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杂志2006年第01期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杂志2006年第01期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杂志2006年第01期

·········································································()

··························(1–1)

···················(1–6)

“”·················································································(1–9)

?——

··················(1–12)

··················(1–13)??···························(1–17)

,································(1–20)

··················································································(1–22)

············(1–26)

···················(1–29)

···················(1–31)

··································(1–33)

······························(1–36) 2005···············(1–38)

2005()·····(1–43) 2005(208–219)·····························(1–45)

·····································()

20061

,

,

20051222 1630,85.

1920324

.

.1934,

.1937,“”,l7

.1940,,

.

,

,

.,,

.

:.

,,

,.

19489,

,.

,,

.,

“”

,

,,

.1949,

., 1950.

1951,.,

,

.,

,

.,“”,.

,“”.1962

“”,

.19575,

.,

.

,

,.1972 ,

.

1976,,

.,

,

.,“”.

,,

.

, .,,

.,

.

,

.1982,,

.1983,

,Weyl

Springer“”.1984,

Kashdan-Lusztig,

(1–37)

20061

1–1 20051118–19

“”.

..“”.

()“”(“”2004

“”“”)

1.

(1):

?.

,

,(

).

?.

.

?. (2)(

):

?“”.

?,

.

?.

?“”,

,

.

2.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3.

(1):

?

,.

?,

,

.

?

,

,

.

?

.

(2):

?.?,,

1–2

2006

1

.

4.(1):

?,.?

,

.

?

.

.

(2):

?“

,

.

?,,······.

?

,······

.

?,

.?,

,

,

,

.,

.()“

”(“

”2004“

”)1.(1)

:

:

5

4

21(1:

;

2:;

3

4:

)

:

,

,

,

(2):

17,

:

?

.

:

,

5;

,

1

2.

:

.?

.

:

5

,

8

.

:

,

”.

2.2002

7

,

,

(

)

,

,

,

,

,

,

,

,

,

,

3.2004

2005

I I I I I I

04

1422183016259162042016.1

05

17122424123619171714182419181719.204

2094

27

910162312

234

14.3

05

14121616121619221614181612122015.6

20061

1–3

2005,

36,12,19.2;

22,12,15.6 .

4.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SAT,

)

SAT I:

(1).

(2).

(3).

(4)(10%~15%).

SAT II:

(1).

(2).

(3).

(4)(4%~6%).

,

,.

()

1.

(1):

?;

;;

.()

?,

,.()

?,

.()

?“,”

······,

,,“”.()

(2):

?,

,,

.()?“

”.()

?,.

,.

.()

2.

(1):

?,

,

.

:

IMO

Gregori Margulis19621978

Valdimir Drinfeld19691990

Jean-Christophe

Yoccoz

19741994 Richard Borcherds

1977

1978

1998 Timothy Gowers19811998

Laurant La?orgue19852002

Nevanlinna Priza:

IMO

Peter Shor19771998

A Lexandor Pgzborov19791990

Wolf:

IMO

Loszlo Lovasz

1963–1966

31

1999 Gvegori Margulis19622005

(2):

?“”

,.

3.

?“”.“”.()?“,

”.()

?······

······,

,······,,“”. (20051028)

?“”:(1)

;(2)

;(3).(

)

,

,.

,

1.

1–42006

1

(1)

,

.

.

.

.

.

.

.

.

(2)

.

.

.

.

(

).

.

(3)

.

.

.

2.(1)

.

.

(2)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4)

.

.

.

3.(1)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61

1–5

?,

.

?“”

.

:

?,

.

?,

,

..

. (3).

.

.

.

(4).

.

.

.

?.

?().?.

?.

?.

?.

.

?

.

?

.

4.

(1).

.

.

.

.

(2).

.

,.

:;;; ;.

(3).

. (

,,

)

(A s?1A s?2···A0)k=A s?1k s?1

+A s?2k s?2+···+A0k0,

(prim Kruskal)

(4).

.

()

.

,,,.

.

~~~~~~~~~~~~~~~~~~~~~~~~~~~~~~~~~~~~~~~~~~~~~~~~~~~~~~(1–44)

x3?x1=0.34?0.33=0.01<0.02,

0.02,.

x1=0.34,x3=0.32, x2=0.66.[1]G.Polya (1982)

[2]..

.1995.

1–6

2006

1

?

?

.,

.

200612

18

,“

”.

2006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1,a 2,···,a 100,b 1,b 2,

···,b 100,c 1,c 2,···,c 100.

a 1,a 2,···,a 100a 100,

b 1,b 2,···,b 100b 100,

c 1,c 2,···,c 100

,a b c ,a b c .(1)a n =2n ?3,b =3,b 100;

(2)a n =2n ?3,b

,c 100=?1,S c 100;

(3)

a b c S a 100S b 100,S c 100.,

a 1a

b

c ,,

.,

——

,

——

,

.

,,

,

,

.

,

,

,

,

(1)

“”,(2)

“”,

(3)

.:

a 1,a 2,···,a 10,

b 1,b 2,···,b 10,

c 1,c 2,···,c 10,

3:a 1,a 2,···,a 10;

a 10,

b 1,b 2,···,b 10;b 10,

c 1,c 2,···,c 10,a b c ,a b c

(abc =0).

(1)

a n =2n ?3,

b =3,b 10;(2)

a n =2n ?3.

b ,

c 10=a 1?

30S ;(3)A =a 1+a 2+···+a 10,B =b 1+b 2+···+b 10,E =c 1+c 2+···+c 10,

a n

b n

c n ,A +2B =3E .

,

.

,

,

26

,

,:

a 1,a 2,···,a 10,

b 1,b 2,···,b 10,

c 1,

c 2,···,c 10,······,y 10,z 1,z 2,···,z 10,

:a 1,a 2,···,a 10;a 10,b 1,b 2,···,b 10;b 10,c 1,c 2,···,

c 10;···;y 10,z 1,z 2,···,z 10

a,b,c,···,z

(a,b,c,···,z ).

20061

1–7

(1)a n=2n?3b=3,b10;

(2)a n=2n?3a,b,c, b,c10=a1?

(3)a1=1,a,b,c,···,z1,

q,z10.

,z10 ,,

,

,:

a1,a2,···,a10,b1,b2,···,b10,c1, c2,···,c10,······,y10,z1,z2,···,z10,: a1,a2,···,a10;a10,b1,b2,···,b10;b10,c1,c2,···, c10;···;y10,z1,z2,···,z10a,b,c,···,z(a,b,c,···,z).

a n=n.

(1)b=3,b10;

(2)a,b,c q,c10= 10k,q,q

;

(3)(2),

.

(2) ,,,

;3;, (3).

,:

;(1)(2)“”“”, ,;(2)(3)

;(3),

,,

.,:

a1,a2,···,a30,a1,a2,···,a10 1,1;a10,a11,···, a20d;a20,a21,···,a30 d2(d=0).

(1)a20=40,d;

(2)a30d,a30

;

(3),

(2).

((2)),

.

,(1)“”, (2),(3)

,

,(2),

.

,,

,

,

;,a10(n+1),

,,

,

“”.

,(3)

:

(3),a30,a31,···,a40

d3,······,,

.(2) ((2)),,

?

,

: ()

,

,

,“”,

.“”“”,,

”;,

;

,,

;

,.

()

,

,

:

1.,

.

2.,(2)

,

1–82006

1

,.

,

(2)

,

,

.

.

()

,

.

(3)

,

,

:

(3)

,a 30,a 31,···,a 40d 3

,······,,.

d ,,,?3.,,,,,,

,

.

,

“f (d )=1+d +d 2+···+d n (d =0)

”.

,:

:n =1,f (d )

=1+d ,

,f (d )(?∞,1)∪(1,+∞);n =2,f (d )=1+d +d 2

=

d +12 2+

34,,f (d )

34,+∞ .:d >0,f (d )

(0,+∞),f (0)=1,,

(0,+∞)f (d )(1,+∞).

:

(1)n

d ?1,f (d )=d n +1?1

d ?1

(?∞,?1],f (?1)=1,

,n ,(?∞,?1],f (d )

[1,+∞).(2)n

?1

1?d >12

.

(1)(2)

,

n ,(?∞,0)

,f (d )

1

2,+∞

.(3)

n d <0,f (d )=

d n +1

?1

d ?1(?∞,0)

,f (0)=1,

,(?∞,0)f (d )

(?∞,1).:n

,f (d )(?∞,0)∪(0,+∞)

(?∞,1)∪(1,+∞);n ,f (d )

(?∞,?1]∪(0,+∞)[1,+∞),

f (d )

(?∞,0)∪(0,+∞) 1

2

,+∞ .

(),,:1.,,,,.2.,.3.(1)(2),,,.

4.

,;,

.

,

,

.

,,.~~~~~~~~~~~~~~~~~~~~~~~~~~~~~~~~~~~~~~~~~~~~~~~~~~~~~~

(1–19),Ω 1=R π2

(Ω1),Ω

1x 218

+y

2a

=1.,M k (Ω 1)=Ω2,a

18=94.,a =812

.,a =8a =812

Ω1Ω2.[1].()...2000.

2006

1

1–9

(

),05,04

,

,

.,

,

,

?

.,

,

.

.

.

,

,

.

1(2005()21)

D f

D g

y =

f (x )y =

g (x ),:

h (x )=?

??

??

f (x )·

g (x )x ∈D f x ∈D g f (x )

x ∈D f x ∈D g g (x )

x ∈D f

x ∈D g .

(1)

f (x )=

1

x ?1

,g (x )=x 2,h (x );

(2)

(1)h (x );(3)g (x )=f (x +α),

α,α∈[0,π],R y =

f (x ),α,h (x )=cos 4x ,.

[

](1)(2).(3)

,.

:h (x )=?

??

??

f (x )·

g (x )x ∈D f x ∈D g f (x )x ∈D f x ∈D g

g (x )x ∈D f x ∈D g .

,h (x )=f (x )·g (x ),x ∈D f x ∈

D g .

y =f (x )g (x )=f (x

+α),h (x ),.:h (x )=f (x )·g (x ),x ∈D f

x ∈D g ,,

cos 4x =(cos 2x +sin 2x )(cos 2x ?sin 2x )

=(1+√

2sin 2x )(1?√2sin 2x )

=(√

2cos 2x +1)(√2cos 2x ?1).

f (x )·

g (x )cos 4x ,.:.

(cos2x +sin 2x )(cos 2x ?sin 2x )=f (x )·f (x +α),

f (x )=cos 2x +sin 2x ,

(cos2x +sin 2x )(cos 2x ?sin 2x )=f (x )·f (x +α),

f (x )=cos 2x ?sin 2x ,

,(1+√2sin 2x )(1?√

2sin 2x )=

f (x )·f (x +α),

.,

,,,

.

:

f (x )=cos 2x +sin 2x f (x )=cos 2x ?sin 2x f (x )=1+√

2sin 2x f (x )=1?√

2sin 2x

?

?

?

?

????→

α=π4π23π4π···,α∈[0,π]?→?

??????????

f (x +α)=cos 2x ?sin 2x f (x +α)=cos 2x +sin 2x

f (x +α)=1?√

2sin 2x f (x +α)=1+√2sin 2x.α,

1–10

2006

1

.

.f (x )=cos 2x +sin 2x ,α=

3π4,f

x +3π

4 =cos 2x +3π2 +sin 2x +3π2

=sin 2x ?cos 2x ,α;α=π

4,f x +

π4 =cos 2x +π2 +sin 2x +π2

=?sin 2x +cos 2x ,.:h (x )g (x )=f (x +

α),f (x )=cos 2x +sin 2x ,α=π

4

,

,h (x )=cos 4x .

h (x )g (x )=f (x +α),

f (x )=1?√2sin 2x ,α=π

2

,,

h (x )=cos 4x

.f (x )=√

2cos 2x ?1,

α,α∈[0,π],f (x )·f (x +α)=cos 4x .

,α,.

,.,,,

,

.

,

,,

”“

.

2(2004()21),P ?ABC 1

,D E F P A P B P C ,DEF//ABC ,DEF ?

ABC

P ?ABC .(

)(1)

:P ?ABC ;(2)P D =1

2

P A ,

D ?BC ?A ;()

(3)

DEF ?ABC V ,V ,DEF ?ABC ?

,

,

;

,

.

A

B

C

D

E

F

P

[

]

:

(1)

.

,

,

.

,

,

,

.(2)

.

,

.

,

,

.,

.

(3)

,

.

,,{V

}?{V

},

,

.

,

12,V

18

,V

<√212

,,

18

,,

.

,

,

.

,

,

,

.

(1)

.

,

,

,

.

,

20061

1–11

.

.2004

,, ,

,. ,,

.

(2).

.

,

,,.

,,

.

(3),

.

,.,

,

.,

.,

,

.

,2004:

l V,

α,β,α(β).,α(β)

V=l3sinα·sinβ,

,

|sinα| 1(|sinβ| 1)α(β).

,

,.

,

,

,,

,

,

.

~~~~~~~~~~~~~~~~~~~~~~~~~~~~~~~~~~~~~~~~~~~~~~~~~~~~~~(1–25)

1

2A11A12=

19

2

.

A10

A11

A12

P

A1

D

C B

12

Rt BDA12,BA12=DA12

cos30?=

19

2√

3

2

=19

3

3,BA11=

19

3

3.

P B=P A11+A11B=(19?9)+

19

3

3=

10+19

3

3,

∠P BC=∠BA11A12+∠BA12A11 =30?+30?=60?.

Rt P CB,P C=P B sin60?=

10+

19

3

3

×

3

2

=5

3+

19

2,

BC=P B cos60?=

10+

19

3

3

×

1

2 =5+

19

6

3,

CA1=CB+BA12+A12A1

=

5+

19

6

3

+

19

3

3+19=24+

19

2

3.

Rt P CA1,P A1=

P C2+CA21 =

5

3+

19

2

2

+

24+

19

2

3

2

≈44.3.

:44.3.

,,

,,

,.

,

,,:

16(ab)2=a2b2,(a+ b)2=a2+b2,(a?b)2=a2?b2?

?

1–1220061

?

——

——

.

,,

,.

?

,

.

.

,.

1.

,3400,

,.

,

.300 ,.,

48.

(student advisor),

.

,

,,,

.I(

)I I()

I I I()4

.150

50

.

.

2.,

..

..

3.

.

4:

.

.

4.

“,

,.

500

.,, .”

5.

,,

.

.35,

,“,”,

.

,“,

.,

,

.”

.

(1–32)

20061

1–13

··

:

,,

,

.

,1953

,6?3?3?4, ();.

,,

.,(

).,“”(),

()().

(

),1945

10,1999 3,20034

,

.

,

;;

,,

;,

.,

. ,,

2.

.

,200252003 4200312.

,

.

1.

19993

(),

,

,

,

;

.

2002,6

5.35, 50.,

,30%, 36%,“

”“”“

”“”.

“I”“I I”“I I I”“A”“B”“C”67 ,“”,“

”“I”

.,

,

,“

I”“A”(1).1989

,

(2).

1

(7)I

(8)

(9)

(9)

(9)

(9)

(8)A

(9)

(8)B

(9)C

“”“I”“A”

;“

1–14

2006

1

2

1989

2I 3I 4I I 4I I 3I I I 3I I I 2A 2A 2B 2B 2C

2

C

2

I I”“

I I I”“

B”

“C”

,

.

1989

(

),

,

13,

(

2).

,

,

;

,

,

.

,

,

.“

3.

3

1.

,

.

1.11.2

2.

,

,

.

2.1

2.2

3.

,

,

,

,

.

3.13.2

,

I I I

I I I,A

B

C.

,

I”

,

,“

I”

,

,“I”“A”

”“

”“”,4

3

;“I I”,

I I I”,

,

,

.,

I I”

3

4

.

,

,

,

I I ·

B”

,

(

)

;“

I I I”

,

.

,

,

,“

I I I”“

C”

,

.

4.

4“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1.

1.11.2

1.3

1.

1.1

1.2

1.

1.1

1.2

2.

2.1

2.2

2.

2.1

2.2

2.

2.12.2

3.

3.13.2

3.

3.1

3.2

3.

3.1

3.2

4.

4.14.2

A”

,;

B ”“

C”

,

.

5.

7

,

:“I I”“I”;“I I I”“

I I”

;“

A”“

I”“

20061

1–15

5“A”“B”“C”

A B C

1. 1.1

1.21. 1.1

1.2

1. 1.1

1.2

2. 2.1

2.22. 2.1

2.2

2. 2.1

2.2

3. 3.1

3.2

3.33. 3.1

3.2

3. 3.1

3.2

4. 4.1

4.2

4. 4.1

4.2

”,;“B”“I”;“C”“I”“A”().

I I I I I I

I A

C

I

A

C

I

B A

A

,, ,: (1).

.

“I”,,

.“”,

;,“A”“”“I”,

.

(2).,

.“”

,,,

.

(3).

.

2.

,

7,

I I I I I I A

B C.

I,

,

,,

,,

,

,

A I I B

.:I

A,;

I I B,

.,

,I I I

,,C

.

,

,

I I I C(

),

I I I,,

,

,

.

,

.

12,

7.

.

,,

,

.

1–16

2006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1

20

,

,

.

,.

:“I”,“I ·A”,“I I”,

“I I ·B”,“”,

”,

7(

:“

I ·A”

“I”

A”

,“I I ·B”

I I”

“B”

).

,

?

(

,

).

,

,

.

2006

1

,

,

,

,

,

,,,

,

,

.

,

.

,

,

,

.

[1]http://www.dnc.ac.jp.

[2]Tsukub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y in Mathematics Vol.22.P.1-24.2003.

[3]..199912.[4]..199912.

[5]

...20039.

2006

1

1–17

,

,

.

,

:

.:

y =10x 2

y =x 2

?

.

,

!

.

,

.

,

”,

.

1γ= u v ,α=

x

y

,R 2

T :α= x y →T (α)= x y + u v

= x

y .T γ= u

v

.

T γ,T γ(α)=α+γ.2A = a b

c d

2

.α= x

y

,

A :α= x y →A (α)= a b c d x y

= x

y

.A A .

Ω

A ,

Ω ,

A (Ω)=Ω .

3

Ω

A B C D

(

1),

(1)

γ= 21 ,

T γ:

x y → x y + 2

1

T γ

2.

x

y

O

Ω

1

x

y

O

Ω

Ω

2

(2)A 1= 2002 ,A 2= ?10

01

,

A 3=

0110 ,A 4= 10

02 ,A 5= cos π4?sin π4sin

π4cos π4 =√22 1?111 ,A 6= cos π2?sin π2sin

π2cos π2

= 0?110 .1A i : x y

→A i x

y ,i =123456.

ΩA 1···A 63~8.

x

y

O

Ω

Ω

3

x

y

O

Ω

Ω

4

1–18

2006

1

x

y

O Ω

Ω

5

x

y

O Ω

Ω

6

x

y

O

Ω

Ω

7

x

y

O

Ω

Ω

8

R

2

A

B ,

(

)AB

AB :

α→A (B (α)),

α∈R 2

.

A

B B ,

A .

3

A 2

A 3,C =

A 2A 3.

C

C =A 2A 3=

0?1

10

=A 6.

,:A 2A 3=A 6.

,A 5A 5=A 6.3(2)A 2

Ωy

,A 3

Ω

y =x

.

,

x θR 2,

S θ.

A 2A 3S π2S π4

.3(2)A 5A 6

Ω

π4π

2.φ

R

2

,R φ.A 5

A 6

R π4R π2

.,

:

(1)R 2

T γS θ

R φ,T ?γ

S θR ?φ.

(2)R 2

,

T γ1T γ2=T γ1+γ2.

(3)R 2

,

R φ2R φ1=R φ1+φ2,9,R φS θ=S θ+φ2

,

10,S θR φ=S θ?φ2

,11,S θ2S θ1=R 2θ2?2θ1,

12.

x

y

O

R φ1

R φ2

φ

1

φ29

x

y

O

S θ

R φ

θ+φ

2

φ

θ10

x

y

O R φ

S θ

θ?φ

2

φ

θ11

x

y

O

S θ1

S θ2

θ1θ2

2θ2?2θ1

12

αβ∈R 2,

|A (α)?A (β)|=|α?β|,

A

R 2

.

,

:

,

(

13

14).

x

y

O

Ω

Ω

Ω

13

x

y

O

Ω

Ω Ω

14

,R 2

,

.

Ω1,Ω2R 2,

R 2

A ,A (Ω1)=Ω2,Ω1Ω2

.Ω1Ω2.

华东师范大学2004数学分析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4数学分析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4数学分析 一、(30分)计算题。 1、求 2 1 20)2 (cos lim x x x x -→ 2、若)), sin(arctan 2ln x x e y x +=-求' y . 3、求 ?--dx x xe x 2)1(. 4、求幂级数∑∞ =1 n n nx 的和函数)(x f . 5、 L 为过 ) 0,0(O 和 )0,2 (π A 的曲线 ) 0(sin >=a x a y ,求 ?+++L dy y dx y x . )2()(3 xdx a x da dy x a y cos sin ,sin === 6、求曲面积分??++S zdxdy dydz z x )2(,其中) 10(,22 ≤≤+=z y x z , 取上侧. . 二、(30分)判断题(正确的证明,错误的举出反例) 1、若},,2,1,{ =n x n 是互不相等的非无穷大数列,则} {n x 至少存在一个聚点). ,(0 +∞-∞∈x 2、若)(x f 在),(b a 上连续有界,则)(x f 在),(b a 上一致连 续. 3、若 ) (x f , ) (x g 在] 1,0[上可积,则 ∑?=∞→=-n i n dx x g x f n i g n i f n 1 10)()()1()(1lim .

4、若∑∞=1n n a 收敛,则∑∞ =1 2n n a 收敛. 5、若在 2 R 上定义的函数 ) ,(y x f 存在偏导数 ),(y x f x ,) ,(y x f y 且),(y x f x , ) ,(y x f y 在(0,0)上连续,则),(y x f 在 (0,0)上可微. 6、),(y x f 在2 R 上连续,} ) ()(|),{(),(22 2 r y y x x y x y x D r ≤-+-= 若??=>??r D dxdy y x f r y x ,0),(,0),,(0 0 则.),(,0),(2 R y x y x f ∈= 三、(15分)函数)(x f 在).,(+∞-∞上连续,且,)(lim A x f x =∞ → 求证:)(x f 在).,(+∞-∞上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四、(15分)求证不等式:]. 1,0[,122∈+≥x x x 五、设) (x f n , ,2,1=n 在],[b a 上连续,且) (x f n 在],[b a 上一致 收敛于 ) (x f .若 ] ,[b a x ∈?, )(>x f .求证: , 0,>?δN 使 ],[b a x ∈?, N n >,. )(δ>x f n 六、(15分)设}{n a 满足(1); ,2,1,1000 ++=≤≤k k n a a n k (2)级数∑∞ =1 n n a 收敛. 求证:0 lim =∞ →n n na . 七、(15分)若函数)(x f 在),1[+∞上一致连续,求证: x x f )(在),1[+∞上有界. 八、(15分)设),,(),,,(),,,(z y x R z y x Q z y x P 在3 R 有连续偏导数,而且对以任意点) ,(00, 0z y x 为中心,以任意正数r 为半径的上半球面, ,)()()(:02202020z z r z z y y x x S r ≥=-+-+-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各研究所导师招生意向表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各研究所导师招生意向表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研究方向 姓名职 称 研究领域 办公 室 电话E-mail 王能终 身 教 授 计算机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安全、数字 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测试技术 信息 楼601 室 54345146 顾君忠终 身 教 授 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CSCW及其应 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计算环境;计 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高级系 统设计与综合,分布计算与普及计算 信息 楼603 室 54345147 吕岳教 授 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信息检 索,数据挖掘,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视 觉,数据压缩,生物信息学 信息 楼621 室 54345115 张卫教 授 计算机网络组播协议和技术、计算机网络 管理、网络协议的一致性测试、网络教育 技术 信息 楼615 室 54345165 李志斌教 授 符号计算软件及其应用、非线性数学物理 信息 楼611 室 54345145 杨宗源教 授 软件工程、工具及环境:形式化、面向对 象、组件、中间件、分布计算、过程管理、 测试与度量、语言处理 信息 楼613 室 54345109 顾国庆教 授 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模式识 别和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的计算机模拟研 究:原胞自动机和交通流模型的研究,复 杂流体的理论 信息 楼603 室 54535183 张桂戌教 授 软件设计方法与技术、图像处理理论与方 法 信息 楼330 室 54345108 gx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911390738.html, 王紫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信息(617)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复习备考题库答案_专升本大学语文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参考答案 2010年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03题,每题1分) 1、 [B]; 2、[A]; 3、[A]; 4、[A]; 5、[A]; 6、[B]; 7、[B]; 8、[A]; 9、[D]; 10、[A];11、[A];12、[B];13、[D];14、[B];15、[C]; 16、[B];17、[B] ;18、[C]; 19、[A];20、[D];21、[C];22、[B];23、[D]; 24、[A];25、[D];26、[B];27、[A]; 28、[D];29、[D];30、[C];31、[B];32、[B]; 33、[C];34、[B];35、[D];36、[A]; 37、[C];38、[C];39、[A];40、[C];41、[C];42、[B];43、[B];44、[D];45、[B]; 46、[D];47、[C];48、[B];49、[A];50、[D];51、[D];52、[C];53、[D];54、[C]; 55、[D];56、[C];57、[A];58、[B];59、[B];60、[C];61、[B];62、[D];63、[A]; 64、[C];65、[B]; 66、[D];67、[A];68、[B];69、[D];70、[D];71、[B];72、[C]; 73、[C];74、[B];75、[C];76、[A];77、[B];78、[A];79、[C];80、[C];81、[B]; 82、[C];83、[B];84、[C]; 85、[B];86、[D];87、[A];88、[A];89、[B];90、[C]; 91、[D];92、[A];93、[D];94、[A];95、[B];96、[C];97、[A];98、[D];99、[C] 100、[A];101、[B];102、[C]; 103、[C] 二、阅读分析(36大题计66小题,每小题3分) (一):树:种,栽种; 谨:认真办好。 申:反复教导。 检:约束,制止。 涂:通“途”,道路。 发:开发粮仓。 (二):勖:勉励。 字:养育。 遂:饲养。 (三):1、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 2、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美玉,一个出兵侵略,一个就要象美玉被毁掉,而冉有、季路被比作守匣护椟之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必忧虑财富太少,只需忧虑财富不均;不忧虑物质贫乏,只应忧虑人心不安。 (五):不正像米粒存放在粮仓之中吗? (六):1、左右的人说:“就是歌唱那…长剑回去吧?的人啊。” 2、我私自用(您的债款)给您买回了道义。 (七): 1、贫穷困乏不能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习题解答1

《数学分析选论》习题解答 第 一 章 实 数 理 论 1.把§1.3例4改为关于下确界的相应命题,并加以证明. 证 设数集S 有下确界,且S S ?=ξinf ,试证: (1)存在数列ξ=?∞ →n n n a S a lim ,}{使; (2)存在严格递减数列ξ=?∞ →n n n a S a lim ,}{使. 证明如下: (1) 据假设,ξ>∈?a S a 有,;且ε+ξ<'<ξ∈'?>ε?a S a 使得,,0.现依 次取,,2,1,1 Λ== εn n n 相应地S a n ∈?,使得 Λ,2,1,=ε+ξ<<ξn a n n . 因)(0∞→→εn n ,由迫敛性易知ξ=∞ →n n a lim . (2) 为使上面得到的}{n a 是严格递减的,只要从2=n 起,改取 Λ,3,2,,1min 1=? ?? ???+ξ=ε-n a n n n , 就能保证 Λ,3,2,)(11=>ε+ξ≥ξ-+ξ=--n a a a n n n n . □ 2.证明§1.3例6的(ⅱ). 证 设B A ,为非空有界数集,B A S ?=,试证: {}B A S inf ,inf m in inf =. 现证明如下. 由假设,B A S ?=显然也是非空有界数集,因而它的下确界存在.故对任何 B x A x S x ∈∈∈或有,,由此推知B x A x inf inf ≥≥或,从而又有 {}{}B A S B A x inf ,inf m in inf inf ,inf m in ≥?≥. 另一方面,对任何,A x ∈ 有S x ∈,于是有

S A S x inf inf inf ≥?≥; 同理又有S B inf inf ≥.由此推得 {}B A S inf ,inf m in inf ≤. 综上,证得结论 {}B A S inf ,inf m in inf =成立. □ 3.设B A ,为有界数集,且?≠?B A .证明: (1){}B A B A sup ,sup m in )sup(≤?; (2){}B A B A inf ,inf m ax )(inf ≥?. 并举出等号不成立的例子. 证 这里只证(2),类似地可证(1). 设B A inf ,inf =β=α.则应满足: β≥α≥∈∈?y x B y A x ,,,有. 于是,B A z ?∈?,必有 {}βα≥?? ?? β≥α≥,max z z z , 这说明{}βα,max 是B A ?的一个下界.由于B A ?亦为有界数集,故其下确界存在,且因下确界为其最大下界,从而证得结论{}{}B A B A inf ,inf m ax inf ≥?成立. 上式中等号不成立的例子确实是存在的.例如:设 )4,3(,)5,3()1,0(,)4,2(=??==B A B A 则, 这时3)(inf ,0inf ,2inf =?==B A B A 而,故得 {}{}B A B A inf ,inf m ax inf >?. □ 4.设B A ,为非空有界数集.定义数集 {}B b A a b a c B A ∈∈+==+,, 证明: (1)B A B A sup sup )sup(+=+; (2)B A B A inf inf )(inf +=+.

数学分析课本(华师大三版)-习题及答案04

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 习题 §1 连续性概念 1. 按定义证明下列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连续: (1)()x x f 1 = ; (2) ()x x f = 2. 指出下列函数的间断点并说明其类型: (1)()x x x f 1+ =; (2)()x x x f sin =; (3)()[] x x f cos =; (4)()x x f sgn =; (5)()()x x f cos sgn =; (6)()?? ?-=为无理数; 为有理数, x x x x x f ,, (7)()()?? ? ? ??? +∞<<--≤≤--<<-∞+=x x x x x x x x f 1,11sin 11 7,7,71 3. 延拓下列函数,使其在R 上连续: (1)()2 8 3--=x x x f ; (2)()2cos 1x x x f -=; (3)()x x x f 1cos =. 4. 证明:若f 在点0x 连续,则f 与2f 也在点0x 连续。又问:若f 与2f 在I 上连续, 那么f 在I 上是否必连续? 5. 设当0≠x 时()()x g x f ≡,而()()00g f ≠。证明:f 与g 两者中至多有一个在0 =x 连续 6. 设f 为区间I 上的单调函数。证明:若I x ∈0为f 的间断点,则0x 必是f 的第一类间 断点 7. 设f 只有可去间断点,定义()()y f x g x y →=lim ,证明:g 为连续函数 8. 设f 为R 上的单调函数,定义()()0+=x f x g ,证明:g 在R 上每一点都右连续 9. 举出定义在[]1,0上分别符合下述要求的函数: (1)只在 41,31,21三点不连续的函数; (2)只在4 1 ,31,21三点连续的函数;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答案

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 第一 连续性概念 1.按定义证明下列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连续: (1) x x f 1 )(= ; (2)x x f =)(。 证:(1)x x f 1 )(=的定义域为 ),0()0,(+∞-∞=D ,当D x x ∈0,时,有 001 1x x x x x x -=- 由三角不等式可得:00x x x x --≥ , 故当00x x x <-时,有 02 01 1x x x x x x x x ---≤- 对任意给的正数ε,取,010 2 0>+= x x εεδ则0x <δ,当 D x ∈ 且δ<-0x x 时, 有 ε<-= -0 011)()(x x x f x f 可见 )(x f 在0x 连续,由0x 的任意性知:)(x f 在其定义域内连续。 (2) x x f =)(的定义域为),,(+∞-∞对任何的),(0+∞-∞∈x ,由于 00x x x x -≤-,从而对任给正数ε,取εδ=,当δ<-0x x 时, 有 =-)()(0x f x f 00x x x x -≤-ε< 故 )(x f 在0x 连续,由0x 的任意性知,)(x f 在),(+∞-∞连续。 2.指出函数的间断点及类型: (1)=)(x f x x 1 + ; (2)=)(x f x x sin ; (3)=)(x f ]cos [x ; (4)=)(x f x sgn ; (5)=)(x f )sgn(cos x ; (6)=)(x f ???-为无理数为有理数x x x x ,,;(7)=)(x f ??? ? ???+∞ <<--≤≤--<<∞-+x x x x x x x 1,11 sin )1(17,7 ,71

计算机入门模拟卷A-华东师范大学

计算机入门模拟卷A-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 《计算机入门》模拟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注:答案统一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40分) 1..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D____。 A.晶体管 B.集成电路 C.电子管 D. 大规模集成电路 2.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____C___。 A.莫尔 B.比尔?盖茨 C.冯?诺依曼 D.科得( E. F.Codd) 3.衡量计算机存储能力的指标是___D___。A.字节 B.字长 C.处理速度 D.存储容量 4.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将打开窗口拖动

到屏幕顶端,窗口会__C_____。 A.关闭 B.消失 C.最大化 D.最小化 5.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显示3D桌面效果的快捷键是____C___。 A.“Win”+“D” B.“Win”+“P” C.“Win”+“Tab” D.“Alt”+“Tab” 6.文件的类型可以根据____C___来识别。A.文件的大小B.文件的用途 C.文件的扩展名D.文件的存放位置 7.中央处理器(CPU)可直接读写的计算机存储部件是_____A___。 A.内存 B.硬盘 C.软盘 D.外存

8. 磁盘和磁盘驱动器是微型计算机的外存储设备,可实现对信息的_____C__。 A.输入 B.输出 C.输入和输出 D.记录和过滤 9. 在Windows中,想同时改变窗口的髙度和宽度的操作是拖放____A____。 A.窗口角 B.窗口边框 C.滚动条 D.菜单栏 10. 安装程序时通常默认安装在____A______中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中。 A.C盘 B.D盘 C. E盘 D.F盘 11.任务栏中的“应用程序按钮”是用来___B_____。 A.打开应用程序的B.切换应用程序的 C.复制应用程序的D.删除应用程序的

华师大网络教育公共英语三平时作业答案

华师大网络教育公共英语三平时作业答案

大项 1 of 6 - Part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20.0 得分 1.0 得分题目 1 of 50 They were _________ leave their country. A.required https://www.360docs.net/doc/9911390738.html,pelled C.made D.forced to 答案关键: D 1.0 得分题目 2 of 50 The police haven’t been able to __________the mysterious bank robbery. A.solve B.solution C.answer D.settle with 答案关键: A 1.0 得分题目 3 of 50 Children learn from their ________. A.weaknesses B.faults C.mistakes

D.responses 答案关键: C 1.0 得分题目 4 of 50 Neither of us __________ to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A.were wanting B.wants C.want D.have wanted 答案关键: B 1.0 得分题目 5 of 50 He __________ live in the country than in the city. A.prefers B.has better C.likes to D.would rather 答案关键: D 1.0 得分题目 6 of 50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__________ immediate action in this matter. A.would take

数学分析华东师大反常积分

数学分析华东师大反常 积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十一章反常积分 §1 反常积分概念 一问题提出 在讨论定积分时有两个最基本的限制: 积分区间的有穷性和被积函数的有界性.但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突破这些限制, 考虑无穷区间上的“积分”, 或是无界函数的“积分”, 这便是本章的主题. 例1 ( 第二宇宙速度问题) 在地球表面垂直发射火箭( 图 11 - 1 ) , 要使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无限远离地球, 试问初速度v0 至少要多大设地球半径为R, 火箭质量为m, 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 g .按万有引力定律,在距地心x( ≥R) 处火箭所受的引力为 mg R2 F = . x2 于是火箭从地面上升到距离地心为r ( > R) 处需作的功为

r mg R ∫ ∫ 2 ∫ d x = m g R 2 1 - 1 .R x 2 R r 当 r → + ∞ 时 , 其 极限 mg R 就是 火箭 无限 远 离地 球 需作 的 功 .我们很自然地会把这极限写作上限为 + ∞的“ 积分”: 图 11 - 1 + ∞ mg R 2 d x = lim r mgR 2 R x 2 r → + ∞ R d x = m g R . x 2 最后 ,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初速度 v 0 至少应使 1 2 2 mv 0 = mg R . 用 g = 9 .81 ( m 6s /2 ) , R = 6 .371× 106 ( m ) 代入 , 便得 v 0 = 2 g R ≈ 11 .2( k m 6s /) . 例 2 圆 柱形桶 的内壁高 为 h , 内半 径为 R , 桶底有 一半径为 r 的小孔 ( 图 11 - 2) .试问从盛满水开始打开小孔直至流完桶中的水 , 共需多少时间

历年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研真题试卷与资料答案

历年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研真题试卷与 资料答案 一、考试解读: 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 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602高等数学(B)的考试情况; 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 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602高等数学(B)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2018真题分析: 最新真题是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华东师大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 part 4 2019考试展望: 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2019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的核心要旨。 part 5 华东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①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 ②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 ③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 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

①考研前期的准备; ②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③考场注意事项。 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 罗列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华东师大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 二、华东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 汇编华东师大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1997-2007,2011-2015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11-2015年答案与解析,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602高等数学(B)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华师大网络教育选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平时作业答案及解析

华师大网络教育选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平时作业答案题目 1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大规模集成电路 B.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电子管 答案: D 题目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 A.中央处理器CPU、主板、电源和输入输出设备 B.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和出设备 C.中央处理器CPU、硬盘和软盘、显示器和电源 D.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答案: D

题目 3 下列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A.Authorware 多媒体制作软件 B.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 C.GIS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 D.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 答案: B 题目 4 一般说来,下列打印机中,________的打印速度最快。 A.针式打印机 B.激光打印机 C.黑白喷墨打印机 D.彩色喷墨打印机 答案: B 题目 5

十六进制数 B42H 转换成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分别是 A.2882 和 101101000010B B.2596 和 0010010110010110B C.2340 和 101000100100B D.2844 和 0010010110010110B 答案: A 题目 6 操作系统是 A.用户与软件的接口 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接口 C.主机与外设的接口 D.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答案: D 题目 7 在搜索或显示文件目录时,若用户选择通配符*.*,其含义为

A.选中所有含有*的文件 B.选中所有扩展名中含有*的文件 C.选中所有文件 D.选中非可执行的文件 答案: C 题目 8 下列关于删除操作的说法中只有__________是不对的。 A.把文件名或快捷图标拖放到“回收站”中,该文件被逻辑删除 B.在“我的电脑”中选中该文件,按下键,该文件被逻辑删除 C.在“回收站”中选中该文件,按下键,该文件被逻辑删除 D.在“桌面”中选中该文件,按下键,该文件被逻辑删除 答案: C 题目 9 在Windows中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写字板”是字处理软件,不能进行图文处理

数学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华东师范大学版)

习题 1.验证下列等式 (1) C x f dx x f +='?)()( (2)?+=C x f x df )()( 证明 (1)因为)(x f 是)(x f '的一个原函数,所以?+='C x f dx x f )()(. (2)因为C u du +=?, 所以? +=C x f x df )()(. 2.求一曲线)(x f y =, 使得在曲线上每一点),(y x 处的切线斜率为x 2, 且通过点 )5,2(. 解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 知x x f 2)(=', 所以C x xdx dx x f x f +=='= ??22)()(. 于是知曲线为C x y +=2 , 再由条件“曲线通过点)5,2(”知,当2=x 时,5=y , 所以 有 C +=2 25, 解得1=C , 从而所求曲线为12 +=x y 3.验证x x y sgn 2 2 =是||x 在),(∞+-∞上的一个原函数. 证明 当0>x 时, 22x y =, x y ='; 当0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试题

华东师大2019年数学分析试题 一、(24分)计算题: (1) 求011lim()ln(1)x x x →-+; (2) 求32cos sin 1cos x x dx x +?g (3) 设(,)z z x y =是由方程222(,)0F xyz x y z ++=所确定的可微隐函数, 试求grad z 。 二、(14分)证明: (1)11(1)n n +??+???? 为递减数列: (2) 111ln(1),1,21n n n n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 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三、(12分)设f(x)在[],a b 中任意两点之间都具有介质性,而且f 在(a ,b )内可导, '()f x K ≤ (K 为正常数) ,(,)x a b ∈ 证明:f 在点a 右连续,在点b 左连续。 四、(14分)设1 20(1)n n I x dx =-?,证明: 五、(12分)设S 为一旋转曲面,它由光滑曲线段

绕x 轴曲线旋转而成,试用二重积分计算曲面面积的方法,导出S 的面积公式为: 2(b a A f x π=? 六、(24分)级数问题: (1)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设 sin ,01,0()x x x x f x ≠=?=??{}[]() x a,b ()()11()()n n n f x f x f x f x f x ∈? ?,求 ()(0),1,2,k f k =L (2)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_计算机应用基础

以下不属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是_______。 A.输入设备 B.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 器 C.输出设备 D.外存储器 答案关键: B 题目 2 of 100 1.0 得分 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数据及相应的文档的集合称为 ________。 A.主机 B.软件系 统 C.系统软 件 D.应用软 件 答案关键: B 题目 3 of 100 1.0 得分 以下不属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是_______。 A.程序 B.程序使用的数据 C.外存储器 D.与程序相关的文 档 答案关键: C

下面各组设备中,同时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是_____。 A.CRT, CPU、ROM B.绘图仪、鼠标器、键盘 C.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D.磁带、打印机、激光印字机 答案关键: C 题目 5 of 100 1.0 得分 在微型计算机的各种设备中,既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的设备是_____。 A.磁盘驱动 器 B.键盘 C.鼠标 D.绘图仪 答案关键: A 题目 6 of 100 1.0 得分 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内容统称为______。 A.信息技 术 B.信息社 会 C.信息 D.信息处 理 答案关键: C

在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外存中的信息可直接被CPU处理 B.键盘是输入设备,显示器是输出设备 C.操作系统是一种很重要的应用软件 D.计算机中使用的汉字编码和ASCII码是相同的 答案关键: B 题目 8 of 100 1.0 得分 不可能在任务栏上的内容为________。 A.对话框窗口的图标 B.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窗口图 标 C.已打开文档窗口的图标 D.语言栏对应图标 答案关键: A 题目 9 of 100 1.0 得分 在Windows中,关于文件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文件夹是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的 B.“计算机”是一个系统文件夹 C.文件夹中可以存放驱动程序文件 D.同一文件夹中可以存放两个同名文 件 答案关键: D 题目 10 of 100 1.0 得分 Windows中可以设置、控制计算机硬件配置和修改显示属性的应用程序是________。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基础作业及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基础作业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__D____。 A. 大规模集成电路 B. 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____D____。 A. 中央处理器CPU、主板、电源和输入输出设备 B. 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和出设备 C. 中央处理器CPU、硬盘和软盘、显示器和电源 D. 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3. 下列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是___C______。 A. Authorware 多媒体制作软件 B. 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 C. GIS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 D.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 4. 一般说来,下列打印机中,___B_____的打印速度最快。 A. 针式打印机 B. 激光打印机 C. 黑白喷墨打印机 D. 彩色喷墨打印机 5. 十六进制数 B42H 转换成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分别是____A______。

A. 2882 和 101101000010B B. 2596 和 0010010110010110B C. 2340 和 101000100100B D. 2844 和 0010010110010110B 6. 操作系统是__D________。 A. 用户与软件的接口 B.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接口 C. 主机与外设的接口 D. 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7. 在搜索或显示文件目录时,若用户选择通配符*.*,其含义为 ____C______。 A. 选中所有含有*的文件 B. 选中所有扩展名中含有*的文件 C. 选中所有文件 D. 选中非可执行的文件 8. 下列关于删除操作的说法中只有_____B_____是不对的。 A. 把文件名或快捷图标拖放到“回收站”中,该文件被逻辑删除 B. 在“我的电脑”中选中该文件,按下键,该文件被逻辑删除 C. 在“回收站”中选中该文件,按下键,该文件被逻辑删除 D. 在“桌面”中选中该文件,按下键,该文件被逻辑删除 9. 在Windows中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A______。 A. “写字板”是字处理软件,不能进行图文处理 B. “画图”是绘图工具,不能输入文字 C. “写字板”和“画图”均可以进行文字和图形处理

数学分析 上册 第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

数学分析 上册 第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 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P.4 习题 1.设a 为有理数,x 为无理数,证明: (1)a + x 是无理数; (2)当0≠a 时,ax 是无理数。 证明 (1)(反证)假设a + x 是有理数,则由有理数对减法的封闭性,知 x = a +x – a 是有理数。这与题设“x 为无理数”矛盾,故a + x 是无理数。 (2)假设ax 是有理数,于是a ax x =是有理数,这与题设“x 为无理数”矛盾,故 ax 是无理数。 3.设R b a ∈,,证明:若对任何正数ε有ε<-||b a ,则 a = b 。 证明 由题设,对任何正数ε有0||+<-εb a ,再由教材P .3 例2,可得0||≤-b a ,于是0||=-b a ,从而 a = b 。 另证 (反证)假设0||>-b a ,由实数的稠密性,存在 r 使得0||>>-r b a 。这与题设“对任何正数ε有ε<-||b a ”矛盾,于是0||=-b a ,从而 a = b 。 5.证明:对任何R x ∈有 (1)1|2||1|≥-+-x x ; (2)2|3||2||1|≥-+-+-x x x 证明 (1)|2||1||)2()1(|1-+-≤-+-=x x x x (2)因为|2||1||1||)3(2||3|2-+-≤-=--≤--x x x x x , 所以2|3||2||1|≥-+-+-x x x 6.设+ ∈R c b a ,,证明|||| 2 22 2c b c a b a -≤+-+ 证明 建立坐标系如图,在三角形OAC 中,OA 的长度是2 2 b a +,OC 的长度是2 2 c a +, AC 的长度为||c b -。因为三角形两边的差 大于第三边,所以有

数学分析教案(华东师大版)上册全集1-10章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 导言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2 学时 ) 一、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简介: 1.背景: 从切线、面积、计算 sin、实数定义等问题引入. 32 2.极限 ( limit ) ——变量数学的基本运算: 3.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数学分析以极限为基本思想和基本运算研究变实值函数.主要研究微分(differential)和积分(integration)两种特殊的极限运算,利用这两种运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函数, 并依据这些运算引进并研究一些非初等函数. 数学分析基本上是连续函数的微积分理论. 微积运算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 数学分析与微积分(calculus)的区别. 二、数学分析的形成过程: 1.孕育于古希腊时期:在我国,很早就有极限思想. 纪元前三世纪, Archimedes就有了积分思想. 2.十七世纪以前是一个漫长的酝酿时期,是微积分思想的发展、成果的积累时期. 3.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微积分的创建时期. 4.十九世纪上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分析学理论的完善和重建时期: 三、数学分析课的特点: 逻辑性很强, 很细致, 很深刻; 先难后易, 是说开头四章有一定的难度, 倘能努力学懂前四章(或前四章的), 后面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 只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一般是

可以听得懂的, 但即便能听懂, 习题还是难以顺利完成. 这是因为数学分析技巧性很强, 只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不辅以相应的技巧, 是很难顺利应用理论和方法的. 论证训练是数学分析课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一般懂得了证明后, 能把证明准确、严密、简练地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书写出来,似乎是更难的一件事. 因此, 理解证明的思维方式, 学习基本的证明方法, 掌握叙述和书写证明的一般语言和格式, 是数学分析教学贯穿始终的一项任务. 有鉴于此, 建议的学习方法是: 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必须记笔记, 但要注意以听 为主, 力争在课堂上能听懂七、八成. 课后不要急于完成作业, 先认真整理笔记, 补充课堂讲授中太简或跳过的推导, 阅读教科书, 学习证明或推导的叙述和书写. 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后, 再去做作业. 在学习中, 要养成多想问题的习惯. 四、课堂讲授方法: 1.关于教材及参考书:这是大学与中学教学不同的地方,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教科书中取材: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玉琏傅沛仁编,数学分析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谢惠民,恽自求等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马振民,数学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选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5]林源渠,方企勤数学分析解题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本课程按[1]的逻辑顺序并在其中取材.本课程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只介绍数学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并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星号的内容略讲或删去,相应的内容作为选修课将在数学分析选讲课开设. 3.内容多,课时紧: 大学课堂教学与中学不同的是, 这里每次课介绍的内容很多, 因此, 内容重复的次数少, 讲课只注重思想性与基本思路, 具体内容或推导, 特别是同类型或较简的推理论证及推导计算, 可能讲得很简, 留给课后的学习任务一般很重.

华东师大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华东师大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一、论文成绩说明 导师根据论文学术水平确定最终成绩,最终成绩可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或优秀”。 (一)申请学位的论文成绩要求 申请学位的毕业论文成绩须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 (二)不申请学位的论文成绩要求 不申请学位的毕业论文成绩须至少达到“及格”。 二、学术评分标准 (一)优秀 论文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探讨价值;能在论文课题范围内,较全面地查阅、整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详实;能运用基本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有自己的见解,或在资料方面有新的发现和重大订正;论文须逻辑严谨、内容丰富、观点正确、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行文规范;发现的问题具有警示意义,提出的建议具有参考价值。 (二)良好 论文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探讨价值;能在论文范围内认真查阅文献,占有较多的可靠资料并运用得当;能运用基本理论指导论文写作,在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上有一定深度,或在资料整理方面有一定价值;论文须观点正确、逻辑清晰、学理性较强、文字通顺、行文规范。总结的问题值得思考,提出的建议具有启发意义。 (三)中等 论文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或理论探讨价值;能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基本资料,使用适当;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论文须条理清楚、具有学理性、观点正确、论证较充分,语句通顺,行文较规范。总结的问题符合客观实际,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四)及格 论文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或理论探讨价值;能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必要资料,使用无重大差错;论文结构大致完整、观点无明显错误、论点比较清楚、进行了基本的论证分析、行文比较规范、语句比较通顺;能够阐述理论基本内容,能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 (五)不及格 论文研究缺乏专业性;观点有重大错误;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文献资料过于陈旧;行文、注释不规范;观点存在政治倾向错误;跑题现象严重;缺乏基本的学理性;不按老师意见修改,或者修改后仍然不符合要求等。 此外,未在通知规定写作时间内通过论文,成绩等同于不及格:包括开题或论文正稿未提交;导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学生未在规定提交时间内提交修改稿;提交截止后,论文仍需要修改等。 三、重合度检测 学生须独立撰写毕业论文,承担学术不端的一切后果。 论文不得由他人代写。一经查实,论文判定为“不及格”。 根据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网络教育毕业论文重合度不得超过30%。 学生在上传论文稿件后,平台会对论文进行查重。如重合度超过30%,将退回学生修改;如重合度没有超过30%,将提交给导师批阅。 四、论文重修 (一)论文最终成绩被判定为“不及格”的,必须办理重修。 (二)论文在通知写作时间内没有通过的(导师没有给出成绩),必须办理重修。 (三)如果对毕业论文成绩不满意的,可以在规定时间申请论文重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