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临颍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临颍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项目名称:临颍县城市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甲方):

设计单位(乙方):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建]城规编字第021095号

院长: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所长:轰伟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副所长:杨峥嵘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景观总工程师:凌世红景观设计师硕士

编制时间: 二零零八年五月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设计总监:凌世红景观设计师、硕士

轰伟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范辉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主要编制人:臧亚南城市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林少华城市规划师

唐江平城市规划师

任宏城市规划师

罗国华城市规划师硕士

李婷婷景观设计师

刘芳景观设计师硕士

马纯静城市规划师硕士

雷延艳城市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县域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一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2)

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3)

第三节县域城镇职能定位 (3)

第四节县域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 (3)

第五节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4)

第六节空间管制规划 (4)

第七节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6)

第八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6)

第九节县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7)

第十节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8)

第十一节县域供水设施规划 (8)

第十二节县域供电系统规划 (9)

第十三节通信工程规划 (10)

第四章县城发展格局 (11)

第一节县城发展目标 (11)

第二节城市性质 (11)

第三节城市规模 (11)

第四节城市发展方向 (11)

第五节城市总体结构规划 (11)

第六节城区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11)

第五章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2)

第一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2)

第二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13)

第六章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14)

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5)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15)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6)

第八章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7)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7)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7)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18)

第四节电信广电信息工程规划 (19)

第四节燃气工程规划 (19)

第五节热力工程规划 (19)

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一节防洪防灾规划 (19)

第二节消防规划 (19)

第三节人防工程规划 (20)

第四节防灾救护与生命线系统规划 (20)

第十章环保环卫规划 (21)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21)

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 (22)

第十一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3)

第十二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4)

第一节期限和规模 (24)

第二节近期建设目标与策略 (24)

第三节近期建设重点 (24)

第四节近期建设主要内容 (24)

第十三章城市远景规划 (25)

第十四章城市建设管理控制规划 (26)

第十五章规划对策与实施建议 (26)

第一节建设对策 (26)

第二节实施建议 (27)

附录 (28)

附表一城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28)

附表二城区近期建设用地平衡表 (29)

附表三城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活动,根据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编临颍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的指导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2000年编制的临颍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特编制《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年)》。

第二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

1、论证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发展性质

2、完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协调城镇发展规模,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4、完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大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突出城市特色。

5、优化空间布局,健全综合服务功能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投资环境

7、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对各类强制性用地进行有效控制。

8、强化近期建设规划,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

3、《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

5、《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6、《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

7、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8、《统计年鉴》1995-2006年

9、县城各专项规划

第四条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

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将城市发展规模严格控制在合理的环境容量内,保证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服务发展的原则

把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作为规划修编的首要任务,增强城市对于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承载能力,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留足空间。

3、城乡统筹的原则

将规划范围由中心城区扩展到整个行政辖区。对辖区内的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进行综合规划,保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作为规划修编的根本出发点,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节约用地的原则

严格遵循“珍惜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拓展城市对于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承载能力,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留足空间。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7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5年

远景:2025年–2050年

第六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版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县域和中心城区。

县域:域行政区划范围,总用地面积1485平方千米。核心内容: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七条规划区范围

规划确定县城的规划区范围为:

南起台陈镇北部,北到固厢乡,西临郑信快速通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沿线,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第八条在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二章县域发展战略

第九条发展目标

县发展的总目标为:中原城市群的节点城市,许漯地区重要的生态宜居休闲旅游之都,中原明珠,经济强县。

1、经济发展目标

县的经济发展,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推向新水平。力争在19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202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现状14565元提高到80000元,三次产业比为10:58:32,财政收入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近期(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按2005年价格计算,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超过1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000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2、社会发展目标:优先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使其逐步成为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基本形成区域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到2025年恩格尔系数(即人民生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下降到30%,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条发展战略

1、由南街村红色旅游走向生态休闲旅游名城

以南街村红色旅游为基础,以颍北生态区建设为契机,提高生态休闲职能,培育城市特色,在此基础上,注重繁城、皇帝庙等地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并努力使之成为在周边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由工业城市走向生态宜居家园

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好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3、由人口大县走向经济强县

尽快培育地方产业集群,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提高经济外向度;以产业转型为龙头,全面提高城市竞争力;

4、由城乡分隔走向统筹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空间组织一体化。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第十一条县域人口

2010年,全县总人口达到76.46万人,

2015年,全县总人口达到80.36万人,

2025年全县总人口达到88.77万。

第十二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0年县的城镇化水平达到34.7%,

2015年县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4.7%,

2025年县的城镇化水平达到59.7%。

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第十三条规模结构规划方针

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择优配有重点镇,合理发展其他小城镇,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的城镇发展方针,鼓励人口向城镇聚集。

第十四条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规模等级人口规模城镇名称

中心城30万人县城

重点镇3-5万人繁城、杜曲、王岗

三级乡镇1-2万人窝城、巨陵、瓦店

四级乡镇0.5-1万人

王孟、石桥、固厢、三家店、大郭、台陈、皇帝庙、陈庄

第三节县域城镇职能定位

第十五条县域城镇职能定位为:

1、中心城

即县城,是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基地,许漯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之都,中原明珠,生态宜居城市。

2、综合型城镇

3、繁城、杜曲和王岗的职能定位于功能齐全的综合型城镇。其中繁城还将加大对旅游产业的开发。

4、工贸镇

瓦店镇、台陈镇、三家店镇、窝城镇和巨陵镇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导,兼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工贸型城镇。

5、农贸镇

王孟乡、石桥乡、固厢乡、大郭乡、陈庄乡和皇帝庙乡利用自身条件发展与农业相适应的加工工业,并且利用其本乡镇中心的地位,发展成本乡镇乃至周围乡镇中部分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大力发展农贸等各种市场,以带动整个乡镇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县域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

第十六条县域产业定位为

构筑以食品加工业为基础,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医药化工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和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结构。

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地方产业集群。第一产业走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之路,立足食品加工业,发展订单农业。第二产业则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在保持食品加工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重点培育以机械制造、医药化工业为主的产业基地。第三产业应在保持商贸业的繁荣的同时,以打造生态休闲之都为契机,逐步加大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力度,并使之逐步成为县城的城市名片。

第十七条产业布局

1、第一产业布局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的生产。充分发挥现有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积极发展好间作套种模式、温棚蔬菜种植模式、“企业+基地+农户”加工带动模式和科技示范园区拉动模式。科学布局、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防止盲目发展,避免结构雷同。

特色农业乡镇布局:固厢的蔬菜、皇帝庙的大蒜、王岗的山樱桃

2、第二产业布局

第二产业布局形成“一区两园多基地”的格局。“一区”:即颍北新区,重点发展医药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两园”:即城西食品工业园、南街村食品工业园;“多基地”:即

发挥南街、龙堂、北徐庄等村自办企业的优势和经验,在有条件的乡镇驻地发展与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相配套的乡镇企业,使之成为乡镇自身的产业基地。

(1)高新技术产业和医药化工产业:集中在颍北新区布局;

(2)食品加工业、机械加工业:城西、杜曲镇工业园,南街村食品工业园;

(3)配套产业基地:位于瓦店镇、台陈镇、三家店镇、窝城镇、巨陵镇等镇产业园

3、第三产业布局

第三产业发展以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城市商贸、休闲服务旅游产业的发展。远期利用铁路货运站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1)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的发展采取一心多点的布局方式。

“一心”即县城为县域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区,以南街村红色旅游为依托,大力开发建设颍北生态休闲度假区、老城区和南街村形成及红色旅游、民俗体验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度假区。

多点即利用县域现有旅游资源,加大投入,形成繁城、皇帝庙历史文化旅游区和杜曲镇循环经济旅游区。

(2)商贸服务业

以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依托,突出县城商贸金融中心的地位,大力促进规模商贸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商贸中心。

(3)物流业

物流业的发展围绕铁路货运站的建设,设置大型物流服务设施,增强的区域辐射作用。

第五节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

第十八条县域城镇空间规划形成“一心两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心”

即中心城;规划期内,加强中心城的建设,形成绝对地区核心,成为有较强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设施齐全、配套完善、富有特色的中心城市,成为豫中地区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中心之一。

2、“两轴”

南北向以京广铁路线、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形成的南北向交通走廊为县域的重点发展轴,成为全县经济最发达、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县域发展的先期成长轴。南北向重点发展轴注意强化其经济和对外服务产业功能。东西向加强县城东西部城镇间联系。在西部和东部分别以繁城、王岗为重点镇,增强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县域两翼的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东西两个重点镇着重地区经济特色,繁城尤其加大对旅游和特色经济的扶持。

第六节空间管制规划

第十九条规划将全县空间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域、引导发展区域和控制开发区域等三大区域开发管制类型区,实施分区开发管制。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根据区域具体条件,划定相应的管制类型,制定相应的开发管制标准与管理措施。

第二十条优先发展区域规划

1、范围划定

包括县城和其它建制镇的城镇规划区。本区域利用以城镇建设、工业布局为主导。

城镇建设优先发展区分为重点城镇建设发展区和一般城镇建设发展区。

重点城镇建设发展区指城区、杜曲、繁城和王岗,

一般城镇建设发展区有窝城、巨陵、瓦店、王孟、石桥、固厢、三家店、大郭、台陈、皇帝庙和陈庄。

2、管制规则

(1)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

(2)本着“集约、节约”的原则,鼓励和促进旧城区改造,尽量少占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3)保护与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不准安排污染严重的项目,严禁随意排放、堆放未经治理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4)在城镇建设发展区中规划农田、林地和绿化等绿色空间,提供新鲜丰富的农产品

和舒适宜人的游憩场所,改善城镇环境质量,体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城市现代文明的生活追求。

(5)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区内农用土地应当按原用途继续使用,不得提前废弃、撂荒,对于占而不用的农用土地必须依法收回;

(6)各种民营经济园区、工业区应纳入所在城镇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管理。

第二十一条引导发展区域

1、范围划定

以107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密度较大、开发强度较强、空间利用矛盾突出的带状地域。

2、管制规则

(1)要以地带为整体、空间布局协调为重点,组织编制重点地带的地域性发展建设规划,整体协调和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2)在建筑红线与道路边沟之间划定“不准建设区”,用于绿化建设。过境道路走向及其出入口、公路与铁路站场建设要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3)搞好各类交通线路及用地布局的协调,避免相互干扰。合理规划各类枢纽和相关设施,建设统一、协调的节点体系;

(4)引导二、三产业集中布局,积极兴建工业小区和仓储区等;

(5)划定城镇隔离绿地,切实搞好基本农田保护;

(6)鼓励在生态廊道内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绿化、美化沿岸、沿路环境,严禁在河流两侧取土挖沙,不得随意砍伐树木。

第二十二条控制开发区域

1、水源地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按照水质要求由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范围:分别以老颍河地区及新建水厂的取水口为中心,半经500米范围内的水域、陆域。其水质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域正常蓄水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以及从流入河流入口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以内陆域。其水质须达到国家三级标准。

准保护区范围:从以上二级保护区河道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

管制规则为:

(1)禁止建设布局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不得向区内排放环境污染物;

(2)鼓励植树种草,以净化环境、涵养水源;

(3)严禁在区内及其附近地区进行矿产开采,保护区内的地质构造环境和生态植被;

(4)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区内的土地不得作为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用地使用;

(5)统筹规划与建设沿河流域城市取水口,防止水源污染和越界危害。

2、重要农耕区

主要包括县域基本农田,总面积46505公顷。

该区是全市主要的农业基地,以生产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功能,以自然环境、绿色植被和自然村落为主要景观,为低密度开发区域。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农田保护区的范围,严禁区内各类建筑的建设和非农业生产活动。

管制规则为:

(1)鼓励发展高效种植业,支持粮、油等农产品的合理轮作和间作,确保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开发;

(2)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规模和农村宅基地、村镇建设占地标准,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庄和工业小区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整理与复垦,确保建设用地与耕地占补平衡;

(3)有计划引导居民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积极进行村庄迁并与农田整理;鼓励本区内的非农土地、闲置土地等转为种植业和果业发展用地,鼓励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

(4)鼓励建设节水灌溉设施,鼓励推广节水农艺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严禁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环境的经营活动,保护农业环境。

3、生态环境屏障区

该区指为城镇建设提供生态保护和环境屏障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包括河流水系及滨河地带森林以及城市与工业区之间隔离绿带等。

对于县域的主要河流老颍河、五里河、清异河和吴公渠等,强调河道林带的生态功能,它们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肺”和“肾”。特别是老颍河和五里河城区段形成的水系林网将是未来城区新鲜空气流动的通道。结合各河系水道,建设生态林网,特别是水源保护地和

老颍河及黄龙渠尤其上游应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

管制规则为:

(1)严格控制开发建设,防止城镇、工矿企业等建设对绿色隔离带的蚕食;

(2)鼓励植树造林、改良草地和退耕还林还牧,严禁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有效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林(草)覆盖率;

(3)逐步搬迁零散居民点,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4、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

该区指为保护人文景观资源而划定的区域。规划三处文保单位密集较为集中的旅游景区,植被状况较好,也汇集了较多的人文资源。分别为:以国家文保单位受禅台、三绝碑为核心的繁城三国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南街村和老城区历史文物在内的“红色旅游区”;以国家文保单位小商桥和省级文保单位杨再兴墓为中心建设的商桥景区。

管制规则为:

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区内实现全面绿化,禁止开山取石,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禁止建设与风景旅游实业无关的项目,搞好风景名胜区规划,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在风景旅游区周边的建设项目应确保不可对风景区产生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

(1)一切开发建设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区总体规划;

(2)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合理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3)按有关规划和要求,逐步拆迁影响景观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鼓励零散居民点向区外迁并。

5、行滞洪区

对泥河洼滞洪区和沙河与颍河之间的行洪区应注意空间的保护,严格控制行滞洪区内的城镇发展。如孟庙的城镇发展必须严格控制,保证行洪畅通。

第七节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十三条交通发展策略

加强东西联系,提高乡村地区的可达程度。

第二十四条综合交通规划

1、规划修建的郑信高速公路、京广高速铁路,将极大地加强对外交通区位。

2、除铁路、高速公路外,规划繁城-固厢-王岗县道建设,形成三横两纵县道格局,建立联系县域各乡镇的快捷道路网络。

3、规划107国道城区段改至城区东侧,向京珠高速靠近,彻底解决交通干扰问题。

4、规划在铁西建设铁路货场,形成区域物流中心。

通过以上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县各乡镇的可达程度,为县域各乡镇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县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第八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二十五条旅游形象定位

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市场开发的要求和可能性,将县的旅游形象确定为:生态休闲旅游之都,三国故地,中原明珠,

第二十六条旅游区划分

1、生态休闲旅游区

以中原地区市场范围定位,以南街村红色旅游为依托,以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教育为开发方向,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2、三国故地文化旅游区

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目标,重点开发受禅台、三绝碑等景点建设,与繁城民族饮食文化相结合,形成旅游观光与美食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基地。

3、小商桥旅游区

以小商桥景点为中心,以祭拜民族英雄为主题,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杜曲循环经济展示区

以杜曲食品加工工业旅游为中心,以循环经济展示为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文物古迹保护

根据现有的文物古迹的价值和环境特点,设置文物保护的绝对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区两个等级。

绝对保护区指文物本身范围,所有的建筑或构筑物本身与环境需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其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照原样恢复,并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拆除绝对保护区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并满足消防要求。

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区为建筑物/构筑物四周向外各扩20米。在建设控制地带修建新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其设计方案须征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规划部门批准。

第九节县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第二十八条规划原则

1、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优先的发展策略,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步”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与城镇经济区划分战略构想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合理进行生态分区、生产力布局与城乡职能分工。根据城镇体系结构规划与各城镇不同特色,明确二、三产业发展方向与其布局要求。

3、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完善各类环境功能区划,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污染源,以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为目标,提出有关环保措施。强化污染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运用法制、行政、经济手段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保政策。

第二十九条规划目标

近期全县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明显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至二级标准,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应标准,“三废”排放减小,自然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远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至二级标准,水、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标准,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三废排放减少并得到有效处理与利用。各乡镇环境质量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政府对环保投入继续增加,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水污染防治目标

县中长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为:2010年,污染物削减率不低于70%,全县废水中COD 排放量控制在1400吨以下;2020年,污染物削减率不低于90%,全县废水中COD排放量控制在1000吨以下。

县的水污染防治要以节水和污水资源化为核心,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地控制有机物排放量的增长,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根据国家治理淮河污染的战略决策,对一批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禁,转、改。实现工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废水集中排放,大幅度提高乡镇企业处理污染能力。

2、大气污染防治

对部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广使用固硫型煤,到2010年全县民用型煤普及率达100%,2020年全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级。

第三十条规划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能耗大且污染重的新建项目。

2、合理产业布局

工业应主要向城区与中心镇集中,通过工业小区开发统一治理污染。一般镇视具体条件通过设置工业小区、工业点适度发展,村庄严格控制工业发展。

3、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

划定生态示范区、风景旅游区、河流水系及滨河地带、农田保护区为县域生态环境敏感区,对建设提出严格要求。

4、积极推广建设生态示范区,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现建成有龙云千亩绿色生态观光示范区等数十个生态示范区重点项目,另有一些正在建设当中。规划近期应建立起2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和2个生态文明村镇。

生态示范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示范区建设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使之成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共生体。

(2)坚持资源循环利用原则,通过科学规划产业链,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实现有害废弃物向区外的零排放。

(3)坚持市场化原则,在统一规划、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利益机制引导龙头企业进入示范区,带动生态农业和相关服务业加快发展。

(4)坚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相一致原则,全面提升区域的生产力,建设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良好投资平台,缩小乃至消灭城乡的差别。

(5)坚持以要素市场促进投资环境优化的原则,不断完善要素市场。

5、增强环保意识,加强乡镇环保监督工作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逐步设立乡镇环保所,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

第十节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十一条规划在县城建立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一处,规划远期争取设立高等教育机构一到两处,建设省级示范性高中两所;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优化师资力量,加强重点镇重点中小学建设,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规模小、水平低的问题;采用“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的原则,完成全县中等职业学校布局。

第三十二条县域的卫生医疗设施,规划形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城区为区域卫生资源的配置核心。在全面调整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于县城建立县急救中心、县结核病防治中心、县传染病医院,扩建人民医院、中医院;,使之成为全县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科研、信息的综合指导主中心。规划的城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按“县级医院—地段医院—社区医疗”三级配置。

第二个层次:重点镇为基础的卫生医疗体系。规划突出繁城、杜曲、王岗等重点镇的中心作用,继续提升等级。

第三个层次:由各个社区卫生院组成的分布于全县的完善的医疗卫生网络。一般乡镇的卫生院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达到农村一级甲等标准。

第三十三条规划县城结合颍北生态片区建设县文化中心,新建文化、图书、展览中心及娱乐设施;重点镇杜曲、繁城、王岗各设文化中心一处。争取每个乡镇都建设图书室、文化站、广播站、文化馆等基层文化设施,让每位公民都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十一节县域供水设施规划

第三十四条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59亿立方米,地下水(浅层)1.2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22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值(700立方米),更远低于全国人均值。因此,今后需珍惜利用好宝贵的水资源,合理分配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用水,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工业,同时,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十五条水资源利用规划按照城镇供水、农业灌溉用水兼顾、近期与远期兼顾、局部与全局兼顾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利用,积极研究建设一批蓄水、引水、供水工程,同时,协调处理好上、下游水量分配利用关系,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010年后,可利用南水北调来补充水资源不足的现状。

第三十六条供水供水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1、扩建新建水厂,使其满足城区今后的发展要求。

2、在黄龙渠上游新建水厂,2010年后,可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补充饮用水源,有效缓解城区供水压力。

3、各乡镇采取分别集中供水形式,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

4、供水管线以中心城为重点,尽快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并将网络进一步向郊区和周

围社区延伸。重点镇和发展基础较好的一般镇的供水管道应尽快形成网络,扩大供水面积和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农村居民用上放心、安全的清洁水。

第三十七条在城区全面实施堤防达标工程,确保防洪安全。按国家有关规定精神,结合实际,城镇防洪标准,县城按50年一遇、中心镇按20年一遇设计,一般城镇根据实际情况防洪标准按10—20年一遇洪水设计。

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县境内颍河、清泥河、蜈蚣渠、新沟河、马沟河等的防洪除涝工作,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控制。

加强排灌设施建设,疏通河道、沟系,使灌溉保证率稳定在95%左右,平原区稻田、旱地分别稳定在90%和75%。

第十二节县域供电系统规划

第三十八条建设适应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城镇布局(用电布局)相协调的安全稳定的供电网络。

1、220KV电网规划

新建220KV杜曲站,规模2*180MVA,一期1*180MVA,从而形成以杜曲、巨陵为支撑的110KV环网,使220KV系统容载比由1.39提高至2.20。

2、110KV电网规划

(1)扩建110KV贾庄站,扩建规模1*40MVA,主供35KV颍青化工变电站、35KV铁西、杜曲、繁城和大郭变电站以及县城区西部10KV配点网用电。

将110KV贾庄站至110KV临南站输电线路接入220KV杜曲站,使220KV杜曲站成为西区110KV网架的主供电源。

(2)新建110KV临南站,容量2*63MVA,建成后主供铁西工业区、35KV颍青化工、35KV 台陈变电站以及县城区西部10KV配电网用电。这样,使110KV系统容载比由增容前的1.07提高至2.09。

将英临至贾庄线路剖开接入临南站,从而形成临南至贾庄线路和英临接至临南的2条110KV线路,使110KV临南站具备双电源。

(3)由于县域东北区的负荷增长,再由和南街110KV变电站供电将不够经济,可将王孟35KV变电站升压至110KV,即节约土地资源,又降低了投资。

从220KV巨陵站至110KV王孟站建设110KV输电线路一条,为110KV王孟站提供电源。

(4)随着东南部电力需求的进一步增大,可将35 KV瓦店站升压改造为110KV变电站,规模为2*40MVA。

从220KV巨陵站至110KV瓦店站新建输电线路1条,作为110KV瓦店站的主供电源,新建110KV南街站至110KV瓦店站输电线路1条,作为第二电源。

3、35KV电网规划

(1)配套110KV临南站的投运,将35KV南铁线接入110KV临南站;新建110KV临南站至颍青化工2条35KV电缆线路。

(2)新建35KV王孟至王岗输电线路,互为备用。

(3)在颍北新区中心位置建设35KV变电站一座,由110KV和贾庄站提供电源。

(4)新建固厢变电站一座,规模2*4MVA,满足用电量需求大的要求。

将临王线路剖开接入35KV固厢站,以保证供电。

(5)新建35KV窝城变电站一座,规模2*4MVA,满足窝城镇的负荷需求,使电网布局更加合理。

从110KV王孟站至35KV窝城站新建议一条35KV输电线路,为35KV窝城站提供电源。

(6)新建35KV皇帝庙变电站,规模2*4MVA。

从110KV南街站35KV皇帝庙站间新建35KV线路一条,为皇帝庙站提供电源。

(7)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损,提高电压质量,建议远期将35KV 大郭变电站搬迁至负荷中心位置,将台陈变电站搬迁至京广铁路西侧的负荷中心,并入西区供电。

从杜曲站至35KV大郭站新建35KV输电线路1条,作为主供电源;新建35KV台陈站至35KV大郭站间35KV输电线路1条,作为第二电源。

(8)新建三家店变电站,规模2*4MVA。

新建110KV瓦店站至35KV陈庄站35KV输电线路,为35KV陈庄站提供电源。

(9)新建石桥变电站,规模2*4MVA。

新建110KV王孟站至35KV石桥站间35KV输电线路1条,作为主供电源;新建35 KV 固厢站至35KV石桥站间输电线路一条,作为第二电源。

(10)新建35KV皇帝庙站至35KV陈庄站间输电线路,使两站互为备用。

(11)大郭站搬迁后,将原220KV杜曲站至35KV大郭站间的35KV线路与原35KV大繁线相接,使220KV杜曲站直接向35KV繁城站提供电源。

(12)新建110KV瓦店站至35KV王岗站35KV输电线路1条,提供第二电源。

4、高压走廊

220KV高压架空线走廊宽度30-40米,110KV高压架空线走廊宽度15-25米,35KV高压架空线走廊宽度12-20米。

第十三节通信工程规划

第三十九条规划全县电话普及率实现45部/百人,电话数可达40万部,规划交换机容量40万门。规划建设光缆骨干传输网络、宽带市域主干网和光纤接入网,完善和改造现有电信、广电等通信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传输网建立光缆环网,实现中继传输数字化,各个乡镇逐步建立交换机房。

规划近期以提高网路技术水平为重点,基本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程控化,市话和长话交换机全部采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继传输网实现以光缆为主体的数字化,并充分注意促进农村电话的发展,提高电话普及率和服务水平。同时,结合用户需求,适时、积极开发新业务,大力发展数据通信、图像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及各种智能化业务和宽带业务,初步建成一个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的现代化通信网。

第四十条进一步完善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邮路系统,加强邮运能力,形成通畅有序、高效准确的邮运网络,邮政业务管理加快实现计算机化,引进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邮政各种现代化设备,提高自动化、电子化水平,改善整体服务体系。

第四十一条有线电视网络主干系统采用HFC双向光缆。城区网络线路采用电缆管道与通信管道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与有关杆线同杆敷设,做到村村通,使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第四章县城发展格局

第一节县城发展目标

第四十二条县城发展总目标

以完善生态安全格局为切入点,以生态绿化和河流水系为依托,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和机械加工产业为支撑,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形成环境优美宜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态休闲型特色城市。

第四十三条县城城市建设目标

1、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形成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态休闲型特色宜居城市。

3、建立快速便捷的县域交通体系和高效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4、塑造高标准的城市空间和现代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景观特色。

5、建设形成道路网、河湖水网、绿化网、信息网络,并保持路网、水网、信息网的畅通。

第四十四条城市发展策略为疏解老城、开发新区、强化生态、整合产业。

第二节城市性质

第四十五条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

漯河市域的副中心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许漯地区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兴工贸城市、生态休闲旅游之都,宜居城市,中原明珠。

第三节城市规模

第四十六条人口规模

2006年建成区现状总人口12.07万人。

规划近期2010年人口达15万人,

规划远期2025年人口达32万人。

第四十七条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20平方公里

远期(2025年)38平方公里

第四节城市发展方向

第四十八条城市发展方向为:以向北发展为主,向南限制发展,向西整合产业,向东以发展生态保护休闲旅游用地为主。概括为:“北进,南限,东保、西整”。

第五节城市总体结构规划

第四十九条规划确定市未来城市发展形态按照组团式结构布局,通过绿化、水系的分割,构成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多个功能区,形成“两轴、三心、五组团”的总体城市格局。

第六节城区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第五十条生态安全格局由基质、廊道和斑块组成。

1、斑块:包括城市开放空间(包括湿地、城区中的大型绿地、公园等),历史文化街区等内容。

2、廊道:包括城区内河流、防护林带、带状绿地等,将生态斑块串联起来,形成生态网络系统。

3、基质:即城市外围大环境绿化,由农田、林地组成城市外部生态环境。

第五十一条规划生态安全格局构成网络状的空间构架。总体格局为以城区内的河流、绿道等线性要素建立廊道系统,构成区域网络状生态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网络。它们在以农田和城市建成区为主导的基质上,维护区域自然、生物及人文过程的健康和安全。

第五十二条根据县城实际情况,规划确定生态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开放空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水系连通、非机动车系统、防护隔离廊道、外围大环境绿化等。

第五十三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作为总体规划中严格控制的用地。在该用地范围内严格禁止各类开发建设行为,在使用上可布置城市各类公园绿化用地、广场用地等,并对文化历史街区进行保护。

第五章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十四条规划目标

1、规划到2025年绿化用地达到829.0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达到480.5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0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0%以上。

2、城市主、次干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

3、城市居住用地绿地率新区建设不低于35%,旧区改建不低于30%;学校、医院、行政办公、文化设施、部队等绿地率不低于35%。工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等绿地率不低于25%。

4、居住区绿化及配置要求,应达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第五十五条规划充分利用城市水系和城市绿化,形成“点”“线”“面”相互渗透的网络式结构模式,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多点、多廊道”的绿化格局。

第五十六条用地规划

1、公园

规划城市公园九处,分别为颍北生态公园、古城公园、南街村植物园、颍松公园、颍北公园、人民公园、电信公园、城南公园、铁西公园。

规划社区公园多处。包括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2、沿河绿化廊道

对五里河、黄龙渠沿河进行治理改造,建设五里河、黄龙渠滨河公园。严格控制沿河绿线,使之成为贯穿城市东西的绿化景观带。

规划五里河、黄龙渠沿岸绿线宽度为每侧50~100米。

3、道路绿化

规划沿城市外环、城市主次干道两侧设置道路绿地,通过断面处理使之形成连续的非机动车通勤系统。外环路:控制每侧绿线宽度不小于30米;城市主干道:控制每侧绿线宽度不小于10米,城市次干道:每侧控制红线宽度不小于8米。

4、防护绿地

(1)京广铁路防护绿地:铁路两侧控制绿线宽度为每侧不小与50~100米,

(2)高速铁路客运线防护绿地:铁路两侧控制绿线宽度为每侧不小于30~50米。

(3)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小于30米。

(4)污水处理厂、水厂周围设施至少30米绿化隔离带。

(5)高压走廊、变电站按照电力工程规范留相应宽度绿化。

第五十七条各类附属绿地规划应符合以下要求

1、居住区绿地规划指标

(1)居住区绿地率指标:一类居住区(小区、组团)绿地率大于40%;二类居住区(小区、组团)绿地率大于35%;旧区改建不宜低于30%。

(2)居住区公共绿地指标: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公建庭园和小区游园等,人均居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不低于1.5 m2,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根据的城市规模,居住区建设将以居住小区为主,因此要求小区内人均公共绿地(含组团绿地)应大于1.0m2。

2、公共设施绿地规划

公共设施附属绿地是指分布在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中的绿地及各类公共建筑周边的绿地。这类用地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5%。其中新建的医院、学校、幼儿园等绿地率不低于40%;针对蓬莱旅游城市特点,要求宾馆、度假村、休疗养院、体育场馆与游乐场的绿地率不低于45%。

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建设应符合各自的特点并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对于临街的大型公共建筑,绿化应考虑其公共性与开敞性,宜结合建筑前广场、停车场进行设计,有利于组织人

流、车流,衬托建筑物,提高景观环境的综合效果。

3、工业绿地规划

工业区附属绿地是指分布在工矿企业的厂区、设施用地内的绿地。规划提出蓬莱市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绿地率应分别在20%、15%、15%以上。

工业区附属绿地的建设不仅要起到隔离防护作用,还应结合工厂的自身特点、区位特点进行植物配置。如在厂前区的绿化应突出景观效果,体现企业形象,处理好与街景的关系;厂区内部的植物配置应根据污染类型选择抗污染性较强的树种,符合人们工作的特点,有利于卫生环保与安全。在有条件的厂区还可安排游憩绿地,为职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4、仓储绿地规划

仓储区附属绿地是指货物堆场、库房和包装加工车间周边的绿地。这类用地中的绿地率平均应达到20%以上,堆放易扬尘货物的堆场,其绿地率应不低于30%。

仓储区附属绿地建设应符合防火安全的要求,选择防火阻燃的树种。绿化不应妨碍装卸运输。库房墙壁应加强垂直绿化。堆场可适当种植乔木。在易扬尘的堆场周边应设置隔离防护绿带,绿带应采用复层种植并宜设置淋尘水管,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减尘效果。

5、对外交通绿地规划

对外交通用地附属绿地是指城市的铁路、公路沿线及用地内的绿地。这类用地的绿地率平均应达到20%以上。铁路沿线的绿化结合铁路防护绿地一起建设。公路沿线的绿地率不应小于25%,植物配置应注重景观效果,并符合行车视线要求。铁路客站与长途汽车客站是城市的门户,绿地建设应注重景观效果。车站附近,配合人流集散和衬托建筑物,可设置花坛、树丛。站前广场与汽车停车场宜种植高大庭荫树,以扩大绿化覆盖率,并为旅客及车辆庇荫。长途汽车客站的绿地率应达到25%以上。

第二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第五十八条规划原则

1、建立独特的多层次的、统一和谐的完整的城市景观系统。

2、积极利用城市历史文化乡土特色,城市和产生结构特色,创造性建立一个有失控效应得,有独特风格的城市景观系统。

3、充分利用和综合各个学科理论,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生态意义的城市景观系统。

第五十九条城区景观结构概括为:“一带联七区,三轴带五点”

1、一带

即贯穿城区的环状中心景观带,

2、七区

即城区划分而成的七个景观分区

(1)生态休闲文化景观区

以颍北生态片区为主体。主要突出生态湿地景观特征,营造休闲生态文化氛围。

(2)古城风貌景观区

以古城为主体,主要保留古城原有的空间尺度,在此基础上对原有街区进行整理疏导,形成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3)红色旅游景观区

以南街村为主体,突出南街村红色旅游特色。

(4)现代城市景观区

位于颍北新区,以行政办公中心为主体,突出新城特征,形成富有当代气息的城市新景观。

(5)商贸文化景观区

位于中心商业区,通过对老城改造和步行商业街区的建设,形成商贸景观区。

(6)高教景观区

位于颍北新区东北部,以职业高校建设为主体,形成教育景观区。

(7)工业景观区

位于铁西工业区和颍北工业区,突出工业特征,形成工业景观区。

3、三轴

(1)生态主轴

以黄龙渠滨河景观廊道为主体,形成生态主轴线。规划以自然生态的景观特质为重点,沿河布置休闲游憩设施,使之成为贯穿东西的生态主轴线。

(2)生活轴

以行政办公中心、商贸中心连接形成生活轴线。规划以人们的生活为主线,强调人文景观特质,使之成为贯穿南北的生活轴线。

4、五节点

(1)颍北生态湿地公园节点

位于颍北生态片区内,以湿地景观为主题,形成休闲旅游中心。

(2)行政办公中心节点

位于新行政办公中心,以现代行政办公设施和广场为景观主题。

(3)商贸中心节点

位于传统商贸区,以步行商业街区为主题。

(4)故城节点

位于老城区,以突出老城特色为主题。

(5)红色旅游节点

位于南街村。以反映南街村红色旅游为主题。

第六章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第六十条规划目标

1、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网系统及完善的交通组织设施。

2、在路网规划中,强调道路分清性质功能,交通性主干路在城市交通中主要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车辆快而多,一般主干路次干道则兼有“通”和“达”的作用,其上有大量沿街商店,文化服务设施,靠公交对居民服务;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方便居民出行。

3、引出过境交通,减少过境车辆对城市的影响。

4、减少东西向主干道,增加南北向主干道,合理安排城市主次干道间距和道路断面形式及红线宽度。

5、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长,逐步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非机动车交通为辅的客运交通体系。

6、改善静态交通设施不足的局面,为远期车辆发展及居民出行提供足够的静态交通设施。

7、在保证路网完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拆迁量。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并留有余地。

8、综合考虑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合理布置广场。

第六十一条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依托现状京广铁路,进行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同时配合目前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作好站点的完善工作。

2、高速公路

依托现状京珠高速公路,在城区设东侧设置一个出口;依托正在修建的郑信快速路,在城区西侧设置一个出入口。

3、公路

为合理安排城市对外公路运输和解决过境交通问题,规划在城市外围修建外环路,使107国道和东西向过境交通不再进入城区,由外环路从城区外围通过。道路红线宽度为40-60米,道路绿化带各30~50米。

4、长途汽车站

长途公路客运站把主要客流方向布置在城区对外交通或城区的外围附近。规划将现状北部汽车站站北移至颍川大道,以北向交通为主;人民路上的汽车站迁至城区南部,以南向交通为主。

第六十二条城区道路体系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

1、主干路

由“二横五纵一环”组成。道路红线宽度为40-50米。

二横(自南向北):逍襄路、颍川大道。

五纵(自西向东):经五路、人民路、迎宾大道、东部新增两条路。

2、次干路

次干路是与主干路衔接的集散道路,主要承担各功能主要分区内部的交通,两侧建筑密集,商业活动频繁,汇集大量的人流、车流。规划道路红线宽度25-35米。

3、支路

其功能主要是把城市各种用地与城市主次路网连接起来,将交通流均匀的分散于城市的各个区域。红线宽度一般在20米以下。

4、老城保护区路网系统

为保护老城空间尺度和结构,规划在尊重现状宽度和对老城风貌负面影响较小前提下,对老城采用相对独立的道路网络,采取与老城尺度相协调的道路红线宽度和道路网密度。与此同时,通过将多余交通由周边路网分流的方法,尽力减少城市交通对老城的干扰。

第六十三条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2025年县城城区按照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的标准,规划公交车辆拥有量为320辆标准车。设公交停车保养场2处,面积均为2—3公顷,结合城市主要交通出口对外停车场设置。

在城区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3—4km/km2,城区公共汽车主要线路长度宜为8—12km,规划公交线路在10条左右。

第六十四条规划设主要城市广场3处。

市政广场——位于市政府南侧,是以市民集会为主题的城市广场,占地面积公顷。

火车站广场——已建成,现状火车站处,是大型集散广场,占地面积公顷。

朝阳门广场——已建成,位于古城朝阳门的南侧,是大型休闲、游览广场,广场占地面积公顷。

其它结合公园绿地形成一些绿化休闲广场系列。

第六十五条公共停车场分为对外交通停车场和市内公共停车场两类。对外交通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处,如: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对外公路出入口等。市内公共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大型公建及人流较为集中区域。

第六十六条市内公共加油站按服务半径800-1000米设置,每处占地面积1500-2500平方米。大、中、小型加油站相结合,市区内以中、小型为主。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处,各设置一处大型加油站。

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六十七条居住用地发展采取以下策略

1、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结合,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区改造。逐步疏解旧城人口,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和建筑容积率,逐步向城市住宅小区过渡。

2、根据市场需求和城市用地布局,控制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总量,完善居住配套设施。

3、住宅建设与居住区环境建设同步。

第六十八条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1153.57公顷,其中一类居住用地279.53公顷,二类居住用地874.0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9.49%,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36.05平方米。

第六十九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发展采取以下策略:

1、通过公益性设施的用地投放,引导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改善地区环境,完善城市综

合服务功能,提升土地价值,促进土地经营制度。

2、分级配置,标准合理,根据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的等级来布置各项公共设施。

3、充分利用原有公共设施,挖掘原有设施的潜力,以期投资少,见效快。

4、远近期结合,近期建设要为远期留有余地。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第七十条发展策略:

1、通过公益性设施的用地投放,引导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改善地区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土地价值,促进土地经营制度。

2、分级配置,标准合理,根据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的等级来布置各项公共设施。

3、充分利用原有公共设施,挖掘原有设施的潜力,以期投资少,见效快。

4、远近期结合,近期建设要为远期留有余地。

第七十一条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行政办公用地

市政府拟迁至颍北新区,以市政府为中心集中布置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为37.84公顷。

2、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围绕人民路和新建路围合的三角形绿地布置,结合现状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市级商业服务中心;在各个组团内建立组团级中心,既独立服务于组团内部,又与中心商业区密切的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商业用地为146.24公顷。

3、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结合东部的生态片区,集中设置市级文化娱乐用地;居住区级文化娱乐设施结合居住区的商业中心设置。规划文化娱乐用地为24.68公顷。

4、体育设施用地

在生态片区的西侧规划市级体育中心;结合居住区级公园设置体育设施,重点解决居住区群众性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城区内新建学校的体育设施考虑为社会服务;小区级体育设施,按国家《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置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规划体育设施用地为11.42公顷。

5、教育用地

中小学和托幼按标准配置,根据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和现状特点,中小学千人指标确定为70小学生/千人,50初中生/千人,30高中生/千人。经测算,到2025年,城区将有小学生2.3万,初中生1.7万,高中生1万人。

高中按5-7万人设置一所,则城区需要6所中学,规划保留扩建原有4所中学,同时规划在现状基础上新增中学2所,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对于现状中、小学应逐步进行改造,实现校校达标。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为157.82公顷。

6、医疗卫生用地

对现状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基本予以保留,着重在原有用地基础上适当扩大其规模,并在内部进行用地调整,建筑翻新及设备更新等工作。规划在颍北新区增加2所综合医疗医院。规划医疗卫生用地为20.38公顷。

第七十二条工业用地规划

保持南街村工业现状,不再进一步发展,以保证东部片区的文化休闲功能;铁西工业区宜发展二类工业,以减少工业大气污染对城区的影响;颍北新区为新兴工业区,以高新技术、外向型经济为主,发展无污染的民营经济和一类工业,将现状园区内污染的二类工业转移到铁西区。规划工业用地为660.18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20.63%。

第七十三条仓储用地规划

现状仓储用地紧邻铁路货运站及正在筹建的安信快速路引线,靠近城区外围,交通便利,对城区影响小,应进一步扩大用地面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仓储物流中心,主要储存物品为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品;另外,配合颍北新区的工业,在工业区中部设置一部分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面积128.02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3.27%。

危险品仓库宜远离市区设置,严禁在市区内设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仓库。

第八章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七十四条城区用水量预测2025年城区用水量为19万吨/日。

第七十五条水源规划

1、规划近期仍以地下水作为城市主要水源,开采区域主要集中城市西北方向龙堂村附近的老颍河地区。现状水厂日供水能力为3万吨/日,远期扩大至8万吨/日。

颍西工业区与南街村工业区等工业集中区水源采用中深层地下水,就地开采,直接供应。开采中采取密封浅层止水措施,以保护地下水源。其他城区内自备水源逐步加以取消,城区附近严禁不经审批打井取水。

2、根据统一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拟通过黄龙渠对供水,供水指标为3980万吨/年,10.9万吨/日。

3、规划远期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中水用于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园林绿化及部分居民生活和景观用水等,远期中水日回用量可达到6万吨/日。

水源可满足远期的发展要求。

第七十六条规划采用分片分质供水方式,其中颍北新区工业区、铁西工业区、南街村工业区以工业用水为主的三大区域及一些大型企业,其水源采用中深层地下水,就地开采,直接供应。其余区域由规划水厂统一供水。

第七十七条规划扩建原有颍北新区水厂供应能力至8万吨/日,规划总占地4.8公顷。规划在黄龙渠上游,城区西部新建南水北调水厂一处。规划日供水能力为10万吨/日,占地6公顷。水厂周围保留一定范围的绿带和蓄水设施。

第七十八条县城区给水管网的布置采用支状与环状网相结合的布置方式组成完整的环网体系。

规划采取分区供水方式将城区分为三个供水区:一为老城区(包括城关镇和南街村);二为颍北新区;三为铁西工业区。

第七十九条水源保护

(1)地下水源卫生防护

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进行确定。其防护措施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

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敷设污水管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如取水层在水井影响半径内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面水没有相互补给关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的防护范围。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影响半径的范围以及岩溶地区地下水的水源卫生防护,应由供水主管部门会同水文地质和当地卫生等部门研究确定。在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内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的要求执行。

(2)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A以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口、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B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站或装卸垃圾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线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河道沿岸设卫生防护地带。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八十条城区排水实现雨污分流制

第八十一条预测远期规划城市污水量约为16万m3/d。

第八十二条规划扩建现状污水处理厂,使其污水处理能力远期达到12万吨/日,中水回用3万吨/日,县南部城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均进入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规划在颍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在颍北新区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处,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中水回用3万吨/日,规划占地10ha。

污水处理厂周边应建绿化隔离带,隔离带宽度应不小于50米。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27 学分:4.0 总学时:136 大纲执笔人:彭震伟大纲审核人:赵民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专业课,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主要课程设计,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乡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乡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具体操作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要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结合实践性规划项目组织施教。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或虚拟的工程项目来拟定。所选项目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任务的性质,规模和深度要适当,要使学生可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作业,实现教学要求。 作为教学案例的规划项目应当根据可能条件在以下的范围内选择: 1.中、小城市或规模较大的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或调整; 2.大、中城市的分区规划编制或调整; 3.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其中应当包括建制镇、县城等城镇或城市规划的编制或调整; 4.其它涉及城市或分区发展目标、规模、总体布局研究的专项性规划编制或调整的项目。 课程设计的题目原则上只能是一个,并应在上一学期末基本确定。如需修改设计题目,或因特殊情况需增加教学和设计题目,则应经教学小组讨论通过,并报教学系主任同意。 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中,为适应城乡规划学科发展要求,应专门安排乡村规划的教学。乡村规划的对象,可以选择总体规划案例所在地,也可以另行在更具教学针对性且便于搜集资料地点。

三、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包括现场实习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阶段,其中,实习教学包括理论讲座和现场调查两部分内容,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座和指导改图两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个别指导和理论性授课的方式相结合,学生在完成教学课程的过程中以集体合作和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式相结合。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性课题项目的过程中,按以下3个环节组织教学内容: (一)现场实习 1.现场实习的主要教学内容 (1)总体规划相关基础资料的全面调查和分析; (2)基础资料调查分析成果的文字、图纸和口头表达; (3)初步提出规划的思路或方案设想,作为对调查工作的反馈。 2.教学要求 每个学生在掌握自己调查部分的内容的同时,应全面掌握整个城市 及的各方面情况,保证对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的各个方面和保个 环节的了解。 3.实习阶段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阶段应完成总体规划现状资料编写,包括现状图 与基础资料汇编,具体内容在必要时可以合并或作进一步的细分, 其深度要求应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项目所在城市及所在 省的有关规定。 乡村规划的现状资料编写应包括现状图、照片与基础资料汇编,深 度应参考符合乡村规划编制要求,宜参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 行)》、《镇规划标准》、《镇(乡)域规划导则》、《村庄整治技术规 范》,以及所在地的有关规定。 (二)理论讲座 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辅以较有针对性的理论课教学。理论课分为基本专题和选讲专题,后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择增减。 1.基本专题如下: (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调整的任务、主要内容和法定程序; (2)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城乡统筹的内容以及方法; (3) 村镇规划的编制方法; (4)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5)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七章 1.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特征: (1)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特点; (2)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4)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 (5)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 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 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 求。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 求。 ①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 具有的干道长度。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 2. ②城市道路按交通性质分为:快速道、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 ③城市道路系统按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④城市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方格网)、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道路系统。 ⑤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分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三种形式。 3.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他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2)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 共同发展。在布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4.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的服务对象是旅客,为方便旅客,位置要适中,靠近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 5.客运站的数量:我国绝大数城市只设一个客运站,管理使用都方便。但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用地范围大,旅客多,只设一个客运站,旅客过于集中,且影响到市内交通;另外,因自然地形(如山、河)的影响,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只设一个客运站也不便于整个城市的使用。因此,这类城市客运站宜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好,或者以一个客运站为主,再加其他车站(如中间站或或货运站兼办客运)作为辅助。 6.货运站的位置:P301 在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和货场即可满足货运量的需求;在大城市则需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如工业、仓库的分布情况)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综合、专业相结合的货运站、其位置一方面要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即加快装卸速度,缩短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一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特别是零担货场),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地区;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在市区外围;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水陆联运码头;危险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碍卫生(如牲畜货场)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安全隔离地带,还应与其主要使用单位储存仓库在城同一侧,以免造成穿越城市区的主要交通。 (2)货运站应与城市道路系统紧密配合,应有城市货运干道联系。货运站的引入线应与城市干道平行,并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以避免与城市交通的互相干扰。 (3)货运站应与室内运输系统紧密配合,在其附近应有相应的室内交通运输站场、设备与停车场 (4)货运站与编组站之间应有便捷的联系,以缩短地方车流的运行里程,节省运费,并加速车辆周转。 (5)货运站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等条件,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7.航空港的位置选择所考虑主要因素:净空限制要求; 噪声干扰影响; 用地条件通讯导航要求气象条件生态学影响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四) 五) 1、 2、 3、 4、 5、 6、 7、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

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 《评估标准》是检查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基本情况的系统化指标, 也是检验城市规划课程安排科学性的重要标准。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我校统合所有课程,调整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课程针对具体智力条目在教学中所负担的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 主授课程:解决具体条款的专业核心知识内容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 2. 辅助课程:提供相关知识与背景,支撑主授内容; 3. 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过程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 课程相互关系见附表 : 《依照〈评估标准〉中智育标准的有关条款所作课程安排总表》针对课程在不同学习内容所担负的不同角色, 系统分配和组织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城市规划设计方面 ⑴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教学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安排上分两类课程一个环节, 两类课程由理论方面的主授课程和辅助课程组成, 首先通过主授课堂讲授, 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规划目的、任务, 掌握规划必须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居民对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方面需求的原则, 同时通过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的相关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综合效益原则。其次以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结合一定的实践课程, 构成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规划中应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课程的安排有:

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导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居住环境规划原理》辅助课程:《区域规划概论》、《城市经济》、《城市地理》、《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概论》、《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史》、《社会学》 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⑵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 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二方面途径, 一方面专门开设有关原理和知识课程进行课堂讲授, 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和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浅到深,从小到大, 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区域分析及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构思方法,从确定目标,提出优选方案,制定文件图纸,到审批、实施,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安排如下: 主授课程:《城市规划原理》、 辅助课程:《居住环境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设计概论》、《城市工程地质》、《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及风景园林规划》 实践环节:《城市总体规划》、《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 ⑶综合分析与组织方面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课程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英文):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课程编号:14351145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总学时:5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在明确未来一定时期城市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同时,也要对长远发展有所估计,留有充分的弹性。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位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技术问题,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 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内容、编制原则与步骤,通过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原理,掌握城市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城市各组成要素与布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广场、街道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实施等。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问题。具体的内容有城市的产生和

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城市各组成要素的布局以及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等,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习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与基本内容,熟悉城市规划学科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体系;从认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与方法;培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调查分析、初步设计、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等能力;训练学生树立区域观、生态观、文化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研究的能力,为城市规划培养专业人才。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所授知识,在对城市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的形态,并对城市各类用地和设施进行统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了解城市社会经济、用地、交通工程等要素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了解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汇总的能力和协调各专业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规划文件编写与方案介绍、交流的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题 (课程代码 252369)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为()。 D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 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 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美元时,标志着工业化已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B A.1000 B.4000 C.10000 D.20000 3. 下列哪一项不是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特征()。C A.数 B.极 C.快 D.智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合适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 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 A.新陈代谢的观念 B.新颖的观念C.先进性的观念D.复杂性的观念 6. 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图画出的各类用地( )。B A.以大类为主 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 7.一般禁止建设区的山体坡度大于()%。 D A.10 B.15 C.20 D.25 8. 控制范围为“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的是()。C A.黑线 B.红线 C.黄线 D.绿线

9.对于一般()来说,城市商务活动规模不大,可以与商业中心结合。D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小城市 D.中小城市 10. 城市生态系统是()的生态环境。A A.人工环境 B.动态平衡 C.脆弱 D.特殊 11.世界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C A.0.01 B.0.01 C.0.03 D.0.04 12.城市总体规划的上层次规划是()。A A.城镇体系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城市设计 1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大类、()中类、()小类。B A.7;30;44 B.8;35;44 C.9;35;44 D.10;44;35 14.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一般不超过()%。C A.15 B.20 C.30 D.40 15.按照城镇人口规模划分,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在()。C A. 20万人以下 B. 20万-50万人 C. 50万-100万人 D.100万人以上 16. 以下()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A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行政区界限 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 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 1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C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18. 城市总体规划的管辖范围是( )。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5)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6(5), 349-353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d8121072.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d8121072.html,/10.12677/ces.2018.65056 Education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Fang Zheng, Zhiling Zhu, Xinshuai M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Received: Sep. 21st, 2018; accepted: Oct. 5th, 2018; published: Oct. 12th, 2018 Abstract With Habitat III holding and The New Urban Agenda publishing,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ch as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new requirement for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ompilation, education reform for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s extremely urgent. This study proposes four fields, like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er troop,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tion, by integrating new urban development models,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and new ideas in the contents, depending on multiple types of teachers, using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to realize multiple aims. These aims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oretical recognition and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ynthetic analysis, oral expression, PPT making and map drawing, and group cooperation. Thus, the students can cope well with the new era. Keywords The New Era, Urban Master Planning, Education Reform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郑芳,朱志玲,满新帅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2日 摘要 随着2016年“人居三”的召开及《新城市议程》的提出,大数据、物联网等数据及技术革新,及国内城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模板】

附件: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工作,提高规划成果质量,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现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制定如下标准: 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 其中,附件中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审查意见、规划公示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市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意见、规划修编大事记、规划编制单位内部技术审查会纪要,以及其它相关会议的记录文件。 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一律采用A4纸规格装订,规划图纸一律按照A3纸规格成图,并折叠成A4纸规格装订。规划强制性内容必须在文本中明确,并采用黑体字加下划线表示。 二、总体规划成果审查的主要内容 凡提请省规委会、政府常务会审议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完成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城市政府应当组织编写专门的汇报材料,并制作PPT(幻灯片)形式的多媒体汇报稿。设区市按照20分钟汇报时间准备,县级市按照15分钟准备。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城市定位 在简要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规划修编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

1、明确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规划到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明确城镇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3、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防灾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以及重要的社会服务设施,提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4、提出市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 5、县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还应当编制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专章,确定市域村庄发展的控制原则和措施,提出村庄空间布局调整和用地整合的意见,明确市域现状及规划调整后的村庄数量。 6、区别不同情况,有的城市还应当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增加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的专章。 (三)中心XX区规划 1、分析中心XX区用地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 2、确定中心XX区规划到2010年、2020年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3、确定中心XX区的总体布局结构,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 4、确定城市各类用地的布局。其中,居住用地规划统一调整为居住用地和住房建设规划,要明确住房保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分别提出2010年、2020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和用地布局。提出XX区内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善的目标、措施和步骤。 5、确定中心XX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出城市中心的位置和规模,统筹安排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商业中心、科研教育中心等主要公共设施布局。 6、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明确城市道路网结构,提出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路网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等规划指标。明确城市主干路功能和城市对外交通联系。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