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的解释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的解释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的解释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的解释、引申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时太阳高度的公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此类问题经常出现,首先要能够理解该公式,知其然。能知道该公式的来源,知其所以然,那么相关问题的解答就会很简单。

一、解释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既H=90o-|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公式中有三个变量:H、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知道三者其中的两个,求第三个变量。三个变量中H一般通过物体高度和物体影子长短间接告诉或者直接告诉;当地纬度通过经纬线图告诉;直射点纬度通过日期、极昼极夜范围或者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间接告诉。

二、引申

公式:

H=90o-|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变形得:

90o-H=|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公式的含义变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与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90o)的差值等于某地与直射点在同一经线上的纬度距离。90o对应直射点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H对应当地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90o和H均为正午太阳高度,因而当地与直射点在同一经线上。那么正午太阳高度或者纬度的计算就比较简单,可以口算得出。

例:

读右图,外圈为晨昏圈,中心点O为太阳直射点,N为北极点。A点地理坐标为(66o34′N,0o),O点地理坐标为:

A、0o,180o

B、0o,0o

C、23o 26′N,180o

D、23o 26′N,0o

已知A在晨昏线上,那么A地太阳高度为0 o,地理纬度为66o34′N;O地太阳高度为90 o,求地理纬度。太阳高度差值为90 o,那么地理纬度距离也为90 o,A地地理纬度为66o34′N,N地为北极点,所以O地地理纬度为23 o 26′N。

进一步引申:90o与H均为正午太阳高度,则当地与直射点此时均为正午,那么当地与直射点就在同一经线上,在同一经线上既在同一大圆上,那公式的含义又变为:某地太阳高度(不是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o)的差值等于某地与直射点所在大圆上的弧度距离。

如图:

由数学方法得:∠c=∠a-∠b

三、应用

读“某日太阳视运动图”(下图),当太阳位于A点时,北京时间为6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

(2)此时澳大利亚泊斯受___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是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第一问难度较大,问题在于要计算当地的地理纬度,已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但不知直射点纬度,不能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当地纬度,从题中可知的另外信息是:当地最小太阳高度是0o。这样已知条件有:最小太阳高度是0o,最大太阳高度是46o,且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南方,直射点纬度不变,求当地地理纬度。

把这些条件表示在图中,见下图:

C代表直射点,AB表示当地所在的纬度,A表示最小太阳高度0 o 所在的位置,B表示最大太阳高度46 o所在的位置。由前面所讲可知:

最小太阳高度0 o与直射点太阳高度90 o相差90 o,那么A与直射点的纬度距离也应该是90 o,则∠AOC=90o。

最大太阳高度46o与直射点太阳高度90o相差44o,那么B与直射点的纬度距离也应该是44o,则∠BOC=44o。

由上可知∠AOB=46o,那么∠NOB=23o,所以:AB所在纬度为67oN,直射点所在纬度为23oN。

因而得出最终结论:某地太阳高度(不是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o)的差值等于某地与直射点所在大圆上的弧度距离。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是限定了前提条件(正午太阳高度)后的一个简化公式。

对太阳高度角的了解及其计算方法

对太阳高度角的了解及其计算方法 作者:费云霞, 王春顺 作者单位:大庆市气象局 刊名: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08(2) 被引用次数: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陶元洲.于小平天文方位角测定在一般测量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1 2.熊静动手绘简图巧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计算[期刊论文]-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z1) 3.吕晨亮.杨轲空间向量与日出、日落方位角的计算和讨论[期刊论文]-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1(3) 4.王国安.米鸿涛.邓天宏.李亚男.李兰霞.Wang Guo'an.Mi Hongtao.Deng Tianhong.Li Ya'nan.Li Lanxia太阳高度角和日出日落时刻太阳方位角一年变化范围的计算[期刊论文]-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z1) 5.张闯.吕东辉.顼超静.Zhang Chuang.Lv Dong-hui.Xu Chao-jing太阳实时位置计算及在图像光照方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子测量技术2010,33(11) 6.许红梅谈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的绘制及应用[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09(9) 7.赵芳玲.ZHAO Fang-ling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设计方案[期刊论文]-商洛学院学报2009,23(2) 8.孙素丽.康熙言河北及京津地区在建筑中如何利用太阳能[会议论文]-2008 9.艾彬.宋淑芳.季秉厚.宋进华手动跟踪方阵面上辐照度及曝辐量计算公式的推导[期刊论文]-太阳能学报2002,23(4) 10.呼晓侠.Hu Xiaoxia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期刊论文]-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2) 引证文献(2条) 1.栗琳.胡勇.巩彩兰.祝令亚.赫华颖太阳高度角对图像能量的影响及其校正[期刊论文]-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3(1) 2.马月虹.刘霞.马彩雯.孙俪娜.史慧锋.姜鲁艳日光温室合理前后间距计算方法的分析与验证[期刊论文]-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5) 引用本文格式:费云霞.王春顺对太阳高度角的了解及其计算方法[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2)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最新)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假设春分日某时刻太阳直射(0°,120°E)这一点,120°E经线上各点都是正午。对于(0°,120°E)这点来说,它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是0°,它的太阳高度角就是90°。 一般时间 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赤纬(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纬度用φ表示(太阳赤纬与地理纬度都是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t 正午时间 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时角是以正午12点为0度开始算,每一小时为15度。即14点和10点分别为30度和-30度。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90°),时角为0,以上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sinh=sinφsinδ+cosφcosδ 由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得sinh=cos(φ-δ) 因此,对于太阳位于天顶以北的地区而言,h=90°-(φ-δ); 对于太阳位于天顶以南的地区而言,h=90°-(δ-φ); 二者合并,因为无论是(φ-δ)还是(δ-φ),都是为了求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差,不会是负的,因此都等于它的绝对值,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 具体计算: 还是举个例子来推导,假设春分日(秋分日也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某时刻太阳直射(0°,120°E)这一点,120°E经线上各点都是正午。 对于(0°,120°E)这点来说,它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是0°,它的太阳高度角就是90°。 另外一个观测点,(1°N,120°E)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1°

太阳高度角计算和应用

专题5-太阳高度角计算和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规律图解 太阳高度是太阳 光线相对地面的夹角 (即太阳在当地的仰 角),在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最大,为90°,在晨昏线上则为0°。而正午太阳高度就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即地方 时为12点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包括同 一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和同一地点(纬度)在一年中随 季节的变化。由于这两种变化的直接原因都是太阳直 射点的回归运动(如图1左),因此,要理解和掌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需要从太阳直射点和正 1 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来入手。图2是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在球面上的状况,从中可以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一些基本规律(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下同)。H D<H B<H A>H C>H E表明:从纬度分布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太阳直射点南北两侧的对称点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H A>H C>H E,H A>H B>H D表明: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近时,正午太阳高度大,反之正午太阳高度小。 下面通过图解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直观掌握、理解其基本

规律。首先对图1左图进行转换,将图中经线圈的右半部“拉直”,可得到图1右图。两图均表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以下简称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这里以图1右图为基础来深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分布规律。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这里我们分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假设P为满足条件的任意一地点,H1,H2,H3分别表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时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4为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某地P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1.赤道地区:由图3可以看出,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H2)达最大值90°,二至日正午太阳度(H1和H3)达最小值。以春分日为起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由图4可以看出,H4大于H1和H2又大于H3,在夏至日前后P地各有一次直射,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H4),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H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3.北回归线地区:由图5可以看出,H1>H2>H3。夏至日达最大值(H1),冬至日达最小值(H3)。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

地理相关名词(赤纬角,太阳高度角,经纬度计算公式)

附件6:可参考的相关概念 1. 太阳时()s t 时间的计量以地球自转为依据,地球自转一周,计24太阳时,当太阳达到正南处为12:00。钟表所指的时间也称为平太阳时(简称为平时),我国采用东经120度经圈上的平太阳时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即“北京时间”。(注:大同的经度为'18113o )。(该定义摘自《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第二章——太阳辐射) 2. 时角()ω 时角是以正午12点为0度开始算,每一小时为15度,上午为负下午为正,即10点和14点分别为-30度和30度。因此,时角的计算公式为 ()(),1215度-=s t ω (1) 其中s t 为太阳时(单位:小时)。(该定义摘自《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第二章——太阳辐射) 3. 赤纬角()δ 赤纬角也称为太阳赤纬,即太阳直射纬度,其计算公式近似为 ()(),3652842sin 45.23度??? ??+=n πδ (2) 其中n 为日期序号,例如,1月1日为1=n ,3月22日为81=n 。(该定义摘自《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第二章——太阳辐射) 4. 太阳高度角()α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角,这是以太阳视盘面的几何中心和理想地平线所夹的角度。太阳高度角可以使用下面的算式,经由计算得到很好的近似值: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ωδφδφα??+?= (3) 其中α为太阳高度角,ω为时角,δ为当时的太阳赤纬,φ为当地的纬度(大同的纬度为o 1.40)。(该定义摘自维基百科) 5. 太阳方位角()A 。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在方位上的角度,它通常被定义为从北方沿着地平线顺时针量度的角。它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经由计算得到良好的近似值,但是因为反正弦值,也就是()y x 1sin -=有两个以上的解,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必需小心的处理。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计算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 (1)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的计算: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2)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3)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 (上海卷地理(十七))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3分〉 2.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6分) 【答案】26. 6:24;6月23日;东2 27. 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 【解析】综合考查太阳知识点移动、地方时、公转速度快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做此题关键是判断A、B两点分别在夏至、北回归线(最北)和冬至、南回归线(最南)、地图切换时关键。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练习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5分,合计70分) 1.正午太阳高度是() 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 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 D.日出、日落区时相同 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 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 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 4.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中,一年内白昼最长和最短时间相差最大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53oS、75oW)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北京时间)。据此判断5~6题。 5.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此时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A.22时、昼短夜长 B.14时、昼长夜短 C.20时、昼长夜短 D.16时、昼夜等长 6.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约53oN)的夜长约为() A.16时B.14小时 C.10小时D.12小时 (原创题)下图为世界上某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简图。回答7~8题。 7.可能表示赤道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8.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③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B.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①地正午太阳方向与④地相同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改编题)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

高中地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练习 新人教版

高频考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 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午太阳高度的 计算与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和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相联系,从而取材 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高考命题方向—— 以能力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锦囊宝典 1.正午太阳高度的考查涉及以下几方面。 (1)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 (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 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3)计算公式:H=90°-|φ- δ|,(H表示某日所求地正午太阳高度,φ表示当地纬度,δ表示直射点纬度。如果所求地与直射点 在同一半球,δ取正值;如果所求地与直射点在不同半球,δ取负值)此外,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 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 (4)影子的长短变化与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方向由太阳的位置确定。 (5)地方时: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 (6)楼间距离要抓住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已成为高考的热点,应从以下方面突破本难点: (1)列为高考重点反复训练讲解。 (2)抓住规律,图形结合。 (3)研究高考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难点磁场 图3— 1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变化。读图 回答1~2题。 1.★★★★★该地纬度可能为() A.90°N~23°26′N之间 B.90°S~23°26′S之间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如图3— 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26′N),海口(20°N),正 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 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 读图3—3,运用以下公式回答4~5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90°-|φ-δ|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 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 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 35°≈0.7tan 45°=1tan 60°≈1.732 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图3— 3),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 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5.★★★★★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 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6.★★★★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 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1999年广东卷)()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案例探究 [案例1]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 利用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 搭配不合理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角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趋向,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及应用

枣庄六中高一地理备课组导学稿 教学目标: 1、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的计算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预习 一: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的概念 。 2、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昼半球太阳高度 。夜半球太阳高度 。 (2)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 太阳高度的分布图: 二、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概念: 。 2、分布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所在纬线向 。太阳直射点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 离太阳直射点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 。 (2)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 ,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此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 ,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此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 。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 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的纬度之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的地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 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 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点在 上;若小于零,说明此时为极夜 练习:冬至日,计算23°26′N ,0°,30°S ,的正午太阳高度? 0° S N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物体影长最。当地地方时为时。 合作探究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学生手表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该地的经度为多少?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物体影子长短。 (1)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长越。一天中正午时,物体影长最,地方时为。 (2)判断日影长短和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时,影子缩为。 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如太阳在东南时,影长朝向。 合作探究二: 假设某地有一杆长为H米,物体的影子如图示L,设α角为冬(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写出正午太阳高度α的计算公式? 3、计算楼间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光照,一般纬度低的地区,楼距较;纬度高的地区,楼距较。解题关键:一般当地冬至日,物体的影子最长。计算时以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楼间距。 H 已知楼高为H,当地冬至日正 午太阳高度为α,求楼间距 的影长L为多少? L 合作探究三: 位于北纬36°34′的某疗养院,计算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高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某日,济南(36°40′N,117°00′E)某中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日济南正午太阳高度为55°,还测得该日济南日落时间比昨日早4分钟。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济南市 A.日出方位为东北方B.日落时间比北京晚 C.正午太阳高度比前一天大D.昼长夜短,但昼长在变长2.该日济南日落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18:00 B.18:30 C.19:20 D.20: 30 【参考答案】1.A 2.B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考点,对其规律的把握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

圈内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3)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 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4.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 (1)纬度的确定 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太阳直射23°26′N;冬至,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计算。 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经度的确定 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 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

难点3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 作为地球运动的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近几年上海、广东及江苏大综合卷都有所体现。该类试题取材于人类生产、生活,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能力,同时能进行科际的综合,代表高考命题方向——以能力立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难点磁场 图3—1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2000年山西综合卷) 1.★★★★★该地纬度可能为() A.90°N~23°26′N之间 B.90°S~23°26′S之间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如图3—2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 汕头(23°26′N),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3—3,运用以下公式回答4~5题。(2002年大综合卷)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90°-|φ-δ|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 35°≈0.7 tan 45°=1 tan 60°≈1.732 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图3—3),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专题复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

专题复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夏至、冬至) 递变规律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②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③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3.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4.相等性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φ-δ|中φ与δ符号很关键,此外,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 等于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 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 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 -(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温馨提示 在南(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出现时,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太阳高度角方位角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用公式(1)计算。 )cos cos cos sin arcsin(sin t s s h ωωωωθ+= (1) 式中θh 为太阳高度角(°);ωs 为太阳赤纬(°),ω为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t 为观测时刻太阳时角(°)。 公式(1)的赤纬W S 可用公式(2)计算。 ()()() ()()() o W S θθθθθθ3cos 0201.02cos 3656.0cos 7580.03sin 1712.02sin 1149.0sin 2567.233723.000000++--++= (2) 公式(2)中,0θ(°)用公式(3)计算。 ()242.365/36000N N N -?+??=θ (3) 公式(3)中,N (d )为按天数顺序排列的积日。1月1日为0,2日为1;其余类推。 N ?(d )为积日修正值,用公式(4)计算。 ()()24/60/15/60/F S M D N +++±=? (4) 公式(4)中,D 为观测点经度的度值,M 为分值,东经取负号,西经取正号。S 为观测时刻的小时值,F 为分钟值。 公式(3)中的0N (d )用公式(5)进行计算。 ()()()198525.019852422.06764.790-?--?+=Y INT Y N (5) 公式(5)中,Y 为年份。 公式(1)中的时角t 可用公式(6)进行计算。 ()??-+++=151260/60/Q C E L F S t (6) 公式(6)中, C L (h )为以时间表示的经度修正值,每15度对应的时间为1小时,可用公式(3)计算。 15/)12060/(-+=M D L C (7) 式中D 为观测点经度的度值,M 为分值,如果地方子午圈在标准子午圈的东边,则C L 为正,反之为负; Q E (min )为真太阳时与地方平均太阳时之差,用公式(8)进行计算。 ()() ()() 00002cos 6882.0cos 0924.72sin 9059.9sin 9857.10028.0θθθθ--+-=Q E (8) 公式(8)中,0θ用公式(3)进行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模拟题组)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模拟题组) 江苏省阜宁中学冯小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44分) (2011·金华期末)图1中弧S为某局部经线圈,M、N两地纬度相同,O为该经线圈圆心,太阳光与S位于同一平面一相切于M。读图,完成1~3题. 图1 1.此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0° B.A C.90°-a D.23.5°+a 2.角a的数值变化范围是 A.0°~47° B.0°~23.5° C.23.5°~47° D.47°~66.5° 3.若M在北半球,则角a逐渐变大过程中,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杭州的日出时间逐渐提早 B.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变短 C.游客在两湖边欧赏断桥残雪 D.江淮地地区处于伏早 (2011·韶关二模)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固定位置,不同季节的三天中各三个时刻拍摄日落轨迹,(D2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0?)叠加整理如图2。据此完成4~5题。 图2 4.该地位于 A.30°N附近 B.北回归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60°S附近 5.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D1 B.D2 C.D3 D.D1和D3

(2011·云南一检)2010年5月26日,云南首个太阳能光伏并网实验示范电站一期项目(图3),在昆明石林县(约103?E,24?N)正式投产发电。据此回答6~7题。 图3 6.下列属于该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不利条件是 A.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 B.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 C.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D.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7.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则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 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 B.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C.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 D.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 (2011·宁波期末)下图4是以O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O点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0°;若此刻,全球处在某月28日、29日两个日期,且所占范围各约一半。完成8~9题。 8.此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180°,10°N B.180°,20°N C.0°,10°N D.0°,20°N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1.某地某时的太阳高度角(α)=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注: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如宁波(30°N)夏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30°-23.5°)=83.5°;北京(40°N)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40°-(-23°)]=26.5°;赤道春分日的太阳高度为:90°-(0°-0°)=90°;赤道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0°-(-23.5°)]=113.5°,当太阳高度(α)>90°时,则太阳高度应为180°-α,即为当地的太阳高度,因此赤道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180°-113.5°=66.5°。直射点的纬度=1/2×(出现极昼的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注:出现极昼时:①极点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该点最小的太阳高度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太阳直射点纬度=arcsin(sin2 3.5×sin到春分或秋分的天数) 注:夏半年是到春分的天数,冬半年是到秋分的天数,夏半年为北纬,冬半年为南纬,arcsin 是反正弦函数,计算器上通常用sin的负一次方表示。 则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如7月9日武汉,距春分110天,太阳直射纬度=arcsin(sin23.5×sin110)=北纬22度,当地纬度为北纬30度,所以7月9日武汉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2)=82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在一年中并不是匀速的,而是靠近赤道时快,靠近回归线时慢,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夏长,春秋短的原因。 另一方法就是,找一竖直于地面的物体,量出物体长度和影长,则太阳高度角=arctan(物体长/影长),arctan是反正切函数,计算器上通常用tan的负一次方表示。用此方法可以算出任何时刻的太阳高度角,不一定是正午的,其他时间的也可以算出来。 3.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根据太阳直射点来推算。太阳直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然后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差一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减一度(即用90度来减去两地的纬度差)。例如某天太阳直射纬线为北纬20度,侧北纬21度和北纬19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就都是89度,再如这一天南纬20度与北纬20度差40度,侧这一天南纬2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就是90-40=50度。 4.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就是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的差,纬度差是个正数正午太阳高度角H(光线与地面的夹角)=90°-地面从太阳直射点到某地所跨的纬度(光线偏的角度) 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H=90°--│α(+/-)β│α是代表当地地理纬度β是代表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 (+/-)是所求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是否在同一半球:如果在同一半球就是-;在南北两个半球就是+

有关时间、日期、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专题:有关时间、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对于时间、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一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它们计算方法的简单归纳,找到正确而又快速的解题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见一些关于时间、日期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题,如何才能迅速而正确地解出答案呢?下面我结合一些具体例子对它们的计算方法作简单的归纳。 一、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一节知识后,我们经常会碰到有关时间和日期的计算,如: 例1:某游轮于2006年10月5日10:00从上海港出发,船行20小时到达纽约(西五区),请问到达纽约时的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解这类题目,可以用以下公式解答: 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时区差+路程所用时间 注意: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则用“-”; ②得数若大于24,则先将得数减24小时,后在已知地日期上加1天;若得数在0到24之间,则得数即为所求的日期和时间;若得数为负数,则先将得数减24小时,后在已知地日期上加1天; ③考虑是否因越过国际日界线而导致日期变化:若没有越过,则经过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就是最后答案;若是从已知地由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所求地,则所求地日期需在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上减1天;若是从已知地由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所求地,则所求地日期需在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上加1天。 根据以上公式解答上题: 假设向东行驶,则:纽约时间=10月5日10时+11+20=10月5日41时 根据注解修正: ①时间大于24,因此需用41-24=17时;日期加1天,变为10月6日17时; ②考虑是否因穿越国际日界线而导致日期的改变,因为此解是假设向东航行,因此穿越了国际日界线,所以日期应减1天,变为10月5日17时。 最后得出答案是:纽约时间是10月5日17时。 假设向西航行,则:纽约时间=10月5日10时-13+20=10月5日17时 根据注解修正:①得数在0到24之间,时间、日期保持不变; ②向西航行没有经过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不需改变。最后得出答案是:纽约时间是10月5日17时。

2015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与公式

2015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与公式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 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 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 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 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 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河南">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 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时区、区时、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计算

时区、区时、地方时、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要求对东西方向进行判断再利用东加西减的口诀,本方法可以减少因为学生不能准确判断东西,不能记住时区分布图所造成的解题错误,也能利用类似的思想解决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的问题。以下将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时区、区时、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一、时区的计算方法 要求地点的时区=该地点的经度÷15°,所得的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为所在的时区;判断是东时区还是西时区根据地点的经度位置确定,即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当计算的结果为0除外,当为0时,表示中时区)。 例1:分别求以下各个地点所在的时区: (1)东经116° (2)(6°W,35°N) (3)(175°W,35°N) (4)(65°E,20°S) 解: (1)116°÷15°=…≈8(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即该地所处为东八区

(2)6°÷15°=≈0,即该地所处为中时区 (3)175°÷15°=…≈12,即该地所处为西十二区 (4)65°÷15°=…≈4,即该地所处为东四区 二、区时的计算 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中时区代入数值0)。 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 的区时 解: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解: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解: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 解: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 月2日2:00)。(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太阳高度角计算

根据日期、时间和当地经纬度计算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的原理 2012-07-16 11:25:57| 分类:精华文章(转) | 标签:太阳天顶角方位角太阳赤纬平均太阳时太阳方位角|字号大中小订阅 转载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炳忠研究员编写的《太阳辐射计算讲座》。 在开展野外试验的时候,经常需要知道当时的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比如测量地物反射率时,需要知道太阳天顶角,来选择恰当的灰板反射率曲线。进行地物BRDF测量时,更需要知道太阳天顶角。 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可以通过经纬仪实地测量得到,但是经纬仪携带不便。只要知道当地经纬度和时间,就可以根据下文的原理,计算得到当时当地的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 1日地距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两焦点中的一个。发自太阳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与日地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一个准确的日地距离值R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日地平均距离R0,又称天文单位, 1天文单位=1.496×108km 或者,更准确地讲等于149597890±500km。日地距离的最小值(或称近日点)为0.983天文单位,其日期大约在1月3日;而其最大值(或称远日点)为1.017天文单位,日期大约在7月4日。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的日期为4月4日和10月5日。 由于日地距离对于任何一年的任何一天都是精确已知的,所以这个距离可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述。为了避免日地距离用具体长度计量单位表示过于冗长,一般均以其与日地平均距离比值的平方表示,即ER=(r/r0)2,也有的表达式用的是其倒数,即r0/r,这并无实质区别,只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可混淆。 我们得到的数学表达式为 ER=1.000423+0.032359sinθ+0.000086sin2θ-0.008349cosθ+0.000115cos2θ(1) 式中θ称日角,即 θ=2πt/365.2422 (2) 这里t又由两部分组成,即 t=N-N0 (3) 式中N为积日,所谓积日,就是日期在年内的顺序号,例如,1月1日其积日为1,平年12月31日的积日为365,闰年则为366,等等。 N0=79.6764+0.2422×(年份-1985)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的解释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的解释、引申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时太阳高度的公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此类问题经常出现,首先要能够理解该公式,知其然。能知道该公式的来源,知其所以然,那么相关问题的解答就会很简单。 一、解释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既H=90o-|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公式中有三个变量:H、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知道三者其中的两个,求第三个变量。三个变量中H一般通过物体高度和物体影子长短间接告诉或者直接告诉;当地纬度通过经纬线图告诉;直射点纬度通过日期、极昼极夜范围或者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间接告诉。 二、引申 公式: H=90o-|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变形得: 90o-H=|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公式的含义变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与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90o)的差值等于某地与直射点在同一经线上的纬度距离。90o对应直射点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H对应当地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90o和H均为正午太阳高度,因而当地与直射点在同一经线上。那么正午太阳高度或者纬度的计算就比较简单,可以口算得出。 例: 读右图,外圈为晨昏圈,中心点O为太阳直射点,N为北极点。A点地理坐标为(66o34′N,0o),O点地理坐标为: A、0o,180o B、0o,0o C、23o 26′N,180o D、23o 26′N,0o 已知A在晨昏线上,那么A地太阳高度为0 o,地理纬度为66o34′N;O地太阳高度为90 o,求地理纬度。太阳高度差值为90 o,那么地理纬度距离也为90 o,A地地理纬度为66o34′N,N地为北极点,所以O地地理纬度为23 o 26′N。 进一步引申:90o与H均为正午太阳高度,则当地与直射点此时均为正午,那么当地与直射点就在同一经线上,在同一经线上既在同一大圆上,那公式的含义又变为:某地太阳高度(不是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o)的差值等于某地与直射点所在大圆上的弧度距离。 如图: 由数学方法得:∠c=∠a-∠b 三、应用 读“某日太阳视运动图”(下图),当太阳位于A点时,北京时间为6时。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