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主题二 《保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  主题二   《保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  主题二   《保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

主题二《保护我们的身体》

《保护我的眼睛》

教学目的:

1、了解眼睛的功能,知道眼睛的基本特点,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

2、体验盲人生活的不方便,主动关心、帮助他们。

3、能运用多种途经获得信息,发展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况调查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眼睛的情况。

2、说一说那些习惯对我们的眼睛不利。

3、引导孩子们分组讨论,确定调查的内容,如班里同学的视力状况、做眼保健操的情况、写字读书的姿势以及其他想要了解的有关眼睛的知识等。

4、各小组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教师提醒儿童注意记录调查结果。

5、小组讨论,整理调查结果。

二、交流感受

1、各小组选派代表,介绍调查的结果和过程。

2、评价小组汇报的情况。

三、情景体验

1、盲人生活有哪些障碍?

2、试一试,让儿童蒙上眼睛上下楼。

3、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制定措施

1、小组排演话剧《小眼镜找朋友》。

2、说一说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

3、自编儿歌、制作宣传画,宣传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五、评价

教师与儿童总结,对活动进行评价。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和2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讲义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方面。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腐蚀性、毒性、稳定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讲义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示范教案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设计 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只是一些美好的愿望,这些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资料搜集、展示和演讲,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具准备 滤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浓氨水、浓盐酸、集气瓶、玻璃片等用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导入二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第5页图片(小猫)、图9及图10,这些精美的图片所展现的事实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科学,领略化学世界的魅力。 推进新课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可以说些什么呢? [回答]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把脏东西留给自己。” 英语老师说,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水是生命之源)。 物理老师说,水的沸点是100 ℃。 历史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水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主题训练卷

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 主题百花园(41分) 一、主题达标。(25分) 1.走进大自然,读拼音写词语。(4分) (1)走进yí bì qiān lǐ()的大草原,羞涩的姑娘摆上奶dòu fu(),请我们品尝;毫不jū shù()的小伙子舞着鞭子,为我们表演套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自己仿佛化作一朵花,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婉转歌唱,快乐地pó suō qǐ wǔ()。 (2)欣赏着美丽的丁香花,嗅着它散发出来的淡淡的yōu yǎ() 的甜香,看着春雨中小小的h uā bāo()圆圆的,鼓鼓的,恰如yī jīn()上的盘花扣,我才huǎnɡ rán(),为什么叫丁香结。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3.按要求积累四字词语。(6分) (1)形容花儿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形容绿色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古诗中有许多描写神奇大自然的佳句,请选择恰当的词语把诗句补充完整。(3分)

(1)()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野旷天低树,()月近人。 (3)()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明月松间照,()石上流。 (5)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近却无。 (6)明月别枝惊鹊,()半夜鸣蝉。 5.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是的打“√”,并试着仿写,把景物写得优美生动。(6分)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 的无限乐趣。() (3)花墙边两株紫色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 前的莹白渗过来。() (4)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 行。() A.棵棵水杉高大挺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花儿上沾着小小的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案

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参考课时:2课时)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②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③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①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②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②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③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①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②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2.2教学难点 ①药品的取用。 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3专家建议 学生成立小组自己动手,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5 教学用具 ①将实验室规则印好,每位学生发一份; 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影像资料; ③在实验教室准备好有关仪器、药品; ④在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柜上贴上有关名称、性质和用途的标签以及安全图标。 6 教学过程 6.1 第一课时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书笔记 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推进的今天,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成为真正研究者的必经之路。因此,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成为一个懂课题、会申报课题、会研究课题的教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 为了弥补自己在课题研究理论知识方面的匮乏,我详细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冲锋教授的《教师如何做课题》,本书从课题研究的价值、如何选择恰当的课题、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成功申报课题、如何做好开题论证会、如何实施课题研究、如何面对中期检查、如何和撰写结题报告、如何做好结题工作、如何推广课题成果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本书实用性强,书中典型案例介绍具有很好的释疑与指导作用,帮助我一步步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逐渐改变之前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 在这十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恰当选题和如何设计课题。 课题研究从选题开始,选题主要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发现研究问题、筛选研究问题和确定研究课题三个步骤。 教师做课题的一个困惑是感到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其实,并不是没有什么可研究的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想要拥有一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眼睛,需要树立起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关注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对原因追究的心理品质。它表

现为人对问题的关注与敏感。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问题意识形成的关键是提问技能的形成,为此,要对进入头脑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和追问,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追问其所以然。经过持之以恒的“每事问”得锻炼,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并形成。因此,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时刻存有问题意识,不断追问,以便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形成课题。 筛选问题就是把问题找准备,为后续研究提供正确的前提。选题要有新意,就要尽量避免常见的或已有很多人研究过的问题,多关注新鲜事物,关注研究的前沿。选题时应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广泛学习和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选题必须具有研究价值,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考虑现实需求。 选择了研究的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研究的课题。还需要对课题的名称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对课题进行论证,最后才能确定研究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表明研究手段,是自变量;一部分表明是研究目的,是因变量,即通过什么手段达到什么目的,或通过什么方法完成什么任务。如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论证研究课题主要看它是否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可行性。 课题设计主要围绕“为什么做课题”、“该课题做什么”、“该课题如何做”这三个方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 主题百花园(40分) 一、主题达标。(24分) 1.读拼音,写词语。(9分) 腊八这天,吃着nóngchóu( )的làbāzh ōu ( ),嚼上几口腊八蒜,怎么吃也不nìwei( )。大年初一,男人们去qīnqi( )家拜年,小孩子们去逛庙会,看赛jiàochē( )、赛luòtuo( )。yu ánxiāo( )节更热闹,人们ránfàng( )biānp ào( ),看花灯,分外开心。 2.找出下面每组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画上横线。(4分) (1)花生胶枣榛子栗子青菜 (2)放鞭炮贴对联吃团圆饭穿新衣买杂拌 儿 (3)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妇女节重阳节 (4)藏戏川剧黄梅戏京剧戏剧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4.读一读,连一连。(3分)

寒食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穿针乞巧 七夕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禁烟火,吃冷食5.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把相应节日的字母填入括号里。(5分)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5)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二、主题探究。(12分) 1.填空。(5分) (1)看年画,猜寓意,写成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过年时,碗摔碎了,要马上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年了,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5分) (1)《北京的春节》一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书笔记2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书笔记(一) 《教师如何做课题》是一本很有指导青年教师做课题的一本书。今天我就来谈谈我感触最深的第二章节,如何选择恰当课题? 一、选题基本原则 教学科研选题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有助于选择到合适的、有价值的科研题目。 (一)立足教学 本书分别从研究目的、研究资源优势、研究可行性角度来分析,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的选题和实施应遵循立足教学的原则,主要基于以上几方面。 (二)大小适中 课题研究大小适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原则,课题的“大”与“小”,是指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的“大”与“小”是相对的,因研究者的身份、研究水平和课题的发展状况及客观环境而不同。做大小适中的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选题适合教师,一是选题适合研究领域。 (三)力求创新 选题时切忌跟风。有些人看到什么东西热就选什么课题。有的人看到研究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很热,就也选择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看到别人做课例研究也跟风选择课题研究。这样的跟风课题往往并不成功。 二、发现研究问题 选题的关键在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解决是诱发教学科研动

机、激发教学科研兴趣的源泉,是教学科研的动力。 (一)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做课题的一个困惑是感到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其实,并不是没有可研究的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要想拥有一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眼睛,需要树立问题意识。 (二)把握问题来源 问题的来源,即问题源,是指问题产生的地方。就课题研究而言,问题的来源即是课题的来源。把握问题的来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就可以确立课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源有不同的来路。 1.从相关领域发现问题 我们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选题应该聚集课堂,聚集教学,聚集学生,以及由此带来的延伸领域。 2.从问题产生方式发现问题 问题的产生有不同的方式,把握这些方式也有助于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从问题针对性发现问题 问题一般都有所针对,有的针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有则针对前人未有的研究。这也可以构成问题的来源。 三、筛选研究问题 《塔木德》中有言:“好的问题会引出好的答案。”选题所选择的研究必须是一个真正的问题。首先判断问题的地假,然后再去寻找正

低压熔断器

低压熔断器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识别、选择、安装、使用低压熔断器。 (2)掌握其功能、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型号含义。 (3)熟悉其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学习要点 熔断器的选择。 小思考: 低压熔断器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熔断器是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力拖动系统中的保护电器。在使用中,熔断器串接在所保护的电路中,当该电路发生过载或短路故障时,通过熔断器的电流达到或超过了某一规定值,以其自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而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这样,利用熔体的局部损坏,可以保护整个线路中的电气设备不因遭受过多的热量或过大的电动力而损坏。如图1—1所示为几种常用熔断器的外形。 熔断器的结构 熔断器主要由熔体、安装熔体的熔管和熔座三部分组成,其中熔体是控制熔断特性的关键元件。熔体的材料、尺寸和形状决定了熔断特性。熔体是用一种熔点低(低熔点材料包括铅、锡、锌及铅锡合金)、易熔断,导电性能良好的合金金属丝或金属片制成的,串接在被保护的电路中。在正常情况下,熔体温度低于熔断所必需的温度,熔体不会熔断,相当于普通导线;当发生短路或严重过载时,熔体产生过量的热而熔化,从而切断电路,达到保护的目的。 在机床控制线路中,多选用RL系列螺旋式熔断器。RL1系列螺旋式熔断器,它的结构如图1—5所示,由底座、瓷帽、瓷套、熔断管和上、下接线端组成。熔断管内装有熔体、石英砂填料和熔断指示器(红色)。当熔体熔断时,指示器跳出,可以通过瓷帽的圆形玻璃窗口进行观察。石英砂导热性好、热容量大,填充在熔体周围,能使电弧迅速熄灭。熔体熔断后无法单独更换,只能更换整个熔芯。因此,为了安全工作,电源进线应接在熔断器的下接线端。RL1系列螺旋式熔断器的额定电压为500V。如表1—6所示为RL1系列螺旋式熔断器的主要技术数据。(在熔断管装有石英砂,熔体埋于其中,熔体熔断时,电弧喷向石英砂及其缝隙,可迅速降温而熄灭。为了便于监视,熔断器一端装有色点,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熔体电流,熔体熔断时,色点跳出,示意熔体已熔断。螺旋式熔断器额定电流为5~200A,主要用于短路电流大的分支电路或有易燃气体的场所。)

课题第一单元美丽的白1

课题第一单元美丽的白雪 教学目标要求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难点是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探究大自然的实践中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是影片欣赏,在欣赏影片之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吗?喜欢下雪的场景吗?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去观赏,去游戏,去感受吧。 下面请欣赏影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雪景图。 (二)确定研究主题, 影片欣赏完了之后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自己在纸上写出他们发现了什么以及他们的疑问。有了疑问,当然就要解答,要如何来解答这些疑问,就需要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之前应该先制定一个研究方案,有了方案,我们的探究活动才会更有序、更有效。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的一个研究方案: “美丽的白雪”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研究时间 小组成员与分工

研究步骤 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究收获 在这样一份研究方案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是主题的名称,根据课文内容我确定了两个研究主题:1、观察雪花的形状。2、白雪与我们的生活。 其次是小组成员和分工,对同一个主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组进行分工合作。 (三)研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里重点要讲一讲的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和观察的方法。 一、观察雪花的形状 研究“观察雪花的形状”这个主题主要是靠观察,当下雪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雪花的形状进行观察,当然下雪来不是说来就来的,我们可以事先在书籍资料或是互联网上查找查找,间接地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答案,老师从网上找来的雪花形状有这么几种: 从这么多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出雪花的形状基本上都是六边形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漂亮极了,我相信大家都非常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么美丽的雪花吧,机会肯定是有的,观察也是要讲方法的,我们在观察雪花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主要的观察方法有三个: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观察方法。2、特征观察法,就是对某一种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教师读书笔记:《做个研究型教师》

《做个研究型教师》读书笔记第一卷 一、课题研究是一把双刃剑 1、当前课题研究实际存在的“八多八少”现象:申报课题的多,能够深入研究的少;挂名坐车的多,实际搞研究的少;评估检查时汇报的多,平时落实的少;“装门面”“赶新潮”的多,能够联系实际的少;急功近利求短期效应的多,能够持之以恒的少;应付上级要求的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少;研究成果评比奖励的多,推广运用的少;论文著作发表出版的多,阅读应用的少。 2、怎样来提高教育科研的有效性呢? (1)提升研究能力;(2)简化课题管理;(3)创课题管理新常态。 二、为什么要做微课题研究 1、走研究之路,教师之路越走越宽 教师能做课题研究,而且做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也能给教师带来快乐和幸福。 2、课题高不可攀吗 古人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3、怎样理解微课题研究 (1)什么是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研究即大家统称的小课题研究,是近些年来中小学中异军突起的一种教育科研方式: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

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成果,研究成果直接被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 (2)微课题研究的特点 ①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②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 ③实——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④快——周期短,出成果快;⑤简——结题自由,成果多元。 (3)微课题的研究过程 ①发现问题;②课题确定;③设计方案;④尝试操作;⑤总结反思;⑥成果表述。 4、克服弊端,微课题研究要重实效 (1)教师“有效”研究之追问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一文中曾指出当前教育科研十大弊端:迷信权威,亦步亦趋;“课题”崇拜,华而不实;眼睛向上,追赶时髦;故作“特色”,滥贴标签;说做各异,阳奉阴违;冠冕堂皇,以售其奸;论著晦涩,不知所云;职称论文,虚假写作;虚张声势,热衷写作;“科研”牟利,以饱私囊。 (2)教师需要怎样的研究 ①不能走大路就走小路;②立足实际,讲究实用;③常规工作研究化;④我的研究我做主;⑤成长比成果更重要。 三、如何优选微课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主题训练卷 (含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 课文主题感悟(42分) 一、理解“生灵”。(13分) 1.选择。本单元的“生灵”指的是什么?()(1分) A.佛教用语,泛指世间万物B.有生命的东西 C.人民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本单元的“生灵”只指动物,而不指植物。() (2)只要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大自然中,处处有可 爱的生灵。() (3)人类只有与自然界的生灵相隔绝,才能让动植物更好地 生存。() 3.填空。(9分) (1)《绝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可爱的生灵。 (2)在郑振铎的眼里,__________就是春光里的可爱的生灵。 (3)在《荷花》一文中,叶圣陶看荷花看得陶醉了,觉得自己 也变成了__________。 (4)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里,写到了________有复眼,“花 大姐”指________,“独角仙”是一种________,“挂大 扁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欣赏生灵的可爱。(9分)

1.读下面的诗句,填上相应的词语,体会可爱的生灵带来的春天的画面的特点。(6分)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里用______和______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由满地蒌蒿和短芦芽,联想到____________,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燕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答案。(3分) A.飞行的迅捷B.飞行的轻盈C.停歇的悠闲 (1)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 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2)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 (3)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 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三、可爱的生灵带给作者的情感体验。(20分) 1.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验?在括号里填字母。 (4分) A.轻松愉悦B.喜爱赞美C.陶醉忘我D.埋怨不满 (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 在阳光里。()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 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4、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 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 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5、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了解操作要求,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6、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 2、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课时安排6课时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时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2课时 单元复习与测验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 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4、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实验准备[演示实验1-1]~[演示实验1-5]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特点,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 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 关。 [新课]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1]~ [实验1-4]演示时,边做边介绍仪器 [提问]这些实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们不同点? [补充实验1]用酚酞在纸上画画而后喷碱再喷酸 [讲解]1、物理变化:(三态变化、金属导电导热、机械 分割、吸附作用、升华、蒸发、潮解)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15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院:管理学院 课题名称:中国企业在柬埔寨的投资 现状分析 专业(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日期: 2013年4月 读书笔记一:

《中国两企业在柬埔寨投资112亿美元》读后感 时间:2013年1月5日 为了解中国企业投资柬埔寨的现状,须从国情入手,对基于大环境对外贸易下的中国企业投资柬埔寨的有一定了解。于北京时间1月3日晚上消息阅读了《纽约时报》2013年的《中国两企业在柬埔寨投资112亿美元》消息 此篇文章从中国企业投资柬埔寨的金额来描述柬埔寨在中国的投资下发展规模。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现在已有两家中国公司同意在柬埔寨投资112亿美元用于建设一条400公里长的铁路、一家钢铁厂以及一个海港,这将是柬埔寨史上得到的最大一笔投资。 柬埔寨钢铁矿业工业集团董事长张传利周三表示,柬埔寨钢铁已经雇用中铁集团为其建设一条250英里长的铁路用于连接其在柬埔寨北部柏威夏省一家钢铁厂与南部国公岛一港口。 预计建设铁路与港口的成本为96亿美元,建设钢厂的成本为16亿美元。贷款与投资让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10个成员国中获得更多的政治盟友,东盟计划在2016年前形成贸易共同体。这一协议在本周一达成,在此前三天,中国浦发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柬埔寨石化宣布将共同建议一个23亿美元的炼油厂,年炼油能力为500万吨。中国企业还计划在邻国老挝建设一条70亿美元,400公里长的高速铁路,并试图在泰国赢得建设新线路的合同。第一,增速较快但是市场份额占有率较少。第二,出口商品结构发展不尽合理。 对于这个问题亚洲开发银行资深经济学家Peter Brimble表示,铁路项目的规模令其震惊。Brimble表示,“这肯定是柬埔寨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Brimble曾参与亚洲开发银行柬埔寨650公里废弃铁路线的修复工作。他表示,“也许建设一条新铁路更省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 课文主题感悟(44分) 一、自然景观。(12分) 1.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远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_________的响声,好像__________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________。 近看:只见________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________起来。2.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排列顺序。(3分) ()涨潮时,潮水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 3.诗文相融。(3分) 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浪淘沙》一诗也对大潮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诗句“八月涛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触山回” 写出了大潮的来势汹汹,壮观的景象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二、自然景物。(22分) 1.美丽的景物: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8分) ()的点苍山()的月光

()的小路()的溪水 ()的鹅卵石()的小水塘 ()的果园()的小星星 2.活泼的动物:根据文意正确连线、填空。(10分) 《花牛歌》中这只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很多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认识了一只淘气、可爱的花牛。 《秋晚的江上》中归巢的鸟儿尽管倦态十足,但是它一连串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这宁静优美的晚景增添了一份动感与活力。 3.漂亮的植物:填写表示颜色的词语。(4分) ()的芦苇()的梨子 ()的葡萄()的稻子 三、人与自然。(10分) 1.“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________、________、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物,“我”想到了白天阿妈洗衣裳和“我”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和浓浓的亲情。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笔记 中小学教育科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地展开,解决了大量的学校实际问题,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教育科研的活动中,由于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偏差,正在步入泥潭,存在着种种误区或问题,教育科研正在成为学校运行中的“鸡肋”。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1、求新求异。对于别人研究的课题,不深究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澄清了哪些自己所关心的困惑,而是搁置一边,重新选择所谓新的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但并没有真正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也缺少新的解释和指向。 2、贪大求全。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在各方面问题的探讨多为浅尝辄止。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成大智”。 3、跟风追潮。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就闻风而动。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的教育科研还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身独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正确的做法是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 4、课题至上。科研并不是课题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小学科研,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老师针对一系列问题进行的反思,虽然并不在预定的课题范围内,但同样是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西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命题,但在他们那里,中小学教师占主流地位的研究并非课题式的研究,而是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 5、论文情结。一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以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实际上,论文只是教师教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不是主要方式。常见的方式有: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科研活动的体现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并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须的。 6、穿凿附会。中小学教育科研其独特的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既定的理论,其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诠释这样或那样专家的论断,它在教育科研之林中,之所以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恰恰是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恰恰是对教育事件所做出的意义分析。这样的研究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直面学校实际,以改进学校实践活动、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以能否解决学校问题、多大程度上解决学校问题作为衡量和评判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依据与标准,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改革的发动机。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往往是轰轰烈烈的“科研”一番,教师的行为依然故我,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一些学校庞大的课题或项目数量与解决学校问题的低劣质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的教育科研并未产生“科研兴校”的效果。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研究课题选择不当,研究方法运用不合理,研究组织流于形式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有待于进一步端正。教育科研应该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的,应该始终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

低压熔断器

目的:1、能正确识别、选择、安装和使用低压熔路器 2、熟悉低压熔路器的功能、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型号含义 3、熟记低压熔路器图形符号花纹子符号 重点、难点:1、熔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2、熔断器的选用 3、熔断器的安装与使用 内容:低压熔断器 低压断路器串联在被保护电路中,起短路保护。 一、熔断器的结构与主要技术参数 1、熔断器的结构 熔断器主要有熔体、安装熔体的熔管和熔座三部分组成 熔体:承担短路保护 熔管:是熔体的保护外壳,用耐热绝缘材料制成,在熔体熔断时起灭弧作用 熔座:用于固定熔管和连接导线 2、熔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额定电压:熔断器长期工作所能承受的电压 (2)、额定电流:保证熔断器长期工作的电流 熔体额定电流: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时间通过熔体而熔体不熔断得最 大电流

(3)、分断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和性能条件下,在规定电压下熔断器能分断的预期分断电流值。常用极限分断电流值来表示。 (4)、时间---电流特性:也称安—秒特性或保护特性 由于熔断器对过载的反应很不灵敏,当电气设备发生轻度过载 时,熔断器将持续很长时间才熔断,甚至不熔断。因此,除照明 和电加热电路外,熔断器只能承担短路保护 二、常用低压熔断器 1、RCIA系列: 结构:由瓷座、瓷盖、动触头、静触头和熔体组成。 特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更换方便。该熔断器的分断能力较差 适用场合: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以下,额定电流5-----200A的低压电路的末端或分支电路中 2、RL1系列: 结构:由瓷帽、熔断管、瓷套、上接线柱、下接线柱及瓷底座组成。熔断管内装有石英砂,用于灭弧。带有熔断指示 特点:分断能力较高,结构紧凑,体积下,更换熔体方便,工作安全可靠,熔体熔断时有明显指示 适用场合:交流额定电压500V,额定电流200A以下的电路中 3、RM10系列:

朗读小课题随笔4个

五年级语文随笔一 目的明确地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而且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 一般来说,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掌握并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现的情境和感情。在学习完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五年级语文随笔二 灵活地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所以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自由诵读等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乱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评读、竞赛读和配乐读。 评读:是对学生或老师的朗读质量作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评读可以是自评或他人评,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老师。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竞赛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时适当运用竞赛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哪一个同学读出了感情。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配乐朗读: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当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牧童》时,选择悠扬的竹笛曲配乐吟诵。当我随着乐曲声真情诵读时,学生则从中感受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宛如一幅恬淡水墨画的美景。在这动人的乐曲声中,学生感受到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正是由悠扬的曲子展现在学生们脑海里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打造了一次高雅的审美享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 学校生活 一、主题感悟(44分) 1.校园生活的美好 (1)这是一所美丽的位于边疆的小学,小朋友们__________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__________。上课了,大家一起 ____________;下课了,大家一起____________、摔跤、__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__。 (2)边疆小学的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校园生活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课间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儿生活的乐园 (1)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一句表面上是写______,其实是在写 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在作者眼中,没有开放的花全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课。() b.文章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赞美了人类生 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友情。() c.本文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 儿童的奇思妙想。() (3)对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3.勤学好问的精神美 (1)“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 就是挨打也值得。”这段话讲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原因,体现了他 强烈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二、主题链接(10分) 1.填空。(5分) 我国是一个______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一共有________ 个少数民族。我知道的少数民族有______族、______族、______族…… 2.你觉得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还是枯燥无味的?说一说你对学校 生活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应用(46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21分) “对不起”的力量 老师告诉我,“对不起”这三个字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