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7195358.html,

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分析

作者:钱亚闻

来源:《教育》2014年第18期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当代社会公民的第四项基本素养,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启蒙时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意义重大。

信息素养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信息素养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本文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与传播等活动过程的态度与能力。信息素养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目前的工作任务需要何种信息、在哪儿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获取、加工、传播信息等。从这个定义来看,信息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信息素养是以信息意识为基础的。所谓信息意识,是个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当个体有了信息意识之后,在遇到问题时才会主动地利用信息工具、收集信息知识,并具备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信息意识是个体信息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信息素养是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运用的基础,它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是蕴含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信息知识是进行信息素养培养与信息能力提升的知识基础。

最后,信息素养是以信息道德为发展方向的。信息的处理与操作有其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信息道德就是对个体进行信息处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的集合,是贯穿于个体信息素养培养过程始终的内容。信息道德是对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界定和指引,在个体信息素养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课程培养目标不明主要表现为将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简单等同于计算机

课程,对于课程中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应当说,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很多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注重对于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二者在教学目标上却有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的,而计算机课程是以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而反观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到教师观念和教学形式,都更为关注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