味左金丸,每次9g,每日3次。 3.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皖灼热或疼痛,脱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 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胃食管反流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两大病理学基础: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 1. 针对胃酸反流在辨证基础上,多选加左金丸、乌贝散及失笑散。 A. 左金丸取黄连之苦降,吴茱萸之辛开,专治肝经气分“火热郁结”之吞酸; B. 乌贝散取乌贼骨入肝活血,川贝母泄肝经郁热,并可化痰,专治肝经痰瘀之热; C. 失笑散则专入肝经活血化瘀,专治久治不愈之吞酸,是老中医之经验。合并食管糜烂、溃疡者,为热毒瘀结化腐之证,常在清热解毒基础上,加三七粉、珍珠粉去瘀生新、敛疮生肌。 2. 针对胃动力异常症见胃脘堵闷,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嗳气(打嗝)频频,属于中医胃痞范畴,西医属于胃动力障碍者。根据改善胃脘胀满症状强度的大小,分为一、 二、三线药: A. 一线药:主要有枳实、苏梗、陈皮、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等; B .二线药:主要有秦艽、威灵仙; C .三线药:主要为黑丑、白丑。 3. 分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对比研究,结合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配合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其大致思路如下: A.I 期主要为肝胃不和,兼有郁热食后胃脘胀满,或累及两胁,嗳气等为主,可有口苦,胸骨后烧心,泛酸——肝失疏泄、胃气壅滞。舌暗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滑。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A,LA-B 级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抑酸方药:四逆散+香苏散+乌贝散;疗程:一般为8-12 周,以胃镜下黏膜愈合为标准 B. II 期主要为肝胃郁热,兼有血瘀阻络或肝胃阴虚肝胃郁热证:反复发作的胸骨后烧心、疼痛,或严重的胸中憋闷甚或有窒息感,口苦,烦躁,失眠,便秘,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兼有瘀血阻络者,舌质暗有瘀斑,入夜发病,胸骨后疼痛且痛有定处;兼肝胃阴虚者,病程较长,口干较甚,舌质暗红,少苔。 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C 级治法:清肝泄热,通腑降逆,及兼证的治疗方药:化肝煎: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炒栀子、泽泻、浙贝母。兼证:胸骨后疼痛且夜晚发病或加重,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伴或不伴舌下络脉曲张及其他瘀血征象者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常识 没有消化不良、没有胃痛、没有胀气……一切胃病的明显症状都是零,只是偶尔的咽部异物感、轻微的烧心、泛酸水,这也算胃病吗?别掉以轻心,这可是胃病中最具伪装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秋季正是养胃时,我们将帮你识破胃病的伪装号,及时“拨乱反正”。 脱下胃病“伪装衣” 提问:你是否有以下症状? A烧心——感觉心窝灼热,总想吃一块冰给它降降温。 B泛酸——不断打嗝,酸水向上滴,难受不已。 C咽喉处不适——有种想呕吐的感觉。 答案:如果上述症状每周两次甚至更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就有必要怀疑——自己可能有了胃病。这是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也许这种疾病听起来陌生,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病率达到了20-40%,而亚洲国家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加。 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烧心、泛酸、咽喉不适……这些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似乎都是小问题,容易被人忽视。其实,胃食管反流病只是疾患的初级阶段,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睡眠障碍:烧心、泛酸的不适感让人辗转难眠,而夜间发生的酸反流涌向喉咙又常常会导致呛醒,使睡眠质量受损,引发睡眠障碍。 食管炎症: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酸长时间刺激食管,令黏膜受损伤,引发食管炎症,还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溃疡和出血、食管狭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食管损伤,可能增加患食管腺癌的几率。 胃癌:胃食管反流长时间刺激着胃部与食管,令黏膜受到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的几率。 胃病了,检讨糟糕的生活习惯 大家最怕惹上胃病,因为它反复纠缠,但恰巧它也是最易患的疾病。因此,你需要检讨下自己那糟糕的生活习惯——正是这些问题,让胃食管反流找上门。 饮食过饱:不懂得控制饮食量,遇到美食大快朵颐,让胃内沉积过多食物,无法消化,体重出现严重超标现象,导致腹腔压力高,促进了胃液反流,最终出现胃食管反流病。 饮酒过量:胃与食管连接处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有阻止胃内容量反流的功能,但饮酒过量和酒精浓度过高都有可能导致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 过于焦虑:当精神时刻处在紧张状态之时,胃在应激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出现泛酸病症。 碳酸饮料:爽口的碳酸饮料通过产气、打嗝把热量带出来,而打嗝恰恰对胃功能造成了一些影响。如果频繁大量的喝碳酸饮料而不断打嗝,会对下食管的功能造成一定的障碍。这时他可能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攻击目标。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原因:(1)采集临床资料不全:病因诊断是需要依靠患者临床资料的启发才能想到的,由于对患者一般状况、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采集的不够全面,尤其对必须掌握的患者资料了解的不充分,势必会影响医生启动临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2)病因复杂: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多且复杂,由于对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发疾病认识不够,可能影响对病因的鉴别诊断。 总之,FGID 多发生在具有心理调节障碍的、有遗传特征的易患群体,常有家庭集聚现象。FGID 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应激生活事件可诱发疾病的发生或导致症状加重。发病多与精神心理、饮食、环境、胃肠感染和遗传等因素有 关,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调控作用异常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等。以临床症状学为基础的罗马ó诊断标准是目前诊断FG I D 的依据。随着对FG I D 了解的不断深入,逐步认识到FGID 亦存在有胃肠黏膜免疫激活、黏膜低度炎症、肠道菌群变化和上皮通透性增加等改变。由于FG I D 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与某些器质性疾病混扰,FG I D 与器质性胃肠疾病或FGID 之间常有症状重叠的现象,故应重视FG I D 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尤其是具有/报警0征象的患者。 2009-10-15收稿 本文编辑:高 森 作者单位: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04;21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77 通讯作者:罗金燕,电子信箱:lj y18272@163.co m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罗金燕1 ,牛春燕 2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 文章编号:1005-2194(2010)01-0090-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 R efra ctor y ga stroesophagea l r ef l ux d isea se :the m echan is m,diagnosis and trea t m en t. LU O J in 2yan ,NIU Chun 2yan.*D e par t m ent of Ga stroenterology ,the Second Aff ili a te d H os pita l o f M e d ica l C olle ge Xi p an J i a otong Un i versit y ,Xi p an 710004,Ch i na K eywords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 l refl ux disease ;refl ux esophagitis ;non 2eros i ve refl ux disease 罗金燕,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美国胃肠病学会会员、亚太动力学会会员。近年来发表论文110余篇。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回国留学人员0、 /全国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0,并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享有国家政府津贴。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 fractory gastroeso phagea l refl ux d i sease ,R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对于标准PP I 治疗方案产生不完全或缺乏应答,持续表现严重而频繁的反流症状。如反流性食管炎(re flux eso phagitis ,RE)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 I)每日1次,治疗8周后,内镜下R E 仍然存在或症状持续存在,非糜烂性反流病(non 2erosi ve refl ux d i sease ,NERD)患者PP I 治疗4周后症状仍持续存在即应考虑为RGERD [1] 。RGERD 大约占GERD 的40%,这在NERD 中最为突出,NERD 对4周疗程每日1次PP I 的治疗 方案总体有效率仅为37%,这部分患者中功能性烧心、非酸反流较常见,而RE 则与之相反,总体有效率达56% [2] 。 在NERD 、RE 及Barrett p s 食管(BE)中,RGERD 发生率分别为40%~50%、6%~15%及20%。胃食管反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耗费巨大医疗资源。虽然在治疗GERD 方面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处理GERD 相关症状时的PP I 治疗失败、停药后的高复发率以及RGERD 的发生越来越普遍,成为当今胃肠病学医师面临的一种挑战,因此寻找导致GERD /难治0的确切病因以及病理生理机制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RGERD 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临床诊治棘手。现就近年关于RGERD 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1 RGERD 的病因与发生机制111 PP I 治疗失败(PP I fa il ure)11111 食管保护因子减弱 1111111 持续性食管收缩(susta i ned esophagea l contrac 2tio n ,SEC) SEC 是指体内食管纵平滑肌收缩时间延长,表现为高频内镜超声图像下食管壁增厚。持续腔内超声观察到这些患者存在SEC,并且发现SEC 和烧心之间的联系比酸反流和烧心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从而可以解释SEC 与烧心和酸反流之间相关性差这个现象。无论烧心是自发还是 90Ch i nese J 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M ed ici ne Jan.2010Vo.l 30No .1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 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93.33%,A 6.67%;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46.67%,A 40%,A-1 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3. 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才进行反流的评估(推荐级别:A+73.33%,A 13.33%,A-1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4. 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及牙蚀症等(推荐级别:A+29.41%,A 64.71%,A- 5.8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5. 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4.71%,A 11.76%,A-23.53%;证据等级:高质量)。 6.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可选择单纯pH监测,正在使用PPI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推荐级别:A+58.82%,A 41.1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7. 对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行常规食管活检(推荐级别:A+37.5%,A 56.25%,A-6.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8. 食管钡剂造影不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8.75%, A 18.75%,A-1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9. 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不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推荐级别:A+60.0%,A 33.33%,A-6.67%;证据等级:中等质量82.35%)。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精)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吐酸病 西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脘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10g、苏叶梗各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连6g、吴茱萸2g、海螵蛸30g等。 加减: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 9g、绿萼梅6g;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伴脘腹胀满者,加枳壳9g、厚朴9g、香橼皮9g;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g、栀子6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3胃苏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2、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脘腹痞满,大便溏泄;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6g、黄芩9g、干姜9g、党参15g、 吴茱萸2g、大枣10g、甘草6g、海螵蛸30g等。 加减:痰热重者,加虎杖10g、瓜蒌20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伴有反食嗳气者,加旋复花10g、生赭石20g;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者,加炒扁豆 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加味左金丸,每次9g, 每日3次。 3.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脘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方药:通降3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6g、海螵蛸30g、黄连6g、吴茱萸2g等。

脾胃科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试行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尚无对应固定中医病名。根据主证归属于“吐酸”、“食管瘅”等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三亚)。 (1)临床症状 当患者出现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等典型症状,或同时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食管外症状时,可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如能证实存在食管黏膜炎症和/或反流,则能明确诊断。 (2)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食管(BE)。 RE的分级参照199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LA分类法。 A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大于5mm,但破损间无融合现象; C级:超过2个皱襞以上的黏膜融合性损伤,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累积至少75%的食管周径。 BE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远端有明显的柱状上皮化生并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时,即可诊断为BE。 (二)证候诊断 1.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脉弦。 2.胆热犯胃证: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中虚气逆证: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 4.气郁痰阻证: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脉弦滑。 5.瘀血阻络证: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13页

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2019-04-06 17:20来源:中华消化杂志作者:陈旻湖 字体大小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19 年和2019 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 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PPI 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本病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 级:A+ 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 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 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30 项。以下对各部分的共识意见进行分项阐述。 症状 1. 烧心和反流是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占93.33%,A 占6.67%;证据等级为高质量)。根据我国2019 年GERD 共识意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尽管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2019 年全球共识及我国共识中均明确指出,烧心和反流是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是由于诊断GERD 缺乏金标准,所以目前尚无在人群中应用的客观的反流证据,如采用pH 监测和内镜检查等评价烧心及反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系统回顾提示,烧心和反流诊断食管炎的敏感度为30%-76%,特异度为62%-76%。在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或临床随机研究中发现,烧心和反流是存在病理性食管酸暴露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研究提示,我国人群中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方人群,其原因除了人种、饮食差异外,还包括语言表达的差异。中文并无“烧心”一词,中国患者对反流的理解与西方也存在差异。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 的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占46.67%, A 占40.00%,A- 占13.33%;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部分GERD 患者并无烧心及反流的症状,可表现为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的症状。Eggleston 等在1392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 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

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诱因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吐酸病 西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脘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10g、苏叶梗各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连6g、吴茱萸2g、海螵蛸30g等。 加减: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9g、绿萼梅6g;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伴脘腹胀满者,加枳壳9g、厚朴9g、香橼皮9g;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g、栀子6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3)胃苏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2、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脘腹痞满,大便溏泄;

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6g、黄芩9g、干姜9g、党参15g、吴茱萸2g、大枣10g、甘草6g、海螵蛸30g等。 加减:痰热重者,加虎杖10g、瓜蒌20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伴有反食嗳气者,加旋复花10g、生赭石20g;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者,加炒扁豆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加味左金丸,每次9g, 每日3次。 3.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脘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方药:通降3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6g、海螵蛸30g、黄连6g、吴茱萸2g等。 加减:呕吐清水者,加竹茹9g、生姜6g;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加砂仁后下3 g、山药15g、炒扁豆9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 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每次9g,每日3次; (2)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二)辨病论治 1、糜烂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中为C级和D级,加白及10g,贝母10g,煅瓦楞子30g。 2、巴雷特食管,加薏苡仁30g,莪术10g,三七粉3g分冲。 (三)非药物疗法 1. 针灸或胃肠动力仪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 1 背景 目前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医学普及和教育仍严重缺失和失衡,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查率和根治率均较低,导致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炎”等被长期漏诊或误诊,整体诊疗水平较国际尚有较大差距。 2 方法学 3 多学科概念 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GARD),即消化道反流物对食管和气道等反流通道的刺激和损伤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和/或终末器官效应的一种疾病,可表现为典型GERD、反流性胸痛、反流性口腔疾病、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咳嗽(GERC)、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喉痉挛和反流性误吸等,症状可为偶发,也可频繁或持续,并且可引起反流相关的炎症、黏膜损伤、癌前病变乃至肿瘤。 得益于上述概念的推广和应用,2013年GERD诊治指南将GERD 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包括咽喉)和/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终末器官效应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此定义进一步明确了食管外反流是GERD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快就同意并接受了这一新定义,现已证实GERD的食管外症状和并发症非常丰富且具有普遍性,临床表现极具异质性和复杂性。上述概念并行不悖地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纠正了临床上大量漏诊和误治,发挥了

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概念虽有所区别,但总体趋势是其内涵趋向统一,其外延涉及的症状和体征不断扩展。 4 发病机制 4.1多种因素和多个部位均参与了GERD的发生,而GEJ是GERD发生的初始部位,也是导致反流的最主要的解剖部位(图2)。[专家意见:A+(91.7%), A( 5.6%),A-(2.7%)] 4.2胃食管低动力状态是GERD的主要动力学特征,也是胃食管反流常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专家意见:A+(69.4%),A(27.8%),不确定(2.8%)] 4.3GERD总是伴有不同程度的内脏感受阈值降低(高敏感)和组织反应性增强。[专家意见:A+(7 5.0%),A(13.9%),A-(5.6%),不确定(5.5%)] 4.4 食管外器官(如咽喉、气道)对反流物的抵抗能力和清除能力均弱于食管,对反流物的反应阈值通常低于食管。[专家意见:A+(7 5.0%), A (22.2%),不确定(2.8%)] 4.5中医对GERD的病机有独特的认识,中医认为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肃,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为GERD的基本病机。[专家意见:A(8.3%),不确定(91.7%)] 4.6GERD的临床表现多样,识别不同个体GERD 的发病机制是个体化管理和治疗的前提。[专家意见:A+(100%)] 5 临床表现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 一、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吐酸病(TCD 编码:BNP030) 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 编码:K21.903)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 识意见》(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 。 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 年,三亚)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常见证候:肝 胃郁热证 胆热犯胃证 中虚气逆证 气郁痰阻证 瘀血阻络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 。 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6 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吐酸病(TCD 编码:BNP030)和胃食管反流病(ICD-10 编码:K21.903)的患者。 2.反流性食管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胃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 小时食管pH 及胆红素监测、食管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专家课件摘要?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 读 邹多武 专家简介:邹多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赴澳大利亚阿德雷得大学附属皇家阿德雷得医院留学。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胃肠动力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专业特长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及胆道、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 DOI: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5.01.002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Email:zdw_pi@126.com)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s,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 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 1.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93.33%,A6.67%;证据等级:高质量)。 2.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46.67%,A40%,A-1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3.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才进行反流的评估(推荐级别:A+73.33%,A13.33%,A-1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4.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及牙蚀症等(推荐级别:A+29.41%,A64.71%,A-5.8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5.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4.71%,A11.76%,A-23.53%;证据等级:高质量)。 6.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可选择单纯pH 监测,正在使用PPI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推荐级别:A+58.82%,A41.1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7.对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行常规食管活检(推荐级别:A+37.5%,A56.25%,A-6.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8.食管钡剂造影不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8.75%,A18.75%,A-1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9.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不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推荐级别:A+60.0%,A33.33%,A-6.67%;证据等级:中等质量8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