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五)、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五)、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五)、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五)、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4)

《新闻学概论》笔记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

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

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4)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5)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第二、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及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而基本上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的新闻活动在规模上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告,使报纸成为有利可图企业。

第四、报纸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它发轫于封建社会末期并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扼杀或控制,但最终伴随着资本主义上平经济的发展,报纸最终成长发展起来。

4、报纸、广播、电视的概念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广播(广播电台):以无限电波(或导线)所传递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象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

5、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14-15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兴起,很快流行到欧洲各地;17世纪初达到高潮,17世纪末逐渐消亡。

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德国法兰克福最早出现新闻书,1588年奥地利人艾青氏印刷新闻书每年两册,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朗开始印刷新闻书。特点是不定期,间隔时间长,新闻迟缓,无固定订户。

第三阶段:周报(周刊)、日报的勃兴。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德国观察周刊》、1616年《法兰克福邮报》、1626《马德堡新闻》;17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几乎都有了周刊,1631年《法国公报》、1641年英国《国内纪闻》等;日报:1663年德国莱比锡《莱比锡新闻》、1665.11.16英国《牛津公报》(单页双面印)、1702年伦敦《英国每日新闻》(四开单张双面印)。

周刊和日报的产生,因其整个过程工艺技术要求的复杂性,使报纸正式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并产生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新闻事业。

6、广播电台的发展。

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同时发明无线电波。

1899.3.28,马可尼成功地发了第一封电报(英国至法国)

1906.12.25,范斯顿的马萨诸塞实验电台首次广播,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上看,广播从此诞生。它最早是娱乐工具。

1920.8.31,美国底特律8M实验台广播了密执安州长初步获胜的新闻。(最早的广播新闻)

1920.10.27,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1923.1.24美在华第一个电台正式开播,呼号为ECO,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1940.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呼号XNCR。中共穿班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7、电视的发展。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成功开发了电视图象及传送。

1940年,美国试制趁工彩电;1953年NTSC制式标准;1954年美国开播彩电节目。

三种制式:美国NTSC,德国PAL,法国SECAM。

中国1958.5.1成立电视台,1973年开办彩电业务,中国采用的是PAL制式。

8、网络新闻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拷贝阶段;第二阶段是加工整合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独家原创阶段

9.网路新闻基本长处:①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②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③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

10.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是权威性和可信度;其次是数量与质量;再次是原创性和严肃性

11.媒体融合的影响:①媒体融合带来了媒体结构的转变;

②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③媒体融合将对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

12.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第一、邸报。

1)称呼: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

2)内容:圣渝,法令,奏折

3)特点:不由朝廷统一公布;内容不相同;无固定发布日期;无自己采写的新闻言论。

4)作用:宣传君恩;宣扬君臣之道;宣布君令;封锁不利消息;通信息。

5)定性:并非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第二、近代中午内报纸的产生,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是19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

《察世俗每月纪统传》1815——1821

《特选撮要每月纪统传》1833——1838

《东西洋烤每月纪统传》1833——1837

2015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

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 育明教育寄语

第一阶段:预热(3月1日至7月1日)

预热原因:

育明教育老师认为考研复习比较理想的时间长度是6-9个月,因此从3月开始比较科学。如果复习的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后劲不足。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是无数学子的血泪教训。

重点任务:

1.收集考研信息,包括所报考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业难易程度、所报考专业的难易程度、所报考学校的录取率、资料。毕竟考研所需关注的点无非就两个:一是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二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决定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一点,育明教育团队认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方案有两个:一是,选择尽可能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人大、中传、北影、中央财经、南开、复旦,专业可以稍微差一点;二是,选择尽可能好的专业,如金融、经济、电影、新闻、法学、计算机、自动化等,学校可以差一点。这样的好处是,以后方便就业,具体的原因分析请关注之后的相关文章。

3.购买参考书,慢慢熟悉所考专业。这个时候学校课程还比较多,且处于学期末,考试又比较多,学校事情繁杂,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以“预热”为主。不易过快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

4.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复习的重点,为下一步全面展开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考研学生最后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不是因为没有努力,更不是付出不够,而是方法不得当,重点没把握好。这一任务的实现,一般需要有考研经验的师兄师姐的帮助。这一点也是育明教育专业课授课的重点之一。

5.制定复习计划。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是考研成功的“寻宝图”。没有好的复习计划,只能每天手忙脚乱的复习,昏昏然,却没有丝毫进步的感觉。

6.在整个过程中,数学和英语都要一步步的安排复习。数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通过做题积累知识点。英语,主要以单词和真题为主,真题要每做一套就分析透彻。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掌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为主,不需要去费力的记忆。

第二阶段:发力(7月1日-10月1日)

发力原因:

这个阶段时间比较充裕,没有学校里的繁杂事情影响,可以安心的投入复习。抓住这个阶段,就成功了一半。

重点任务:

以英语、数学这些需要长期练习的科目为主。尤其是英语,在不放松单词等基本知识积累的同时,“以真题为纲”进行复习,把每一套真题彻彻底底的分析明白,真真正正把握住出题人每一道题的出题意图。

专业课复习要有计划的进行,这一阶段要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争取完成第一轮的复习。达到的效果是,对每个知识点做到能够基本记住。

第三阶段:坚持(10月1日-12月1日)

坚持原因:

这是一个考验毅力的阶段,无数前人的血泪经验告诉我们,谁坚持到了最后,谁就能够成功。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紧张准备,精力和体力都耗费很大,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上周围的同学开始找工作,很多的机会都可能分散考研的经历和时间。这个时候要耐

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毅力不坚定,三心二意,是考研的大忌。很多人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机会和诱惑太多了。

重要任务:

这个阶段以专业课为主,辅之以政治、英语、数学。

第四阶段:冲刺(12月1日-初试)

冲刺原因:

到12月初,各个科目都复习到了一定程度,知识的储备也较为充足,开始进入高原平台时期。在一定的时期内会感觉很烦躁,感觉好像什么东西都不会了,这很正常。

如果能够基础坚持下去,多多模拟,多多联系,就可以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为此,育明教育专业课“冲刺模考点题班”,在晚上安排了模拟考试,对于这一阶段来说,是非常科学的。很多考生,平时背的多,写的少,加之对自己很自信,往往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模拟考试。但是,如果不去正式的进行模拟考试,很难在考研的考场上找到考试的感觉,而且在考场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因为没有提前通过模拟考试掌握和解决,以至于被问题和困难打得措手不及。这些很有可能导致半年多的复习,功败垂成。

重点任务:

以政治热点、英语作文、数学真题、专业课真题为主。这是个“模拟练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调整(初试至复试)

调整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经历几乎被耗尽,需要通过这一段时间加以调整。但是,由于现在考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平均达到25%以上。因此,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太过于放松。很多人没有把握住这个阶段,结果大意失荆州。万望诸君注意。

重点任务:

1.考研复试,往往以时政为核心,来灵活的考察知识点的应用。因此,这个阶段应该多多收集一些时政热点,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2.寻找复习的资料。包括老师们最近的讲话、论文等等。

3.准备听力和口语。

以上“五阶段复习法”,步步为营,按部就班,依次行事,一切尽在掌握中,则考研无忧矣。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a8873425.html,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考研笔记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 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盛行于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1、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与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2、其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独立自主)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监督政府)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五、社会责任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第一、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某些修正、修补。 第二、产生背景:进入20世纪,媒介垄断日渐加重,“观念的自由市场”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赢利动机驱使传播日渐浅薄、刺激化和煽情化,引起众多的问题,公众权利被践踏,多元意见难以表达。 第三、"报刊自由委员会"构建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全面、理智;新闻报道要做出合理真实的解释。“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一是指新闻必须真实、全面;二是指新闻报道必须理智;三是指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意见自由市场)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求报刊应担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 (缓和社会矛盾)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确保美国社会的稳定。 4)(教育宣传)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这是社会责任论对大众传播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完整性)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对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有及时报道,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不能漏报、瞒报。 第四、社会责任论者还向政府发出了呼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问世,10后风行西方各国。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七、党报理论 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一章新闻活动 5、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一、亲身传播: 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体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四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网络除外)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 1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 1.新闻生产的定义 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

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 2.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 新闻生产过程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新闻生产产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 (1)专业标准。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如新闻价值。 (2)法规。各国制定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这由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所决定,也就是国情。 (3)形势。包括国际形势、全国形势、地方形势。 (4)决策者。既包括最高的中央决定、主管部门的决定,媒体主持人的决定,也包括新闻从业者直接领导的决定。 (5)市场。广告客户的要求和受众(用户)的需求。 (6)媒体的定位。 ①媒体的性质。独立的或非独立的,商业性的或非商业性的。 ②媒体的诉求。商业利益、社会效益。 ③媒体的类别。综合性的、专业性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等。 上述6个基本要素中,前三个要素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新闻语境是指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下从事新闻生产的环境。 二、新闻生产的场域 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有三组关系在媒体日常的新闻生产中产生决定性影响。

1.政府、社会与媒体 依照党性原则,服从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中国传媒尤其是主流媒体的基本职责所在。但中国社会的多元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党和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在体现国家的一元意志和表达多元意见之中保持平衡,是新闻媒体都会遇到的问题。 2.资本、公众与传媒 传媒向社会提供内容,吸引广大受众(用户),从而吸引广告商来投放广告,传媒依靠广告收入来获取利润。这就是传媒“二次买卖”理论:把报纸卖给读者,把读者卖给广告商。如何对待受众,是在处理资本、受众与传媒三者关系时新闻媒体所要面对的问题。 3.政府、传媒与记者编辑 在中国的新闻体制下,政府管着媒体,媒体管着记者编辑,政府、媒体、记者编辑形成三方博弈。记者编辑在新闻生产过程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1)来自政府具体部门的压力。媒体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压力,尤其是一些批评性新闻、公众投诉稿件。 (2)来自编辑部领导的压力。记者编辑受部主任领导,部主任受总编、副总编领导。内容取舍的标准以及内容取舍的最终裁定都在各级领导手里,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新闻稿,其终审权都由领导决定。 (3)非组织的社会关系压力,各种亲朋好友的关系稿,各色企事业单位的公关稿,利益攸关部门的红包稿等,都在向记者、编辑施压、诱惑,也就时刻考验着记者编辑的意志。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

2018年《新闻学概论》考研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版本)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1908B1909C1918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D《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名词解释 《新闻学》事业行政企业管理有偿新闻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 1世界各国新闻主导理论:社会责任论论(20c40),自由主义报刊理论2新闻活动的渠道a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语言,信号传播 b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 C群体传播 3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4新闻的本源;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变动产生新闻) 5新闻要素:新闻主角 ;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弄清事实要点,抓住新闻重点) 6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 7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多角度性,相对性。 8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出发点不同:受众的需要;宣传者的需要。 归宿点不同: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理解,接受,支持它。 传播方式不同:不重复;重复 传播要求不同: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定性准确,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9新闻与舆论 A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开讨论中形成;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公共性(体现在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急迫性(近在眼前,迫切需要结决的问题。) 广泛性(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现的广泛性) 评价性(是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 B舆论的社会功能: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结果;执行人物)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3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志倾向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身条件的限制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立场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作用是正负双向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 10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反应并代表舆论(公众论坛,公众代言人,舆论的载体,舆论主体。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通过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人们眼中的现实是媒介有意或无意的营造出来的媒介现实,是媒体拟态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独家资料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新闻媒介的共性:整个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物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个性: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 首先,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其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 ①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 ②新闻媒介使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③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 ④新闻媒介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是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等 所以说新闻媒介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2.新闻媒介的特性 ①从所有制方面来看: 私营:极个别独资外,绝大数新闻媒介是公开或内部股份制方式创办。 公营:由社会公众共同拥有的新闻媒介 国营: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②与政府与执政党关系方面来看 独立的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或执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的,但在重大政治问题、重要时刻往往代表政府发言,替政府宣传 ③从阶级性方面来看: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④从办报(台)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⑤从媒介的内容上看:严肃的高级报纸:以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 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 3.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有鲜明个性的新闻媒介往往体现在: ①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 ②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③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④以编排的新颖活泼、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以社区新闻、或国际新闻、或煽情新闻来显示个性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的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风格。 第二节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一.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 性 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许多积极的变化:1)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4)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二.新的转变带来的新的问题: 1.为争取受众,传播低级庸俗格调低下的节目 2.搞有偿新闻,甚至整个新闻版面标价出售给企业 3.在竞争中如何保持新闻媒介一定的品位,是我国新闻媒介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小抄版笔记,名词解释+问答全包括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新闻敏感”;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研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新闻专业理念是: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新闻专业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是: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事业,必须为公众服务,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由于这种概述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书中在指出前苏联等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中,还有作者的阶级编见和有意曲解。此书的出版和在世界的流行,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新闻学从此又一次扩展视野,走出传统新闻学的原有境地,进入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邸报—萌芽状态的邸报出现在唐代。邸报由当时的地方政权——藩镇派驻首都的邸吏主办并发行。到了宋代,邸报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邸报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信息。这种稳定发行的出版物,已经不是官方文件的原样宣示,它所提供的已不是官司样文章,而是有关政治军事最新变动的情报和信息。但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程度的限制,新闻生产还没有专业化和职业化,邸报只是面向政府官司员而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还具有文件与情报的一定性质和功能,还没有走完新闻从混一信息状态彻底分化出来的进程。 新闻的定义——在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定义,是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价值是客观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程度,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满足新闻需求的新闻价值,决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是客观的,具有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传播者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不确定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新闻选择—是选择行为的一种,它是传播 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寻、比较 和确认。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 环节和重要手段。 新闻传播全程选择—新闻选择在新闻传播 中的全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传播主体 首先要做出总揽全程的宏观选择,二是说 新闻选择贯穿在新闻传播的各个阶段和各 个环节,这就是中观和微观选择。 报团—也称报系,指在两个以上地区,拥 有两个以上报刊的报业托拉斯组织。西方 最早的大报团是英国的北岩报团、美国的 斯克列浦斯报团和赫斯特报团。广播电视 业出现后,很快也形成了垄断局面。 舆论机构—指的是调查、表达和引导社会 舆论的机关团体,包括新闻、出版、宣传 以及民意调查等社会组织。 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 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新闻媒介 的权力是一种职能权力,即运用新闻职业 享有的特殊权力和具有的特殊功能,支配 和左右社会事态的发展。新闻媒介的权力 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设置议程、表达和引 导舆论、进行舆论监督来实现的。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阶级斗争 发展到高层次的必要产物。在阶级社会中, 任何政党都要借助各种手段维护自己所代 表的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从而体现出自己 的倾向性、阶级性和党派性。党性原则是 代表和体现政党利益的基本原则。 新闻事业的指导性—是指新闻事业所具有 的通过报道和评述新闻事实,有意识地影 响和引导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与 作用。新闻事业的指导性一方面是通过新 闻信息本身的指向性来体现的。另一方面 则体现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新闻舆论”——是指新闻传媒通过新闻 报道表达和形成的关于时局和事态的看 法。新闻舆论一旦形成,其波及面之广, 影响力之大,导向效果之好是许多其它舆 论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新闻媒介 在舆论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的关 系。(1)新闻媒介可以反映和代表舆论。 (2)新闻媒介可以扩散和放大舆论。(3) 新闻媒介可以影响和引导舆论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 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 行的监督。通常它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 和传播媒介来实现。在舆论监督中,新闻 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 种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 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新闻舆论监 督从监督主体来看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新闻传媒自身代表公众舆论对社会所实 行的监督。另一种是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对 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三字方针——1954年,毛泽东提出了报纸 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 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开展 好,新闻批评要讲究正确的原则和方法的 问题。管,就是新闻批评的领导和管理问 题,要把这件事管起来。 正面宣传——所谓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 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 的报道和评价。 手抄新闻——到了16世纪,在意大利城市 威尼斯,首先出现了采访经济、政治、战 争、船舶航期等信息的专门机构和从业人 员,并产生了商业化报纸——手抄新闻。 手抄新闻以刊登经济信息为主,这已经是 脱离文件告示和内传情报痕迹的纯粹新闻 了。到17世纪初,定期印刷报纸在欧洲主 要国家陆续出版。为此,新闻就从与历史、 情报的混一状态中彻底分化出来。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 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 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 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 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 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 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 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 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 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 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 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 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 《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 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 的开拓创新。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 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 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 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 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 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 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 德、立场态度)。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思想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方针,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以无产阶级政 党的科学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 器和指导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 针体现在三个方面: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体系和基本理论;B以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日常的新闻报道;C 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剥削阶级的思想 意识。思想上坚持党性原则,要有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完整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体系,防止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2)政治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体现在 四个方面:奋斗目标的一致,部署步调的 一致,政策策略的一致,宣传口径的一致。 关键是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 党的路线政策时要注意:A旗帜鲜明,积 极主动;B准确全面,防止偏颇;C联系实 际,注重效果。 (3)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 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自觉接受党的思 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严格执行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自觉遵守党的政 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 2、为什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1)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 事业性质的要求。 “要政治家办报”,首先是由于社会 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新闻作为一 种舆论形式,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 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 观点,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产生影 响。因此,决定了新闻工作必须把坚持坚 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由忠于 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具有 很强政治素质的人来担任。 (2)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 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两者 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实行“政治家办报”是坚持党性原则的重 要保证。反言之,坚持党性原则是一个要 成为合格的“政治家”的新闻工作者所必 备的素质和要求。 (3)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 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新闻工作者素质中最重要的政治素 质。 3、正确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应用) (1)把满足群众需要和引导提高群众 统一起来。 必须满足群众的需要。对群众的需要 应做具体分析。不能崇拜自发性,要用先 进思想教育和武装群众。不能迎合低级趣 味,要以高尚情操塑造人。不能搞命令主 义,也不能搞尾巴主义。 (2)把依靠群众和依靠专业队伍统一 起来。 不能否定专家办报的作用,专业人员 仍然是新闻队伍的骨干和精华。要充分发 挥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这样两个积极性。 (3)把监督社会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新闻舆论对社会生活具有强有力的监 督作用,但新闻单位不能只监督别人而拒 绝别人的监督。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 督,主动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新闻工作 者不能以群众的监督者自居,而应当时刻 做人民群众的公仆。 新闻工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媒介本 位”的思想,必须确立“受众本位”的传 播理念。 新闻传播要“满足群众需要”,但决 不能与媚俗相提并论。关键是新闻工作者 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要认真体察和了解群 众的实际状况,把握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觉 悟程度,制定方案,组织报道。 4、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职业修 养? 素质特征:(1)政治上要求高。(2) 社会活动能力强。(3)思维敏捷,应变能 力强。(4)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 力。(5)知识面广。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1)政治修 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 道德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6、为什么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请从认识 论的角度加以解说。(新闻的本质) (1)、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 映。 A是事实第一。B是不是被动的反映。 (2)、新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最近 状态的记录。 (3)、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5、什么是信息交往?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往。 人的这种社会关系之中,是一种互动 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人与人之间,人 与环境之间,经常处于相互作用和相互沟 通的交互往来之中。其中有物质的交往和 沟通,也有精神的交往与沟通。物质交往 包括材料交往和能量交往,精神交往包括 知识、情感和意志的交往,也就是常说的 信息交往。 1、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00多年来,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学的 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新闻思想。 在早期,他们提出的是“人民报刊”思想, 主张报刊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 三种力量,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在1948 年的欧洲革命中,马克思任总编的《新莱 茵报》是全世界第一张无产阶段政治机关 报。马克思、恩格斯以“无产阶段报刊” 的概念代替了“人民报刊”这一过于一般 和含混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 想不断深化,又发展为党报思想。其基本 要点是:党的报刊宣传是工人阶级政治行 动的组成部分;党的政治纲领是党报宣传 的最高准则;必须坚持党的报刊的独立地 位。 二是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思想。 他们的新闻思想分为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 权之前和夺取政权之后两个阶段。列宁第 一个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的党性原则的理论。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 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第一次 成为国家的事业。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新 闻事业应当服务于管理俄国和建设俄国; 应当“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揭露 和批判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乃至 罪行。 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社会主义新 闻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关于新闻本源、 新闻真实性等……的阐述(本书内容)。这 些观点和理论,触及到社会主义新闻传播 的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 基本规律,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也 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峰。 2、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是什么? 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 主要有:(1)研究对象不同。(2)研究方 法有别。(3)研究重点不同。 3、大众传播学的哪些流派?其主要特征 是什么? 美国学者施拉是第一个把传播学作为 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人,被称为传播学理 论的集大成者。他和他的众多学生,形成 了“施拉姆学派”即传播学的传统学派。 20世纪60年代,欧洲崛起传播学的 “批判学派”。主张把传播现象放在具体 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 4、中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谁?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中国萌芽状态的 近代新闻思想,以洪仁玕、王韬、梁启超、 孙中山等人最具代表性。 洪仁玕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 问题的中政治家,以《资政新篇》为代表。 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 的中国人是王韬和郑观应。 中国早期新闻思想进入了以梁启超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占主导地 位的新阶段。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 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段新闻思想的 开拓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 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他们认为,报纸是国民舆论的代表,不仅 反映舆论,而且可以影响舆论和制造舆论; 承认报纸的党派性;要为革命办报;高度 评价报纸的战斗作用。 6、我国权威性最高的新闻定义是什么? 分析它的优点和不足。 在我国,最具权威的是陆定一“新近发生 的事实的报道”优点:1、坚持唯物主义立 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2、突 出“新近发生”这一新闻主要特征;3、文 字简明扼要,易记易传。缺点:忽略了另 一传播要素---受众的地位,忽略了受众是 否未知,是否具有新知行,忽略了事实是 否重要,受众是否需要知道。 7、“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含义?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 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1943年陆定一《我 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承认事实是新闻本源,其含义大致有 如下几点: A是有事实才有新闻。B是有什么样的 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 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 新闻事实。C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 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 设想不是新闻。 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承认事实对 新闻的决定作用,并非否定传播主体在新 闻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新闻是客观事物在 传播主体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 镜子式的被动反映,而是自觉接近和进入 客观事物的主动反映;不是有闻必录,而 是有取向有选择的能动反映。 8、为什么说事实本源说与新闻选择说 二者并不相悖?强调传播主体在反映客观 事物时的能动性和倾向性。这与坚持事实 是新闻本源的根本观点并不相悖,而是相 辅相成。一方面,在做出报道什么和不报 道什么的选择时,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 础上。另一方面,传播者以社会实践主题 为取向,对客观事实进行选择,这一选择 符合“事实决定新闻”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