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发展史

海尔发展史
海尔发展史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年—1991年)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1 998年)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2005年)

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个名称启用于一九八四年二月。19 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

85年12月的一天,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钱,而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几乎等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很多职工在砸毁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平时浪费了多少产品,没有人去心痛;但亲手砸毁冰箱时,感受到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痛心疾首。

产品质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和根本手段,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1985年、琴岛——利勃海尔牌、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投放市场,很快便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

1990年青岛电冰箱总厂获国家质量管理奖。童年海尔在家电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和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10余项认证,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张瑞敏率员工挥锤砸冰箱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张瑞敏正是通过这一具有震撼作用的手段扭转了海尔人的观念,树立了他们“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和“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思想,并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不懈地予以实施。在这期间,中国的许多企业都是急功近利的扩大产量。1988年,万宝的产量达到100万台,而海尔只有10 万台,不是海尔没有能力和条件扩大产量,而在于他看到了未来的市场趋势是抓质量,等到消费者挑剔产品质量的时候,海尔的高质量就凸现出来了,其他冰箱厂的产品出现了积压

,海尔的产品却供不应求。海尔正是通过质量,在国内创出了名牌形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创立了海尔的品牌形象后,张瑞敏已不满足于单一产品的小规模生产的局面,他知道:品牌加规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

海尔文化激活“ 休克鱼”

在兼并、收购、合资、合作其他企业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扩张,所谓“休克鱼”是指那些硬件比较好,但是软件不好,管理不行的企业,对于这种企业,吃下来之后,输入管理就可以把他激活。一般企业兼并另一个企业,派出的第一个部门是财务部门,先要就是企业文化部,负责讲述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员工,进而盘活企业的闲置资产。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

1995年12月海尔集团收购武汉希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从84年到98年十六年来海尔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资本重组、资本盘活的方式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希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莱阳家电总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亏损总额在5.5亿元的十八大企业、盘活了1 5.5亿资产。随着海尔集团的日益壮大,无形资产的比重不断加大,海尔“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这种资本运营观念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法估量的发展。

1997年7月海尔集团与莱阳家电总厂签订合资合同,举行签约仪式

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1993年,在德国《TEST》杂志一年一度的家电抽检结果报告中,海尔冰箱获得了8个“+”号,在受检的冰箱中名列质量第一名,比德国、意大利的冰箱评价还高1996年,海尔产品在市场

上连续获得“最受消费者信赖的轻工产品”称号,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与首选品牌1996年6月,海尔获得美国优质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个人被授予五星钻石终身荣誉。海尔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消费者的忠诚与美誉1998年3月25日,海尔总裁张瑞敏应邀前往哈佛大学讲课,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成为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材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经济日益向国际化、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个有着更为广阔意义上的全球市场正在形成。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世界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振兴民族工业,海尔提出了创国际名牌的战略,并于1998年全面开始实施。海尔国际化市场战略的独到之处,是“先难后易”。所谓“先难后易”,就是先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然后再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海尔这样推理:如果能在现已成熟的市场中,竞争过那些知名企业,如GE、松下、飞利浦,就一定能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先强后弱,战胜了强者,弱者就会随风而倒,就好比在国内市场上,海尔冰箱先占领了北京、上海的市场,有了一定的名牌效应,再攻其他中小城市便所向披靡。“先难后易”的具体操作是,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在国际上占有大的份额。

1999年4月30日,海尔美国工厂动工仪式在南卡州坎登市举行,包括中国前驻美大使李肇星,南卡州州长Jame Hodges在内的众多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仪式。2000年3 月27日正式投产,目前主要生产适合美国市场的电冰箱产品,今后还计划将产品线扩展到空调、洗衣机等领域

2001年7月,海尔集团跨国并购意大利一家冰箱厂。异於美国设厂的手法,海尔在意大利合并了一间制造冰箱的工厂,并设立海尔意大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将海尔品牌植入欧洲市场,并且合用当地文化原有的工厂,将原本不良的家电全部汰换成海尔所生产的家电,塑造与欧美著名品牌的平等的高级。这是海尔继美国之后在发达国家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又一个重大壮举,是海尔实施国际化名牌的又一成功标志和新的里程碑。

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 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

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美国海尔大厦2002年的海尔巴黎广告

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

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 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海尔学习观后感

海尔学习观后感]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要学会拿来主义”,这里的“拿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有目的的拿来,是有选择的拿来,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 海尔学习观后感 。引申到我们管理工作上来,我们就应该学会这个“拿来”的方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自身的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和借鉴,进而进行适合自己和企业的创新。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他们擅长的,也许正是我们缺少的;同样,一个失败或者说出现问题的企业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他们失败的地方和原因正是我们应该避免和牢记的。因此,我们有了海尔这行,有了恒盛之行,在“行”中,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很多,有关于个人的,也有关于企业的;在“行”中,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用“拿来主义”来鞭策自己,提升自己,进而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 郑永伟: 前不久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先后参观了江苏恒力集团和青岛海尔集团,通过这二次参观对我的触动较大,感受也颇深。 众所周知,恒力是近几年来涉足前纺的企业,但它却通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已经成功的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且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上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位列全国行业的前列。步入它们的车间,在门口就可以看到二幅图文并茂的员工行为规范图和安全生产图,而且车间的每一

角落都贴有各种浅显易懂的6S、质量及安全等标语,使人一看十分明了。走在车间的每一条生产线,现场的物品摆放十分的整齐,真正做到了定点定位摆放,而且他们的操作人员在不停的搞着卫生和巡检,根本看不到在闲谈和玩手机之类的事情。特别是他们的员工,95%都来自外地,只有5%的人才是本地人。看了恒力的整个生产现场,从他们操作如此之规范,卫生如此之干净,6S如此之整齐,无不让人惊叹,自愧不如。 这使我不由的思索,是我们的管理不够严格?还是我们的要求不高?不是,可能关键还是我们的创新意识,虽然几幅行为规范图和安全生产图并足以说明什么问题,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它却给我敲响了警钟,面对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我们唯有转变观念,不断开拓创新,才是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动力和源泉。 青岛海尔集团,我相信大家早已如雷贯耳了,它以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人员培训模式已经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管理创新之路,它的成功也早已成为国内企业的楷模,也正因为如此,促成了我们此次的参观学习海尔之行。我们在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解说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海尔的生产总装线,一进入车间就被它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所包围和吸引,无论在楼梯,还是在车间,都透视和折射出了海尔人的好学、求真、务实和创新的思想与理念。 例如,车间楼道中的一些标语和生产管理口号等有相当一部

海尔集团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的管理 管理思想演变的逻辑延伸 整个20世纪,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经历了三个典型的阶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其中,从“生产观念”到“推销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量变,从“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质变和飞跃。20世纪70年代至今,针对市场营销观念的缺陷,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例如社会营销观念、生态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等,但是都没有取得理论界和企业家的一致认可,其根本原因是它们没有解决市场营销观念的本质缺陷: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 战略营销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以往所有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优势,根据现代社会环境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思维逻辑框架。它的最突出优势是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出发点,即由原来“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与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这是对以“市场营销观念”为代表的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扬弃”,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又一次质变和飞跃,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演变的逻辑延伸。 每一种新观念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与当时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联,甚至可以说这些观念及其理论就是当时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这样,战略营销观念产生和发展依

然是这样。可以断言,昨天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和理论必将也必须被新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和理论所取代。 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涉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名列前茅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其间除改革开放给企业创造的发展机遇,以及其创造了一整套缜密的经营管理方式之外,更重要的也许是海尔管理的特色。 一.高科技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 海尔的高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是仅仅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即可,而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利用高科技创造高质量,有了技术上的高起点,才有质量的高起点。自1996年以来,海尔集团加大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力度,明确技术创新三原则,即技术创新目标国际化、技术创新课题市场化和技术创新成果商品化。于是,海尔人的技术创新支撑起海尔集团13个门类、6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质量大厦,让产品站在了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肩膀上。 二.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 海尔盘活企业有三招:一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二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三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海尔的OEC管理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

海尔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我们的骄傲,它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厂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这是中国企业的奇迹,海尔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的企业研究和学习,从海尔的发展战略中也许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张瑞敏,中国的杰克.韦尔奇,在接手青岛冰箱厂以后,以他的智慧使它得到了腾飞,也让中国多拥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张瑞敏的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实施名牌战略。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多样化战略阶段(1992-1998),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2005),全球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在每个阶段海尔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赢得一席之地! 一下是对这几个阶段的分析: 一,名牌战略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张瑞敏在一次对全员工的大会上说过“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决心以世界一流名 牌为目标而努力。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点是都将体现本国文化的一流品牌。家 电行业的优秀品牌=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尔的 名牌战略不是以价格为竞争武器进入市场的,而是通过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以高 质量,高附加值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PEST 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 技术。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 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法律环境: 在海尔1984年的时候,青岛冰箱厂是众多冰箱企业的一员,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衣发展经济为目标,国家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财政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与帮助。同时也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市场有一定的混乱,家电行业也未处于垄断之中。 经济环境: 当时的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也有强烈的消费愿望,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经济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经济政策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而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起来,所以存在着贫富差距,而其在地域上也有分布关系: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品普遍比内地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比农村的高,人口的流动性还处于中等水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不断的增加。大家有了钱以后,都希望能让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人们的价值观并没有改变,消费水平也比较的低。 技术环境: 政府督制造业的关注愈来愈高,因为中国的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处于低端的技术加工,代理加工,技术水平很低,劳动生产率也低,

海尔经营体介绍

简要内容:“海尔将打造像时钟一样的创新体系,来全面应对每天都存在的危机”。张瑞敏说,海尔目前在探索一个“自主经营体”,期望建立一个像时钟一样的创新机制,让企业整体充满活力,让每个员工主动去创造客户价值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自主地核算投入产出。 过去传统的层级管理,造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不管什么指令传达时,时间都比较长,部门相互之间扯皮。这就是过去所说的大企业病,会形成很多很多的死角。很多地方你看不过来,如果你为了防止出现问题,管得非常细,就把他们管死了;但如果放活,又会产生非常多的漏洞,这是全球大企业都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希望做自主经营体,大家结合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去完成它。如果能把自主经营体做出来的话,对大家都有好处。 张瑞敏说,海尔目前在探索一个“自主经营体”(已于2010年全面推行,目前约有4000个“自主经营体”),期望建立一个像时钟一样的创新机制,让员工主动去创造客户价值,自主地核算投入产出。这是因为,时代在变,企业在变,内外两重因素逼迫海尔必须这样做。 从企业内部来看,海尔原来有几百人,而现在超过6万人,企业的快速发展会带来“大企业病”。由于企业过去的组织结构的层级管理模式,容易带来市场目标的缺失感,甚至出现扯皮现象。在信息化时代的外部条件来看,企业如果不直接面对市场,就会被用户所抛弃。 什么是自主经营体呢? 海尔人自己独到的说法: 自主经营体机制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矩阵组织;二是以人为索引的核算体系。每个自主经营体就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才能真正完成“双赢”的目标:端到端;同一目标;倒逼体系。这些自主经营体就如同“自组织”,不但能够迅速感知外界变化,发现和创造客户需求,而且能够不断修复价值目标,使其不偏离“客户需求”的最终目标。 1 端到端。 即市场一线经理或产品代表从客户的难题出发,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止,即从客户端的需求到满足客户端的需求。 2 共同目标。 即产品部定下一个目标之后,如销量、销售额、利润等,这些目标不是个人的,它是所有团队成员共同的目标。按照共同的目标来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 3 “倒逼”体系。 即将用户的要求作为目标,倒逼企业内部所有流程为:一线产品代表员工面对客户,将客户的难题和需求带给产品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共同来研究和解决客户问题,因此,要解决问题,员工就倒逼着领导提供资源、提供支持、提供服务,形成领导为员工服务,员工为客户服务的倒三角体系。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自”:即自我创新、自我驱动、自我运转。 这种三自体系,说白了是要让产品项目组员工自己当家作主,成为小企业家,关注客户需求,关注组织管理,关注组织利益,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独立的“小企业家”。因此,对今天的海尔员工来说,他们要面临的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变革,他们要参与一场“全员升级行动”——成为自主经营的“老板”。从一个被动的按照指令完成任务的“打工者”,到按照市场规则,通过自主经营,实现最大自我价值和最大企业价值“经营者”。 让员工当老板,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实际构成的是一种自主经营核算关系。海尔高管用了三句话精彩概括和描述了这种关系——即留足企业利润、挣够市场费用、盈亏全归自己。这三句话也就是说:海尔要在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前提下,用自主经营的机制核算到每一个SBU经营体。而其中,“留足利润”体现

海尔工业园观后感

海尔工业园观后感 海尔是我国白色家电的领头羊,它是我国的第一个世界品牌,究竟是什么让他有如此成就。怀着一种好奇心,我们于星期六上午参观了海尔工业园。 我们主要参观了海尔的中心大楼。从中心大楼的第十层开始,由解说员带领我们首先观看了海尔发展的资料片,接着,我们观看了海尔发展的图片资料及各种荣誉证书。第十一层展出的是海尔的各种家电样品,当然,主要就是冰箱了。第十二层,我们主要参观了海尔为现代家庭所做的室内设计及海尔为家电下乡所开发的产品。最后,我们参观了海尔的外走廊,其中环绕有有海尔象征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个大灯笼,还有象征春夏秋冬的四个大楼壁纸。从十二层的外廊俯视海尔,又给人另一种感觉,那用树拼成的大洲大洋,让人看到那就是海尔的空间,那就是海尔的未来。海尔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哪些方面文化方面,产品方面,管理方面,科技方面……海尔始终贯彻一个概念,那就是创新。 海尔集团的快速发展是海尔持续创新、锐意进取、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充分体现。持续创新和变革是始终贯彻海尔的精神。海尔非常务实,每一次改革都更加贴近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而且效果明显。这体现在海尔的每一次管理变革都可以顺利和平稳的过渡,从流程再造到人的再造,从观念创新到组织文化创新到信息化创新,从职能式流程到市场

链流程,每一次变革对海尔都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但基于海尔良好的管理基础和监督体制,使这些变革能够最快速度的有效实施。 海尔的科技创新。在海尔发展初期,他同其他冰箱制造厂一样,同样面临着冰箱质量低的问题。但海尔首先引进先进的德国技术,使得海尔冰箱的质量保证深入人心。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海尔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样海尔就逐渐成为中国白的家电的领头羊。但是海尔并没有停留在德国的技术水平,而是进行了深入的创新,最终海尔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得海尔在商海浪潮中保持快速前进。试想,如果海尔只是依靠德国的技术,那么海尔恐怕早已在人们的口中匿迹了。节能产品是目前市场销售的热点,现在各个企业都在争这块市场。海尔也在思考如何将产品能耗降至最低。海尔冰箱的A+ +级一方面使用了变频技术,另一方面是海尔在看到神舟五号返回时受到启发。有报道说,神舟五号返回大气层时,大气摩擦造成其表面温度非常高。海尔员工据此推断神舟五号的保温技术水平应该很高。海尔随即和神舟五号的研制方进行联系。此后,海尔把其技术原理用到冰箱上,使海尔冰箱的能耗减到原来的一半。在技术创新上,海尔在巴基斯坦有一个例子。巴基斯坦电压不稳,而且经常停电。海尔针对这两点,在当地设计生产停电后4天半不解冻的冰箱。仅这一项设计就使巴基

海尔集团客户管理

海尔集团客户管理 一、概述 1、海尔集团的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 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截至2009 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 个制造基地,8 个综合研发中心,19 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 万人。2009 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 亿美元),品牌价值812 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 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 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 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2、客户关系管理的概述 (1)含义CRM 是一个通过选择和管理客户为企业实现长期效益的商务策略,它要求企业在有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文化的基础上来有效的实施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销售和服务等流程客户关系管理(CRM)包含三个方面的层次。 首先,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来管理,通过完善客户服务和深入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最终价值。其次,客户关系管理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 它存在于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 再者,客户关系管理也是一种基于特定管理软件与先进的管理方法。

(2)功能与作用 A、整合客户信息:打破部门信息封锁的壁垒,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CRM 系统整合各部门分散管理的客户信息;为企业合作伙伴提供信息支持,保证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的良性运行。 B、稳定客户关系:根据客户行为变化等信息在第一时间把握环境状况和客户变化情况,使企业处于主动地位,稳定客关系 C、协调企业资源: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实现前端的供应商伙伴关系管理和后端的客户服务,使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D、提高企业竞争力:合理化物流的实现和客户与企业互动关系的良好运行,有效整合资源,规避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竞争 E、提供协同互动的平台:客户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随时访问企业,通过呼叫中心自动进入CRM 信息库,获取相关信融受得到服务指导。二、海尔CRM管理系统 1、海尔CRM理念 (1)一个中心: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可实现客户对定单的下达、审核、跟踪的全过程服务; (2)两类用户:外部客户用户和内部业务人员用户; (3)三种服务:面向外部客户的网上财务对帐、费用查询等在线帐务服务;面向外部客户的管理咨询、客户投诉及面向内部业务人员的库存查询、日期查询、客户进销存查询、商业智能分析等在线系统服

参观海尔集团心得

参观海尔集团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参观海尔集团心得 篇一:心得体会 参观海尔集团心得体会 4月 7 日,根据单位统一安排,我们去青岛海尔集团学习参观。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民族企业的骄傲。眼见、耳听海尔集团二十多年来的沧桑巨变,由衷地感觉收获颇丰,其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用人机制对目前的基层央行具颇具借鉴意义,心得体会如下: 海尔推行的特色企业文化。企业是人,文化是魂。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就是被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公信力的无形资产。海尔所以能够快速、创新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走向世界,与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创立员工普遍认同并主动参与的海尔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海尔的定位是一个从创业开始高速发展并不断创新变革的企业;海尔的目标是(敢争第一的)世界级企业与世界级名牌。海力在创新发展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凭借其特定的企业文化,将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员工

团队,显著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这是其纵横市场、百战百胜、高速发展的基础。如何打造成功的企业文化呢在企业文化核心被广大员工认同后,企业文化的形成就要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我认为推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层层发动、科学组织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高层和中层首先要积极行动起来,全方位宣传企业文化;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尽快编写企业文化教材,然后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各种形式,宣传企业文化,造就企业文化氛围,使其深入人心。 篇二:海尔参观体会 海尔参观体会 在学校的带领下,我们去青岛海尔集团参观学习。在这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中,我发现海尔真的跟其他公司不一样,无论是海尔工业园、海尔文化馆还是海尔大学,每一个地方都贴了很多的标语,用来激励工厂的工人。 在参观了海尔工业园、海尔文化馆和海尔大学等几个地方后,给我很大的震撼,感觉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参观海尔感受到厂容厂貌清洁漂亮,生产过程严谨有序,产品质量优良,售后服务规范。实际上只是接触到海尔企业文化中的物质层,海尔文化的更高层次在于它的制度层和观念层。为什么海尔集团的管理井然有序,产品质量如此优良,这么大的工业区没有一个

海尔集团的发展方向(已整理)

问题:如果你是张瑞敏,你认为海尔下一步应该重点发展什么产业?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 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

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这一阶段

案例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

案例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 一.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是以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水器等为主流产品,兼营房地产、信息产品、金融投资、生物工程等业务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1999年海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其中工业收入212亿元。目前集团下设企业100多家,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目前海尔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7个,1999年出口创汇亿美元。除出口业务以外,海尔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在南斯拉夫、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在东京、阿姆斯特丹、洛杉矶、硅谷、里昂、蒙特利尔建立海外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海外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二.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 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家电行业冰箱厂蜂拥而起,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濒临倒闭,管理混乱,缺乏竞争优势。为摆脱亏损,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青岛电冰箱总厂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与原西德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散件,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这一阶段,海尔狠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 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

海尔电影观后感

海尔《首席执行官》CEO电影观后感 2010年3月5日很高兴能够参加综合管理部组织的,海尔《首席执行官》CEO电影学习。电影中几个精彩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海尔公司中凌敏和员工们改变企业的落后的面貌的志气和努力,改变了前来验厂的 德国专家,坚持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对产品质量的标准的严格要求,毅然的将经过76台不合格冰箱砸毁。换来了海尔全体人员对质量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而不舍的努力,获得了中国冰箱史的第一块金牌的荣誉。 二、海尔剧中的管理者能够及时的抓住有利于发展的机遇,力排众议,果断的提出多元 化发展的战略。 三、海尔公司在资金困难时,能够顶住对AE公司提出的购买控股权为条件的资金支持, 凭着对质量的优秀的业绩成功上市,走出了经济的困难。 四、海尔管理者凌敏提出的第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所采用的“赛马机制”的激励下, 从公司抽出以杨阳为代表的一批有理想的年轻大学生来到海尔,培训锻炼学习,使他们在国际市场推销中,采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感动了法国著名链锁店老板列欧穆,并打开了法国市场。 五、海尔公司凌敏最后提出的一句话,但我相信,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远! 看完2个半小时海尔公司的发展史,让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沉重,使我找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足之处。我觉得我们目前最因该做的事情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海尔公司管理人员那样有改变技能的落后志气、改变产品质量决心、拥有持之以恒 意志。 二、有效控制和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及满足公司发展和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三、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计划,确保各工程按期、按质、按量完成生产计划 四、对现场品质异常进行处理、改善、做好生产质量信息收集,反馈和处理。 五、正确处理产、质量的关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 六、对制作/验收后品质负责,对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负责,对检验判定放行的产品质量负责,对提升产品合格率负责。

海尔集团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CEO简介 张瑞敏男汉族 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高级经济师。 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确立了“名牌战略”,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到国际的发展奇迹。25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二、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三、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四、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01 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02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 03 先谋事,后谋利——海尔的战略观 04 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海尔的日清日高OEC管理法 05 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场——海尔的市场链 06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 07 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观 08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 09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道 10 真诚到永远——海尔的形象 海尔产品

浅谈海尔集团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论文_大学论文

浅谈海尔集团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论文 学校:河北工程大学 班级:10会计(2)班 学号:100192226 姓名:闫海霞

浅谈海尔集团企业战略 摘要: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海尔集团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创立之初亏损人民币一百四十七万元,濒临破产。而今,海尔已经完成了跨越式发展。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的战略管理如何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国内企业应如何借鉴其经验,走自己的品牌战略与国际战略。 关键词:海尔战略管理品牌多元化国际化 海尔概况:企业战略发展三阶段 海尔的发展很快,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企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替代,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发展。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转移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替代旧战略,实现不同阶段上的战略转移。总的来看,海尔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一1991年),在“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理念指引下,专注于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一1998年),通过企业

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经营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扩张。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所谓“吃休克鱼”的办法来扩展。当时许多企业属于那种硬件比较好但软件不行、管理不行(即所谓“休克鱼”),海尔就积极地把这样的企业兼并过来,是这些企业扭亏为盈了。海尔的做法是:为每个企业差不多派3个人,一个是全面负责,一个抓质量,再一个抓财务;不是靠再投资,只是把海尔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移植过去,使这些企业起死回生了。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以后),实施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其基本战略理念就是“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所谓“海尔的国际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海尔产品的各项标准都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而且要成为中国很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要打海尔的国际品牌;而“国际化的海尔”则是要在世界各地建设海尔,不再是一个从中国出来的海尔产品,而是在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当地制造、当地销售的产品,这也就是“本土化的海尔”,这是个非常大的战略转折,而且对海尔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新考验。在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的策略原则是“先难后易”,国内有好多企业以“出口创汇”为导向,而海尔则是以“出口创牌”为导向,取得了成功。 在“走国际化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海尔是家电行业获得国优金牌、通过IS09000H认证和

海尔集团信息化案例介绍

海尔集团信息化案例介绍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理顺庞大的供应、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条,保证企业平滑运转,是海尔集团面临的巨大挑战。那么海尔集团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关键词:信息化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工业园13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016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在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中,中国海尔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理顺庞大的供应、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条,保证企业平滑运转,是海尔集团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海尔集团把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有效途径。 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创新管理模式,变革核心业务流程,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变革,做到信息流程同步化。没有对原有管理模式和核心业务流程的创造性的变革,是不能彻底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尔集团创新了管理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流程再造。 海尔集团全面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革命,通过以订单为纽带的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逐步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目标。 一、以订单为管理为核心创新管理模式,变革业务流程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主要目标。如果拥有用户满意的最大化,利润就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利润也不可能长久。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所以必须做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有可能获取利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直接的市场竞争转向客户的竞争。海尔集团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变革业务流程,争取逐步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客户零距离的目标:

青岛海尔集团参观实习报告

鲁东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实习(见习)报告 姓名:李xx 学号:20111611500 专业:经济学 院系:商学院 本校指导教师:xxxx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6 日

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共五级。

青岛海尔集团参观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为给我们提供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学校组织我们到青岛海尔集团进行参观实习。目的是让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理解理论,从而将课程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让我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充分开阔眼界,领悟企业精神,从而为未来步入社会、更好适应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学习大企业的文化精神,我们也应从中领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二、实习内容 (一)实习单位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二)实习内容 1.在学校东门集合,集体坐车前往青岛海尔工业园; 2.由海尔集团的工作人员带我们集体参观了部分厂房,并给我们讲解了企业相关的生产、销售情况; 3.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海尔集团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内陈列的海尔集团的历史物件、规章条款及获得的荣誉,并讲解的海尔的创建、发展过程,以及许多见证海尔兴衰的标志性历史故事; 4.集合完毕,集体返校。 (三)实习要求 1.听从带队老师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安排指导,有秩序,有礼貌,遵从公司的相关 规定。 2.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讲解。 3.认真学习了解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了解国际竞争大环境下现代企 业的开拓之路。 4.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写一篇实习报告。 三、实习总结

海尔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财经大学 2013—20014 学年第2 学期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论文(封面) 校区仙林专业年级金融11级 班级1105 学号1303110212 姓名李茜得分 目的:通过本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对债券发行的基本要求、基本材料和基本流程的了解,对债券定价、风险测度以及组合管理基本技术的掌握。 内容:选取一家上市公司,为其设计发行一支的公司债券并研究相关问题。 要求: 1、自由选取一家上市公司,不得雷同。 2、简要介绍公司基本概况和发展目标,详细分析公司的财务现状,论述发债的必要性。 3、为该债券编制招标发行说明书等发行材料。 4、下载6月中旬某日国债收益率曲线,据此构造利率期限结构并确定该债券的发行价格。 5、对债券的风险进行评估,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度等。 6、结构清楚、内容翔实、语言通顺、计算正确。 7、完成论文后以此页为封面沿左侧装订。

海尔集团有限公司 一、海尔集团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企业简介 海尔集团于1984年创办,其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现时为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龙头之一。其产品销售予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二零零九年十月,在《财富》杂志发布的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中,海尔位居榜首。 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1169)为青岛海尔集团旗下一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之附属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以「海尔」为品牌名称之洗衣机及热水器。本公司由2010年第二季开始发展渠道综合服务业务,通过日日顺与全国第三四级市场建立渠道分销网点,成为中国三四级市场领先渠道综合服务商。海尔电器于2011年11月30获纳入MSCI全球标准指数(MSCI中国指数),充分显示投资者对公司作为中国白色家电制造及渠道综合服务行业领先企业的认同。 本公司之控股股东青岛海尔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00690.SH)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二)企业发展目标 1. 企业愿景和使命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28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愿景和使命是致力于成为行业主导,用户首选的第一竞争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级品牌。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

国开企业战略管理形考作业二

(一)走进海尔创客工厂,人人都是CEO 问题 1.海尔“人单合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人单合一”模式的内容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 “人单合一”指的是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定单,并且要对其负责,定单与员工一一对应,合二为一。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成本、生产成本和应收账款数量,使得每个员工都贴近市场、参与市场,从而都能成为创造市场价值的战略事业单位。 “直销”指的是创新设计时要直接面对市场,针对客户的现实潜在需求。 产品制造时要面向定单,依据客户的现实需求进行生产。“直发”是在满足客户的交货日的情况下生产完成后,不经过仓库后直接发货。可见“直销直发”可以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研发费用的浪费和节约仓储成本。 “正现金流”是“人单合一”执行中避免过多的应收账款存在,和开发预付定货的必须的保证结果。 2.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海尔的创客模式是如何强化这种核心竞争力的?答: 海尔张瑞敏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创造用户价值的能力,由于用户的价值,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所以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变化”。从张瑞敏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尔CEO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创新变化”,即,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的创客模式分为: 1.员工提出创业项目,在海尔的创业平台上创业搭建平台 2.是针对用户在网上的抱怨和需求,全球创业者都可以利用海尔平台上的资源 提提出供解决方案。 3.原来是的海尔员工,创业项目不符合海尔,就脱离海尔创业,后者为创业团 队提供平台资源。 4.海尔将创意放在平台上,然后整合各方资源研发创新。 海尔通过创建家创业平台,为创业提供机会资源,人人都可以是创业者、创新者。用户的需求得到重视与关注并借助创业平台集思广益,能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方案。创客平台的实现更能强化海尔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3.你认为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是否适用所有的企业?为什么? 答: “人单合一”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因过度分工导致各自为政毛病,能最大化的激发员工创造性和潜能,在企业内部创造多个利润中心,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效益,增加竞争力。“人单合一”模式适用于所有企业,但我认为此模式更加适合产品高度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以市场销售为导向的行业或企业。

海尔观后感

一向以关注社会、关注现实题材为主的著名导演吴天明,总是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而挥舞着导筒,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经济体制改革中涌现出的时代骄子,因为他被海尔真实的人、真实的精神、真实的业绩深深震撼了,在他看来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沦落的时候,理想和信念显得尤为可贵。 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秉承一种“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十多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全球年营业额超过600亿美元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的真实故事。我们不禁要问:让海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竞争力的奥秘究竟在哪里?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相信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我认为海尔副总裁柴永森的一句话道出了个中玄机,他说:“我们的劣势,就是我们的基础不如人家,包括在技术上、在资金上。但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速度,再就是我们有一种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精神。”是啊!在高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欧美的老牌家电商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都远远胜于海尔,海尔要想在竞争中连连取胜,只能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功夫。海尔集团CEO 张瑞敏令人尊敬之处,还不仅仅在于他个人拥有的理想和信念,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精神的感召力量,使海尔人把他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融为一体,无怨无悔地为着同一个目标,携手努力,这就是对人的改造和提升——把一群充满惰性和小农意识、在厂区随地

大小便的小生产者改造成了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产业工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张瑞敏对人性的透彻了解和富有中国底蕴的哲学思想,为实现理想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纵观全片,没有耀眼的明星、华丽的衣服、震撼的音效及超高的特技,导演没有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人物的情感表现上,而是通过一个个事件冲突的转换,来衬托出人物内心中潜藏着的激情,企业首席执行官临危受命,不畏压力,力挽狂澜、果断决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虽然以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为创作原本,但绝不是为某个人或某个企业树碑立传,而是着力于把影片渲染成为一部在经济时代对一个成功者成功脉络的理性探索。我们可以从影片中体会到编导的创作意图更多的是关注经济体制改革后,变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更新,视野开阔,认识问题的更加全面客观,不再固步自封,开始面向世界。影片所描述的主人公足迹及他创造的典型企业成功范例,将给现实生活中追求进取的人们带来不无借鉴意义的思考和启示。 不可否认,一部《首席执行官》所带来的“余震”至今仍在震撼着我,它让我牢牢记住了那位为实现理想执着奋斗永不放弃的首席执行官,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海尔那种极具创新性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境界。一种创业的精神激励了我,一种坚强的意志鼓舞了我,一股拼搏的力量引导了我。一场真实的创业戏,给了我最强烈的震撼。 纵观整部影片,有三个片段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一个是海尔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