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跨国化工企业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

大型跨国化工企业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
大型跨国化工企业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

大型跨国化工企业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

(中国蓝星集团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1984年9月,时任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团委书记、现任中国蓝星董事长的任建新,带领7名共青团员借款一万元在兰州创办蓝星清洗公司,历经自主技术创业,国内兼并重组两个阶段的发展,成为一家以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为主业的新型国有企业。2004年5月,中国蓝星成为中国化工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2006年,通过3起成功的海外并购,中国蓝星成为一家在全球蛋氨酸业务排名第二、有机硅业务排名第三的国际化企业。2008年9月,中国蓝星成功引进美国佰仕通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变更为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中国化工集团持股80%,美国佰仕通集团持股20%)。

目前,中国蓝星总资产超过500亿元,拥有3.2万名职工(海外员工3000人),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385.4亿元(其中海外企业占50%以上)。在国内拥有25家生产企业和4个科研院所,控股“蓝星清洗”、“星新材料”、“沈阳化工”3家A股上市公司。全资拥有法国安迪苏公司、法国有机硅公司,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在海外拥有15个工厂,7个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是中国化工领域以化工新材料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

一、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实施背景

从1984年创业到2006年,中国蓝星历经自主技术创业和国内兼并重组两大阶段,目前已进入跨国并购与国际化经营的第三个阶段。

在自主技术创业的第一阶段,中国蓝星主要依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及扩散,以一项自主技术为起点,通过战略创新开创了中国工业设备清洗的“蓝海”,企业自身成长为行业领导者和国际化的先行者。

在国内兼并重组的第二阶段,中国蓝星主要依靠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成功地在国内兼并重组70多家国有企业,转制院所和军队保障性企业,通过规模化经营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领航者。

在跨国并购与国际化经营的第三阶段,中国蓝星主要依靠自身的规模和实力,首创“学习式并购”,成功并购3家外国老牌化工企业,化工新材料业务的全球规模布局初步完成,正在朝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目标迈进。但是,中国蓝星当时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与这个目标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是中国蓝星于2007年正式启动“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项目的主要背景。

(一)是应对全球化竞争新环境的需要

进入2007年,中国蓝星不再是一家以国内市场为主战场的企业,而是一家利用国内外资源、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化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国蓝星都面临着外国跨国公司巨头竞争所形成的新环境。

在国内市场上,到2005底,几乎所有的外国著名化工公司都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凭借自身的实力,不断抢占原料资源、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并通过直接的、大力度的投资给中国蓝星等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蓝星等国内企业在管理能力上差距甚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管理变革与创新来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中国蓝星的国内大本营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如果大本营不稳固的话,中国蓝星海外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难以充分发挥,整体竞争力也就无法形成。

在国际市场上,外国跨国公司经营了几十年、上百年,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中国蓝星通过收购外国跨国公司的业务和资产,进入到国际市场中与外国跨国公司直接竞争。在新环境中和新对手面前,单靠几家海外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取胜的。中国蓝星必须在发挥海外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将海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协同起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但是,中国蓝星国内企业与海外企业之间,除技术转移取得较好效果外,存在多方面协同效应难以形成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

平远低于海外企业,虽具有跨国公司之“形”——生产、研发、销售机构,人员等遍及全球,但缺乏跨国公司之“神”——整体性的全球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如果国内企业的管理能力能够达到海外企业的水平,由于海外企业大多是拥有市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那么中国蓝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目标就有望实现。因此,学习,引进海外企业的管理来提升国内企业的能力,就成为中国蓝星实现协同效应,形成整体竞争力,从“形似”走向“神似”的关键措施。

面对外国跨国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新环境,中国蓝星的出路只有一条: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只有拥有相当的实力和能力,中国蓝星才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才能与外国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与竞争。因此,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管理提升,是中国蓝星应对全球化竞争新环境的迫切需要。

(二)是解决“集而不团”、“大而不强”新矛盾的需要

从1996~2006年,中国蓝星主要采取国内外并购重组的方式,依靠资本外延获得了超常规的成长。持续不断地并购迅速地扩大了中国蓝星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资产总额、销售收入、职工人数成倍增加,同时也导致了“集而不团”、“大而不强”的新矛盾。这些新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是业务集中度差。下属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业务分散。二是管控力度弱,执行力低下,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缺乏高效管理机制的支撑。三是缺乏独立、集中的财务体系。四是生产经营计划不准确(下属企业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五是缺乏支持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经营管理和信息披露主要通过人工方式,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难以有效地对企业信息实行快速处理、动态查询、高度集成和准确分析。

为解决这些新矛盾,把企业成长模式从资本外延转变为内涵发展,在全球市场上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中国蓝星把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作为第三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是国际对标工作的必然选择

在以上外部环境竞争激烈与内部能力亟待提升的双重背景下,2006年,中国蓝星开始了与外国先进企业的对标工作,在若干效率和效益数据存在较大或巨大差距的背后,是中国蓝星的管理落后和能力低下。在诸多管理落后现象(15项管理要素均无优势而言)中,信息化及其管理是最落后的,与外国先进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时,中国蓝星了解到,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外国先进的化工跨国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3%,其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达到30%左右,信息化及其管理是外国化工跨国公司领先于全球市场、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种状况在2006年并购而来的3家海外企业中得以直接体现,由此,中国蓝星确定了“以信息化为先导,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相结合,提升集团整合、管控能力为目标”的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的主要思路和原则。

不仅如此,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还是中国蓝星实现业务愿景的需要,应对经济衰退的主要措施,满足国家主管单位要求的主要任务。

中国蓝星的业务愿景是海内/外上市、规模增长和保证利润,这就要求中国蓝星做到信息透明化、运营专业化、全球协同化和资源可控化,而这些要求可以通过信息化及其管理来实现。

为此,中国蓝星2007年全面启动了“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项目,提出了以下愿景和目标:“以信息化为先导,引进全球化工行业最佳业务实践,促进企业在发展理念、管控机制、决策分析、运营模式、操作流程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达到企业信息化和业务的相互促进和高度融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到2008年中期,中国蓝星完成了项目总体规划,并先后启动了10个管理提升和系统实施试点项目。

至今,中国蓝星的组织、财务、采购、持续改进、ERP及项目群管理等6类项目试点成功,并在众多下属企业中推广实施,实现了总体规划中的预定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探索出一条靠资本外延成长起来的、大型跨国化工企业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的新路子和模式。

二、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内涵与主要做法

中国蓝星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在较短时间内提升集团整合、管控能力。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个目标,是中国蓝星面临的巨大挑战。为迎接这个挑战,中国蓝星必须探索出一条管理提升的新路子和新模式,必须突破传统信息化与管理提升的模式。

二是突破传统信息化的循序渐进模式。从战略梳理开始,进而调整业务模式,实施流程改造,再做组织再造,最后客户化定制;从局部开始,然后全局整合,这些都是传统信息化模式的主要流程和特点。这种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10年左右),较大的资金投入,具有稳定性好、风险低等优点。中国蓝星突破了这种循序渐进的传统模式,同时推进战略梳理,业务模式调整、流程和组织改造,以及信息化建设,而且一开始就从集团全局入手。具体做法是,直接引进标准化的ERP套装软件,不做客户化改造,在下属企业全面推广。以ERP为标准,去改造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以及培养人才。凡是与ERP标准不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一律放弃。

三是解决传统信息化的“两张皮”问题。传统信息化模式中,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存在“两张皮”分离的问题,信息化被视为仅仅采用信息技术,甚至理解为配上电脑、接入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而管理变革是管理理念,组织、制度和方法的变革和提升,两者之间容易产生分离,甚至出现“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对信息化落后的中国蓝星而言,在高起点上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管理变革的主要内容。以信息化为先导,以标准化的ERP为中心,引进全球化工最佳实践,同时培养人才,这样做到了把信息化与管理变草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为信息化而管理变革,为管理提升而信息化”。中国蓝星认为,以标准化的ERP为中心的信息化不是简单地采用信息技术,而是全面推进管理变革与现代化的先导和基础。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企业管理变革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全面的信息化及其管理。

中国蓝星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主要做法如下:

(一)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方针和原则

1 明确“五化”目标

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中国蓝星必须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五化”上,它是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的目标内容

(1)经营模式专业化

通过与国外企业先进水平进行对标,针对经营管理“短板”,实施有针对性的变革,加强投资、财务、资金、采购,生产运营等职能的专业化管理。

(2)核心业务集中化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和壮大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的主导业务,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产品创新,形成全球竞争优势,在若干板块中成为全球的主导者。

(3)业务流程标准化

首先是国内企业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然后是发挥海内外企业问的协同效应,促进海内外的资源整合。

(4)资源能力共享化

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战略采购、信息技术等要素进行集中管理,加强管控,降低成本,发挥集中管理的集约优势。

(5)供应链全球化

在全球范围内配臵资源,将生产、采购、库存、销售、物流紧密集成,对供应链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2 坚持“双结合”方针,实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并举

为在短时间内实现上述目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必须同时并举(不能循序渐进、各自为战)。为此,中国蓝星制定“双结合”的方针,即把引进全球化工的最佳实践与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切实提升企业价值链环节及整体的管理水平。

一是在国际对标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在2007年之前,中国蓝星已开展了多年的国际对标工作(2006年为国际对标年),也就是把全球化工最佳实践引进到各项业务与管理中。2007年开始启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国际对标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前奏和准备,而信息化建设是国际对标工作的继续和重要内容。

二是在引进ERP套装软件时引进全球化工最佳实践。中国蓝星认为,全球知名化工企业通用的ERP凝集了全球化工的最佳实践,必须采取全面,不加修改的方式引进。对个别需要改变的地方,必须慎重审批。通过固化全球化工最佳实践的ERP套装软件的“照搬”方式,中国蓝星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引进了全球化工最佳实践。

不仅如此,以上“双结合”方针还体现在各个企业价值链环节的管理变革活动中,以ERP套装软件的标准要求去实施管理变革,把管理变革的成果通过ERP 套装软件加以固化,从而实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的并举。

3 贯彻“四要四不要”原则和思路

第一要全球最佳实践,不要固步自封。全球化工最佳实践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经营模式专业化,二是产品线向下游高价值环节迁移,三是整体供应链高度协同,四是确保安全环保生产。五是业务流程标准化,六是科学的管理决策。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过程中,必须全面引进以上六项方面的理念,制度和方法,摒弃一切与其冲突的旧的东西,以此为标准衡量每一项管理变革和信息化项目。

第二要标准化,不要客户化。在引进全球化工最佳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真正弄懂其本质,掌握其精髓。全球化工最佳实践是经过国外许多大型化工公司多年实践检验,从中提炼出的精华,是全球化工行业公认的最高效的、标准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一定不要向现有的与全球最佳实践相抵触的企业管理模式妥协,一定要坚持推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原则上不保留任何与全球最佳实践不相适应的旧管理模式,原则上不对全球最佳实践做客户化改造。坚持标准化,少走弯路,这是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原则和思路。

第三要整体最优,不要因小失大。坚决贯彻“统一、集中,集成、共享”的原则,通过ERP全球模板、IT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整体最优的目标。彻底摒弃由于本位主义、局部利益带来的分散、独立的做法,全集团“一盘棋”,整体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第四要以人为本,不要舍本逐未。一流的公司需要一流的人才来管理,一流的系统也需要一流的人才使用。信息化建设过程就是引进全球化工最佳实践的过程,不要单纯地追求项目成果,同时也要非常注重通过项目去培养和引进全球最佳人才,做到人才成长和项目收效双丰收。

(二)从整体最优理念出发,制定整体规划

为实现上述五大目标内容,中国蓝星制定出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这个规则从整体最优理念出发,贯彻落实“双结合”的方针和“四要四不要”原则。

1 分阶段实施的整体规划

2007年,中国蓝星完成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并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模板制定及试点。第二阶段为推广和实施。第三阶段为优化提升。

2 同步推进的整体方法论

在每个阶段整体项目与子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蓝星坚持同步推进的整体方法论。整体项目上,传统做法是从战略梳理开始,依靠战略设计管控模式;再根据管控模式,进行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模式调整与整合,最终通过IT应用系统和IT基础架构进行实现。中国蓝星的做法是,在战略指导下,根据凝聚全球化工最佳实践的ERP全球模板的要求,实施管理变革(包括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与模式、人才培养等);在管理变革取得成效、满足要求之后,进行ERP全球模板的试点和推广。

至今,中国蓝星已完成既定的规划目标和内容,组织再造、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三大准备工作完成,财务、采购、持续改进、ERP及项目群管理等B类子项目试点成功,并在众多下属企业中推广实施。

(三)做好组织、人才、制度准备,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为实现上述规划,中国蓝星从组织再造、人才培养和先进制度与方法的引进三大重点着手,为整体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 实施组织再造

中国蓝星实施过近几十次兼并和重组,企业的快速扩张,使得组织管理架构高度分散,执行力低下,“集而不团”现象突出。通过对巴斯夫等世界先进的二十多家化工企业的深入研究,中国蓝星从以下方面实施组织再造和运营模式的变革

一是建立战略决策、管理中心和运营中心,实现集团总部的业务管控一体化和生产经营一体化;

二是根据市场、规模、地域、产业链结构与下属企业业务属性,以及上市公司的资产分布,梳理、合并、划分资产,形成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和环境科学3大核心业务板块;

三是实现组织扁平化,梳理蓝星多达5级的法人结构,合并管理实体,通过取消或虚拟下属法人,实现总部到下属企业的一级管理。现已完成跨地区整合化工新材板块下南通星辰、无锡化工、上海新材、山西芮城化工、南京新材五家企业:

四是成立全球有机硅事业部,对全球业务统一管理,发挥国际国内市场。管理、技术等要素的协同效应:

五是对下属30家企业机构设臵进行标准化调整,现已全部完成。

六是借鉴最佳实践,完成下属企业向生产单元过渡的试点工作。

以上组织再造与变革,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的,并且是在ERP全球模板的要求下实施的。新的组织架构是中国蓝星全面推进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它首先在哈尔滨石化进行模板设计,经过沈阳化工的试点和调整后,已在中国蓝星下属全部25家企业推广实施。

2 培养管理人才

中国蓝星认识到,正如先进的化工装臵必须配备高素质的人才一样,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优秀的人才。因此,在项目启动之前及进行过程中,中国蓝星高度重视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积极开展“造人工程”。

首先,配合信息化建设。管理变革,积极引进国际化人才,已先后聘请外籍高管近20人。第二,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训基地。除完成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任务外,项目组还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第三,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着重培养出一批管理和信息化骨干,做到人才成长和项目收益双赢。

通过财务变革项目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的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通过采购变革项目,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采购人员:通过SAPERP 实施,建立起流程负责人机制,培养一批既熟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通过持续改进,导入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培养一批既懂先进管理又擅长实际操作的生产管理骨干,绿带以及黑带大师。

3 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首先是在项目群组管理上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主要做法有:

一是采用“管理成功项目”的MSP方法论,包括进度管理、范围变更管理、风险管理、问题管理、文档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收益管理等,以确保各个变革项目的顺利进展。

二是对于项目群各个主要的项目管理环节,指导实施连续一致的最佳实践项目管理流程,包括风险、事件、相关利益方、项目治理、管理、汇报、依赖性、收益和项目计划管理。

三是引入项目管理平台软件Power Steering进行管理,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效果。软件的使用为全面开展多地点的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可靠和统一的管理窗口。有效地支持中国蓝星领导层对整体管理与信息化变革的管控,使得所有项目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

其次是在各个具体的管理变革项目中,通过引进全球化工最佳实践,建立起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在财务管理变革中,引进战略型财务概念及其管理制度和方法是主要内容,并且通过SAP ERP来贯彻执行。

在采购管理变革中,引进并推行类别管理等制度与方法。类别管理是在化工行业广泛应用的先进的采购方法,其目的在于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在供应市场上获取性价比最高的物料或服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买什么,从哪儿买和怎么买这三大问题。中国蓝星推行类别管理方法,涵盖战略寻源、类别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等方面内容。

在生产管理变革中,通过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中国蓝星的持续改进办公室陆续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工作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同时充分导入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培养出一批既懂先进管理方法又擅长实际操作的生产管理骨干。办公室还负责对企业员工进行持续改进认知培训,编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带黑带培训教材,并着手培养蓝星内部培训师。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和多种场合,加强宣传提高持续改进工作在员工中的认知程度,从而使精益六西格玛成为企业乃至蓝星内部共同的语言,形成具有蓝星特色的持续改进文化。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是为了全面推进信息化而做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全球化工最佳实践得以引进,信息与管理人才得以培养,组织变革与管理变革基本完成,为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ERP为中心的业务信息平台,保证管理提升目标的实现

通过与组织变革,财务变革和采购变革等项目的协同实施,中国蓝星初步打造出核心SAP ERP业务管理平台,以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有力地支撑企业进行持续的业务优化调整和管理提升。

中国蓝星已完成的ERP全球模板包括八大功能模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物料管理、销售管理、生产计划、工厂维护,质量管理、健康与安全),186个业务流程,194个业务场景。首先在哈石化、沈阳化工试点成功并上线,第二批企业(上海、江西、南通片区)也已成功上线,并继续在其它企业推广实施。

在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中国蓝星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同步、局部渐进的方法:一是先基本功能(采购与财务等),后优化提升(不断增加新的模块);二是先内部(财务、生产等),后外部(销售、供应链等);三是先国内(改变落后状况),后国外(与海外企业协同整合);四是先管理(财务、人事等),后生产(工厂、车间等)。

这套切合实际的方法,不仅在短期内可以见到成效(例如财务与采购变革产生的成本节约),使领导和职工增强了信息化的信心,而且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管理变革与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五)以关键价值活动为基础,推进管理提升

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组织、人才和制度三大重点变革准备和业务信息平台建设,都要具体落实到企业关键价值活动中。以中国蓝星在3个关键价值活动(财务、采购、生产)中进行的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为例,具体说明如下。

1 整合财务体系,增强总体资金运作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确定财务信息化与管理提升的愿景,即转型为创造价值的战略支持性财务。主要目的是加强资金的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并通过资金集中,增强集团总体资金运作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按照标准化、集中化和一体化的原则,首先进行财务组织设计。保证财务真正转变为管理层与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切实驱动变革和价值创造。中国蓝星

研究并应用国际领先公司的财务组织实践案例,特别研究卓越的化工公司例如巴斯夫和陶氏化学等的财务组织架构,以保证蓝星的财务组织能够体现国际和国内的最佳管理实践。

具体方法是,横向上明确划分事务财务与战略财务,按照业务类型设臵,建立综合财务、资金管理与计划分析三个职能团队,并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标准化的详细定义,同时按照职责分离的原则,将存在内控风险的职责明确地分配到不同岗位;纵向上与公司整体组织结构的变革保持一致,在运营管控模式下,通过定义实虚线管理与实虚线汇报理清管理条线。

同时,结合财务运营的实际情况,中国蓝星区分由SAP ERP系统支撑与系统外流程活动,规范和设计出完整的流程框架,建立标准化高效业务流程与控制点,完成关键流程的流程文档和表单,提升SAP ERP和非SAP ERP企业的流程绩效,规范核心财务制度,为事务财务职能向共享服务中心迁移奠定基础。清晰定义营运资本监控指标体系及各层级财务、业务部门的相应管理职责,可以提高资金流动性和资金周转效率,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最后,中国蓝星根据全球最佳实践,设计健全和完善财务职能与流程体系,实现从上至下的一体化财务管控,并且结合细化的财务组织方案,制作出15个核心管理流程及相应流程说明,使之与SAP ERP保持一致;对资金管理方案进行延展,完成投融资管理及营运资本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结合SAP ERP实施进度提出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可行方案及建议,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使财务变革的收益得到固化和优化。

以上财务变革与信息化项目,已在中国蓝星10家下属企业进行了试点和推广。

2 整合采购体系,实现战略型采购

从打造全球供应链的战略高度认识采购的战略地位,打破过去沿有的各自为战、分散的采购模式,推行符合行业最佳实践的战略型采购模式。主要目的是及时获得采购物料,保证物料品质,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组织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在总部设立集中采购组织,即战略采购部,以类别采购为主线管理整个集团的采购。战略采购部下设类别团队,类别团队以总部的类别经理为主,企业类别采购成员为辅负责蓝星集团的战略物料采购。

在职能上,明确总部和下属企业采购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总部主要负责类别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流程的制定和优化,战略供应商的管理,战略物料寻找供应商、合同谈判以及采购人员的培训和发展工作。企业的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执行工作,如分别签署合同、下发订单、协调物流、管理库存等。

在流程上,制定8个流程(由25个子流程组成),如供应商选择和管理流程,这些流程与财务流程和SAP ERP的业务流程相协调匹配。还为战略采购体系制定出31个采购相关的KPI,在所有下属企业实施了集中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一整套采购手册为采购部门提供了工作指导和标准化模板。

在实施中,制定3个轮次20个类别的类别采购策略,在批准实施的类别管理第一轮次和第二轮次的采购策略中,通过集中采购信息系统,固化集中采购管控流程,使整体支出透明化、可视化,并为采购团队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进行多轮次的类别管理培训,以确保相关人员充分领会、掌握类别策略。同时,在下属企业全面推行集中采购信息系统,对采购的物料进行分类,并制定初步的分类标准。

在此过程中,设计出25个标准业务流程,内容包括战略采购。运营采购、治理结构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框架。这些流程设计和SAP ERP密切联系,确保将来SAP ERP系统的顺利过渡。

以上采购管理变革与信息化项目,已在蓝星总部及下属企业进行全面试点和推广。

3 实现精益生产,培育持续改进文化

在“成为全球领先的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企业”愿景的指引下,中国蓝星通过把精益生产理念贯彻到生产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实现以下四个目标一

是在蓝星系统内,建立持续改进的组织框架和管理体系,完善持续改进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比对国际最佳实践,结合公司现有的对标体系和目前的业绩,持续改进企业重要的运营绩效与指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实现蓝星的财务节约指标,通过实施持续改进项目及对标管理,实现总体经营成本节省,四是在蓝星系统内,营造持续改进的文化和氛围,为全面推行持续改进活动奠定基础。

首先是组织保证,中国蓝星成立持续改进指导委员会和持续改进办公室。前者是持续改进的最高决策和领导机构,负责确定年度持续改进的战略和目标:后者是指导委员会的常设执行机构,负责持续改进程序和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这种持续改进的组织框架和管理体系,有利于形成持续改进工作的长效机制。

然后在4家企业试点,以持续改进办公室为组织者,通过学习GE,丰田、杜邦和陶氏化学等以精益六西格玛为主体的精细化管理,围绕经营观念、方法论和企业文化三个层面展开,以绿带示范项目为组织单元,广泛发动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挖掘出改进机会,选择出16个绿带示范项目加以推进。

从生产角度看,化工企业特别是国内的化工企业,容易被打上高污染,高能耗的烙印。为提高蓝星各个工厂的生产水平,运营效率,中国蓝星结合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的精髓,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运营中,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中国蓝星2008年对下属的四家试点企业进行精益评估和关键产品价值流图的绘制,挑选出16名绿带候选人参加精益六西格玛的绿带培训。各企业绿带候选人在咨询顾问的辅导下,实施16个绿带项目,实现财务收益1200万元,增加现金流1166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各试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优化了企业的部分生产运营流程,减少了浪费降低了库存,提高了员工持续改进意识,初步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文化和良好气氛。

在信息化方面,中国蓝星利用管理软件PowerSteering搭建起持续改进工作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网络沟通、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三大功能。PowerSteering管理软件已经实现了各企业上报持续改进项目报告、上传持续改进项目文档的功能。

除上述4家试点企业外,生产管理(持续改进、精益生产)项目还在星火厂等4家企业推广实施,并计划2010年前完成其它11家企业的推广实施工作。这些生产方法的持续改进,将固化在生产执行系统(MES)中加以推广应用。

三、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实施效果

中国蓝星的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虽然目前并未全部完成,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五化”目标初步实现,集团整合、管控模式建立,初步解决了“集而不团”、“大而不强”的矛盾

首先,“五化”目标已初步实现。经营模式专业化已在投资、财务、资金、采购、生产运营等职能中实现,下一步还要实现人力资源、销售、IT服务的等职能的专业化管理;核心业务集中在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和环境科学三大业务板块,其它非核心业务将在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内部重组中剥离:业务流程标准化已在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绩效考核、IT管理中实现。第二,中国蓝星的集团整合、管控模式建立,这是本阶段管理提升的重点。集团总部建立战略决策、管理中心和运营中心,实现了对下属企业的运营管控。战略型采购和战略型财务制度基本确立,从集团总部一事业部一专业公司形成了集中采购和财务集中,集团管控的优势明显:财务方面全部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优化了融资管理,集中信贷资源,通过资金内部融通手段,可减少上亿元贷款。

这些管控模式的建立,初步解决了中国蓝星“集而不团”的矛盾,并为进一步解决“大而不强”的矛盾奠定了基础。

(二)成本优势的加强,获取了与外国跨国公司竞合的优势

由中国企业后发弱小特征所决定,成本优势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竞争合作的主要优势。通过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中国蓝星的成本优势得以巩固和加强。

截至2008年底,中国蓝星节约财务成本近3800万元。截至2009年5月,中国蓝星累计节约采购成本2.19亿元。截至2009年8月,124个绿带项目和29个黑带项目为企业创造的总收益超过7000万元。企业数据的标准化,减少了企业数据冗余,节省重复统计等支出1000万元。统一的ERP信息化平台在6家企业中完成,梳理和优化了186个业务流程,取得间接效益上亿元。

以上的成本节约提升了中国蓝星的成本竞争力,使中国蓝星获取了与外国跨国公司竞争合作的优势。

(三)企业能力提升,奠定了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的基础

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是中国蓝星的战略目标,以信息化为切入点的管理提升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员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二是企业的合规能力显著加强。三是企业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等职能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四是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基本形成。五是跨国经营能力有着明显地提升。

以上企业能力的提升已产生明显的效果。2008年,中国蓝星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比2006年均有较大的提高,有机硅达到13.8%,PVC糊树脂与丙稀酸丁脂分别20%,PBT达到23.5%,聚醚达到20%。在全球市场上,中国蓝星的蛋氨酸业务排名第二,有机硅业务排名第三。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蓝星逆流而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4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润总额17.3亿元,同比增长17.7%。通过管理的提升与信息化建设,中国蓝星距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目标愈来愈近。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划及设计策划方案

企业信息治理的体系规划 一、信息和信息治理的概念 1. 信息和数据 数据是对物体和活动描述记录所形成的文字或数字,数据不完全差不多上有用的。把数据加工处理就形成了信息。数据和信息统称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一起被作为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2. 信息治理的概念 信息治理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实施全面治理的一种治理思想和治理模式。 3. 信息治理的作用

信息治理所关注的是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是如何使信息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信息治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捷径之一。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企业的对外反应速度和能力。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业务活动提供支持。 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过程,改进企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过程。 二、信息治理体系设计的思路 1. 信息治理设计的目标、依据和原则 1) 信息治理体系目标 在企业总体进展目标下,建立完善、规范的信息治理体系,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治理和利用,为企业的业务活动、经营治理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2) 信息治理体系设计的依据 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动身,确定实现总体战略目标的信息需求,再分析目前企业信息治理的现状问题,依据信息治理的理论和科学分析,从而设计提出的企业的信息治理体系。 3) 信息治理体系设计的原则 信息治理体系的设计遵照可操作性、经济性、科学性、适用性原则进行。 2. 信息治理体系构架

信息治理体系结构图 1) 信息治理体制 信息需求结构:通过对企业经营治理活动的分析,确定企业所需求信息的结构。 信息治理职能结构:通过对信息治理职能、使用权限的分析,确定为完成信息治理职能所需要的组织结构。 信息治理的技术实现:实现企业的信息治理的技术建设。 2) 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建立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与组织结构。 治理信息系统:建立市场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和制造信息系

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作者】赵曙明/周姝 【作者简介】赵曙明周姝,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编者按]本刊从今年第2 期起将陆续发表南京商学院赵曙明教授组织撰写的专题系列文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包括德国、美国、日本、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现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是加速科技革命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希望这组系列文章对经济界和企业界开阔思路会有所助益。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各有其特色。在德国,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重视人性管理,尊重员工自身价值,给予员工参与管理的权力,强调个人与企业整体的配合。这在企业雇佣制度、劳资协调体制、员工参与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培训制度中有充分的体现〔1〕。 一、德国企业的雇佣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12条第1款规定:“所有德国人都有自由选择职业、工作岗位和培训场所的权利。”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德国长期以来坚持“自由择业”政策。企业主或经理有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招聘或解雇员工。员工本人也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公司与员工的“双向选择”是德国企业自由雇佣制度的核心内容。公司与求职人员经过双向选择达成一致意见,求职者填写求职表,体检合格后,就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避免个人由于客观因素影响主观才能的发挥,德国各级劳动局专门提供就业指导这项服务。德国劳动局作为一个公益机构,其宗旨是为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服务,方式多样并尽量做到完全满足申请者的需要。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应正确地理解申请者的主客观愿望,另一方面还应弄清申请者的身体状况、智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人际关系等等,与此相关的是弄清在考虑范围内的每一个职业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无发展前途,然后再提供指导。就业指导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全面介绍职业选择中的问题、职业培训的多种途径、各类职业及其发展倾向(即所谓职业方向问题)等。就业指导不负责协助选定职业之后的落实问题,即协助介绍培训岗位、协助处理各种手续等。就业指导有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首先由劳动局下属的职业研究所对全国的、地区的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流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便向每一个人提供其感兴趣的职业培训情况、选择职业的可能性。同时,劳动局还大力发展就业情报工作,免费提供情报资料。此外采取心理测试的方法,了解求职人员的智力、兴趣爱好、潜在意识倾向等,而且就业指导人员一般都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工作认真负责,这些都保证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达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2〕。 德国企业一向力求人员少、素质好、工作效率高。员工进入企业后,均设立人事档案。从经理、工程师到技术员都要进行定期考核,能者提薪晋级,平庸者则被劝退解职,违纪犯法者开除,实行因事定人,定岗定位。与美国的快速提升相比,德国企业中员工的晋级比较缓慢。德国人通常认为,35岁以上的人才具有担当管理者的资格。在晋级企业管理人员时,德国企业强调技术第一。德国企业曾有过规定,在大企业工作的各级职员必须先在大学或职业学校受到基本扎实的传统技术培训。对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必须是技术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企业往往先把他们派遣到研究部门工作几年,然后再到实际工作部门去学习管理知识与经验。所以他们的晋级比较缓慢。即使是他们中间的出类拔萃者,也不会享受照顾待遇,通常要到40岁,甚至50岁才能出任总经理。这样就保证了企业高级管理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学位的人,基本上由专家来治理企业。德国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三个优点:1.职员能忠于企业;2.领导层之间容易协调;3.能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德国法律禁止突然解雇工人,法律规定,厂方在每季度结束前六周宣布解雇名单,让工人有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书

武汉凯达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建议书摘要 一.内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 1.内部现状分析 1.1现状简介 1.2业优势分析 1.3 企业劣势分析 2 外部环境及竞争对手现状分析 2.1社会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 2.2企业信息化概念及现状简介 2.3 竞争对手信息化策略及效益分析二.项目建议 1.项目目的 2.项目目标 3.项目实施(注意问题,失败总结)4.项目进度安排

5.项目结果预测 三.投资规模及资金结构分析1.投资规模估算 2.投资结构 3.资金筹备 四.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预测1.经济效益估算 2.投资回收能力 3.社会效益预测 五.风险与对策 1.方案风险及对策 2.技术风险及对策 3.人员风险及对策 4.实施风险及对策 5.资金风险及对策 5.1 投资回收期 六.相关企业项目实施经验参考七.附录

1.项目相关设备一览 2.硬件设备厂商及产品一览 3.软件厂商及产品一览 4.专门术语一览 5.其他相关资料和数据 建议书摘要 冯总及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刻阅览这份关于我公司应用PDM、CAPP系统的建议书,在这份建议书中我将从公司目前在内部数据治理流通上的缺陷和不足动身,在考虑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讲明我公司进一步实施信息化改造,应用PDM、CAPP系统突破信息瓶颈的必要性,并给出一个大体解决方案供冯总与各位领导参考。 本建议书包括七个部分,分不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项目建议,投资规模与资金结构分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风险及对策,相关企业方案介绍,附录。 1.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 这部分分析了目前的市场环境,包括国家及行业政策,

德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

德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 2012-07-1009:08 德国拥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有鲜明的德国特色。德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其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必定有可借鉴之处。我们的企业需要学习一下德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做好发工资这点事儿。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薪酬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下面我们在概括 性地介绍欧洲薪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具体介绍一下德国的薪酬管理模式,看 一下德国是怎么发工资的。 一、在薪酬确定上,奉行工资自治原则 所谓工资自治就是将工资政策交给雇员和雇主的组织自行掌握,通过谈判就劳动 工资问题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其劳资契约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工会与雇主协会或者单个雇主(一般是大型企业)达成的工资合同;第二个层次 由企业职工委员会和企业雇主在企业内部达成的企业协议;第三个层次是由企业 雇主和单个雇员缔结的劳动合同。三种契约中,工资合同占主导地位,是调整劳 动和工资关系的主要法规,对其他两种契约具有决定性作用;其次是企业协议;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劳动合同是在前两个劳资集体契约和国家劳动法规的基础上 达成的雇佣合同,其条件只能更加有利于雇员。 在内容上,工资合同主要规定实质上的劳动条件,而企业协议则包含实质上的和 形式上的劳动条件。实质上的劳动条件是指其具体内容,例如报酬的高低或者工 时的长短;形式上的劳动条件则指实现这些内容的方式方法,例如,工资是根据 概括是劳动评价还是分析式劳动评价确定或者还是自由商定工时如何计算,何时 开始,何时结束以及作息时间如何安排等等问题。劳动合同中与之不同的条款,只有经过集体协议的许可或者该条款更加有利于雇员实(所谓“有利原则”),才有效。

智能石油化工信息化解决方案 9.5

装置自控率实时统计分析全厂自控率实时统计分析控制回路自控率的统计分析,方便用户实时了解装置控制回路投用状态,提升企业装置的自控水平,保障装置平稳运行。控制回路自控率监控系统 装置平稳率统计图装置平稳率统计报表装置平稳率是装置平稳运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装置的平稳运行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重要保障。 装置平稳率监测与考核系统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与SAP等其 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将SAP中的 生产计划、订单、价格等信息下传 给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将产量、能 耗、物耗、库存、质量、设备运行 等数据上传给SAP,实现与SAP系 统的无缝集成,有助于企业消除信息 孤岛,打造业务一体化管理平台。 SAP应用整合示意图 与SAP高端应用整合 生产计划、订单、 价格等信息 产能、能耗、物耗、库存 质量、设备运行等数据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销售SD SAP 质量QM 生产计划PP 维修PM 财务FI

批次追溯iPad展示流程画面 智能手机展示流程画面 通过智能手机、iPad 等移动终端随时浏览生产流程画面、重要运行参数趋势图、生产报表、KPI统计数据等,在厂区或出差在外都可实时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 移动应用 典型用户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Tangshan sanyou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N ANTONG CELLULOSE FIBERS CO., LTD.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Corporation

用户 基础设施 实时数据 关系数据 数据中心 企业门户系统 基础硬件平台(网络、主机、存储) 生产数据物化检数据能耗数据库存数据设备运行数据业务数据 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支撑体系 石化行业规范体系 智能石化解决方案 智能石化解决方案功能架构

化工行业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

化工行业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的化工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传统的化工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改造生产环节,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众多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化工行业信息化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期CBI白盒将就化工行业信息化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可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它不是农业,却与农业一样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与传统的工业也不很相同,看不到铁水四溅、金星飞舞。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的化工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何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满足大众对化工行业提出的更加精细和安全的要求,成为国内化工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当前,化工行业的车间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生产的周期相对较长,对反应装置、仪表、设备状况要求很高,在不进行项目技术改造的前提下,生产过程中节约能耗难有大的突破。化工企业的资源依赖性较强、副产品较多,成本核算较为复杂,产品价格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化工行业信息化成为必要手段。解决方案供应商应该怎样把握用户的需求,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赢得用户从而占领市场呢? 需求推动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目前化工企业在网络基础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及维护等方面的年投入普遍不足企业固定资产总值的0.7‰,只占企业年销售总额的0.9‰,这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的统计数字有相当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有超过95%的企业均设有不同形式的信息化领导机构或信息主管,超过7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化不再是“面子工程”,每个企业都想利用信息化解决自己业务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没有和浪潮ERP签约之前,我们没有统一的大网,尽管也购买了两三百台计算机,但是真正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员工使用计算机也只是玩游戏。上了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之后,情况改变了,信息沟通和资料采集变得迅速起来。”建峰化工总厂厂长曾中权说,同时他也非常赞同“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观点,抱着“实用为主”观点的他认为,只有将每期工程消化得差不多了,才是考虑进一步投资的时候,“有一些企业做信息化完全是个形式过程,不断追加投资,一期一期的工程接着做,但是应用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化工企业信息化应用还不普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建设主要集中在生产控制、财务系统。很多企业都是在原来信息化水平极低的条件下或从零做起,加上化工行业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在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仍存在很大的信息壁垒,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为此,浪潮ERP化工行业总监安斌认为,化工行业信息化总体来说应用情况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这里指的是应用情况,并不完全取决于上了多少模块,而是应用深度如何。有些企业看起来上了很多东西,但应用浮于表面,只是代步工具,我觉得这还是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初级阶段所导致的。真正的应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选择信息系统的时候,现在的企业从整体认识水平上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开始考虑供应商实力、行业内经验、方案贴切度和价格等因素。 俗话说“不进则退”,在安斌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对企业进行改善,那么生产管理将会落后,被对手甩下的几率也会更大。所以在这个行业,信息化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信息化在很多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对自身的认识。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归集,做到真正了解自己,了解有什么问题;三是加强管控能力。将管理融入信息系统这个管理工具,就能借助它规范管理,加强控制;四是借助信息化

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公司快速进展,为了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配合集团规模化的快速进展,其中财务使用集团用友总账报表。然而由于缺乏合理的信息化整体部署规划,公司的信息化存在严峻的“公司信息孤岛”现象,快速的业务进展与信息化治理不相适应,这一矛盾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化的进展,越来越明显的凸现出来。公司应引进信息化的整体治理,对公司财务、人力、质量、安全、项目、采购等全面治理 此外公司的组织机构较多,急需建立一套适应公司整体治理和监控、决策分析的治理平台,真正实现公司和下属机构之间的统一规范化的治理和协同治理。 公司信息化的软件应用现状,造成了信息的分散、失真和严峻滞后,从公司全面治理的角度来看,公司信息化的进展落后于公司业务进展的步伐,差不多无法与公司业务的快速进展相匹配。 二、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进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对内部的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治理的需求日趋强烈,整合公司资源,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重新构建一套适应和促进公司进展需要的信息化治理系统差不多迫在眉睫。公司内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资源的整合、公司加强对各分公司的关键业务操纵力度以快速响应外部市场的变化,都需要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和公司治理理

念,对公司信息化建设以后5年进行整体的部署和规划,来建设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整个公司的经营信息,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操纵、事后分析评价,由结果操纵转变为过程监控;具有功能强大的分析、查询体系,充分适应公司进展需要的完整的信息化治理平台,实现公司进展目标,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三、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信息化指导原则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应确定为:“公司领导,归口治理、组织保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互连共享”。本指导原则贯穿于公司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也是今后公司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1)集团领导,归口治理、组织保障 成立由公司董事长任组长的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整个公司的治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公司信息化委员会,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依照公司日常运作、治理和决策的需要,组织编制和修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 建立公司及所属二级单位信息化委员会制度。公司指定一名领导担任首席信息主管,负责具体领导公司的信息化工作,组织和治理公司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同意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对全公司现有的信息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成立信息中心,作为整个公司的信息技术归口治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信息化建设

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v3

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阅读摘要: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集团企业信息化愿景描述开篇,然后提出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瓶颈,并寻找解决方法,同时提出集团信息化整体规划。 提示:文中加粗下滑线斜体文字为阅读要点。 目录 一.智慧集团企业展望 (2) 二. 集团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5)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 (5) (二)信息化工作瓶颈 (6) 三. 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7) (一)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 (7) (二)集团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8) (三)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内容 (9) (四)信息化体系建设 (12) (五)信息化应用建设 (13) 四. 总结 (17)

一.智慧集团企业展望 智慧型企业是具有前瞻性的,能够最充分、敏捷、灵活、有效地运用资源的企业,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并且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员工中得到快速“内化”,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智慧型企业可以突破人力的局限,将自己的管理边界扩展得更远。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智慧企业建设目标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建设智慧集团企业是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目标。 什么是智慧企业,或者说什么是智慧集团企业?通过以下七个应用场景的描述,可以体验智慧集团企业的魅力: 场景1---胶工小李 下午17时,小李通过信息终端(手机、电脑等)接收到其工作林段的天气情况、最佳割胶时间、胶水预测产量等数据信息。夜间小李进入胶林开始工作,在自动割胶刀的帮助下快速完成了工作,并有效提高了个人产能。小李割胶完成后离开胶林,自动胶水采集器将帮助小李进行胶水收集,采集器完成胶水收集后将自动发送所在胶林产量信息到数据库,并将该数据信息分发给小李。小李获得信息后,在自动胶水采集器前收集胶水后送往收胶站。 场景2---收胶站小王 小王开始一天工作了,首先通过信息终端将获取到所属地区胶林产量信息,此时胶工小李将胶水送达收胶站,小王对送达胶水进行过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 案

XX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国政府出台有< —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宁波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宁波市信息化发展规划( - )>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文件。 本信息化建设方案依据以上政府指导性文件制定而成。 XX公司信息化是公司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内容。XX公司信息化是指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应用,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XX公司信息化就是要实现公司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四是企业电子商务。 一、XX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XX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1、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整个集团公司当前拥有联网电脑约100台。有专门的机房用于存放ERP和用友服务器。还有专门的远程视频会议室。 总公司和旗下分公司在建厂时即建成了覆盖公司主要生产区域和部

门、以电信光纤及ADSL为主要传输介质的、以百兆交换为主的数据网络,服务于公司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各种数据文件共享、信息存储、并为、<用友财务处理系统>提供硬件支持;总厂还建有程控交换内线电话专网以及电信服务商提供的外线电话网络,服务于总厂的语音通讯;现配备了2名专职网管负责网络管理维护和相关技术服务。 1.2、信息化应用建设初见成效: 公司建有面向公众的对外集团网站,集成公司轴承、公司钛业、公司管业、公司外贸4个子公司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产品宣传和收集客户信息反馈。 在 8月开始在轴承公司实施,涵盖了财务、销售、物料管理、生产计划等模块。 总公司与旗下江苏管业公司财务采用VPN互联<用友财务处理系统>,对整个集团公司的帐务进行处理,财务数据集中到用友服务器上读取存储。 公司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RO/E、CAXA)技术。 公司在产品防伪上还使用了<中国质量电子监管网防伪查询>和<中国电信168315企业客户服务中心防伪查询>。 由广告公司设计的VIS(品牌推广应用手册)、<集团公司样本>以及当前正在制作的等信息化应用。 1.3、网络扩展应用方面: 有<视频监控系统>、<保安巡逻管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

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

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 德国企业治理的三大特点 在世界三大企业治理模式中(美国、日本、德国),德国的企业治理模式是近年来受到世界企业界广泛推崇和学习的,就连美国的企业界也普遍认为,德国的企业治理比美国更富有活力和有效。其特点要紧有三。 一、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和职工广泛参与治理。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法律规定的有三项:一是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内部进修;三是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第三项要紧是针对失业人员。在德国,要想寻到一份工作,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三年专业职业教育是别可能的,即便是一具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假如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别可能继承家业来从事农业生产。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算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高中学生,被企业录为学徒,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全部由企业负担。例如德国的大型客货车生产厂家慢营车辆股份公司是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1999年年营业收入100多亿马克,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算是把各级各层人员的培训当作系统工程来抓。培训部经理麦希先生说,该公司1988年往常,80%的领导人是由别处培训的,或者是聘请来的,而如今80%是由公司自己培训出来的。 由于德国企业职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十分优良,这就为职工参与企业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职丁参与治理法》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后再选择一位中立人士担任主席。《企业法》规定,凡职工在5人以卜的企业,都要成立职工委员会,由全厂职工选举产生,每3年改选一次,职工委员会人数的多少由企业人数多少决定。职委会的要紧任务是在工资、福利、安全、劳动时刻、劳动条件、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维护职工利益,资方在涉及到职工前述利益等重大咨询题作出决定前,必须征得职委会接受。这种由劳资双方共同管理企业的办法优点和好处不少,其一是这种决策方式能更多的思考企业的长期进展,幸免短期行为;二是劳资关系融洽,减少了工人与治理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德国已有20多年没有发生工人罢工);三是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995-1999年期间,德国实行职工参与治理的企业,每个工人的产值每年提高了8%。而美国企业的每个职工每年的产值只增长了3.5%;四是企业内部的操纵力度比较大,形成了比较健全稳定的内部制衡机制;五是能较为充分的反映和体现职工利益。另一方面如职工的劳动条件、薪酬待遇等咨询题可以经过劳资共同协商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与人事治理战略。德国是一具:工业发达国家,有一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比如宝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惟独每一具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干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别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德国企业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是企业的形象咨询题,这种形象别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对内则要紧是培养团队精神。比如海德尔纸业公司是一具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对公司人员的治理要紧体如今企业文化上,公司将“持续、可靠、公开、诚实”作为企业的理念,别间断对职员进行价值观和传统教育,如怎么样对待失败,怎么样与同事友好相处,甚至日子与工作环境的清洁、秩序以及个人的外貌举止,都别当作小事处理。别但要求每个职员知晓,还要求中层以上干部起好表率作用,如此经过企业文化把人事治理十分自然的融合起来,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凝集力和感召力。该公司生产的各种型纸占据了德国三分之二的市场,欧洲三分之一的市场,并且打入了美国市场,主营纸业年收入达到31亿马克。

石油化工行业压力容器的信息化管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石油化工行业压力容器的信息 化管理(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石油化工行业压力容器的信息化管理(标 准版) 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随处可见,而且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多年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压力容器管理不善引起的事故在整个石化行业的事故统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压力容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压力容器全寿命使用过程的时间跨度一般超过15年,从设计、选型、制造、购置、安装、检验、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图文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是以书面的形式存在,在交接、使用、存档、转借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丢失;此外,由于庞大的图文资料基本没有进行电子化的信息处理,搬动、查看极不方便,且通常都在档案管理部门存放着,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调看这些资料的手续繁杂,因此也很少有人去查阅这些资料,使得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中资

料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成了“束之高阁”的摆设物。由于上述原因,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往往对其安全状况没有一个准确、全面的掌握,因此免不了在操作中存在着盲目性和冒险性,当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达不到工艺操作条件所要求的设备工况时,便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基于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广泛使用和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高度危险性、压力容器事故的后果严重性以及压力容器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必要对当前石油化工行业中压力容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建立一套全面、有效,便于操作和管理的压力容器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利于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帮助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分析、判断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合理操作,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立这样一套压力容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在压力容器全寿命使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哪些资料和信息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关于信息化管理系统

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规划

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信息化治理系统(ERP)总体规划 (初稿) 广州万迅电脑软件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目标 (3) 2.ERP/EAM系统方案 (4) 2.1系统划分 (4) 2.2组件选择 (4) 2.3系统功能讲明 (6) 2.4系统功能清单 (40) 3.系统软件及硬件方案 (41) 3.1 服务器系统软件选择 (41) 3.2 硬件网络配置 (42) 4.系统投资预算 (45) 4.1 IFS-ERP/EAM系统 (45) 4.2 ERP系统实施服务 (46)

4.3 硬件及系统软件 (46) 5.系统实施风险与效益预测 (49) 5.1 实施风险 (49) 5.2 效益预测 (49) 3 / 127

1. 系统目标 通过初步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我们建议红塔仁恒引入IFS ERP/EAM系统,通过引入该系统企业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整合现有信息架构,使企业能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高效精确地运作,提高企业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的快速应变能 力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ERP系统,使公司能充分汲取与借鉴国外造纸行业同行先进的治理思想和治理手段,改变传统的治理 模式,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 ?加强对业务运作的监控能力,有效地治理逐步扩大的销售网络、操纵应收帐款、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使 企业的生产打算更为合理、资金运用更为高效; ?通过引入成熟、完善的ERP/EAM系统,降低ERP/EAM系统实施的风险及对企业带来的冲击

?加强公司的技术治理,提高设备可用性,保障公司的生产质量及安全,优化运行检修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备品备件费用,提高设备寿命; ?引入动态的操纵设备维护成本,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成本治理; ?能够更好地规范的设备维护流程,引入工作单的形式治理公司的日常维护、打算维修与更改,并支持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RCM)与预测性维修(PDM)的策略,支持状态检查(Condition Monitoring)的策划,支持TPM等先进的维护治理理论的实施。 ?通过设备治理与物资治理的集成,系统为设备部及其它生产相关人员提供设备备品件库存信息,物资打算的编制、审批、批准和物资采购、到库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的全过程情况。如此,当设备部预备安排进行一个项目的检修时,既能够了解设备的所有历史数据,又能够 5 / 127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国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IT在企业中的作用和IT规划的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具体体现在IT部门对业务部门不断提出的要求往往不知所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T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那些信息密集型的行业如电信、银行、保险业等,IT已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支持角色上升为影响和决定公司战略的角色。在一些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制造,零售和能源等行业,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那些领先的公司同样也都是在IT建设上领先的公司,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国际大公司如沃尔玛、UPS、美国航空公司、DELL、英国石油等都是本行业的IT技术创新者;国内的招商银行也是一个以IT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公司的很好范例。因此制订一个好的 IT规划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公司的IT规划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明确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 明确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 * 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公司自身的现状、能力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IT战略,包括:明确IT 的内涵和IT 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角色定位。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评估公司的IT能力现状,包括现有IT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能力; * 评估公司的IT技术架构;平台、网络、应用软件、流程、数据和架构; * 按照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评估公司未来对IT能力的需求; * 确定IT能力差距和IT发展能力发展蓝图。 从运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IT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汇报体系、岗位设置、技能分类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IT管控模式:如:相关IT制度、标准和规范、IT投资决策程序、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和项 目管理; * IT变革管理和培训。 上面所列举的只是IT规划涉及的大的方面,主要用来说明IT战略规划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此外,实际IT实施经验和对行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对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IT规划至关重要。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同公司的业务战略紧密协调一致的,既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才是好的IT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挑选。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一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差不多或即将启动。 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仍然是全新的课题,不管在规划依然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都存在不少疑虑和困惑。而一些it企业、问公司出于纯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自觉、别自觉地误导企业,又进一步含糊了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及其效果的认识,使他们对究竟怎么规划和建设本企业的信息化更加茫然,或仓促上马招致失败,或迟疑别决贻误良机。所以,对一批差不多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用户企业来说,其当务之急是,在策略、战术上,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三方的信息化问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咨询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流程、需求动身,从怎么为用户企业提供客观、中立、第三方的问服务的角度提出企业信息化四个时期的八个策略咨询题与大伙儿讨论,供企业参考。 一是企业定位策略 虽然在企业制度、治理模式、技术工艺、行业属性、进展时期、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能够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从来别存在彻底相同的企业,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彻底照抄照搬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问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治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境和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时期、力度和深度,才干既别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以后经营进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是时机挑选策略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说固然是时别待我,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如今”就上马信息化项目。时机的挑选关系到项目的成败。竞争的压力、信息技术的飞快进展、与供应商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需要等等,构成信息化的拉力和动力。而企业在体制、治理、观念、人员it素养、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预备或预备别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推迟信息化启动的时刻。企业应当在第三方问顾咨询的帮助下,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两方面因素的消长变化,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打算地预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 三是全员培训策略 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问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般职员就信息化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别同于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实施商对系统和终端用户进行的应用操作技能的培训。它别仅有助于尽快形成全体职员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职员参与度和积极性、制造性,减少障碍,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擦亮用户的双眼”,培养和提高企业治理层特别高层决策者对信息技术、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认识和推断力,以便正确地挑选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及其供应商、实施商,落低选型风险,防止决策失误。 四是招标选型策略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方式。随着全球化迫使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国在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越来越重视跨文化管理。如何形成有效的跨越国界和民族的企业文化并使之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德国企 业在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标签: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企业 1 影响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因素 在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经营,跨文化管理是它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很多因素的影响给德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1 中德文化差异巨大 文化差异的因素一直是影响德国企业跨国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的关键因素。文化差异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差异,价值观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种族优越感差异和语言沟通方式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德国人的分析型抽象思维、中国人的综合型形象思维,德国人的求异思维、中国人的求同思维,德国人的个体性思维、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德国人的直观性、中国人的含蓄意会性,德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家哲学,道德文化等。例如在德国公司与中国供应商的商业洽谈中,德国式洽谈流程与中国式洽谈流程就有着很多的差异。德方在筛选接洽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怀疑跟踪阶段,而中方则会趁热打铁了解熟悉拉近关系;在考察产能产品时德方总会先参观工厂,再进行漫长艰难的谈判,而对谈判结束后的聚会庆祝持一般态度,但中方则先安排宴会接风,融洽关系,最后才是重要的谈判阶段。如何在如此形态迥异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1.2 德国鲜明的企业文化和领导者风格 在德国式的文化氛围中,任何的建议及分析都要以文档和报告的形式交给上司,并注明严谨的分析和证明。公司重要事情需要领导亲自出马,他们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些没有依据的建议或提案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的

石油化工行业压力容器的信息化管理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05 石油化工行业压力容器的信息化管理 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石油化工行业压力容器的信息化管 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随处可见,而且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多年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压力容器管理不善引起的事故在整个石化行业的事故统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压力容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压力容器全寿命使用过程的时间跨度一般超过15年,从设计、选型、制造、购置、安装、检验、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图文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是以书面的形式存在,在交接、使用、存档、转借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丢失;此外,由于庞大的图文资料基本没有进行电子化的信息处理,搬动、查看极不方便,且通常都在档案管理部门存放着,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调看这些资料的手续繁杂,因此也很少有人去查阅这些资料,使得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中资料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成了“束之高阁”的摆设物。由于上述原因,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往往对其安全状况没有一个准确、全面的掌握,因此免不了在

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建议

中国网通集团 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建议 2004年6月 通信市场研究部 北京博萃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1. 总述 1.1. 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范围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工作是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和业务开展实际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系统对企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对企业流程进行高效支撑,实现为客户和企业创造价值的全部工作。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工作范围涉及组织管控和信息系统两大方面内容,如下图所示: 企业战略 业务需求 图 1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工作范围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组织管控实现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应用、维护、评价、支撑等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其具体工作涉及如下内容: 1. 组织机构:包括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业务部门、企业信息化部门、 支撑单位等,每个机构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具有明确的定位和分

工,发挥相应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信息化工作是所有部 门的工作,而不仅仅限于企业信息化部门。 2.管控体系:包括规划和制定企业信息化工作流程;管理企业信息 化规划、建设、应用、维护、评价、支撑等全部工作;对企业信 息化工作进行考核等。在中国网通集团信息化管控体系中初期包 含三个重要的部分: ●信息化能力评价体系:结合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设计企业信 息化能力指标和目标值,实施年度企业信息化能力定量评价, 并在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考虑企业信息化能力提升,推进企业 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整体考虑信息系统安全,构建包含管理、 技术和业务等措施的多级安全体系,在可以接受的成本范围 内,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信息化文档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文档编目和统一的模 板,通过加强管控力度和建立信息化文档完善机制,建立企业 信息化的标准化文档管理体系,为实现集团信息系统的统一提 供保障。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用于支撑通信生产、产品营销、服务提供、企业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的总称。 中国网通集团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应用系统:包括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SS)和网络运行支撑系统(OSS)三部分。(注:OSS系统中 网管系统只包含网络层管理系统) 2.应用整合:通过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连、数 据共享和业务流程,实现各种工作单(定单、工单、故障单)的 流转。 3.数据:对信息系统中客户、产品、网络资源等核心数据进行分离, 定义数据模型和信息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