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 期末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学 期末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学 期末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期末复习资料

文献的物质载体:

甲骨:龟甲和兽甲的合称。殷商时代的占卜文字,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n.解释)甲骨文盛行殷商时期,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铁云藏龟》,甲骨文最早出土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

金石:从商到汉,在青铜器上刻铸文字的铜器,叫金文。礼器,乐器。钟鼎文。石鼓文,儒家经典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刻石立碑,是东汉末年的“熹平石经”,今有残石。完整保存至今的有晚唐文宗开成年间的“开成石经”。

竹木:即竹简与木版的合称。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汗青是竹简的代称,烤干竹子里面的水分的这道工序叫杀青。韦编三绝:指读书非常用功。用牛皮编连的称“韦编”。

缣帛:丝织品的总称。古代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成为帛书或者素书、缯书、缣书。缣帛与竹木同时使用。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批西汉帛书,有《老子》、《十大经》、《战国纵横家书》,及兵书、医书、历史、哲学、历史等著述,有极为珍贵的学术价值。

文献装订形式:

一、简策体式:一部书的多根竹、木简,需用纽绳加以编连,即编简成册,亦称“简策”。简策本”(册),是我国最早的正式图书版本形式。编简在战国到西汉时期最为流行,到东汉魏晋时期任然是主要的形式。

《孙膑兵法》竹简出土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

二、卷轴体式:卷子装。When,where出土卷轴?1900在敦煌藏经洞出土六万多字的卷轴

三、折叠体式:分为梵夹装和经折装。

1.梵夹装:因古印度的佛教经典,曾长期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为贝叶经。将贝叶重叠,以木板上下相夹,再以绳捆扎,故称梵夹。佛教经典,多用此式。

2.经折装:按照一定的尺寸,或者字的行数,将长卷左右反复连续折迭,最后形成长方形的一迭,前后再各粘裱一张质地较厚的纸,作为封面或封底,可将卷子装改变成为互相连续的一册,形同旧时记帐的经折,称为经折本,又称折本。(了解一下)

四、册页体式:册页体式可分为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四种。(里面会有一个n.解释)

1.旋风装:将裁成一定大小的纸两面书写,或将两页纸裱成一页两面书写,然后将写好的书页的一端依次黏贴在一张卷纸上,装上卷轴,就成为一本旋风装的书籍。

2.蝴蝶装:印出的单张书叶从中间中缝处正面对正面对折,再把对折好的一叠单叶用一张大纸从前到后包起,并将成叠书叶折缝处粘到这张纸上,再在外面加上一层硬纸,即成为蝴蝶装书册。

3.包背装:装订时把书叶的反面对反面即无字面对折,将书叶边粘在书背上,成为包背装。

4.线装:在包背装的基础上改用纸捻订好后,再用两张与叠好的书叶同样大小纸作书衣分别放置在前后,在边上打眼穿线订牢,叫线装。

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分为三大类)

一、著作:属创造性的,价值高,作用大。如五经中的《周易》,诸子的老、庄、孟、荀、申、韩,史部的《史通》等。

二、编述:属改造性的,价值有高有低,作用有大有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五经中的《尚书》、《春秋》,诸子里的杂家,史部的《左传》等。

三、抄纂:属资料性的,价值作用虽然有限,但其时代年限愈早,作用则愈大。经部如《论语》、《尔雅》,子部如《晏子春秋》,史部如《世本》等。

总集:系统汇集多人的单篇诗文为一书,称为总集,与别集相对而言。

别集:汇集个人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称为别集,与总集相对而言。

类书:是指汇抄古籍中的史料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俪词骈语,按照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检索的书。三国时曹丕编撰《皇览》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

类书.(类书是以杂见称文献形式)

政书:是主要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变化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专书。政书的代表:十通及历朝历代的会要、会典

方志又称地方志(论述题)

地方志的用途:

1、政治作用: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说,地方志是了解各地情况的重要依据。从地方角度讲,更是治理一方的最好的参考手册。

2、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资料。

3、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资料。

4、历史资料的渊薮

篇、卷的关系,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古代文献典籍的著录,均以篇、卷为计量单位。篇源于竹简,卷源于缣帛。)一、篇卷相等。

汉代竹简、缣帛并行,篇卷不分,因此《汉书·艺文志》著录几篇,即后世几卷,篇卷通用。

二、卷大于篇。

缣帛盛行后,改篇为卷,有的仍以一篇为一卷,有的则因篇较短,就合数篇为一卷,如《汉志六艺略》著录:“《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已是305篇分为28卷。

三、卷小于篇。

司马彪的《续后汉志》八篇,分为三十卷,是发展到汉代以后的事。

目录

组成部分:

一、篇目(书名):篇目为目录的首要内容,即各书的全称,包括书名、别名、篇或卷数、著述人名以及不同版本、收藏者等。

二、小序:或称序,即在基本目录各部类的前面或后面,写有一篇简要的文字,论述各个部类书的学术源流、派别演变、师承关系、内容特点、利弊得失。三、解题:又称提要,也称叙录或书录,即指为录的每一种书,写一篇简要的文字,说明异本篇数、校勘经过、定本名称、作者生平、著述要旨、价值意义、校定年月等,解题的作用主要是揭示图书的内容、特点和用途,为读者了解图书提供方便。

目录的作用:

1、纲纪群籍,簿录甲乙。

2、辨章学术,剖析源流。

3、提要钩玄,治学涉径。

4、鉴别旧刊,校雠异同。

目录的分类沿革:我国古代目录的分类,大体经历过六分、四分、七分、四分等几个发展阶段。

一、《七略》的六分法。(这是刘向、刘歆的一大创造。)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诗赋略:赋一、赋二、赋三、杂赋、歌诗。

兵书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六略之下有种,种下有家,家下列书。)二、由《中经》到《隋书·经籍志》:“四分法”的确立。甲部:六艺、小学

乙部: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

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

三、《七志》、《七录》的七分法。

《七志》

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古今诸子

文翰志:诗赋

军书志:兵书

阴阳志:阴阳图纬

术艺志:方技

图谱志:地域、图书《七录》

内篇:经典录

记传录

子兵录

文集录

术技录外篇:佛法录

仙道录

附道经佛经

四、《隋书·经籍志》的四分法。

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小学。

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子部: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

四部分类法至此已经定型。此后一些史志目录,宋代的《崇文总目》以及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都沿用四部分类法,直到近现代。)

文献目录的类型

1.公藏书目:公藏书目是现代的叫法,前代也叫官书目、官府书目。是历代根据国家或各级官府的藏书所编成的目录。最早的这种目录就是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

2. 私家书目:即相对于官府藏书目,是私人藏书目录。出现比官藏书目晚。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是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3.史志目录:是指历代所修的纪传体史书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汉书·艺文志》为最早。

4.丛书目录:丛书为一种按照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其特点是仍保留各书原名和原有体例,而冠以一个总书名。《四库全书总目》、《四部丛刊书录》、《四

部备要书目提要》等均是重要的丛书目录。

5.其他目录:主要有:地方文献目录,推荐书目录,专科目录,禁毁书目录,目录之目录等。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在讲目录学时引用到很多。

我国第一部解题目录:《别录》

版本目录

什么叫四分法?经史子集(见上面)

善本?

1.校勘性善本:指校勘精良、较好保存古籍作者原貌或较接近作者作品原貌的本子。

2.文物性善本:凡罕见的旧刻本、活字本、旧抄本、稿本、批校本等,从收藏角度具有相当高价值,具备文物性,可定义为“文物性善本”。

3.两性兼具的善本:既具文物性,又具校勘性,即“两性兼具善本”。

版本的鉴别: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主要次要之分。主要因素有三项:字体、版式和纸张。

首先是字体,是版本鉴别诸因素中最重要者。

其次是版式。不同时代有不同风貌,不同地区有不同风貌

再次是纸张。

宋本:

A.宋建本:主要是指今福建北部建宁府建阳县的书坊刻本。也称作闽本。

宋建本特点:

1.字体

采用颜体,即中唐大书法家颜真卿字体。颜体字结构端正,点划分明,也是便于书手刻工掌握的字体,建阳书坊用来刻书。

南宋前期较瘦劲,横竖一样粗细,还带有一些欧体字的样子。如王叔边刻的《后汉书》。中期以后,刻书中正文横细竖粗,颜体字特点突出。这种颜体字,完全

不同于浙本的欧体,书坊用这种办法使正文大字和小注明显区别,正文横细竖粗,显得墨色很浓,而小注横竖粗细一般,笔道较瘦,墨色显得较淡,比浙本更醒目更美观。

官刻本字体,或同坊刻,或不完全相同但具颜体结构,然不如坊刻整齐美观。2.版式

前后也有变化。前期受浙本影响,多白口,左右双边,中期以后多转为细黑口,四周双边,多用双黑鱼尾。和浙本相同,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方,书名也用简称。鱼尾上方有时也记本叶字数,叶次在下鱼尾下,在叶次下再加一道横线,接细黑口。

无刻工姓名,与浙本中书棚本一致。

用书耳,刻篇名以便读者翻检。

书耳、黑口也是书坊的发明创造。

福建地区官刻本,则或白口或黑口,或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或单鱼尾或双鱼尾,刻工姓名或有或无。无书耳。大体介于建阳坊刻和浙本官刻之间。

4.刻书题识和牌记

前期多有刻书题识,如余仁仲万卷堂刻《春秋公羊传解诂》,有五行一百多字的长篇题识。

中期以后多用牌记,如《史记》三家注在《集解序》后,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这类牌记一般双行十来个字,个别牌记则达四、五行几十个字。

刻书序跋一般少见,大约因书坊主人多数文化较低,不善撰写长篇序跋。

福建地区官刻则无牌记,有时有刻书序跋。

4.避讳

建阳坊刻本虽有避讳,但是较松,不如官刻浙本严格,因坊刻本由民间刻印在民间流通,而官刻由国子监或各级官员负责,要承担责任。福建地区的官刻本避讳则较严。

5.纸张

一般使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纸,叫麻沙纸。这种纸色泽枯黄甚至发黑,纸纹不太明显,质量远不如浙本的麻纸。因为产于当地,产量大,价格低,利于降低成本。

B.宋蜀本:北宋初太祖开宝年间,朝廷专派人在成都主持开刻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雕版佛教《大藏经》——《开宝藏》,说明这里雕版印刷已具有相当水平。

后刻书中心转到眉山,版本学上所说蜀刻本实大多为眉山刻本。

宋蜀本的鉴别

1.字体

大字本和小字本有所不同。

大字本基本上是颜体字的架子,但不同于建阳坊刻。横竖粗细不太明显,尤其是撇捺长而尖利,有中唐书法家柳公权柳体字成份,是一种颜柳混合体,在浙本欧体字和建本颜体字外别树一帜。文中小注也是如此,不像南宋中期建本。

小字本中十二行本字体相同;而十一行本字体则撇捺不太尖利,点划较古拙,笔道不太均匀,略有《开宝藏》遗风。

总之,蜀本字体特征也比较突出,但不如浙本和建本美观。

2.版式

同于浙本,白口,多单黑鱼尾,左右双边,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叶次在版心下方相当于下鱼尾之处。无书耳。但记刻工并不如浙本多。

3.刻书序跋和牌记

除个别蜀本,一般没有刻书序跋和牌记,坊刻也是如此,因而刻书年月、刻书系统和刻书人姓名、堂名往往不清。

4.避讳

不如官刻浙本严格,但比坊刻建本严,鉴别时可作为参考。

5.纸张

与浙本相同,多用白麻纸,好于建本麻沙纸。

总言之宋蜀本特征较明显,较易鉴别。

C.宋浙本:实际指南宋时以杭州为中心的地区的刻本,严格说应是南宋浙本。宋浙本的鉴别

1.字体

从北宋末到整个南宋,杭州地区刻书是清一色欧体字。

2.版式

宋浙本以及浙本系统的刻本,版式方面大多共同:白口;单黑鱼尾;书名、卷次在鱼尾下方,书名常用简称;鱼尾上方有时记本字数;相当于下鱼尾处记叶次;

左右双边;无书耳,无牌记。

3.刻工姓名

宋浙本中官刻、家刻一般多记刻工姓名,在每叶版心最下方。或姓名,或只有姓或只有名。有时在姓名之下有“刊”、“雕”(刁)之类的字,是为结算刻工工钱。4.刻书序跋和刻书题识

刻书序跋和刻书题识区别于一般题跋和识语,是专为刻书而作。题跋文字较长,识语往往仅一句。

刻书序跋和刻书题识里一般会交待刊刻者,有时还涉及刊刻地点和时间,可作为鉴别依据。

5.避讳

宋人讲避讳,有家讳、庙讳,尤其是庙讳即皇帝的名讳。南宋初年学者洪迈就感慨庙讳太多,在科举考试中已成问题,士子记不清偶尔犯讳,影响前程。(《容斋三笔·帝王讳名》)

避皇帝之讳;旁支继承帝位者的父辈祖辈讳;伪托始祖玄朗、远祖轩辕等。

避名之本字及同音字(嫌名)。

用近意近音字替代;常见为有意缺末笔。

皇帝在位年代不同,将讳字排出顺序,也可成为鉴别版本时代标尺。

坊刻避讳不如官刻严格,后代重刻本覆刻本常照翻宋本讳字,因此仅作参考。6.纸张

宋浙本使用纸张,一般是白麻纸或黄麻纸,正面较光洁,背面稍粗糙,有时粘附有草棍和纸毛,纸质坚韧,较厚。

7.形制

宋浙本绝大部分蝴蝶装,也可作为鉴别依据。

D.辽金本(一般了解一下)

刻书地点主要在辽南京即今北京。

辽刻特点:

1.字体

分为两种,一种接近《开宝藏》,带有北魏书体特点,比较古拙,占多数。另一种则为欧体,但比南宋浙本欧体字朴拙,显然是受到北宋刻本字体影响。

2.避讳

受到宋文化的影响,仿照宋制,也有避讳。已发现的辽刻本有七件有讳字,主要是《契丹藏》以外的佛经及其他杂书,避太宗、穆宗、景宗、真宗四代,一般也是用缺笔的办法。

由于实物很少,严格与否不太好说,作为准确依据恐需要慎重对待。

3.形制与版式

佛经是卷子本,应是受《开宝藏》的影响。《蒙求》及个别佛经是蝴蝶装。有的佛经上下栏是金刚杵图案,宋藏中未见,或是辽人发明。

《蒙求》左右双边,白版心。

4.纸张

多用白麻纸,同宋浙本、蜀本。

金平水本

文化不断发展,书籍需求日益增加,仅靠从北宋夺去的书籍和书版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开始刻书印书。

金代刻书中心在平阳府(今山西临汾)。《金史·地理志》记载当地的出产:“有书籍。”当地有河流平水,因此刻书被称作平水本。

金平水本的特点

1.字体

《曾子固集》等同宋浙本,欧体字。《黄帝内经素问》等,在欧体基础上加入颜体成份,字形较挺拔。

2.版式

接近宋浙本,白口,黑鱼尾或单或双,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版心书名、卷次位置同宋浙本,叶次在相当于下鱼尾处或下鱼尾下。另行字较密,可能与书坊刻本有关。

《曾子固集》卷首书名大字占双行,与杭州书坊荣六郎刻《抱朴子》同,有可能受到北宋东京汴梁刻书风格影响。

3.刻书序跋题识和牌记

现存金平水本均无,但因种数太少,不敢一概而论。

4.避讳

金帝有二名,一国语名,一汉名。国语名有音无汉字,不用避;汉名要避。但不如宋严格。过去一般认为金平水本无避讳,但后有人指出,偶有个别讳字,如《萧闲老人明秀集》中“曉”字缺笔,是避世宗之父宗“堯”之讳。由于避讳不严,所以在鉴别时代时,很难作为确切依据。

5.纸张

同宋浙本、宋蜀本,多用白麻纸。

元刻本

元统一后,蒙古统治者吸收利用汉族士人巩固加强统治,需对文化事业加以保护。因此杭州、建阳的刻书业,不仅未停滞衰落,反而有所发展。

两个刻书中心所刻书籍,版本学上习惯将建阳刻本称为元建本,杭州以及其他各地所刻则不加区分地统称为元刻本。

一.元浙本特点

元浙本和浙本系统的刻本,除字体外,在其他方面基本上继承宋浙本,略有变化。1.字体

元代最流行的字体是大书法家赵孟頫书体即所谓赵体字。

元浙本受其影响,或在欧体字的基础上加进赵体字的成份,结构点划显得较为生动而不太板滞,或则完全是赵体。有个别例外,如江西、湖南等地刻本或有颜体字成份,则仍同南宋应是受到建阳刻本风气影响。相台岳氏本因覆刻廖莹中本,纯为南宋浙本欧体字面目。

2.版式

继承南宋浙本,但也有变化。一般白口,但出现细黑口。黑鱼尾或单或双,版心上方有时记字数,上鱼尾下仍是简称书名和卷次,下鱼尾上或相当下鱼尾处记叶次,版心下方记刻工,但不如南宋浙本多。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一般无书耳。3.刻书序跋题识牌记

或有刻书序跋或题识,但无牌记。

4.避讳

元朝皇帝仅有蒙文名,不同于辽、金,汉字是蒙文名音译,因此无需避讳。但元刻本中或有宋讳,是翻刻前代本子时照刻。

5.纸张

继承南宋浙本,多用白麻纸或黄麻纸,但元代后期出产纸张纸纹较窄,只有一指宽左右。少数用白棉纸,较薄,与明代所用白棉纸不同。

6.形制

应多为包背装,少数蝴蝶装,但现存元刻本多经后代改装,因而常为线装。二.元建本

元代建阳刻书业仍兴盛非常。虽朝代享年较短,但现存元建本数量甚多,总数超过南宋建本。

元建本的鉴别

元建本继承南宋建本风格,但在字体、版式方面又有若干变化。

1.字体

仍沿袭南宋建本颜体字,但字形较圆活,不如宋建本挺拔,笔划稍瘦,横细竖粗特点不如宋建本明显,大字正文和小字注文差别不太显著。

通俗读物字体虽也作颜体字结构,但较粗率,且多用简笔俗体,与正经书明显不同,这一风格延续到明代,是元明建本的明显特点之一。

2.版式

黑口。有的同南宋中后期建本为细黑口,有的逐渐加粗,变为大黑口。双鱼尾,除黑鱼尾外,出现花鱼尾。四周双边或左右双边。其他如书名、卷次、叶次在版心位置、不记刻工姓名、或有书耳,均同南宋建本。

3.格式

正文内小标题上,采用鱼尾,常是花鱼尾,下并加〇,以此来强调,吸引读者注意。此外,也有书名大题作双行大字,则模仿平水本。可见书坊仍挖空心思翻新花样。

4.刻书序跋题识牌记

如同宋建本,少有刻书序跋题识,普遍存在牌记,花式比宋建本更多,如钟、鼎、爵、花、荷叶形,等等。个别元建本牌记扩大至半叶值得注意,成为明代万历后刻本内封面的前驱。

5.避讳

与元浙本同,除重刻前代刻本时照翻讳字外,并不避讳。

6.纸张

仍用麻沙纸。还有一种竹纸,纸质同样不佳。

元平水本的鉴别

继承金平水平的风格,但特点更突出,较易鉴别。

1.字体

仍是欧颜混合,但比金平水本的颜体成份更多;但又较挺拔,与元建本的圆活有明显不同。

2.版式

白口,双黑鱼尾,四周双边。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叶次在下鱼尾下。时有刻工姓名。

3.牌记

或有或无,某些坊刻如张氏晦明轩、曹氏进德斋、平阳府梁宅等有牌记。

4.避讳

不避,与元代其他地区刻本相同。

5.纸张

用麻纸,同元浙本。

明刻本(重点说了的)

一、明前期刻本

包括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十朝。前统称“明初本”

“明初本”的鉴别:

除建本以外,一般具有共同特征,前人概括“黑口赵体字明初本”。

1.字体

继承元浙本,赵体字(。司礼监本稍后用台阁体,特点是赵体中带有柳体成份。台阁体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明代书法家姜立纲名噪一时,其书体在明清两代影响甚大。洪武《南藏》翻刻《碛砂藏》,欧体字,永乐《南藏》同。《北藏》、《道藏》则赵体。

2.版式

在元浙本的的基础上,变为大黑口,其他如双鱼尾、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书名

卷次叶次在版心的位置等,与元浙本相同。

3.纸张

一般为白棉纸,洁白柔韧。也有黄棉纸。

4.避讳

无。明代前期、中期均无避讳。但翻刻宋代刻本时有时保留宋讳。

5.形制

一般包背装。《南藏》、《北藏》、《正统道藏》经折装。

明中期刻本(白口,方字,仿宋)

包括正德、嘉靖、隆庆三朝。

标准嘉靖本的鉴别

1.字体

一改明前期赵体字,仿南宋浙本改用欧体,但与南宋浙本又不尽一样,南宋浙本是书写体,比较美观。嘉靖本字体更方板整齐,但易写易刻,对于大规模刻书,是一种进步。

2.版式

恢复南宋浙本,一改明初本大黑口,一般用白口,黑鱼尾,左右双边。但有例外,如郭云鹏济美堂本《柳文》,是翻刻廖莹中世綵堂本,版式全同,只是把牌记、版心下方的世綵堂名,改为济美堂而已。

3.避讳

这一时期仍无,只是时常照翻宋本的讳字。

4.刻工

有些有刻工姓名。

5.纸张

多为白棉纸,少数用黄棉纸。后印本用黄色的竹纸。

万历本的鉴别

1.字体

在嘉靖本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更加方正,称作“方体字”,现代印刷体宋体字基本定型。

2.版式

版心上方白口,书名提到上鱼尾之上,鱼尾下是卷次。正德、嘉靖偶见,而以上绝无。版心下方一般为白口,或有刻书者堂名斋名,也有少数细黑口。多为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

3.格式

卷首首叶,除撰者衔名行外,往往并列有校订者衔名,有时不止一行。以前虽有,但较少见,这时成为普遍风气。

此外开始在正文中加刻圈点,在天头上加刻批语评语。

4.封面

在全书之首加刻封面,即内封面。一般竖分三栏,右边一栏顶格刻撰者或校订者,中间一栏刻书名,左边一栏刻某某堂藏版一类,有时还加刻广告宣传内容。牌记基本消失。

5.避讳

仍无避讳。

6.纸张

竹纸。纸质远不如明初本、嘉靖本的棉纸,黄色,薄而发脆。

有些距文化中心较远地区,刻书仍保持嘉靖本风格,甚至保持明初本黑口赵体字风格,鉴别时需特别留意。

汲古阁本及其鉴别

汲古阁本自成系统,在明末清初刻本中,具有独立风格,且变化多端。

字体至少有五种。

1.明末瘦长方体字

早期使用,版心有“绿君亭”名。为数不多,《中国版刻图录》收入《洛阳伽蓝记》。

2.万历方体字

为数也不太多。其中《沧螺集》,字体较特别,粗拙,略接近魏碑体,是特例。3.扁方体字

压扁的万历方体字,为汲古阁所独创,汲古阁本大多为这种字体。

大部头书《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宋名家词》等,均用这种字体。

这种字体在当时以及后来对邻近地区刻书风气有一定影响,如清初所刻《唐诗英华》、《唐诗鼓吹笺注》等,也是这种风格。

4.仿欧体字

与宋浙本、明嘉靖本都不同,瘦长而斜,手写味较重。为数不多,有《四唐人集》等几种。

5.写刻体字

为数也不多,有《唐人选唐诗八种》,与清初软体写刻一路。

汲古阁本特点突出,鉴别并不困难,版心一般有堂号,并多有毛晋刻书跋。

纸张多用毛太纸,黄色,较竹纸柔韧。据说因毛氏始用,故名。

清代有若干翻刻本,版心照刻堂号,鉴别时需注意。

清刻本(一般了解)

官书局刻本:

官刻本中武英殿本已衰落。太平天国被平定后,江浙一带因是战祸重灾区,损失很大,包括文化财产,主要即书籍。明清以来,这里为文化最发达地区,读书人众多,战乱后,需大量书籍。依靠战事起家的曾国藩、李鸿章等湘军、淮军地方实力人物,势力大为加强,于是在长江流域创办官书局,所刻之书称“官书局本”、“书局本”、“局刻本”或“局本”。:

清后期,地方官书局刻本数量大,流通广,取代武英殿本,成为官刻的主流和代表,与元代官刻情况略同。

同治三年(1864),曾国藩在南京开办金陵书局(光绪时改名为江南书局),是为首家书局,各地纷纷仿效,先后建立十几所,主要集中在南方,有江苏书局(在苏州),淮南书局(在扬州),浙江书局(在杭州),崇文书局(在武昌),江西书局(在南昌),思贤书局(在长沙),广雅书局(在广州)等。

官书局刻书甚多,约有千来种。有名者如金陵、江苏、淮南、浙江、崇文五局合刻《二十四史》,金陵书局刻《四书》、《五经》、《文选》,江苏书局刻《通鉴》、《续通鉴》、《说文段注》,淮南书局刻《十三经注疏》,浙江书局刻《十三经古注》、《二十二子》、《九通》、《玉海》,崇文书局刻《百子全书》、《读史方舆纪要》、《天下郡国利病书》、仿胡刻《文选》,思贤书局刻王先谦《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孙诒让《墨子间诂》,广雅书局刻《广雅丛书》、《全唐文》,等等。

书局多由地方实力人物创办,资金充裕,又延请学者具体主持,刻书一般较精,如主持浙江书局的是清后期大学者俞樾,刻书多选用善本作底本,精校重刻,该局刻书相当精良,如《二十二子》、《玉海》等,声誉很高,至今仍受推重,近年均予影印。

局刻本多采用方体字,金陵、崇文二家,仿汲古阁扁方体,崇文书局本字体笔道更粗且字密,很有特点。其他各局多用通行方体字。部分初印本使用宣纸,一般好者用连史纸,差者用官堆纸,与毛边纸相仿,色黄,略厚,还有一种赛连纸,与连史纸相近,白中发黄,较薄。

校勘

校勘的定义:

校:比勘核对。勘:削除覆定,改正错误。

校勘:回顾古籍的不同版本或其他资料,通过考证、分析、比较、推理等精密方法,发现并改正其中字句篇章错误的一种古籍研究方法。

校勘和校对:

“校”是校对,“勘”是改正错誤。但连成“校勘”一词,就具有特定的含义,不能凡校对改错都名之曰“校勘”。一篇文章要发表、一本书要出版,打出校样后要用原稿校,这种校只能叫“校对”,不能叫“校勘”。

校勘的四种方法:

一、对校: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对校法的长处是便于发现文献中的错误和找到改正错误的依据。其发现和改正的错误,都有版本上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武断、妄改原文的弊病;而且,校者将所有异文汇集一处,编为校勘记,则读者手此一编,就等于掌握了许多版本。(最简便、稳当、不掺己见的方法)

二、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错误的方法。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

三、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

四、理校: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最高明却最易犯错的方法)

这四种校勘方法由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总结了《校法四例》中最先提出。辨伪

关于辨伪的方法最早总结的是胡应麟(明代)《四部正讹》,他把历代考辨伪书的具体方法条理化、系统化,使之成为具有规律性的高度概括的方法论。《四部正讹》辨伪“八法”: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其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其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伪书产生原因:从性质上看,又分有意作伪和失考误断致伪二类。

有意作伪:1.借古重说

2.牟利求名

3.政治相争

4.学术相争

5.诬陷栽赃作伪以诬人

6.剽窃他人作品

7.借长期收藏而作伪

8.惜无撰人而伪托

失误致伪:1.战国之前,古人不自著书

2.我国古代方言差异很大,文字又屡经变迁,由甲骨文到籀文演变成

小篆而至隶书,每一次文字变革,简册书籍都得经过翻译传写,难

免有改动失真之处。

考证伪书的方法:

一、从目录著录上考察源流以辨真伪

二、从作品本身辨别真伪

1.分析作品思想内容

A.看作品思想与时代思想是否相符

B.看作品思想与依托人的思想是否矛盾

2.查核史实

3.考察文体

4.研究作品的语法特点

5.考证文字

6.考察词句:主要是从词句罅漏处解识真伪

三、研究版刻特征以辨真伪

四、寻找各种旁证以辨真伪

辨伪活动的历史(浏览)P186

举例说明古代避讳的具体方法:

一、改字。(汉代改邦为国,唐代世改代,民改人,宋代匡改刊。)

二、改音。(司马迁避“谈”字,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

三、缺笔。(始于唐,一般为末笔缺笔)

四、空字。(或空而不书,或只以“囗”代替。梁武帝父萧顺之,萧子显《南齐书》遇“顺之”即空留;唐人撰《隋书》避太宗李世民讳,将王世充写成王充而空留。)

五、直书“讳”字。(南北朝宋武帝刘裕时,避“裕”而称“名曰刘讳”)

古典文献的辑佚

辑佚:专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逐一摘录出来,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文献亡佚的原因:

1.书厄的出现:战乱、自然灾害。管理不善等

2.历代对某些文献的重视不足,导致其难以流传至今,而自然消亡了。(如:重文轻理导致科技图书的亡佚)

3.在雕版印书之前,书籍流传主要靠手抄,因此人们对抄录的书籍有所选择

4.雕版印书之后,两种以上相近的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另一

种逐渐不行于世。(如:欧阳修的《五代史》印行后,薛居正的《五代史》就逐渐废止了)

5.大部头的书流传不易。(如:《皇览》)

6.有些官书不向社会流传,只在朝廷中存放,视为秘籍,一遇灾祸,定亡无遗。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文献检索期末复习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文献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收集整理文献并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同时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查找出相关信息的过程,又称为“文献存储与检索”。狭义的文献检索是指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利用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从文献信息集合里找出用户所需文献的过程。 2. 文献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检索需要而人工规范的语言系统,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信息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供信息标引以及文献检索时使用。 3.文献指以文字、图像、公式、声频、视频、代码等手段将信息、知识记录或描述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能起到存贮和传播信息情报和知识作用的一切载体。 三个基本要素:内容上的知识或信息;揭示和表达知识信息的标识符号;记录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 4. 信息素养 又称为信息素质,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名词术语,指具有检索、分析、评价和利用各种信息源以解决信息需求及制定明智决策的能力,是对个人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概括性描述。 第二章医学文献信息资源 1.按文献内容的加工深度和内容性质划分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 (1)零次文献零次文献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进入正式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2)一次文献是指作者以其本人的研究成果(如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等的结果)为基本素材写成的原始创作,如专著、期刊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

(3)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分散的一次文献收集、整理、加工、著录其特征(如著者、篇名、分类、主题、出处等),并按一定的顺序加以编排,形成供读者检索所需一次文献线索的新的文献形式,如索引、文摘、目录以及其相应的数据库等。因其具有检索功能而称为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 (4)三次文献是科技人员围绕某一专题,借助二次文献,在充分研究与利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撰写而成的新的文献。 表现形式主要有:综述(Review)、述评(Comment)、进展(Progress、Advance)、现状(Update)、发展趋势(Trend)等期刊文献、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参考工具书。 2. 其中《中图法》具有比较突出的优点,已为大多数图书馆所取用。 3. 图书馆目录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成的一种揭 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 4. 查找馆藏图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开架书库或阅览室到书架上 查找,另一种方法是先利用馆藏目录查到要找图书的索书号,再根据索书号到书库中索取。 5. 参考工具书类型 参考工具书:是根据一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特点具有知识性、资料性、检索性。 ?按编辑体例与功用分:字典、词典、年鉴、手册、类书、政书、百科全书、表谱、图录、名录等。 ?按内容分有综合性的、专科性的; 6.馆际互借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年9月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编号:010131009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文献检索》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成为情报必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C )。 A.选择、综合、分析 B.综合、筛选、重新组合 C.知识、传递、效益 D.筛选、组合、系统化 2.下面对查全率和查准率描述错误的是( A )。 A.若某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查准率也会相对较高 B.查准率为检出的相关文献量占检出文献总量的百分比 C.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反映文献标引深度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 D.查准率和查全率存在互逆关系 3.下面对叙词语言描述正确的是( A )。 A.叙词语言是后组式语言 B.叙词语言是非规范性语言 C.叙词语言是字面组配 D.叙词直接取自文献中有实际意义的词 4.下面哪项不是代查代检的服务项目?( D ) A.专题文献检索服务 B.论文发表快速通道检索证明 C.论文收录与引用情况报告 D.电子阅览服务 5.个性化导读服务的原则是( C )。 A.预测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B.选择性原则与针对性原则 C.主动性原则与双向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与及时性原则 6.读秀电子图书的专用全文阅读器是( C )。 A. DjVu B.Acrobat Reader C. ApabiReader D.SSReader 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能检索出含有“肝炎疫苗”、“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肝炎减毒活疫苗”、“肝炎灭活疫苗”等文献的检索式是( B )。 A.肝炎?疫苗 B.肝炎%疫苗 C.肝炎*疫苗 D.肝炎$疫苗 8.EMBASE com数据库中检索韩冬季(Han Dongji)的文章,检索式输入错误的是( C )。 A.Han D.J B.Han D J C.Han DJ D.Han D. 9.支持视觉搜索的数据库是( D )。 A.PubMed B.SinoMed C.EMBASE.com D.CINAHL 10.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师生发表的文献,可用的检索式是( B )。 A. Peking Univ AND hosp B.Peking Univ SAME hosp C. Peking Univ WITH hosp D.Peking Univ NEAR hosp 11.以下不属于特种文献的是( B )。 A.专利文献 B.期刊论文 C.学位论文 D.会议论文 12.我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的有效期分别为( C )。 A. 20年、15年、10年 B.10年、20年、10年 C.20年、10年、10年 D.15年、10年、10年 13.下面错误描述Google的是( B )。 A.Google属于综合性搜索引擎 B.Google属于元搜索引擎 C.Google属于通用型搜索引擎 D.Google不属于专题搜索引擎 14.下面为开放获取期刊网站的是( D )。 A.NSDL B.维基百科 C.读书公园 D.DOAJ 15.关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著者6人以内全部著录,6人以上加“等”字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

古典文献学复习提纲 一、古典文献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学习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儒家的五经、九经、十三经。孔颖达等《五经正义》包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的正义。唐人的“九经正义”或“九经疏”包括《五经正义》以及《周礼》、《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的疏。 三、汉代儒学有今文学、古文学的分别。今文学对经书的详解称为章句。传世的《楚辞章句》、《孟子章句》实古文学说解风格,只是借用了章句之名。魏晋后又有“集解”。“集解”有两种,一是集各家之说,或又下以己意,如何晏等的《论语集解》;一是集经文、传文而为之解,如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 四、“三史”或说“前三史”,在初唐及初唐以前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此后至今指《史记》、《汉书》、《后汉书》(范晔)。《东观汉记》班固、刘珍、蔡邕等撰,记东汉一代历史,宋元时亡佚,清代以来有辑本。今所传《后汉书》是合范晔《后汉书》及班彪《续汉书》的“志”部分而成。 五、纪传体史书。编年体史书。纪事本末,如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等。起居注。年谱。学案。“三通”、“十通”;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通志》、元马端临的《文献统考》,统称为“三通”。 六、诸子书分周秦诸子或先秦诸子和后世子书。周秦诸子指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的诸子百家,战国诸子中的著作有的至秦汉间才成书。《汉书·艺文志》诸子类载诸子十家,即儒家,如《曾子》、《荀卿子》;道家,如《老子》、《文子》;阴阳家,如《邹子》、《邹子终始》;法家,如《李子》、《商君》;名家,如《邓析》、《尹文子》;墨家,如《胡非子》、《墨子》;从(纵)横家,如《苏子》、《张子》;杂家,如《尸子》、《吕氏春秋》;农家,如《神农》、《野老》;小说家,如《伊尹说》、《青史子》。《艺文志》中的兵书、数术、方技类著作如《孙子兵法》、《海中星占验》、《黄帝内经》等,后世也列为子书。 七、别集、总集。《隋书·经籍志》以后,集部书一般包括楚辞、各种别集、总集、诗文评,宋以后还有词曲一类。 八、类书、政书的定义;类书、政书的作用。传世的唐至北宋著名类书,如唐虞世南《北堂书鈔》,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唐白居易、宋孔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文献检索》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成为情报必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C )。 A.选择、综合、分析 B.综合、筛选、重新组合 C.知识、传递、效益 D. 筛选、组合、系统化 2.下面对查全率和查准率描述错误的是( A )。 A.若某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查准率也会相对较高 B.查准率为检出的相关文献量占检出文献总量的百分比 C.查全率和查准率是反映文献标引深度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 D.查准率和查全率存在互逆关系 3.下面对叙词语言描述正确的是( A )。 A.叙词语言是后组式语言 B.叙词语言是非规范性语言 C.叙词语言是字面组配 D.叙词直接取自文献中有实际意义的词 4.下面哪项不是代查代检的服务项目( D ) A.专题文献检索服务 B.论文发表快速通道检索证明 C.论文收录与引用情况报告 D.电子阅览服务 5.个性化导读服务的原则是( C )。 A.预测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B.选择性原则与针对性原则 C.主动性原则与双向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与及时性原则 6.读秀电子图书的专用全文阅读器是( C )。 A. DjVu Reader C. ApabiReader

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能检索出含有“肝炎疫苗”、“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肝炎减毒活疫苗”、“肝炎灭活疫苗”等文献的检索式是( B )。 A.肝炎疫苗 B.肝炎%疫苗 C.肝炎*疫苗 D.肝炎$疫苗8.EMBASE com数据库中检索韩冬季(Han Dongji)的文章,检索式输入错误的是( C )。 A.Han B.Han D J C.Han DJ D.Han D. 9.支持视觉搜索的数据库是( D )。 A.PubMed B.SinoMed C.EMBASE.com D.CINAHL 10.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师生发表的文献,可用的检索式是( B )。 A. Peking Univ AND hosp Univ SAME hosp C. Peking Univ WITH hosp Univ NEAR hosp 11.以下不属于特种文献的是( B )。 A.专利文献 B.期刊论文 C.学位论文 D.会议论文 12.我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的有效期分别为( C )。 A. 20年、15年、10年 B.10年、20年、10年 C.20年、10年、10年 D.15年、10年、10年 13.下面错误描述Google的是( B )。 A.Google属于综合性搜索引擎 B.Google属于元搜索引擎 C.Google属于通用型搜索引擎 D.Google不属于专题搜索引擎14.下面为开放获取期刊网站的是( D )。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 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 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 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 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主要区别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杨帆整理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郭店楚简: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当时发掘的 竹简804枚,有字的730枚,约13000多字。其主要是道家和儒家著作,如道家的古本《老子》,儒家的《五行》、《忠信之道》等。郭店楚简的出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近20年来影响中国学术界最大的一件事,它不仅要改写经学史和儒学学术史,而且要动摇中国学术思想的不少有关定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 2.隶书: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先导被认为是渐趋草率的六国古文,到秦朝,民间流 行一种比较通俗、草率书写小篆的写法,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成为正式文字。隶书在早期只是简捷的篆书,到汉代笔画形体逐渐整齐,汉隶的最大特点是笔势发扬舒展,有波势挑法。隶书的创造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大变革,此后两千年间都不曾有过很大的改革,汉字的字体和字式都基本固定下来。 3.《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 初顾炎武撰。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诸多方面,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 4.石经:中国古代刻于石碑上的重要经典,是碑刻的一种。主要分为儒家经典刻石和佛经 刻石两大类,分别以熹平石经和房山石经为代表。石经对于保存古代典籍,纠正经典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重要意义。 5.居延汉简:20世纪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金塔县境内出土的汉代简牍,因出土 地在汉代称为居延,因而被称为居延汉简。这批汉简分为两次出土,1930年到1931年出土的汉简称为旧简,约1万多枚;1972年到1974年出土的称为新简,约2万余枚。 居延汉简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它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6.《四库全书》:清代官修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历史主要典籍。乾隆三 十七年到四十七年,清朝选派纪昀、于敏中等人编纂《四库全书》。该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又分为许多子目,检阅十分方便。共收录著作3500多种,对于历代学术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而每一部都有提要,对于该书作者、成书特点、价值都作了介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编书的过程中,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我国古代文献遭到极大破坏。 7.周原甲骨闻:1977年,考古学者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的周代甲骨文,因这一地古 称周原,因而被称为周原甲骨文。其主要记载的是西周早期的事情,涉及周文、武、成王时期的祭祀、征战、田猎、农业、卜卦等内容,以微雕、内容简略为特点。周原甲骨文对于甲骨文中“易卦”的数字研究以及西周早期社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8.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今字使用后而古字 不废,在意义或用法上各有分工。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词义的引用和汉字的假借,出现了古今字。而古今字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四种:①以古字为基础,加上可以区别字义的义符;②改换古字的义符;③完全改换字,今字和古字在形体上无关;④对古字字形略加修改。对古今字的了解和研究对于我们阅读古文有一定帮助,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价值。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文献:先秦及汉代多把文献理解为书面材料与口头材料,例如孔子与司马迁。后来专指书面材料,到现代,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与信息得一切载体。 文献学:一定程度上就是“文献”概念得自然延伸延伸,就是研究文献得产生、发展、整理与利用得专门学科。 古典文献学:传统文献学(即古典文献学)正就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就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得源流、特点、处理原则与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等)及其利用得一门学科。 总集:总集就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得作品得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与多个朝代(通代)得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与多种体裁得作品。一般来说,古代得总集多为诗、文得合集。 别集:就是相对于总集而言得,它就是指商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得个人作品集。例如《李太白全集》《王维集校注》等 类书:就是我国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性得工具书,最早得类书就是曹丕得《皇览》,著名类书还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 丛书:就是指搜集两种以上得文献,按照一定得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得书名,用统一得版式与装帧印行得文献类型。又称“丛刊”“丛刻”等,例如《儒学警悟》。注意综合性丛书(包括各类著作,《四库全书》)与专科性丛书(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等,明代何文涣《历代诗话》) 政书: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得工具书,又称典志体史书,例如唐代刘轶《政典》。杜佑在《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宋人郑樵编《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杜、郑、马三书被称为“三通”。 叙录:或称书录解题,题要等,列于书名之后,就是用以揭示图书得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得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就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得结构成分,就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与指示读书治学作用得具体表现之一。 别录,西汉刘向把所校各书得叙录汇集成编,称为《别录》,就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得提要目录学著作。也就是后世叙录体目录得创始与典范。 刻本就是指在板木上刻字印刷而成得图书,按照书籍刻印得时代,可以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例如唐代刻本金刚经。按照刻印得地域划分,可分为浙本蜀本等。按照书籍刻印得主体可以分为官刻本,与家刻本等,按照书籍刻印得先后,可以分为初刻本,原刻本,重刻本等,按照版式与字体,可以分为大字本,小字本等,还可以按照印刷得墨色,流通得情况。 善本,善本就是指珍贵难得得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得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得版本可称善本,但凡经过名家精校过得版本都可视为善本。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二、精本,三、旧本。 行款即行文得款式,包括行格与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 牌记又称碑牌、木记、墨围,俗称书牌子,就是刻书得一种版本记录,相当于今天得版权页,一般认为牌记兴起于宋。牌记最初环以墨围就是为了区别正文,引起读者注意。

《文献检索》总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2-2013经济学院《文献检索与利用》总复习题库 单选题 1.下列属于布尔逻辑算符的是(D)。 A、与 B、或 C、非 D、以上都是 2、信息素养的核心是(C).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3、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 B )发展. A、终身学习; B、学习型社会; C、创新发展; D、信息素质 4.参考文献的标准著录格式是( A )。 A、著者篇名来源出处; B、篇名著者来源出处 5.请标出文献:马品仲. 大型天文望远镜研究. 中国的空间科学技术,1993,13(5)P6-14,ISSN1000-758X 属于哪种文献类型( C )。 A、图书; B、科技报告; C、期刊; D、报纸 6.常用的检索系统有( D )。 A、目录检索系统 B、文摘检索系统 C、全文检索系统 D、以上都是 7、哪一种布尔逻辑运算符用于交叉概念或限定关系的组配?( A )。 A.逻辑与()B.逻辑或(OR)C.逻辑非(NOT)D.逻辑与和逻辑非 8、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文献的定义是指“记录有关( C )的一切载体。” A.情报B.信息. C.知识D.数据 9、( D )是指通过文献信息资料的主题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 A.题名检索途径 B.作者检索途径 C.分类检索途径 D.主题检索途径 10、搜索含有“data bank”的PDF文件,正确的检索式为:( A) A."data bank" filetype:pdf B.data and bank and pdf 11、从文献的( B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电子型文献。 A.内容公开次数B.载体类型. C.出版类型D.公开程度 12、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应将各个级别的文献排列成( C) A.三次文献、二次文献、一次文献B.一次文献、三次文献、二次文献 C.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D.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 13、利用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称为( A )。 A.追溯法B.直接法. C.抽查法D.综合法 14、《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给出的检索结果为( D )。 A.仅题录B.仅文摘. C.仅全文D.题录、文摘和全文三种 15、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并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文献,称为( B )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 16、学术论文写作的六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C ): ①搜集资料②研究资料③执笔撰写④选择课题⑤明确论点⑥修改定稿 A.①⑤④③②⑥ B.⑤③④②①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②④③①⑤⑥ 17、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是( B ) ①学生答辩②学生作说明性汇报③毕业答辩小组提问④评定成绩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中国古典文献学排名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南开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山西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

献学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安徽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厦门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广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暨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河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传统文献学》复习纲要

绪论 文献P2 文献:文—文字,记载。献—贤,贤者所述,真实性口述。 郑、朱把“文献“一词分解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因此,今天有学者(如李泽厚)把孔子所说“文献”翻译成“文字材料和活材料”。 而马氏所谓“文献”包括三种历史资料: (1)正式印行的典籍; (2)未正式结集印行的官僚名士的零散章奏诗文等; (3)社会名流的谈话记录或采访笔录等。 简言之,就是指正式印行的典籍和未印行的文字资料。 传统文献学 传统文献学正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PPT) 古典文献学的体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书史古典文献学史古籍目录学古籍版本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注释学古籍翻译古籍整理学古籍索引学专科文献学(PPT)

第一章 金石P21 广义地说,作为文献载体,这里的“金”指金属,“石”指石材。 缣帛P26 缣就是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缣帛就是现在所说的绸缎。 第二章 版本 版本是刻版(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与写本而使用的名称。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因此“版本”又称“板本”。(PPT) 版本类型(PPT) 一般所谓版本类别,主要是指纸质书籍的形式而言。纸质版本按其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写本,一为刻本。 (一)写本 又称手写本,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 (二)刻本 刻本的分类最为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 (三)珍本与善本 善本:指好的版本。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亦可视为善本。 珍本:指珍稀版本。凡是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甚少的版本均可视为珍本。从阅读的角度来看,足本、精本即是善本。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鹤春、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 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容:目录、版本、校勘 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鹗、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 “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 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 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 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 1.金文(钟鼎文) 金,指青铜器。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商周青铜礼器以钟为代表,乐器以鼎为代表。 金文文献容主要是记录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活动。西周是金文最为盛行的时代。 2.石刻及石刻文献 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刻石鼓又称石鼓文。先时期的石刻文字,因其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唐初时被发现,共十块,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国国君游猎情况,故得“猎碣”之名。石刻文主要盛行于汉时期。 3.历代重要的石经文献 (1)熹平石经 中国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复习题DOC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二次文献信息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 2.学科化服务 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的收集和提供文献信息的服务。 3.网络电子图书 以电子图书形式发行,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交易为主要支付手段的图书。 4.专利文献 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地区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 5.引文分析法 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 6.书目数据库 是指存储某些或某一个领域的二次文献书目数据的一类数据库。 7.个性化导读服务 又称阅读指导服务,是图书馆针对各类型读者,采取各种措施主动诱导读者的阅读行为,提高其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的一种教育活动。 8.双词频控制检索 指对一个检索项中的两检索词分别实行词频控制,也就是一个检索项使用了两次词频控制。是针对单项双词组合检索而设置的。 9.专利法专利法是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规定专利权人的权 利和义务的法 10.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具体的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11.参考数据库 指为用户提供信息线索的数据库,它可以指引用户获取原始信息。参考数据库包括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方案

05 学科门类文学 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运用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方法,进行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 3.熟悉古籍普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使用现代技术方法对古籍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 4.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 5.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独立承担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先秦诸子文献研究。本方向在系统学习文献学理论、方法以及文献学史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研究先秦诸子文献与诸子学史。 2.民族古籍文献研究。本方向在系统学习文献学理论、方法以及相关民族语言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研究贵州民族古籍文献与文化。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总学分≥34,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四、课程设置 见“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取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业务实习、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 2.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成果。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实效,重点放在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3.参加本学科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鼓励学生积极撰写专题论文,并向有关的专业刊物投稿,发表研究成果。 4.关于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和内容。其中教学实践不得少于20学时,科研实践活动不得少于1次,社会实践活动不得少于3次。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等。研究生必须参加5次以上的本专业学术活动(其中包括本人做一次学术报告)。实践教学和学术活动后,学生需进行总结并填写《贵州民族学院研究生实践教学情况登记表》、《贵州民族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由导师和有关教师对其考核,给出评语和成绩,通过者才给予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课程学习达到规定的学分,方准许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写作时间应不少于1年(从开题报告到全面完成)。 1.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应当结合本专业进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开题报告 根据论文选题的要求,经过学科组的论证,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 3.论文撰写 全文不少于3万字。论文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

信息检索总复习题

《文献检索与应用》总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选) ( 共20分每小题2分) 1、哪一种布尔逻辑运算符用于交叉概念或限定关系的组配?【A 】。A.逻辑与(AND)B.逻辑或(OR)C.逻辑非(NOT)D.逻辑与和逻辑非2、根据【D】去图书情报单位索取或复制期刊论文的原文。A.相关期刊B.期刊的出版年、卷、期. C.期刊的刊名全称D.刊名全称、卷、期、年份、页3、逻辑“与”算符是用来组配【C 】 A.不同检索概念,用于扩大检索范围 B.相近检索概念,扩大检索范围C.不同检索概念,用于缩小检索范围D.相近检索概念,缩小检索范围4、如果检索结果过少,查全率很低,需要调整检索范围,此时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有【B 】等A.用逻辑“与”或者逻辑“非”增加限制概念 B.用逻辑“或”或截词增加同族概念 C.用字段算符或年份增加辅助限制 D.用“在结果中检索”增加限制条件 5、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文献的定义是指“记录有关【C】的一切载体。” A.情报 B.信息. C.知识 D.数据 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词频控制应在【A】场合下使用 A.文摘、全文等字段检索所得的文献量过大 B.文摘字段检索所得的文献量过大 . C.篇名、作者字段检索所得的文献量过大D.不管什么字段检索所得的文献量过大。7、如果打算了解最新即时的专业学术动态,一般可参考【A】。A.专业学会网站B.教育机构网站 . C.综合性门站D.综合性虚拟图书馆8、【D】是指通过文献信息资料的主题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 A.题名检索途径 B.作者检索途径 C.分类检索途径 D.主题检索途径9、搜索含有“data bank”的PDF文件,正确的检索式为:【A】A."data bank" filetype:pdf B.data and bank and pdf C.data+bank+p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