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够逐步学会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师讲解,在问题引领下辨别易混淆知识。

通过讨论,明确实行这一制度的必然性;通过探究成果分享及评价

历史事件,感受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

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调查法、谈话法、讲授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时间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的建立,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

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

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以上

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在我国,如何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呢?

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伟大的探索。这个探索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一

段视频。多媒体播放视频《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师:通过视频,大家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问题?

生:民族区域自治。

师:到底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呢?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多媒体展示框题)

◎推进新课

师:大家能否说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生:基本政治制度。

师:之前我们学习过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师:还学习过一个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它决定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国的政党制度也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因此,基本政治制度又反映根本政治制度。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并认真阅读教材前3段,了解什么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一些相关问题。

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师:谁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生: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师:很好。那么接下来,我要问大家一些问题。(结合多媒体)

问题1:是否是只要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生:不是。要强调聚居的地方。

师:问题2:是否只要有民族聚居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生:不是。必须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方。

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哪三级?民族乡是否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生: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民族乡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

师: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目前,我国已设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我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请五组的同学分别能上前来指出5个自治区的所在地,并简单介绍一下所了解的情况?

生:指出5个自治区所在地并简单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

师:在咱们班有位少数民族同学,他的那个民族也有自治地方,下面就请她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她的民族及自治地方。

生:介绍达斡尔族自治旗。

师:评价。问: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否属于自治机关?

生:不是。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师: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呢?这和它们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直接体现人民意志,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行使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因此,它们俩是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自治权的相关内容。(结合多媒体)

师:自治权的含义是什么?

生: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师: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哪一个特点?

生:真实性。

师:让我们结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来感受这一点。(多媒体展示)师:此外,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范围和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这又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哪一个特点?

生:广泛性。

师:它的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多媒体展示)哪位同学能上前把这5方面的内容一一对号入座?

生:略。

师:评价。同学们,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是否等于自立?

生:不是。

师: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前提是什么?

生:国家的统一领导。

师:同学们,在了解了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后,请大家根据所掌握的历史、地理知识,思考并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生: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师:评价、引导,学生发言不足之处重点讲解。

达成共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

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

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师:同学们,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个必然选择,那么,这个制度到底怎么样?能否真正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呢?

生:略。

师:如果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证明这个制度好。在今年3月28日,我看新闻,说西藏人民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第一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他们以各种新式来庆祝自己如今的幸福生活。当时,我就想,难道他们以前不幸福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通过了解,我被当时的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的生活状态震惊了。下面我把我搜集到的一段视频与大家分享一下。(多媒体播放视频——农奴制)

师:看了这段视频,大家看,当时百万农奴和奴隶连最起码的做人的尊严都没有,谈何当家作主呢?1959年3月28日,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人民进一步当家作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搜集到这方面资料的同学给我们做介绍。

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经历或看到的相关资料列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发生的变化及取得的成就;评价历史事件:通过评价达赖分子的行径,树立正确立场——反对藏独、支持祖国统一。

师:根据学生介绍的资料及发言内容,灵活处理,引领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并结合多媒体展示。

达成共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显著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这节课都共同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发言。

达成共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

含义

必然性

优越性(重点)

◎体悟创新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各民族区域

自治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又不能忽略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那就是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比如西藏自治区,正因为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藏独分子也就有了搞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借口,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否结合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推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呢?(多媒体展示)

生:讨论、发言。

达成共识:答案呈开放性特点,言之有理皆可

◎自我反思

虽然同学们都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但他们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不是很了解,只有一个模糊的感念,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下主动地学?为解决此问题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其中五组代表五个自治区,由他们自行了解所代表的自治区。通过前一节课的了解我知道班级有一个达斡尔族的同学,正好内蒙古有达斡尔族自治旗,我就让她介绍自己的民族和自治旗,这样既能让她更好的了解她的民族又能调动她的学习兴趣。这样正好是六个小组,每个小组介绍一个自治地方,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独立探究,自己去找自己介绍民族的资料,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改“充分尊重学生主题地位"的理念。

从设计初衷上和三维目标上是想既使学生获得知识,有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培养学生崇尚正义、反对邪恶、敢于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分裂势力作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统一很民族的团结。

当然无论从课堂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有很多不足,由于内容有些多,在讨论问题时间安排显得有所欠缺,有些问题思考时间有点短,同学们还没有充分讨论就结束了。在课前,还应该让学生们多去搜集一些相关信息,比如:自治权的内容教材没有交代太多,这就可以让同学们课下自己去搜集关于自治权的资料,还有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和解放前的对比,这些都可以让同学课下去搜集材料,然后小组汇总,由各小组小组讲出来,这样就更加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调动学习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都有我代为搜集和讲解了。对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也不是很好,在讲课时候就能感觉到很生硬,过度不自然。

小组合作形式虽然很好,但是容易使小组“合作”形式表面化和形式化。性格外向、交往表达能力强、学习较好的同学可能获得较多的机会,而内向拘谨、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很容易成为“看客”。同时分组时候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个体能力差异,按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组是很好的方式,现在我只是按学习搭配分的组,所在在今后如何有意给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同学创造一些机会,去引导、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怎么样使小组分配更加合理等等许多值得我要改进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