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放大镜的设计与实现

Linux下的放大镜的设计与实现
Linux下的放大镜的设计与实现

Linux下的放大镜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本论文旨在设计一个在Linux系统下使用的放大镜应用程序。阐述了Linux系统的发展历史,Linux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应用领域。介绍了Linux下的应用软件开发工具Qt,及基于面向对象语言C++,容易扩展,允许组件编程。

本文分三个模块: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图像数据处理模块和图像数据输出模块。其中,关键部分是图像数据处理模块,采用的算法分别是最临近点插值算法和双线性插值算法,通过使用这两种不同的算法,来实现图像不同程度的放大要求。

关键词:放大镜图像处理 Linux系统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agnifying glass under Linux

Abstract

The main point of this essay was to design a magnifier application which used under Linux system.Explained the history,vit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about Linux.I introduced a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Qt,which is based on object oriented language c++,is easily expended and accepted component programming.

The program is divided into three modules: image data capture,image data processing and image data output.The key part is image data processing among these modules, which I adopted two different algorithms that they are nearest neighbor interpolation and bilinear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By using the two different algorithms,the various degree of amplification requirements is realized

Key Words:magnifying glass; image data processing; Linux system

1. 引言

在这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子产业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计算机本身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大存储量、处理能力强的手持设备,凸显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掌上电脑、第三代手机[2]等皆是手持设备,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成就,越来越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Linux系统,作为四大主流操作系统中的一员,在手持设备的发展中演绎着重要的角色。Linux系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归功于其代码资源丰富、开放的源码、可移植性比较好等。

计算机中的放大镜是为了观察计算机中细微的不易辨析的文字或图片而设计的。有了放大镜程序,计算机的功能将更加完善,计算机的使用者能够观察到其中更加细微的变化。通过此次的开发,设计出一个在Linux系统下能够方便使用的放大镜程序,起到放大图片和文字的作用,为Linux系统的桌面应用添加实用的工具。Windows系统有着自己的放大镜程序,但是Linux系统并没有此程序,因此设计一个Linux系统下的放大镜程序是很有意义的。同时,通过此次设计,对Linux系统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是巩固和加深以C++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1.1 Linux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10亿人上网花费了仅仅50多年时间。而Linux系统也只是用了十年时间,就从出现走向了成熟。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让人震惊。自1991年Linux 系统的出现,它就在桌面系统和服务器中以惊人的速度占据重要地位,体现出系统功能的强大与完善。Linux系统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它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操作系统之一。更加突出的是,Linux系统在嵌入式行业显示了其极大的优势,开放源码,可移植性好,系统稳定等,赢得众多开发人员的青睐。目前,比较热门的智能家居设计,就是嵌入式产品的典型。

Linux系统的出现,也是让人相当的称赞。一位名叫LinusTorvalds的学生,他的想法十分简单,设计一个既有Uinux系统的完整功能,还要能替代Minix的操作系统,由此,诞生了Linux系统。Linux系统刚刚出现,就受到了开发人员和众多计算机爱好者的喜爱。Linux系统两个主要原因,导致它受到如此的欢迎,一是软件自由,用户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裁剪源代码,设计出自己需要的程序来。二是它拥有Unix系统的完整功能,即使是

以前没有使用过Linux系统,但是只要是接触过Unix系统,就能很容易操作Linux平台。Linux系统的一大特点是多平台性,也就是说Linux系统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运行上,比如x86、SPARC、680x0[1]等处理器上。可以看出,Linux系统有着诸多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难怪有那么多的开发人员和厂商投身于Linux领域的开发和生产中。

1.2 研究Linux系统下放大镜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图像数据的处理,是本次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放大镜实现放大功能的前提。通过对放大镜实现功能的具体分析,选择了两种比较适合的插值算法。一种是最临近插值算法,另外一种是双线性插值算法[12]。这两种算法各有自身的优点,前者是处理数据的速度比较快,后者是数据处理的结果比较准确。因此,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放大镜,一次满足用户的放大需求。此次的放大镜设计,是对Linux系统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掌握Linux系统的开发方法,对于今后自身的开发技术的提高很有帮助。在Linux 系统中,与Windows系统最大的区别是一切皆是文件,对于系统内核来说,无论是软件、进程等,都被看作是文件。总的来看,使用Linux的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源码,对于从事开发开发行业的人来说,有着极大的好处。学习Linux系统,使得自己对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开发语言等都会有这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今后的开发工作十分有促进意义。因此,学习在Linux系统下开发应用程序,一方面是对系统、语言等的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也是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开发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

2.放大镜设计的需求分析

2.1 Linux系统的概况

开源软件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在世界范围内,Linux系统于桌面、服务器、行业制定等领域得到了长久的发展,特别在服务器行业,更是占据重要地位。

Linux内核2.6的出现,展现了Linux系统的重大进步,是其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标识。如今,虽然Linux系统版本繁多,但是不同版本内核是相同的,这也是Linux实行标准化、互换性的基础。

在服务器方面,由于IBM和因特尔等公司的鼎力支持,Linux系统取得了长期有效的发展。电子商务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厂商开始重视Linux系

统的桌面技术。目前,比较有开发价值的桌面技术是:3D桌面,桌面搜索技术,桌面友好性。不得不承认,Linux系统正在逐步走向计算机中的各个领域,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着主导地位。

2.2 需要的技术支持

此次开发,使用的开发工具是跨平台开发框架Qt。Qt提供了一种安全的类型称为信号与槽机制(signals/bits)[11],用它代替了callback,达到了安全传递信号的功能。Qt的专注点在于C++图形界面开发,它的优点在于面向对象、跨平台性等。Qt支持Windows,Linux,SCO等众多的操作系统,体现了其良好的跨平台的特性。大量的API文档,丰富的C++

类包,这是Qt开发的优势所在,也是开发人员迫切需要的。开发人员可以从文档中了解Qt 技术的使用方法,使用已存在的C++类,来简化开发过程。

像Google Erath(三维地图虚拟软件)、stellarium(天文学自由软件)等,都是用Qt 开发出来的。使用Qt Creator[10]作为此次开发的工具,对于了解Qt的作用,开发的流程,以及Qt中工具的使用,很有帮助。使用Qt开发,利用Qt自身优势,开发出一款满意的放大镜程序。

2.3 实现功能的划分

此次设计,把放大镜程序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方形”。所谓“圆形”和“方形”是按照最终设计结果来命名的。“圆形”是指模拟真实的放大镜,设计出能够即时放大文字或图片的程序,此窗体的外观和普通放大镜一样,因此称为“圆形”。“方形”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方形窗体,窗体悬浮在桌面上,窗体中显示的内容随着鼠标位置的不同而改变。之所以分为“圆形”和“方形”,是从算法效率上考虑。最临近点插值算法运行效率高于双线性插值算法,但是其放大的图片不如后者清晰。因此,用前一种插值算法来实现“圆形”放大,就是即时放大功能,用后一种插值算法来实现“方形”放大,即有效放大。

3. 放大镜的概要设计

3.1 功能设计的概述

放大镜的设计,实现的功能是放大桌面某一部分的图片或者文字,能够让使用者观察

到计算机屏幕中细微的图像。具体的实现原理是,获取鼠标所在位置的图像,并把图像数据放到缓存中[4],然后利用缓存中的数据,通过相应的放大函数处理数据使得图片放大,最后显示到设计好的窗体中。

此次的放大镜设计,可以有两种划分模式[6],一个是按照功能划分,那么可以划分成三个模块: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图像数据处理模块、图像数据输出模块。系统功能划分如图3.1所示。如果是按照放大镜实现放大的技术上划分,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圆形”部分和“方形”部分。在此,我选择了使用第一种方式来描述,因为它更加贴近软件开发的设计模式。

图 3.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图

3.2 模块划分

3.2.1 图像数据采集模块

此模块的功能是获取当前屏幕任意区域的图像数据。程序设计的大概流程如下:

(1)建立起数据连接,开启数据集;

(2)初始化列表,使得列表的显示条件符合数据记录的要求

(3)遍历数据集中的数据,把数据加到列表中

(4)断开数据集,断开数据连接

在这图像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使用到的方法如下:

QWidget *desktop = reinterpret_cast(QApplication::desktop());

mCapturePixmap = QPixmap::grabWindow(desktop->winId());

这里reinterpret_cast(QApplication::desktop())方法的作用是定义了一个指向流的指针[5],管理图形界面中用户应用控制流。使用QPixmap类中grabWindow()方法读取图像的数据流。调用这两种方法,获取指定图片的数据,保存在临时变量中,用于对数

据的进一步处理。

3.2.2 图像数据处理模块

按照要求处理得到的图像数据,实现不同放大。选择什么样的放大方法,如何放大,这个就决定了图片在最后放大后时质量,以及放大的形式的不同。但是这两种方法有着共同的功能,那就是获取图像数据,进行放大处理。需要具体分析的是,两种放大方法的算法设计。

第一种是最临近点插值算法:

最临近点插值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快速的插值算法。通过把目标图片上的未知像素点,映射到原始数据上,和原始影像上4个与其相邻的像素点进行比较,把最接近未知像素点的值作为目标图片中未知像素点的值。如图3.2所示:p最接近D点,于是p的像素值就是D点像素值

图 3.2 最临近点插值算法示意图

最临近点插值算法的公式如下:

(1)

公式(1)中,表示的是输出图像中坐标是位置的像素点颜色值。表示的是输入图像中坐标是处的像素点颜色值。

第二种是双线性插值算法:

使用双线性插值是放大后的图片质量比较高,就是计算量有点大。不过,与最临近插值算法相比,不会出现像素点不连续的状况。图3.3是其示意图:

图 3.3 双线性插值算法示意图

其公式如下:

(2)

在该公式中,i,j代表了像素点的位置,比如原图中(i,j)的像素值用f(i,j)来表示。

3.2.2 图像数据输出模块

输出模块的作用比较简单,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放大后的数据流输出的功能。该模块使用了独立的输出方法,即重写了QPainter类中的PaintEvent()方法,绘画出放大后的图片。

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用绘画方法,显示放大后的图像。

4. 放大镜的详细设计

4.1 详细设计的概述

之前,已经讲述了论文设计的实现方法,接下来要做的是进行详细设计,最终完成放大镜的设计工作。首先,先看一下放大镜设计的主界面[9],如图4.1所示。

图 4.1 放大镜的主界面

在这个界面中,有两个按钮,命名是“圆形”,“方形”。若点击了“圆形”按钮之后,出现形状是圆形的放大镜,这个就是那个简易放大镜。若是点击了“方形”按钮之后,出现的方大镜是方形的,这个就是那个清晰放大镜。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放大镜并不能同时出现,一次只能出现一个。还有就是,子窗口的启动运用到了进程QProcess类。此时,子窗口运行于独立的进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的通过关闭按钮关闭子窗口,那么该进程并没有结束,最后可能会成为孤儿进程[3]。因此,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采用了主动杀死进程的方法。当用户希望退出当前子窗口时,再点击一下父窗口中的按钮,那么子窗口进程将会被结束掉,子窗口将会退出。

4.2 采集模块的设计

采集模块主要的作用是采集鼠标所在处的屏幕图像数据。实现方式如下面所给的代码: void MagnifierWidget::moveEvent(QMoveEvent *event)

{

//获取鼠标所在位置的图片信息

QPixmap drawpix = mCapturePixmap.copy(pos().x(),pos().y(),width(),height());

source = drawpix.toImage(); //把图片转换成QImage形式

dest = source;

mFilter->filter(source,dest,source.rect());

mDraw->repaint(); //重绘图片

return QWidget::moveEvent(event); //返回鼠标点击事件

}

该方法的调用是在数据连接已经建立的基础上使用的。该方法在获得图像数据后,首先做的事情是把图像的格式进行转化,把它转化成QImage形式,接着调用mFilter对象中

的filter()方法,是实现图像数据的放大处理。

4.3 处理模块的设计

图像数据处理模块可以说此次放大镜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实现了两种不同的放大功能。按照用户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放大算法执行图片放大。

“圆形”部分:

在这个部分里,使用的是最临近点插值算法,满足用户即时放大的需求。该插值算法的优点在运行效率快,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放大后的图片有的地方像素点不连续,清晰度不是很高。其中,主要的实现方法如下:

bool MagnifierFilter::filter(const QImage & source,QImage & dest,QRect region)

{

for(int i = region.left();i < region.right();i++)

{

for(int j = region.top();j < region.bottom();j++)

{

int x = mMatrixX->getData(i,j);

int y = mMatrixY->getData(i,j);

//设置(i,j)的像素点

dest.setPixel(i,j,source.pixel(x,y));

}

}

return true;

}

上述方法实现的功能是调用最临近点插值算法的方法函数,通过索引(x,y)把源图片中相应坐标处的像素点放置到目标图像中,实现图像的放大。而其中最临近点插值算法的实现方法的核心代码[7]展示如下,

for(int h = 0;h < mHeight;h++)

{

int position = h * mWidth;

tmpProgress = qreal(h+1)/(qreal)mHeight;

if(tmpProgress < FloorProgress || \

tmpProgress > UpProgress)

{

progressY = mEasingCurve.valueForProgress(tmpProgress);

valuey = mHeight * progressY;

}

else

{

progressY = (progressDived) *\

(tmpProgress - FloorProgress) + progressFromFloor ;

valuey = mHeight * progressY;

}

for(int w = 0;w < mWidth;w++)

{

tmpProgress = qreal(w+1)/(qreal)mWidth;

if(tmpProgress < FloorProgress || tmpProgress > UpProgress){

progressX = mEasingCurve.valueForProgress(tmpProgress);

valuex = mWidth * progressX;

}

else

{

progressX = (progressDived) *\

(tmpProgress - FloorProgress) + progressFromFloor;

valuex = mWidth * progressX;

}

dataX[position + w] = valuex;

dataY[position + w] = valuey;

“方形”部分:

在此部分中,利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实现图像的放大要求。由于双线性插值算法计算

时间长,所以满足不了即时性的要求。但是,该算法放大的图片清晰度高,能够观察细小的变化。该算法实现的核心代码如下,

void PicZoom_Bilinear2(const TPixels32Ref& Dst , const TPixels32Ref& Src)

{

if ( (0 == Dst.width) || (0 == Dst.height)

||(0 == Src.width) || (0 == Src.height)) return;

long xrIntFloat_16 = ((Src.width) << 16)/Dst.width + 1;

long yrIntFloat_16 = ((Src.height) << 16)/Dst.height + 1;

const long csDErrorX = -(1 << 15) + (xrIntFloat_16 >> 1);

const long csDErrorY = -(1 << 15) + (yrIntFloat_16 >> 1);

long dst_width = Dst.width;

//y0 + y * yr >= 0; y0 = csDErrorY => y >= -csDErrorY/yr

long border_y0 = -csDErrorY/yrIntFloat_16 + 1;

if (border_y0 >= Dst.height) border_y0 = Dst.height;

long border_x0 = -csDErrorX/xrIntFloat_16 + 1;

if (border_x0 >= Dst.width ) border_x0 = Dst.width;

//y0 + y * yr <= (height - 2) => y <= (height - 2 - csDErrorY)/yr

long border_y1 = (((Src.height - 2) << 16) - csDErrorY)/yrIntFloat_16 + 1;

if (border_y1 < border_y0) border_y1 = border_y0;

long border_x1 = (((Src.width - 2) << 16) - csDErrorX)/xrIntFloat_16 + 1;

if (border_x1 < border_x0) border_x1 = border_x0;

Color32 * pDstLine = Dst.pdata;

long Src_byte_width = Src.byte_width;

long srcy_16 = csDErrorY;

long y;

for (y = 0;y < border_y0; ++y)

{

long srcx_16 = csDErrorX;

for (long x = 0;x < dst_width;++x)

{

Bilinear2_Border(Src , srcx_16 , srcy_16 , &pDstLine[x]); //border

srcx_16 += xrIntFloat_16;

}

srcy_16 += yrIntFloat_16;

((UInt8*&)pDstLine) += Dst.byte_width;

}

for (y = border_y0;y < border_y1;++y)

{

long srcx_16 = csDErrorX;

long x;

for (x = 0;x < border_x0;++x)

{

Bilinear2_Border(Src , srcx_16 , srcy_16 , &pDstLine[x]);//border

srcx_16 += xrIntFloat_16;

}

{

unsigned long v_8 = (srcy_16 & 0xFFFF) >> 8;

Color32 * PSrcLineColor =

(Color32*)((UInt8*)(Src.pdata) + Src_byte_width*(srcy_16 >> 16)) ;

for (long x = border_x0;x < border_x1;++x)

{

Color32 * PColor0 = &PSrcLineColor[srcx_16 >> 16];

Color32 * PColor1 = (Color32*)((UInt8*)(PColor0) + Src_byte_width);

Bilinear2_Fast(PColor0 , PColor1 ,

(srcx_16 & 0xFFFF) >> 8,v_8,&pDstLine[x]);

srcx_16 += xrIntFloat_16;

}

}

for (x = border_x1;x < dst_width;++x)

{

Bilinear2_Border(Src , srcx_16 , srcy_16 , &pDstLine[x]);//border

srcx_16 += xrIntFloat_16;

}

srcy_16 += yrIntFloat_16;

((UInt8*&)pDstLine) += Dst.byte_width;

}

for (y = border_y1;y < Dst.height;++y)

{

long srcx_16 = csDErrorX;

for (long x = 0;x < dst_width;++x)

{

Bilinear2_Border(Src , srcx_16 , srcy_16 , &pDstLine[x]); //border

srcx_16 += xrIntFloat_16;

}

srcy_16 += yrIntFloat_16;

((UInt8*&)pDstLine) += Dst.byte_width;

}

}

这一段代码,利用的就是双线性插值算法。当然,这只是算法实现中的部分。

4.4 输出模块的设计

此模块实现的功能比较简单,就是把放大后的图片输出到指定窗体中,根据用户的要求不同,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窗体,如图4.2和图4.3所示。

图 4.2 圆形窗体示意图

图 4.3 方形窗体示意图

在图4.2中可以看到,放大镜是圆形区域,和生活中的放大镜很是相像。该放大镜优点在于使用灵活,窗体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并实时改变窗体中的显示内容,达到放大当前区域图像的功能。对于该放大镜,重写鼠标的事件:

MagnifierWidget::mousePressEvent(QMouseEvent *event)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鼠标的左键功能是已经改变,它的作用是退出当前窗体,右键功能是隐藏该窗体。也就是说,点击了左键,那么该窗体将会直接被关闭。点击了鼠标的右键,窗体将会被隐藏,当鼠标再次放在窗体隐藏的区域,窗体就会自动弹跳出来。之所以把鼠标左击事件重写,就是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当用户想操作系统中的文件时,并不希望隔着放大镜来操作,而且也是为了放便用户关闭窗口,不必为关闭窗口而四处寻找主窗口。

图4.3所示窗体是方形,在窗体中可以看到有一个水平的滚动条,此滚动条的作用是调控放大倍数。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拉动滚动条改变图像的放大倍数,以达到观察入微的效果。

两个窗口中绘图事件的实现代码是类似的,如下所示,

void DrawWidget::paintEvent(QPaintEvent *event)

{

QPainter paint(this);//声明画笔

static QPixmap pix ;//图片映射

pix = QPixmap::fromImage(mMagifier->dest); //获取图片信息

paint.drawPixmap(0,0,pix);//绘画图片,默认位置(0,0)

paint.drawImage(QRect(0,0,height(),width()),image);//以(1,1)为中心画圆

paint.drawEllipse(1,1,width()-2,height()-2);

}

在这段代码里,Qpainter是申明了一个画笔,Qpixmap用来映射图片数据。drawEllipse()方法是用来绘画椭圆的。

到此,按照当初的需求分析,已经完成了放大镜的毕业设计。从总体看来,做的还不是很完善,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进程的处理,当初考虑的不够周到。不过,放大镜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了,能够实行即时放大,达到预期的效果。

适用所有ecshop版本模板的放大镜(含小图切换大图效果)

【1】.先下载 mzp.packed.js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013223578.html,/static/magiczoomplus-demo.zip 【2】.在模板中引入 mzp.packed.js 文件 有2种方式来引入 第一种方式:把mzp.packed.js 放到 ec根目录 js目录下面 这样在goods.dwt文件里面添加一行: 1.{insert_scripts files='common.js,mzp-packed.js'} 复制代码 第二种方式:把mzp.packed.js放到模板文件夹里面的js目录下 这样在goods.dwt里面添加一行: 1. 复制代码 如果很多朋友发现没有效果那检查下是否成功的加载了js代码 【3】在goods.dwt里面添加如下代码:我们以ecshop2.70 default模板为准其他模板依此类推 1. 2. 3. {$goods.goods_name|escape:html} 4. 5. 6. 7. {$goods.goods_name|escape:html} 8. 9. 复制代码 【4】找到库文件 goods_gallery.lbi 改为如下

(完整版)操作系统毕业课程设计说明书-基于Linux的模拟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北大学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说明书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徐春花学号: 设计题目:基于Linux的模拟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起迄日 期: 2014年6月14日- 2014年6月26日指导教薛海丽

师: 2014 年 6月 26 日 前言 简单地说,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 Linux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操作系统功能,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应用软件。用户不但可以从Internet上下载Linux及其源代码,而且还可以从Internet上下载许多Linux的应用程序。可以说,Linux本身包含的应用程序以及移植到Linux上的应用程序包罗万象,任何一位用户都能从有关Linux的网站上找到适合自己特殊需要的应用程序及其源代码,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源代码,以便修改和扩充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功能。这对Windows NT、Windows98、MS-DOS或OS2

等商品化操作系统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Linux具有:稳定、可靠、安全的优点,并且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其中有对读、 写进行权限控制、审计跟踪、核心授权等技术,这些都为安全提供了保障。在相关软 件的支持下,可实现WWW、FTP、DNS、DHCP、E-mail等服务,还可作为路由器 使用,利用IPCHAINSIPTABLE网络治理工具可构建NAT及功能全面的防火墙。 Linux是在GNU公共许可权限下免费获得的,是一个符合POSIX标准的操作系 统。Linux操作系统软件包不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了文本编辑 器、高级语言编译器等应用软件。它还包括带有多个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s图形 用户界面,如同我们使用Windows NT一样,允许我们使用窗口、图标和菜单对系 统进行操作。 目录 1需求分析 (3) 1.1 功能介绍 (3) 1.2 目的及意义 (5) 1.2.1 目的 (5) 1.2.2 意义 (6) 1.3 设计成果 (7) 2总体设计 (8) 2.1功能介绍 (8) 2.2模块关联 (9) 3详细设计 (12)

放大镜教案

学习内容1、放大镜总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2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习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学习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学习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

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 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 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 --"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 教学反思 时间: 教研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学习内容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总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2

【参考文档】ppt文字放大镜划过效果-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ppt文字放大镜划过效果 篇一:关于PS中动态放大镜效果的制作 关于PS中动态放大镜效果的制作!(纯属原创,转载声明) 最近是对PS比较感兴趣,偶尔到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人对制作动态放大镜效果比较感兴趣,但是从提问回答情况来看,回答者要么是给的静态放大 镜效果的制作方法,要么是回答PS没有此功能,建议用FLASH做。经过本人的一些实践,将自己关于PS中动态放大镜效果的制作经验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割割割---------------------------------------------------------- -------------------------------割割割----------------------------------------------------- 以文字动态放大镜效果为例 具体步骤如下: 1:新建背景图层,填充色为白色; 2:选用横排文字工具,输入自己喜欢的文字如(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调整到合适大小(较大,我选的是280号),栅格化文字。 3:ctrl+E合并图层,并复制,命名为图层1 。 4:shift+ctrl+N 新建图层2,选用横排文字工具,输入与图层一相同文字 (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ctrl+T调整大小(较小大概是72号),使得图层2与图层1中对应的字大概在一个位置。 5:shift+ctrl+N 新建图层3,选择圆形选框工具,建立区域。 6:ctrl+T调整选取位置及大小,保证可以完全覆盖住图层1中的单个字体; 7:选取图层3 ,给选区内填充背景色白色。 8:双击图层3缩略图,设置填充不透明度为0,挖空为深,其他不变,确定:

Linux 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Linux 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成员: 2016年6月2日星期四

序论实验要求 实验目的 了解Linux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及各目录的相关内容。 了解Linux内核各配置选项内容和作用。 掌握Linux内核配置文件的作用。 掌握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掌握将新增内核代码加入到Linux内核结构中的方法。 实验指引 尽管目前Linux 2.6版本内核已经增加了很多对ARM体系甚至是S3C2440 CPU 的支持,但仍然需要对内核作一些小的修改来适应我们的开发板,并且需要重新配置、编译和重新生成新的内核映像。本实验从软硬件准备到下载到开发板等一系列连贯的操作来进行嵌入式Linux内核的移植。本实验的内核版本为2.6.29.1。 第一章Linux内核基础知识 1.1Linux版本 Linux主要的版本定义为“[主].[次].[发布].[修改]”的样式,次版本为奇数表示此版本为开发中版本,次版本为偶数表示此版本为稳定版本。 Linux内核的版本号可以从源代码的顶层目录下的Makefile中看到,比如2.6.29.1内核的Makefile中: VERSION = 2 PATCHLEVEL = 6 SUBLEVEL = 29 EXTRA VERSION = .1 其中的“VERSION”和“PATCHLEVEL”组成主版本号,比如 2.4、2.5、2.6等,稳定版本的德主版本号用偶数表示(比如2.6的内核),开发中的版本号用奇数表示(比如2.5),它是下一个稳定版本内核的前身。“SUBLEVEL”称为次版本号,它不分奇偶,顺序递增,每隔1~2个月发布一个稳定版本。“EXTRAVERSION”称为扩展版本号,它不分奇偶,顺序递增,每周发布几次扩展本版号。 1.2什么是标准内核 按照资料上的习惯说法,标准内核(或称基础内核)就是指主要在https://www.360docs.net/doc/9013223578.html,/维护和获取的内核,实际上它也有平台属性的。这些linux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学设计(附教案)

《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经常使用放大镜,对于放大镜比较熟悉。本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放大镜使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在用肉眼和正确使用放大镜来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从而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设计思路 学生在三年级观察各种小动物时已经接触过放大镜。蚂蚁非常小,看不清楚它的眼睛,怎样才能观察清楚?通过提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放大镜这一工具。接着提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放大镜”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填表、交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明白使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使用工具观察比只用肉眼观察效果优越。最后,教给学生规范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认识放大镜的特点。通过对多种事物用肉眼和放大镜的对比观察,学生会体验到:通过放大镜,我们不仅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如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linux网络编程课设报告

《Linux网络编程》 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一、设计背景 Linux操作系统作为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应用,它的好处在于操作系统源代码的公开化!只要是基于GNU公约的软件你都可以任意使用并修改它的源代码。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更好的学习网络编程知识和掌握LINUX平台上应用程序设计开发的过程,将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为未来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目的 1、学习epoll 跟FTP被动模式 2、掌握linux基本命令,例如ls、cd、login; 3、学会如何编译、运行 三、环境要求 1、centos 64位操作系统 2、gcc编译器 四、设计原理 4.1客户端 客户端程序的主要任务有以下3个: (1)、分析用户输入的命令。 (2)、根据命令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3)、接受服务器返回请求的结果 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了3种命令:(1)、get:从服务器下载文件(2)、list:列出客户端当前目录的内容(3)、quit离开 4.2 服务器端 (1)、分析请求代码。 (2)、根据请求代码做相应的处理 (3)、等待返回结果或者应答信息

五、软件测试结果

六、部分主代码 #include "ftserve.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_listen, sock_control, port, pid;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ftserve port\n"); exit(0); } port = atoi(argv[1]); // create socket if ((sock_listen = socket_create(port)) < 0 ) { perror("Error creating socket"); exit(1); } while(1) { // wait for client request

探究linux内核,超详细解析子系统

探究linux内核,超详细解析子系统 Perface 前面已经写过一篇《嵌入式linux内核的五个子系统》,概括性比较强,也比较简略,现在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仅留此笔记,待日后查看及补充!Linux内核的子系统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Linux内核提供很多基本功能,如虚拟内存、多任务、共享库、需求加载、共享写时拷贝(Copy-On-Write)以及网络功能等。增加各种不同功能导致内核代码不断增加。 Linux内核把不同功能分成不同的子系统的方法,通过一种整体的结构把各种功能集合在一起,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提供动态加载模块的方式,为动态修改内核功能提供了灵活性。系统调用接口用户程序通过软件中断后,调用系统内核提供的功能,这个在用户空间和内核提供的服务之间的接口称为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Linux内核提供的,用户空间无法直接使用系统调用。在用户进程使用系统调用必须跨越应用程序和内核的界限。Linux内核向用户提供了统一的系统调用接口,但是在不同处理器上系统调用的方法

各不相同。Linux内核提供了大量的系统调用,现在从系统 调用的基本原理出发探究Linux系统调用的方法。这是在一个用户进程中通过GNU C库进行的系统调用示意图,系 统调用通过同一个入口点传入内核。以i386体系结构为例,约定使用EAX寄存器标记系统调用。 当加载了系统C库调用的索引和参数时,就会调用0x80软件中断,它将执行system_call函数,这个函数按照EAX 寄存器内容的标示处理所有的系统调用。经过几个单元测试,会使用EAX寄存器的内容的索引查system_call_table表得到系统调用的入口,然后执行系统调用。从系统调用返回后,最终执行system_exit,并调用resume_userspace函数返回用户空间。 linux内核系统调用的核心是系统多路分解表。最终通过EAX寄存器的系统调用标识和索引值从对应的系统调用表 中查出对应系统调用的入口地址,然后执行系统调用。 linux系统调用并不单层的调用关系,有的系统调用会由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优质课教案

第1课《放大镜》教案 【课程主题】 《放大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内容。 【教材分析】 《放大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放大镜》一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对激发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领悟观察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和认识。 【学生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

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掌握: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理解: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 体会: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感受: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 参与: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经历: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体验: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感染: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形成: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Linux课程设计报告

《Linux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shell 编程实现用户信息管理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蔡照鹏王斌斌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内核。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Linux是一个领先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 内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天才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 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 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

简析linux内核的内核执行流程图

简析linux核的执行流程 ----从bootsect.s到main.c(核版本0.11)Linux启动的第一阶段(从开机到main.c) 3个任务: A、启动BIOS,准备实模式下的中断向量表和中断服务程序。 B、从启动盘加载操作系统程序到存。 C、为执行32的main函数做过渡准备。 存变化如下: ①、0xFE000到0xFFFFF是BIOS启动块,其中上电后第一条指令在0xFFFF0。 ②、而后0x00000到0x003FF总共1KB存放中断向量表,而接下去的地址到0x004FF共256B存放BIOS数据,从0x0E05B 开始的约8KB的存中存放中断服务程序。 ③、利用BIOS中断0x19h把硬盘的第一扇区bootsect.s的代码加载到存中,即0x07c00处,后转到该处执行。 ④、将bootsect.s的代码复制到0x90000处。 ⑤、利用中断0x13h将setup.s程序加载到存0x90200处。 ⑥、再将剩余的约240个扇区的容加载到0x10000~0x2EFFF 处。 ⑦、开始转到setup.s处执行,第一件事就利用BIOS提供的中断服务程序从设备上获取核运行的所需系统数据并存在0x90000的地址处,这时将原来bootsect.s的代码覆盖得只剩2Byte的空间。

⑧、关中断并将系统代码复制到0x00000处,将原来放在这里的中断向量表与BIOS数据区覆盖掉,地址围是 0x00000~0x1EFFF。同时制作两表与两寄存器。 ⑨开地址线A20,寻址空间达到4GB,后对8259重新编程,改变中断号。 ⑩、转到head.s(大小是25K+184B)执行,执行该程序完后是这样的: 0x00000~0x04FFF:页目录与4个页表,每一项是4KB,共20KB;0x05000~0x05400:共1KB的空间是软盘缓冲区; 0x05401~0x054b8:共184B没用; 0x054b9~0x05cb8:共2KB的空间存中断描述符表; 0x05cb9~0x064b8:共2KB的空间存全局描述符表; 之后就是main函数的代码了! 第二阶段、从main.c函数到系统准备完毕阶段。 第一步:创建进程0,并让进程0具备在32位保护模式下载主机中的运算能力。流程是: 复制根设备和硬盘参数表(main.c中的102、110、111行) 物理存规划格局(main.c的112行~126行,其中有 rd_init函数定义在kernel/ramdisk.c中,此函数用于虚拟盘初始化;而mem_init函数是用于存管理结构初始化,定义在mem/memory.c中,该函数页面使用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3.放大镜 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2、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并描述观察结果。 3、能对放大镜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工具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帮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难点: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 放大镜、小花、布条、报纸、小字的书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周六,老师去公园玩,看见一个小女孩在花丛中看花,她看了很长时间仍不肯离开,我走上前去问她:“小姑娘,你在看什么?”她说:“这朵花太小了,我想看看花有几瓣?花蕊是什么形状的?可是,我看不清楚?”这该怎么办呢?谁有办法帮帮她呢?(放大镜)出示课件图片花太小,看不清。 老师把放大镜给大家带来了,它能帮我们看清我们以前看不清的东西。这样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放大镜。 (二)教学活动: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1)观察构造 在你们科学书左上角的桌子上都有放大镜,大家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大多数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镜片是用玻璃做的,无色透明,中间比较厚,向四周逐渐变薄) (镜片是玻璃制成的,易碎,使用时不要将放大镜掉在地上,也不要让镜片碰到坚硬的物体。另外,不要用手摸镜片,手上的油污会将镜片弄脏,看东西就会模糊不清了。) 补充:放大镜的种类 (2)掌握方法 出示2幅图 放大镜可以帮我们看清小花,看清布上的花纹……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呢?下面你们先看老师操作一遍,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是怎么使用放大镜的? 师观察小花,布纹。 (画面显示镜中所见非常清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调整放大镜要像图中那样,直到看清楚为止) 调整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那么使用放大镜应该注意什么呢? 播放太阳光直射放大镜把火柴盒燃烧的视频。通过观看,你发现了什么?(火柴盒着了,为什么?)如果人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会出现什么?师在前面演示。

Linux课程设计

Linux课程设计---编写proc文件系统相关的内核模块 学号:20085229 姓名:杜森 班级:08级网络一班 指导教师:于群 日期:2011年6月29号

一、背景知识: 1、内核模块。 操作系统采用两种体系结构:微内核(Micro kernel),最常用的功能模块被设计成内核模式运行的一个或一组进程,而其它大部分不十分重要的功能模块都作为单独的进程在用户模式下运行!单内核(Monolithic kernel,有时也叫宏内核Macro kernel)!内核一般作为一个大进程的方式存在。该进程内部又可以被分为若干模块,在运行的时候,它是一个独立的二进制映象为了弥补单一体系结构的这一缺陷,Linux操作系统使用了模块机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不需要对内核重新编译的情况下,模块可以动态地载入内核或从内核中移出!如图所示,模块可通过 insmod命令插入内核,也可以通过rmmod命令从内核中删除。 2、进程管理 Linux的每一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属性,用一个task struct数据结构表示,即进程控制块Ⅲ(Process Concrol Block,PCB)。它对进程在其生命周期内涉及的所有事件进行全面的描述,主要有进程标识符(PID)、进程状态信息、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所占的内存区域、相关文件的文件描述符、处理器环境信息、信号处理、Linux操作系统内核分析与研究资源安排、同步处理等几个方面。在一个系统中,通常可拥有数百个甚至数千个进程,相应地就有很多进程控 制块。为了有效地对它们加以管理,应该用适当地方式将这些进程控制块组织起来。 进程控制块数据结构主要域定义如下: task_struct结构:在linux/sched.h中 struct task_struct{ volatile long state; //系统进程状态,一共有五种状态: //0 可运行态 //1 可中断的等待态 //2 不可中断的等待态 //3 僵死态

Linux内核与跟文件系统的关系

Linux内核与根文件系统的关系 开篇题外话:对于Linux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但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一语破天机:“尽管内核是Linux 的核心,但文件却是用户与操作系统交互所采用的主要工具。这对Linux 来说尤其如此,这是因为在UNIX 传统中,它使用文件I/O 机制管理硬件 设备和数据文件。” 一.什么是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指文件存在的物理空间,linux系统中每个分区都是一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目 录层次结构。 Linux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数据的集合,文件系统不仅包含着文件中的数据而且还有文件系统的结构,所有Linux 用户和程序看到的文件、目录、软连接及文件保护信息等都存储在其 中。这种机制有利于用户和操作系统的交互。 每个实际文件系统从操作系统和系统服务中分离出来,它们之间通过一个接口层:虚拟文件系统或VFS来通讯。VFS使得Linux可以支持多个不同的文件系统,每个表示一个VFS 的通用接口。由于软件将Linux 文件系统的所有细节进行了转换,所以Linux核心的其它部分及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将看到统一的文件系统。Linux 的虚拟文件系统允许用户同时能透明地安装 许多不同的文件系统。 在Linux文件系统中,EXT2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proc文件系统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 文件系统。 二.什么是根文件系统 根文件系统首先是一种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不仅具有普通文件系统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功能,但是相对于普通的文件系统,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内核启动时所挂载(mount)的第一个文件系统,内核代码的映像文件保存在根文件系统中,系统引导启动程序会在根文件系统挂载之后从中把一些初始化脚本(如rcS,inittab)和服务加载到内存中去运行。我们要明白文件系统和内核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部分。在嵌入式中移植的内核下载到开发板上,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启动Linux操作系统的,会出现无法加载文件系统的错误。 那么根文件系统在系统启动中到底是什么时候挂载的呢?先将/dev/ram0挂载,而后执行/linuxrc.等其执行完后。切换根目录,再挂载具体的根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执行完之后,也就是到了Start_kernel()函数的最后,执行init的进程,也就第一个用户进程。对系统进行各 种初始化的操作。 根文件系统之所以在前面加一个”根“,说明它是加载其它文件系统的”根“,既然是根的话,那么如果没有这个根,其它的文件系统也就没有办法进行加载的。它包含系统引导和使其他文件系统得以挂载(mount)所必要的文件。根文件系统包括Linux启动时所必须的目录和关键性的文件,例如Linux启动时都需要有init目录下的相关文件,在Linux挂载分区时Linux 一定会找/etc/fstab这个挂载文件等,根文件系统中还包括了许多的应用程序bin目录等,任何包括这些Linux 系统启动所必须的文件都可以成为根文件系统。Linux启动时,第一个必须挂载的是根文件系统;若系统不能从指定设备上挂载根文件系统,则系统会出错而退出启动。成功之后可以自动或手动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因此,一个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文件系统。在Linux 中将一个文件系统与一个存储设备关联起来的过程称为挂载(mount)。使用mount 命令将一个文件系统附着到当前文件系统层次结构中(根)。在执行挂装时,要提供文件系统类型、文件系统和一个挂装点。根文件系统被挂载到根目录下“/”上后,在根目录下就有根文件系统的各个目录,文件:/bin /sbin /mnt等,再将其他分区挂接到/mnt 目录上,/mnt目录下就有这个分区的各个目录,文件。

小学科学教案:《放大镜》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案 教学背景分析: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经常使用放大镜,对于放大镜比较熟悉。本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放大镜使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在用肉眼和正确使用放大镜来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从而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设计思路 学生在三年级观察各种小动物时已经接触过放大镜。蚂蚁非常小,看不清楚它的眼睛,怎样才能观察清楚?通过提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放大镜这一工具。接着提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放大镜”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填表、交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明白使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使用工具观察比只用肉眼观察效果优越。最后,教给学生规范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认识放大镜的特点。通过对多种事物用肉眼和放大镜的对比观察,学生会体验到:通过放大镜,我们不仅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如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进一步的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有不同放大倍数的)、不同类型的纸张、各种纺织物(布、丝绸……)、圆柱形透明器皿、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蚂蚁的图片) 谈话:蚂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你知道它的眼睛什么样吗? 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只是整个轮廓,很难清楚地观察到细小部位。

2011180021-Linux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基于Linux的进程调度模拟程序

河南中医学院 《linux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Linux的进程调度模拟程序 所在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完成学生:2011180021 郭姗 指导教师:阮晓龙 完成日期:201X 年06 月22 日 目录 1. 课程设计题目概述3 2. 研究内容与目的4 3. 研究方法5 4. 研究报告6 5. 测试报告/实验报告7 6. 课题研究结论8 7. 总结9

1、课程设计题目概述 随着Linux系统的逐渐推广,它被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所了解和应用. Linux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间内,可以有多个进程同时执行。如果读者对计算机硬件体系有一定了解的话,会知道我们大家常用的单CPU计算机实际上在一个时间片断内只能执行一条指令,那么Linux是如何实现多进程同时执行的呢?原来Linux使用了一种称为"进程调度(process scheduling)"的手段,首先,为每个进程指派一定的运行时间,这个时间通常很短,短到以毫秒为单位,然后依照某种规则,从众多进程中挑选一个投入运行,其他的进程暂时等待,当正在运行的那个进程时间耗尽,或执行完毕退出,或因某种原因暂停,Linux就会重新进行调度,挑选下一个进程投入运行。因为每个进程占用的时间片都很短,在我们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就好像多个进程同时运行一样了。本文就是对进程调度进行研究、实验的。 本文首先对Linux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然后介绍了进程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又介绍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先来先服务算法的相关知识,并对进程调度进行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和先来先服务算法模拟实验,并对比分析两种算法的优缺点,从而加深对进程概念和进程调度过程/算法的理解 设计目的:在多道程序和多任务系统中,系统内同时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可能有若干个。也就是说能运行的进程数大于处理机个数。为了使系统中的进程能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选用某种调度策略,选择某一进程占用处理机。使得系统中的进程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同时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以及系统的性能。所以设计模拟进程调度算法(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算法),以巩固和加深处理进程的概念,并且分析这两种算法的优缺点。关键词:linux 进程调度调度算法

放大镜实验教案

放大镜 实验课题:放大镜指导教师:范厚兴 实验类别:学生分组时间:2011年3月29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放大镜、柱形、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

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Linux课程设计报告

《Linux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shell 编程实现用户信息管理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蔡照鹏王斌斌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核。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Linux是一个领先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天才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 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

Linux内核与驱动开发实验教材

内核与驱动开发实验教材 中程在线 实验一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 实验目的 掌握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构建,熟悉课程实验的开发板 掌握安装交叉编译工具的安装方法 掌握的烧写方法 掌握的编译方法 实验内容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 编译 烧写 生成映像 基础知识 交叉编译工具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开发环境被称为主机。因为嵌入式目标系统的资源局限性,不可能完成构建系统的任务,所以需要主机使用交叉编译工具来构建目标系统。 实验使用交叉编译器,与桌面系统采用的编译器是不同,因为实验开发板采用的是处理器。 编译器将使用下列工具 , 与通常在平台上使用的工具不同,交叉编译工具编译处理的执行文件只能够在平台上运行。 嵌入式系统构建 一个嵌入式系统从软件的角度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引导加载程序()。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软件代码。 . 内核。特定于嵌入式板子的定制内核以及内核的启动参数。 . 文件系统。包括根文件系统和建立于内存设备之上文件系统。通常用来作为。 .用户应用程序。特定于用户的应用程序。

主要的功能有: 初始化硬件,初始化, , , , 。 启动,这是最重要的功能,保存内核映像到中,并跳转到内核起始地址。 映像下载,下载内核映像和文件系统到,下载只能通过以太网进行。如命令完成文件下载。 内存控制,如命令可以烧写。 机中的引导加载程序由(其本质就是一段固件程序)和位于硬盘中的(比如,和等)一起组成。在完成硬件检测和资源分配后,将硬盘中的读到系统的中,然后将控制权交给。的主要运行任务就是将内核映象从硬盘上读到中,然后跳转到内核的入口点去运行,也即开始启动操作系统。 而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那样的固件程序(注,有的嵌入式也会内嵌一段短小的启动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就完全由来完成。在实验开发板(基于3C)的嵌入式系统中,系统在上电或复位时都从地址处开始执行,而在这个地址处安排的通常就是系统的程序。 简单地说,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通常,是严重地依赖于硬件而实现的,特别是在嵌入式世界。因此,在嵌入式世界里建立一个通用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对归纳出一些通用的概念来,以指导用户特定的设计与实现。 内核是所有系统的中心软件组件。整个系统的能力完全受内核本身能力的限制。 由于内核支持多个架构,由于架构的差异性,每种架构都有不同的团队在维护,所以必须根据架构来选择供应内核的网站。见下表: 架构最合适的内核网站下载方式 等 内核源代码目录树结构说明如下: :包含和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每种平台占一个相应的目录。和位相关的代码存放在目录下,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内核核心部分)、(内存管理)、(浮点单元仿真)、(硬件相关工具函数)、(引导程序)、(总线)和(相关状态)。 :常用加密和散列算法(如、等),还有一些压缩和校验算法。 :关于内核各部分的通用解释和注释。 :设备驱动程序,每个不同的驱动占用一个子目录。 :各种支持的文件系统,如、、等。 :头文件。其中,和系统相关的头文件被放置在子目录下。 :内核初始化代码(注意不是系统引导代码)。 :进程间通信的代码。 :内核的最核心部分,包括进程调度、定时器等,和平台相关的一部分代码放在*目录下。:库文件代码。 :内存管理代码,和平台相关的一部分代码放在*目录下。 :网络相关代码,实现了各种常见的网络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