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个全面”服务“两大战略”努力开创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

围绕“四个全面”服务“两大战略”努力开创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
围绕“四个全面”服务“两大战略”努力开创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859414.html,

围绕“四个全面”服务“两大战略”努力开创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

作者:

来源:《中国新农村月刊》2016年第12期

2016年,政策法规司以“四个全面”为统领,积极服务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战略,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切实推动改革红利释放,加强领导决策支撑,加快法律制度完善,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

2016年重点工作回顾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全面完成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采取“N合1”的模式,将中央深改组、经济生态专项小组、国务院年度改革任务,细化成95项具体改革事项一起分解部署。组织对移动转售、优化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等重要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电信行业改革,扩大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范围,推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全面商用,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配合制定出台国有企业改革“1 N”配套政策体系文件,配合开展电信、军工等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相关改革;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支持电子、通信等试点行业和浙江、江苏等试点地区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组织推广试点经验。

加强政策研究,进一步发挥决策支撑作用。统筹协调部重大软课题工作。组织做好2015

年部重大软课题成果审议,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大软课题研究项目管理细则》,提高部重大软课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积极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围绕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及部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积极向部党组建言献策;扎实开展重点课题研究,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政策法律体系》研究。围绕当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去产能重点问题、制造业发展新动能等课题研究。

加快重点立法,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立法取得新突破。修订后的《无线电管理条例》正式公布施行,推动修订了《电信条例》等4部法规的相关条款,积极参与、推动出台《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推进《电信法》、《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等立法;规章立法取得新进展,制定公布了《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办法》、《边境地区地面无线电业务频率国际协调规定》等7件规章;过路法规和文件审查工作取得新成效,组织审查了124件过路法规,充分反映行业意见;对330多件规范性文件和其他重要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核。

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简政放权。2016年,新取消1项行政许

可事项,取消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4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改进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从部35项行政检查事项中选取14项作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论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形势 作者:鹏义 【摘要】:众所周知问题由来已久,其间经历了诸多的演变和发展,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国际化,新时期如何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关系重大,这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考验,本文就问题的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和可能出现的新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问题,进而给出了自己关于新时期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问题,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新特点,大陆,处理 【正文】 (一)问题的历史由来; 大家知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也曾而两次脱离祖国,一次是民族英雄成功第一次收复,赶跑了荷兰殖民者,死以后其后代将独立与清廷对抗,后康熙帝任施琅为大帅收复,此后一直隶属大陆管辖。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将二次割让出去给日本,自此脱离大陆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946年国民党发起国共战,经过历时四年的在,国民党被赶出大陆、蜗居。正当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完全解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横亘在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由此才形成了问题。处理好两岸关系成为中央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个重大考验。 (二)问题的演变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介石退居,国民党军队蜂拥入台,这标志着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介石、经国统治时期虽也曾扬言要反攻大陆,成立伪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们依然承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后来登辉上台,才开始提出“两国论”,开始搞台独分裂活动。将两岸关系迅速升温激化。登辉之后水扁上台,民进党开始执政,开始想明目胆地进行台独公投,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海峡两岸关系也日益紧。2008年随着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对大陆的访问,拉开了两岸关系缓和的序幕,海峡两岸交流也日益紧密。就在同一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赢得“大选”,击败民进党,时隔八年之后国民党重掌大权,也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门轰然洞开,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两年多来两岸经济关系大事不断,世所罕见。先是中断近十年的“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在大陆先后举行四次重要会谈,达成12项经贸合作协定;再就是取得了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MOU在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三)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及可能出现的新特点;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目前的两岸关系是两年来最好时机,台海形势出现了对我有利的外环境,登辉的影响日渐式微;水扁被判无期徒刑,以“台独纲常”为宗旨的民进党早已下台。未来几年,岛台独活动难于掀起大的风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接下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政治议题,两岸关系“先易后难”、“先急后难”、“先经后政”、越到后来越难。难点在于以下几点。 1政治对话议题。马英九当局对政治对话的态度渐趋保守。所谓岛形成“共识”,实际上就是一种“托词”,如果民进党一直反对,岛将永无共识;两岸对话还要夹带国际因素,这显然表明两岸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增强和强化。 2.经济合作机制化问题。马英九近年来不断重申ECFA的签署应在“对等、尊严”的原则下进行,必需符合“国家需要、民族支持和国民监督”的基本要求,必需符合“中华人民国主权”和人民利益,由此看出,ECFA形成两岸经贸关系的基本法,涉及到身份及关系的定位问题,搞好了,会使两岸关系更亲密;搞不好“两岸”也会成为“两国”的开始。 3.两岸军事互信问题。马英九在国18次国民党全代表会上显示,“因为两岸现在并没有剑拔弩,所以并没有进行政治性谈判甚至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急迫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方面要价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却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使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体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近日,由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个全面”学习读本》隆重推出,该书首次全面、完整地解读“四个全面”的内涵和精髓,告诉读者这个战略布局为什么对于当下的中国如此重要。以下是内容摘录:

计算专题答案

压强、功、功率复习卷答案 专题一 1.AEFG;BCD; 2.3×106;1.5×104; 3.4:1;8:1 4.=,< 5.×104;4×104;6×104; 6.30 专题二 1(1)>;(2)=;(3)<; 2.<;=; 3.800Pa;1.6N;1500pa 4.>;>; 5.>;<; 6.<;>;=;> 7.20cm; 8.0.2kg;10cm;b 9.等于 10.(1)1.2×103pa;(2)1.2N;(3)0.09kg 11.>;> 12.<;< 专题三 1.CDFG 2.B 3.500N;手心手背均受大气压力; 4.1.5×105N,人体内气压也约为标准大气压 5.龙卷风内部流速大压强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6.A 7.8,9,10,11 8.(1)8×104Pa,不会(2)吸盘内部有空气 9.(1)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2)轮胎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3)高压锅内气体温度不断升高,气体的量不断增大,压强增大;(4)乒乓球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5)开水壶内气体的量增大,压强增大 10.充满水; 11.(1)水银柱到水银槽表面的竖直高度;水银柱升高;(2)不会;不会; 专题四 1.1000J;200w; 2.200; 3.无法计算;11J; 4.25J; 5.2000w,8000J; 6.(1)0J;(2)200J;(3)100J;0J;(4)200J;180J. 90w;8.1500J,300w; 9.6×106;3×103; 10.(1)W AB=W BC;P AB

精品2014形势与政策论文: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摘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关键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往开来 一两岸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一)两岸关系的症结 “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第六点提出:“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同时指出,“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做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由此可见,要“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关键的问题恰恰存在于“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基础”之中。没有这个“基础”,两岸就没有谈判的可能,或者勉强谈起来只获得一纸协议,也不可能真正结束敌对状态;如果这个最根本的对立解决了,其他各项政治问题包括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等等,都将转化为技术性问题而迎刃而解。目前,两岸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上达成了一致,支撑了去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明显进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深化落实这一共识,尚需双方发挥高度智慧,在互动中形成高度默契、互为激励、螺旋上升的正面循环。所以,胡总书记在2009年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进一步指出:“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 (二)两岸关系核心问题是要全面落实“一中原则” 2005年“胡连会”标志着大陆“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走向成熟并落实为 具体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二十年左右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的事实上的“谈判” 终于达成初步一致。这就在两岸最为敏感的涉外问题上向台湾人民展示出合理 解决的前景,也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互为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取得一致 与平衡。 从“胡四点”到“胡六点”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讲话精神、从近年两岸关系出现的有关变化来看,以往一中原则单纯强调两岸关系的“法理内涵”,对台湾当局政治地位采取绝对排它性的否定态度;而“两岸同属一中”则在坚持一个中国法理基础的同时,为一中原则注入了实事求是、正视现实的“事理内涵”,以及以人为本、尊重包容的“情理内涵”。全面把握与落实“新三句”包含的法、理、情三重内涵,是我们正确坚持一

形势与政策浅析当前两岸关系1

浅析当前两岸关系 班级:学号:姓名: 论文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我们国家甚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自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目前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以及两岸人民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这对我国的统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两岸;关系; 一、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台湾日月潭像中华五岳一样受人欣羡。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君不见,二零零三年两岸的贸易额达五百多亿美元吗?台胞在大陆的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吗?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两岸关系呢? 众所周知,自孙中山创中国国民党以来,振兴中华就是国共两党最大的共识。国共两党合作则两利,不合作则两害。中国二十世纪初成立的这两大政党在最初的革命斗争中都积累了不同的经验。两党初创之初,国民党的力量因发韧于旧的国民党等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团体而强,共产党的力量因初创时沿于当时主流社会外围而弱。两党之间的合作截止目前有两次。军阀争斗成为中国稳定的最大威胁时,两党通过党内的合作成功地发动了北伐战争,陷军阀于土崩瓦解。而这时革命的领导权在国民党手中,但彼时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工作显得滞后,派系的存在使得对革命果实的争抢明目张胆。当北伐军进军到武汉时,军事主导权与政治掌控权之间的裂痕泾渭分明了。而此时,共产党对这种权力之争毫无影响。这是由于共产党成立之初缺乏经验的原因。最终,这次历史上最大的政党之间的合作走到了尽头。共产党离开了合作队伍,国民党独自完成了北伐。共产党在屠刀面前认定中国国民党一夜之间成为了革命对象,开始了“二次革命”,通过三大起义开创了红色政权割据局面。而中国国民党成为主政中国的执政者。几乎在同时,中国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地方军政集团与中央之间展开了权力斗争。当蒋介石取得了绝对优势的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新的斗争对象。可是共产党不是如其他军事集团一样容易解决。四次围剿四次无功而返。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争夺战中取得了局部胜利。然而,因为本身力量太弱,也只能进行地方割据。这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扩张政策恶性膨胀,企图以“大东亚共荣圈”来奠定争夺世界霸权的基础。日本对中国的变本加厉的侵略独占政策让中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种局面又肇端了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机缘。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局面转换的节点。面对日本的侵略,两党搁置隙嫌,重新合作抗日救国。不

中国梦与中国文化建设

中国梦与中国文化建设 沈阳理工大学胡世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道路的坚持、精神的弘扬、力量的凝聚,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都需要文化提供动力源泉。因此可以说,中国梦也是文化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文化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要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文化精神及其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坚持中国道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准确把握,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文化方向,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以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为此,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也是需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以高度的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道德感,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严格文化自律,努力当好中国梦的书写者。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开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凝聚起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我们一定要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增长点上面,文化单位更加要积极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争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书写者,而做为一名大学生更要做生态文明的努力推进者,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努力而奋斗!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 指引 何谓“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更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终结大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中询,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调研,首次提出“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四个全面形成的过程以及在总书记的一番话中我理解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四个全面”与“中国梦”有着密切的内在的根本的联系。以“中国梦”为主线深刻理解并宣传阐释好“四个全面”,是我们宣传思想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个全面”从哲学的视角,为改革开放进行顶层设计提供了战略思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路径,其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基本的哲学要素。其之所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因为实现中梦的历史前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其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肩负着民族使命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这个追求就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特色。不论在什么年代,党都没有放弃这一理想,都在践行这一使命。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旗帜上飘扬的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思

想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依然没有改旗易帜,继续以社会主义为发展的方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之路。这自然包含着“四个全面”的理论要素的历史折射。 “四个全面”之所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和哲学要素,既有其的历史原因,也有其的现实诉求;既有其的哲学要求,也有其的理论条件。它主要包涵四个哲学条件和理论元素。其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攻坚战。标注着中国共产党在走向伟大彼岸的思想高度的形成。其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正是围绕这些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新常态,为改革开放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方法论。其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则,也是关于中国梦新思想形成条件的辩证法。其四是从严治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哲学高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史的基本结论。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辩证法,它是一个历史刻度,在证明着中国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它是一个时代刻度,在回答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问题。它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哲学命题,是以时代的力量,激荡中国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形成中国梦的哲学高度。是用历史的眼光,形成中国梦新思想体系的理论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的搭建了第一阶梯;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的提供了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给与了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根本保证!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植于东方文明体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传承创新,特色鲜明,表达更亲切、更务实,更具激励作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

形势与政策两岸关系演讲稿

《形势与政策》(2014-15学年第二学期)《两岸关系》PPT讲义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两岸关系》 引言 2015年1月17日,国民党主席改选投票结果揭晓,朱立伦成为新一届国民党主席。 当晚,习近平向朱立伦发出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希望两党秉持民族大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同日,朱立伦复电表示感谢。复电表示:“九二共识”积极推动各层面的交流合作,已为两岸和平发展开创历史新局,期盼贵我两党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上,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两岸永续和平与繁荣。” 历史 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所衍生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两岸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占有主要责任。虽然美国有许多人曾经为促使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的解决做了大量工作。美国确也有人至今仍不愿看到中国的统一,制造种种借口,施加种种影响,阻挠台湾问题的解决。 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是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只要双方都能恪守三个公报的原则,相互尊重,以大局为重,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中美关系就一定能不断获得改善和发展。 发展历程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历代领导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也进行了著名的如国共合作,汪辜会谈,习连会晤等努力。积极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力争做到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 政策动向 台湾现在实行的是两党制。 民进党的党章虽然明确表明,民进党追求“民主进步”的政党,然而民进党的党纲则素有“台独党纲”之称。虽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地朝“缓和”方向变化,但仍不脱“台独”色彩。 国民党的理想在於建设中华民国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富强、尊严的现代化国家。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民党近年来坚持的政策主张,相信朱立伦在接任党主席后能够保持既有方向,持续推动国共党际往来和两岸交流合作,反对“台独”。 但是台湾两党内部构成复杂,并不能简单地说民进党搞台独,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而且两岸人民能接受的和平与发展只有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才能达成。习近平与朱立伦的交流并没有触及两岸关系中依然存在巨大分歧的许多问题。 二战后,美国一直将台湾视为孤立乃至包围中国的支点。核问题以及对台军售等敏感问题非常不利于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美国媒体近日还为台湾防务怎样击退解放军出谋划策,可见美国阻碍两岸和平统一的势力仍在暗处潜伏。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 杨倬电气2118班 一个社会的发展,既植根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诸如食品安全等问题,固然是监管问题,但同时也是良心考题;一些改革难题的背后,固然有利益纠葛,同时也有观念掣肘、勇气缺失。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们强调“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身处这样一个急行军时代,我们的精神家园应当如何安放? “心累”或许是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有时是生活的压力让人难以喘息,更多时候则是这样的自我诘问:“天天这么忙碌是为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是为什么?我们所为之奋斗的高学历到底是为什么?升官发财是否就是成功的唯一出口?当身体向着欲望一路狂奔,望尘莫及的精神又将经历怎样的挣扎? 应当说,在中国人重构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精神家园的观照自始相随,只不过始终未成主调。当“小悦悦事件”令人悲痛震惊、问题奶粉使得人人自危,当诚信、善良、安全感成为稀缺资源,今天的国人已不愿是“道德贫困”的旁观者。将这种集体焦虑上升为国家行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命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和充足的民意基础。 西方学者所描述的“现代化后果”,同样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血缘关系到公民国家,这种急剧的变化转型,释放了压抑的物质欲望,也带来了物质主义的膨胀;促进了

社会的自由流动,却尚未形成新的公共意识;发展了现代化大生产的格局,但还没有建立新的信用体系。转型期的文化坚守、道德重构和灵魂安顿,并不比发展经济轻松多少。 然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时期我们应如何建立一个文化强国来进行文化坚守、道德重构和灵魂安顿呢? 首先,我们应进行文化坚守也就是注重文化安全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文化安全是前提和必然要求。苏联的解体应当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面对西方的所谓“和平演变”战略,戈尔巴乔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在苏联国内大搞和平演变,殊不知“和平演变”实际上是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侵略。因此我们应该足够重视文化安全,维护文化安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国家根本制度安全。国家根本制度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是保障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维护国家根本制度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宪法》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与问题相互交织, 引起社会振荡的因素仍然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 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安全在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意识形态安全。即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受威胁与侵害,能够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是该国的立国之本,如果放弃了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将导致该国既有政治和经济制度衰落甚至毁灭。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在社会意识形态上不断加强对我国的渗透和颠覆:在经济上宣扬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在政治上企图颠覆我国国体、政体与政党制度,

形势与政策之两岸关系 论文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 所属课程: 院系年级: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年月

两岸关系之深思 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热点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关心时事,认识两岸关系的动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这是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两岸关系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尽到的义务。 关键词:两岸关系历史问题交流台湾问题新形势 一历史视野中的两岸关系 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30年来,大陆方面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大陆方面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大陆方面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二两岸经济关系新进展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

(征文演讲)科技强国,文化兴国——我的中国梦

科技强国,文化兴国——我的中国梦小时候,看到同村的一些小伙伴总是整天吃的喝的零食不断,我好生羡慕,便哭闹着向妈妈要。妈妈看着破旧的泥瓦房叹息地对我说:“乖,你得好好念书,等将来有钱了,想吃啥就买啥。” 从4岁开始,每次看到村里的小学开学,别人家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的情景,我总是羡慕地跟在后面,这时,父亲总是对我说:“孩子,爸爸保证:有一天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背上书包上学的!” 当我7岁时,国家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里新建了一栋教学楼,我终于可以和村里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安心上学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看着和蔼可亲的老师,闻着书本发出的书香味,我的心情是多么的雀跃啊! 由于我天资聪明,从小我念书的悟性就很好,二年级便能写好几百字的作文,认识的生字也比同学多很多。小学教过我的老师都认为我是个可造之才。记得我上学的第一天,父亲亲自给我整理好书包,并郑重地对我说:“现在你已经是一个读书人了,你一定要好好用功,不然你就要跟放牛娃一样了!”虽然那时我还不懂得父亲眼中的深意,但是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我知道了读书是一件神圣而又光荣的事情,能够上学读书是可贵的,也是不可以懈怠的。所以我一直都很认真的学习,从不让我的功课落下。从小学至初中,我的作文差不多每一篇都被老师拿来当范文,考试成绩年年都是班级第一。我的学习成绩让父亲很欣慰。相反的是,我的哥哥却把书念得一塌糊涂。于是,父亲就把光耀门楣的希望放在了我身

上,督促我千万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尤其是初三毕业那年,因为母亲病重等的一系列变故,父亲狠心让大哥辍学,从此他对我的期望更加殷切了。 读高中时,我家的情况更加糟糕。父亲因为劳累过度,两次意外坠楼,摔断了一条腿、一条胳膊,从此行动不便;已经在鬼门关走过一趟的母亲又旧病复发,卧床不起;家里养的几头猪又莫名其妙病死了……种种不幸使我家整日愁云笼罩,看着鬓已白、背已驼、日益苍老的父亲,我真的非常难过。我真的不忍心再看着父亲为我的学费而没日没夜地奔忙,于是我产生了辍学的念头。终于熬到放暑假了,我一个人去了广东打工。 临近开学,父亲开始打电话催促我返校。实在搪塞不过了,我便鼓起勇气告诉父亲我要辍学的想法。父亲一听很震惊,继而大发雷霆:“难道你也要步你大哥的后尘吗?!你太让我失望了!”后来听我妈说,父亲气得三天三夜没睡好觉。没多久,父亲又打电话来,这次他跟我说了很多,从父亲刻意平静下来的话语中,我知道了父亲的故事,知道了父亲曾经的梦想。 父亲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不仅读书勤奋,字也写得很漂亮。父亲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念大学,做一名博学多才的大学生。他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然而,因为兄弟姊妹多,家境贫困,身为长子,准备上高中的父亲却不得不遵从爷爷的要求,辍学回家当起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从此父亲变得沉默了,常常一个人拿着自己以前的书本发呆。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同学上学时,高高兴兴地从他干活的地里经过的时候,他总会默默转过身去,等他们走远了,才又转过身来,目光却紧紧尾随着他的同学,直到很远、很远……

《四个全面》重要试题及答案

《四个全面》重要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党的十七大最早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改革开放的目标 C.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 参考答案: A【本题解析】【加入错题本】【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2. (判断题)“四个全面”理论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吏是三大战略举措。()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 N【本题解析】【加入错题本】【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3. (多选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这体现了()。 A. 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辩证统一 D.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析】【加入错题本】【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4. (单选题)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第一次将()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依法治国 C. 全面从严治党 D. 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 B【本题解析】【加入错题本】【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5. (单选题)()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A. “四个全面” B. “五大发展理念” C. “三严三实” D. “两学一做” 参考答案: A【本题解析】【加入错题本】【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形势与政策 海峡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海峡两岸关系论文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成的,要深刻了解现状,离不开全面、深刻理解历史 台湾问题是目前我国国内政治和远东国际关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台湾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关系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二千三百万台湾同胞的命运,关系到远东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决策者的卓越智慧和超常胆略,更需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盼望两岸政治家与"国共"两党及各党派有识之士,放眼未来,携手共进,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大义为重,将个人、一党之欲念搁置一边,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与民族的责任,共同描绘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也是国人的殷切期盼!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线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

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的法律保障。 其他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资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黄坤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了全面深刻的巨大成就,发生了具有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日前,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就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谋篇布局的? 黄坤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系统规划和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文化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深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多次研究文化建设重

大问题。党中央先后印发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倾注巨大心血,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席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会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先进代表、中国记协第九次理事会代表、全国文明家庭先进代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战略思考和科学把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记者:您对过去五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何总体评价? 黄坤明:五年来,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呈现崭新局面。

浅谈四个全面布局用与中国梦的关系

实践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 中国梦的关系 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梦的关系摘要: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省调研考察时提出?四个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仅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关键词:?四个全面?、中国梦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理国家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图?。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途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战略支撑、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根本前提,是实现中

中国梦和传统文化

中国梦与儒家文化文献综述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镌刻着我们对民族辉煌历史的美好追忆,记录着近代中国遭受的苦难经历,彰显着当代国人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在其题为《中国梦与天下观》的论文中如是主张:你的梦,我的梦,不能算中国梦。现代中国人的梦,也不等于中国梦。只有古今中国人共同的梦,才算真正的中国梦。 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认为: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在《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论文中指出:“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努力。 王宜科先生在《增强忧患意识,谨防盛世心态》的论文中,及时而敏锐地指出:有一部分人有一种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情绪和论调:他们声称“中国已然迈入盛世、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大可不必再一心谋改革发展。” 二、文献综述 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在其题为《中国梦与天下观》的论文中在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提出两种社会理想,一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公天下,即大同理想;二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是家天下,即小康社会。这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而悠久的梦想。这才是古今中国人的梦,真正的中国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儒家的最高理想。而现实的社会,“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家天下。虽然是家天下,只要天下太平,没有战争与动乱,就算是好的,可以称之为“小康”。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朝,都是家天下。四千多年以来,没有大同社会。因此,“小康”就成为古今中国人追求的现实理想,即所谓中国梦。 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支持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方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他认为培养、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志”,再进行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志”就是理想,丰富的理想可以称

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作者:罗成翼黄秋生《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9日07版) 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并提。2015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进一步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毫无疑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回应时代关切的基本方略,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小康不仅是中华民族自古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的奋斗目标。1979年,邓小平同志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大报告在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党的十八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谋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毫无疑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所谓“全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覆盖人群全面,即全面小康不仅是城市的小康,更重要的是农村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方面,涉及领域全面,即全面小康不仅要有经济的富裕,而且还要有政治的民主、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公正和生态的良好。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

关键步骤,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五位一体”目标,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仍然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只有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创新社会发展模式、完善社会制度体系、释放社会机制活力、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具体矛盾、助推社会文明进步。正因如此,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就目标任务而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基本内容而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十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十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要实现奋斗目标,既要不断地丰富物质财富,也要不断地丰富精神财富。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30多年来,我国亿万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发展的世界奇迹,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反过来也会促进物质文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深刻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要坚持重在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要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