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小区疫病的防控措施

奶牛养殖小区疫病的防控措施
奶牛养殖小区疫病的防控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6962936.html,

奶牛养殖小区疫病的防控措施

作者:郝彦玲

来源:《吉林农业》2012年第03期

1.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

按奶牛小区的饲养规模,在四周建围墙(网、栏),大门口应设外来人员更衣室和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还要建车辆消毒池,尺寸:长4.5m、宽3.5m、深0.1m;人行过道消毒池,尺寸:长2.8m、宽1~1.4m、深0.05m。池底要有坡度,并设排水孔。生产区与其他区要建缓冲带,生产区的出入口设消毒池、员工更衣室、紫外线灯和洗涤容器。每年春秋两季用2%的苛性钠溶液和10%的石灰等对牛舍、周围环境、运动场地面、饲槽、水槽等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处理粪尿,防止环境污染。

2.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检疫

2.1小区奶牛在春秋两季要进行结核病检疫使用精制结核菌素进行皮下注射,经72小时

观察局部有无明显的炎性反应,如果皮厚差大于或等于4mm,可初步判定为阳性病牛,经复检无误后,在动物卫生部门监督下进行处理。

2.2小区要进行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即在春秋两季抽取奶牛血样,采用试管血清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如发现阳性病牛,在动物卫生管理部门监督下及时处理。

2.3小区奶牛要实行《奶牛健康证》管理和免疫标识制度通过对奶牛佩戴耳标,实现“一

牛一标一号”,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奶牛免疫、饲养和用药情况,及时掌握和监控牛群疾病情况,为小区原料牛奶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2.4疫苗接种奶牛小区要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指导下,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季节,做好相应的免疫接种工作,每年进行2次口蹄疫疫苗、1次炭疽菌苗预防注射。

3.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既有利于自身的奶牛饲养,又可避免购买奶牛时带进各种传染病。如果必须引进奶牛,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要选派专业知识强的兽医技术人员到产地与兽医部门联合对牛只进行逐头检疫,证明无传染病后才可引进。购进后,应隔离饲养2个月,经检疫无病后方可进入小区饲养。

4.进行牛群健康普查,构建良好生活环境

奶牛养殖小区每年应定期对奶牛进行1~2次健康检查(包括酮病、骨营养不良病),了解奶牛群代谢状况,定期邀请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对牛只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免疫接种

奶牛常见消化道疾病与防治

实用养殖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76962936.html, (一)食道阻塞 食道阻塞,是指牛吃入的饲料或异物突然堵塞于食道官腔内导致的急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吞咽障碍、流涎和瘤胃臌胀。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病因: 引起发病的直接原因是采食直径过大而不能自由通过食道的快根茎饲料所致。 食道器质和机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梗塞,称原发性食道阻塞,如牛多因吞食大块坚硬饲料及其异物,如甘薯、芜菁、胡萝卜、马铃薯、玉米棒、布片、毛线团、塑料布等引起。在食道麻痹、狭窄和扩张时所引起的梗塞称继发性食道阻塞。也由于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发生食管痉挛,采食中引起食道阻塞。 症状: 突然停止采食,骚动不安,缩颈伸头,空嚼吞咽,并从口和鼻腔里流出草料,大量流涎,或有流泪、咳嗽,反刍、嗳气停止,并有瘤胃臌气,呼吸困难。颈部食道阻塞,颈部可见臌大部,触诊可摸到阻塞物,胸部食道阻塞,有多量唾液积于阻塞物上方食道,触压颈部食道有波动感。 防治: 加强管理,定时定量饲喂,防止因饥饿采食过急;合理调制饲料,适当切碎块根饲料,禁止异物混入等。 治疗原则: 早期确诊,及时排除阻塞物。 1当阻塞物发生在颈部上1/3处时,先用开口器固定口腔,从外部把阻塞物由下向上推到咽部附近,直接从咽部取出。 2当阻塞物发生在颈部的中或下1/3处时,可用胃管向下推送,使阻塞物塞进瘤胃。可先用胃管灌入3%~5%盐酸普鲁卡因液50~60mL,经10min后再灌入液状石蜡油100~150ml,并用胃管向下推进,此法可将大多数阻塞物推送到瘤胃内。 3采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手术取出阻塞物。手术时要避开颈静脉和颈动脉,食管包埋缝合。 4阻塞疏通后,由于食道局部炎症,应配合抗菌消炎疗法,并限制喂食1~2天。脱水病畜,还应适当补液。 (二)前胃迟缓 前胃迟缓,也叫瘤胃消化不良,是前胃神经的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所致的消化机能性障碍,临床上以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和瘤胃蠕动减弱为特征。本病在临床上主要指瘤胃而言,因而将原发性的前胃迟缓也可成为瘤胃消化不良,多发生于舍饲的牛。 病因: 原发性前胃迟缓的主要原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如长时间多量地饲喂富含水分的酒糟、糖渣、豆腐渣、粉渣、青贮等而干草缺乏时;或秸秆等粗硬难消化的饲料过多而多汁、青贮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培训讲学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源头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方式,培育建立重点动物疫病病原阴性健康种猪群,促进我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猪场生物安全总体保障措施 (一)猪场选址科学,周边环境良好; (二)依猪场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建立有完善有效的围墙、围栏; (四)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五)有行之有效的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 (六)有完善的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七)建立有种猪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猪隔离栏舍; (八)有完善的防疫消毒、紧急状态的隔离制度和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方案; (九)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十)良好的猪舍内部环境和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 二、种猪场完成净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种猪场都要成立净化工作小组

和技术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首席专家技术把关,层层抓落实,将净化措施落到实处,使净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省、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管以及净化完成后的评审和验收。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采样、检测、监测及技术培训等。种猪场必须按要求做好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包括净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协助采样、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原学阳性猪、加强管理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对猪场净化工作中的检测费用由县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分担,达到净化标准后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审核,合格者进行年度公布。对实施净化的种猪场,省里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根据净化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制定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种猪场的认可管理办法,实行每一种疫病单独进行的方式,依法对已达到净化的种猪场进行检测、评估审核和公布。达到净化标准的,由省畜牧兽医局颁发相关动物疫病净化合格证,并对外公布,帮助种猪场提高知名度和声誉,提高养殖效益。 (五)持续监测,加强监管。种猪场经净化获得合格证后,要制

动物疫病实施方案

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臵”的方针,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积极推行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有效促进全乡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疫情控制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力争疫情不发生,确保有疫不扩散,其他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免疫密度要求: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免疫密度达到100%;鸡新城疫、鸭瘟免疫密度规模养殖场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 3免疫质量目标: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六种疫病群体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其他动物群体有效免疫保护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4、免疫标识及免疫档案:档案填写规范,标识佩带率达到100%,免疫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5、动物免疫档案网络平台填报:网络填报工作,与纸质免疫档案相符。 三、春秋集中免疫时间安排 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2011年3月10日开始至2011年4月25日结束,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2011年9月10日开始,到2011年10月25日结束,集中免疫完成后上报免疫注射统计表(表11-表12)。实行月月补免工作,每月31日前上报补免报表,2011年6月30日和2011年12月15日前分别报送半年工作报表及全年工作报表(表1-表7)。 四、抓好组织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抓好组织工作 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乡镇要认真组织召开春秋防疫工作会议,逐级签订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及任务。做好村防疫员的动员和培训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 2、落实防疫经费,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定2012年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计划,落实好防疫专项经费,确保疫苗配套、疫苗监测、免疫反应处臵、防疫员补贴、培训及其他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经费的落实到位,为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3、开展集中免疫与常年补针 疫苗、防疫物资到位后,各乡镇尽快组织开展免疫工作。一是做好疫苗、物资发放登记,建立疫苗发放登记台帐。对 有疫苗保存条件的乡村,可一次性领取疫苗,不具备保存条件的随时使用随时领取,确保疫苗质量;二是加强家禽规模养殖场的监督和指导。有条件开展自行免疫的畜禽养殖场,可在乡镇畜牧兽医站领取疫苗,按照疫苗程序进行免疫,不具备条件的由片区防疫人员负责免疫;三是对散养畜禽开展集中普遍免疫,对新增补栏畜禽进行健康检查,有病、有孕的畜禽暂不免疫,病愈、分娩后实施补免。免疫中做到注射部位准确,疫苗剂量足,不打空针、飞针,确保免疫质量。免疫接种后祝福畜主加强饲养管理,发生免疫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四是做好免疫标识佩带工作。凡是免疫过的牲畜一律实行佩带标识,未经免疫的不能佩带标识;五是做好免疫档案登记工作。畜禽免疫后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做好免疫记录,如免疫时间、免疫动物、疫苗名称、免疫数量等,登记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六是实行

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探索源头控制疫情地有效途径,年,我局组织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全省规模化种猪场开展了流行病调查和重点疫病病原监测,在此基础上再次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制定了本方案.望各地组织辖区内种猪场,对照本方案并结合各场实际,积极开展猪场疫病综合防控与净化工作.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防控处 年月日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源头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地方式,培育建立重点动物疫病病原阴性健康种猪群,促进我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猪场生物安全总体保障措施 (一)猪场选址科学,周边环境良好; (二)依猪场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建立有完善有效地围墙、围栏; (四)有严格地门卫制度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五)有行之有效地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 (六)有完善地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地处理措施; (七)建立有种猪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猪隔离栏舍; (八)有完善地防疫消毒、紧急状态地隔离制度和病死猪尸体地处理方案; (九)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地设施和设备; (十)良好地猪舍内部环境和先进地养殖、管理技术. 二、种猪场完成净化工作地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种猪场都要成立净化工作小组和技术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首席专家技术把关,层层抓落实,将净化措施落到实处,使净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省、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地组织、协调、监管以及净化完成后地评审和验收.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负责项目地技术指导、采样、检测、监测及技术培训等.种猪场必须按要求做好各项具体措施地落实,包括净化工作地前期准备、协助采样、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原学阳性猪、加强管理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按照实施方案地要求,实施动物疫病地净化工作.对猪场净化工作中地检测费用由县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分担,达到净化标准后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审核,合格者进行年度公布.对实施净化地种猪场,省里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根据净化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制定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种猪场地认可管理办法,实行每一种疫病单独进行地方式,依法对已达到净化地种猪场进行检测、评估审核和公布.达到净化标准地,由省畜牧兽医局颁发相关动物疫病净化合格证,并对外公布,帮助种猪场提高知名度和声誉,提高养殖效益. (五)持续监测,加强监管.种猪场经净化获得合格证后,要制定常态监测制度和年审公布制度,每年对每一种疫病净化场进行检测、审核和公布,整个过程按照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进行.每年必须开展次抽检,确保净化效果,防止疫病反复,对进出场种猪要加强检疫.今后,要将疫病净化作为种猪场《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发放地重要条件. 三、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地技术要求 通过采取“检测—淘汰—监测—净化”措施,针对不同猪场地具体情况分别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病和布氏杆菌病地净化工作,对野毒感染猪群进行扑杀或淘汰,对假定阴性猪群实施高密度普免,同时加强消毒和提高管理水平.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后,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验收并公示,颁发净化合格证书.对于参与净化工作地猪场要求如下: (一)淘汰隔离场区地准备.为减少淘汰损失和防止交叉感染,本场必须配套有一个单独地、距离猪场核心区米以上地隔离场区,以隔离阳性猪.

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探索源头控制疫情的有效途径,2011年,我局组织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全省规模化种猪场开展了流行病调查和重点疫病病原监测,在此基础上再次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制定了本方案。望各地组织辖区内种猪场,对照本方案并结合各场实际,积极开展猪场疫病综合防控与净化工作。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防控处 2012年8月14日 湖北省种猪场重点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源头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方式,培育建立重点动物疫病病原阴性健康种猪群,促进我省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种猪场生物安全总体保障措施 (一)猪场选址科学,周边环境良好; (二)依猪场地势、风向,合理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三)建立有完善有效的围墙、围栏; (四)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五)有行之有效的害虫、蚊蝇、老鼠、野生动物控制方案; (六)有完善的场内污水、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七)建立有种猪引种隔离检疫舍和病猪隔离栏舍; (八)有完善的防疫消毒、紧急状态的隔离制度和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方案; (九)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 (十)良好的猪舍内部环境和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 二、种猪场完成净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种猪场都要成立净化工作小组和技术专家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首席专家技术把关,层层抓落实,将净化措施落到实处,使净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省、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管以及净化完成后的评审和验收。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采样、检测、监测及技术培训等。种猪场必须按要求做好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包括净化工作的前期准备、协助采样、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病原学阳性猪、加强管理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对猪场净化工作中的检测费用由县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分担,达到净化标准后进行第三方检测和审核,合格者进行年度公布。对实施净化的种猪场,省里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根据净化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由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制定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种猪场的认可管理办法,实行每一种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免疫行动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无疫区建设为契机,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染人,确保我市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1、全面完成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分所建设任务。2、所有乡镇全面推行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和管理。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100%免疫。4、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6、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城区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农村狂犬病免疫密度达70%。免疫和发证同步进行,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7、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规定标准以下。8、按时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9、以村为单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开展面达100%,养殖、诊疗、屠宰、经营等各环节动物疫情监测覆盖面达100%,规模畜禽养殖场官方兽医全程监控率达100%。1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产地检疫率达100%,畜禽散养户以乡为单位产地检疫面达100%。畜禽运输、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跨省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审批率和检疫合格率达100%。11、家禽、生猪及生猪产品凭证凭标入市率达100%。12、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13、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施标识及生产信息报送率达100%。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发动

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什么是“规模化养殖场”?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经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养猪、奶牛、蛋鸡、肉鸡的养殖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指标是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口;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胥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的标准是什么? 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如何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环境控制?

近20多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肉、蛋、禽总产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调整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畜产公害”,畜禽粪便、养殖污水任意堆弃、排放现象普遍存在,养殖场集中地区环境恶化,间接地对水源、土壤空气等产生污染。按粪便排泄量计算,1头猪的排粪量相当于2个人的排粪量,而按BOD5(生化需氧量)的排泄量计,则1头猪相当于13个人。按我国1999年养猪5.2亿头计,其粪便排泄量和BOD5 排泄量分别相当于10.4亿人和67.6亿人;1只鸡的粪便排泄量和BOD5排泄量分别相当于0.1人和0.68人的排粪量,按我国1999年养鸡30亿只计算,其粪便排泄量和BOD5排泄量分别相当于3亿人和20.4亿人的排粪量。再加上鸭、鹅、牛等其它家畜家禽的排泄物,其数量之巨可想而知。如今对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已成为集约化养殖业的负担,对养殖场环境的控制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1、养殖场的区域集中化,加大了对地区环境的压力 由于“菜蓝子”工程的实施和养殖业的逐步集约化、工业化,再加上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致富工程”的实施,畜禽养殖逐步在城郊及工矿地区集中。统计表明,2004年云南省共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即百头牛、千头猪、万羽鸡以上规模)700多家,其中奶牛饲养量4.56万头,生猪年末存栏168.6万头,全年上市435万头;家禽年末存栏8793万羽,全年上市10651万羽。

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和措施

动物疫病净化的手段和方案 什么是疫病净化,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划的消灭过程,达到该范围内个体不发病和无感染状态。在特定区域或场的年龄根据根除的病源微生物和母源抗从企业的利益角度考虑,通过动物疫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体的衰减而异. 其目的就是消灭和清除传染源。净化是一个过程也是结果,是从疫病控制到消除再到根除;净化是一种状态,广义上讲是非免疫无疫,也可以是免疫无疫;净化还是监测、检疫检验、隔离、淘杀、生物安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的手段。 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的净化制度包括: 1制定动物疫病净化实施方案 2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 3强化检疫监督执法 4依法开展自主检测 5)做好阳性家畜淘汰/扑杀工作 6完善疫病净化档案 二、净化的方法(一)销毁和种群恢复该法是疫病根除的最直接方法,适用于根除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传染病。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等多种烈性传染病依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为抓手,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能力,从根本上做好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为新阶段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大任

务。根据我国国情,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建立动物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疫病净化的长效机制是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是疫病净化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从养殖场入手还是从区域入手开展是搞好这项工作的战略性选择。根据我国国情,把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基本单元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是最佳切入点。 抓住了养殖场的疫病净化也就抓住了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主体在整个动物疫病净化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净化了养殖场也就净化了许多疫病传播的源头。其次在养殖场开展净化工作也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在养殖场开展一种或多种疫病净化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养殖场生物安全环境,带动养殖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地保护易感动物,确保畜禽产品供应,这才是当前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最现实意义。三是养殖场既是疫病净化技术应用的核心区也是净化技术推广的辐射带动区。养殖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元,在疫病净化各环节中是净化技术应用的最密集区。同时,养殖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将净化技术辐射给更多的养殖企业,带领更多的养殖企业参与到疫病净化中来。抓住了养殖场的净化技术应用,就抓住了净化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四是养殖场是疫病净化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具有较高的疫病净化工作热情。 二、创新机制,建立以养殖企业为主体的疫病净化大联盟是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点 首先,疫病净化具有协作性,需要建立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合力。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既需要纵向协作,还需要面上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不

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58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畜牧业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较快发展,禽畜流动量加大,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时有发生,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3年4月份爆发的H7N9禽流感给整个家禽业造成超过600亿元损失。动物疫病已成为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近些年,尽管国家加强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但动物防疫手段、设施、队伍还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防疫意识不强。我国畜牧业仍以分散养殖为主,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养殖过程中人与畜禽接触频繁,对畜禽隔离不严或基本不隔离,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忽视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不规范。不少养殖户存在“治重于防”思想,将疫病防治工作重点放在发病后的处理和治疗上,未采取措施从根源上控制疫病的发生。 2、重视免疫接种,忽视免疫监测。多数养殖户往往重免疫接种、轻免疫监测,对免疫后的畜禽基本不进行免疫监测。由于疫苗失效、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疫病未能有效预防,常见养殖户疫苗没少用、消毒经常搞,但动物疫病特别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仍时有发生。 3.疫苗失效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很多乡镇虽有保存疫苗的冰柜,但在从区局领取疫苗到存放进冰柜环节缺乏冷链设备,可能导致部分疫苗因此失效。疫苗从乡兽医站发放给村级防疫员后,更难满足保管条件。 4.疫苗来源和使用不规范。一是免疫程序较乱。很多养殖场户仅通过兽药经营户学习免疫程序,缺乏规范指导。部分养殖户在免疫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随意减少疫苗用量,或是缺乏免疫专业训练,在操作中随意加大药剂用量。二是疫苗来源杂乱。疫苗或从兽药饲料门市购买,或是供种厂家附赠,是否来自定点生产厂家,其运输、保存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与运输都不清楚。三是在实施畜禽免疫的过程中,接种疫苗未能有效刺激畜禽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没有起到预防疫病作用。 5.应激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一些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副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运行维护费等还没有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必要经费缺乏,制约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6.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问题。各地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结束,基层完善了县级畜牧兽医,建立了镇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但原来一个单位分成2~3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

牛羊病的诊断与防治 防疫制度 牛羊养殖规模在最近十年来,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这给疫病的防治带来不少压力;加之牛羊的跨省、跨国引种转运等因素,导致牛羊的流行疾病不断增加。所以,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对保证牛羊养殖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在养殖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思想高度重视,树立“防重于治,防治集合”的观念 由于养殖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应运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建立健全防疫规程,而不应存在侥幸心理,忽视防疫,以免后悔莫及。 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1、养殖场选址要求:养殖场赢原理其他养殖场所、工厂、交通要道及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000米以上,避开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立即和污水处理场所2000米以上。选择地势平坦、向阳、水源充足、清洁、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尤其应尽量选择在未发生过传染病的区域。养殖场的建设应选择便于清洁和消毒的材料,以便日常的消毒,并建立良好的粪便排污和处理体系,以做到排污环保化。 2、引进优良徐忠,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从无疫病区域或国家引进优良的种畜,严格执行引进程序和检疫措施,储备优良的种公畜和母畜,坚持自繁自养,改良品种,减少疫病传入。 3、科学配置日粮:依据饲养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饲养目的(乳用、肉用),合理科学配制饲料,满足营养需求,防止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增强动物的抵抗能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营养代性疾病的发生。

4、严格执行养殖场出入管理制度,做好饲养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制度,养殖场进出口处应设立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室。进出车辆和人员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每天对牛羊舍及运动场进行清扫,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定期对饲舍、运动场地及环境用10%-20%的石灰乳、10%的漂白粉或2%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疫病流行期,每周可进行1-2次环境消毒。产房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分别进行消毒处理。 5、定期驱虫: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驱虫,减少寄生虫疾病的发生。 6、加强饲养和饮水管理,防止霉变或毒物中毒:应安排专人从事饲料和饮水的管理,防治饲料霉变和饮水污染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三、做好动物的免疫接种计划 应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建立健全免疫接种计划,并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两病(布病和结核病)筛查。 四、建立疫病突发突发应急机制,加强病死动物的隔离盒处理管理,防治疫情的扩散 建立疫病突发应急机制,根据疫病的种类,做好封锁、隔离、上报、消毒、紧急预防、治疗和淘汰工作,并对隔离动物安排专人管理,病死动物的剖检应做到无害化,焚烧或深埋,不得随意抛弃、销售或食用,防治疫情扩散。对于健康牛羊,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可疑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的同时,应注意观察,30天以上无异常时,方可混群。 常见疾病的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感冒 一、病因 主要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寒冷季节贼风侵袭,早春及秋末受到冷雨浇淋及牛舍原因营养不良而使牛只抵抗率下降而致病。 二、症状 体温升高至40℃食欲减少直至废绝,清神沉郁、呆滞、耳尖发冷也有发热,眼结膜充血、潮红、呼吸心跳频率加快,伴有咳嗽,病情严重时,患体皮温不整、寒颤、反刍停止,常表现前胃弛缓症状,鼻腔内流出清水鼻涕。 三、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即能诊断 四、治疗 解热镇痛预防继发感染为原则 五、处方 1、30%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40ml,每日二次。 2、复方氨基比林40ml,青霉素80万×10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二次。 3、5%糖盐水1000~1500 ml,10%安纳加30ml,VC注射液40~50ml,静脉注射。 4、柴胡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普青80万/瓶×8瓶,温合肌肉注射每日二次。 牛常见病的防治2 1.乳房炎 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许多奶牛场已计划将其纳入乳房炎控制规程。它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 乳头药浴:停乳后或临产前10天开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天挤乳后进行1次。主要药浴药品为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0.2%过氧乙酸等。

服药治疗:在采用传统的抗生素疗法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内服云苔子,一次250~300克,隔日1剂,3剂为一疗程。也可内服几丁聚糖,日喂15克,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饲喂6~8天。 2.子宫炎 预防:胎衣不下是牛产后子宫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可每日饲喂精料3~4千克、青贮料15千克,或让其自由采食青干草,以防止母牛过肥;产前2~5天和产后应当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钙溶液200毫升、2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每天1次,连注2~3天;产后还应肌注催产素100单位,以加快胎衣脱落,预防子宫炎。 治疗:常规方案是用抗菌素进行治疗,现阶段主要用宫康宁混悬剂治疗。使用前剪掉前封口,用输精器具直接输入宫体内给药。治疗产后急性子宫炎和产道感染时,2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治疗慢性子宫炎所致不孕症时,每5~7 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 3.蹄叶炎 预防: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铜溶液倒入带喷嘴的喷雾器内,直接喷入蹄叉内,隔日一次。 奶牛常见病的防治3 1.感冒感冒是由于奶牛受到风寒侵袭而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 的急性、热性、全身性疾病。无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早春、晚秋气候多变季节较为多见。 症状:精神不振,头低耳耷,结膜潮红,怕光流泪,皮温不匀,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发凉,鼻塞不通、咳嗽,体温升到40℃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粪便干燥,皮毛竖立,全身颤抖。 诊断:根据病因调查和身颤肢冷,皮温不匀,鼻流清涕等主要症状,即可确诊,但必须与流行性感冒相区别。如体温突然升高达40℃以上,传播迅速,眼结膜和消化道粘膜有卡他性炎症,结膜黄染等症状,则为流行性感冒。 治疗:治疗以解热、镇痛为主。可肌注安基比林或安痛定或安乃近20毫升~40毫升,每天2次。病情较重者,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氨基比林20毫升~40毫升,青霉素100万单位~20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 2.瘤胃臌气奶牛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草子(苕子、紫云英)、露水青草、腐败的饲料、冰冻的萝卜等可使瘤胃臌气。 症状:腹部胀大,腹痛不安,不断弯转头来回顾腹部,摇动尾巴,踢腹,时起时卧,不食草料,反刍停止,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口流泡沫。病末站立不稳,不断呻吟,最后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重症牛病情发展快,常于数小时内死亡。

2021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供借鉴

2021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供借鉴 仅供参考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工作目标 健全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控、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市对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新城疫等开展全面免疫。持续有效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抽检力度,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流行。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坚持做好养殖环节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措施,全面落实门禁、封闭饲养、定期消毒等制度,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和落地隔离观察措施落实,严禁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严格落实备案运输车辆检测及生猪屠宰企业清洗消毒、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做好疫情处置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按规范处置。

(二)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常态化、全覆盖。对散养动物,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落实国家、省、市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计划要求,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工作,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 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档案记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痕迹化管理,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据可查。 (三)认真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肉牛、肉羊布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对奶牛场、种畜场实行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及时扑杀淘汰。对奶牛场因布病阳性畜检出率偏高(检测阳性率>2%)的,实行免疫备案制,规范免疫程序。结核病重点开展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实行扑杀淘汰。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四)做好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工饲养的能够开展免疫的野生动物,参照家畜家禽的有关免疫程序,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疫苗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做好疫病排查,有异常情况及时诊断处置,确保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6962936.html,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作者:吴敏杨建平魏燕玲胡易容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现在规模化牛羊养殖已经成为养殖的常态,但是养殖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的问 题,包括牛羊产生的疫病问题,如果没有做好疫病预防措施,必然会造成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规模化牛羊养殖;疫病;防控措施;常用技术 牛羊疫病很常见,一旦发生都会造成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损失,就应该防患于未然,高度重视疫病预防工作,将疫病预防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牛羊养殖中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相关人员不具备疫病预防意识。牛羊不具备疫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牛羊疫病的预防主要还是要养殖牛羊的相关人员实施的。一方面,相关养殖人员不具备疫病预防意识,从而不具备专业的预防技术能力,也没有主动去学习相关疫病预防知识;另一方面,一味的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做长远打算,认为疫病预防无关紧要,发病了在进行治疗也是可以的,总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牛羊不一定会得疫病,没必要多投入资金,增加成本。 2.疫病预防资金投入不够。相关部门对疫病预防的资金投入不够,导致牛羊疫病预防技术难以取得突破性成功,基层的牛羊疫病预防和诊断工作一般都是流于形式,因为资金问题没有落实到位。 3.疫病预防技术跟不上。很多牛羊养殖场建立的初衷都是跟风牛羊产生的经济利益,但是却不考虑牛羊养殖背后的风险,养殖业主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就投入了牛羊养殖,没有设立专门的兽医部门,疫病预防功过难以进行。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兽医都已经老龄化,这些老年兽医的思想以及技术都难以与时俱进,最终导致疫病预防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牛羊养殖中常见的疫病 牛羊养殖中一般常发的疫病有以下四类:第一,口蹄疫。一般发生在牛羊的口腔、蹄子、以及乳房等地方,牛羊发病部位会出现溃烂以及水疱,蹄子变得红肿,蹄子壳可能会掉落,一般发生在幼小牛羊身上;第二,结核病。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发病牛羊的皮毛暗淡无光,且会掉落,一般牛羊都食欲不佳;第三,布鲁氏菌。主要会影响到母牛母羊,造成不孕或是流产,会通过皮肤、性交、以及消化道进行传播;第四,小反刍疫病。早期高热,会出现水样腹泻、肺炎,是一种高死亡的疫病。 三、牛羊养殖中疫病的有效防控措施

畜禽疫病防治第1章综合测试题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0*2分) 1.消毒: 2.灭菌: 3.终末宿主: 4.中间宿主: 5.寄生虫: 6.毒力: 7.侵袭力: 8.无菌操作: 9.致病性: 10.干扰素: 二、填空题(37*1分) 1.用革兰氏染色法可以把细菌分为菌和菌,前者为色,后者为色。 2.细菌按呼吸类型可分为、和三种。 3.病毒人工培养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和。 4.病毒主要由和构成。有的病毒还具有,它易被脂溶剂破坏。 5.构成细菌致病力的因素有和两个方面。 6.寄生虫包括、和三大类。 7.细菌进行生长繁殖需要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病毒复制过程分吸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9.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普通培养基时,压力为0.105 MPa,温度为________,时间持续________。 12. 在细菌繁殖曲线图中,细菌在期繁殖速度最快。 13.蛔虫属于类蠕虫。 三、选择题(24*0.5分) 1.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见的具有黏附作用的结构是()。

A.菌毛B.芽孢C.荚膜D.鞭毛 2.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A.鞭毛B.细胞壁C.胞浆膜D.芽孢 3.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A.鞭毛B.细胞壁 C.荚膜D.芽孢 4.干扰素能非特异地抑制()的复制。 A.细菌 B.病毒C.真菌 D.支原体 5.关于病毒复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侵入、脱壳、吸附、生物合成B.装配和释放、吸附、侵入、脱壳 C.侵入、生物合成、脱壳、装配和释放 D.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6.霉菌是属于()类。 A.病毒 B.真菌C.螺旋体 D.支原体 7. 分离培养动物源性致病细菌常用温度是()。 A.37℃B.4℃C.55℃D.任何温度 8.干热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是()。 A.160℃,1~2小时B.121℃,15~20分钟 C.100℃,15~20分钟D.115℃,30分钟 9.高压蒸汽灭菌常采用的温度和维持时间是()。 A.121℃,15~30分钟B.160℃,2~3小时 C.100℃,15~20分钟D.132℃ ,1~2秒钟 10.外毒素的主要特点有:() A.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不耐热、毒性强、抗原性弱。 B.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耐热、毒性弱、抗原性强。 C.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不耐热、毒性强、抗原性强。 D.主要由革兰性阴性菌产生,耐热、毒性弱、抗原性强。 11.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 A.细菌B.酵母 C.病毒D.霉形体 12.关于芽孢描述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繁殖器官B.是多个细菌的浓缩物 C.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D.是细菌的死亡状态

种鸡场疫病净化综合防控措施

种鸡场疫病净化综合防控措施 完善和健全净化综合防控措施,是种鸡场疫病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净化工作、达到净化目标、维持净化效果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净化目的和维持净化效果,种鸡场开展动物净化之前,应力求健全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强化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和规范无害化处理措施,构建“规范化、制度化、设施化和无害化”的生物安全体系。 一、结构布局 种鸡场规划布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相关要求。厂址应处于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远离生活饮用水源地,远离畜禽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如动物诊所、活禽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远离集贸市场和交通要道,远离大型湖泊和候鸟迁徙路线,选择利于鸡舍保温和通风的较高地势,选择上风向位置,鸡舍周围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种鸡场建设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种鸡场建设标准》(NYJ/T02-2005)要求进行,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区分开,各区相距不少于50米;鸡舍布局合理,育雏舍、育成舍、种鸡舍、孵化舍和隔离舍等分别设在不同区域,鸡舍相互距离不小于15米。 二、设施设备 1.防疫设施设备。开展动物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应配备必要的防疫设施设备,以满足生产和防疫的需要。对关键的设施设备应建立档案,按计划开展维护和保

养,取保设施设备的齐全完好,保存相关记录。 种鸡场应设置自然或人工屏障与外界有效隔离,防止外来人员、车辆、动物随意进入鸡场。种鸡场鸡舍应有防鸟防鼠措施和设施,种鸡场应设置明显的防疫标志。种鸡场生产区门口应设置人员消毒设施,采取喷淋、雾化、负离子臭氧消毒或其他更有效的消毒方式。开展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宜采用较为严格的淋浴、更衣、换鞋以及配合喷淋、雾化或负离子臭氧消毒的综合消毒方式,或其它更有效的方式,确保进入生产区人员的消毒效果。 种鸡场应配套日常日用物品消毒和水源消毒设备,每一栋鸡舍门口应设置消毒池,鸡舍入口应配有消毒盆,供出入鸡舍人员洗手消毒,必要时,种鸡场已配备火焰消毒设备。 2.兽医室。种鸡场应设置兽医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如离心机等,以满足日常诊疗、采样和血清分离工作需要。兽医室的设置应与生产区有效隔离,除非必要,其人流、物流应不可与生产区交叉。种鸡场兽医室应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消毒设施设备,确保必要时从兽医室进入生产区的人和物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 3.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种鸡场应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种鸡场应配备处理粪污的环保设施设备,有固定的鸡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防渗漏、防溢流设施,或及时运转。 4.生产设施设备。种鸡场应配备相应数量的种鸡舍、育雏舍、育成舍、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