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思维调查卷

1. 解:设甲原来的速度是1个单位,则乙原来的速度是

2.5个单位,甲后来的速度是1.25个单位,乙后来的速度

是2个单位。设第一次甲跑了x 圈时被乙追上,则此时乙跑了(x +1)圈;被追上后甲又跑了y 圈再次被乙追上,则乙又跑了(y +1)圈。利用两次甲乙跑的时间相等列方程: 5.21

1+=x x 2

125.1+=y y 解得:3

2

1,32==y x

如图,若两人从A 出发逆时针跑,则第一次乙在B 点追上甲,第二次在C 点追上甲(A 、B 、C 是圆周的三等

分点)。因为B 、C 相距100米,所以环形跑道的周长为3003100=?米。

2. 答案:5:22

3. 解:首先判断出开始是顺流。在第1小时和第2小时这两个相等的时间内,速差是4,路程差也是4,那么得

到第1小时正好是走一个顺流的长度。由于第1个小时在顺水时走的才是一个全长,那么第4小时肯定是逆水。具体行驶情况如图。

再者,第2小时和第3小时逆行的路程都是4,那么它们顺行的路程也必须相等,故第3小时的最终时刻到全长的中点。

最后,比较第3小时和第3小时行驶的情况:设全长为2a 千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x 千米。

42422222

a a a x x x x -+==+--+, 解得a =10千米。

4. 解:小明走

712

10210

-=,与小明的爸爸走710的时间相同,所以他们的速度比是710:210=7:2,接下来如果小

明步行,爸爸骑车都走310的路程,那么小明就多用5分钟,设速度的一份为x ,则333

275,1010140

x x x ÷-÷==,

所以小明的速度是

33214070?=,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所用时间是31

123703

÷=分钟。

行程问题下

一、环行运动:

1. 解:因为第一圈时男运动员的速度是女运动员的53倍,所以男运动员跑完第一圈后,女运动员刚刚跑到3

5

全长

的位置。这时男运动员调头和女运动员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所以第一次相遇点在距A 点1

5

全长处。

下面讨论第二次相遇点的位置,在第二次相遇前,男运动员已经跑完第二圈,男运动员跑第二圈的速度与女运动员第一圈的速度相同,所以在男运动员跑完第二圈时,女运动员跑第二圈的时间恰好等于男运动员跑第一圈的时间,而女运动员跑第二圈的速度是男运动员跑第一圈速度的

25,所以女运动员刚好跑到距A 点2

5

的位置,此时男女运动员相向运动,男运动员的速度为3m/s ,女运动员的速度为2m/s 。这样第二次相遇点距A 点

9

25

。两次相遇点间的距离为总全长的191452525+=。所以两点在跑道上的最短距离为全长的1114

12525=-。而这段距离

又为88米。所以88÷11

25

=200米。

4

4

2. 分析:我们注意到,3人跑到一起的意思是快者比慢者跑的路程差应是300的整数倍;如果都同时回到出发点,

那么每人跑的路程都是300的整数倍。同时注意到本题的单位不统一,首先换算单位,然后利用求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解:(1)先换算单位:甲的速度是600010060=米/分钟;乙的速度是300005007607=?米/分钟;丙的速度是18000

60

560

=?米/分钟。

(2)设t 分钟3人第一次跑到一起,那么3人跑的路程分别是100t 米、5007t 米、60t 米。路程差20080

40,,77

t t t 都是300的整数倍。而 300300730071537157105

[

,,][,,]40200802242

t ????===

,所以第一次3人跑到一起的时间是105

2

分钟。 (3)设k 分钟3人同时回到起点,那么3人跑的路程分别是100t 米、500

7

t 米、60t 米。每个路程都是300的整数倍。而300300730021

[

,,][3,,5]105100500605

t ?===,所以3人同时回到起点的时间是105分钟。 评注:求几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所有分子的最小公倍数作分子,所有分母的最大公约数作分母得到的分数。

3. 分析:本题如果按原来的图形思考,会是非常麻烦的事,需要分段计算,然后找到周期,这样没有细心的计算

是很难解决问题的。现在我们注意到在小圆上是顺时针,在大圆上是逆时针,如果这两个圆能“拧开”就是一个在周长400米的大圆上的不同起点同时的追及问题,题目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了。 解:根据分析,甲在A 处,乙在B 处,相距200米同时同向而行,乙速较快,第一次追上甲要多跑200米,以后每追上一次乙都要比甲多跑400米,那么第五次乙追上甲时,比甲多跑400×4+200=1800米,需要的时间是1800÷(5-4)=1800秒。

评注:当一个问题按试题指引的方向比较复杂时,有时可以换一个角度得以使试题简化,而题目本身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经常用到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4. 分析:对于正方形的路线,每边长是相同的,由于反向开出的两辆车,不管走什么样的路况,到相遇的时候走的时间相同,故可以把每边设成速度的倍数,转化成时间来

解题。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720千米,那么AB 上行驶的时间是720÷90=8小时,BC 上行驶的时间是720÷120=6小时,CD 上行驶的时间是720÷60=12小时,DA 上行驶的时

间是720÷80=9小时。那么行驶一周的总时间是8+6+12+9=35小时。 从CD 上一点P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中点相遇,相当于从AB

中点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在CD 上一点P 相遇,每辆车都行驶35÷2=17.5

小时,DP 上的时间为17.5-4-9=4.5小时,PM 上的时间为(12-4.5)÷2=3.75小时。同样得到AN 上的时间为17.5-3.75-4.5-9=0.25小时,NB 上的时间为8-0.25=7.75小时。AN 、NB 上的速度相同,故路程比就等于时间

比。即0.251

7.7531

AN NB ==。 评注:本题要把握住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和从终点到起点的时间相同,很容易求得DP 上的时间。同时注意到把边长设成速度的最小公倍数解题可以简化计算。

A B

C D N P

M 8 6

12 9

二、时钟问题:

5. 分析:8点多上课,下课是9点多,两次的时针应是在8-9与9-10之间,这样可以初步判断出上课时间是8:

点45分到8:50,下课时间是9:40到9:45之间。再利用分针与时针速度的关系即可转化成环形上的行程问题。

解:有分析可以知道,分针和时针走的总路程是整个圆周,设分针速度为1,那么时针速度为1

12

,分针每小时走60个小格,设8与时针的夹角为x 格,9与分针的夹角为y 格,根据时间相同列方程组: 451812

,4

401431

112

x y x y x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为40+84143=844143

分钟。

6. 分析:我们标准钟每65

11

5

标准分钟时针、分针重合一次。旧钟每65分钟重合一次。显然旧钟快。本题的难点在于从旧钟两针的重合所耗用的65标准分钟推算出旧钟时针或分针的旋转速度(每标准分钟旋转多少格)进而推算出旧钟的针24标准小时旋转多少格,它与标准钟的针用24标准小时所走的格数的差就是旧钟钟面上显示的比标准钟快的时间读数。

解:设旧钟分针每标准分钟走x 格。那么,每走1格用

x

1

标准分钟。如用复合单位表示:旧钟分针速度为x (格/标准分)。旧钟分针走60格时针走5格,时针速度总是分针的121,所以旧钟时针速度为12

1

x (格/标准分)。每

次重合耗用65标准分钟,而且两次重合之间分针赶超了时针60格,列方程:11212

(1)6560,121311x x ?-?==?.

标准时间一天有60×24=1440标准分,一天内旧钟分针走的格数为:111312

12??×60×24。但是我们只须求出

旧钟分针比标准钟分针多走了多少格,即减去1440个(标准钟的)格,所以有11131212??×60×24-60×24=(

11

1312

12??-1)×60×24=11

13143

144?-×60×24=11132460??=1014310(旧钟格)

这里一定要明白,这10143

10

只是旧钟上显示的多走的格数,也是旧钟的非标准分钟数,并非标准的分钟数。

答:这只旧钟在标准时间一天内快10143

10

分钟。(按旧钟上的时间)

7. 解:对于满足条件的a ,即存在1个自然数n ,使得a +(a +1)+(a +2)+?+(a +n -1)=180,即(2a +n -1)n =360。

显然a 越小时,2a +n -1与n 的差越小。又2a +n -1与n 的奇偶性不同,于是可推出n =15,a =5。故a 最小可以被设成5。在这种情况下指针第一次恰好回到出发点时,即5+6+7+……+n =360k (k 是整数,n ≥5),所以(n +5)(n -4)能被720整除。注意到n -4≡n +5(mod 3),所以n -4和n +5是3的倍数。又n +5与n -4的奇偶性不同,故有一个是16的倍数。且n +5与n -4中有1个是5的倍数。于是得出满足条件的最小的n 是100。时间为96秒。

三、流水行船问题: 8. 分析:对于直线上汽车与行人的迎面相遇和背后追及这个类型的问题是多见的,这里要注意顺水与逆水的不同。 解:设货车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那么水速为1,游船的速度为x ,时间间隔为t ,那么在追及的情况下的间隔为30×[(6+1)-(x +1)]=(6+1)×t ,迎面相遇情况下的间隔为20×[(6-1)+(x +1)]=(6-1)×t ,解得t =720/29分钟。

评注:这里要注意与路面上的情况不同的是发车的时间间隔相同时候,在顺水与逆水的间隔路程就不同了,就是这样出错的。

9. 解:设BC 为1份,AB 为x 份,则AB 占总体的

1x x +,BC 占总体的11

x +,根据特殊情况下,从A 到B 、从B 到C 水速一样,他从A 到B ,再到C 用2.5小时,速度相同,时间的比等于路程的比,得到关于时间的等式2.5 2.5

2.511

x x x +=++. 这样得到其它两个条件的等式:

2.50.53 5.530.53

3,6,1111

x x x x x x x x ++++=+=++++ 而要求的算式是

5.53

5.53?11

x x x x x +++=++ 这样知道在BC 上逆水时的时间为5.53

1x x x ++,静水时所用时间为0.531x x ++,顺水时所用时间为2.51

x +,所以

在BC 上逆水、静水、顺水时的速度比为5.53x x +:1

0.53x +:12.5

,由于三者是公差为水速的等差数列,所以

得到等式:

20.53x +=5.53x x ++12.5,3

2

x =.

所以

5.53

5.53 4.537.511

x x x x x +++=+=++. 答:在特殊情况下,从C 到B 再到A 用7.5小时。

评注:本题的关系十分复杂,把四个条件都用时间表示出来,然后寻找在BC 上的三种速度是一个等差数列。

10. 分析:对于流水行船问题,注意水速的影响,水中相遇时,速度的和不变;

解:设开始甲船在静水中中速度为V 甲,乙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 乙,水速为V 水,相遇时间为t 。

(1)开始时相遇时间为t ,而速度均增加1.5倍时,行驶路程不变,故时间缩小1.5倍时间即为t ÷1.5=2

3t ,根

据两次相遇点相距1千米,甲两次的路程差为1千米,列方程,22

(1.52 1.533

t V V t V V +-+甲甲水水)()=1,tV 水=3,

从而2222

(1.52 1.5323333

t V V t V V tV +-+==?=甲甲水水水)()(千米)

; 评注:从题目结论可以看出,路程的变化与甲、乙速度无关,只与水速的变化有关;

四、综合行程:

11. 分析:本题给的是时间的关系。要知道,相同的路程下,路程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解:司机晚出发4分钟,又早到8分钟,那么相当于少用4+8=12分钟时间接厂长到厂,又知道司机来回的时间是相等的,故司机去的时候少用12÷2=6分钟。而司机这6分钟走的路程是厂长步行的路程,厂长走这段路的时间应该是早出发的1小时加上司机遇到厂长时少用的6分钟,共66分钟。根据分析,相同的路程情况下,司机的速度与厂长步行的速度比是66:6=11:1。

评注:不要认为司机6分钟的路程是厂长1小时的路程,而是要加上司机去的时候少用的6分钟,想一想,为什么?

12. 解:摩托车与总站相距2400米的时候,第一辆车开始发车,它与摩托车超过9次,第二辆超过8次,第三辆

超过2次,共计19次;

13.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三次相遇的地点相同,然后考虑各自的时间和速度的变化。

解:假设甲乙4小时相遇在C 处,当甲每小时多行1.5千米时,要走相同的路程,则时间就少用

24

0.460

=小时,

实际所用时间是4-0.4=3.6小时,那么甲原来的速度是

1.5 3.6

13.50.4

?=千米/小时;当乙每小时少走2.5千米,则走相同的路程要多用480.860=小时,实际所用的时间是4+0.8=4.8小时,那么乙原来的速度是2.5 4.8150.8

?=千米/小时。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13.5+15)×4=114千米。

解法二:设甲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y 千米/小时,则甲乙的路程分别是4x 千米、4y 千米。那么

4424913.5

1.560

1.510

6

4484155 2.560 2.5

x y x

x x y x y x y y y x y ??=-=??=+?+???

??

=?

??=+=-??-?

? 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13.5+15)×4=114千米。

评注:这里注意到乙多走的24分钟,相当于甲少走了24分钟,速度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不变的情况。

14. 解:如图设轿车、货车、公共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23,,,v v v 轿车和货车的距离为a ,那么轿车追上货车时,各自

行驶了10分钟,轿车追上公共汽车时,轿车行驶了30分钟,而公共汽车只行驶了22分钟(30÷7=4…2,4×5+2=22),当货车追上公共汽车时,货车行驶了50分钟,公共汽车行驶了36分钟(50÷7=7…1,5×5+1=36),可以得到方程组:

12132

31010(1)30223(2)50362(3)

v v a

v v a v v a -=??

-=??-=? (3)-(1)×2得:213351018v v v =+ (1)×3-(2)得:23:22:30v v = 从而得到123::23:22:30v v v =

评注:本题涉及到三个对象的运动,要弄清各自的运动情况是理清解题思路的关键,同时注意到公共汽车是有

间歇的行驶,虽然时间有那么多,而实际行驶的需要换算。

15. 思路:三人有时间相同的路程,使用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解:如图设a 、b ;

(1)V 乙:V 丙=18:b ;

(2)V 甲:V 丙=(32+a ):(18+b ); (3)V 甲:V 乙:V 丙=(50+a +b ):(18+b ):(50+b );

由①、②可知V 甲:V 乙:V 丙=(32+a )b :18(18+b ):b (18+b ),

从而V 甲:V 乙:V 丙=18(50+a +b ):18(18+b ):18

(50+b )()()(

)()321850181850a b a b b b b ?+=++??+=+??

40

30

a b =??

=?,所以AC 间距离为40+32+18+30=120(千米)

轿车

货车

公共汽车

a

2a

甲 ③

行程问题上 练习题

1. 解: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半个圆周,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了三

倍的半圆周,那么乙走了100×3=300米,它恰好是半圆周的多60米,这样圆周长是(300-60)×2=480米。乙走100米时,甲走了240-100=140米,这相当于两人的速度,两人同向出发时,甲要比乙多走半个圆周就追上乙,需要的时间是240÷(140-100)=6个半圆周,这时甲走了6×140=840米,480×2-840=120米,因此甲第一次追上乙时距离他的出发点有120米。

2. 分析:首先要把这个慢表的1小时转换成标准时间的1小时。

解:在慢表中,70分钟分针和时针重合一次,而标准时间是720

11

分钟分针和时针重合一次。那么慢表中的8小时在标准时间中是70×8÷

72011,超出的时间是70×8÷720

11

-8,由于超出的每小时的工资是3×(1+3.5)=13.5元,那么超时工资就是(70×8÷

720

11

-8)÷13.5=7.5元。 评注:设分针的速度是1,那么时针的速度是

1

12

,再设x 分时针和分针重合,分针比时针多走60个格,故有1720

(1)60,1211

x x -

==

(分钟)。

3. 解:(1)货船比游船每小时快15÷5=3千米,当相遇后1小时,游船与货船的距离是1×3=3千米,当货船返

回到物品时的时间还是6分钟,那么游船船走6×2=12分钟时,那么游船12分钟的顺水路程加上货船逆水6

分钟的路程恰好是货船6分钟顺水路程加上3千米的路程,即

1260?(V 乙+V 水)+660?(V 甲-V 水)=6

60

?(V 甲+V 水)+3,解得V 乙=15千米/小时。

评注:注意到当一个物体从一个船上掉入水中,那么船是顺水速度,物体是水速,相当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而返回寻找物体时,船是逆水速度,物体还是水速,两者速度和还是船在静水中速度。即船来回的时间是相同

4. 解:汽车走单程需要60/2=30分钟,实际走了40/2=20分钟的路程,说明相遇时间是2:20,2点20分相遇时,

劳模走了60+20=80分钟,这段距离汽车要走30-20=10分钟,所以车速/劳模速度=80/10=8 答: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8倍。

5. 解:甲晚出发7分钟,相当于乙先走7分钟,这7分钟,乙走了60×7=420米,如果是甲乙和走这段路程,那

么需要420÷(80+60)=3分钟,那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相遇的时间差是7-3=4分钟,4分钟乙走了CD ,那么CD =4×60=240米,第一次两人的路程差是240米,速度差是80-60=20米/分钟,那么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240÷20=12分钟,所以A 、B 两地的距离是12×(80+60)=1680米。

6. 解:摩托车与总站相距2400米的时候,遇见10次。

7. 解:客车与面包车速度比为32:40=4:5,设AB 为1,则AC =

4

9

,CB =59,当面包车到达A ,客车距B 点5441

9955-?=,当客车到达

B

点时,面包车已经返回

1405753232-?=,72513232-=,DB =2535405

324012

+÷=

,CD =5555,705049123636AB -==÷=,面包车从D 点返回需要的时间是5

50435612

?÷=小时,客车从D 点返回

A B

E C D

需要(504-210)÷40=7.35。

那么面包车比客车早返回出发地7.35-6=1.35小时。

8. 解:设小亮的速度是x 米/分钟,小亮的速度是y 米/分钟,那么

216()

30001630003000

3000(),1501625

25()3000(169)3000x x x y y x y y x y x y y y x y x x y x

?

+??==??+???+=

+=?

?

?+???=+=??+??

200200

,9960033

x x =

=?=.

9. 解:乙原来车速是每小时(105÷451

60)-40=20千米,乙加速后与甲在C 相遇,CA 距离是20×105

2022

+=50千米,乙原来速度到C 点时间是1055011204-=小时。甲、乙原来相遇地点与C 点的距离是48

401502260

?-=千米,丙走这22千米用的时间是448191116020-=小时。丙车速是每小时193

22232019

÷=千米。

10. 解:我们知道去时顺风,每小时1500公里,也就是去时每走1公里用

1

1500

小时,回来时逆风,每小时1200公里,也就是回来时每走1公里用

11200小时。这样,每公里的路程来回共需要113150012002000

+=小时。 燃料最多能用6小时,所以飞机最多可飞行362000÷

=4000(公里) 。顺风时飞行4000公里需要4000÷1500=8

3

小时。所以最多飞出8

3小时。

11. 分析:从所给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得到它们三者的速度比是很重要的,猫跑一步的时间为1

3

,跑5步的时间是

53,同样得到狗跑3步的时间是35

,这时路程相同,速度比是时间的反比,为35

:53=9:25,同样求猫与兔子

的速度比。

解:由题意,猫与狗的速度之比为9∶25,猫与兔的速度之比为25∶49。设单位时间内猫跑1米,则狗跑

9

25

米,兔跑

2549米。狗追上猫一圈需300÷??? ??-1925=4675;兔追上猫一圈需300÷??

? ??-12549=2625。 猫、狗、兔再次相遇的时间,应既是

4675的整数倍,又是2625整数倍。4675与2

625

的最小公倍数等于两个分数中,分子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即??

??

??2625,4675=[])2,4(625,675=216875

=8437.5。 上式表明,经过8437.5个单位时间,猫、狗、兔第1次相遇。此时,猫跑了8437.5米,狗跑了8437.5×9

25

=23437.5(米),兔跑了8437.5×

25

49

=16537.5(米)。 评注:注意三者的速度比,然后求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要会求两个分数的最大公约数。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高等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数常用公式 平方立方: 22222222 332233223223332233222(1)()()(2)2()(3)2()(4)()()(5)()()(6)33()(7)33()(8)222(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ab b 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ab b a a b ab b a b a a b ab b a b a b c ab bc ca -=+-++=+-+=-+=+-+-=-+++++=+-+-=-+++++= 21221)(9)()(),(2) n n n n n n a b c a b a b a a b ab b n ----++-=-++++≥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 π -a) 半角公式 sin( 2A )=2cos 1A - cos( 2A )=2cos 1A + tan( 2A )=A A cos 1cos 1+- cot(2A )=A A cos 1cos 1-+ tan( 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b 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完整版)高等数学公式必背大全

高等数学必背公式 说明:这里有你想要的东西,高等数学必备公式一应俱全。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初中数学有不少常用的数学公式,不过有粗心的同学总是不会认真去记这些最常用也是最有用的基础公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份初中常用该公式,喜欢的同学可以参看一下。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精编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高等数学积分公式大全

常 用 积 分 公 式 (一)含有ax b +的积分(0a ≠) 1.d x ax b +? = 1ln ax b C a ++ 2.()d ax b x μ+?=1 1() (1) ax b C a μμ++++(1μ≠-) 3.d x x ax b +?= 2 1(ln )ax b b ax b C a +-++ 4.2 d x x ax b +? = 22 311()2()ln 2ax b b ax b b ax b C a ??+-++++???? 5.d () x x ax b +? =1ln ax b C b x +-+ 6.2 d () x x ax b +? =2 1ln a ax b C bx b x +- ++ 7.2 d () x x ax b +? =2 1(ln )b ax b C a ax b ++ ++ 8.2 2 d () x x ax b +? = 2 3 1(2ln )b ax b b ax b C a ax b +-+- ++ 9.2 d () x x ax b +? = 2 11ln () ax b C b ax b b x +- ++ 的积分 10.x ? = C 11.x ?=2 2(3215ax b C a -+ 12.x x ?= 2 2 2 3 2(15128105a x abx b C a -+ 13.x ? = 2 2(23ax b C a -+

14 .2 x ? = 222 3 2(34815a x abx b C a -+ 15 .? (0) (0) C b C b ?+>?的积分 22.2 d x ax b +? =(0) (0) C b C b ? +>? ? ?+< 23.2 d x x ax b +? = 2 1 ln 2ax b C a ++

高等数学上公式

学姐偷懒直接从网上下了一份公式总结,然后按照咱们的考试要求改了一下,特别诡异的那些公式我都删掉了,剩下的都是可能会出现的,哪些必须记哪些可以记也都写在后面了,有的出题形式我也加在知识点后面了,可以做个参考。这上面的知识点不很全,但应付考试差不多了,上面没有的学霸们可以自己再看看书哈。重点关注黑体字!!!电子版已发各部长,可以找部长要。祝大家都能考个好成绩~ ——魏亚杰 高等数学(一)上 公式总结 第一章 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1、一些初等函数公式:(孩子们。没办法,背吧) sin()sin cos cos sin cos()cos cos sin sin tan tan tan()1tan tan cot cot 1cot()cot cot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αβ αβαβ αβαββα±=±±=±±= ??±=±和差角公式: sin sin 2sin cos 22 sin sin 2cos sin 22 cos cos 2cos cos 22 cos cos 2sin sin 22 αβ αβ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和差化积公式: 1 sin cos [sin()sin()] 21 cos sin [sin()sin()] 21 cos cos [cos()cos()] 21 sin sin [cos()cos()] 2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积化和差公式: 222222sin 22sin cos cos 22cos 1 12sin cos sin 2tan tan 21tan cot 1 cot 22cot αααααααα α ααααα ==-=-=-= --= 倍角公式:

大学高数公式(考前必备)

大学高等数学公式 考前必备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大学高数常用公式大全

高等数学公式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 2 =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  一些初等函数: 两个重要极限: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πx x arshx e e e e chx shx thx e e chx e e shx x x x x x x x x ++=+-==+= -= ----1ln(:2 :2:22) 双曲正切双曲余弦双曲正弦...590457182818284.2)11(lim 1sin lim 0==+=∞→→e x x x x x x

高数公式大全(全)

高数公式大全 1.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  一些初等函数: 两个重要极限: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πx x arthx x x archx x x arshx e e e e chx shx thx e e chx e e shx x x x x x x x x -+=-+±=++=+-==+= -=----11ln 21)1ln(1ln(:2 :2:22)双曲正切双曲余弦双曲正弦...590457182818284.2)11(lim 1sin lim 0==+=∞→→e x x x x x x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完整版)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

高等数学一常用公式表

常用公式表(一) 1。乘法公式 ()()22212a b a ab b +=++ ()()2 2222a b a ab b -=-+ ()()()223a b a b a b -=+- ()()()33224a b a b a ab b +=+-+ ()()()33225a b a b a ab b -=-++ 2、指数公式: ()()0 110a a =≠ ()12p p a a -= ()3m n a = ()4m n m n a a a += ()5m m n m n n a a a a a -÷= = ()() 6n m m n a a = ()() 7n n n ab a b = ()8n n n a a b b ?? = ??? ()2 9a = (10a = () 1 111a a -= (1 2 12a = 3、指数与对数关系: (1)若N a b =,则 N b a log = (2)若N b =10 ,则N b lg = (3)若N e b =,则N b ln = 4、对数公式: (1) b a b a =log , ln b e b = (2)log 10,ln 10a == (3)N a aN =log ,ln N e N = ()ln 4log ln a N N a = (5)a b b e a ln = (6)N M MN ln ln ln += ()7ln ln ln M M N N =- (8) M n M n ln ln = ()1 9ln ln M n = 5、三角恒等式: (1)22sin cos 1α α+= (2)2 2 1tan sec αα += (3)221cot csc αα+= () sin 4tan cos αα α = () cos 5cot sin αα α = ()1 6cot tan α α = ()17csc sin α α = ()18sec cos αα = 6.倍角公式: (1)α ααcos sin 22sin = ()2 2tan 2tan 21tan αα α = - (3)α αααα2 2 2 2 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7.半角公式(降幂公式): ()2 1cos 1sin 22 α α -= ()2 1cos 2cos 2 2 α α += ()1cos sin 3tan 2 sin 1cos α ααα α -= = +

关于高等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数常用公式 平方立方: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 π -a) 半角公式 sin( 2 A )=2cos 1A - cos( 2 A )=2cos 1A + tan( 2 A )=A A cos 1cos 1+- cot(2 A )=A A cos 1cos 1-+ tan( 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b a - sina-sinb=2cos 2 b a +sin 2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 sin(+ 积化和差 sinasinb = -21 [cos(a+b)-cos(a-b)] cosacosb = 21 [cos(a+b)+cos(a-b)] sinacosb = 21 [sin(a+b)+sin(a-b)] cosasinb = 2 1 [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2π -a) = cosa cos(2π -a) = sina sin(2π +a) = cosa cos(2 π +a) = -sina sin(π-a) = sina c 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