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日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高级日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高级日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第一课蜂――寺田寅彦

1、我家的庭院被较高的竹篱笆墙分割成东西两片。东边那一片正对着会客室,书房,以及楼上的和室。与此相对的西边那一片,则被孩子的房间,我的房间以及老人隐居的房间三面围住,形成了内院。在内院里头,除了有一个挨着篱笆的花坛,还有一块只有三间(长宽三间,一间约合 1.8 米)的空地,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夏天则成为纳凉的地方。

2、这竹篱笆墙上缠绕着野生的白蔷薇,一到了夏天,这里爬满了牵牛花和多花菜豆。在这上面还挂着自然生长的土瓜,各种叶子密密麻麻地互相挤挨着,几乎毫无缝隙。早上,一打开房门,朱红色,深蓝色,浅蓝色,黄褐色,各色的牵牛花盛开着,美不胜收。到了傍晚,土瓜那淡烟灰色的花朵,正从叶丛中窥探着,引来蛾子的攀顾。蔷薇的叶片似乎隐匿不见,却从篱笆顶上冒出区区几根新芽,势头强劲地伸展着,眼看着它们日长夜长。牵牛花和多花菜豆的藤蔓又与之纠缠在一起,向着空中,向着空中,到处可以看见它们在竞相伸展。

3、在这长势旺盛的植物的茂密枝叶中,枯干的蔷薇的小枝条下面,垂挂着一束烟灰色的奇妙的东西,这便是蜂巢

4、我第一次发现这个蜂巢,是在五月末,记得那时篱笆上的白蔷薇已经凋谢,牵牛花和多花菜豆除两片子叶以外,其他的叶子才刚开始长出来。在修剪花儿落尽的枝叶时,我不经意间留意到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大小与大拇指头相当,刚开始建造的小东西,一只黄色的,似乎很强壮的蜂子正紧紧地抓住它工作着。

5、一发现蜂子,我就将在内院玩耍的孩子们叫过来看。在都市长大的孩子,是难得看见这样的稀罕物的。年龄稍长的孩子们已经知道有毒蜂子的厉害,就对什么也不懂的弟弟又是告诫又是吓唬。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曾被激怒了的蜂子刺伤了耳垂,用三七草的叶子揉碎之后敷在上面。那时候,谁也不知道可以将阿莫尼亚药水涂伤口这样的事。

6、总之,我想在那地方挂着蜂巢是件危险的事,还是将它打下来为好。不过,只有趁蜂子不在的时候干才安全,这么一想,那天就随它去了。

7、之后的五六天里,我将这事忘在了脑后。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去上学了,我一人在家,走进院内,顺便来到蔷薇下,突然想起什么,朝那里瞅了一眼,只见蜂子还是跟前些日子那样,正倒悬在蜂巢下面忙碌着。估计有二十来只蜂子,正在填补六角形蜂巢正当中的一支管状物。它们用下颚衔着六棱柱形蜂巢壁的一端,一圈又一圈地兜圈子,蜂巢壁增长了两毫米。这新增的部分看上去十分显眼,熠熠生辉,与上面的烟熏似的颜色显然不同。

8、将蜂巢壁持续地填补了一圈,蜂子又调整了身体的姿势,将蜂巢抓得更牢,徐徐将自己的头朝刚筑成的蜂穴钻了进去。它们更加用心地慢慢将身体弓了起来,直钻到看不见脑袋,不大一会工夫又钻了出来。看上去它们要探明蜂穴的大小之后方才开始安心下来,然后马上着手邻近的管状物。

9、我活了一大把年纪,还从未详尽地见过蜂子那样的举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观察的过程中,实在下不了决心去残忍地破坏这小小昆虫巧夺天工的杰作。

10、从那以后,我在去庭院时,经常特意去那儿瞅一眼,蜂子离开的时候很少。每次去看,六棱柱形的蜂巢似乎渐渐增大了。

11、有些时候,由于蜂子下颚之间积攒了一大堆灰色的发泡物质,显得十分显眼。然而它们不是在扩大蜂巢,而是将头扎进巢穴中,打理内部工作。不过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一无所知。

12、有段时间,我因为一些事情分心,暂时忘了蜂巢的事。大约过了近半个月,有一

天突然想起这事,便过去看了一看,却一只蜂子也没见到。不仅如此,蜂巢的工程与以前所见到的相比,似乎毫无进展。不知为什么,我不仅感到预想落空,而且有一种轻微的孤寂感。

13、在那之后,无论过了多少天,再也没有见蜂子的身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作了许多猜想,是不是让附近来往的孩子们捉去了,还是被我所不知道的自然界天敌杀死了?想了很多。然而我又想到,仰或这些蜂子,此时此刻,正迷失在哪一处遥远的,不知姓名的人家,在庭园中的树丛里,我甚至觉得,它们正在漫无目的地盘旋着。

14、我在某一位亲近的朋友逝世后,假如一个人走在街道当中,就会在瞬间清晰地想象出,这位朋友此时此刻,同样也在东京的哪条街上行走着的身影,由此感到说不出的空寂。这次蜂子的事情也是这样,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与此非常类似的幻觉。在强烈而刺眼的阳光中,闪烁着蜂子的幻影,不由自主地被我想象为一个奇妙的孤寂的精灵。

15、某一天,不知在跟S 君说什么时提起了这事,S 君对我作了截然相反的解释。他说,或许有些蜂子,对所处环境变糟而感到绝望,因而向别处迁移。听他这么一说,也许事情就是这样的吧。实际上,这堵竹篱笆墙,被两片空地夹在当中,有时被大风吹过,有时被大雨浇淋,还有的时候被人频繁接近,对蜂子而言,这不是一处适于栖身的好地方。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蜂子以它们的本能或是智慧做出判断,选定了一个场所,却中途停止作业,转移到他处去,这样的事情是有还是没有呢?这必须向专门的学者请教。

16、如果S 君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就是说,在我自己的想象中,牵强附会地害死了可怜的蜂子。以它们的死为题作一首小诗,玩味一下这种廉价的伤感情绪,也许未尝不可。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将我的幻想极不慎重地,就事论事地破坏了的S 君,我难免心怀些许不平。然而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表现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差别。

17、如果现在再去看看蜂巢,你会看到蜘蛛在它的上方张网,网上积满了枯叶和灰尘。说是蜂巢,我却觉得它就像一间被遗弃的,许久无人居住的破房子。而离蜂巢正对面不远,是盛开着的腥红的美人蕉,越发陪衬出它的凄惨不堪。

18、不管怎样,我想让这只蜂巢直到来年夏天就保持这个样子了。我有预感,到了来年,说不准这个老巢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吧。

第二课日本语的表情板坂元

融入生活的语言

1日本人是不愿意把什么事情都讲得一清二楚的,这种倾向己经变得像生活原理一般正广泛渗透融入到日本人的语言生活当中。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些实例。

2首先,是“京都茶泡饭”这个词。不过这并不是指有名的高级日式餐厅的茶泡饭,而是指语言方面的茶泡饭。家里来了客人,因临近用餐时间客人欲起身告辞,此时京都人会挽留客人说“我这里什么都没为您准备,但至少请吃点茶泡饭之类的”。如果即使这样客人仍执意要回去的话,他们甚至会哭着恳求你说请留下来,哪怕吃碗茶泡饭也好。一旦客人盛情难却打算接受对方的款待说“啊!既然如此…”,那可就麻烦了。主人就会慌慌张张地叫外卖什么的,开始做准备,并且客人还会给人留下不懂礼仪的坏名声,很久很久也挽回不了声誉。客人应该不论主人怎么说都要回答“下次吧”或是“是吗?尽管您特意准备了但…”,然后告辞,这才是符合礼仪的作法。以上说的就是赫赫有名的“京都的茶泡饭”。总之,对方拜求你做的并不是他真心想要你做的(因为并非真情实意的恳求),因此不知道的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3这些用法,不了解是不行的,但有时是即使了解了也不一定知道个中原因。假设就

某事进行交涉时听到京都人或大阪人回答说“那件事,请让我考虑一下”。那么,这句话的含义与“考虑中”这种表面意思相反,是表示拒绝的回答。但它却让听者觉得讲话人将给予慎重考虑,并期待之后或许会有令人满意的答复。东京等外地人事后催促他们给予答复时,有时会因“不对,我很早以前就答复你了”的回应而气愤不已。凭借让对方抱有某种期待,以令对方不当场受到任何伤害,或许这句话确实缘于这种良苦用心,但同时的确也是一个极其棘手的词汇(很容易让人误会的说法)。英语中也有let、me、thank、it、over 这样的表现,在表示委婉的拒绝时经常使用。另外,去购物时让对方拿来各种各样的商品给自己挑选,然后回答说“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所以…”。这种说法就等同于说不买。难以启齿时的心理,确实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但也许是大同小异的。

“向前看”“妥善处理”

1作为“认真考虑”的共通语,有必要提一下“妥善处理”这种表达。这个词在日美纺织谈判中成了问题,在国际上出了名。在佐藤·尼克松会谈上,佐藤首相就纺织品出口问题回答说“妥善处理”,而美方将其理解为已经达成协定。之后,佐藤坚持说不记得做过承诺。对说与没说的争论经过调研后才明白,原来美方把佐藤所说的“妥善处理”认为已经达成了协定。不知道我们首相在美国国会上有没有说过“以积极的姿态处理”总之,他就是想要“妥善处理”。即与“认真考虑”相同,完全没有要做的打算。可能他当时确实抱有“我们会尽力而为,但并不保证”这样的善意吧。我不知道这句话如何译成英文,不过它却像“京都的茶泡饭”一样容易引起误会。双方争论不休的问题就以这样的解释不了了之(得到了解决)。

2话虽如此,但是听详细凋查过此次会谈内容的人说,在与尼克松会谈时,我们佐藤荣作首相情绪异常高昂,除了表示“妥善处理”外,好像还反复多次说了“我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之类的话。如果录音资料留下来也许就会酿成大问题,但为了避免到底说没说的无休止的争论,最后按惯例(官方)给出了一种善意的解释,那就是在“妥善处理”一词在翻译上产生了误解。

3 另外,佐藤首相的儿子佐藤信二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您父亲的政治信念是什么”的问题时,回答说“是克服了日本人遇事总要分个青红皂白的坏习惯,他没有那样做。”日本人的特点是不喜欢黑白分明(语言模棱两可、暧昧不清),这正如大家在本章中详细看到过的一样。但是,世上还是有些人相信日本人有喜欢黑白分明的习惯。这是错误的,也许佐藤荣作正向他儿子评价的那样是个任何事情都不明确表明态度的人。如果这就是作为首相长期在政坛如鱼得水、与各方保持平衡距离的秘诀的话,我们日本的政治就会到处充满“京都的茶泡饭”“认真考虑”“妥善处理”这样的想法和语言。据说在日本国会进行辩论的要领就是不要被人抓住话柄。因此,回答得模棱两可或是莫名其妙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才能。在这点上,佐藤首相或许正如他儿子所言,是个优秀的政治家。

直言不讳(心直口快、口无遮拦)

1另外还有,当你去催促对方想要他还钱的时候,会说“有事到这附近,所以顺便过来看看你。”当你想要别人还书时,就会说“孩子写作业要用…”像上面这样,想让对方返还东西时,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这成了一种合乎礼仪的表达方式。如果有人把自己的想法原封不动老老实实地讲出来,就会被批评为“不懂人情事故的说法”“傲慢无礼的腔调”“呆板拘谨的语气“不懂含蓄的口吻”“直言不讳的讲话方式”等等。也有可能对方会挑衅似地和你争吵道“你说得再直截了当不过了啊”(“你说话可真够不客气的啊”)。“说得清清楚楚,有什么不好呢”,这样认为的人通常会被冠以讨厌鬼、直言居士(炮筒子)、大久保彦左卫门等绰号。

对普遍性价值观的敬而远之

1这种“不喜欢事事都要分个青红皂白”的倾向,不仅仅只表现在语言上,与对政治、宗教等普遍性价值观敬而远之的倾向也关系密切。

2 经常有美国人问我:“神道,佛教的经典好不好懂?”,基督教的圣经由于经过多次改写,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只要是接受过初等教育的人,教义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姑且不论,书的内容肯定是能读懂的。日本这方面的情况怎样呢?“我认为佛教的经典即使是大学毕业的普通知识分子读后也会觉得莫名其妙。神道的祈祷文,如果你仅知道文语语法也是理解不了的。这一类的东西,只有专家才明白。”听我这么一说对方便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不,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方才更难得呢,试图了解的时候就会令人产生神秘的、宗教性的感动。”我这么回答后,对方越发显得一头雾水。

3 并不仅仅是经典, 学园纷争盛行时的立式标语牌也是相当难以理解的。据说,大多数人看不懂也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好像连写的人本身都不明白它的意思,有点像是恶作剧。听我这样一解释,就会有人用因费解而求助的神情看着我,接下来我又补充道:“我觉得宗教、政治之类,就该是这个样子。在美国,那是哪年来着?哈佛决定毕业证书不再沿袭原来的拉丁文而改为英语。学生被激怒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政府出动了警察,发射了催泪弹,参加的学生大概有两千名。对了,在同一天,还爆发了反对肯尼迪进攻古巴的示威游行,但参加者只有四百名。果然还是读不懂的拉丁文更难得、更重要。总而言之,不是自我夸耀,普通的日本人就该读不懂经典。

远离政治·远离宗教

1在日本有“不触犯鬼神,鬼神就不见怪”“秀才遇到兵, 有礼说不清”之类的远离政治·远离宗教的传统。《年轻人》(石坂洋次郎)作为昭和十年~昭和二十年间的青春小说异常畅销。在这部小说中,关于主人公间崎远离政治的描述,有下面这么一个场景。

2我认为自己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个性是有各种原因的,家庭过于和睦也是其中之一。

3兴奋、感动、独自天真幼稚地深入思考,一直以来我家里是没有类似这样的独处时间和环境的。在我不经意间兴致勃勃(饶有兴味)地开始某个学术性话题时,妹妹们就会立刻对我冷嘲热讽地说:“快听、快听,哥哥又有高论!”这并不是开玩笑或是兄妹间的相互骄纵。我们各自钻研自己的学业,有时也会用闲聊似的口吻来谈论各种严肃的问题。但是一旦情绪严肃激动起来(谈及政治、宗教)的话就不行了。她们当中就会有人摆出一副告诫的冷淡模样,或是露出嗤之以鼻的不屑神情。

4 在30 年前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这样的氛围是很常见的。对于国家、社会和人类来说重要而且深刻的问题,不管你懂也好不懂也好,在交流中一般都不会被提及。提出这种郑重其事的话题是幼稚,俗气(不入流、不通人情世故)的行为。所以,不知不觉之中自由被独裁剥夺也就不足为奇了(理所当然了)(被人这样说也没办法,被说成这个样子也只能认可),不仅如此,正如本章所写的一样,那种遇事不想辩明是非的行为方式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语言表现也就宿命般地(注定会、必然)具有这种倾向,而且,这种倾向或多或少也表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

美国也有“灰色区域”

1 最后我想补充的是,这一类问题归根结底只不过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例如,最近在美国,关于限期退休制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企业方面对于废除限期退休制度反应冷淡(热情不高、不感兴趣、并不赞成)。理由有很多,其中经营者最讨厌的理由是他们必须劝人退职。如果允许职员无休止地工作下去,总有一天体能会达到极限。如果本人意识到这一点,主动提出退职的话还好,但也有不少是由经营者劝退的。也就是说,在日本所说的“辞退”不得不由经营者来做。经营者们不愿意经常去做这样不愉快的事情,这是他们不赞成改制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虽然他们表面上对此事显得很理智冷静、满

不在乎,但实际上还是把能避则避的心态放在首位。而且,教导人们在拒绝对方时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方面的书也曾一度畅销。“遇事不究死理”的心理,只是在程度上存在差异,这在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印证。

2 无独有偶,我的孩子在骑自行车时被推倒,脚骨折了。这是一个住在附近的与我儿子同年级的顽皮孩子做的。当时,劝我请律师起诉要求赔偿的全都是日本人。我的邻居夫妻二人都是律师,在法律事务所工作,而且因为他家也有和我家同龄的孩子,所以我们关系很好。但是他们却全然没有劝我起诉索赔。我考虑到对方就住附近,而且医药费又有保险公司交付,所以并没打算要求他们赔偿。其结果是最后我终于明白,在美国邻里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是不会随便(轻易、胡乱)去讲理的地方讲理的(付诸法律、分清责任、辨明是非),这样的心理美国人也是有的。如此说来,那些劝我聘请律师索赔的日本人是不是变得太美国化了呢?现实生活中,我所认识的日本人经常因为车子问题起诉邻里谋求赔偿。但我觉得他们的这种美国化太过机械、太过表面了,这主要是贸然断定美国是不管任何事情都要弄得是非分明的结果。(注:美国人、日本人都有辨明是非的心理要求,但美国也不是不管任何事都这样做,也有取舍,归根结底是程度问题。)

3 英语中也有灰色地带这么个词。介于白与黑之间的灰色部分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点上任何地方都相同。其大小或者对此的心理强烈程度,会因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即便是在律师比日本多很多倍的美国也不胡乱地滥用法律。这些虽然是极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还想在这里补充说明。

第三课礼仪嘉治佐保子等

形式重似生命

日本人任何时候都不忘礼仪,这已经成为了传统,不管是语言上还是文化上都不允许没规没矩。一个计程车司机对插队到前面的另一个司机大声嚷嚷时,乘坐在被插队的那辆计程车上的外国人向同乘的日本朋友问道,他到底说了怎样粗暴的话啊? 听完回答之后, 外国人终于明白:日本人无论受到怎样的欺负都不会忘记礼仪。这位司机说的是:“你这该死的家伙!”

日本人经常会被认为沉默寡言,不爱多说话。但是他们在采取某种行动之前,大多会用语言事先向对方传达自己的目的,这也被当作是一种礼仪。

在餐桌就座后,拿起筷子之前,必须表明承蒙款待的态度——说我要不客气了(开始吃了)。这可不是因为受邀赴宴才这样说,即使是在自家吃饭也要说同样的话。即便是给全家人做饭的是自己,也还是要这样说。和朋友去饭店也是一样,厨师在厨房,反正听不见,而且又是自己付钱,那么倒底要向谁尽礼仪呢?实际上这不是问题,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罢了。用完餐离席时也是一样,那时要说:“承蒙款待,非常感谢(太好吃了)”即使不好吃也要这样说。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表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这是不需要理由的礼仪规范。

去别人家拜访时也是有规矩的,如果是去办公室的话,即使是该办公室的主人约定的会见,也要对自己的贸然打扰而道歉,说“打扰您了!”

“我回来了!”这句话并不是大声向没有出门迎接的夫人喊叫的语言,开完会回来时会说,从学校回来时也会对母亲说。同样,“我走了”这句话即使在你非常明确要出门时,也要特意说一声。

透过修辞看本意(品读修辞背后的含义)

日本人的彬彬有礼由各种各样方式表现出来,去裸泡露天温泉时,唯一能够表现出他们彬彬有礼的就是一块小小的浴巾。因为只有抹布大小,所以要想遮住全身免得被好事者窥探是不可能的。所有人在温泉里都只是露出头来,和周围的浴客们兴致盎然地快乐交谈。大多数都是头顶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毛巾。虽然不知是否有遮盖的必要,但作为礼貌的象征就蒙住那么一块小天地。

日本人对待金钱也特别谨慎小心。当然,钱是为了使用才存在的,但他们在用钱时尽量不引人注目。因为几乎不怎么使用支票,而且信用卡也不像美国那么普及,所以日本人身上经常带有很多现金。只不过他们会让人们看不出来身带巨款而己。如果借了钱,还钱时轻易不要把现金直接毫无遮掩(大明大摆)地交给对方,那是非常失礼的。符合礼仪的作法是还钱时把钱整齐地装进信封里。遇到用信封不合适的时候,可以用代替信封的东西包住,即便是纸巾之类的东西也无所谓,绝对不许送出沾满污垢皱皱巴巴的钱,事先要去银行更换成崭新的钞票。

更令人吃惊的是,钱作为礼物经常被广泛使用。在参加婚礼或是葬礼时,把钱包好送给对方是司空见惯的,开支票,或是把现金汇到对方的银行账户上也是一种礼仪。要把取来的崭新的钱放到钱袋里,亲手交给对方。炫耀自己出手大方或是以恩人自居都是很没礼貌的。

日本人在语言交往中互相之间会说些毫无用处的语言,介绍兄弟时会特意加上“愚蠢”这个形容词,发言时会事先声明说“自我愚见”,帮助别人时肯定会事先说“虽是微薄之力”。

遇到这样的情形,就只能解读语言背后的含义了。要完全抛开表面的语言,推测出隐含在背后的真意。在日本,语言越谨慎有礼就越会被认为是文雅谦逊的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教养可以根据他语言的文雅谦逊程度。不用理会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凭借他语言的谦逊程度判断即可。

“对不起”本来是表示谢罪的词,正如字面所表示的那样,是表示“(错在自己)无法辩解”的意思,但实际上却常常能够听到。很多情况下是单纯地表示“你好”,有时也代替“谢谢”,对给人添麻烦表示歉意。日本人动不动就使用这个万能词汇,几乎每天都数不胜数。“对不起”完全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因此在事态达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就会使用“实在抱歉”,这是因为它虽与“对不起”极其相似,但却包含着真诚道歉的心情。

为了完成工作而请同事帮忙时,也会说“对不起”,走进没有店员职守的面包店时,因为不声不响地进去会显得很尴尬(难为情),所以,一般都要说声“对不起”。实际上这时候应该说“你好,请问有人吗?”但如果那样说的话,听起来就好像是在责难没有出来迎接客人的店员。在日本,(像这样)带有双重意味的词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低点,再低点

如果能够正确地鞠躬,就会被认为家教良好且受过教育。作为局外人的外国人就算不鞠躬,不懂得鞠躬的方法也不要紧。但是,如果是日本人,光看相互间鞠躬时的情形,就可以知道两人之间的身份高低(上下级关系)。公司新职员,特别是被分配做接待工作的新职员,更要受到正确的鞠躬方法的培训。手要放到身体两侧还是放到前面,何时抬头比较好,弯腰的角度大约多少度为佳,这些内容必须掌握。

因为对方没有抬头而一直行鞠躬礼这个古老的笑谈也许已成过去,但是即使在现在,也还会经常听到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在人行道上长时间不停地鞠躬,从而影响到了他人的通行。不过,日本人会很自然地学会掌握鞠躬后抬起头来的时机,就像西方人懂得应该何时放开握着的对方的手一样。

相互鞠躬行礼时,目光很少交汇。日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与人目光对视。鞠躬致礼时,寒暄、感谢、赔罪等语言几乎都是低着头向地面说的,所以,对方的话当作耳

旁风就行了。因为那是冲着大地母亲发的,要紧的是自己的头一定要比对方更接近地面。边鞠躬行礼边听对方说话尽管很难做到,但很多人都能应付自如。

顾客就是上帝

日语里“客”这个词有两种含义,即“购物的客人”和“需要招待的客人”,而且还信奉“顾客就是上帝”。不论是在银行、商店或是旅馆,如果客人没有得到上帝般的对待,那么顾客就有权利倾诉(发泄)不满。

顾客是绝不会被催促的,就算是马上就要闭店关门了,也可以花时间挑选商品直到心满意足为止。不管用了多少时间,在离开时等待你的仍然是店员有礼貌的鞠躬,而且还会恭敬地对你说“欢迎下次光临”。细雨连绵的日子,在顾客即将离店时,店内广播就会播送这样的话:“今天您能冒雨光临本店,不胜感激。”

近来由于经济不景气,所以超市等处为了削减经费开支,呼吁顾客自带购物袋。但百货商店却不会这样做。店员们设想到顾客购物回家途中或许会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形,会用薄的包装纸层层包装,之后再用带有百货商店商标的稍稍结实点的包装纸包好,最后再用与包装纸颜色相配的缎带捆扎。这样,已经包装好的你所购买的商品就可以放进漂亮精致的带回家时用的纸袋里了。(携带用纸袋必须和商品大小基本相同,用一个大的袋子来装一个小东西是不合适的)。尽管包装整齐而且动作麻利快如闪电,但当店员把袋子递给顾客时还不忘有些夸张地道歉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严格遵守时间,不论对待怎样的顾客都要忍耐,这是至高无上的命今。开店时间如果是上午七时,到时就一定要开门营业。你不在家时商家送货上门,你只要打一个电话,商家就会当天再次送过来。在日本,出故障的自动售货机之类的事情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品质管理确实做得非常周到细心,因为这关系到顾客的满意程度。即使只有一点小小的缺陷,客人也会吹毛求疵。次时最重要的就是迅速应对。例如,即使只是茶杯底部刻着的生产商的名字稍微有点倾斜,也会被看作是残次品。裤子、裙子的花纹图案在缝合处也不能错位,即使是腰间侧兜的内侧、别人看不到的隐藏在里面的接缝处也是如此。送货上门来的光洁闪亮的新车,即使只是在前挡风玻璃上存有一点点脏物,顾客也必定会小题大做地大吵大闹。

补盖敬称章

寄信,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信封上收信人的姓名必须写得工工整整。刚大学毕业的新职员会经常被指派写信封上的收件人姓名和住址。如果不按照规定格式书写,就会被命令全部返工。

在收件人姓名的后面不加敬称或者职务是非常失礼的。局长、部长、科长、样[1]、先生等敬称和职务,不管怎样都是不可缺少的。“先生”除了适用于教师之外,也可以对医生、政治家使用。

与此相反,自己名字后面加职务是不成体统的,因为写信人必须要向收信人表现出谦逊的态度。即使是社长给职员写信也是一样,这已经成了惯例。

假设你想要申请护照。这时,除了要提交申请文件之外,你还会被要求附加上一张写有自己名字和住址的给你回信时用的明信片。事先在明信片上只写自己的名字,后面不加“样”。负责颁发护照的工作人员会一张张地在明信片上盖上只刻有一个“样”字的章,以此通知护照已顺利发出。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杜绝不带敬称章的明信片从政府部门发出,哪怕是万分之一也不行。日本每年将近有1700 万人出国,虽然我们认为如果能省略这项并不怎么重要的工作该是多么轻松,但还是非这样做不可。就这样,护照发放机关的工作人员每天不停地坚持在收件人名字后加盖“样”字印章,每年要盖几百万张。

大胆发出声响

和日本人吃饭时总觉得声音嘈杂,因为几乎没有人被教导说不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讲

话,而吃东西要发出声音也己经成为了自古以来的传统。吧嗒嘴是表示食物很好吃时的一种肢体语言。

吃面食(或是平时喝茶时)最好多发出声音。土生土长的东京人做此动作时潇洒自如,恰到好处的咀嚼节奏令音乐家们都羡慕不已。

因为这已经近似于习惯,我们对此无可奈何,所以也只能习惯它或者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不管你如何精通日语,如果没有养成这个国家吃东西时发出声音这一饮食习惯的话,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日本人。

以酒为纽带

日本人一旦喝了酒,那么不管多无耻的行为都会被接受。日本社会里极受重视的旧习俗、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或是上下级关系,都会在酒精的作用下被抛到九霄云外。一旦喝醉了,日本人(包括少数女性)就会暴露出本性。这时候不管做了什么都可以得到宽恕。即使吐在了上司的鞋上,或是向身边异性令人生厌地求爱,第二天早上仍然可以若无其事、清清爽爽地去上班。

引发了交通事故的司机竟可以辩解说是因为自己喝醉了,这并不是太久远的事。只要司机下车时显现出烂醉如泥的状态,便不会被追究责任。但是,现在这样荒唐的作法己经行不通了。血液中酒精浓度不是零就不准许驾车。

喜欢喝酒的人俗语被叫作“左撇子”,在日本,“习惯用左手”被视为不懂礼节,上学期间会被矫正,之所以这么称呼喜欢喝酒的人,就是因为当他们稍稍饮酒过量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左手端杯。

同事同伴之间,不在一起推杯换盏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情意的。相互之间只有变成共同畅饮到深夜、唱跑了调的卡啦ok 的关系,感情才会越来越深。因为是出于这样崇高的目的才喝得烂醉如泥,所以不论做什么都会得到社会的宽容。

但是,年轻人开始反对这样的习惯,他们会说“在聚会上开怀畅饮?开什么玩笑!”(比起无拘无束的喝酒,)他们更喜欢独自静静地坐在电脑桌前,虽说如此,在和朋友欢聚时饮料也还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在这种场合只要有草霉奶昔或者春黄菊茶也就足够了。虽然年轻一代不主张喝酒的人有增无减,但是在日本这个国家,饮品是构筑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东西。

分类符号是挂羊头卖狗肉

日本人很喜欢送礼,特别是盛夏和年关时。夏天赠礼季节的礼品被称为“中元礼品”,冬季赠礼季节的礼品被称为“岁暮礼品”。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在为送给谁、送什么而大伤脑筋。但是,在圣诞节只会和关系非常亲密的人互赠礼物,半年一次的礼物如同一种社会义务,因此这也成为人们的一块心病。

以前是冒冒失失地去对方(恩师或前辈)家中拜访,态度谦恭地亲手奉上礼物,而最近都是让百货公司直接配送,使用送货上门服务已成为主流。但即使这样,(送礼)也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一点并没有变。

比起礼品的内容来更重要的是它的形式。因此,互相赠送的礼品不要太个性化,既不要干涉对方的事物,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个性强加于人,企业中担当重要职务的人之间更是如此,因为归根结底都是以密切关系为目的。应该避免送那些独出心裁的、有独创性的、标新立异的东西。适合送的有肥皂、毛巾、冼涤剂、海苔、保存食品、茶、曲奇、面食、食用油、红酒、啤酒、白兰地、水果、蔬菜等等。但是,如果选送蔬菜和水果,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而是要那些平常很少吃到的,外观漂亮的才行。(在日本,对于蔬菜和水果来说,比起味道来人们更重视外观。比起嚼起来脆脆的苹果,日本人更愿意接受色泽光润鲜艳的精致的网纹甜瓜,而且还必须使用叉子,吃得优雅)。

中元和岁末季节,不论哪个商场都很热闹,顾客们一边在拥挤不堪的商场内逐个卖

场依次转悠着,一边选购礼品,在卖场一角特设一个柜台,顾客们为了办理配送礼品的手续而在那排队等候。礼品一旦疏忽了包装就缺少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舍不得花钱的人来说很幸运,因为百货店的包装纸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到,所以想要让自己的礼品显得质优价贵再简单不过了。比起装入纸袋的金表来说,收到用三越百货的包装纸包起来的2 千克黄油更让人高兴。

自古以来,就不允许当着赠送人的面打开礼品包装。假设你因工作关系拜会对方,你一边说着一点小东西而已,一边亲手递上礼物。于是,对方就会在夸大其辞地表示感谢的同时,把你送的礼品放到身边。如果他当场就打开包装,哪怕是瞬间不经意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啊!又和上次送的一样啊!,你的良苦用心就会受到无情打击,因此也会变得困窘尴尬。)如果这样的话,送礼之人会颜面尽失,所以是决不允许的。

但是,因为现在不想要火腿罐头就不接受礼物,这也是很失礼的。日本人一旦接受了别人的馈赠,就觉得亏欠了对方,因此就一定要还。而且为了礼貌周全防备万一,对收到的礼品会给与稍高的估价,这样在互赠礼品的过程中,礼品的价格会渐渐升高,而且还会漫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双方相互体谅,不让对方有亏欠感,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七课尽头

前一期野田宇太郎曾写到,我的父亲是在三枚桥出生的。父亲不会一直住在那里,因此虽然我是在隅田川出生的,却没有在上野居住过,可是通过父亲经常说过的话,从小我对上野就非常熟悉。父母对上野持有的哀愁和感激,深深地铭刻在孩提时代的我的心上。——大概年轻人对于老年人回忆的故事并不欢迎,可是父亲的《上野的故事》等等,从尚未成年的我的孩提时代起,从父亲那里听来的那个幼年的故事,已经铭刻在我那天真的心灵上了。

“朝着山上走去,有几棵巨大的橡树,——”夜间橡子掉落,一早就拿着口袋去捡。一早就去,为的是在其他孩子还未出来时就去捡。于是,与兄弟和附近的孩子几人结伴外出,如果看见目标橡树很茂盛,哎呀一声,争先恐后而上固然为好,可是我的父亲砰的一声撞在了吊死鬼的脚上。他吃了一惊,渐渐抬头望去,——然后一溜烟地逃跑了。你大概可以想象到他那时候的心情,虽然有同情,可是又感到极其可笑,觉得很愉快。因此对“茂密的上野山”持有怀念的心情。

莲花与橡树具有不同的情趣。父亲的眼神不好,八岁的时候,白天也几乎看不见光亮,老是撞在壁橱什么的上面。于是去上野山的深处祭祀据说对眼病灵验的日朝神。在那里,爷爷将可怜的父亲抱到人力车上坐着,一早就一起相伴去许愿,还带着洗眼的水。孩子的心已痊愈,明天无论如何希望张开眼一看,早晨的阳光更加扎眼吧。祭祀落空,归途落魄。从那以后继续参神拜佛,某一天早上诚惶诚恐地抬头一看,突然看见红白的莲花,便陷入极其悲伤之中。我对过去的苦难一无所知,可是从此只要一闭上眼,就能理解眼睛的暗淡,心中的沉重。如果能体会父亲或者那个少年曾经有多么快活,我想只要根据他两眼之间的过分天真,每天一面无比沮丧,一面继续去参神拜佛就能看出来。我能想象悲愁渗透了他的全身,对作为女儿的我来说,红白的莲花的确是新鲜的。

父亲与孩子,早的话有二十年,迟的话有四十年的间距。因此,父母亲对过去的回顾,常常被年轻的女儿和儿子所讨厌,幸运的是我对父亲的幼年时代的回忆能够坦率地接受,真是令人高兴。橡树也好,莲花也好,对于我来说,我一直认为是父亲所赠与的令人满意的遗产。那是从父亲那里,而且从上野的山上那里来的遗产。我近来经常有事去动物园,经过不忍池,今年作为遗产的莲花又开了——我这么想着,眺望着。看见莲花,就联想起

死者亡灵的人很多吧,我想念着那个盲人少年。

饴糖横街——是个好名称。这似乎是个能保证其繁荣兴盛的名称,从第一次听到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如同饴糖般的商铺鳞次栉比,我想这不像是过去那样的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渗透,当人们认为饴糖这样的点心根底强劲之时,正是感到繁荣昌盛在效验之时。饴糖横街就是这样一个强劲的名称。遭受火灾后,我曾在千叶居住过,可是从暂住地一回到东京,就马上去看望。那时的感敏不曾忘记。如果站在包括自己在内的那一个角落,无论是谁,与外行和内行都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不管是谁,都以不可思议的活力活动着。不管卖家像是内行还是外行,也不管顾客像是内行还是外行,都在生气勃勃地毫不迟钝地做着买卖。大街上到处是扔出去的垃圾,——稻草绳和报纸的碎片堆成了山,当时还是没有包装纸的时代,那垃圾山里被扔掉的纸屑,只要可以使用,就是可以废物利用的东西。这被认为是这条横街如何以最大限度地、并非徒劳地活跃市场的证据。还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买方不怕麻烦地每家每户到处跑是当然的事情,而在这里,哪一家店的卖主也在不间隔地走着。在畅销的店铺刚跪坐片刻,不一会儿店员又走动起来,对此我有深切的理解。千里之行,唯有虎焉,我不禁感叹这充满活力的横街的人们,每天都日行数里,身上有的是力气。

我常常去那里,垃圾似乎每天被处理,又每天重新堆积起来,总是阻塞了道路。可是,垃圾的外表有了显著的变化。据说那是因为经营状态踏入了进步的第二阶段。像竹皮、薄木片、纸、口袋、绳子这样迅速出没的东西,渐渐被备齐了。同时卖方成了内行,开始清楚地分辨来买东西的人是外行还是内行。横街持续地膨胀起来。成为繁荣的城镇。事到如今,我从每天人们去的早晚,就可以充分了解他们的重要。可是,我却暗中感到满足。——只要听到糖饴横街这个名字,就能想到繁荣昌盛,对我来说非常成功。

车站这个地方,一定是尽头。走到尽头的地方就是车站。上野车站也是如此。无论是从三环来的,还是从浅草来的,是从神田、日本桥来的,还是从东北诸线来的,走到尽头的地方就是上野,我就是这样想的。——那时我才十五六岁吧。夏天,我为了去信州,来到这个车站,好像是去送一只狗,那是一只大型雌狗,神经非常敏感的家伙,它讨厌人群,趴在了地上不走。因为太大抱不了,时间又紧迫,而它一副可怜相,又不能动粗,正在那时,一位车站老员工拿着一只周转箱来给我,这才好不容易赶上了发车时间。现在我还深切地感谢老人为我做的这件事。有时会被电台电视台请去做节目,在那里万事都是由时钟决定的,三十秒准备的通报一出来,我就心里七上八下的,都成了瘾。以至于将最后重要的结束语都忘了,我认为就是送那只狗时的紧迫感、车站上的时间观念所造成的吧。虽然是不堪的回忆,可那又是令人怀念的上野车站。

说起电视台这个工作,从在上野车站工作的警察那里听说过离家出走的人的故事。“要说离家出走的人所持有的特征,一定是拿着东京地图的样子。依赖地图走路,看上去离开地图就不行,一副潦倒的样子,结果还是回到车站来。尽管车站里什么也没有,可那里有眼睛看不见的吸引力。”——我想是这样的,那里给人以最低限度的尽头的感觉。对离家出走的人来说,东京都除了给人以这样的感觉,还有冷淡。

在上野署保护室,还带着孩子气的抱着行李的姑娘被保护起来。周围的氛围似乎使人感到害怕,她却不认生地抬头看着我,说:“大妈,坐在这里吧。“喂,如果寂寞的话就坐在这里”吧。”一旦坐了下来,从那包袱布中,散发出一股说不出的大酱味儿。将陌生人的我邀请坐在边上,多少能使心里感到安心吧,如此无依靠的孩子,心地真是善良啊。

上野车站不能说是土里土气的离家出走的人的车站。在那里还是检验东京以及东京

人的地方

第八课鸟到来的庭院佐藤幸枝

庭院的梅花已经盛开了,从梅花的花瓣的间隙可以看到沙沙摇动的橘红色的箱子,那是父亲做的牛奶箱鸟巢。以鸟巢中的花生粒为目标,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对白眼鸟来啄食。

淡淡的草绿色的一对白眼鸟在亲密地啄食着饵料,就在要躲开的时候来了一只整齐的黑色的羽毛的小鸟。听说是白脸山雀。

“报纸的剪报起了作用啊。”

“真的是啊,很可爱呢。”

依靠在母亲床旁边的父亲边捣碎着作为饵料的花生边点点头。

交杂着防止褥疮的气垫的低吟着的机械声,研体钵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从玻璃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告诉我们已经春暖花开了。

“相扑的时间到了。”

父亲急急忙忙地按着电视的遥控器。

在叠洗过的衣服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所谓幸福是什么呢?

母亲在十年前做了心脏手术。那是她62 岁的时候。而半年后因为严重的脑溢血而倒下了。

经过一年的入院生活,回到了家里,一直看护着看病的生活过了9 年。父亲和我不知不觉成为了看护的老手了。

母亲病倒时才是小学生的我的女儿和儿子,现在已经是大学生和高中生了。现在也是强力的助手了。虽然已经过了10 年,但我还一直看护下去。

我就是这样去考虑的。

母亲骨折了。那是去年,刚进入12 月不久的时候。连痛的地方都说不出痛了,我们发现的时候是两天以后。急急忙忙地送入了医院。

用窗帘隔开的狭小的床。旁边的的患者的心电图的声音,呼唤护士按钮的旋律,护士跑步的声音。在病房靠墙的地方才勉强有一个坐的空间。

“又来了呢。”

我边注视着母亲的脸边说道。已经不想来第二次医院了。在9 年前入院的时候,已经不愿去想医院了,但是那样是不可能的。发生了意料不到的事。

转院到有整形外科的医院,近年末的时候做了大腿骨的手术。虽然引起了并发症的贫血输了血,但担心的褥疮总算了避免了,照这样下去的话应该在正月就能够退院了吧,家里人都是抱着好转的希望。

但是,突然从父亲那里接到了难以置信的电话。

“现在,从医生那里得知,母亲得了癌症。好像是癌症的转移造成的骨折。根本束手无策。”

从骨折地方细胞组织来看,说是刚刚诊断出的。

对于出乎意料的发展,我和父亲都混乱了。母亲是近乎十年疗养的身体。得到24 小时的看护而活下去。旁人来看的话,应该是听天由命的过了很长的日子吧。

但是,正是因为多年的照顾而成为家庭的羁绊。正是因为看病的慰劳而培养了生命的深度。

太可怜了,女儿也说儿子也说,而且连丈夫也哭了。与其说是绝望,更是懊悔。作为一个区区的人类有着心脏病,脑溢血和癌症,老天不开眼啊——虽然弟弟责备地说不要说那样的话,我也难以忍受。

与病人的家族的动摇没有关系,日子继续过着。医生的判断是最长就半年了。

年末,正月——在忙乱的日子里留在医院的患者是悲伤的。手术后的洗澡因为低烧而错开了洗澡的时间。这次又因为突然加进的正月休息日而延长了一个礼拜的时间。

在除夕的时候突发奇想,在母亲的枕头边放满了纸尿片。在两瓶妈妈柠檬的空瓶子里放入热水,试着洗头发。这样黏黏的头发来过年是肯定不行的,我要尽力让母亲的头发洗出泡泡。

“是啊,做的好做得好。”

对床的岛田太太一口气一口气地回答着。

“恩啊,这样洗还这是好办法啊。这样洗的话,就能好好地洗头发了。”

岛田太太因为低肺病而很痛苦。连动一动都会引起呼吸困难。听说现在除了做肺移植没有其他办法了。虽然也想连她的头发一起洗,但是因为在严重的接连喘气中没有勇气去帮忙。

“你妈妈真幸福啊。”

岛田太太轻轻地嘟囔一声。幸福吗?在我心中反复回荡着。因为母亲是癌症晚期。

正月虽然过去了,但母亲的低烧还在继续。说可能是肿瘤的热度。睡觉的时候很多,时常陷入极度贫血,每次这个时候就要输血了。某一天,尿袋变的全红了,我慌慌张张地跑到护士值班室。

但是,护士说“因为插入了导尿管是吧,不管怎么样细菌都会变得容易进去。”

一点惊讶的样子也没有第二天查病房之后再开的药。

有次因为虚汗,母亲的睡衣变得湿漉漉的。想要替她换,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因为晚上是较少的看护体制,也顾忌按响呼叫铃,就暂时等待寻房。

“护士,我母亲睡衣湿了。可以帮我一起给她换衣服吗?”

啊,现在我有别的事情要做。过一下交班的人会过来,那时候你拜托他们吧这样简单地被拒绝的时候,我已经不准备把母亲放在医院,下决心要把母亲带回家去。

“你虽然这么说,但这次不会像之前那样过去的。”

父亲说着憔悴的眼睛布满了血丝。确实,冷静想一想,这种频繁的输血和极度的衰弱,会增加与希望相反的不安。该怎么做呢,会变成什么样呢?

不能留宿的夜晚,离开病房是很痛苦的。虽然很想睡觉,因为想回家而半睁开眼睛。不能说话的母亲竭尽全力用眼睛诉说着:“我已经不能回家了吧。”

晚上过了9 点在冷清的医院大门口,不经意间有人说:“友子的手术怎么样了。”

那是这家医院的访问护士樱井洪亮的声音。不止是没有好转,在说实际上是患上了癌症的时候,她哭了起来。

因为会去看医院的住院患者和在家疗养的患者,很了解母亲的她一瞬间也说不出了话。“回家去吧,在家里疗养,给友子亲人的力量,我也会尽全力协助的”她握着我的手一口气说完。

外面下起了雪,那是很重的湿湿的雪。

一月十八号,出院。在久违了的平静的冬天的早上,不怎么见面的护士长亲自用担架送母亲上车。

“很难受的吧,但要坚持下去啊。”

在家会很好吧,榻榻米上能平静吧,庭院中很安稳吧。

母亲一个月的住院生活就像台风刮过一样,留下了大块的伤疤。不用说复原,已经像沙土一样瓦解了。即便如此,后面的事情也不知道。下过大雨之后也可能一次性崩塌,也可能继续晴空万里。

“诶,好多小鸟。”

每隔一天就来的樱井,提高了冒冒失失的嗓门。出院以后第一次的采血检查意料之外的好。报告的时候她的嗓门也变尖了。

“庭院里面来了好多麻雀啊。”说着,靠近母亲给她测血压。

“那是因为把爷爷奶奶的剩粥晒干了喂给他们吃。”

这边还有百眼鸟和白脸山雀过来的呢,父亲自豪地指向梅花树。

安静平稳祥和地过着日子。梅花散落了,樱花的季节也过去了,母亲十分的健康。烧退了,也不撒血尿了。令人忧虑的贫血也治好了。

新萌芽的绿色草丛中。麻雀们再梅花树的鸟巢中进进出出,这让父亲很是烦恼。

我说:“挂上牌子,写上麻雀禁入内。”

不知道母亲听不听得懂,适时地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我和父亲也跟着笑了起来。

高级日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第一课蜂――寺田寅彦 1、我家的庭院被较高的竹篱笆墙分割成东西两片。东边那一片正对着会客室,书房, 以及楼上的和室。与此相对的西边那一片,则被孩子的房间,我的房间以及老人隐居的房间三面围住,形成了内院。在内院里头,除了有一个挨着篱笆的花坛,还有一块只有三间(长宽三间,一间约合 1.8 米)的空地,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夏天则成为纳凉 的地方。 2、这竹篱笆墙上缠绕着野生的白蔷薇,一到了夏天,这里爬满了牵牛花和多花菜豆。在 这上面还挂着自然生长的土瓜,各种叶子密密麻麻地互相挤挨着,几乎毫无缝隙。早上, 一打开房门,朱红色,深蓝色,浅蓝色,黄褐色,各色的牵牛花盛开着,美不胜收。到了 傍晚,土瓜那淡烟灰色的花朵,正从叶丛中窥探着,引来蛾子的攀顾。蔷薇的叶片似乎隐匿不见,却从篱笆顶上冒出区区几根新芽,势头强劲地伸展着,眼看着它们日长夜长。牵牛花和多花菜豆的藤蔓又与之纠缠在一起,向着空中,向着空中,到处可以看见它们在竞相伸展。 3、在这长势旺盛的植物的茂密枝叶中,枯干的蔷薇的小枝条下面,垂挂着一束烟灰色的奇妙的东西,这便是蜂巢 4、我第一次发现这个蜂巢,是在五月末,记得那时篱笆上的白蔷薇已经凋谢,牵牛花 和多花菜豆除两片子叶以外,其他的叶子才刚开始长出来。在修剪花儿落尽的枝叶时,我不经意间留意到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大小与大拇指头相当,刚开始建造的小东西, 一只黄色的,似乎很强壮的蜂子正紧紧地抓住它工作着。 5、一发现蜂子,我就将在内院玩耍的孩子们叫过来看。在都市长大的孩子,是难得看 见这样的稀罕物的。年龄稍长的孩子们已经知道有毒蜂子的厉害,就对什么也不懂的弟弟又是告诫又是吓唬。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曾被激怒了的蜂子刺伤了耳垂,用三七草的叶子揉碎之后敷在上面。那时候,谁也不知道可以将阿莫尼亚药水涂伤口这样的事。 6、总之,我想在那地方挂着蜂巢是件危险的事,还是将它打下来为好。不过,只有趁 蜂子不在的时候干才安全,这么一想,那天就随它去了。 7、之后的五六天里,我将这事忘在了脑后。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去上学了,我一人 在家,走进院内,顺便来到蔷薇下,突然想起什么,朝那里瞅了一眼,只见蜂子还是跟前 些日子那样,正倒悬在蜂巢下面忙碌着。估计有二十来只蜂子,正在填补六角形蜂巢正当中的一支管状物。它们用下颚衔着六棱柱形蜂巢壁的一端,一圈又一圈地兜圈子,蜂巢壁增长了两毫米。这新增的部分看上去十分显眼,熠熠生辉,与上面的烟熏似的颜色显然 不同。 8、将蜂巢壁持续地填补了一圈,蜂子又调整了身体的姿势,将蜂巢抓得更牢,徐徐将自己的头朝刚筑成的蜂穴钻了进去。它们更加用心地慢慢将身体弓了起来,直钻到看不见脑袋,不大一会工夫又钻了出来。看上去它们要探明蜂穴的大小之后方才开始安心下 来,然后马上着手邻近的管状物。 9、我活了一大把年纪,还从未详尽地见过蜂子那样的举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观察的过程中,实在下不了决心去残忍地破坏这小小昆虫巧夺天工的杰作。 10、从那以后,我在去庭院时,经常特意去那儿瞅一眼,蜂子离开的时候很少。每次 去看,六棱柱形的蜂巢似乎渐渐增大了。 11、有些时候,由于蜂子下颚之间积攒了一大堆灰色的发泡物质,显得十分显眼。然 而它们不是在扩大蜂巢,而是将头扎进巢穴中,打理内部工作。不过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到 底是什么,我一无所知。 12、有段时间,我因为一些事情分心,暂时忘了蜂巢的事。大约过了近半个月,有一

(完整版)《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20662B0 课程属性:必修 学时:146学时学分:7 先修课程:中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日语实用语法 考核方式:考试 使用教材: 陆静华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季林根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主要参考书: 陆静华、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六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季林根、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八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 周炎辉主编,《日语语法词法·句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高级日语是一门综合技能的课程,它涉及日语的听、说、写、读、译等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熟练掌握日语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熟练地掌握日语语法体系,使学生达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交流协会设立的“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的2级水平。 本课程是“中级日语”课程的继续,教学重点从一、二年级的讲解词汇、语法、句型逐渐过渡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从而掌握地道的日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教师不仅要分析文章、

句子结构,还要介绍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出现,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日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高级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高的听、说、写、读、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日语交流信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正确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社会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 1.读一般性日语文章,能理解作品的主要内涵和意境;能较好地归纳、概括其主要内容;能独立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文章结构、语言技巧及问题修饰。 2.对于相当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水平的文章,借助工具书、参考注释能读懂大意。 3.能用日语写出格式标准、语言基本正确、内容明了的书信、调查报告等各种文体的文章;能写内容充实,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说明文、议论文和论文。 4.能翻译用现代日语撰写的各种文章、书籍。 5.能用日语较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与日本人自由交谈。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学时共分配在三个学期完成,即大学3年级上、下两学期,大学4年级上学期。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具体日语水平,各学期的具体学时也不同。三年级上学期72学时,三年级下学期54学时,四年级上学期20学时。

高级日语1课本学习知识翻译(5课)

第一课世界の中の日本语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并无广泛使用的世界通用语,英语、法语、拉丁语等语言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广泛通行,但没有一种语言能够覆盖全世界。确切的说,有一些语言在地球的某些地域内成为了地区通用语。比如苏联地区的俄语,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汉语——主要指的是其中的“普通话”,东非地区的斯瓦希里语等。至于日语,则正站在成为地区通用语这条道路的起跑线上。在东亚、东南亚、西太平洋一带,日语越来越成为沟通交流的语言纽带。随之而来的是日语学习者的增加,以及日语的普及。 然而问题是存在的。使用地区通用语的人和不使用的人之间,是无法顺利交流的。以日语为例,日本人与中国人,日本人与泰国人,日本人与澳大利亚人之间,就无法使用日语交谈。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一个泰国人和一个澳大利亚人相遇,或许他们会使用日语交流。所谓的“国际语”便是这么回事。遇到外国人时用什么语言与其沟通,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日本人在和泰国人对话时常使用英语,而遇到意大利人时说法语比较方便易懂,这种现象使人们开始思考此类问题。当然对英语人群和法语人群不需要进行研究,这是因为英语和法语已经相当的国际化了。简单的说,日语被外国人用来互相交谈之日,便是日语成为国际语之时。 于是,可以确切引出一条重要的结论:日语将不仅仅属于日本民族,我们不能再继续把它作为私人财产来占据,必须将其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来看待。 不仅是日语,日本文化也是如此。例如柔道,这项日本特有的运动,长久以来都被看作是日本人的专利,但随着其在欧洲国家的普及,柔道也走进了奥运会。起初,日本选手尚能保持在奥运会上的优势,但荷兰选手格辛克的出现打破了日本人的垄断。柔道现已国际化了。日常生活方面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寿司,不再只有日本人才能享用了。在经历了种种演化之后,寿司在美国风行一时,据说仅加利福尼亚就有数千间寿司店在经营,食客自然大都是西方人。寿司也已经国际化了。 柔道和寿司在不同的文化里发展,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将不再记得它们起源自何处。其实,所谓文化即是如此。某一个文化现象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间传播,于是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也许,日语起航离开自己的母港,驶向远方的日子已经接近;更何况一部分日语词汇早已到达了彼岸。3 {: M( M! F" c0 y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又一个重要的结论。我们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日语,并把它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与此同时,当非日语地区的人用日语和我们交谈时,我们会觉得耳朵里听到的日语非

高级日语二课文翻译

蜂 ――寺田寅彦 我家的庭院被较高的竹篱笆墙分割成东西两片。东边那一片正对着会客室,书房,以及楼上的和室。与此相对的西边那一片,则被孩子的房间,我的房间以及老人隐居的房间三面围住,形成了内院。在内院里头,除了有一个挨着篱笆的花坛,还有一块只有三间(长宽三间,一间约合1.8米)的空地,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夏天则成为纳凉的地方。 这竹篱笆墙上缠绕着野生的白蔷薇,一到了夏天,这里爬满了牵牛花和多花菜豆。在这上面还挂着自然生长的土瓜,各种叶子密密麻麻地互相挤挨着,几乎毫无缝隙。早上,一打开房门,朱红色,深蓝色,浅蓝色,黄褐色,各色的牵牛花盛开着,美不胜收。到了傍晚,土瓜那淡烟灰色的花朵,正从叶丛中窥探着,引来蛾子的攀顾。蔷薇的叶片似乎隐匿不见,却从篱笆顶上冒出区区几根新芽,势头强劲地伸展着,眼看着它们日长夜长。牵牛花和多花菜豆的藤蔓又与之纠缠在一起,向着空中,向着空中,到处可以看见它们在竞相伸展。 在这长势旺盛的植物的茂密枝叶中,枯干的蔷薇的小枝条下面,垂挂着一束烟灰色的奇妙的东西,这便是蜂巢。 我第一次发现这个蜂巢,是在五月末,记得那时篱笆上的白蔷薇已经凋谢,牵牛花和多花菜豆除两片子叶以外,其他的叶子才刚开始长出来。在修剪花儿落尽的枝叶时,我不经意间留意到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大小与大拇指头相当,刚开始建造的小东西,一只黄色的,似乎很强壮的蜂子正紧紧地抓住它工作着。 一发现蜂子,我就将在内院玩耍的孩子们叫过来看。在都市长大的孩子,是难得看见这样的稀罕物的。年龄稍长的孩子们已经知道有毒蜂子的厉害,就对什么也不懂的弟弟又是告诫又是吓唬。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曾被激怒了的蜂子刺伤了耳垂,用三七草的叶子揉碎之后敷在上面。那时候,谁也不知道可以将阿莫尼亚药水涂伤口这样的事。 总之,我想在那地方挂着蜂巢是件危险的事,还是将它打下来为好。不过,只有趁蜂子不在的时候干才安全,这么一想,那天就随它去了。 之后的五六天里,我将这事忘在了脑后。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去上学了,我一人在家,走进院内,顺便来到蔷薇下,突然想起什么,朝那里瞅了一眼,只见蜂子还是跟前些日子那样,正倒悬在蜂巢下面忙碌着。估计有二十来只蜂子,正在填补六角形蜂巢正当中的一支管状物。它们用下颚衔着六棱柱形蜂巢壁的一端,一圈又一圈地兜圈子,蜂巢壁增长了两毫米。这新增的部分看上去十分显眼,熠熠生辉,与上面的烟熏似的颜色显然不同。

高级日语第一册课文翻译第一课世界の中の日本语

第一課世界の中の日本語(翻訳) 第一课在世界中的日语 如今,世界上还没有行成可以全球通用的语言。虽然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之类使用度很高的语言存在,但其中还没有哪一种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不如说,现状是其它各种语正作为世界上某地区的通用语(即中介语)而被使用。例如,苏联的俄罗斯语、中国及东南亚的中国话、特别是其中的普通话,另外还有东非地区的斯瓦西里语之类,这些都作为某范围地域内的通用语被人们使用。如今日语应该是已经开始成为这种通用语了吧。在东亚、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各地区,日语正在开始成为能够互通意思的语言的一种。日语已达到了这种程度,日语学习者开始增多,日语也开始普及开来。 在此重要的是,这种部分地域通用语并不是指在以该语言为母语及不以该种语言为母语的两种人之间进行意思疏通的语言。拿日语来说,在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日本人和泰国人之间、日本人和澳大利亚人之间,日语并不是作为地域通用语被使用的。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存在,但重要的是,例如泰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之间的谈话是用日语进行的。真正的国际语正是这样的语言。 我们在和外国人交流时便开始寻找能够互通的某种语言。于是便会发生泰国人与日本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日本人与意大利人用法语进行交流之类的事情。这当中进行的交流并不是发生在英语国民和非英语国民、法语国民和非法语国民之间的。因此可以说英语和法语是国际化的。之所以说日语正在走向国际化,是因为日语也可能像英语、法

语那样被运用于外国人之间的交流了。 诚然,这种状况可以引导出重要的结论------日语已经不再是日本民族的私有财产了。我们正渐渐地不能把日语作为私有财产来独占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不得不把日语作为与其他民族的共有财产提供出来了。 而英语和法语在很久之前就这样了,英语不再是英国人的私有财产,法语也是如此。这类语言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共有财产。所谓的中介语正是这样的语言。 不仅是日语,日本文化中的各种要素也开始发生这种变化。例如,柔道原是日本固有的运动项目,人们都认为柔道正是日本的私有财产,然而,柔道却在欧洲等地被广泛传播,于此同时还被纳入了奥运会的项目。不仅如此,在最开始的时候,即使在奥运会的柔道比赛项目上日本选手也始终保持着优越地位,然而,荷兰选手黑辛格的出现却打破了日本对该项目的统治地位。柔道已经国际化了。 在衣食住方面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现在,寿司已不再是日本人的私有财产了。事实上,伴随着各种各样变化的产生,寿司在美国已十分流行,据说仅加利福利亚州就有数千家寿司店。当然,去吃寿司的几乎都不是日本人。寿司也不再是日本的私有财产了。 或许,柔道和寿司作为国际共有财产在各文明之间漂流时不久它们的源地便被人们忘却的时代正在到来。文化原本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化要素从原本文化体中分离出来,在其它文化中漂流的时候获得了国际性乃至跨文化性。如今,日语或许也迎来了扬帆踏上这漂流之旅的

高级日语2翻译第五课印度之旅

印度之旅 去印度将近一个月。为了探究恒河的起源甘戈特里山冰川,我跟随十二人的登山队,在山间行走。从利西凯西到人迹罕至的甘戈特里山,在连绵三百公里的大溪谷的旅行,可真够我五十五岁身体受的,不管怎样平安地回来了。将恶性痢疾当作礼物带了回来,已经有两星期有余了,还迷迷糊糊的。 总之,我被那难以想象的无边无际的印象给镇住了。四十度的热浪灌进了颠簸的大巴,走到哪里景色都一成不变。散落着的低矮的树木竖立着,耕地也好荒地也好,原野上到处是无尽的红土。地平线望不到边的延续着。在这灼热的毫无人气的大地上,一位身穿红色丽莎服,头顶巨大的草捆,身体挺得笔直地孤零零走着的农妇。还有在干枯的红褐色土丘上,在用四根柱子支起的,顶上铺着草遮阳小屋里,放着一张用棕榈编织而成的床,一个男人正悠然的午睡着。那周围有羊群在贫瘠的草地里走动着觅食。我在大巴里,头晕眼花神志不清。向窗外一瞥,那一瞥所见到的一瞬间的风景,就像什么重大的事情那样给我留下印象,其意义我至今未明白,但它给我的印象却萦绕在心,挥之不去。 看过了那样的情景,想起在东京纸上的人生这呀那呀,不得不觉得无聊。在路边睡觉,就在路边放上一张床生活的人们,大体上过着一种与报纸,收音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等什么都毫无关系的生活。在墙上,屋顶上,地板上连插座什么的都没有的地方,即使那样人们却悠然自得地生活的事实,给我的印象是几乎压倒一切的。 究竟这里的人们以什么为生?这样也是完整的一种生涯吗?——如果这样考虑的话,我脑袋似乎就变得十分奇怪可笑了。身上只裹着一块布,在路旁生火在石头上烤馕吃。日均两个卢比生活下去的极其简朴的生活方式,我越看越感到害怕。 困惑我的,不仅仅是贫困,还有那里生存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和谐,无论什么也比不上的悠然自得的程度。这样的事在我去欧洲的旅行中,是绝对感受不到的。而且,混迹于这些近乎一无所有的人们中间,也从未感觉到一丝儿的危险。在什么样的同类中,同样是在一个人的情况下,会有这样的安全感呢? 唉,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生活呢。 在这样思考的同时,与它相反的一面,在战后三十五年,我们一味追求舒适生活的最后,丧失了生存的直接性(但这是较暧昧的语言)。在生活单调刻板的东京,我想起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现状,然而至今我尚未摆脱这种摇摆不定。印度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国度。体验过一次那样的生活的人,是完全背过身去面向欧洲,还是从中得出更加深刻的结论呢?我预感只能选择其一。不管怎样要从根本上怀疑文明的概念,在印度要求重新思考。 原野上出现的低矮的茅草屋村落。傍晚,在村里的家家户户屋前,人们不在乎猪和牛的臭气,在一起乘凉,。孩子们在水井边洗澡,漂浮着青泥的水塘里,黝黑的发光的水牛浮在水中。屋顶上栖息着孔雀,远处的田野里骆驼还在耕地。一瞬间看见的风景,其中有着怎样的意义,至今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上。 傍晚六点半,太阳沉入红色的地平线,黑暗开始迅速蔓延,到了七点就完全黑了。天一旦变黑,周围黑乎乎的一色,什么也看不清。黑暗开始以它那毛骨悚然的气势渐渐将这里包裹,总觉得天地间只有自己被遗弃在这里似的不安的感觉逼近而来。远处微弱的光亮一闪而过,十分怀念,似乎认为它是可以依赖的信号。对那样的黑暗,我有着许久不能忘怀的感觉。 问题是在这个印度式世界和欧洲式世界扬弃之前,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这似乎关系到正在开始扬弃近代的、现在的日本的我们大家的问题,这样的大问题,身处黑暗、内心不安的我无能为力。 回到家里,我带着许久未见的狗出去散步,在附近的公园,穿着短裤的中年妇女们在打网球,穿着运动服的孩子们在打棒球,大腹便便的男子在晃晃悠悠地慢跑,从游泳池里传来

高级日语2 第五课 翻译

第五课印度之旅 去印度将近一个月。为了探究恒河的起源甘戈特里山冰川,我跟随十二人的登山队,在山间行走。从利西凯西到人迹罕至的甘戈特里山,在连绵三百公里的大溪谷的旅行,可真够我五十五岁身体受的,不管怎样平安地回来了。将恶性痢疾当作礼物带了回来,已经有两星期有余了,还迷迷糊糊的。 总之,我被那难以想象的无边无际的印象给镇住了。四十度的热浪灌进了颠簸的大巴,走到哪里景色都一成不变。散落着的低矮的树木竖立着,耕地也好荒地也好,原野上到处是无尽的红土。地平线望不到边的延续着。在这灼热的毫无人气的大地上,一位身穿红色丽莎服,头顶巨大的草捆,身体挺得笔直地孤零零走着的农妇。还有在干枯的红褐色土丘上,在用四根柱子支起的,顶上铺着草遮阳小屋里,放着一张用棕榈编织而成的床,一个男人正悠然的午睡着。那周围有羊群在贫瘠的草地里走动着觅食。我在大巴里,头晕眼花神志不清。向窗外一瞥,那一瞥所见到的一瞬间的风景,就像什么重大的事情那样给我留下印象,其意义我至今未明白,但它给我的印象却萦绕在心,挥之不去。 看过了那样的情景,想起在东京纸上的人生这呀那呀,不得不觉得无聊。在路边睡觉,就在路边放上一张床生活的人们,大体上过着一种与报纸,收音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等什么都毫无关系的生活。在墙上,屋顶上,地板上连插座什么的都没有的地方,即使那样人们却悠然自得地生活的事实,给我的印象是几乎压倒一切的。

究竟这里的人们以什么为生?这样也是完整的一种生涯吗?——如果这样考虑的话,我脑袋似乎就变得十分奇怪可笑了。身上只裹着一块布,在路旁生火在石头上烤馕吃。日均两个卢比生活下去的极其简朴的生活方式,我越看越感到害怕。 困惑我的,不仅仅是贫困,还有那里生存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和谐,无论什么也比不上的悠然自得的程度。这样的事在我去欧洲的旅行中,是绝对感受不到的。而且,混迹于这些近乎一无所有的人们中间,也从未感觉到一丝儿的危险。在什么样的同类中,同样是在一个人的情况下,会有这样的安全感呢? 唉,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生活呢。 在这样思考的同时,与它相反的一面,在战后三十五年,我们一味追求舒适生活的最后,丧失了生存的直接性(但这是较暧昧的语言)。在生活单调刻板的东京,我想起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现状,然而至今我尚未摆脱这种摇摆不定。印度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国度。体验过一次那样的生活的人,是完全背过身去面向欧洲,还是从中得出更加深刻的结论呢?我预感只能选择其一。不管怎样要从根本上怀疑文明的概念,在印度要求重新思考。 原野上出现的低矮的茅草屋村落。傍晚,在村里的家家户户屋前,人们不在乎猪和牛的臭气,在一起乘凉,。孩子们在水井边洗澡,漂浮着青泥的水塘里,黝黑的发光的水牛浮在水中。屋顶上栖息着孔雀,远处的田野里骆驼还在耕地。一瞬间看见的风景,其中有着怎样的意义,至今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上。

吴侃高级日语第一册第一课世界中的日语课文翻译

第一课世界中的日语 梅うめ棹さお忠ただ夫お如今,世界上还没有形成广泛的世界语。虽然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被广泛使用的语言,但是,这其中的任何一张语言都没有覆盖到全世界。不如说,目前的现状是其它诸种语言正作为世界上某地区的通用语(即中介语)而被使用。例如,苏联的俄语、中国及东南亚的汉语、特别是其中的普通话,另外还有东非地区的斯瓦西里语之类,这些都作为某范围地域内的通用语被人们使用。日语的现状就是日语已经开始成为这种部分的通用语了。在东亚、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各地区,日语正在开始成为人们互相表达意思的通用语之一。这种情况越成为可能,学习日语的人就越增加,日语也开始普及开来。 在此重要的是,这种部分地域通用语并不是指在以该语言为母语及不以该种语言为母语的两种人之间沟通思想的语言。拿日语来说,并不是说在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日本人和泰国人之间、日本人和澳大利亚人之间用日语交流。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存在,但重要的是,例如泰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之间的谈话是用日语进行的。所谓国际语正是这样的语言。 我们和外国人说话的时候,首先会互相打听彼此用什么语言可以沟通。于是便会发生泰国人与日本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日本人与意大利人用法语进行交流之类的事情。这当中进行的交流并不是发生在英语国民和非英语国民、法语国民和非法语国民之间的。英语和法语在这种意义上就是在国际化了。日语成了国际语就意味着日语也可能像英语、法语那样被运用于外国人之间的交流了。 由此可以引导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日语已经渐渐不再是日本民族的私有财产了。我们现在不能再把日语当作我们的私有物品独自占有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不得不把日语作为与其他民族的共有财产加以提供。 而英语和法语在很久之前就这样了,英语不再是英国人的私有财产,法语也是如此。它们是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的人的公共财产。所谓的中介语正是这样的语言。 不仅是日语,日本文化中的各种要素也开始发生这种变化。例如,柔道原是日本固有的运动项目,人们曾经觉得只有这个才是日本人独有的财产,然而,柔道却在欧洲等地被广泛传播,于此同时还被纳入了奥运会的项目。不仅如此,在最开始的时候,日本选手在奥运会上还保持着优势,然而,荷兰选手黑辛格的出现却打破了日本对该项目的垄断。柔道已经国际化了。 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现在,寿司已不再是日本人的私有财产了。事实上,寿司正发生着多种多样的变化,在美国已十分流行,据说仅加利福利亚一个州就有数千家寿司店。去吃寿司的人当然大多数不是日本人。寿司也不再是日本的私有财产了。 柔道也好寿司也好,作为国际性的共有财产,在世界多种文明的长河里漂流的过程中,最终连自己的起源在哪里都被遗忘了,这样的时代也许即将到来。文化原本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化要素从原来的脉络上脱离之后,将会一边在其他文化的长河中漂流,一边获得国际性

高级日语第一册课文翻译第二课

同一屋檐下 年老了要选择居住方式的时候,会有哪种形式呢?是和孩子一起住,独居又或者是住养老院……呢?一种和以前的居住形式都不同的,和他人相互扶持成火灾在同一屋檐下的全新的“最后的住处”这种形式如今逐渐诞生了。 速水澈 在仍然保留着水田和旱田的神奈川县伊势原市的郊外,一片能眺望到富士山的略高的地方,有一所名为“榉树”的集体住宅,在那里生活着三位老人和两位医大的学生。 大约20块榻榻米大小的起居室上下两层空间被打通,并且装有天窗,给人一种开放感。一楼是和式房间,二楼分别有三间铺木质地板的房间,加上厨房和卫生间大约有30平米。共同洗澡间有个舒适宽敞的丝柏质浴盆。房租6万5千日元。包括伙食费全部一起12万5千元。 做菜是由住在附近的房东岩崎弘子(58岁)负责,做饭,做酱汤,盛饭等等就由居住在这里的全体成员分担。大家围坐在餐桌旁热热闹闹得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谈笑说些“那里的医生经常给我看病,真是风度翩翩啊”。之类的话。 居住近两年的秦女士(72)说:(住在这里)有一种有人陪伴的感觉。我就在这里养老送终了。 曾经一个人独自居住在东京?四谷的秦女士,三年前失去了至亲的

男友。当时她感到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不知道将来该去投靠谁。那个时候,住在伊势原的妹妹告诉秦女士说榉树之家在招募居住者,虽然当时她很犹豫要不要离开住了30几年的四谷,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她说:“来了太好了。以前吃住都很不规律,现在一日三餐都规规矩矩地进食,原本40公斤体重都增加了10多公斤。” 秦女士在那里也交到了新朋友。很早就住在伊势原的老人们也聚集在岩崎在起居室里开办的绘画书信教室里,擅长绘画的秦女士很享受一个月两次的绘画书信课堂。 白天,榉树之家的玄关是不上锁的。住在附近的一些老人闲逛到这里,大家就一起聊天。(现在榉树之家)成了一个面对地域开放的集会场所。 年轻的居住者也很享受这里的生活。东海大学医学部的木矢绚子(19)来自广岛。去年春天,入学的时候就开始住在这里。木矢说“虽然和大家年龄层不同,但是可以轻松地谈笑,懂得了怎么跟同性女性交流。”木矢早上离开的时候都会对在起居室的秦女士们说“我要出门了”。 岩崎是因为照顾婶婶(86)的经验而想到创办“榉树之家”的。 近十年前,没有子女的叔叔婶婶从千叶搬到了伊势原。要想给上了年纪的夫妇租房实在是太困难了。因为既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又要考虑支付能力。后来总算找到了房子,但是八个月左右之后叔叔就去世了。岩崎说:自从叔叔去世之后,我就开始经常在半夜接到婶婶的电话,一想到她如果倒下了之类的事,心就跳得厉害。并且婶婶经常会打电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20662B0 课程属性:必修 学时:146学时学分:7 先修课程:中级日语、日学史、日本概况、日语实用语法考核方式:考试使用教材: 陆静华主编,《日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季林根主编,《日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主要参考书: 陆静华、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六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 季林根、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八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周炎辉主编,《日语语法词法·句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高级日语是一门综合技能的课程,它涉及日语的听、说、写、读、译等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

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熟练掌握日语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熟练地掌握日语语法体系,使学生达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交流协会设立的“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的2级水平。 本课程是“中级日语”课程的继续,教学重点从一、二年级的讲解词汇、语法、句型逐渐过渡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从而掌握地道的日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教师不仅要分析文章、 句子结构,还要介绍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出现,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日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高级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高的听、说、写、读、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日语交流信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正确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社会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 1.读一般性日语文章,能理解作品的主要内涵和意境;能较好地归纳、概括其主要内容;能独立分析文章的思想观

吴侃高级日语第一册第七课当世学生的脱书本性课文翻译

第七课当今学生的“脱书本”性 土屋繁子 在现在的大学生当中,有人每年读两百本左右的书,我也遇到过每周读一册企鹅丛书的英文系学生。但是在大学生人口增加的今天,如舆论所评价的,普通的大学生是不怎么读书的。我在关西和首都圈的好几所大学执教二十多年期间,觉得这一倾向一点点变得明显了。周刊杂志、漫画、教科书和参考书,再加上少许畅销书,就是这一时期普通大学生的读书构成。 有些学生因为中小学时被要求读课题图书(指定书目),还要写读后感,所以从那以后就变得讨厌读书,而真正凭借自己的兴趣不断涉猎的学生确是凤毛麟角。但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对于漫画的涉猎是兴趣所致。所以如果把漫画也纳入读书范围进行考虑的话,或许可以说以前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当今的时代,即使不读铅字的书,一般的知识通过报纸、广播、收音机、电影、电视等渠道也可以充分、甚至过度获得,学生们的生活几乎不存在障碍。有的学生在教室里用磁带录下老师的声音以代替记笔记,有的不抄写黑板上的字而是用相机咔嚓一下拍下来。 但是,即便如此,是作为英国文学教师,因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作品大都是文字书写的作品,所以不得不想方设法让学生阅读文字作品。而现状是,阅读文学作品原著,整体上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即使读译著,也是如此。 去年,一位女子大学的学生对我说“请介绍几本适合二十岁女孩子读的书。”我一时无言以对。竟然有学生向老师这样提出,那口气就像希望老师推荐小学生读物一样,实在始料未及。 还是第一次有人自我定位为“二十岁的女孩子”,感觉怪怪的。被这么一问,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还有哈代的《苔丝》等大概算“适合二十岁的女孩子”的了。但是如果说这些作品是适合女孩子的话,一定会立即遭到各方的非议。结果我对她委婉地说教一番,但作为女孩子难道就不准备读其他的作品吗 社会上的十佳畅销书信息,在这种意义上似乎成了学生们便利的读书指南。对于在琳琅满目的书中完全不懂应该读什么的年轻人来说,如果出手购买畅销书的话会感到特别安心。这样一来,就出现一种状况:几乎没有读过古典文学作品的学生也读过不少村上春树和吉本芭娜娜的书。 过去学生爱读的畅销书中也有我所爱读的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杜?加尔的《蒂博一家》,赫塞的《车轮下》和《狄米安》等等,描绘了独特且充满智慧的青春形象。但当今学生的爱读书目恐怕是和畅销书大致重合的。在入学考试面试时,问到“你喜欢看什么书”时,会得到“夏目漱石的书”这样应付面试的公式化的答案。而问到“喜欢的车型”或“喜欢的设计师”时,就会套出好多鲜活的答案。 仔细听了一个自称喜欢莎士比亚的大一学生的话,原来他指的都是面向孩子而改编的故事。《李尔王》是小女儿考狄利亚孝敬父母的故事,不知何故结局皆大欢喜;《威尼斯商人》没有前后脉络,只是波西法官样子很酷等等。尽管如此,暂且认为用四年时间这些学生把自己的认识纠正过来还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在临近毕业前,会有倔强的学生写道“莎士比亚的小说……”。我为他们做各种善意的辩解——因为他们错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原作是小说,或者因为小时候读过的、听过的莎士比亚故事印象过于深刻。但是作为一个确实教过英国文学史的教师来说,这种解释站不住脚。大学生的底线已经沦落至此了吗,我不禁想发一句牢骚。 但是,一般来说,即使和原著有所偏离,但是改编作品、电影、电视还是会引导相当数

高级日语2第八课翻译

庭院开满了梅花。从梅花的花瓣的间隙可以看到沙沙摇动的橘红色的箱子,那是父亲做的牛奶箱鸟巢。以鸟巢中的花生粒为目标,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对白眼鸟来啄食。 淡淡的草绿色的一对白眼鸟在亲密地啄食着饵料,就在要躲开的时候来了一只整齐的黑色的羽毛的小鸟。听说是白脸山雀。 “报纸的剪报起了作用啊。” “真的是啊,很可爱呢。” 依靠在母亲床旁边的父亲边捣碎着作为饵料的花生边点点头。 交杂着防止褥疮的气垫的低吟着的机械声,研体钵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从玻璃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告诉我们已经春暖花开了。 “相扑的时间到了。” 父亲急急忙忙地按着电视的遥控器。 我叠着衣服,想着幸福是什么。 母亲在10年前做了心脏手术。那个时候62岁。然后半年后,因为严重的脑出血而倒下了。 经过了一年的住院生活,回到了家里,我一直守在母亲身边照顾她已经有9年了。父亲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看护病人的内行。 母亲倒下的时候,我那还是小学生的女儿和儿子,现在已经是大学生和高中生了。现在也有了强力的帮手。再过10年我也能护理下去。 就在这么想的时候。 母亲骨折了。去年,进入阴历12月的时候。当我们注意到母亲

疼痛的不能说出来的时候没事两天后的事了。母亲被急救送到了医院。 一张用窗帘隔起来的狭窄的床。隔壁患者的心电图的声音,呼唤护士的按钮的声音,护士走路的声音。在病房的靠墙边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空隙坐。 “又来了。” 我一边看着母亲的脸说。以前说过再也不来这里了——医院。九年前住院的时候,医院再也不愿意了。但是不能这么说。意外的事件是想不到的。 但这时却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刚才医生找我谈过了,你妈妈得的是癌。这次的骨折似乎也是由于癌症转移引起的。还说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我们都手足无措。母亲已经养了近十年的病。日常都由我们24小时照看她。在旁人看来,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或许早该听天由命了吧。 可是,正因为我们照顾母亲这么多年,家人间才能建立起心灵相通的羁绊。这因为我们如此守护着母亲,才能体会她照顾抚养我们长大是多么不易。 “太可怜了!”我的儿女都这么感叹,甚至连丈夫也哭了。比起绝望,更多的是不甘。心脏病、脑中风和癌症,上天把这三大病魔都强加在母亲一人身上。不公的神啊。弟弟告诫我,不能说这种对上天不恭的话,但我实在无法忍受这残酷的事实。 和病人的家族的动摇没有关系,日子也继续这样过着。医生认为

高级日语1-课文翻译-(1-5课)

高级日语1-课文翻译-(1-5课)

第一课世界の中の日本语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并无广泛使用的世界通用语,英语、法语、拉丁语等语言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广泛通行,但没有一种语言能够覆盖全世界。确切的说,有一些语言在地球的某些地域内成为了地区通用语。比如苏联地区的俄语,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汉语——主要指的是其中的“普通话”,东非地区的斯瓦希里语等。至于日语,则正站在成为地区通用语这条道路的起跑线上。在东亚、东南亚、西太平洋一带,日语越来越成为沟通交流的语言纽带。随之而来的是日语学习者的增加,以及日语的普及。 然而问题是存在的。使用地区通用语的人和不使用的人之间,是无法顺利交流的。以日语为例,日本人与中国人,日本人与泰国人,日本人与澳大利亚人之间,就无法使用日语交谈。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一个泰国人和一个澳大利亚人相遇,或许他们会使用日语交流。所谓的“国际语”便是这么回事。遇到外国人时用什么语言与其沟通,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日本人在和泰国人对话时常使用英语,而遇到意大利人时说法语比较方便易懂,这种现象使人们开始思考此

类问题。当然对英语人群和法语人群不需要进行研究,这是因为英语和法语已经相当的国际化了。简单的说,日语被外国人用来互相交谈之日,便是日语成为国际语之时。 于是,可以确切引出一条重要的结论:日语将不仅仅属于日本民族,我们不能再继续把它作为私人财产来占据,必须将其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来看待。 不仅是日语,日本文化也是如此。例如柔道,这项日本特有的运动,长久以来都被看作是日本人的专利,但随着其在欧洲国家的普及,柔道也走进了奥运会。起初,日本选手尚能保持在奥运会上的优势,但荷兰选手格辛克的出现打破了日本人的垄断。柔道现已国际化了。日常生活方面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寿司,不再只有日本人才能享用了。在经历了种种演化之后,寿司在美国风行一时,据说仅加利福尼亚就有数千间寿司店在经营,食客自然大都是西方人。寿司也已经国际化了。 柔道和寿司在不同的文化里发展,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将不再记得它们起源自何处。其实,所谓文化即是如此。

高级日语二课文翻译

龙点睛的作用。对舍不得花钱的人来说很幸运,因为百货店的包装纸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到,所以想要让自己的礼品显得质优价贵再简单不过了。比起装入纸袋的金表来说,收到用三越百货的包装纸包起来的2 千克黄油更让人高兴。自古以来,就不允许当着赠送人的面打开礼品包装。假设你因工作关系拜会对方,你一边说着一点小东西而已,一边亲手递上礼物。于是,对方就会在夸大其辞地表示感谢的同时,把你送的礼品放到身边。如果他当场就打开包装,哪怕是瞬间不经意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啊!又和上次送的一样啊!,你的良苦用)心就会受到无情打击,因此也会变得困窘尴尬。如果这样的话,送礼之人会颜面尽失,所以是决不允许的。但是,因为现在不想要火腿罐头就不接受礼物,这也是很失礼的。日本人一旦接受了别人的馈赠,就觉得亏欠了对方,因此就一定要还。而且为了礼貌周全防备万一,对收到的礼品会给与稍高的估价,这样在互赠礼品的过程中,礼品的价格会渐渐升高,而且还会漫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双方相互体谅,不让对方有亏欠感,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七课尽头 前一期野田宇太郎曾写到,我的父亲是在三枚桥出生的。父亲不会一直住在那里,因此虽然我是在隅田川出生的,却没有在上野居住过,可是通过父亲经常说过的话,从小我对上野就非常熟悉。父母对上野持有的哀愁和感激,深深地铭刻在孩提时代的我的心上。――大概年轻人对于老年人回忆的故事并不欢迎,可是父亲的《上野的故事》等等,从尚未成年的我的孩提时代起,从父亲那里听来的那个幼年的故事,已经铭刻在我那天真的心灵上了。“朝着山上走去,有几棵巨大的橡树,――”夜间橡子掉落,一早就拿着口袋去捡。一早就去,为的是在其他孩子还未出来时就去捡。于是,与兄弟和附近的孩子几人结伴外出,如果看见目标橡树很茂盛,哎呀一声,争先恐后而上固然为好,可是我的父亲砰的一声撞在了吊死鬼的脚上。他吃了一惊,渐渐抬头望去,――然后一溜烟地逃跑了。你大概可以想象到他那时候的心情,虽然有同情,可是又感到极其可笑,觉得很愉快。因此对“茂密的上野山”持有怀念的心情。莲花与橡树具有不同的情趣。父亲的眼神不好,八岁的时候,白天也几乎看不见光亮,老是撞在壁橱什么的上面。于是去上野山的深处祭祀据说对眼病灵验的日朝神。在那里,爷爷将可怜的父亲抱到人力车上坐着,一早就一起相伴去许愿,还带着洗眼的水。孩子的心已痊愈,明天无论如何希望张开眼一看,早晨的阳光更加扎眼吧。祭祀落空,归途落魄。从那以后继续参神拜佛,某一天早上诚惶诚恐地抬头一看,突然看见红白的莲花,便陷入极其悲伤之中。我对过去的苦难一无所知,可是从此只要一闭上眼,就能理解眼睛的暗淡,心中的沉重。如果能体会父亲或者那个少年曾经有多么快活,我想只要根据他两眼之间的过分天真,每天一面无比沮丧,一面继续去参神拜佛就能看出来。我能想象悲愁渗透了他的全身,对作为女儿的我来说,红白的莲花的确是新鲜的。父亲与孩子,早的话有二十年,迟的话有四十年的间距。因此,父母亲对过去的回顾,常常被年轻的女儿和儿子所讨厌,幸运的是我对父亲的幼年时代的回忆能够坦率地接受,真是令人高兴。橡树也好,莲花也好,对于我来说,我一直认为是父亲所赠与的令人满意的遗产。那是从父亲那里,而且从上野的山上那里来的遗产。我近来经常有事去动物园,经过不忍池,今年作为遗产的莲花又开了――我这么想着,眺望着。看见莲花,就联想起死者亡灵的人很多吧,我想念着那个盲人少年。饴糖横街――是个好名称。这似乎是个能保证其繁荣兴盛的名称,从第一次听到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如同饴糖般的商铺鳞次栉比,我想这不像是过去那样的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渗透,当人们认为饴糖这样的点心根底强劲之时,正是感到繁荣昌盛在效验之时。饴糖横街就是这样一个强劲的名称。遭受火灾后,我曾在千叶居住过,可是从暂住地一回到东京,就马上去看望。那时的感敏不曾忘记。如果站在包括自己在内的那一个角落,无论是谁,与外行和内行都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不管是谁,都以不可思议的活力活动着。不管卖家像是内行还是外行,也不管顾客像是内行还是外行,都在生气勃勃地毫不迟钝地做着买卖。大街上到处是扔出去的垃圾,――稻草绳和报纸的碎片堆成了山,当时还是没有包装纸的时代,那垃圾山里被扔掉的纸屑,只要可以使用,就是可以废物利用的东西。这被认为是这条横街如何以最大限度地、并非徒劳地活跃市场的证据。还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买方不怕麻烦地每家每户到处跑是当然的事情,而在这里,哪一家店的卖主也在不间隔地走着。在畅销的店铺刚跪坐片刻,不一会儿店员又走动起来,对此我有深切的理解。千里之行,唯有虎焉,我不禁感叹这充满活力的横街的人们,每天都日行数里,身上有的是力气。我常常去那里,垃圾似乎每天被处理,又每天重新堆积起来,总是阻塞

吴侃高级日语第一册第五课黄色的雨衣黑色的皮肤课文翻译

课文翻译: 第五课黄色的雨衣和黑色的肌肤 西江雅之清晨,下起了小雨。 原本由水组成的大海被淋湿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我确实可以看到清澈的水面上泛起无数的涟漪,好像被雨水打湿了似的。 远方的绿地在朦胧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一只小木船从那边径直划了过来,划到我们大船的下方一下子停止了。这条大船支撑我们度过了漫长的旅途。 一个身穿鲜黄雨衣的男子站在小船上面,一动不动。小船上装有马达。他好像冲着站在甲板边缘的我们在喊些什么,但具体是什么我们也听不清楚。 醒目的鲜黄色雨衣下面,是那人黝黑的皮肤。不,那被雨微微打湿的肌肤,与其说是黑色,倒更像是深紫色。 男人的轮廓从空中望去,显得清晰流畅。然而原本应该看到的细小部位却完全淹没在一片浓烈的黑色之中,丝毫辨别不出。 “好黑呀!”我不禁脱口而出。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非洲人。细雨绵绵的海面上水雾缭绕,男人用原来站在小船上的姿势消失于我的视线之中。到了下午,有一艘略大的驳船前来迎接我们,于是我们登上了非洲大陆。 从这一刻起,我们就变得忙碌起来。那也难怪,在这次纵贯非洲大陆的旅行当中,我的职责是负责一行七位男士的关税手续、口译等杂务。两辆汽车、两辆拖车、备用汽车零件、各种机器、药品、日常生活用品等,为制作这些物品的英文清单,我不停的敲击着打字机。 着陆地是现在的主权国家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而当时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叫做洛伦索马贵斯的地方。 港口的葡萄牙人尽是些直率洒脱的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官员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不知为什么,他说英语的时候流利通畅,说他的母语西班牙语的时候却结结巴巴的很。 一位气质优雅的五十来岁的葡萄牙绅士不知从何处听到了我们的消息前来拜访我们,并且邀请素未谋面的我们去他家享用晚餐。那位绅士叫做福莱塔斯,在之后停留在洛伦索马贵司的一段时间里,对我们来说他是位不可或缺的人。或许是因为他在贸易公司担任社长的缘故,他在城里到处都有很有影响力的熟人。而且无论是在政府办理手续还是晚上陪我们出去喝酒,他都无微不至地关照我们,为我们谋求各种方便,要么自己亲自陪我们去,要么特地派公司职员过来陪我们。 街道上零零散散分布着有南欧风情的洁白色墙壁的人家。清澈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橙色屋顶相映成趣,让我想起了在图画上看到的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路上的行人举止优雅,像黑影一般走过。即使不用指尖直接触摸皮肤也能感受到因为暑气而慢慢涌出的汗浸湿了我半袖T恤衫下的身体 光着脚的老妪,头上顶着细小枝杈相互缠绕捆成的木柴,从路上轻盈的走过。这让我想起了某种舞蹈。一个小孩子冲着我天真无邪的微笑,他黑色的眼球滴溜溜直转,向周围投射出欢快的目光。年轻的姑娘默默的坐在铺在地上的草席上,正认真的缝补一件素色无底的连衣裙。我似乎觉得这里的一切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没有任何变化。非洲的街道在正午的阳光下,好像马上就要睡着了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