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目录

第一章:中国国防 (2)

一、国防的含义 (2)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2)

三、《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2)

第二章:中国武装力量 (3)

一、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3)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体制及编成 (3)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基本知识 (3)

一、我国现行兵役法的主要内容 (3)

二、对适龄青年和大学生服兵役的年龄规定 (3)

三、《兵役法》的核心和目的 (3)

四、我国现行兵役法的主要特点 (4)

五、相关法律条文 (4)

第四章:军事思想 (4)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4)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4)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4)

四、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 (5)

五、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内容 (5)

第五章:国际战略环境 (5)

一、国际战略环境的范围 (5)

二、当前国际战略的基本形势 (5)

三、我国地缘环境的主要特点 (5)

四、我国周边外交方针 (5)

五、中美大国关系 (6)

六、非传统安全问题 (6)

第六章:信息化战争 (6)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6)

二、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和国际背景 (6)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 (6)

四、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6)

五、信息化战争的未来发展 (6)

第七章:军事高技术 (7)

一、高技术的概念 (7)

二、高技术的基本特征 (7)

三、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7)

四、军事高技术的构成 (7)

第八章:精确制导武器与侦察监视技术 (7)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 (7)

二、制导技术的种类 (7)

三、导弹的基本组成 (7)

四、空间侦查监视技术的种类 (7)

五、空间侦查监视技术的特点 (8)

六、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8)

第九章:航天技术与伪装隐身技术 (8)

一、实现航天飞行的条件 (8)

二、航天技术的体系 (8)

三、隐身技术概念 (8)

四、被动隐身技术的分类 (8)

第十章:电子对抗与军队指挥自动化 (9)

一、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9)

二、对电子设备的摧毁的手段 (9)

三、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9)

四、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9)

第一章:中国国防

一、国防的含义

国家(主体要素)为了防备和抵御侵略(对象要素),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目的要素)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和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手段要素)。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美国);

2.自卫型;

3.联盟型;

4.中立型(瑞士);

5.我国的国防类型是防御型。

三、《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1.明确了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

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2.规范了国防教育的内容;

3.明确了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国务院领导全国的国防教育工作,中央军委协同国务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 行政区域内的国防教育工作,驻地军事机关协助和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国防教育;

4.明确了国防教育主体的职责。

第二章:中国武装力量

一、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1.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1927)和预备役部队(1983)];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2);

中国民兵;

2.五大战区:东西南北中(2016.02.01)。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体制及编成

五大军种:

1.陆军(1927.07.01):机动作战、立体攻防;

兵种:步、炮、装甲、防空、陆军航空、工程、通信、防化、电子对抗;

行政机关: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装备发展部;

部队类别:机动作战部队、警卫警备部队、边海防部队、预备役部队;

编制序列:集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2.海军(1949.04.23):近海防御、远海护卫;辽宁舰(2012.09.25);

3.空军(1949.11.11):空天一体、攻防兼备;

4.火箭军(201

5.12.31):核常兼备、全域慑战;二炮(196

6.0

7.01);

5.战略支援部队(2015.12.31):军事航天部队和网络和信息化战部队。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基本知识

一、我国现行兵役法的主要内容

1.制定兵役制度;

2.规范了武装力量构成;

3.制定了后备武装力量的政策;

4.对服现役作了规定;

5.明确了动员政策;

6.确立了动员政策;

7.优待军人政策;

8.军衔政策;

9.对违法的处罚行为。

二、对适龄青年和大学生服兵役的年龄规定

每年12月31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24周岁。

三、《兵役法》的核心和目的

核心:确定国家兵役的制度和形式;

目的: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武装力量的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顺利进行。

四、我国现行兵役法的主要特点

1.把兵役制度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两个结合”;

2.将我国武装力量改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和民兵组成;

3.在服役制度改革上,主要缩短了服役期(2年);

4.士官改为分期服役制;

5.实行新的军衔制。1.军衔的等级设置3等10级: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

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2.士兵军衔:

3.职务与军衔:

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 上将

正大军区级 上将或中将

副大军区级 中将或少将

正军级 中将或少将

副军级 少将或大校

正师级 少将或大校

副师职/正旅职 上校或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 中校或上校

副团职/正营职 少校或中校

副营职 上尉或少校

连职 中尉或上尉

排职 少尉或中尉

五、相关法律条文

1.我国兵役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

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2.我国宪法第55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第四章: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1.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2.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

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

4.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技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积极防御);

5.国防建设思想。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1.是时代的产物;

2.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方针和原则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

2.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理论:

3.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4.坚持现代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四、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

1.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情况,在指

导建设强军事业伟大实践中孕育的科学思想体系。

2.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

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3.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

要求,揭示了强军致胜的根本规则,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光辉,是指引强军事业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

五、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内容

1.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发挥政治工作对兴军强军生命线作用;

3.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4.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思想和组织保证;

5.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6.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体系机制改革。

第五章:国际战略环境

一、国际战略环境的范围

1.时代特征;

2.国际战略格局;

3.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

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

5.周边安全形势。

二、当前国际战略的基本形势

1.美国“一超”独霸;

2.欧盟影响力日益增长;

3.俄罗斯力图恢复大国地位;

4.日本加速迈向政治军事大国;

5.中国力图发挥更大作用。

三、我国地缘环境的主要特点

1.边界线长且相邻国家多:

14陆8海/12陆8海2海陆(越南&朝鲜),周边国家29个,领海470km2;

2.大国集中且经济水平差异大;

3.地缘战略位置重要。

四、我国周边外交方针

1.保证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不受侵犯;

2.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发展条件;

3.促进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4.推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亚太安全的主要支撑枢纽。

五、中美大国关系

1.美国的军事力量在我国部分周边国家长期部署,并与某些国家签订有军事协定。

2.美国对东亚地区事务一直不断地进行干涉,与我国在台湾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重大问题上

存在分歧。

六、非传统安全问题

1.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不少民族和宗教还有跨境联系;

2.近年来在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周边地区各种极端的民族、宗教势力日益

蔓延,并向我国境内渗透;

3.与国际反华势力相勾结、相呼应的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

力的破坏活动和对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严重威胁。

第六章: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运用信息、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被称作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和国际背景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技术催化的产物;

2.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突出表现;

3.信息化战争是新军事变革推动的结果;

4.霸权主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根源。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

1.一个核心:指挥控制战;

2.两大支柱: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军队;

3.三个能力:全面掌握战场信息的能力、多种有效的攻击能力、对被攻击目标实施毁伤评

估的能力;

4.四种形式:精确战、计算机战、隐身战、“虚拟现实”战。

四、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1.作战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

2.网络化攻击成为达成战争目的的重要手段;

3.“一体化联合”成为作战体系的基本形势;

4.信息优势成为衡量战争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标志;

5.全频谱域的制信息权斗争贯穿于战争全过程;

6.多方位精确打击成为联合作战的基本方法。

五、信息化战争的未来发展

1.作战中将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

2.双方将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作战;

3.作战形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第七章:军事高技术

一、高技术的概念

军事高技术的体系结构是由科学技术体系中面向军事应用的那部分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所组成的。

二、高技术的基本特征

战略性、创造性、增殖性、竞争性、风险性。

三、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1.军事基础高技术;

2.军事应用高技术。

四、军事高技术的构成

1.军用微电子技术;

2.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

3.军用信息技术;

4.军用光电子技术;

5.军用核技术;

6.军用航天技术;

7.军事海洋工程技术;

8.军用生物技术;

9.军用新材料技术;

10.军用定向能技术。

第八章:精确制导武器与侦察监视技术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

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二、制导技术的种类

自主式制导、遥控式制导、寻的制导、复合制导

三、导弹的基本组成

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弹体、电源

四、空间侦查监视技术的种类

1.照相侦察卫星;

2.电子侦察卫星;

3.(导弹)预警卫星;

4.核爆炸探测卫星;

5.海洋监测卫星。

五、空间侦查监视技术的特点

1.扩大了作战空间;

2.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

3.增强了作战指挥的时效性,提高了指挥质量;

4.对作战指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促进了反侦查技术的发展。

六、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1.空间上的立体化;

2.速度上的实时化;

3.手段上的综合化;

4.侦察、监视与攻击系统一体化;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第九章:航天技术与伪装隐身技术

一、实现航天飞行的条件

速度:绕行7.9km/s,脱地11.2km/s,脱日16.7km/s;

高度:航天高度下限100-120km,航空高度上限25km,“空天”活动域介于其之间。

二、航天技术的体系

1.航天运输系统技术:运载火箭、航天飞机;

2.航天器技术: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分为无人/载人航天器;

3.航天测控系统技术。

三、隐身技术概念

又称隐形技术、低可探测技术、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应用与延伸,是现代内装式伪装的典型代表。

四、被动隐身技术的分类

1.隐身外形技术:1.防雷达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2.防可见光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2.隐身结构技术:1.防雷达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2.防红外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3.防电子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4.防可见光侦察隐身结构技术;

5.防声波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3.隐身材料技术:1.吸波、透波材料;

2.吸热、隔热材料;

3.吸声、阻尼声材料。

第十章:电子对抗与军队指挥自动化

一、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1.电子干扰:1.无线电通信干扰;

2.雷达干扰;

3.光电干扰;

2.反电子干扰:1.技术参数严格保密;

2.屏蔽;

3.使用必要的保护装置;

4.选用抗干扰性能好的元器件;

5.改进电子设备;

6.摧毁干扰源;

7.其他。

二、对电子设备的摧毁的手段

1.使用常规火力;

2.使用特种部队;

3.使用反辐射武器;

4.使用电磁脉冲弹。

三、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计算机设备;

2.通信网络;

3.终端设备。

四、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1.战略指挥中心;

2.战略情报收集系统;

3.通信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