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企业管理2

管理与企业管理2
管理与企业管理2

第二章管理与企业管理

本章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

2、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3、了解早期管理思想的基本理论;

4、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梅奥的人群关系论,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5、掌握霍桑试验及其梅奥的人群关系论;

6、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7、掌握企业管理的概念、任务;

8、了解企业管理的内容及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9、学会对案例进行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概念的一般解释

究竟什么是管理,可以说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列举以下几种解释:

(1)世界百科全书的解释是: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它的目的是要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2)重视管理者个人领导艺术的管理学家认为:组织中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在不同层次的领导者的领导下进行的,管理就是领导。

(3)重视决策作用的管理学家认为:组织中任何工作都是通过一系列决策完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4)重视管理职能的管理学家认为:管理就是对被管理对象实施一系列管理职能的过程。

(5)重视工作效果的管理学家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6)重视协调工作的管理学家认为:管理就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料的协调活动。

(二)管理基本概念

综合各种观点,管理应该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具体理解如下:

(1)管理是一个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核心就是达到组织的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是实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3)管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

二、管理的二重性

(一)管理二重性的内容

马克思论述的管理的二重性的主要内容是:

(1)任何社会的管理都具有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社会属性;

(2)管理的二重性表现为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两种管理职能;

(3)“指挥劳动”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它表现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4)“监督劳动”是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是维护社会生产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了管理社会属性。(二)管理二重性的关系

管理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管理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了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管理二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自然方面发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三)管理二重性的分析图

三、管理的职能

关于管理职能的提法各有不同,有的认为管理有二、三种职能,有的认为管理有四、五种职能,甚至八、九种。随着管理理论、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管理的基本职能也在不断适

应新的形式而有所变化,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总结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决策职能

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使决策成为管理的核心和首要职能。

决策是针对未来的行动制定的,未来的行动往往受到行动者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此决策前首先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预测,对事物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描述。

由于任何决策都是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而预测是以概率为前提的,很难做到完全准确,这就使得决策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了提高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一般要依据一定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模拟,但由于决策时还会受到决策者的价值前提、决策者追求的决策目标、决策者态度以及决策方法的影响,因此面对同样的事实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

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具有决策职能,决策职能分布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决策贯穿于一个组织管理活动的始终。同样任何组织的管理工作者也都具有决策职能,从高层的管理工作者到初级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活动始终都贯穿着决策职能。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一般是战略性的、非程序化的决策,难度比较大;初级管理工作者的决策一般是业务性的,程序化的决策,难度相对较小。

(二)计划职能

计划实际上是决策的展开和具体化。因为决策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为了保证决策的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计划以及实现计划的措施。从而把企业的一切活动纳入统一的预定目标,统一的工作程序上来。

计划是一种结果,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说明,它告诉管理者和执行者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来达到目标,要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达到这种目标,以及由谁来进行这种活动。

计划职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首先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管理者在制定计划之后工作并没有结束,他们还要根据计划进行指挥;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因为未来的情况是变化的,计划是预期这种变化并且设法消除变化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有效手段;计划还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方法。计划能够预先对未来的组织活动进行认真研究,从而消除不必要的活动所带来的浪费,选择最有效的方案来达到组织的目标;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计划中的目标和指标可以作为控制职能中的标准,控制中所有的标准都源于计划。

(三)组织职能

任何决策的实施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组织职能就是为了提供给实施决策的人们一个良好的合作保证。组织职能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最佳的综合效果。

所谓组织职能,具体讲就是根据工作的要求、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并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务、责任和权力,以及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可见管理的组织职能实质上就是要设计和维持一套职位系统,使人们在从事集体活动中合理分工与合作,以完成预定的决策目标。

组织职能和决策、计划职能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首先组织职能在很大先程度上决定着决策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活动的成败,任何一项决策和计划的实施,都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因此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保证。同时决策目标对组织结构的形式又起一定的决定作用。决策目标不同,组织结构的形式也不同,并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四)领导职能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是对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领导和领导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领导是一种影响并感召人们和群体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与过程,领导的实质体现在感召和追随上。领导者是实施领导的人,是利用影响力带领人们或群体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决策和组织工作做好了,并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位于不同岗位上的人员由于各自的人生目标、价值观、需求等各不相同,合作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就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领导职能的具体内容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关系,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协调包括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两个方面。对内协调的目的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外协调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凡是有意识的活动均称之为行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因此激励就是指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五)控制职能

人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常常使管理活动偏离预定的决策目标和计划。为了保证预定的决策目标以及所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

所谓控制职能就是按照预定的决策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管理活动能按计划进行,保证预定决策目标的实现。

控制职能与决策和计划职能是密不可分的。决策和计划是控制的前提,为控制职能提供目标和标准,管理者必须及时取得决策和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与决策目标和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因此没有决策以及在决策基础上制定的计划就不存在控制;同时控制又是实现决策目标和计划的手段,从管理活动的纵向看,各级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从管理活动的横向看,各项管理活动、各个管理对象都要进行控制。没有控制工作,决策目标和预先制定的计划就不可能实现。

第二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早期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1、代表作

对早期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的理论。

2、主要贡献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同时还指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并经过分析得出了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得结论。这实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中心问题和剥削本质。

——亚当·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对比了一些工艺和一些手工制造业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当时不易于分工的农

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亚当·斯密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经济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的利己主义目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的利益,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又被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由此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并进而发展为社会利益。可见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这种认为人都要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人”的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也是早期管理思想的重要表现。(二)查尔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1、代表作

查尔斯·巴贝奇的代表作是《机械及制造经济》

2、主要贡献

——首先巴贝奇在进行管理研究时,通过研究时间和成本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劳动分工使生产率提高的原因;

——其次巴贝奇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利润分享制。这种制度认为工人除了工资外,还应按工厂所创的利润的百分比额外地得到一部分奖金作为报酬。巴贝奇的这种工资奖金制度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巴贝奇的另一贡献是他在著名著作《机械及制造经济》中对经理人员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巴贝奇的这些管理思想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较前人甚至同代人有较大的进步。

二、古典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理论成为古典管理理论,也称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等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生平

泰勒于1856年3月20日生于美国费城,1872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书,1875年在费城液压工厂学习木模工和机械加工,1878年转到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参加机械制造车间和全厂实际技术科学管理工作,1881年开始进行“时间管理研究”,1883年获得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学位,1906年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长,同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2、代表作

1903年泰勒开始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于1911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他首创的工业企业科学管理,受到当时欧美科学技术界和工商界的重视,被美国实业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3、主要贡献

(1)工作定额研究

——包括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

——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工作日写实是以工作日为对象,了解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准备,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多少时间用于聊天,多少时间用于自然需求,多少时间用于停工待料,多少时间用于清洗机器等,然后加以分析,保留必要的时间,去掉不必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测时是以工序为对象,按操作步骤进行实地测量并研究工时消耗的方法。测试可以研究总结先进工人的工作经验,推广先进的操作方法,确定合理的工作结构,为制定工作定额提供参考。

——所谓动作研究,就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3)标准化原理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差别计件付酬制

——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地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

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时间和动作研究;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

4、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

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代表作

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法国人,他于1916年问世的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他的一般管理理论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管问题,补充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不足。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2、主要贡献

(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基本职能

——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的活动,而管理只是其中之一。这六种基本活动是:

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2)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4)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活动;

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

6)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活动。在这六种基本活动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即企业本身需要管理,同样其他五项属于企业的活动也需要管理。

(2)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1)分工。认为这不仅是经济学家研究有效地使用劳动力的问题,而且也是在各种机构、团体、组织中进行管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2)职权与职责。认为职权是发号施令的权力和要求服从的威望。职权与职责是相互联系的,在行使职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都是组织上的缺陷。

3)纪律。纪律是管理所必须的,是对协定的尊重。这些协定以达到服从、专心、干劲,以及尊重人的仪表为目的。就是说组织内所有成员通过各方所达成的协议对自己在组织内的行为进行控制,它对企业的成功与否极为重要,要尽可能做到严明、公正。

4)统一指挥。指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

5)统一领导。指一个组织,对于目标相同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计划。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即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不能超越组织的利益。当二者不一致时,主管人员必须想办法使他们一致起来。

7)个人报酬。报酬与支付的方式要公平,给雇员和雇主以最大可能的满足。

8)集中化。这主要指权力的集中或分散的程度问题。要根据各种情况,包括组织的性质、人员的能力等,来决定能产生全面的最大收益的那种集中程度。

9)等级链。指管理机构中,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这既是执行权力的线路,也是信息传递的渠道。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地违反它。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延误,法约尔设计出一种“跳板”,也叫“法约尔桥”(Fayol bridge)。

10) 秩序。指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应该规定其各自的岗位,人皆有位,人称其职。

11)公正。主管人员对其下属仁慈、公平,就可能使其下属对上级表现出热心和忠诚。

12)保持人员的稳定。如果人员不断变动,工作将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13)首创精神。这是提高组织内各级人员工作热情的主要源泉。

14)团结精神。指必须注意保持和维护每一集体中团结、协作、融洽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其中特别是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以及管理原则的描述,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是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是伟大的管理教育家,后人称他为“管理过程之父”。(三)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1、生平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宗教学都有广泛的兴趣。他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

2、主要贡献

(1)明确的分工。即每个职位的权力和义务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任用。人员的任用要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来实行。

(4)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是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这种公正不倚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适用于组织与外界的关系。

韦伯认为,这种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各种管理工作及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如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党、经济企业和各种团体。韦伯的这一理论,对泰勒、法约尔的理论是一种补充,对后来的管理学家们,尤其是组织理论学家则有很大的影响,他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三、中期管理思想

中期管理思想产生于1930年到1945年之间,以梅奥(Eiton Mayo)与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等人的思想为代表。

(一)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生平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他还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1948年至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

巴纳德在漫长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该书连同他10年后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其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他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

2、主要贡献

(1)组织是一个有意识的协作系统

组织是一个由人们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各种活动的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经理人员,只有依靠经理人员的协调,才能维持一个协作系统。经理人员有三个主要职能:1)制定并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这是经理人员的基本工作。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重要的贡献,包括选聘工人和合理的激励的方式。3)阐明并制定本组织的目标。

(2)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对正式组织有双重作用,既有不利的影响,但又可能促使组织的效率得到提高。巴纳德的这一理论为后来称之为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3)组织存在有3个基本条件

正式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无论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1)明确的目标。首先,一个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协作就无从发生。其次,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如果组织的目标不能被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就无法统一行动和决策。

2)协作意愿。协作意愿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意愿。某人有协作意愿,意味着实行自我克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让组织进行控制。

3)良好的沟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交流和沟通,将两者联系和统一起来才具有意义和效果。有组织目标而无良好的沟通,将无法统一和协调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合理行动。因此良好的沟通是组织内一切活动的基础。

(4)组织效力和组织效率原则

——所谓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其目标的程度。一个组织协作得很有效,它的组织目标就能实现,这个组织就是有效力。

——所谓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一个组织若不能满足其成员的个人目标,就不能使其成员具有协作意愿,也不能使成员做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贡献,从而使组织的目标无法实现。所以组织效率就是组织的生存能力。

(5)权威论

认为管理者的权威并不是来自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自上而下的认可。管理者权威的大小和指挥力的有无,取决于下级人员接受其命令的程度。单凭职权发号施令是不可取的,更重要的是取得下级的同意和支持。

(二)霍桑试验及其梅奥的人群关系论

1、霍桑试验

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土,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主要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

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霍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1)工场照明试验(1924年至1927年)。该试验是选择一批工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先后改变工场照明强度,让工人在不同照明强度下工作;另一组为“控制组”,工人在照明度始终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工作。试验者希望通过试验得出照明度对生产率的影响,但试验结果发现,照明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似乎另有未被掌握的因素在其作用。于是继续进行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至1928年4月)。目的是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果的因素。通过材料供应、工作方法、工作时间、劳动条件、工资、管理作风与方式等各个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实验,发现无论各个因素如何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也没有特别的影响,而似乎是由于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工作态度也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

(3)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年至1931年)。两年内他们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全公司范围的普查与访问,调查了2万多人次,发现所得结论与上述试验所得相同,即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于是研究进入第四阶段。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年至1932年)。以集体计件工资制刺激,企图形成“快手”对“慢手”的压力以提高效率。试验发现:大部分成员都故意自行限制产量。公司当局给他们规定的产量标准是焊合7312个接点,但他们完成的只有6000-6600个接点;工人对待不同层次的上级持有不同的态度。一般职位越高,受到的尊重就越大,大家对他的顾忌心理就越强;成员中存在着一些小派系。这些派系就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对内控制成员的行为,对外保护自己派系的成员。

通过四个阶段历时近8年的霍桑试验,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人群关系理论的形成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打下了基础。

2、人群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中除了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因此,管理当局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

梅奥等人的人群关系理论的问世,开辟了管理和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并且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更为以后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管理思想

20世纪4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学派,并且这些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又相互影响,盘根错节,呈现出管理学派林立的局面,因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派。

(一)管理程序学派

1、代表人物

管理程序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lz)和西里尔·奥唐奈(Cyril O`Donnell)。其代表作为他们两人合作的《管理学》。

2、主要内容

(1)用管理的职能组织管理的知识。按管理的职能可以组成一个具有延续性和可拓展性的理论框架,以便将各种管理知识安放到此框架中。

(2)用管理的职能组织管理工作。不同组织、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的管理人员的各项管理工作,均可以由若干相互关联的管理职能程序来组织。

(3)用实施管理职能的经验推断管理原则。通过对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经验进行科学分析,就可推断出各种管理原则。

(4)通过执行管理职能形成管理法则。

(二)行为科学学派

1、代表人物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很多,像美国

的马氏罗(Abraham H.Maslow), 其代表作为《激励与个人》,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其代表作为《工作的推动力》等等。

2、主要内容

(1)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2)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3)主张在企业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改变上下级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实行职工的自主自治。

(三)决策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

决策理论学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他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H.A.simon),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学科》。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方面的贡献,曾荣获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

2、主要内容

(1)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决策有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3)决策应该采用满意的行为准则;

(4)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订决策的人机系统。

(四)系统管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

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于用系统的观念来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的基本职能,它来源于一般系统理论和控制论。代表人物为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Kast)等人。卡斯特的代表作为《系统理论和管理》。

2、主要内容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子系统组成的。企业就是一个系统,应该按照系统的观念对企业进行管理,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开放的动态系统。系统管理学派强调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强调构成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认为只有把各个部门、各种资源按系统的要求进行组织和利用,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五)权变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

权变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等人。伍德沃德的代表作为《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

2、主要内容

权变理论认为,在管理领域,没有一种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对组织的管理应依据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和形式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灵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所以对于管理人员,在任何形式下,都必须对各种变动的环境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采用适用于某种特定环境的管理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管理科学学派

1、代表人物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伯法(E.S.Buffa)等人,伯法的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2、主要内容

(1)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进决策的科学性,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过程就是建立和利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2)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3)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某一事物的因素错综复杂,建立模型后,计算任务相当繁杂,依靠传统的计算方法获得结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致使计算结果无法用于企业管理。计算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应用于企业成为可能。(七)经验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戴尔(Ernest Dale ),他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者》。

2、主要内容

这一学派主要从管理者的实践管理经验方面来研究管理,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因此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第三节企业管理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与任务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的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的总称。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属于企业内部的活动,即以生产为中心的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前的技术准备过程和生产后服务过程,对这些过程的管理统称为生产管理;另一部分是属于企业外部的,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流通、分配和消费等过程,包括经营决策、市场预测、物资的供应、产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对这些过程的管理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延伸。

(二)企业管理的任务

企业管理的任务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二是维护和不断改善生产关系。

1、合理组织生产力

合理组织生产力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任务。合理组织生产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使企业现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具体讲,就是要把企业现有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等要素合理组织在一起,恰当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比例,使企业生产组织合理化,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2)不断开发新的生产力。首先要不断改进劳动资料,并不断采用新的更先进的劳动资料;其次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并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来改造生产工艺、流程;第三要不断地发展新的原材料或原有材料的新用途,第四要不断地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并不断引进优秀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2、维护并不断地改善社会生产关系

企业管理总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生产下进行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从全局上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基本过程。因此,

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维护其赖以产生、存在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内,其基本性质可以保持不变,而生产力却是非常活跃、不断变革的因素,必然会与原有的生产关系在某些环节、某些方面发生矛盾。这时为了保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完全有必要在保持原有生产关系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企业管理手段、方法的途径对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某些方面进行调整、改善,以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

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企业管理的内容:

(一)经营战略与经营决策

战略一词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新的名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逐步意识到:企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企业最大的成功是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的成功,企业最大的失败也是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的失误。企业经营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要成功地驶向希翼的彼岸,离不开罗盘和航柄。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企业战略和决策。

(二)市场营销管理工作

当今社会,各国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类型如何,都逐渐开始重视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不仅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也是一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市场营销不仅是竞争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经济活动,也是现代企业整体战略的基石。

(三)生产过程和生产要素管理

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要素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企业如何以最佳的生产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工作合理安排,使其在时间上、空间上平衡衔接、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按质、按量、按期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四)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企业利润的活动。技术创新一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以进行新的要素组合或采用新的技术为过程,以是否实现企业的利润为标准。

技术创新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综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是随着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的活跃而发展的,没有哪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很先进、技术创新很活跃,而经济上却很落后;相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很落后、技术创新很贫乏,而经济上却很发达的。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的源泉,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企业创新管理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跨世纪的年代,满足现状就意味着落后。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现代企业家精神,说到底就是要树立市场竞争概念和风险经营概念,善于将企业资源转化为经营优势,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在急剧的外部环境变化中,把握开拓市场的主动权。(二)企业“软件”管理将更加系统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管理模式是由战略、结构、制度、技巧、人员、作风及共同价值观

七方面组成的,筒称“七S”模式。在此模式中,战略、结构和制度是管理的“硬件”,它适用于一切企业的管理;而人员、作风、技巧、共同价值观及共同价值观则是管理的“软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软件”。未来企业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提高“软件”管理企业的水平。

(三)企业战略管理将强调目标的创新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是一种实现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的管理,主要是谋求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动态发展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而战略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强调创新为目标的管理,元谋求的是,既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又要改造和创新外部经营环境,并努力用企业的创新目标来引导社会消贾,促进企业下断比成长和发展。

(四)企业权变管理将更加灵活和精细

在现代管理中,X理论过分强调对人的行为的控制,结果形成家长式管理,严重束缚了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Y理论过分强人的行为自主性,结果形成放任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将是实行一种宽严相济的权变管理,能因人、因时、因地随机采用各科各祥的方式进行管理,使企业管理中一方面控制得很严,另一方面又允许甚至坚持从最下级的普通职工起,都享有自主权,且富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开放式面对面的感情管理

面对面的管理,是以走动管理为主的直接亲近职工的一种开放式的有效管理。它是指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自由接触职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广泛的、非正式的、公开的信息沟通网络,以便体察下情、沟通意见,共同为企业目标奋斗。这种走动管理充溢看浓厚的人情味。其内容外延广阔,内涵丰富,富于应变性、创造性,以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取胜。实践证明,高技术企业竞争激烈,风险大,更需要这种“高感情”管理。它是医治企业官僚主义顽症的“良药”,也是减少内耗、理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六)未来企业管理的“三中心”、“两方向”

虽然现在还很难描述“将来”的企业管理模式,但从发达国家现代经营管理的“三个中心”和“两个基本方向”,可以洞悉“将来”的管理模式。“三个中心”是:以市场为中心的明确的目标和策略,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一整套不断变化的制度和措施。“两个基本方向”是:开放与合作。

(七)企业管理将更善于借用外脑

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在面对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挑战下,已不能完全依靠企业内的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必需借助外部力量,特别是借助于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法律等方面有专长的专家和顾问,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在企业界形成以咨询为主的企业智囊团。

本章课后思考题

1、管理的基本概念

2、管理的二重性

3、对管理的职能的理解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适合我国现在的情况,哪些不适合?

5、法约尔的六项企业活动的分类是否合理?

6、梅奥的人群关系论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7、企业管理概念与任务是什么?

8、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库及答案

期末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的人数 3、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1、现代企业制度: 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范,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企业基本制度体系。 2、企业治理制度:指维护以股东为核心的权益主体的利益,对企业的权力制衡关系和决策系统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1、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2、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1、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2、决策:是指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并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管理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1、人力资源(微观):指企业可以利用的且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数量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所从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养、使用及组织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3、激励: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运用双向信息传播手段,遵循社会利益之上、平等互惠原则,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现代管理职能。 2、企业的总体形象:企业通过其经营和社会活动在其公众心目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印象。 3、沟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1、企业经营目标: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向与预期达到的水平或成果。 2、经营(狭义):企业为实现盈利目标,面向市场,以营销为中心的使企业内外部环境达成动态平衡的有组织活动。 1、目标市场:是指在市场细分化的基础上,企业所选定的消费者群,企业将向其提供特定的产品与服务。 2、市场定位:是企业在目标市场营销中,打造本企业产品特色,树立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 3、市场细分化: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过程。 4、促销:企业通过一定的传播与沟通手段,向目标顾客传递产品或劳务信息,树立企业与产品形象,促进顾客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二、单项选择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D)0 A正比例关系B无比例关系C结构比例关系D 反比例关系2、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 )。

企业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2

企业管理 课程考试试卷(A卷) 考生须知:本课程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应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并详细标明各题题号,答在本试卷上一律不计分。考生须将本试卷和答题纸写好姓名、学号 后交回,否则不计分。本试卷可作草稿纸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2.管理的性质包括______和_____、科学性和艺术性。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结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______、______、社 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企业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______和______。 5.根据控制的要点不同,控制可分为______、______和事后控制。 6.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 积极认同、实践与创新而形成的整体的______、______、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7.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能够推动_____和创造_____的,能进行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 人们的总称。 8.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企业组织中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______、_____的系 统。 9.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是目前世界上______、______的国际标准化专门组织。 10.企业生产运作就是指企业将它的输入______、______为用户所需要的输出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不给分。 1.李丽搞的一个私营企业由于产品质量好、销路不错,很快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公司规模不断 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人数从原来的6名扩大到现在的130余人,李丽的和各种琐事纷至沓来,且公司给人以混乱的印象。为此,有很多人给他提建议,最具代表性的建议有以下四种,哪个最有效: (A) 李丽应抽时间到财经学院接受管理方面的培训 (B)应聘请一位管理顾问,帮他出谋划策 (C)对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改组,在李丽和一线工人之间增加一个管理层 (D)应招聘一位助理,帮助其处理和各种琐事。 2.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指的是。

企业管理学--试卷以及答案

企业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分,每小题1.5分) 2对决策的备选方案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决策必须存在两种以上的方案 B.备选方案一般而言只是为了衬托主方案而存在 C.备选方案也必须可行 D.备选方案是决策不可缺少的部分 3对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B.资料查找法 C.访问法 D.pestle分析法 4某厂厂长年初收到下属公司交来的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本公司2001年度计划产销M产品10万件,固定成本总额30万元,计划实现利润10万元。2001年实际产销M产品12万件,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售价与计划数一致,所以实现利润12万元”。该厂本年度的实际利润() A.等于10万元 B.等于12万元 C.高于12万元 D.低于12万元 5以下哪项不是非确定决策的决策方法:() A.乐观准则 B.悲观准则 C.决策树法 D.后悔值原则 6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 B.企业社会资本包括顾客、供应商、政府、媒体等 C.社会资本是无形的,是企业与生俱来的 D.社会资本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很难于用财务来衡量 7对于企业外部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部分企业所面临外部环境基本是一致的 B.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和 C.企业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宏观外部环境 D.企业把握好了外部环境便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8对于企业的价值链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概念是明茨伯格首先提出的 B.价值链其实就是企业的信息链 C.价值链分析把组织看作一系列价值创造的过程,这些过程既独立又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增值链条 D.对于价值链的细分,划分得越细致越好 9下列不属于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的是:() A.阻挡竞争对手的对抗 B.偏离消费偏好 C.形成强大的行业进入障碍 D.形成对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10环境分析中技术方面的因素包括() A创造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转化为新的产出的机构和活动 B在一个特定的公司中,关于什么时候机械设备需要被重置的决定 C公司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产生的对新技术的需要 D公司的技术在哪些方面能够支持公司去控制这个市场 二、判断题(共 15分,每小题1.5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凡是进行生产活动的事业单位一般而言都可以划归为企业。() 2企业目标就是追求成本最低和利润最高。() 3现代企业制度是指是指以完善的法人产权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基本特征,以专家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企业制度。() 4对于越高层的领导而言,对其概念技能的要求越高;对其人际技能要求相对会降低。() 5在管理学中,我们将法约尔成为科学管理之父。() 6凡是有劳动力的人,都可以划归到人力资本中。() 7管理幅度如果固定,则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8一般认为,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决策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 9不确定型决策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多种,但无法预先做出明确估计,且各种状况的概率是无法确定。() 10群体决策一般都会优于个人决策。()

企业管理理论发展

企业管理经历发展阶段,其主要理论和代表人物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18世纪至19世纪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一直存在的手工劳动,管理,实施由单个资本家,这是一切事物的个人经验与管理职能的分离。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国富论》出版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作者亚当 ·斯密因此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创立者"的称号。 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利益的思想,分析 了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欧文的管理思想基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法国唯物主义学者的观点,人们有充分理由把他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2.20世纪20至40年的科学管理阶段 与经营权分离的资本家的阶段,管理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泰勒,和亨利·甘特 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理论核心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亨利·甘特是泰罗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管理学界有人认为,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与控制的作法是当时管理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有了它,管理部门就可以从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表上,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计划能按时完成,或使计划在预期的许可延误范围内得以完成。

企业管理答案

2.康佳集团在1990年为保护知识产权,在世界各地注册“KONKA”商标;在法国长期派驻两名技术人员;在香港设立了经营办事处。(国际经营战略) 3.中国民族通讯产业的开山者—“巨龙集团”在1991年12月8日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团公司围绕04机及其核心技术,不断开发出一系列专利技术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自主创新战略) 二、综合题 1.如何理解经营战略?讨论目标、战略和政策间的相互关系。(简答题,10分) 经营战略: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战略是有形的,是一种指导思想原则,也是一种具体设计规划,并且包含着将制定出的战略付诸实施的管理——全过程管理; 这个规划首先是根据竞争环境的形势分析,为企业确定总体、长远目标,因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的目的——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实现企业目标的行动方案的选择,必须以扬长避短、发挥企业竞争优势、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为基准。总体性谋划 2. 简述对行业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简答题,10分) 市场结构分析、行业组织分析、行业环境分析、行业融资分析、行业供给和需求、行业盈利和产、业成长性分析、行业技术分析、行业竞争分析等。 3. 解释在战略制定活动中会产生冲突的几种原因。(简答题,10分) 一、系统冲突和非系统冲突 二、有限理性引起的战略冲突 三、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战略冲突 四、新战略与原有战略间的冲突 五、TMT内部引起的战略冲突 4. 案例分析题(30分) 王牌钟表公司位于Y市城乡结合部,约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是一个拥有1000人的国有中型企业。公司自20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有过辉煌的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手表行业除飞亚达等少数几个企业经营情况尚好外,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都不好,王牌钟表公司也出现经济效益恶化的局面。市轻工局撤换了企业原领导班子,经过竞选,张大发担任了公司总经理。张大发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把公司科室人员由80人精简至40人,加强了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 王牌钟表公司主要产品是机械表和机芯。经过市场调查,机械表在国内市场已不受欢迎,全行业销售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司年产机芯100万只,主要给香港的中间商,每个机芯的销售在12.0~12.70元之间。由于没有达到约1000万只的经济规模,每个机芯的 成本为12.50元左右,比同行厂家高出许多。公司生产的低档的机械表在省外根本卖不出去,在本省的市场占有率已由前几年的10%下降到5%,并且主要购买对象在农村。目前企业实际

企业管理理论综述

企业管理理论综述 学号201508141069 姓名林鸣志班级营销二班 一.企业管理的含义 根据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根据企业环境、企业特征、生产经营规律,对企业的各项资源和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过程。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 1、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 2、按照成长过程和流程划分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循环。 3、按照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 4、按照层次上下划分为: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等。 5、按照资源要素划分为: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政策与政府资源等。 三.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 2.定额工作 3.信息工作 4.计量工作 5.规章制度 6.职业培训 四.新企业与新管理 新经济环境出尽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断采取新技术,整合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形成新模式。总的来看,新企业的核心特征表现在创新与知识管理方面,表现在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上。 新经济是知识经济,新企业必须能够整合和充分利用知识资源 在资源配置上新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资本拥有者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还要让知识拥有者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才能有效整合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 新管理是直与新经济、新企业相适应的,旨在实现快速知识创新目标,对企业具有隐形特性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智力整合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

第一节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就是有意识地协调人们的共同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实践活动。 2、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1.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是组织协作劳动的必要条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要求,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所共有的。 2.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这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是维护社会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手段,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中,管理的社会属性显然存在本质区别。 3、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 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生产关系(所有制——管理权、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关系) 4、企业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是即是物质产品的再生产,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另一方面是对工人的剥削过程也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学习企业管理二重性原理的意义 1.依据企业管理的二重性原理,为了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2.向管理要效益,必须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遵循现代企业生产力运动规律和价值规律。 3.总之,企业管理二重性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充分重视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科学管理,充分重视发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越性,充分重视我们民族自己的优良传统,把学习、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科学体系。 第二节企业管理的职能、任务和内容 1、企业管理的职能:依据管理二重性原理,企业管理职能包括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 一般职能:由协作劳动产生的,属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管理职能。 特殊职能:是由这一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即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产生的、属于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是企业管理两个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基本职能。 2、理论界对企业管理的具体职能说法有三职能、五职能、七职能等。但对管理职能的划分依然有共同之处,其中,计划、组织、控制是人们认识比较一致的三个职能。在这个基础上,又增添了两个许多人赞同的职能,即指挥与用人。 1、计划职能:是确定企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资源配置等管理工作。计划职能是协作劳动的必要条件。在协作劳动中,必须有统一的目标,必须对各项活动、各种资源的利用和每个人的工作进行统一安排,才能彼此配合,最终达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用计划作为指导人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纲领和依据。计划职能是首要职能。 2、计划职能的内容及其程序: 1.对企业内外部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2.根据上述市场需要、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以及自身利益,制定中长期和近期的目标。 3.拟定各种可行性方案,进行决策。 4.编制综合计划和各项专业计划,以便落实决策方案。 5.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组织职能:为了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与计划,确定企业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相一致,并且彼此协调,以保证企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就是组织职能。 2、计划职能为组织职能规定了方向乃至具体要求,组织职能为计划任务的完成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企业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企业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套试卷共七道大题,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共15分) 1.要做好领导工作,就要对下属及早评价。() 2.在工业发展早期,最早出现的组织结构形式是职能制。() 3.主管人员的培训就是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 4.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通常适用于大型企业采用。() 5.将进行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部门的负责人,这是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 6.回归分析法实际是因果分析法的另一种叫法。() 7.科学决策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8.风险型决策属于肯定型决策。() 9.从人员选聘的条件看,成功履行管理职能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强烈的管理愿望。() 10.轮式和链式沟通网络适合于解决复杂的组织问题。() 11.按主管人员的标准进行考评,主要是指按个人品质和工作特征的标准来评价 主管人员。() 1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需求在任何时候 都具有激励的作用。() 13.控制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用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成效进行衡量,以便于发现工 作中的问题。() 14.法约尔首先对管理的职能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他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 织、指挥、激励和控制。() 15.控制工作的灵活性主要适用于在正确计划指导下的人们工作不当的地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主观决策法特别适用于()。 A.肯定型决策 B.经验决策 C.非常规决策 D.战术决策 2.在工业企业中,把企业划分为研究开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此类划分属于()。 A.按人数划分部门 B.按产品划分部门

企业管理习题答案

企业管理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9001:2008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技术规范中有关产品 要求的补充。(√) 2.外来文件应经过组织的审批,并控制其分发。(×) 3.没有顾客投诉就说明顾客是满意的。(×) 4.抽样检查的数量通常采用“双控”的方法,即按比例抽样的同时,还 限定了检查的最小数量。(√) 5.项目工程施工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社会质量监督站、各行政主管 部门发给项目的通知或记录性文件也是记录控制的范围。(√ ) 6.凡对体系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应得到或传阅适用文件。(√ )7.施工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变化或调整必须以文件形式公布并应对相应文件进行调整。( √ ) 8.施工企业应根据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中只需明确工程质量应达到的水平。 ( × ) 9.施工企业应对各管理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0.体系记录保存期限为一年 ( × ) 二、单选题 1.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应采用会议、板报、标语、简讯、刊物、网络、媒 体或培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传达到公司( C )。 A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 B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和所有的相关方 C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以及所有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D 、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相关方 2.下列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中,可用来判别施工质量是否属于正常状 1 态的方法是(D )。 A、分层法 B、因查分析图法 C、排列图法 D、直方图法

3.依据( D )制定各项目标,并通过目标的控制和考核确保其实现。 A、方针 B、企业发展规划 C工作职责 D A+B、 4.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中施工总承包序 列企业资质设( E )。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E.四级 5.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C) A证实产品满足要求 B证实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C证实过程具备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D对产品生产中不合格品的监视和测量 6.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推行(B)制度。 A 建筑工程抽查 B质量体系认证 C质量强制检查 7.公司及分公司应确定体系组织机构,明确( C )的职责。

对企业管理的几点认识 (2)

对企业管理的几点认识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工作,这对每一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项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课题。与长期在商业奋战的成功人士相比,我的思想和观点肯定与实际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只能结合工作的实际粗浅的谈谈个人的想法和认识。 一、领导班子搭建,团队打造是企业管理的关键。 团队建设是公司建设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也是首要工作之一。作为公司主管,要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因为公司的决议,制定的发展目标需要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才会顺利得以实现。所以,选拔培养出一批忠诚度高,具有一定管理、协调、组织、沟通、销售和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尽心为了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工作人员,搭建一支核心的班子,对公司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有非常强的团队意识,必须具备能够赢得团队成员信任、尊重和拥护的魅力和气场,具备引领这个班子向前发展的能力才能保证这个团队的执行力、战斗力、敬业精神等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努力学习,打造团队,引领团队,从自身做起,由上到下建设一座坚固“金”字塔,让所有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积极的团结在一起,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将饯行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文化的缔造者是公司的创始人,这个文化不是学来的,也不是拿来的。在公司,企业文化是公司的“魂”,是全体工作人员精神上的支柱;是激励和引领这个团队敢于开拓,敢于创新,在艰苦条件下乐于奉献,敢于为了公司发展而直言不讳的精神;团结互助,没有任何借口,决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学习,蓄集能量,不断创新的精神。 学习、服从、团结、互助、奋斗、坚持、民主、没有借口、强化合作、相互感恩、相互尊重、言行一致、注重结果。 三、以人为本,始终将管理工作贯穿于一言一行当中 管理是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服务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正规、正常、有序发展。管理的主体是人,团队成员的能力再强,没有好的管理,也是一盘散沙,企业所定制的长远发展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管理者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决定这个团队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 (一)什么是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经营决策 练习题1、某工程方案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单位产品销售价格550元/吨,总固定成本 1200万元,单位成本350元/吨,并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求以产量、生产能力利用率以及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答:(1)盈亏平衡点产量为: Q 0= C f /(P-Cv)=1200/(550-350) = 6(万吨)(4分) (2)盈亏平衡点的利用率 E=Q 0/Q c ×100﹪=6/15×100﹪=40﹪(2分) (3)P 0= Cv+ C f / Q c =350+1200/15=430(元/吨)(4分) 练习题2、某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改进或扩建,根据市场调查、预测以及产品过去的销售情况,预计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8,销路差的概率为0.2,经研究分析有3种方案可供企业选择。 A:新建一条生产线,需投资200万元,据初步估计,销路好时,每年可获利8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亏损20万元,生产经营期为10年。 B:对生产线改进,需投资120万元,据初步估计,销路好时,每年可获利6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亏损10万元,生产经营期为10年。 C:先对生产线改进,2年销路好时再扩建,需追加投资120万元,估计每年可获利90万元。生产经营期为8年。 请选择一种满意的方案(用决策树法)。(本小题12分) 答: 90万元 60万元 -10万

结点①期望值S1=〔80×0.8+(-20)×0.2〕×10-200 =400(万元) 要计算结点②的期望值,必须先结点④⑤的期望值 结点④期望值S4=〔90×1.0〕×8-120=600(万元) 结点⑤期望值S5=〔60×1.0〕×8=480(万元) 由于S4﹥S5,所以选择扩建。将结点④的期望值前移到结点③,所以结点③的期望值为600万元。 结点②期望值S2=〔600×0.8+60×0.8×2〕+(-10)×0.2×10-120 =436(万元)由于S2>S1 和S2 ,所以选择先对生产线改进后扩建。 作业题1、某厂销售产品2万件,销售收入40万元,变动成本30万元,固定成本总额24万元,目前工厂的生产能力为6万件。(10分) (l)求盈亏平衡点产量和利润额达到10万元时的产量。 (2)该厂通过市场调查后发现该产品需求量将超过目前的生产能力,因此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后,当产量不超过10万件时,固定成本将增加8万元,单位变动成本将下降到14.5元,求此时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此时利润额达到10万元时的产量? 答:(1) 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P=40万元/2万件=20元/件 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C v =30万元/2万件=15元/件(1分) 盈亏平衡点产量为: Q 0= C f /(P-Cv)=240000/(20-15) = 48000(件)(2分) Q=(C f +Z)/(P-Cv) =(240000+100000)/(20-15)=68000(件)(2分) (2) 盈亏平衡点产量为: Q 0= C f /(P-Cv) =(240000+80000)/ (20-14.5) = 58182(件)(2分) Q=(C f +Z)/(P-Cv) =(240000+80000+100000)/(20-14.5)=76364(件)(3分) 作业题2、A1、A2两方案投资分别为450万和240万,经营年限为5年,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差的概率为0.3,A1方案销路好、差年损益值分别为300万和负60万;A2方案分别为120万和30万。

企业管理中的十大经典理论

企业管理中的十大经典理论 1、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就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就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就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就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就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就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就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她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就是,她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她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就是脆弱的,就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与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您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您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您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木桶定律 水桶定律就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就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

小企业管理作业2.doc

小企业管理作业讲评二 当你学习完教材第3、4、5、6、7、8章之后,你应当完成以下任务(建议完成时间:学期的第九周): 请你撰写一份创建新企业的商业计划书。(100分) 一、要求 1.请分析你生活地区的环境因素,提出一种创意。然后根据你的创意来为创建一个企业(一家电脑公司、一个生产型企业、一个小商店、一家服务性企业,新建企业或者是一个特许经营企业)制定商业计划。 2.假设你要创建的企业采用单目标市场战略,可以保持强有力的差别优势。 3.自有资金不足,需要筹集资金。 4.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撰写一份让人看后怦然心动、意欲创业的新企业计划书。 二、请按照以下“商业计划书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逐项填写。 该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评者:上海电大区县工业局分校褚丽桑 1.这份计划必须是小企业的创业计划,即对象是“小企业”,必须围绕“小”字进行编写。如一家小的生产型企业、商业企业、服务型企业等。我在批阅作业中发现,有学生撰写的计划超越了一个小企业的资源能力,计划脱离了企业实际,是较难实现的。如有一个学生写保健品企业的计划,该企业的保健品都是新开发的,属于高科技的,而且品种较多,其中用于女性的有三个、用于中老年的有四个;该企业未来2—3年的战略目标是:销售额突破亿元、销售网点不低于120个……显然对于一个刚创业的小企业来说是较困难的。保健品企业刚创业时一般都是小企业,如果创业者能利用某一方面的特长,特别是技术方面的优势,重点开发针对某一目标市场的一种产品则这种创业计划更切合小企业实际,容易付诸实施。 2.在撰写计划中,绝大部分学生财务报表不会编制,因为这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市场营销、现代文员和计算机等专业毕业的,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独立编制财务报表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对第八章中的财务报表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懂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编制方法,为学生顺利完成商业计划打好基础。如教师可以用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以此为参照,并建议学生对其计划的报表可以编制的简单一些,能够说明企业经营的基本财务状况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能较容易地完成财务计划,而这一块又是商业计划中最能引起投资者注意的内容之一。 3.该创业计划是一个小企业的计划,题目中强调“在你生活的地区创建小企业”,它的目标市场一般不会很大,顾客群体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市场区域一般局限在本地或周边地区的市场。但有些学生分析它的目标市场时,涉及的区域是全国市场,要到全国各地去开垦市场、去拓展市场,同样这对一个刚创业的小企业而言,要实施这些战略目标,在人、财、物等方面都是困难的。所以我对学生强调小企业创业初期要集中优势,开发有限产品、有限市场、有限群体,这样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4.要撰写一份让人看后怦然心动、意欲创业的新企业计划书,除了管理团队、投资收益、回报率等是“亮点”以外,诱人的商机是关键。对于商机的理解,我要求学生要突破常规,善于发现敢于创新,在平凡中捕捉新的市场机会。如有一个学生写“蒸汽洗车”的创业计划,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新发明的节水型洗车设备,为城市的汽车清洁美容,而这些设备

企业管理概论试题+答案

企业管理概论试题+答 案

企业管理概论试题 企业管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第四方物流的核心是( ) A.制造商 B.分包商 C.集成商 D.供应商 2.下列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属于按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划分的组织形式是( ) A.单厂型企业、总厂型企业、专业公司 B.联合公司、企业联合体、战略联盟 C.企业联合体、公司制企业 D.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3.企业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空间维度上的扩展趋势是( ) A.人本化 B.整体化 C.战略化 D.网络化 4.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监事会应当对( ) A.股东大会负责 B.董事会负责 C.首席执行官负责 D.总经理负责 5.彼得·德鲁克的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理论,形成于企业经营战略的( ) A.形成期 B.发展期 C.深化期 D.成熟期 6.企业外部环境调研内容有一般和重点之分,下列属于重点调研内容的是( )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资源环境 D.竞争环境 7.下列有关企业含义正确的表述是( ) A.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责任最大化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B.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C.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 D.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民间组织 8.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属于( ) A.合伙制企业 B.个人业主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9.企业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 A.生产属性和经营属性 B.计划属性和市场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 10.尽管人们对企业管理的具体职能说法不一,但认识比较一致的三个职能是( ) A.计划、协调、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 C.计划、组织、用人 D.计划、组织、控制 11.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最佳的学习单位是( ) A.班组 B.车间 C.科室 D.团队 12.公司制企业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

企业管理最新2

企业管理最新2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企业管理(120202) 学科门类:管理学(12)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企业管理以工商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为研究对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企业管理已逐步成为工商管理的核心学科。 河海大学管理学科创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全国设立管理类学科最早的院校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该学科已成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实力较为雄厚的学科。该学科于199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二十多年来,企业管理学科秉承“求天下学问,做工商精英”的办学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与企业跨国经营、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等学科领域,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而且完成了政府和各类企业委托的大量决策咨询、企业策划、发展战略等研究课题。 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思维活跃,团队协作强的师资队伍,有能力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承担大型研究咨询项目。 本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近5年来获奖30人次,出版着作和教材近30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平均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能够胜任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及各类企业的管理工作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管理与经济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市场营销 2、财务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 4、战略管理与企业跨国经营 5、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 三、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企业管理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库 二、单项选择 (易)1、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 的“运 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组织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A) 二、单项选择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易)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D)。(易)2、在科学管理思想阶段,(B)主张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例A正比例关系B无比例关系 外原则”。 C结构比例关系D反比例关系A梅奥B泰罗C法约尔D马斯洛 (中)2、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易)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D)。 为人民币(A)。A法约尔B泰罗C梅奥D马斯洛 A3万元B10万元(中)4、在行为科学管理思想阶段,(A)提出了关于“社会人” C500万元D30万元 的观点。 (中)3、合伙企业是属于(A).A梅奥B赫茨伯格C法约尔D巴纳德 A自然人企业B法人企业C公司企业D企业集(中)5、“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C)提 团出来的。 (中)4、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A迈克尔·波特B迈克尔·哈默 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这种组织结构属于C彼得·圣吉D安索夫 (B)(易)6、决策学派的创始人,并在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 A直线制组织结构B矩阵制组织结构(B)。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D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A巴纳德B西蒙C芦桑斯D梅奥 (易)5、最基本的,又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是(A)。(中)7、属于企业员工的良师益友,充当前沿指挥官角色的是A直线型组织结构B职能型组织结构(C)。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D矩阵型组织结构A高层领导者B中层领导者 (难)6、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B)C基层领导者D中高层领导者 A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级部门的数量(易)8、“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A) B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属的数量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社交需要 C指挥和管理的全部下属的数量(中)9、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并系统总结管理的14项原则的是 D职责与权力的范围(C)。 (中)7、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A欧文B泰罗C法约尔D韦伯 低限额为人民币(B)。(易)10、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不包括(B)。 A3万元B10万元A计划B指挥C控制D组织 C500万元D30万元(中)11、“企业再造”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来的。他是 (中)8、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A) 为人民币(C)。A迈克尔*哈默B彼得*圣吉 A3万元B10万元C巴纳德D马斯洛 C500万元D30万元(中)12、提出“双因素论”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B)。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梅赛D玛素 三、判断题:(难)13、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 (中)1、管理幅度较小,而管理层次较多,则会形成高层结构的组健因素”(C) 织,反之,则会形成扁平结构的组织。(T)A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急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易)2、在组织成员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是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反比关系。(T)C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中)3、个体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F)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组织答案(易)14、生产车间的工段长、班组长属于(C)。 二、单项选择(每个1分)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1D2A3A4B5A6B7B8CC基层管理者D中高层管理者 三、判断题(每个1分)(中)15、人际技能是(D)应具备的技能。 1√2√3×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第二章企业制度与企业改革C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二、单项选择(易)16、概念技能是(A)应具备的技能。 (易)1、企业治理制度是指为维护以(A)为核心的相关权益主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体的利益。C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A股东B员工C管理者D竞争者(易)17、技术技能是(C)应具备的技能。 (中)2、以下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是(A)。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A股东会B董事会C监事会D职代会C基层管理者D高中基层管理者 (中)3、以下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的是(B)(中)18、属于企业文化核心层的是企业的(D)文化。 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职代会A行为文化B物质文化 三、判断题:C规范文化D精神文化 (中)1、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典型形态。(F)(中)19、属于企业文化表层的是企业的(A)文化。 (中)2、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体形态。(F)A行为或物质文化B物质文化 (中)3、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产权关系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公司财C规范文化D精神文化 产的完整。(F)(中)20、属于企业文化中间层的是企业的(C)文化。 第二章企业制度与企业改革答案A行为文化B物质文化 二、单项选择(每个1分)C规范文化D精神文化 1A2A3B(易)21、一个工厂的生产处处长属于(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