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回顾“感性”的含义。阅读引文,回顾并明确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运用作者所讲的方法,学会赏析古诗文,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其中第一个目标是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第二个目标是本节课的重点。所说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是通过举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文为例,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作者所说的感性的问题,进而学会赏析新的诗文。因此在重难点的安排上也以第二个目标为主。

2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讲的是专业性很强的创作理论问题。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完全掌握和理解文章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参上对此篇的教学说明说的是教材修订时将此篇移至该单元最后,作为了一篇自读课文,由教师自由处理。但我通过阅读本文,发觉此篇文章对鉴赏和写作很有帮助,是一篇很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文章。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很有讲的意义和价值,况且现在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考查很重视,考试中常有此类题型,本文正是对鉴赏方法的具体指导,对学生很有意义。所以我把这篇文章处理成了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之所以难,是因为文章讲的是文学理论,这对于中学生的感性经验来说,都距离太遥远,不切近,学生难以用生活经验直接感悟,也就难以产生阅读的兴趣。但我想其实所有的文章都来源于生活,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关键,善于引导,完全可以讲得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余光中先生这篇文章的最大好处,就是把理性道理用感性来阐发。有了感性的体验,文章就易于理解了。

本文就“感性”的话题已经谈得非常清楚,观点很明确,就文章本身而言已没有更多讲解的必要,所以在授课内容的处理上,把运用作者的观点去赏析文章作为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安排在本节课完成。

由于这个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较好,理解能力较强,所以在完成学习目标这个方面,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感受去理解、品味诗文的内涵,培养学生赏析古诗文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