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

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的本质不仅包括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包括部分能量转化及水液代谢的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为痰为饮。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虚不能主气而夺脾可耗伤脾气,反之脾土不旺,不能生金,肺脏不能得以充足的精微而调养,所以临床上肺脾两虚型往往多见。

肾为后天之本,主摄纳肺气,其阳温煦五脏,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五脏之气生于“肾”之说。肺气下行归于肾,肾主摄纳,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呼吸功能,肾虚不能摄纳则上逆而喘,肾主水,对水液的代谢、排泄起到主要作用。,肾虚则不能助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助膀胱蒸腾气化。故可聚而为痰为饮,轻则阻肺,重则上泛凌心或外溢肌肤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讨其病理机制可归纳如下:

肺气虚---肺脾两虚---脾肾两虚----心肾两虚---亡阳喘脱\ / \ / \ / \ /

慢支阶段肺气肿阶段肺心病阶段心衰呼衰阶段

分期及分型:

首先分期:

一、急性发作期

二、缓解期

其次分型:

一、急性发作期分三型

(一)肺气虚痰湿阻肺型

(二)水气凌心心脉瘀阻型

(三)痰迷心窍型

二、缓解期分型

此期本虚为主,邪微为次,主张以脏腑分型辩证,属肺属脾属肾、还是二者相兼。

治疗:

肺心病的治疗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标本兼治亦要分清孰轻孰重,急性发作期要实中求虚,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常见发热、咳嗽、咳痰黄稠、粘腻,气促心悸,浮肿、苔腻等症,临床辩证,要驳繁就简,咳、闷、憋、痰为实,喘、悸为虚,辨清虚实标本,虚则气血阴阳、虚则心肺脾肾,选方遣药亦补清有度,宣发毋过,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功伐太过,徒伤其正,有违虚虚实实之

戒,肺心病发展到危重阶段,常出现痰迷心窍、亡阳、喘脱之危象。临症中西医结合一定要扬长避短,发挥中医之特长,对喘脱、亡阳应以参附、生脉之类浓煎频服或用参附、生脉静滴,此时若顾其苔腻不当补、神昏不语不当温,则往往贻误病机,造成不良后果,故临症务必权衡病机所在,通权达变,方成不落俗套而独具一格。

缓解期治疗当以虚中求实方为上策,肺心病缓解期临症常见气短心悸,少气懒言,自汗,夜尿频,便溏,纳差等,而鲜有不咳、不喘、不吐痰着,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至于咳嗽与喘皆因痰饮作祟,无痰阻于气道,气道畅通则咳喘何为也。无论虚在何脏,立法遣药,均需虚中有实,配伍祛痰之药,或清化、或温化、或润化、或降化,根据病人不同体质不同的病情精察详析,才能恰到好处。药乃补偏就弊之品,若拘泥一法一方,不但不合病机,虑其久久,只救一方,反会引起药害之患。痰之为患有虚有实,实痰者,来骤去速,易治。虚痰者,则随去随生,难愈。缓解期,辨证治疗虚中有实,即是着眼于此,不可急求,只可缓图,方成徐徐生效。

根据辨证分型肺心病归纳12治法如下:

1 清热解毒:鱼腥草、蒲公英、银花、连翘等。

2 化痰热:黄芩、瓜蒌皮、前胡、地龙等。

3 化痰湿:茯苓、半夏、陈皮、白术等。

4 止咳化痰:川贝、杏仁、桔梗、石苇、百部等。

5 平喘:炙麻黄、地龙、苏子、椒目等。

6 消肿利水:茯苓皮、猪苓、车前子、益母草等。

7 活血化瘀:丹参、川芎、葛根、赤芍、水蛭等。

8 益气:黄芪、红参、黄精、太子参等。

9 温阳:干姜、细辛、附片、肉桂等。

10 补肾纳气:补骨脂、紫石英、沉香、紫河车等。

11 回阳救逆:人参、附片等。

12 化痰开窍:郁金、菖蒲、苏合香丸、紫雪丹等。

关于西药治疗:心衰、呼衰、肺脑、多脏器衰竭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

综上所述,肺心病的发生发展不但是心肺两脏病变,而且是整个机体内脏平衡的失调,“肺不伤不咳”,肺长期反复感受外邪,是肺心病发病的基础。“脾不伤不久咳”,脾无留湿,虽肺伤亦不为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肾两脏的功能失调是肺心病发展的内在因素。因此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是一个本虚标实证,几者相互促进,错综复杂,所以也构成了临床上病程的长期性,迁延性,治疗上的顽固性。当肺心病进一步发展时,则会出现各种危候,如:肝风内动、痰迷心窍、亡阳喘脱等证。通过现代免疫学测定,其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痰中IgA含量并循肺虚--脾虚--肾虚而逐渐降低,缓解期运用扶正固本中药治疗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我院科研经验方“华佗抵当丸”专用于慢支、哮喘、体质虚弱反复易上感者,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可预防和减少复发。

临床上,如何提高疗效、减少死亡是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通过临床实践,对于肺心病无论是急性发作期或者缓解期,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要辩感染程度、诱发因素、感染的可能菌株、肺功能如何、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无其他合并症。脏腑辨证,虽有常见几型,但也要灵活掌握,常中之异变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上热下寒等病理变化,在处方遣药时,亦要注意中西结合,运用中医理论指导西药用药,亦可运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肺心病的微观状态研究越来越深入,病理学者在研究肺微循环障碍在肺心病中的地位后指出:感染、缺氧、慢性酸血症是诱发肺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导致肺内小动脉痉挛造成血流不畅。二者可互为因果,更进一步促进微循环的恶化,解除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痉挛的直接手段是使用血管扩张剂。此法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改善血供和心功能。

活血化瘀法目前已广泛应用各科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体会:应用活血化瘀法不能单凭脉涩舌质紫为选用指标。有人通过肺扫描发现肺心病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瘀现象,这种血液流变学障碍异常化在慢支、肺气肿、肺心病中有着显著的差异,和病情的恶化成正比,在不同阶段配合一定量的活血化瘀之品,可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

防止肺心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不但要积极治疗急性发作期,主要的还要重视缓解期的治疗,上感是诱发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所以预防感冒和进行感冒的早期治疗亦是必要的。在缓解期根据辩

证分别应用补肺敛肺、健脾益肾疗法,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华佗抵当丸”就是专门为此而设,通过数年临床观察,对预防和减少发作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近期临床研究,脾虚在慢支中的实质主要是支气管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这和中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认识是相吻合的,临床体会肺心病功能损害程度随着肺虚、脾虚、肾虚的演变规律而发展加重。综上所述,可见运用扶正补肺健脾益肾的方法,无论从西医病理还是中医辨证的角度讲都是和临床相契合的。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和体征。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的本质不仅包括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包括部分能量转化及水液代谢的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为痰为饮。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虚不能主气而夺脾可耗伤脾气,反之脾土不旺,不能生金,肺脏不能得以充足的精微而调养,所以临床上肺脾两虚型往往多见。 肾为后天之本,主摄纳肺气,其阳温煦五脏,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五脏之气生于“肾”之说。肺气下行归于肾,肾主摄纳,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呼吸功能,肾虚不能摄纳则上逆而喘,肾主水,对水液的代谢、排泄起到主要作用。,肾虚则不能助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助膀胱蒸腾气化。故可聚而为痰为饮,轻则阻肺,重则上泛凌心或外溢肌肤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讨其病理机制可归纳如下: 肺气虚---肺脾两虚---脾肾两虚----心肾两虚---亡阳喘脱 \ / \ / \ / \ /

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表现与急救

(WORD)-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制度范本760 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表现与急救药物 肺心病虽然进程很慢但危害性大,开始患者会咳嗽、咳痰,逐步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接下来就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心病症状分为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两种。 急性肺心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中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本虚证实,病情多变,治疗应按急则治标、标本兼治的原则。 1、肺肾气虚外感型(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道感染),偏寒者宜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可用小青龙汤、真武汤等加减。偏热者宜清热化痰、佐以平喘,可用麻杏石甘汤合渗苏饮、泻白散加减。 2、心肺肾阳虚水泛型(以心功能不全为主),宜温肾健脾、利水益气宁心,佐以活血化瘀,可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黄芪必甲散、苏子降气汤等加减。气阴二亏(心衰多伴有低钠、低钾、低渗血症)宜养气养阴,生脉散加减。 3、痰浊蔽窍型(肺性肺病),宜清热豁痰、开窍醒神,可用清营汤、丹溪独活汤、涤痰汤等加减。 4、无阳欲绝型(休克),需加阳救急汤、独参汤等。 5、热淤伤络型(伴有出血倾向),宜清热凉血、活血止血,可用犀角地黄汤调十灰散、济生回生丸、黄土汤加减。此外,气虚津伤(用激素、抗生素及利尿剂治疗后期)宜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沙参麦冬汤加减。 以上几种急性发病期症状的缓解方法,对病情起到短期缓解,想要病情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需积极科学的治疗。 急性期肺心病怎样治疗效果好? 治疗肺心病目前临床中药验方复方甘草细辛汤效果显著,是老中医根据50余年的临床经验,成功研制出治疗肺心病的临床验方疗法,开创了从肾论治,调补肺气,调通肺络的独特的治疗肺心病的理论,进而达到消炎、止咳、化痰、停喘、提高免疫功能等,实现控制症状,减轻痛苦。 临床中药验方复方甘草细辛汤治疗肺心病效果显著,不像西药或传统中药那样单纯杀菌,从而产生耐药菌株,使肺心病成为顽症。它一方面可抑制病菌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淋巴因子吞噬病菌,激活补体,中和毒素,对抗感染,消除炎症,消灭细菌病毒。在根除呼吸系统顽症的同时其药性成分能强效恢复并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功能,构建牢固免疫防护屏障,杜绝再次感染。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1

慢性肺心病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慢性肺心病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肺心病由于治疗周期长,病情反复发作,合并症多,且不能彻底根治,因而加强观察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延长患者寿命。 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气体交换受损;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心输出量减少;④活动无耐力;⑤语言沟通障碍;⑥体液过多;⑦潜在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肺组织功能下降。 心衰、呼衰所致。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紫绀、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心率过速。 动脉血气分析:PaO2↓<8kPa(60mmHg)PaCO2↑>6.67kPa(50mmHg). 有喘憋症状。 [护理目标] 病人的动脉血气值在基础围。

病人主诉喘憋症状减轻。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其温度、湿度适宜,每日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15-30min,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为50%-70%。 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高枕卧位。 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同时向病人说明其意义和目的。 指导病人有效的呼吸技巧,如横膈式呼吸及缩嘴呼吸。 鼓励病人积极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发生呼吸困难时,陪伴病人以减轻其焦虑紧情绪。 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无压痛、头晕、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症状。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剂,并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指导病人戒烟,少去人群集中、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 [重点评价]

心率和呼吸的频率,节律及紫绀状态的改变。 动脉血气分析植的变化。 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疲乏、无力咳嗽。 痰多且痰液粘稠。 无效的咳嗽方式。 [主要表现] 咳嗽,咳痰。 无力,呼气急促。 呼吸音改变,如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异常。[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保持通畅,痰能有效咳出。 [护理措施] 向病人讲解排痰的意义,指导其进行有效排痰技巧。

慢性肺心病的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 一、定义: 1、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2、英文名称 corpulmonale 3、胸闷气短常见于何种心脏疾患? 心脏问题如不及时明确诊断与治疗,往往有生命危险,故切不可轻视心慌气短。 4、常见病因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 5、常见症状肺、心功能衰竭 二、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3.肺血管疾病 罕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 三、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

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一)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此期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水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肥厚、扩大。部分病例因肺气肿使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 四、检查 1.X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右心室增大征,皆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 2.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05mV及肺型P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可作为诊断肺心病的参考条件。在V1、V2、甚至延至V3,可出现酷似阵旧性心肌梗塞图形的QS波。 3.超声心动图检查 通过测定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2),右肺动脉内径或肺动脉干及右心房增大等指标,以诊断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论治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论治的方法。方法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良好。【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支饮”、“血证”、“肺胀”、“喘证”、“喘胀”、“心水”、“水肿”等病范畴。现代名老中医任继学首次在《悬壶漫录》中提出“肺心同病”的病名,新版中医教材也多以此名为标准。一病因本病的发生发展,多以久咳、久喘、久哮引起肺胀,肺胀不愈,痰涎内蓄,久而不除,在肺结成窠囊。又因寒冷,草木烟熏,反复刺激,咳喘反复发作,肺气受伤,肺体受损,肺失宣发肃降,则津血不能循行上下内外,痰瘀蕴结于肺。进而血行不畅,血脉不利,心气受伤,心体受损,形成肺心同病。肺心之疾,久而不复,则上焦不治,中焦不运,脾失运化、转输之能。且肝气内痹,津血瘀积于肝,致使肾失肝气之助、胃气之充、肺之清阳之济,则肾之阴阳不能相互转化,肾间动气亏乏,肾失纳气、封藏之力,清浊相混,水道不通,水气内犯外溢。甚则五脏失调,经络失用,致使津、水、血、气失和,则清阳不入,浊阴不出,渗入营血,致浊邪弥漫,上闭清窍,脑髓失养,神明失主,阴阳将离,而见喘脱,喘厥之危候。二辨证论治 (—)辨证纲目本病之成,是以肺、心为本,痰浊、气滞、水饮、血瘀为标。肾失潜纳之根,脾失运化之基。一般来说,急性发作期多属本虚标实,缓解期多属本虚。 1.外寒内饮喘咳,心悸,痰白清稀或呈泡沫状,或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肢体痛楚,口不渴,舌质淡暗,苔薄白滑润,脉浮紧。 2.痰热壅肺咳吐痰多,色黄,喘不得卧,面赤心烦,心悸痞闷,口干而渴,面浮肢肿,舌红苔少而润,脉多沉数或沉滑。 3.气滞血瘀喘而胀满,心悸怔忡,腹胀纳呆,口干,渴而不欲饮,便秘,颧赤,舌绛无苔,舌质隐青或有瘀点或瘀斑,脉多沉涩或结或代。 4.痰蒙神窍意识蒙咙,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躏动、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呜,舌质黯红或淡紫,或绛紫,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5.阳虚水泛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6.厥脱喘咳,心悸,浮肿,神志不清,腹中坚满,烦扰不宁,四肢厥冷,汗出,面白口唇干,舌红,苔腻或白或黄,脉多沉微而数,或雀啄。 (二)审因论治 1.外寒内饮解表化饮,镇咳平喘,方选小青龙汤加减:生麻黄15g,川桂枝15g,白芍药15g,北细辛5g,干姜10g,清半夏10g,生甘草5g,五味子15g。咳痰量多者,加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顺气化痰;恶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甚者,加羌活、白芷祛风散寒止痛。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02-16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讲人:杜艳丽参加人员:全体护士 病史 一、现病史:9床患者,张继成,男,84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不适1月余" 入院。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年,咳嗽咳痰,伴双下肢重度水肿。于2月3 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食欲较前下降,二便正常,休息差。入院后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肺心 病,心功能四级”。 二、既往史: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无外伤、血制品使用史、无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无。 三、查体:T36.4C,P88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神志清,强迫性端坐体位。口唇指端紫绀,双下肢重度水肿。听诊:心率88次/分,心律整齐,心音正常。 四、辅助检查:(1)心脏彩超:右心增大,三尖瓣中大量反流,主动脉瓣钙化伴 少中量反流,少量心包积液,中度肺动脉高压。肺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 染(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基本正常,动脉血气回示:pH7.31,二氧化碳分压72mmHg,氧分压72 mmHg。脑钠肽8165pg/ml。(3)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CRBBB,ST-倒置。 五、治疗:入院后给予心内科一级护理,报病重,陪护1人,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心肺循环、营养心肌 对症支持治疗。2月4日晨急查血气分析回示:二氧化碳分压:82 mmHg急请呼吸内科会诊:医嘱给予抗炎、平喘祛痰、呼吸兴奋剂应用,定期复查血气。2月12日血气回示:PH7.38氧分压50 mmHg二氧化碳分压44mmHg,医嘱停用呼吸兴奋剂,生化回示:血钾2.93mmol/L,白蛋白49g/L,医嘱给予补达秀1.0gtid, 口服,人血白蛋白输注。 相关知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定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二:病因:(一)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及先天性肺囊肿所并发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 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成形术后等造成的严重胸廓或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版)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等病史。 2、症状有咳嗽、咯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3、体征有肺气肿或肺动脉高压体征。 4、辅助检查⑴X线征象具备以下①-④项中1项可提示,2项以上者可以诊断,具有⑤项者即可诊断。①右肺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右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经动态观察,较原右肺动脉干增宽2mm以上。②肺动脉段中段突出或其高度≥3mm。③中心动脉扩张和外周动分支纤细形成鲜明对比。④右前斜位圆锥部显著突出或锥高≥7mm。⑤右心室增大。⑵心电图检查:具有1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2条次要条件为可疑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条件: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1导联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5导联R/S≤1);④R V1+S V5>1.05mV; ⑤aVR导联R/S或R/Q≥1;⑦肺型P波(V1、V2导联P波高尖,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高尖,电压>0.25mV)。次要条件:①可有肢体导联低电压;②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或不完全)。⑶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一下2条件,其中必须有一条主要条件。主要条件:①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②右心室内径>20mm;③右心室前壁厚度>5mm; ⑥右心室流出道和左心房内径比>1.4;⑦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a波低平或幅度<2mm,有收缩中期关闭征)。参考条件:①室间隔厚度≥12mm,搏动幅度<5mm或呈矛盾运动征象;②右心房增大,直径>25mm(剑突下区);③三尖瓣前叶曲线DE、EF速度增快,E峰呈高尖型,或有AC期延长;④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或有EF下降速度减慢<90mm/s。 5、临床分期⑴代偿期与失代偿期①肺心功能代偿期咳嗽、咯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力下降。具有基础疾病的体征和肺动脉高压的体征等。肝颈回流征阳性、颈静脉充盈、右肋沿下可以触及肝脏下极。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表现为呼吸衰竭、有心衰竭、及其他系统损害症状和体征等。⑵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加重期表现为原有的病情急性加重,常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表现为咳嗽、咯黄痰脓痰、发热、呼吸困难,气喘明显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明显干湿啰音,白细胞和中性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二、辨证论治 慢性肺心病多由于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顾,外邪易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本病证候要素以痰、火(热)、水饮、瘀血、阳虚、气虚为主,病位肺、肾、心为主。痰、火(热)多表现于心、脑、肺而成痰浊蒙窍、痰浊蕴肺、痰热蕴肺;气虚多表现于肺、心、肾而成心肺气虚、肺肾气虚;阳虚、水饮多表现于心、肾而成心肾阳虚或伴水泛等;瘀血多兼痰、阳虚、气虚、火(热)。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肺、心、肾的阳气虚损,邪实为痰、火、瘀血。病情发作时的病机以痰(痰热、痰浊)阻或痰瘀互阻为关键,雍阻肺系,时或蒙扰心脑而致窍闭风动;邪盛正衰,可发生脱证之危候。病情缓解时,痰、瘀、水饮减轻,但痰、瘀稽留,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见于心肺气虚、肺肾气虚、心肾阳虚,多兼有痰瘀。 本病的证候大致为实证类(寒饮停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阳虚水泛证、痰蒙神窍证);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类九证候。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化饮利水、宣肺降气、开窍立法而兼顾正气;缓则以补肺、养心、益肾为主,并根据气虚、阳虚之偏而分别益气、温阳,兼顾祛痰活血。 1、实证类 ⑴、寒饮停肺证 主症:喘满不得卧,咳嗽,痰多、色白、质清稀或呈泡沫状,气短、恶寒,遇寒发作或加重,舌质淡。次症:周身酸痛,发热,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弦、紧。 诊断:①咳逆喘满不得卧或气短;②咳痰、色白、清稀或呈泡沫状;③恶寒或并发热,遇寒加重;④周身酸痛; ⑤舌苔白或白滑,脉紧或弦紧。具备①、②两项,加③、④、⑤中一项。 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6g,桂枝9g,干姜9g,细辛3g,白芍12g,泽泻12g,紫苏子9g,苦杏仁9g。饮郁化热,烦躁口渴者,减桂枝、干姜,加黄芩12g、桑白皮12g;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加射干9g,喘息不得平卧,加白芥子9g、葶苈子(包煎)12g;肢体疼痛者,加羌活9g、独活9g;头痛者,加白芷9g、葛根9g。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每日3次。 ⑵、痰热壅肺证 主症:喘促,动则喘甚,咳嗽,痰粘稠,痰黄,胸闷,口渴,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次症:发热,烦躁,紫绀,不能平卧,纳呆,咯痰不爽,气短,舌苔干燥。 诊断:①喘促或胸闷气短、甚者不能平卧,动则加重,或咳嗽;②痰色黄或粘稠,咯痰不爽;③发热或口渴; ④大便干结;⑤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或脉数或滑数。具备①、②两项,加③、④、⑤中两项。

肺心病中医辨证施治

肺心病中医辨证施治 在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日久不愈,累及心脏,形成肺心病。肺 心病由于同时肺脏和心脏的病变,因此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兼有这两个器官改变的表现。 症见: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心悸、少动即喘、舌红发紫、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尿少、五心烦热不得卧、大便干燥等症状,最后形成肺性脑病,危及生命。该病起初的治疗主要放在滋阴补肾方面,待症状缓解后,再服用中药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也会取得理想的疗效。肺心病是在肺气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死亡率比较高,因此,在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阶段,患者应及时治疗,阻止其并发肺心病。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脏病之一。以下几点供肺心病患者 自我保健参考: 1.严寒到来时,要及时增添衣服,不要着凉,不能让自己有畏寒感,外出时更要注意穿暖。因一旦受凉,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加之肺心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引起病毒和细菌感染。一般先是上呼吸道,而后蔓延至下呼吸道,引起肺炎或支气管肺炎。此外,脚的保暖对肺心病患者也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2.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天气晴朗时早上可到空气新鲜处如公园或树林里散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气功、做腹式呼吸运动,以锻炼膈肌功能,并要持之以恒。出了汗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改善肺功能。运动量以不产生气促或其他不适为前提。避免到空气污浊的地方去。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早上应打开窗户,以换进新鲜空气。在卧室里烧炭火或煤火,尤其是缺乏排气管时,对肺心病患者不利,应尽量避免。 4.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几点钟起床,几点钟睡觉,何时进餐,何时大便,何时外出散步,都要有规律。中午最好睡睡午觉。心情要舒畅,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火气难免大些,应尽量克制,不要发脾气。 5.吸烟者要彻底戒烟,甚至不要和吸烟者一起叙谈、下棋、玩牌等,因被动吸烟对肺心病患者同样有害。有痰要及时咳出,以保持气道清洁。 6.要补充营养。肺心病患者多有营养障碍,消瘦者较多,但又往往食欲不好。原则上应少食多餐,还可适当服一些健胃或助消化药。不宜进食太咸的食品。 7.肺心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往往很不典型,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能不明显,有时仅表现为气促加重、痰量增多或痰颜色变浓。这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耽误。 8.自己不要滥用强心、利尿和心得安类药物。因用药不当可加重病情,甚至发生意外。9.有条件者可进行家庭氧疗,这对改善缺氧,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都有所裨益。 10.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严寒到来之前可肌肉注射卡介苗注射液,每次1毫升,每周2次,共3个月。这样可减少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

名中医治肺源性心脏病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肺源性心脏病四个秘方 治肺源性心脏病秘方(4首) 28.1温肾救心汤 【来源】查玉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炙附子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黄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 【用法】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服。首煎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 火煎20分钟,两煎汁混合一起,分4次服,每次服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功用】温阳益气,化湿利水。 【方解】本方系真武汤衍化。寒淫所胜,治以辛热,附子壮阳益肾,温散水气;选黄 芪益气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细辛平喘行水;五加皮消肿去水,使气化水去而肿消。配五味子收敛肺气,以益心气,使心肺得补,相得益彰。阳复而水化,改善循环,心阳得振,心衰可解。 盖“风心”及“肺心”两病,一是外邪内侵,留恋血脉,内舍于心,心肌受累;一是内伤 痰饮,肺气先伤,痰浊壅塞,水邪内伏,累及心阳。两病始发病因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转化为心阳衰竭。本方在于温补,温补可以化气,从而达到阳复阴化,水行悸安的目的。故病名虽异,其治则一,此之谓也。 【主治】阴盛于阳,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引起心悸怔忡,尿少浮肿,喘不得卧,口唇 发青之水气病(肺心病、风心病)。 【加减】下肢肿甚加防己15克;上感咽痛,加鱼腥草25克;咳喘加车前子25克,杏仁 15克;呕逆不食加砂仁10克,藿香4.5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查氏认为,本病首先应扶正为主,正复则邪去,气充则血行,若心衰尚未改 善,切不可化瘀攻邪,徒伤其正也。 28.2加味小青龙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干姜各6克,五味子、半夏各9克,生石膏 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散水饮。 【方解】方用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发汗利小便,以消水饮肿胀;干姜、细辛温化水 饮;半夏除痰蠲饮;五味子、白芍敛肺气以治喘,并控制温热药不使过于温散,以损耗肺气;生石膏配麻黄、桂枝以降肺平喘。配伍为用,共奏温散水饮,降肺平喘之功。 【主治】心肺停饮之肺心病,证见咳喘年久,痰稀量多,吐出甚爽,倚息不能平卧, 心悸气短,胸闷干呕,头面及四肢部有轻度浮肿,舌淡苔白,脉弦。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已为印氏“抓主证”的常用方,凡咳喘痰多清稀,吐出爽利者,即投此方, 即肺气肿、肺心病亦不例外。 28.3肺肾同治汤 【来源】郭士魁,《杂病证治》 【组成】①麻黄3~6克,杏仁、川贝母各10~12克,生石膏15~30克,瓜蒌15~20克,桑白皮、地骨皮各10~12克,紫菀10~15克,苏子10~12克;②党参15~20克,白术、陈皮、当归、半夏、补骨脂各10~12克,茯苓10~15克,女贞子、枸杞子各12~15克。

推荐-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

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心病病历模版

X X X 中医院 入院记录门诊号: 住院号: 科别:神内病房: 床号: 医疗保险号: 神内科住院病历(第1次)过敏史:无 主诉:间断咳嗽咳痰20年,再发加重1周。 现病史:20年前患者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均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好转,20年来上述症状每因受凉后再发,每年发病累积3个月以上,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7天前,不慎受凉后上证再发,伴发热,咳痰(颜色黄白相间),在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发热症状好转,咳嗽喘闷较前没有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遂在家人帮助下来我院诊治,门诊以“1、肺心病 2、肝硬化”为诊断收入我科,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纳差,睡眠差,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减少。 既往史:患者平素有“肝硬化”病史20年,无规律治疗至今。有“糖尿病”病史5年,无规律治疗至今。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病史,无肝、肾等系统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个人史:出生本地,无外地久居史,无疫水疫区及有害物质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姻史:22岁结婚,爱人体健,夫妻感情和睦,育子女7人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自然死亡,兄弟姐妹体健;无家族性遗传及类似疾病。 体格检查 T:37.3℃ P:80次/分 R:20次/分 BP: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稍差,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合作,端坐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各区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无异常;双眼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 尉氏中医院病历纸

光反射灵敏,直径约2.5mm;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鼻翼无扇动,未见异常分泌物;口唇稍紫绀,口腔无溃疡,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充盈,胸廓桶状,胸骨无压痛,肋间隙增宽,语颤无增强,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磨擦音,心率:80次/分,心律齐,剑突下心音明显,无杂音及额外心音,腹稍胀,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触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缘下无肿大,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肝、肾区无叩击痛,听诊肠鸣音2-3次/分,无气过水声,无异常周围血管征,肛门无湿疹,外生殖器无畸型。脊柱无侧弯,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暂缺 初步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肝硬化 代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得中医辨证论治 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就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得一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得病名,但类似肺心病得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得见症,中医也有相应得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得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得认识与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得病因,大多就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她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她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得功能。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得上呼吸道感染得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得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得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得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得负荷与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

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得症状与体征。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得营养全身各脏器得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得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得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她各脏得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得本质不仅包括消化系统得功能,而且还包括部分能量转化及水液代谢得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为痰为饮。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虚不能主气而夺脾可耗伤脾气,反之脾土不旺,不能生金,肺脏不能得以充足得精微而调养,所以临床上肺脾两虚型往往多见。 肾为后天之本,主摄纳肺气,其阳温煦五脏,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五脏之气生于“肾”之说。肺气下行归于肾,肾主摄纳,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呼吸功能,肾虚不能摄纳则上逆而喘,肾主水,对水液得代谢、排泄起到主要作用。,肾虚则不能助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助膀胱蒸腾气化。故可聚而为痰为饮,轻则阻肺,重则上泛凌心或外溢肌肤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讨其病理机制可归纳如下:

肺心病护理查房 (1)

肺心病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6月8 地点:内三科病房 主持人:刘娟 参加人员:本科室护理人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肺心病病人的护理查房,下面请谢向莲介绍病史介绍病史:患者于10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当时未予重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年冬春季节均有咳嗽,咳痰症状发作,口服止咳、化痰药物缓解,但病情逐年加重,于入院4年前咳嗽、咳痰加重,并感气短明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并且有头痛症状,曾在兰州、定西等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后好转。半年前患者头痛加重,并且出现咽部充血,1月前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全身水肿、胸部疼痛、腹胀症状,平卧时症状加重,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入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咯血、盗汗,无高热、寒颤等症状,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2.入院体查:T: 36.8℃ P:80次/分 R: 26次/分 Bp:150/96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差,扶入病房,自主体位,问答切题,颜面部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侧眼睑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园,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听力正常,双侧乳突无压痛,鼻腔通畅,鼻窦区无压痛。口唇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无抵抗,双侧对称,颈静脉充盈,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 3.专科检查:颜面部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口唇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无抵抗,双侧对称,颈静脉充盈,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桶状畸形,无胸壁静脉曲张,双肺呼吸动度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叩诊双肺呈过清音,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 初步诊断: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3级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士长:下面请郑凤霞介绍一下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一)症状: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痰量与体位变化有关。晨起或夜间卧床改变体位时,咳嗽加剧、痰量增多。痰量多少可估计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急性发作时,痰量明显增多,每日可达数百毫升,外观呈黄绿色脓性痰,痰液静置后出现分层的特征:上层为泡沫;中层为脓性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合并厌氧菌感染时痰有臭味。 2、反复咯血50%~70%的病人有程度不等的反复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不完全一致。大量咯血最主要的危险是窒息,应紧急处理。部分发生于上叶的支气管扩张,引流较好,痰量不多或无痰,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称为“干性支气扩张”。 3、反复肺部感染,其特点是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 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反复感染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儿童可影响发育。 (二)体征: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多无明显体征,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在下胸部、背部常可闻及局限性、固定性湿啰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病人伴有杵状指(趾)。

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08T09:58:40.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邓先立 [导读] 常见的有急性发作时的痰热壅肺型,稳定缓解期的肺卫不固、气阴不足、脾虚生痰、肾不纳气型。 邓先立 (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 466200) 【摘要】目的肺心病属于祖国医学心悸、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中医辨证施治,急性发作期以清为主,结合化痰、佐以活血;缓解期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佐以清热活血;始终抓住“血瘀”之共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着清热、活血、补虚三法。 【关键词】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清热活血补虚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39-02 一、概念 凡是因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产生功能或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严重者可出现有心代偿不全及呼吸衰竭,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本病中医属于心悸、喘证、咳嗽、痰证、饮证、水肿等范畴。《灵枢?胀论》提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说:“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说: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许多记载与肺心病症状相似。 二、祖国医学的认识 本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但与脾、肾关系密切,进而影响于心,病情复杂,变化多端。 《素问?咳论篇》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咳喘气逆之类的病首发的病位在肺,因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则发咳喘。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损,多因平素饮食起居失调,劳逸失度,精神刺激,或外感所伤,而引起脏气失和,营卫不调,以致机体抵抗力低下,形成夙根,以后一遇外邪即发。肺久病不愈,必传于脾、肾。脾为后天之本,主水谷、津液运化,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酿湿生痰,甚则上涌犯肺而见咳喘咯痰,故称脾为生痰之源。又水湿溢于肌肤则见水肿等症。肾主水,人体的水液代谢靠肾阳的蒸化、推动。如果肾虚不能制水,可使水湿停聚而成痰饮,痰饮上犯则使肺气壅遏而生咳喘、咯痰等症。又肺主出气,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气不足则脾失健运,肺气不降。心主营血,肺主卫气,辅心而行血脉。肺病既深则气虚不能推动血液循行,血脉淤阻而累及于心,心气不足则出现心悸、气短、汗出等症。血瘀可使水道不通而生水肿。水气凌心则心悸气短加重。病久正气渐衰,更易为外邪所侵袭,外邪引动伏饮,反复发病,使疾病缠绵不愈。如病久痰盛,迷闭心窍,可引起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其痰热盛,热极生风,肝风内动者则可出现筋惕肉瞤,惊厥抽搐;如肺气虚极,血失统帅,或气滞血瘀,脉道闭阻,或火热上炎,迫血妄行,则皆可引起血不归经而致出血;又如热毒炽盛而致气阴两伤,阴损及阳,或大量出血而致气血衰微,或痰誕壅盛而致肺气闭塞者,皆可导致气阴衰败,阳气欲脱,而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危欲绝之险象。尽管其变现变化多端其病理仍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痰盛、水乏、血瘀为主。不同阶段,由于本虚标实侧重不同,临床证型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急性发作时的痰热壅肺型,稳定缓解期的肺卫不固、气阴不足、脾虚生痰、肾不纳气型,以及心肺功能衰竭时的肾虚水注型等等。针对各时期的基本病机和症候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1、急性发作期,此期多是在已有体虚和夹有不同程度的痰饮内伏与瘀血阻滞的基础因外感新邪而诱发。突出的矛盾是“痰”与“热”。治疗上应在清热、宣肺、涤痰之基础上加入活血利水之药,此期中常选药物分别为: ⑴清热药:黄芩、鱼腥草、野荞麦根、银花、连翘、石膏、七叶一枝花、大叶青等。 ⑵祛痰药:桔梗、桑白皮、杏仁、贝母、佛耳草、竹沥、半夏、地龙等。 ⑶清热养阴生津药:鲜石斛、鲜芦根、天花粉、知母、玄参、麦冬、鲜生地、西洋参等。 ⑷活血化瘀药:桃仁、蓬莪术、三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郁金等。 如痰浊壅阻,苔黄厚腻,腹胀便秘可加生大黄、莱菔子、枳壳等;如下肢浮肿少尿则加冬葵子、车前草、甜葶苈子、猪苓等,或活血利水之泽兰、益母草、虎杖根、马鞭草等。如心阳虚衰则用人参、麦冬、淡附片。 在整个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控制肺部感染是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期的各个阶段始终重用大剂清泄痰热药,并调整服药方法为每日二剂,提高了药物浓度。同时针对病机,于各阶段均佐入活血药以增强疗效。 2、缓解期 肺心病缓解期是在感染基本控制的情况下,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咯痰或动则气急等症状,属邪未祛尽,正虚日甚阶段。此期的突出矛盾已由急性发作期的“痰”与“热”转化为“虚”和“淤”。在治疗上,以“缓则治本”为原则,根据病人体质和累及脏腑的不同分别进行整体调治。以虚瘀并顾,扶正活血为主,辅之清热祛邪,以图正胜达邪,稳定病情,延缓病程发展。 ⑴肺卫不固:肺为气之主,肺心病人多气虚表疏,卫阳不固,腠理不密,不能抗御外邪,常因新感引动宿疾。对表虚易感者以益气固卫如玉屏风散、参苏饮为主,重用黄芪或黄芪桂枝汤,另外,肺心病人过敏体质者较多,如夹有荨麻疹、慢性鼻炎、以及对某些刺激极易引起过敏,导致气管痉挛,突然喘逆,所以适当增入疏风药也很不要,通常选用苍耳子、辛夷、蝉衣、防风、浮萍、地肤子、地龙等药。 (2)脾虚生痰:“脾为生痰之源”。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用清热祛痰药之后,咳减,痰色由黄转白,痰质由粘稠转为清稀,咯痰趋畅,但痰量仍多,这是肺热渐清而脾虚矛盾日益上升。治疗上当以扶中化饮为主,药选六君汤合紫菀、冬花、白前、白芥子、苏子、佛耳草、鹅管石、化橘红等。 (3)肾不纳气:“肾为气之根。”因喘促日久,气不得续。历来以喘属肾不纳气。古人用益肾纳气之法治喘,确有一定疗效。多选用紫石英、五味子、巴戟天、紫河车、仙灵脾、仙茅、甜苁蓉、炒牛膝、鹿角胶、菟丝子、海狗肾及人参蛤蚧汤、济生肾气丸等。 (4)肾虚水泛:另外对部分高年肾虚出现畏寒、肢冷、面色晄白、水肿、舌淡、苔白脉细、舌下瘀筋明显等脾肾阳虚,肾虚水泛患者,则常予温补脾肾,活血利水。以仲景真武汤或芩桂剂。 以上为治疗肺心病临床辨治中的一些方法。在急性发作期,以清为主,结合化痰,佐以活血,并注意患者禀赋体质,权衡虚实。既顾其本,又不碍邪,寓补于清之中。缓解期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扶正固本为主,佐以清热活血,并始终抓住“血瘀”这个共性。注重活血行瘀,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在肺心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贯穿着清热、活血、补虚三法。只是所处阶段不同,各有侧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