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语言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语言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文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生主题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语言活动单凭教师说教静态的图片,幼儿会感到单调乏味,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且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把表演游戏贯穿于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能让幼儿积极参与其语言活动,使活动效果倍增。本文就幼儿园语言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进行阐述,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对于语言表演游戏的相关研究及教师在进行语言表演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表演游戏

目录

摘要 (2)

一、国内外对于语言表演游戏的相关研究 (4)

(一)国内对于语言表演游戏的研究 (4)

(二)国外对于语言表演游戏的研究 (4)

二、语言表演游戏的案例 (5)

(一)语言表演游戏的失败案例 (5)

(二)语言表演游戏的成功案例 (6)

三、教师在进行语言表演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8)

(一)如何针对语言的内容进行有效提问 (8)

(二)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该作出怎样合适的回应 (9)

四、对于当代幼儿园语言表演游戏活动的个人见解 (10)

(一)对进行语言表演游戏活动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0)

(二)语言表演游戏的建议 (10)

参考文献 (11)

一、国内外对于语言表演游戏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对于语言表演游戏的研究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以故事(来自于文艺作品或自己创编的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他们按自己的理解,运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表现故事。所谓“自己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幼儿个体的,也可以理解为游戏小组经过讨论协商后对作品达成一致的理解与创造性表达。这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表演游戏的内容来自语言优美的文艺作品和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加上富有变化的道具和亦真亦幻的场景,这就为幼儿创设并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于情境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那么,表演游戏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呢?

当代语言学的研究与语言学习的相互作用理论告诉我们,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模仿的过程,也是模仿和创造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儿童通过实际的言语交际,在构造无数有目的的、有意义的、真是的言语实践中,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建构和丰富语言知识。而表演游戏符合幼儿期言语表达需要大量的非言语手段作为辅助的特点,它为幼儿创设了真实的交往环境,使同伴之间不断发生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支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幼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发展规律:一方面在动作、形象、符号(语言)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输入信息,形成表象,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手段(声音、动作、手势、表情)和语言手段(语言、语义、语法)输出信息,而表演游戏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需要大量非语言手段,作为辅助这一特点。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它的内容来自语言丰富、优美的文艺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它不同于故事表演,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幼儿可以围绕主题增减故事的对话,发挥创造性,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二)国外对于语言表演游戏的研究

对于语言表演游戏的概念,我国幼教界与西方幼教界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原苏联学前教育学把幼儿园的语言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两大类。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在教师的领导下自己创造出来的游戏,包括(主题)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有规则的游戏是预先包含一定的内容和规则的游戏.包括运动性游戏和教学游戏两种。表演游戏是以“通过教养员的词(故事、朗读、谈话及看插图)所获得的观念为源泉的游戏”。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表演游戏在原苏联学前教育学理论中的两个内在规定性:(1)幼儿表演游戏的想法和内容来源于故事、朗读、谈话及插图等活动;

(2)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获得这些故事、朗读、谈话及插图内容的主要途径。由此我国学前教育学对表演游戏作了进一步的概括:“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在西方幼教界,有几个词都与原苏联和我们所说的“表演游戏”一同相关或接近,例如Dramatic Play、Sociodramatic Play、Creative Drama、Thematic-fantasy Play等。Dramatic Play按字面意义可以翻译为戏剧表演游戏,其本质特点是“假装”或“象征”,它包括我们所说的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Sociodramatic Play按字面意义可以翻译为社会性戏剧表演游戏,是幼儿围绕共同的目标或主题(theme)进行的集体假装游戏(group pretend play),它强调这种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与特征。Creative Drama可以翻译为创造性戏剧表演,它可以包括主题角色游戏、故事剧、哑剧、木偶戏、故事表演、分角色阅读等活动。也有人以“有无教师指导”为根据,把Dramatic Play分为两类:一种是幼儿自由的戏剧表演游戏;另一种是有教师指导的戏剧表演游戏,即

创造性戏剧表演(Creative Drama)。Thematic-fantasy Play可译为主题想像游戏,最接近于我们所说的“表演游戏”。在这种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和声音来阐释或者扮演故事(或诗歌)的部分或者全部,将作者的言词变为幼儿自己的运动和语言。1992年出版的美国《幼儿教育百科全书》指出Thematic-fantasy Play与Creative Drama相似,相对于自由游戏来说,这两种游戏给幼儿的是更为结构化的游戏经验。

可见,在英文中,Dramatic Play、Creative Drama、Thematic-fantasy Play 等中都包含着我们所说的“表演游戏”这种游戏类型。从相关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人们对于表演游戏的共识:(1)相对于幼儿的自由游戏而言,表演游戏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既来自于“故事”为游戏提供的框架,也来自于教师的指导;(2)所谓“故事”,不仅可以指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以及他们经历过的事件。

简而言之,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二、语言表演游戏的案例

(一)语言表演游戏的失败案例

案例实录:在语言活动《小熊长大了》中,教师先请幼儿看着图片,听教师完整地讲述了一遍故事,然后再对各张图片单独分析,请幼儿随着一起讲讲小熊和它的朋友们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从而让幼儿理解并尝试记住故事内容。在幼儿大致能讲出简单的故事情节时,教师利用语言区的背景图片及小熊、小兔、小马、小象以及熊妈妈的头饰,请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教师询问幼儿:“谁愿意来做小熊(小兔、小马、小象、熊妈妈)”,幼儿纷纷举手,教师选了几个幼儿分别做小熊、熊妈妈、小兔、小马、小象,请他们开始表演的时候,他们都不好意思地呆呆地站着。

案例分析:分角色对故事进行情境表演是一种建立在对故事内容理解之后,根据自己对故事中角色形象的认真揣摩,对角色语言的语气、语句的熟悉背诵之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表演形式。对发展表演者的记忆、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演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种形式的采用对中班幼儿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必须建立在幼儿对故事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并能够牢记故事情节的发展,牢记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语言。在这节课中,让幼儿将新学习的故事立刻展现出来绝对是有难度的,幼儿虽然都知道自己的角色,但是并不能将所有角色串联起来,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轮到自己上场表演了,所以都只是呆呆地站着。

相关策略:1、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发展进行分角色表演最重要的就是熟悉故事中角色的台词,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了然于心。除了正常的语言教学中对故事的剖析,在课堂中能让幼儿尽量记熟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在晨间、午休时都可以播放学过的故事的录音,让幼儿在已经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以及角色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在多次倾听之后渐渐掌握故事。

2、坚持循序渐进,慢慢让幼儿进入对角色的串联过程(1)请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想演的角色通常幼儿对自己想演的角色都会特别关注,对这一角色揣摩比较到位,表演起来比较得心应手。(2)由教师旁白,为幼儿角色间进行串联教师可根据表演情况放慢或加快语速,用不同地语气提醒哪个角色即将要出场了。(3)多次进行表演,让幼儿能轮流参与表演在观看其他幼儿表演的过程中,底下的幼儿也对故事情节及表演方式有了较好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幼儿在轮流表演中渐渐掌握了故事,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对语言的掌控、表达能力。(4)始终支持鼓励幼儿的表演当幼儿的表现得到肯定时,幼儿对这一活动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并在以后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幼儿语言得到发展的机会便会慢慢增多。

(二)语言表演游戏的成功案例

案例实录:为了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我把整首诗设计成一张形象的图谱。图谱画的是树林的情景:上面是茂盛的树木、中间是松树、下面是草丛和泥洞。图上还贴着各种声音符号。在开始部分,我出示了图谱,告诉幼儿图就是一首动听的诗,诗里还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看谁能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幼儿一听好奇心马上被激发起来,我朗诵了一遍诗歌后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巴喳声是谁发出的?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各不相同:老虎、狮子、野猪、大力士、猎人等。我给予了一一肯定。孩子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接着我问小朋友小动物听到声音都怎么样了?大家都知道是躲起来了。我就点着图问它们躲到了哪里?看着图幼儿都能把躲藏的地方说出来。接着再次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我一个个提问:“笃笃”听到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它会是谁呢?为什么?(后面依次提问)我根据诗歌的内容把图谱设计成了可抽拉式的活动教具,随活动步骤的开展和幼儿的回答相应的揭示动物的谜底,带给幼儿一种新奇的感觉。每当幼儿看到自己猜中的小动物被请出来时都会无比激动,现场也是一片欢呼。接下来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幼儿都非常的投入。通过摹拟声音和动作表演更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为了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我下面的环节让幼儿尝试创编诗歌。为了让幼儿能顺利进行创编活动,我先进行了集体示范创编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掌握诗歌的一个格式,为下面的创编做好铺垫。我出示池塘荷叶青蛙图启发幼儿:图上有谁,它听到巴喳声会发出什么声音?会躲到哪里去?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编出了:“呱呱”听到这声音,就一下子躲到了荷叶下。幼儿学会了怎么创编后,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了许多幼儿所熟悉的、幼儿有声音经验的小动物。如猫、狗、鸟、蜜蜂、青蛙、鸡、鸭等创编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间相互交流。整个活动时幼幼互动积极。讨论后老师请小朋友把创编的句子讲述给大家听,幼儿创编的非常不错的,一个小朋友拿着小鸭的图片编:“嘎嘎”听见声音,一下子游进了池塘里。有个小朋友拿着蜜蜂的图编了起来:“嗡嗡”听见声音,一

下子飞进了花丛……,在仿编过程中,不仅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到了提高,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最后环节我设计了“我编你猜”的游戏:小朋友根据发言者创编的诗歌中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某种动物。幼儿对这种活动方式很感兴趣,每当幼儿说出一句诗句时,幼儿都能根据声音猜出小动物,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分析反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中的诗歌通过摹声和动作的描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整首诗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能够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中。《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指出,语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幼儿对声音的乐趣,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尝试创编诗歌提高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本次活动中,我的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活动中有以下体会:

1、教具是激发和维持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诱因

在设计教具时老师把整首诗变成一张图谱,让幼儿看着图谱能很快的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教具中的声音老师想了一个声音符号来形象得表现。巴喳所发出的大分贝的声音老师画了黑色的大的符号,越走越远时,符号也跟着缩小。小动物所发出的小的声音老师就选择了和动物颜色相近似的彩色的声音符号。图谱老师也设计成了可抽拉式的活动教具,能随活动步骤的开展和幼儿的回答相应的揭示动物的谜底,带给幼儿一种新奇的感觉。另外,为了让幼儿能顺利进行创编活动,老师为每组提供了许多幼儿所熟悉的、幼儿有声音经验的小动物。如猫、狗、鸟、蜜蜂、青蛙、鸡、鸭等等。

2、提供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环境,注重幼儿创造讲述能力的培养。

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环境。《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学中我设计了开放式的提问,在提问巴喳声是谁发出的时,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各不相同:老虎、狮子、野猪、大力士、猎人等。老师给予了一一肯定。在自由创编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间相互交流。因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让幼儿创编诗歌时,我分两步进行。首先给幼儿一个模仿的机会,让幼儿看图学编一句话,重点是让幼儿掌握诗歌的一个格式,为下面的创编做好铺垫。然后再让幼儿自由创编诗歌。幼儿在明白诗歌格式的基础上创编比较顺利,创造讲述能力得到了培养。

3、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这首诗歌

是通过摹声和动作塑造了小动物形象,但并没有说出动物的名称。这给诗歌带来了神秘感,给幼儿以遐想,激发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在老师的提示中幼儿积极地思维,当幼儿的猜测得到了验证时,幼儿显得很兴奋,有种满足感。

老师还通过让幼儿模仿声音和动作来玩躲藏游戏,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也加深了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在让幼儿创编诗歌时,老师请幼儿玩我编你猜的游戏:小朋友根据发言者创编的诗歌中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某种动物。幼儿对这种活动方式很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师在进行语言表演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如何针对语言的内容进行有效提问

有价值的提问可以激活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因此有效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提问是否有效。为此,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教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都应认真考虑。那么,何为有效性提问?如何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1、问题选择的适宜性和明确性

所谓适宜性和明确性,是指提问的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要清楚。提问要紧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展开。使幼儿一听就明白,知道怎样思考,怎样回答。

首先,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等,另外幼儿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教师的提问应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并不断缩小相互间的差距。其次,如果教师的提问过于笼统,幼儿就会感到无边无际,如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难以作答,将大大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必须目的明确,内容分明,表达清楚确切的意思。例如提问:咪咪很胆小,故事里怎样讲咪咪胆小的?就显得范围太大、比较笼统,用“咪咪很胆小,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咪咪很胆小?”提问就显得目的明确。

2、问题选择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所谓针对性和启发性是指提问要准确到位,有质量,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或者背离教学目标,更不能绕弯子,使幼儿无所适从。提问要有助于针对教学重点,化解难点。并且能启发幼儿思考,开拓幼儿思路,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对于文学作品的重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围绕重点段提的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可以贯穿整个活动,这样能帮助幼儿抓住作品的关键与核心。不同的提问设计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只有启发式提问方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提问的问题和针对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问题的普遍性和典型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针对文学作品全方位、整体的设计问题,还要针对文学作品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解决教材中的焦点问题,

让多数幼儿通过一个问题理解掌握知识。

例如中班故事《菲菲生气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针对这一点,设计了几个问题:(1)菲菲为什么生气?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菲菲很生气?(2)菲菲生气时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吗?你觉得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为什么?这几个问题既从教学的整体性出发,又考虑到了问题的典型性,能让多数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答题。(二)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该作出怎样合适的回应

“回应”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方式,一般出现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用个通俗的比喻,即我们把“球”抛给孩子的时候,教师以何种方式去接孩子抛回来的“球”,而教师的有效回应便成为问题能否保持、能否开展、能否深入、能否解决的关键。

回应的策略

(1)重复回答

在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答后,教师不一定直接说出对与错,可以采用重复幼儿的回答来作出回应。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重复并不是简单地再说一遍,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是从语气上加重个别词句,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幼儿进一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教师重述幼儿的回答:“某某发现兔子的眼睛红红的,是吗?”

(2)随机追问

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经常会在回答问题后,随着兴趣和热点而偏离了话题,这时教师往往会非常紧张,不知如何拉回话题,有时甚至会跟着幼儿的话题而扯远,偏离了活动的目标,面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只要做到一点:紧扣教育目标,努力在幼儿的回答中找到线头牵引回来,而不是一味地跟着幼儿的脚步走,这样的尴尬场面就会一一化解了。

(3)反向提问

反向提问就是指转变提问策略,将回应变成另一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幼儿逆向思考,转变原有的思路,换种方式解决问题。

(4)概括总结

幼儿在学习和探究后最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归纳,从而提炼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回应时,最为积极有效的方式就是概括总结。

(5)正确评价

对幼儿进行评价,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掌握好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鼓励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对于当代幼儿园语言表演游戏活动的个人见解

(一)对进行语言表演游戏活动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情境。

这样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比如在活动中巧妙

设计悬念式的情景“颜色宝宝会躲在哪里呢?”给幼儿留下质疑的空间,激发幼儿大胆猜想和表达的欲望。

2、让幼儿在情境中练习,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让幼儿在多种活动中反复讲述词句,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3、巧设教具,巧妙演示。

这样可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对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立体、可操作的教具对于幼儿来说更有吸引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参与的热情,对促进幼儿的形象感知、理解知识和启迪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具和学具能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服务,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讲述的兴趣与能力。

(二)语言表演游戏的建议

1、善于发现和掌握兴趣点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语言表演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语言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

2、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当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些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帮助幼儿继续主动去探索和表达。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知道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那么,幼儿语言表演游戏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时介入指导?什么时候才是正确地介入呢?

(1)当幼儿遇到困难、争执,可能将放弃表演游戏的意愿时,应介入

(2)当幼儿知道故事情节和内容,却又不知如何往下玩时,应介入

(3)当语言表演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应及时介入

(4)当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应介入

3、采取适宜的指导措施

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借助规则对幼儿进行控制,而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帮助来实现。

(1)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我们做出反馈时,提问是了解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

(2)让幼儿在做中发现问题: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引导他们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促进发展。

(3)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教师并不是活动中唯一的指导者,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

(4)利用师生之间合作者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并不是唯一的指导者,也是合作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王俊英:《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幼儿的语言素质教育》,地质出版社;

3、周兢:《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领会《纲要》有关幼

儿园语言教育指导要求的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4、冯晓霞:《新《纲要》的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解读》;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6、美国幼教协会:《早期儿童发展适宜性教育指南》,1997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

8、幼儿教育专题:《浅析游戏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2007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919116237.html,/xbjy/20995.html;

9、任永芳:《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2012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919116237.html,/html/class/229/2012-09/job280189.shtml;

10、刘瑞玲:《浅谈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指导策略》,2012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919116237.html,/p-189434589396.html;

11、《初探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中国学术期刊网,2012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919116237.html,/p-365004033.html;

12、英国国家教育部,《英国基础教育阶段(3—5岁)课程指南》,2000

13、《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回应策略》,2012-02-18,

https://www.360docs.net/doc/919116237.html,/p-0932********.html

幼儿园课堂语言游戏大全三

幼儿园课堂语言游戏大全(三) 幼儿天生爱玩游戏,有游戏的课堂总能让幼儿情绪高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整理了幼儿园小班语言游戏大全,让小班的语言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效果。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小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游戏又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因此,通过小班语言游戏是提高幼儿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班语言游戏大全,供幼师们参考。 14、看动作说词语 目标:学习看动作说动词,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玩法:教师做一个动作,孩子说出相应的动词,并做连词应答。例如:教师做“抱”的动作,孩子说“抱――抱娃娃。”教师接着说:“抱――抱西瓜。”孩子再接着说:“抱――抱被子。”词组说得越多越好。 15、捉迷藏 目标:1、学习正确运用方位词:里外、上下。2、能大胆地讲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准备:创设情境:兔妈妈家(房子、树、小桥、草地);各种玩具小动物;一幼儿扮演兔妈妈。 玩法: 1、教师带领幼儿去兔妈妈家做客,运用方位词找找小动物在哪里?找到后说:“我在(XX)(替换成方位词)找到了谁(XX)。” 2、幼儿藏,教师和兔妈妈找。兔妈妈说:我一个也没有找到,你们能告诉我刚才你们藏在哪儿了吗?(幼儿介绍:我藏在了……) 3、一半幼儿藏,一半幼儿找。幼儿介绍:我在ⅩⅩ地方找到了谁或我藏在了ⅩⅩ地方。16、捉蜻蜓(听说游戏) 目标:1、能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2、锻炼快速反应能力。 准备: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儿歌:天灵灵,地灵灵,满天满地捉蜻蜓。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 玩法:一幼儿扮“网”手掌伸平,掌心向下。其余幼儿扮“蜻蜓”食指碰“渔网”。教师边念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儿歌念完,扮“网”的幼儿手掌迅速握紧,扮“蜻蜓”的幼儿手指迅速缩回,被捉住的幼儿扮“网”继续游戏。

幼儿表演游戏精编版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概述 1.概念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游戏,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正确指导,将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往往会把歌舞表演活动当作表演游戏的现象,是不对的。) 故事或童话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当他们听过故事或童话后,很愿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活动,不仅一些活跃的幼儿是如此,一些性格安静的幼儿也愿意这样做。幼儿喜爱表演游戏,通过表演可以表达他们对故事或童话的感受。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扮演着角色,被角色所吸引,并富有创造性地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欢快的。 2.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性 幼儿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与他人游戏

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 (2)游戏性 幼儿的表演游戏与成人的戏剧表演有本质区别,成人的戏剧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剧本规定的情节进行表演。而幼儿的表演游戏具有很强的游戏性。 ○1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有无观众,演出效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幼儿的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表演游戏的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他们的表演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因此常发生删改作品以及只反映文艺作品中的某个侧面,渲染他们认为有趣的、重要的情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这种表演只是一种游戏。 (3)创造性 幼儿表演游戏也是幼儿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他们的表演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在表演游戏中,同一作品、同一角色会因不同幼儿的扮演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幼儿还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编自演一些新节目,这也是幼儿创造性的充分体现。 表演游戏的内容应基本依据作品原意,在此前提下,幼儿在表演

表演游戏的现状分析与指导策略说课讲解

表演游戏的现状分析与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在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关注中班幼儿的各种行为和问题,适当、适时介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教师作为参与者、建议者,让大班幼儿自主选择主题,参与规则制订,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最后笔者总结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教育和保育,不同年龄阶段性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所采用的游戏指导方法也应该是有所区别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 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 (一)整体表演型 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 组织指导应注意: 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 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为什么?)

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

中班表演游戏教案

中班表演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1 、感受游戏的愉悦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同伴间要互相帮助。 2 、练习表演能力,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 、场景布置:小羊家,家附近有大树,有条小河,在小羊家里有一只火炉。树可用一张绑了几根树枝的高椅子代替,小河用粉笔画出来。小羊家门用两张小椅子代替,火炉则用一张小桌子代替。 2 、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1 、活动导入 首先以提问“小朋友还记得昨天讲的小羊和狼的故事吗?”的方式导入到活动主题,然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忆故事,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2、示范表演 (1)出示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通过图片或头饰来示范表演情节的第一部分:狼要吃小羊,小动物们来安慰小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幼儿自由试演,教师指导 (1)将班上孩子每八个人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小羊、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然后找一个扮演老狼(如果没有人扮演,就由老师来演)。 (2)幼儿通过故事语言、动作把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加以指导。 4、观摩表演 每一个角色请一个小朋友来扮演,其他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分响他们的快乐。 5、收拾材料,游戏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小羊,没有让他被老狼吃掉,小朋友是不是很高兴 活动反思 今天下午进行的表演游戏《小羊和狼》已经进行到了第二次游戏了,相比第一次游戏而已,本次游戏中幼儿对于角色的对话和出场顺序更加的熟悉,大部分幼儿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表演欲望,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反思本次游戏,即存在一些亮点,但是必不可少的也存在一些不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本次游戏制定的两个活动目标:1、在熟悉故事的情节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动作,表情,表现角色性格特征,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人物和情节。2、学习与同伴协商,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目标制定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基本教学目标达到,但是在创造人物和情节上没有很好的突破,需要在下次游戏时再进行改进。二、本次活动中,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角色动作模仿,让其他幼儿进行学习,但是也因此让幼儿的创造力受到限制,被前面几位幼儿的动作所影响,没有办法创新,后来教师及时改变了方式,让幼儿集体自由表现,幼儿的创造力才被激发出来,虽然常规有些混乱,但是幼儿的表现力却是得到很大的展示。三、幼儿在分组进行表演时,在场地的划分和布置上的自主能力不足,过于依赖老师,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四、分组表演时,个别幼儿过于投入于角色的表现,导致没有很好的分清游戏和现实,扮演白马的凯东由于过于投入,不小心真的踢到了扮演狼的思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下次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告知幼儿表演不能具有性。 通过每次的表演游戏,能明显的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快乐,而我们老师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及其案例探析

黄浦杯征文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及其案例探析 [摘要]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他们基本的对象性活动。同时,对幼儿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游戏策略与具体实施上存在差距,过于重视游戏的本身而非幼儿的兴趣和感受,教师对幼儿游戏过多干预使幼儿缺乏足够自由。本文拟通过对游戏策略和相应案例的系统研究,提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实用指导策略,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较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指导策略主体性 本文中的“游戏”主要研究的是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区域游戏等,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以自身为主体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几年来,我对幼儿园游戏中的目标、游戏环境和材料,教师的指导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通过对游戏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后发现,感到有针对性的系统地将幼儿园游戏与游戏案例相结合分析的较少,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也有待学习和提高。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一片大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的游戏,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 如何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体验,是一个亟待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在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策略方面,尚缺乏操作性强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可行性资料。因此,本文拟通过研究,探讨设计利用游戏培养幼儿各项能力的方法,提出教师在游戏中的有效指导策略,改变教师在观念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冬天,幼儿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幼儿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表演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引起幼儿共同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表演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二、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通过和幼儿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师生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幼儿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表演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幼儿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还是继续表演故事呢?我们决定听孩子的。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发展下去。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对于游戏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规程》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 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显然,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活 动之一,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 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 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 的和谐全面发展。但是,许多的建构游戏它在幼儿园中只是起到了消磨孩子离园 时间或者便于老师管理的作用,而且众多教师认为: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 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幼儿建构游戏时 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次研读《纲要》,发现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指出“教师应成 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有心的教师在幼儿一 日建构游戏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题:有的看到漂亮的积木不会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楼总是站不稳,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构材料时发现外形 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总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发现自己需要的积木却被同伴拿 走了,还有的当整个搭建工程竣工时却发现还没有搭出符合主题的代表建筑······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问题一:投放建构积木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种积木的建构功能,教 师对孩子掌握建构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摘要】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的特性。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首先要遵循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然而,在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却普遍地存在着“嬉戏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任务意识不强”、“表演中幼儿语言平淡、表情单调”等主要问题。 可见,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停留在嬉戏打闹状态,以后也难产生“演得更好”的要求和努力,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是表演游戏有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表演游戏的本身特性为切口,通过分析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现状,从年龄特点出发,按照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来组织表演游戏,以自主选择角色、自由讨论、相互模仿、分组竞赛、根据角色特点增添辅助材料、教师参与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积累表演经验、明确任务等策略来提升幼儿表演的生动性和完整性,让幼儿在“游戏性”体验的活动中提升表演能力。 【关键词】 中班表演游戏提高表演能力指导策略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一、问题提出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两大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即首先把表演游戏看作是“游戏”而不是“表演”,那是不是重视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游戏性,就是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了呢?在现实的表演游戏开展中中班幼儿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以愉悦为游戏目的,嬉戏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任务意识不强 在表演游戏中根据幼儿行为目的程度的不同,可将幼儿角色行为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扮演角色,认真再现故事。嬉戏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 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嬉戏性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角色的特点、对话等等,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对故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嬉戏角色行为也随之增多。如,幼儿会因布置场地和装扮自己而忘记了“表演”;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而对情节进行任意的发挥和改编,如,在《三只小猪》中猪老大不满被大灰狼吹倒房子,就变成了“奥特曼”追打大灰狼,接着猪老二和猪小弟也都变成了奥特曼不断地追打大灰狼,最后变成了打架。 (二)以一般性表现为主,游戏时语言平淡、表情单调,不生动 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或表现提前不合时宜)、一般性表现(幼儿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生动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而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以一般性表现为主,在角色对话中感觉像是在背对白,动作、表情、语气都显得很生硬,角色间没有真正上的交流。

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策略分析

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摘要】幼儿在幼儿园中所进行的体育游戏,对于其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要积极开展体育游戏,让体育游戏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欢乐,帮助幼儿快乐成长。本文对幼儿园教师如何就体育游戏进行组织和指导进行研究,提出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游戏;组织指导 游戏似乎是人类天生的伙伴,其陪伴我们成长,带给我们极大的欢乐,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满足感。幼儿在幼儿园中,也需要游戏的陪伴,需要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幼儿园体育游戏则可以满足幼儿的需求。教师要对体育游戏进行有效地组织,在体育游戏中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幼儿对体育游戏建立正确的认识,帮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进行正确地运动,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陪伴下,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建立目标――以科学合理为标准 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体育游戏组织的时候,首先要对体育游戏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对体育游戏运用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给予充分考虑和认识。通过对目标的充分认识,做好过程的充分实施,进而促进理想标准的实现。科学合理

地建立目标,对于体育游戏的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我在进行幼儿园体育游戏“健康花篮”的组织中,首先考虑的便是这个体育游戏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体育 感受,孩子们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体育技能,对其应用是否有意义等内容。之后,我便将目标锁定在提高孩子们下肢力量,提高孩子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并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孩子们的跳跃方面的能力。我组织孩子们围成圆圈,让后面孩子的腿抬起,前面的孩子用手扶助后面孩子的腿,形成一个闭合的抬腿式圆圈,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单腿跳运动。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游戏的积极性非常高,蹦蹦跳跳地玩得非常开心。在音乐和游戏的陪伴中,我组织体育游戏的目标得以实现,孩子们锻炼了平衡性和协调性,在蹦蹦跳跳中练就了跳跃能力。 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开展的时候,首先应当确立的便是所想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再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这时候教师所开展的体育游戏便有的放矢,能够很好地达成预期效果。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开展的时候,要注重幼儿安全性的考虑,切不可为了目标的完成,而让幼儿做其无法达到的动作。 二、教师指导――以简明扼要为前提 体育游戏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全程跟进,并对游戏过程做好指导。教师的作用,此时应当更多地体现在其引导功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动词游戏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动词游戏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词的基本概念,并会正确使用动词。学习多见动词:“跑“、“跳“、“游“、“爬“、“拍“、“飞““扔“等 2、培养幼儿优良的倾听习惯,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3、通过语言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动词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片内容,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喜悦。 活动准备: 奇异的口袋,皮球,毽子,小鼓等。各个动词卡片。跳绳、皮球、高跷、沙包、毽子各6个。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儿歌游戏引出动词。 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动物聚会真热烈,小马跑,小兔跳,小鸟飞到枝头笑小鸡啄,小鸭叫,白鹅摇头路边瞧,鱼儿游,乌龟爬,你听我说悄悄 话。。。。。。(儿歌中的动词边做动作,边加重音调)教师:嘘~~我知道,你们非常愿意和我一起游戏和学习,所以,今天我带来了秘密的伙伴,不过,你们英勇的回答问题才能请出它们,准备好了吗? 2、学习动词。

教师:在刚才的儿歌里,小马在做什么呢?(跑)谁能表演一下跑?请幼儿表演后,出示跑字卡,张贴在黑板上,并朗读跑。 那小兔呢?小兔怎么样?(跳)是的,出示跳,谁能表演一下跳呢? 逐一提问刚才儿歌里出现的动词,并把它们张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动词含义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吗?这些字宝宝都是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的?(动作)这些字都可以用动作来表现,让我来告诉你们,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的词叫做动词。(将动词概念的字条出示在黑板上)集体朗读动词字卡一遍。 4、奇异的口袋。 教师:小朋友们读的都很棒。其实在奇异的口袋中,还藏着许多可爱的动词宝宝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 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摸奇异的口袋,根据摸出来的东西做相应的动作。如皮球,先请幼儿说,皮球可以怎么玩呢?(拍、滚、踢、顶)幼儿说完之后出示相应的字卡。如黑板上有,就不用出示了。幼儿表演之后,老师把摸出来的东西再放进去。突出“放“字的声音。 幼儿逐一摸奇异的口袋。回答相应的问题最后,老师系奇异的口袋,告诉孩子们,系也是动词。 5、巩固对动词的认识。 认识了这么多的动词宝宝,它们都说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们做游戏,还说想考考大家呢。你们愿意让动词宝宝考考你们吗? 老师来讲一个故事,如果你们听到我说出动词,就马上举手大声说出来。 老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找动词。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添加时间:2012-12-03 11:09:52 文章来源:天柱山幼教网作者:编辑此文章共被浏览: 10043次 维果斯基曾说过:“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就不会停滞不前。为了使孩子掌握游戏的方式,成年人的干预是不必要的,必须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儿童学习怎样做游戏。”幼儿游戏的实践表明,教师介入指导游戏可以提升游戏质量和游戏水平,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那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究竟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应该采用哪些策略来指导幼儿游戏呢?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按照幼儿游戏的基本进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主要发挥四种作用。 1.为游戏开展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丰富其相关经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安排布置游戏场地等 2.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如游戏中的同伴关系,游戏的持续时间、专注程度,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等等 3.根据上述观察的情况,结合幼儿的特点,适时、适度、适当地参与幼儿游戏促进游戏顺利开展,帮助幼儿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提升游戏水平 4.组织幼儿结束游戏,整理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分享经验,提升游戏水平,酌情对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况进行总结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1.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比如某幼儿在小超市中当售货员,然而无人前往超市购物,该幼儿无所事事,老师可以通过扮演顾客前往购物,和售货员交流,还可以假装购买的东西太多,引导幼儿上门送货。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包括两种: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 (1)平行式介入法。 什么是平行式介入法呢?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模仿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是一名游戏者,教师的行为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不会操作幼儿材料、游戏情节过于单一或缺乏创新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会儿,就因为没有

幼儿园小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小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中的指导对小班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有效的指导能激发兴趣,丰富、生成表演情节。 1、有计划的指导表演。 选择了一个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就要制作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帮助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并根据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游戏情况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以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不同的作品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在故事《拔萝卜》中,扮老爷爷、老奶奶、姑娘、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和大萝卜角色不受制,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道具,孩子们可集体参与,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轮换角色,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探索自己适合的角色,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需要,能带给幼儿快乐和满足,在表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2、创造性的生成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有时孩子会无意识地生成新的游戏情节,这里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评价指导。抓住孩子创造的点滴,然后进行扩大,那么孩子们的表演将更具独特性、创造性。比如在表演《小房子》的时候,有一次菲菲演小青蛙时带上了一本图书,可能比较喜欢所以还拿在手里,小班的孩子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喜欢,所以不愿意放好。而在表演的时候她就带着书到了小房子里,进去之后,她和“小老鼠”竟一起看起了书,接着小兔子、小狐狸也加入了看书的“队伍”。而我就抓住了这一看似无意生成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除了带上书还能带上什么大家分享?于是,表演游戏中就多了道具“玩具”、“鲜花”、“水果”等等。这样的生成使游戏情节得到丰富,孩子会感觉到这就是他们自己的游戏,表演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最高程度的提高。 3、肯定性的评价表演。 游戏时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有感情地复述角色的对话,并辅以动作,十分认真。在一次表演“小熊请客”时,我让小朋友自己动手布置熊猫的家,孩子把娃娃家的玩具蜿橱、杯子、小花瓶拿出来布置好,把小椅子当作熊猫家的门。扮小黑熊的孩子做出一付笨重、不讲礼貌的样子,边用力地敲椅子背,边用一只脚跺地,口里不停地喊到“砰砰砰”几粗声粗气的,而表演小免的孩子则会轻轻地、有礼貌地“笃笃笃”地敲门,由此可见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后,在处理动作、语言时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在游戏结束及时进行评价,切忌在活动中评价幼儿。我们在游戏后进行及时评价,首先要肯定孩子们的优点,对他们在游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㈠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扮演角色而进行的游戏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一样,都是幼儿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 满足。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而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由选择创造。 ㈡表演游戏是以幼儿自娱而进行的游戏 表演游戏与幼儿文艺表演不相同,它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而是幼儿 自己的一种游戏,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㈢表演游戏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 表演游戏与文艺表演也有类似之处,即两者都是以文艺作品作为表演的依据,但文艺表演是严格按文艺作品的角色与情节内容和一定的表演程序来进行表演的;而表演游戏则只是大致地依据文艺作品,表演方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创的,表演情节也可以按照幼儿的爱好增减,所以表演游戏又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 活动。 二、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㈠表演游戏可以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养成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通过听故事、童话,不仅可以理解和记忆作品的主题,而且善于模仿作品中人们的思想、对话和动作。当他们站在角色的立场上去表演角色时,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各个角色的特征,并把角色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及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㈡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进行的过程,也是幼儿进行想象的过程。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他们所用的道具也是假的,但他们却要当作真的来对待。这种以假当真的活动,只有依靠想象才能进行。同时,表演中对话、动作、情节等的增减或者语词的替换,也需要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㈢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他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自主性游戏,就能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习,通过玩再现生活。自主性游戏可以满足孩子们长大的愿望,做一些大人能做的事。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活动,在平等、自由、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找到他们学习的最佳途径。 一、确定游戏主题 幼儿不同的年龄段,对游戏的想法、要求也都不一样。指导幼儿玩角色游戏,生活是很好的一本书。“生活即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也反映在幼儿的游戏中。游戏和生活的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决定角色游戏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让孩子在社会中实践和总结,发现人们的生活活动,有效地帮助孩子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小班的时候,小朋友刚刚离开各自生活的家,来到幼儿园,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他们对家,对老师比较熟悉,可以开展“娃娃家”、“幼儿园”等游戏;而到了中大班,幼儿接触的范围广了,可以引导幼儿来自己

确定游戏主题。如:上学期开学没几周,我们中1班感冒的孩子比较多,小朋友在医院看病、挂水时总能碰到自己班里的同学。回到幼儿园,孩子们还在说着自己打针、吊水的事。吃好饭,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小朋友说说:“我们什么时候会去医院”“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自己打针时是怎样的哭吗”等等,幼儿讨论非常积极,他们把护士阿姨打针、吊水的细节都描述得很详细,我让孩子们表演一下动作,他们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孩子们提出,“如果我们这儿也有医院就好了!”“那我们也开一个吧!”于是我们年级的“医院”游戏就开展了。到了大班,幼儿的表演欲望非常强烈,语言表达、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绘本教学是我们大班的特色,小朋友听了很多的故事,有些故事还可以组织孩子进行表演,所以我们开设了“小舞台”,有观众,有演员,有主持人等等,拿着话筒,穿上老师自制的衣服,带上头饰,大家有模有样的,玩得不亦乐乎! 二、游戏环境的创设和准备 游戏准备分材料准备和幼儿经验的准备。材料准备对幼儿游戏有着很大的影响,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收集相关的材料,进行制作、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我们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养模式,既体现了儿童游戏的自由意识,又体现了儿童活动的规则意识。这种将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的游戏形式,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一、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三只蝴蝶》、《小羊和狼》这两篇作品,如《三只蝴蝶》中,有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熟悉的蝴蝶,故事中"蝴蝶飞呀"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同伴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体验。《小羊和狼》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孩子们喜爱的"小狗"、"小羊"、"小马"、"大象"等动物,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羊,小羊,你为什么哭呀?""不要怕,晚上我来帮助你",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我用嘴咬它","我用爪子抓它","我用腿踢它","我用鼻子把它卷起来"等,动作性极强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游戏,体现了孩子们合作表演的乐趣,并使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待幼儿对作品表演游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就要为幼儿选择情节复杂、篇幅稍长的作品,但必须考虑内容的趣味性、动作性和思想性等几个方面,如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龟》等作品,都较适合幼儿表演,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在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方面(以故事为例),只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在活动中定会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二、环境的创设、道具的制作及使用 环境的创设是表演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有关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如: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三只蝴蝶》后,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商议,用彩色纸、皮筋等材料制作了红、黄、白颜色不同的许多花朵,孩子们用多种方法,通过折(蝴蝶)、剪(小草)、涂(花朵、太阳、乌云)、画(小鸟)等方法创设了适合故事内容的良好环境。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根据表演内容和情节,我们利用旧挂历纸、鲜艳的彩色塑料袋,根据动物的特征制成了服装,用旧丝巾剪成了动物的羽毛,还用废旧的长筒袜填充丝棉做成小

大班表演游戏汇总

大班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白雪公主 游戏总目标: 1、能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大胆地与同伴进行角色对话 2、尝试自主结合,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3、能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组合成小组进行游戏 4、完整的表演故事,熟练的掌握各角色的对话 5、会使用道具,并尝试简单的场景布置. 第一次游戏:白雪公主(一) 游戏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角色间的对话,并能用相应的语言、动作表现角色的性格。 2、学习设计和布置游戏场景,自制简单的道具,能正确使用和替代游戏材料。 游戏准备: 物质准备: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猎人、王子头饰,皱纹纸,电光纸、纸箱等。 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学习故事《白雪公主》,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 游戏过程: 1、“出示白雪公主头饰”引题。 2、和幼儿讨论上次游戏开展情况、请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上来表演下白雪公主、猎人、皇后、魔镜的对话。(引导幼儿从白雪公主、皇后的语气、动作、等方面去评价。让幼儿进一步掌握角色的对话、语气、出场顺序。) 3、与幼儿一起讨论布置环境,新玩具的制作方法。 (1)用皱纹纸做树。 (2)用电光纸做裙子。 (3)用纸箱做小矮人的家门。 4、提出游戏要求: (1)布置房子的时候,如果材料不够,可以到大百宝箱里寻找东西来布置。 (2)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游戏一遍后可交换角色游戏;也可以选择两外两个已经玩过的游戏。 (3)游戏中出现的小问题希望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可以来找老师帮忙。

5、幼儿游戏,教师以观众身份参与游戏,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并进行随机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在表演时注意角色的语气、动作,提醒幼儿轮换角色表演。 (2)指导幼儿如何利用半成品布置游戏环境。 (3)指导幼儿按正确方法收放游戏材料。 6、整理游戏材料,进行评价: 师:“你们觉得今天谁表演的最好?”(表情、动作、语气) “今天在游戏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观察与反思: 《白雪公主》的故事小朋友们早就很熟悉了,本次是第一次表演,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熟悉掌握故事的发展情节及各个人物的出场顺序,同时掌握角色间的对话,并能用相应的语言、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性格。从孩子们活动的情况来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喜欢扮演白雪公主、猎人、七个小矮人的角色。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1:幼儿对故事中的语言不太熟悉,只满足于扮演角色。 原因:这个故事太长,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的出场顺序和语言还不太熟悉。 对策:进一步组织幼儿学习故事,练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问题2:幼儿都抢着扮演白雪公主、猎人、七个小矮人等角色,王后的角色没有人扮演。 原因:幼儿觉得王后太坏了,都不喜欢扮演坏的角色。 对策: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的方法扮演王后。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让生活有一些情趣; 通过本次语言活动培训,逐渐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点,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创意,让幼儿体会到学习于生活,这样幼儿才有爱好听你的课。第二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幼儿学习;起来有兴趣,不但要教师选材好,预备充分,使用教具公道。第三点,教师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注重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语言活动课中班语言《捉迷藏》执教任杨老师琼台师范附属幼儿园这堂课是选用中班教参上册的语言活动,教师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该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答。 散文诗《捉迷藏》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黑夜、太阳、颜色等比拟成一群可爱的娃娃在玩游戏,将天黑说成“黑夜用长长的手帕”蒙上太阳的眼睛,天亮说成解开手帕,想想丰富奇特,亲切有趣。

全诗通过朴实、浅显的语言向大家描绘了一副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图,揭示了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及阳光照射和各种色彩之间的关系。“蒙”、“躲”、“挤”、“解”等词的运用准确、形象,具有儿童情趣。 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的核心理念 1.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 2.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往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与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多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谢谢阅读!

浅谈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一、关于游戏的分类 1.创造性游戏——指以幼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活动,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具体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2.规则性游戏——指以教师组织和创编为主的游戏,游戏中的幼儿行为必须受到规则的限制,服从规则所要求的步骤、玩法进行活动,游戏的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要努力达到的目的。这类游戏常常是为教学服务的,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智力游戏。 二、关于游戏指导 正确观念与态度: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是幼儿在游戏,而不是教师在游戏儿童。 维果斯基曾说过:“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就不会停滞不前。为了使孩子掌握游戏的方式,成年人的干预是不必要的,必须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儿童学习怎样做游戏。”幼儿游戏的实践表明,教师介入指导游戏可以提升游戏质量和游戏水平,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与幼儿相处的原则: A以同理心接纳幼儿(即将心比心,体会理解幼儿、满足幼儿各种需要、体谅容忍幼儿行为与过失、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B以平等心与沟通(在幼儿面前隐去权威形象,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欣赏游戏,不要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幼儿)。 (一)、创设游戏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