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文本(简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近期建设目标和战略 (4)

第三章发展规模与空间分布 (5)

第四章空间发展策略与指引 (7)

第五章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9)

第一节对外交通设施提升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改善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居住用地建设与保障计划.. (13)

第四节工业及仓储用地建设计划 (14)

第五节公共设施用地建设计划 (16)

第六节公共绿地建设与山水格局构建计划 (19)

第七节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21)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22)

第九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 (24)

第十节城市减灾防灾体系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计划 (27)

第六章实施政策与保障机制 (29)

第七章附则 (3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相关精神,按照住建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促进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城镇发展模式转变,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从空间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总体要求和部署的落实,指导各类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分阶段推进和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意图,特编制《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

第2条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第3条编制原则

(1)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南昌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南昌与周边城市的发展规划;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产业经济、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推进城镇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加强空间管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提升城市运营效率。

(4)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5)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独特风貌,体现名城特色。

第4条规划范围

南昌市中心城区

第5条规划时限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第6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协调。第7条成果构成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及附件(含说明书、反思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近期建设目标和战略

第8条近期建设目标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战略指引下,立足全省、依托全省,将南昌建设成为支持中部崛起的现代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南昌省域核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成为全省的领头示范城市。

区域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构建先进低碳的现代产业集群、城市空间发展健康有序、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八大片区功能优化、五大组团建设持续推进、城市交通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逐步完备、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特色更加凸显。

第9条近期建设战略

交通体系优化战略

建设区域交通中心、大力发展公交优先、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空间优化拓展战略

繁荣新城带动老城、推进工业产业入园、有力拓展外围组团。

功能升级战略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建设城市副心、发展仓储现代服务。

人居环境提升战略

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公共绿地均衡、大力发展住房保障。

基础设施完善战略

积极建设市政设施、构筑城市减灾防灾。

城市特色彰显战略

构筑山水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章发展规模与空间分布

第10条市域人口规模与空间发展

1、人口规模:南昌市作为省域中心城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规划至201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55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20万人,暂住人口3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规模在380万人以上。

2、空间发展:“十二五”期间着力构建“双核三圈”的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双核:即“一江两岸、双核拥江”,以红谷滩中心区、旧城中心区为核心,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体,差异化发展、相得益彰的城市核心区域。

三圈:第一圈是中心城区,由城市核心片区、若干城市副中心相应片区及长棱片区组成;第二圈是城市拓展圈,布局城市发展五个新的组团。包括瑶湖生态科技新城、昌南现代综合新城、九龙湖现代综合新城、乐化空港新城、梅岭休闲度假新城;第三圈是一小时经济与生活圈,以南昌中心城区为核心,快速交通网为依托,重点发展新祺周、龙津、向塘、民和四个次级城市,文港、温圳、李渡,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梅庄九个特色城镇,推动南昌省会都市合作示范区的建设。

第11条中心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规划至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6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至2015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236平方公里。

其中,昌南城市建设用地154平方公里:旧城片区21平方公里,城东片区44平方公里,城南片区40平方公里,朝阳片区19平方公里,瑶湖片区30平方公里;昌北城市建设用地82平方公里:红谷滩片区16平方公里,红角洲片区22平方公里,蛟桥片区44平方公里。

第12条外围组团人口与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规划至2015年,外围五大组团人口规模52-57万人,其中,瑶湖组团2-2.5万人、昌南组团36-40万人、乐化组团2-2.5万人、梅岭组团8

万人、九龙湖组团4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至2015年,外围五大组团用地规模为81平方公里。其中,瑶湖组团8平方公里、昌南组团41平方公里、乐化组团7.5平方公里、梅岭组团11.5平方公里、九龙湖组团13平方公里。

第四章空间发展策略与指引

第13条空间发展策略

十二五期间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为:强化昌北,聚焦核心;战略拓展,启动组团;点轴推进,充实各区。

第14条空间发展重点及指引

围绕空间发展策略确定空间发展重点地区如下:

1、强化昌北,聚焦核心策略:以强化CBD集核、大昌北区域融合为核心,以优化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中央商务区、门户地区、轨道站点地区、外围组团地区为触媒,稳步提升大昌北在商贸金融、先进制造、创意文化、生态环境、休闲旅游、现代综合物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重点建设西客站地区、红角洲地区、CBD核心区、凤凰洲地区、白水湖地区、蛟桥地区、轨道1号线沿线地区、马兰圩地区。

西客站地区:拉开框架,格局初现;红角洲地区:建设站点,推进水城;

CBD核心区:稳步推进,建设完成;凤凰洲地区:围绕站点,完善功能;

白水湖地区:提升产业,改善市政;蛟桥地区:综合改造,腾笼换鸟;

马兰圩地区:整理改造,完善路网;1号线沿线地区:围绕站点,提升功能。

2、战略拓展,启动组团策略:以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为核心,以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为先导,以职住平衡和功能综合为基础,着重发挥外围组团在产业带动、吸纳人口、提升功能等方面的综合作用。重点建设乐化组团起步区和龙头岗港区、九龙湖组团起步区、瑶湖组团东岸航空城;昌南组团象湖新城和小蓝汽车城,以及梅岭组团。

乐化起步区:拉开路网,配套职住;龙头岗港区:初步启动,完善设施;

九龙湖起步区:构筑框架,建设市政;瑶湖航空城:完成一期,拓展麻丘;

象湖新城:提升配套,完善功能;小蓝汽车城:优化产业,完善建设;

梅岭组团:保护环境,提升设施。

3、点轴推进,充实各区策略:以完善功能,改造环境为核心,以轨道站点为增长极,以城市干道和轨道线网为拓展轴,以建设副中心和改善环境为基础,扎实推进各个城市片区在公共服务、居住环境、民生工程、产业提升、城市交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如旧城中心区的如火车站东广场和滕王阁—佑民寺—绳金塔—万寿宫历史街区,城东片区的青山湖西岸和青山湖北岸——赣江南岸地区,瑶湖片区的紫阳大道沿线和省奥林匹克中心周边地区,朝阳片区的朝阳新城和水厂路以北地区,城南片区的广州路沿线和新昌南城等区域。

旧城中心区:

八一桥头地区:改善交通,提升景观;城北地区:整理土地,完善交通;

内四湖地区:前期研究,改善四湖;火车站东广场:整理土地,建设完成;

轨道1号线沿线地区:围绕站点,提升功能;

滕王阁—佑民寺—绳金塔—万寿宫历史街区:保护文化,提升品位;

城东片区:

青山湖西岸:整理土地,建成景观;玉带河沿线:沿线景观,二次提升

青山湖北岸—赣江南岸地区:功能置换,退二进三;

轨道1号线沿线地区:围绕站点,提升功能;

瑶湖片区:

罗家新区:东延解放,建设新区;艾溪湖东岸:完善景区,建设住区;

紫阳大道沿线:结合站点,完善设施;光伏产业园区:初步启动,逐步完善;

省奥林匹克中心周边地区:完善住区,提升景观;

轨道1号线沿线地区:围绕站点,提升功能;

朝阳片区:

朝阳新城:全面建设,重视公益;水厂路以北地区:棚户改造,环境整治;

城南片区:

昌东工业园:扩展工业,适度配套;新昌南城:完善设施,推动产业;

玉带河沿线:沿线景观,二次提升;京山地区:交通改善,棚户改造;

昌南市场区和物流中心:扩大物流,完善市场;

梅湖景区:提升环境,整理土地;广州路沿线:建筑改造,提升形象;

洪都机场区:连通道路,启动北区。

第五章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第一节对外交通设施建设计划

第15条建设目标

(1)完善并加强水、陆、空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及站场建设,将南昌建设成为区域交通中心。

(2)依托高速铁路和航空枢纽实现连接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区)的省际交通廊道。

(3)依托快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实现连接九江、吉安、鹰潭、抚州的赣中北省域一小时交通圈。依托高速公路实现辐射永修、安义、奉新、高安、丰城、余干等地的一小时交通辐射区。

第16条建设原则及任务

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强化南昌市交通枢纽地位,有效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构建合理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第17条公路建设

(1)重点续建昌德高速、昌奉高速。

(2)新建南昌综合客运枢纽、双港客运站、南昌西综合枢纽客运站、麻丘客运站。

(3)新建沈桥货运站、向塘货运站、望城货运站、乐化货运站、瑶湖货运站。

第18条铁路建设

(1)新建南昌西客站以及对南昌站场改造。

(2)建设南昌至赣州城际铁路,续建浙赣铁路快速客运专线。

(3)构建铁路西环线鄱阳湖城镇群城际快速铁路客运网。

(4)建设完成向莆铁路。

第19条空港建设

(1)重点继续推进实施完成昌北民用机场改扩建为4E级国际机场工程(2)依托昌北机场,推进航空货运物流园区建设。

第20条港口建设

(1)新建龙口岗港一期450万吨码头、樵舍危险品港150万吨码头(2)启动南昌新港临港产业物流城建设。

第二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计划

第21条建设目标

(1)加速快速路和干线主干道等交通走廊建设,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网状快速路框架。

(2)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将道路网密度提升至5km/km2,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m2。

(3)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依托轨道交通,通过强化常规公交建设,形成轨道交通、BRT和公交专用道多种形式公交通行方式,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4)建设以人为本的行人交通空间。在主要商业区、交通枢纽等公共空间,构建连续的步行空间;增加城市干道的人行过街设施,优化交叉口行人交通组织;增设自行车专用道和停放点,改善自行车通行条件。

(5)提升停车供给水平,在推进社会停车场投入的同时,加强配建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力度。

第22条建设原则及任务

完善交通性骨架路网建设,支持重点地区道路拓展,提升赣江两岸联系,加强重要通道节点建设,改善老城内部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第23条交通性骨架路网建设

基本完成网状快速路交通走廊建设;完成经航大道、九州大道、昌九大道等10条干线道路的新建、改扩建工程。

第24条重点地区道路建设

重点完成西客站地区、瑶湖地区路网,支持新区开发。

第25条跨江(河湖)桥隧工程

完成朝阳洲大桥建设,启动红谷隧道工程。

第26条重要通道节点建设

重点完成顺化门立交、龙王庙立交、胡惠元立交等20处城市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建设。

第27条老城内部交通改善

重点完成青山北路北延、二七北路延伸、象山路南北延伸、迎宾大道北延等断头路、瓶颈路打通工程;新建和拓宽改造52条道路。

第28条扩大机动车停车供给

扩大城市停车泊位供给,在发掘现有停车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在旧城区停车矛盾突出地段建设一附院、儿童医院等23处社会停车场。

第29条公共交通建设

在轨道一号线完成、二号线开建的同时,围绕城市核心区建设快速公交线路,配套建设公交枢纽,新建18个公交枢纽站;完善公交配套设施,建设18个公交停车保养场;同时继续结合道路改造实施干道沿线非港湾式公交车站改造工程等。

第三节居住用地建设与保障计划

第30条建设目标

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至2015年,实现常住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并完全解决双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0平方米。

规划到2015年,中心城区新增居住用地795公顷,其中新区开发居住用地约360公顷,存量置换(企业退城进园等)用地约250公顷,更新改造(旧城改造等)用地约185公顷。

第31条规划原则及任务

在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重视大型居住区的开发建设。新增居住用地重点往新区投放,疏解老城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完成低洼危旧房改造,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制定年度建设实施计划。

第32条居住用地建设

体现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与空间拓展相协调的原则,按照中心城区“双城八片”总体布局结构,结合跨江西进,向东向南延伸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住宅建设布局结合城市近期重点地区、总体上形成与城市结构相匹配的八大居住片区、多个子板块的布局:

(1)遵循城市跨江西进、向东向南延伸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环境较好地区的优势利用,将红谷滩(凤凰洲)、红角洲、朝阳等沿江地区以及高新、城东、城南等新区、开发区作为新增住房重点发展地区,并结合重点地区建设推进青山湖板块、京东板块、玉带河板块、艾溪湖板块、象湖板块、岱山板块、城南板块建设。

(2)住房建设结合片区产业布局和主导功能联动发展,重点推进经开区青岚板块、双港东大道板块、白水湖板块、黄家湖路板块的建设。保证住房建设为产业提供充足的配套,促进开发区职住相对平衡发展。

第33条保障房建设及低洼危旧房改造

(1)按照有序推进的原则,结合南昌市经济发展水平,规划期内,城区实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保障的面积标准为人均建筑面积13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达到10000套以上;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南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涉及拆迁总建筑面积260.18万平方米。按照住房建设规划要求,做好年度计划,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

(2)合理选择保障性住房(含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地点。结合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工业区生活配套等,重点发展城乡结合部、一环以外地区,依托昌东工业区、民营科技园、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用地周边,以及解放路、青山湖大道、顺外路、抚生路等交通便利地区,依托现有居住用地,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相对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小区。

第四节工业及仓储用地建设计划

第34条建设目标

规划至2015年,新增工业及仓储物流服务用地417公顷,其中新增工业用地253公顷主要为一类工业用地、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和服务外包产业用地等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的用地类型;新增仓储用地164公顷,结合物流体系完善节点建设,和各类物流载体和平台建设。

第35条规划原则及任务

继续推动老城区内零散、老旧工业“退二进三”和“退城进郊”,鼓励和吸引产业迁入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公共物流区,完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重大产业,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在外围组团布局。

第36条工业用地建设

(1)积极进行洪都机场区、城北地区七里街电厂、硅酸盐厂、青山湖北岸-赣江南岸地区民营科技园、江纺、灰厂等的工业土地整理改造、功能置换和储备工作。

(2)重点推动三个增长板块(国家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产业发展和提升。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高

新技术为主,大力推动外包服务和科研服务,积极建设光伏产业园、LED产业园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现有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重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业,着力打造循环工业园,积极建设白水湖工业园。

第37条仓储用地建设

(1)加快推进我市公共物流区建设,积极建设各级物流节点,包括昌北物流基地:昌北医药物流中心、昌北航空物流中心、昌北邮政物流中心、江西集装箱码头二期、南昌保税物流中心、昌西南物流基地、华南城物流项目、昌南物流基地、向塘铁路物流项目等。

(2)积极建设各类物流载体和平台建设,,建成位于西客站区域的华南城物流园一期工程、进一步扩大城南市场物流功能,完成昌南物流园建设。重点建设深圳农产品昌南物流中心二期、洪客隆现代物流中心、苏宁电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等市场物流项目。完成白水湖地区水陆空联运物流园建设,建设南昌新港临港产业物流城。

第五节公共设施用地建设计划

第38条建设目标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形成层级分明的多中心体系。进一步完善“双核拥江,分级多中心”的公共设施分布格局,繁荣发展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改善老城中心区。促进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化分布。

第39条规划原则及任务

(1)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向新区倾斜,促进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化分布,提升新区服务水平,引导人口向新区流动。

(2)进一步优化提升、繁荣发展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改善老城中心区;全力推进各片区副中心建设。构筑由市级中心-副中心―居住区中心组成的层级分明的三级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体系,以适应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时代走向多核时代。

(3)重点聚焦红谷滩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进一步明确红谷滩CBD核心地位,使其成为高端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体现21世纪南昌现代化都市新形象。协调老城中心与新城核心的关系,各种高端商业、商贸金融服务中心、重大公共设施应重点向CBD区域集中并推动其格局形成,确保中央商务区能够达到并发挥其规模效应。它的建设需要全市乃至全省的力量支持。

(4)注重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依据各片区特点,有所差异的提升副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发展,缓解老城区市级商业中心区域交通压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等级体系,带动各片区功能提升。

第40条行政办公设施

高标准建设以省级行政办公设施为代表的行政办公设施。

第41条商贸金融设施

(1)重点建设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形成金融商贸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极核。

(2)积极推进以北京路、上海路为依托的城东副中心建设,发展以生活零售结合时尚购物主题的商业中心,重点建设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精品专业

店等服务设施。

(3)积极推进以广州路、井冈山大道为依托的城南副中心建设,发展以集商务办公、购物休闲为一体,以家居专业店、汽车精品店为特色的综合性商业区。引进商务写字楼,新建大中型购物中心、大中型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服务设施

(4)积极推进以枫林大道与庐山南大道、双港大道为依托的蛟桥副中心建设。蛟桥副中心主要服务于经开区企业和高校园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以贸易咨询服务为特色兼顾商业零售的城市商业副中心。

(5)积极推进以紫阳大道为依托的瑶湖副中心建设,在紫阳大道两侧发展以商务接待和宾馆服务为主,商业服务为辅的功能。

(6)积极推进以水城为依托的红角洲副中心等的建设,建设高端文化设施,并以此为依托,完善商业设施。

(7)围绕轨道一号线站点区域积极发展商业集聚区。

(8)同时针对南昌市国际体育中心区域、省奥林匹克中心区域、凤凰洲地区、朝阳新城、艾溪湖东岸等地区不同的发展导向和功能要求,发展配套酒店、商业服务设施、商务办公等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地区的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第42条文化娱乐设施

重点建成一批标志性的能与省会城市相匹配的重点文化设施,同时完善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初步形成网络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南昌国际艺术中心(大剧院)、南昌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南昌市博物馆新馆、八大山人风景区名人艺术馆群(彭友善美术馆)、南昌文化会堂改造、市采茶剧团搬迁、市民俗博物馆新馆、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等。滕王阁文化产业园、绳金塔文化产业园、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天香园文化产业园、东湖区北湖历史文化街区、高新大道文化艺术街,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城市文化次中心。

第43条体育设施

围绕七城会场馆建设以及后续利用,完善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行政区为单位,重点建设区级和居住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并结合社区建设完善居住小区级体育设施。

第44条医疗卫生设施

完善城市新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区医疗卫生设施均衡化分布。重点建设省人民医院红谷滩分院、省妇幼保健院朝阳分院南大一附院、象湖分院南大二附院红角洲分院、南昌中心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高新分院、南昌市第三医院朝阳院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分院、江西省精神病院附属心理专科医院、南昌市第四医院异地重建、南昌市妇幼保健院。完善省皮肤病医院基础设施、市九院新发及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和培训基地、市血站PCR实验室等设施。第45条基础教育设施

继续调整和完善原有中小学校的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准化学校,使南昌市的教育事业上一个新台阶。更新扩建“建成区”中小学校,尽可促进建成区中小学校各项指标能接近或达到规划相应指标;高标准建设“新区”学校,高标准配套“新区”教育设施,推动示范性学校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39所中小学校,其中新建学校30所,改扩建学校9所。从行政管辖划分:市直学校8所、东湖区3所、西湖区5所、青云谱区6所、青山湖区7所、高新区1所、经开区3所、红谷滩新区6所。

第六节公共绿地建设与山水格局构建计划

第46条建设目标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从建立“山江湖城”有机融合的空间格局出发严格保护区域内湖泊水系、山体森林以及提升其生态和景观价值,构建生态和谐、山水相融、绿色低碳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打造宜居城市。

至2015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260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平方米,绿地率达41%,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并突出绿地分布的均衡性和层次性。

第47条规划原则及任务

(1)完善轴、环、链、廊多元化绿化生态体系,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

(2)以山体、风景区、公园、组团间的隔离带作为城市绿色环境背景;以江河水脉、绿带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组成城市绿色通廊,指状楔入,联通成网,以各类专用绿地和开敞空间为城市绿点,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网络。突出轴、环、链、廊、区生态要素,创造“山水相依,城林交融,蓝脉绿网,水城共生”的特色景观。

(3)结合城市绿地、水系、生态隔离带,构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城市“绿道”,将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融入城市绿地系统中。

(4)通过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将湖泊水域等滨水景观和优质公共资源让市民共享,实现“还水、还绿、还空间”于普通市民。

第48条山水格局保护与提升

(1)梅岭风景名胜区

继续保护梅岭生态自然环境,保证梅岭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远山近水”的景观视廊。

(2)一江两河风貌带

对赣江、抚河、玉带河及江河两侧重点进行景观与建设控制,加强两岸绿化

建设,保证滨水两侧绿化的连续性。重点形成滕阁秋风、南浦飞云、章江晓渡等重要历史景观。水岸两侧历史文化资源应向航道设置标示牌,并形成串联历史文化资源组织水上游览线。

(3)湖泊风貌保护

按照《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南昌市青山湖保护条例》和《南昌市重点地段规划控制导则》等法规对梅湖、青山湖、象湖、艾溪湖、前湖、黄家湖、礼步湖和瑶湖进行重点保护,不得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开发游览、休闲项目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重点搞好赣江、抚河、乌沙河以及玉带河等主城区内主要河流以及青山湖、梅湖、艾溪湖、前湖、梅湖、瑶湖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保护沿河植被、防止主城区内溪河的受到较大污染。近期重点治理乌沙河,提升赣江、玉带河、红角洲水城、青山湖等的景观价值,完善景观功能,提升景观效益。

(5)实行空间管制,对生态用地有效保育和维护对外围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的生态保护控制,包括梅岭森林斑块、山丘不可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用地;象山森林公园、厚田沙漠景观自然斑块等保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对昌北城市绿心、作为城市“绿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6)做好西客站地区国际体育中心地段沿江绿化景观建设、凤凰洲临江公园(市民公园三期)、CBD中轴线景观、南桃花和水系绿化廊道、滨江路改造及绿化景观工程、动物园二期等绿化景观、湾里城市都市花园、昌北绿心保护、昌北近郊郊野公园、孔目湖公园等建设工作。启动中湖子公园的景观建设,完成中湖子北岸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景观建设。重点改善八一桥头地区临江景观,初步建成青山湖西岸景观,初步启动四湖风貌区改善工程的建设,适度开展北玉带河沿线的景观二次提升,进行西桃花河的环境整治,完成马兰圩生态湿地的建设,完成乌沙河水系的改造,完成防洪堤建设及两岸景观建设,适度开展玉带河总支、中支、南支、西支、联通渠沿线的景观二次提升。

第49条公园绿地均衡化建设

重点解决公园绿地少、小、差及分布不均的突出矛盾。综合考虑现状、交通、服务半径等各种因素,对全市公共绿地进行均衡化建设,每个片区至少设置一个片区公园,并加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建设,力求做到500米范围内能见绿现园。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探讨(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探讨(最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探讨(最新版) 摘要:本文结合深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情况,分析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目标、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同时,研究了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关系,并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 1前言 1.1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指某一城市、路线、路段或交叉路口交通的安全程度,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是否严重的客观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交通安全设施与交通管理的水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深圳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1.2.1交通事故概况 2000年12月12日至2006年10月20日,深圳市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40338起,事故共造成5794人死亡、4355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893.02万元。 1.3深圳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 1.3.1交通事故中受伤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高 统计表明,2001-2005年在深圳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例为7.5:1,这个比例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28:1和76:1(2000年数据),即深圳的比例是日本的17倍和美国的10倍。 1.3.2由于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交通事故较多 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占有较大的比例,从相关事故调查资料来看,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60%以上。 1.3.3高速公路(公路)的事故率偏高 从统计资料看,深圳市死亡事故高发的路段集中在深惠公路、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评估报告》

附件: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实施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06版总规》)于2010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总规自基期年至今已近10年,较好地指导了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期间赣州市内外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06版总规》已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了解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剖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并认真务实地查找原因,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的对策措施,使规划能够更好更完善地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特开展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06版总规》,中心城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向南发展主要发展轴线“中

央发展金脊”逐步构建,新触媒点赣州综合保税区、昌赣客专高铁线及赣州西站等重要产业平台与重要基础设施的出现,加速城市向西发展。章贡区、南康、赣县同城化发展趋势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06版总规提出了“一脊两带、三心六片”的空间结构。从《06版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06版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除了创新区(蓉江新城)城市中心由于发展时序原因,暂时未形成,但随着连接南康的赣南大道通车,未来将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另水西湖边片区接纳产业区就业人口和老城疏散人口的功能尚未实现,旅游服务尚未形成,水西钴钼有色冶金基地逐步弱化了有色金属产业。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06版总规》实施以来,赣州城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瑞金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注重山水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山、水、人、城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较好地完成了总规制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1. 总则 1.1 任务的由来 1.2 规划编制的范围(行政辖区) 1.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4 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 (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5)相关生态省建设规划 2.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2.1 自然地理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生态环境现状 2.4 主要资源状况 2.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2.6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对比《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

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3)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4)便于操作的原则。规划要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规划目标与措施应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3.2规划时限 以规划的前一年为基准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或中长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 3.3规划目标 3.3.1 总体目标 对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预期目标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描述,以充分展示规划远景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可按规划的不同时限确定总体目标。 各地根据实际,生态县创建一般以5-10年为期,生态市创建一般以5-15年为期。 已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地区,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要与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 3.3.2具体建设指标 具体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参见《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对指标进行补充。指标的确定应与不同规划期的目标相一致,并便于阶段工作考核。 3.3.3规划指标体系 列表表述生态县、生态市规划建设时段和指标值。 3.3.4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4. 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省域生态功能区划制订) 4.1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1.1 生态功能区的基本概况 4.1.2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生态敏感性、生态功能服务重要性评价,以及主导功能定位 4.1.3 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 4.2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 重点说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阐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倡导发展的产业方向及建议。

江西南昌:进贤文港电镀集控区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完工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日前,来到进贤县文港电镀集控区项目配套设施的危化仓库建设工地,看到几栋占地2000平方米的仓库房建设已经完成,内外墙的粉刷、仓库周围的边沟、下水管道、市政道路也都修建完成,配套的绿化、路灯全部到位。 据了解,危化仓库的规划建设主要是用于项目区内的化学原料及相关化学品的储存。它的建成将有效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也使得园区企业能放心、安全的进行生产。目前,项目正在积极筹备环评工作,招商工作也正在有序的开展中。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对南昌城市规划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科技术学院 中外城市建筑历史 期末论文 学生姓名:夏君越 学号: 7011409032 班级: 09建筑1班 指导老师:苏老师

对南昌城市规划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摘要:南昌,江西省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何下游,滨临上饶鄱阳湖。本文就南昌部分城区的规划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及评价。 关键词:规划旧城区城中村新区地铁 在南昌读书也有个好几年了。 南昌我给我感觉最深的有两点,一 是它糟糕的天气,典型的夏热冬冷, 是我去过的城市中最能体验到从夏 到冬急速转变的城市。二是南昌的 城中湖确实很多,确实是一座名副 其实的东方水城。南昌拥有异常丰 富的水资源,全市总面积7402.36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公里,占29.78%,居全国前三甲,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所以在我看来南昌城市规划发展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南昌水系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南昌的水系来了解下南昌城市发展的现状。 依山傍水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山之血脉乃水”、“山管人丁水管财”。堪舆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水受到了堪舆家的特别重视。所以南

昌城的城市空间的分区就是按水系划分的。南昌城市空间管制规划实施“两线三区”的空间分区管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和规划建设控制线,将中心城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现状分析: 南昌部分重要水系(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从南昌的城市分区的名字中我们就能发现南昌城市发展跟水系的密切联系。现有的分区有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红谷新区等。下面我们按区域来详细了解下南昌城市规划的现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应该是东湖区、红谷新区、青山湖区,这三个区域。他们分别代表者老区、新区、城乡结合区。 东湖区紧邻赣江,应该是南昌最老也最为繁华的一个城区,是江西省

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与管理办法

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活动,鼓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多创“精品”工程,以点带面,提高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参照《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奖评选与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仅适用于赣州市范围内优质建设工程奖的评选与管理。 第三条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分结构优良工程奖和优良工程奖两大类。 第四条结构优良工程奖的评选范围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优良工程奖的评选范围为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建筑装饰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 申报优良工程奖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必须先申报结构优良工程奖,获得优良结构工程奖的工程,才具备参加优良工程奖的评选资格。

第五条优质建设工程奖由企业自愿申报,各县(市)辖区内的工程项目须经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后择优推荐。 第六条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成立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优良结构工程奖和优良工程奖的评审工作以及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奖的推荐申报工作。评委会下设办公室,并委托赣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第七条优质建设工程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项目由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审批表彰。 第二章评选范围 第八条参加优质工程奖评选的工程项目,必须是我市范围内符合基本建设程序,且已建成投产或使用的新建工程,其建设规模应达到以下标准: 1、单位工程建筑面积赣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含章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在3000平方米以上,县(市)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风景园林等特殊建筑工程规模可适当降低。 2、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或工程造价在40万元以上的建筑装饰工程;幕墙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或工

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发言

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发言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生态市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要求生态市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 生态市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形成并不断发展;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市有六个基本条件:一是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同级人大审议、颁布实施。 二是全市以上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或通过验收,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 三是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四是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五是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 六是资源利用科学合理,未对区域内其它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环境影响。 生态市的创建,坚持国家指导、地方自愿的原则进行;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考核验收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通过后命名。 生态市的建设考核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共项。 这些内容全部体现在《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中。 二、《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基本情况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生态诸城的决议》,对生态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这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决议,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好应遵循的原则《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潍坊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抓住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三大重点和产业结构优化、污染综合防治、水资源优化

浅谈道路交通与规划

浅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0-12-13 论文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交通管理,管理规划,控制系统,武汉交通管理 论文摘要:现代文明城市的创建,交通管理是关键。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交通管理滞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大规模的项目建设搞好后,更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 ,以及操作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并简要分析了武汉的交通管理现状。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年~2020年) 概 要 南昌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

一、总则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物,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本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本规划分为二个空间层次: 中心城:建成区范围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市 域:南昌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740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指高速外环(由乐温高速、乐生高速、南外环高速公路组成)围合的范围以及向塘行政范围、湾里行政范围和昌北机场保护范围,面积共约1400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将南昌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成滨江城、滨湖城、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线为主轴线,外围中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空间格局。

规划至2020年,市域城市数量达4个,建制镇数量达43个。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镇制等四级结构。 1、中心城市:由南昌市中心城、长堎片区和外围五个城镇组团(莲塘、望城、湾里、乐化、麻丘)构成南昌都市区,范围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0万人。 2、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人口规模10~25万人。 3、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扬子洲、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李渡十三座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上。 4、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一般建制镇为三十座。人口规模为l万人左右。 四、城市性质与城市发展规模 1、城市性质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和信息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发展规模 2005年底南昌市总人口475.17万人,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00万人。 2005年底南昌市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为204.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68平方公里。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关于公布《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的通告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赣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赣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7.赣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本规划以《赣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所划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规划范围,西起厦蓉高速公路,东至环城高速公路,北到水西钴钼基地、水东,南到创新区。 2、城市近期建设目标 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

中心基本建成。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6%;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年均增长15%。 3、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2015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05万人左右。 用地规模:2015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平方公里左右。 4、近期空间发展方向 以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南进、西拓、旧区提升”的空间发展策略。 5、近期建设重点 (1)、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路网建设为先导,拉开特大城市框架。逐步充实和完善城市新区,加快新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改善旧区环境,优化旧区功能。 (2)、配合城市主体框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尤其是新区的市政设施(包含综合交通设施)网络的建设。 (3)、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6、近期重点发展区域

官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年)及线网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规划单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五年九月

一、规划基本情况 (一)规划背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成都市规划部门开始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立了由十字骨架构成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形态,2000年编制完成第一版《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5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08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4-2015年)》,2011年在原有轨道交通线网基础上重新编制新一轮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7年),2015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调整方案》。 随成都城市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引导支撑天府新区规划发展、支持“双核共兴”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中心城线网、缓解中心城拥堵、城乡统筹发展、支持外围新城的发展需求,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进行修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规划概况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2016-2020)及线网规划》方案新建项目为: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修编后规划共新建线路124.2km,其中地下线78.1km,高架线46.1km,规划新建车站66座,车辆段4处,停车场4处,主变电所9座,工程总投资774.6亿元。

浅析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預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 标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1.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前言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春节亲临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之际实地指导;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到福建,对海西建设细致关心与具体指导;多个中央部委、中央企业协力支持海西战略实施推进,为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福建省迈入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闽北作为福建生态资源大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生态市,自觉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事关大局、事关未来,意义重大。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进一步要求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2年3月,福建省第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同年8月,福建省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四个生态省建设试点。2004年11月,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闽委发[2004]15号),明确提出建设福建生态省的目标,并提出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组织编制市、县(区)生态建设规划,并经同级人大批准颁布实施。 南平市生态优势明显,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0年11月,南平市政府向省环保局报送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请示》,并报请国家环保总局批准。2001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88号文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2008年12月,南平市顺利通过了环保部授权福建省环保局组织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初审验收,并报环保部审核命名。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建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市的战略部署,提出既要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力争在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作贡献,着力打造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又要把建设生态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规划,与南平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相结合,与本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建瓯的创建特色和模式,使建瓯的生态市建设走在南平市、福建省前列。创建生态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事关全市乃至南平市跃升发展的战略任务,将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本规划时段为2011~2015年,规划到2014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到2015年初步建成绿色突显、工贸发达、生态休闲、文明和谐的闽北绿色生态经济强市,率先在南平、全省中建设成生态市。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举全市之力投入并参与生态市建设,按照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福建生态省建设和南平生态市建设要求,从全市实际出发,编制了《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生态市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思路,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工作措施。本规划纲要是建瓯市建设生态市的指导性文件,是各乡镇和各部门编制相关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市情概况 1.地理环境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详细文字版) 从南昌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悉,《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获原则通过,“规划”对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诸方面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此外,南昌市首次在专题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兴建城市轻轨。 “一城两核”发展新南昌 到2020年,南昌市域即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将达到7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9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达到600万人。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端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即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即“一城两核”城市新格局。中心城带动重点镇南昌市至2020年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5万人,包括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等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人口规模10万至25万人;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十一个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两万人以上; 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数量达34个,人口规模为1万人。 各片区功能独特 昌南城:城市适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其中旧城中心区将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实行用地置换,逐步外迁旧城区的污染扰民工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保护“四湖”等历史人文景观与环境;城东片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依托现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发展技术密集型,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建设好青山湖、艾溪湖风景区,使城东片区成为集科技文教、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综合新区;城南片区以提高内涵发展为主,形成上规模上等级的主导产业,使该片区发展成为以汽车、飞机、摩托车等行业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物流、仓储、居住综合区;朝阳片区充分利用赣江、抚河、象湖等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形成条件舒适、环境优美的集居住、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提升并强化其生态旅游功能,打造文化品牌。昌北城:作为城市重点发展新区,将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建设,保证设施配套,城市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集中建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形成规模。吸引和疏散旧城人口和产业,发展外向型工业,保护昌北整体环境。将充分保护和利用昌北现有良好的山水自然条件,空间布局上重点突出与“山”、“水”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使昌北城成为有独特风貌的现代化新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红谷滩中心区集商务、办公、信息、商业、文化、旅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市中心区—

关于南昌市2008年度建设行业(建筑业)评比表彰的公示

关于南昌市2008年度建设行业(建筑业) 评比表彰的公示 根据2008年度行业表彰工作会议通知的要求,各部门对参评单位的申报资料对照《南昌市建设行业(建筑业)评比表彰工作实施办法》的标准进行公平公正的打分,经评审小组及建委办公会讨论决定表彰下列单位和个人。现从2009年3月14日起,予以公示七天。 一、建筑行业管理先进单位(7家) 南昌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安义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进贤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东湖区城市建设局 西湖区城乡建设局 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 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建局 二、行业管理先进个人(40名) 魏向阳吴海付王建兵李荣华聂孝文周勇民 雷春生王晓吁淑媛宋逸鸿罗来贵王维明 杨海万全红胡淑珍季一飞杨根吴国全 蔡其元黎友才伍征周瑛黄绍武汪涛 邓小华邹波胡小鹏龚良俊章燕华胡龙国 周鸾熊霖熊杰王凯李海云仇少易 刘春花龚芸陶叶杨俊 三、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一)、先进单位:(9家) 1、安义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 2、进贤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 3、进贤县李渡镇人民政府 4、进贤县文港镇人民政府 5、南昌县黄马乡人民政府 6、新建县联圩乡人民政府 7、安义县东阳镇人民政府 8、安义县石鼻镇人民政府 9、南昌县三江镇人民政府 (二)、先进个人:(7名) 叶景峰万洲熊水生曹四院万新明谭兴平陶勇亮 四、先进施工企业(总承包)(29家) 1、江西中恒建设集团公司 2、江西省国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南昌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4、洪宇建设集团公司 5、江西省丰和营造集团有限公司 6、江西省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江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8、江西嘉业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9、海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江西昌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11、江西省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市道路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1 概述 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从宏观调控走向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其中的道路交通部分更是体现和落实规划意图的重要组成内容。道路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和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的设施布局、建设规模和实施时序等。道路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既要针对城市的主要交通问题,又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引导和促进城市总体规划意图的实现。 2010年亚运会为广州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两个适宜”的城市,进一步合理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与未来的持续发展,强化广州作为交通枢纽、物流、客流中心的地位,充分发挥华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商贸中心的作用,对城市的交通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2006~2010年期间,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必须要着眼于全局,争取更大突破。 2 近期建设回顾与现状问题分析 2.1 道路交通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广州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1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人均GDP达到85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十五”期间也是广州历史上城建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全年完成城建投资从2001年的142.6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256亿元,年均增长15.7%。2005年的城建投资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占170.9亿元,占66.7%;其中地铁投资为73.3亿元,城市道路网投资为97.6亿元。 “十五”期间,广州市在城市建设“三年一中变”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的方针,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在拉开城市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

南昌地铁远期总体规划

南昌地铁远期总体规划 武汉地铁远期总体规划(至2050年)32条线路,总长度近1200km,南昌之前说有规划到10号线,但从未公布6-10号线的具体走向,建议尽快提早规划好南昌地铁6-10号线,为南昌的城市发展提供有利指导。本次规划为个人就南昌地铁6-10号线远期规划(至2050年)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积极提供宝贵意见. 南昌地铁远期总体规划(至2050年)共计15条线,总长约667km。其中市区线10条,合计约449km,市域线5条,共计218km;车站总数约279站(不含市郊线),换成车站55站,以下是各线路详细介绍. 1、南昌地铁1号线:东至麻丘北至机场,全程约48km,车站:32站,换成车站12站,色系标志为红色; 2、南昌地铁2号线:东至罗家镇西至南路村,全程约45km,车站:35站,换成车站12站,色系标志为蓝色; 3、南昌地铁3号线:北至福银高速南至莲塘,全程约42km,车站:29站,换成车站12站,色系标志为黄色; 4、南昌地铁4号线:东至尤安公路西至望城,全程约40km,车站:31站,换成车站11站,色系标志为绿色;5?、南昌地铁5号线:封闭成环线,全程约53km,车站:38站(含封闭线7站),换成车站15站,色系标志为紫色; 6、南昌地铁6号线:功能定位:加强湾里、新建县以及南昌县与老城区之间的联系,具体走向为:梅林国家森林公园—招贤路—红湾公路—工业大道-工业三路-长富大道-新建大道—解放路—翠苑路-朝阳洲中路-桃苑西路-大市场中路—真君路—金沙二路-小蓝大道—莲塘中大道—莲塘南大道—银三角,全程约43km,车站:36站,换成车站8站,色系标志为橙色;?7、南昌地铁7号线:功能定位:加强经开区和扬子洲与老城区之间的联系,具体走向为:蜚英塔—庄下王家—赵坊村-南戴家—北戴家—解放东路-解放西路-洪都中大道—洪都北大道-中大路-扬子洲学校—白水湖路至经开区,全程约50km(含蒋巷支线16km),车站:33站(含支线10站),换成车站12站,色系标志为褐色;8?、南昌地铁8号线:功能定位:加强新建县和九龙湖与经开区之间的联系,具体走向为:东城大道—华南大道—望城街-工业五路—丁香路—黄家湖西路—广兰路-玉屏东大街—双港东大街—白水湖路-李家洲-向北至南坊村,全程约38km,车站:30站,换成车站7站,色系标志为淡蓝色;9?、南昌地铁9号线:功能定位:经开区和南昌县与老城区的加密线,具体走向为: 沙田—抚生西路-桃花南路—市场二路—洪城路-洪都中大道—顺外路—上海路-上海北路—青山湖大道—民强路-火炬三路-京东大道—东溪港黄家—渔业村—湖下-花桥头—琪琳,全程约44km,车站:36站,换成车站13站,色系标志为深紫色; 10、南昌地铁10号线:加强南昌县与高新区之间的联系,并承担窜起昌东各地铁线路的功能,具体走向为:创业大道—隐龙路—东莲路-振兴大道-谢家—杨坊-昌东大道-创新二路至蒋巷,全程约46km,车站:36站,换成车站10站,色系标志为浅紫色; 11、市域一线:机场至永修:约25km; 12、市域二线:莲塘至民和:约46km;13?、市域三线:向塘至樟树:约67km; 14、市域四线:望城新区至安义:约35km;1?5、市域五线:九龙湖至高安:约45km; 1/ 1

赣州报建流程

建设工程规划建设行政审批流程 一、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1、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申请,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受理; 2、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科(以下简称建规科)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组织选址踏勘用地,审查确认,建规科(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向建设单位或个人核发规划条件,分局(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向行政审批服务科(以下简称审批科)发出可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凭证。 3、建设单位或个人持申请材料(需提供资料详附件1)、规划条件,到审批科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批科核实材料要件齐全和符合要求的,直接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对要件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在限期内不能补正的,按退件重新受理处理。 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确认建设用地范围申请和用地范围图(1:500-1:2000地形图),分局(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受理; 2、分局(建筑类)或市政规划科(市政类)审查确认,并向审批科发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凭证; 3、建设单位或个人持申请材料(需提交材料详附件2),到审批科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科核实材料要件齐全和符合要求的,直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要件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在限期内不能补正的,按退件重新受理处理。 三、报审规划建筑方案 1、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规划建筑方案(包括纸质文本图纸和电子文本、图件)、报审申请(需提供的资料详附件3),分局对符合规划审查条件的受理; 2、分局组织(规划业务科室参与)方案审查(重要建设项目需组织专家评审、报送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审查完毕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审查意见,需修改的应规定时间修改到位。 3、建设单位或个人将拟审定的规划建筑方案的总平面规划图和建筑设计方案按规定向社会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及周边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4、分局对修改后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审核,修改到位的,报市局领导审批,印发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