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崔用慧

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崔用慧
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崔用慧

摘要:安康被誉为“中国硒谷”、“天然生物基因库”等,拥有发展生态富硒产业、开发富硒产品的先天资源

优势。在分析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打造安康生态富硒产品品牌和“中国硒谷”地域品牌服务,引领陕南山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安康市;富硒农业;发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14)03-0086-05

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崔用慧1,2,唐德剑2,解松峰2,3

(1.安康市农业局,陕西安康725000;2.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陕西安康725000;

3.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陕西安康725000)

2014年6月第26卷第3期

安康学院学报

JournalofAnkangUniversity

June.2014Vol.26No.3

收稿日期:2014-01-02

作者简介:崔用慧,男,陕西旬阳人,安康市农业局局长;唐德剑,男,陕西安康人,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解松峰,男,

河南虞城人,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助理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富硒经济植物及生物技术研究。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据统计,全世界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安康是全国目前发现仅有的几个富硒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域面积最大、硒资源最富集、硒浓度适中且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域。独特的资源优势,长期的自然选择,丰富的生物遗传多样性,孕育了“秦巴万宝山、生物基因库”及种类繁多的富硒动植物资源。如何科学合理、正确有效的利用安康天然富硒资源是我们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发展现状

安康位于陕西南部,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

之南、巴山以北,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流经全境,年均降水700 ̄1100mm,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41条,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动物790种,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氧吧的美誉,是一个资源富集、绿色生态、含硒丰富的市域,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境内许多地层段的含硒量明显高于我国其它地区同时代的地层,这些富硒岩层厚度大、分布广,为本区土壤及动植物中硒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属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此,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走以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安康路,大力推进富硒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尽快把安康富硒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在完成土壤硒资源普查、初步建立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技术体系等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9月,安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了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安康市农业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签订了富硒产品研发合作协议,安康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努力把安康建设成国内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标准中心、检测中心、知名产品集散中心(即富硒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在安康研发;国家级富硒产品标准体系在安康制定;全国富硒产品最权威的检测在安康开展;国内知名富硒产品在安康汇聚),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1.1

安康市富硒土壤资源特点

1980年,国家宣布在安康市紫阳县发现富硒资源,之后陆续公布的数据显示,先后探明以紫阳为中心,安康10县区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富硒生态环境中,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富硒面积大。安康的紫阳、岚皋、平利、镇坪及汉滨、石泉、汉阴等县区部分区域均位于大巴山东段,其地质岩层、土壤及水质检测含硒量明显较高,全市三分之二土壤面积富含硒元素,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二是富硒地层厚。安康境内大巴山东段的成土母岩含硒量为汉中市的1.69倍、商洛市的2.63

倍。特别是大巴山东段早古生代的某些复杂岩层,含硒量达2.5 ̄6.9ppm,富硒地层厚度达40 ̄50米,长度达400 ̄500千米。三是硒浓度适中。土壤硒含量平均值达到0.5677mg/kg,其中紫阳县硒含量平均值达到0.9612mg/kg。硒元素浓度适中,同时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四是宜开发利用。农产品95%以上富含硒元素,其中紫阳县茶叶含硒量平均为0.6531mg/kg,高于江浙皖闽等名茶含硒量5.5 ̄8.5倍;其它农作物、畜产品、干鲜果品等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类地区。属于世界上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区域,由此安康被誉为“中国硒谷”。1.2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2.1富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起步良好

全市已规划富硒现代农业园区257个,规划面积136.6万亩。启动建设富硒现代农业园区154个(其中,循环农业园区77个、山林经济园区58个、渔业产业园区19个),建设面积34.8万亩。已有20个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汉滨区还跻身于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列。“市有示范带、县有示范园、镇有示范点”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初步形成。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值26.98亿元,园区带动农民45万人,安置农民就业8200人,园区培训农民5.1万人,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29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686元,现代农业园区带动效应已初步显现。

1.2.2生猪、茶叶、魔芋等重点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猪、茶叶、魔芋等富硒特色产业。全市现有生猪养殖大厂大户1.6万个,其中万头以上规模化标准猪场58个,建成了一批种畜禽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2012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565.5万头、出栏量达到295.56万头,肉类总产量26.1万吨、禽蛋产量3.5万吨;现有茶园48万亩,其中标准化茶园15万亩,年产茶1.32万吨,规模加工企业9家,小型加工厂400多家;魔芋种植面积1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左右,年产量20万吨,现有规模加工企业12家。1.2.3山林经济和涉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3年,安康市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林下种养以及水产养殖、富硒矿泉水开发等发展迅速。全市食用菌栽培达到1.2亿袋,产量9.5万吨;紫阳金钱桔、旬阳狮头柑、白河木瓜以及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面积达到180万亩;绞股蓝、黄姜、厚朴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黄姜15万亩);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2万亩,产量3.5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6.67亿元;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年产富硒矿泉水27.4万吨。

1.2.4富硒产品加工企业稳步发展

随着以阳晨牧业、正森饮料、秦东魔芋、硒源油脂、盘龙茶叶等为重点的一批龙头企业的快速壮大,以及雨润集团、中煤集团、润田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在安康投资开发富硒产品步伐的加快,安康市富硒产品加工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已有富硒产品加工企业130余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6家,市级龙头企业51家。开发富硒茶、富硒矿泉水、秦巴硒菇、富硒大米、富硒魔芋等80多个品系。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个、面积51.4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品牌68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19个。目前,我市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有镇坪腊肉、宁陕香菇、白河木瓜、平利女娲茶;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的有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紫阳蓝黑板、岚皋魔芋、白河木瓜;获国家工商总局登记保护的农产品有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前者更是荣膺“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农产品公用品牌”称号。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汉阴县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等一批富硒产品加工园区加快推进。以富硒地下水为水源的真硒矿泉水、汉水硒谷矿泉水、双龙泉矿泉水、富硒桑椹果醋、富硒绞股蓝可乐,正在逐步走出山外。以富硒魔芋为原料开发生产的富硒魔芋精粉、葡甘聚糖、魔芋系列食品,正以独特的保健功能在全国魔芋产品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并远销东南亚地区。富硒粮油产品、富硒干鲜果、富硒方便食品、富硒食用菌等一批富硒产品也逐步由小规模开发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2.5富硒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全市农业科研院所获得国家专利59件,取得市级科技成果3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23项,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成果1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成果2项。已制订省地方标准22项、市地方标准18项,制订企业富硒食品标准123项,其中《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上升为陕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是全国首个对“富硒食品”概念进行了分类量化界定的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先后有73家企业的92种产品申报使用富硒食品专用标志。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质量不高,规模不大,效应不强,还存在着发展气氛不浓,技术研发滞后,龙头企业弱小,缺乏知名品牌,产业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

2.1发展氛围不浓

由于安康市的地理地貌限制,农业产业难以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只有将安康市具有的富硒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贴上我有人无的天然富硒标签,农业产值才能提升,农业才能增效。富硒是安康市的资源,也是财源,但全市对此还未完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不少特色产品还没有冠以富硒标签,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

2.2技术研发滞后

一方面表现在缺乏天然富硒生产技术体系。全市富硒产品硒含量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而保障富硒产品、硒含量的稳定技术研发不够。致使富硒产品标准化面积小,商品量不足,无法满足商品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在富硒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滞后,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已有的富硒产品如魔芋干、富硒茶叶、富硒腊肉等,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因此造成初级加工、粗糙加工多,精深加工少;采用传统工艺和落后设备的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少。2.3龙头企业弱小

近几年来,安康市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陕煤集团、雨润集团等国内大企业已落户安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但现有的二百余家各类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小,产品少,利润低,能够支撑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不多。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利益联结、利用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带动能力弱。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在资金、政策上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扶持企业,但资金量不大,加上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方式粗放,加工停留在半成品阶段,工艺简单,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难以上档次,企业员工亲戚连带关系较多,难以实现岗位责任制,致使龙头企业发展受限,创新驱动性不强。2.4知名品牌缺乏

安康市依靠资源优势,发展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过去仅茶叶就有和平、紫阳春、焕古等20多个牌子,由于缺乏富硒品牌意识,各个茶叶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品牌混杂,符合标准规格、质量要求的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效益不明显。全市品牌建设总体仍处于滞后局面,尤其是同类企业品牌混乱,难以形成知名度强、影响力广的品牌优势,没有真正做到名优特精。因此,降低了富硒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安康富硒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弱,富硒产品生产呈现出虽有一定规模、产量,但优质产品欠缺的现象。

2.5产业体系薄弱

安康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特色富硒农业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在生产过程中,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依然薄弱,农业科研、推广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不够明确,农业科研与推广“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标准体系呈现“四缺”现象,一是缺少产前环节的种苗培育及生产环境标准。二是缺少产中环节的田间管理、农药、化肥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标准。三是缺少产后环节品级分类、包装及加工标准。四是缺少流通环节储存及运输标准。富硒资源禀赋没有转化为商品生产优势,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仍然处于低层次的粗放经营阶段,缺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3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3.1发展思路

坚持走“高端精品、高产高效、低碳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优势,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导,以创业农民为主体,以构建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打造“富硒”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链为突破口,以城乡统筹为基础,做大做强畜牧、茶叶、核桃、魔芋、渔业五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信息化驱动、农村工业化带动的高产、优质、高效富硒粮食产业链、高端品牌富硒茶叶产业链、精深加工绿色魔芋产业链、高效生态食用菌产业链、特色林果产业链以及绿色循环生态养殖产业链,打造安康这个“中国硒谷”,引领陕西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带动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快速脱贫致富,形成陕南山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新模式。

3.2对策建议

3.2.1做好资源普查,主打富硒品牌

在进一步做好全市富硒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完善农产品、水、土壤等硒资源数据,对富硒产品进一步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对富硒经济植物硒形态进行分析和检测,筛选高硒和耐硒品种,确定富硒经济植物生长的适宜区带。结合经济植物的富硒特征和农作物的种植习惯,进行富硒经济植物的种植区域划分,创建天然富硒茶、魔芋、水产、林果、食用菌、生猪、蔬菜、粮油富硒有机生产基地,更好的开发富硒经济植物及其产品,实现农产品的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循环农业,应主打天然富硒品牌,加大推进富硒生态农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农田保护性耕作,不断加大种养业的循环模式,如:“猪-沼-菜”、“猪-菜-果”。推进农业与加工业的循环,种植业或畜牧产业产品经过深加工,废弃物经过微处理(厌氧或好氧)作为富硒饲料或富硒肥料利用,再回到农田;推动富硒有机产业列

入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范围,更有效的促进富硒有机产业的发展。推动富硒有机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产业化发展。

3.2.2做好顶层设计,实施板块推进

按照“顶层设计—板块推进—项目对接—技术支撑”路子,建设试验点、农业生产基地及示范园,形成以点带面,点面互动结合的良性循环,制定全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发展院、地合作示范区。以中国农科院为主要科技创新载体与合作主体,以科研成果的熟化和应用为主攻方向,集研发、应用、示范展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为一体。围绕规划的重点产业和重点任务,筛选一批关键技术环节作为院地共建项目,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项目带动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个数量可观、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富硒农业产业项目库,保证每年能够立项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强调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品牌创建、机制创新、多元主体参与,以项目促发展、以合作促增收,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帮助研发或引入科研成果转化利用,争取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试点,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3.2.3加强项目整合,着力主导产业

加强项目整合力度,捆绑资金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整合各类性质相近、内容相融合、用途相关、投向一致的资金,政府部门围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签约项目落地率,促进引进项目的落地率。围绕五大产业即富硒畜产(生猪)、富硒茶饮、富硒林果(核桃)、富硒魔芋、富硒水产,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建设产业试验点、示范园及基地面积扩展。3.2.4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

富硒农业即品牌农业。按照“规划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指导思想,坚持“独、特”和“不可复制”原则,确定特优农产品的培育方向,明确重点,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同时依托中国农科院顶尖专家,聚合全市农业系统以及科研院所力量,成立富硒粮油、富硒猪肉、富硒茶饮、富硒果蔬、富硒魔芋、富硒水产、富硒食用菌、富硒肥料、富硒饲料等富硒产品研发课题组,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区域、集群品牌资源共享。

全市品牌建设应注重“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建立政府造势、部门干事、企业做事的立体品牌推进格局,从“大产区、大品牌、大战略、大手笔”出发,做优富硒农业、做强富硒产品、做靓富硒品牌。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全力打造富硒知名品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原产地保护认证等培

育自主品牌,同时政府围绕服务,加强引导,充分利用媒体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富硒名牌产品的保护、创新和管理,加快品牌整合,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富硒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帮助研发、推广、推介,培育富硒品牌。尽快做靓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真硒矿泉水、富硒畜产、富硒魔芋、富硒食用菌等品牌。形成名牌产品拉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资源发展推动名牌产品的良性循环,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品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功能和实现富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提高企业效益并带动富硒产业稳定收益迫在眉睫。一是可通过控股、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整合重组富硒资源开发企业-中国硒谷集团,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富硒食品工业整体水平,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二是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现有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富硒产品加工企业,结合富硒工业(农业)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三是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引导富硒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支持富硒企业或农村富硒专业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有效使用农业“三品”认证的标志,形成推动富硒企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3.2.5建设研发平台,推进科技创新

建设富硒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同建设,强力打造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围绕富硒特色产品研发,建成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检验检测、富硒新品种选育与技术集成推广、富硒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与科技交流为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平台。树立新理念、创造新模式、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成研究、验证及推广平台,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富硒农业产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和信息服务,为实现富硒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科研与企业的直接对接,架起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之间的桥梁,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2.6健全产业体系,完善推广路径

建立富硒农业生产技术及其标准服务体系,面对

TheSituationsandCountermeasurestoSe-richIndustryinAnkang

CUIYonghui1,2,TANGDejian2,XIESongfeng2,3

(1.AnkangBureauofAgriculture,Ankang725000,Shaanxi,China;2.AnkangSe-richProductR&DCenter,Ankang725000,Shaanxi,China;3.AnkangAgriculturalProductQualitySecurityTestandInspectionCenter,AnKang725000,Shaanxi,China)Abstract:Ankang,well-knownasthe“ChineseSeleniumValley”

,“NaturalBiologicalGeneBank”,etc.,hasinherentresourceadvantagesindevelopmentofeco-Seindustry,thedevelopmentofselenium-richproducts.OnthebasisoftheanalysisofDevelopmentStatusandproblemsofselenium-richAgriculturalinAnkangCity,itputsforwardtheideasandcountermeasuresofacceleratingindus-trialdevelopmenttobuildecologicalselenium-richproductsand“ChineseseleniumValley”regionalbrand,leadingthedevelopmentofruraleconomyinsouthernmountainousbyleapsandbounds.

Keywords:Ankang;Selenium-richAgriculture;developmentstatus;countermeasures

面的为农户提供指导服务,提高农民讲标准、用标准的意识,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因地制宜,确保做到“三个直接”,即科技措施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积极发挥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提高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及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其成为技术新、产出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示范的样板,对当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农业建设起到重要的先试、先导和示范作用,加快全市农业向优势模式转变。

一是科技服务体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富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园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产品升级;不断改革和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推进技术与重点产业对接、技术人员与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对接;加强职业农民培育,为标准化种养、规范化生产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市场营销体系。推广现代物流业态,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农校对接”,鼓励企业开发销区直销市场,积极在城市和农村社区发展直销门店。发展各类营销主体,运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加盟等现代流通方式抢占市场。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加快培育其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新主体。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政企联动的办法,开拓富硒产品营销市场,建立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三是质量监管体系。坚持政府监管与企业、园区、市场自身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市、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企业、园区、市场检测平台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抓住土壤环境、农资投入和产品产出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绿色、放心”农产品认证,提高富硒农产品品质,打响富硒有机品牌。

3.2.7制定富硒标准,配套技术规程

推动富硒产品标准化发展,并制定配套富硒生产技术规程。只有强化富硒标准制定和富硒标志使用,才能统一规范管理,只有同步配套富硒技术规程,才能保证标准的有效实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以“龙头”企业标准化带动更多农户,推进各类农业标准的实施,健全农业监测体系,完善各项农业标准化政策,提升农业执法部门人员综合执法水平,使生产销售主体在产前、产中、产后都有衡量的尺度和标准,最终使市场认同富硒产品,这样才能更利于做好硒检测、标注硒字样、减少硒风险、发挥硒效益、创造硒财富。

参考文献:

[1]郭建平,张紫洞.硒———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J].

药学实践杂志,1986(2):11-12.

[2]谭见安.环境生命元素与克山病[M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1996.

[3]巨拴科.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研究[E B /O L].(2009-10-21).

http ://ls j .an k ang .gov .c n /arti c le /j l y d /200910/332.ht m l .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常政发[2009]144号附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15)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序言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引导作用,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挑战;全国总体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常州农业要适应新形势,率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确保城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拓展对城市的多元服务功能。要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修订《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调整农业的功能、战略重心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和财政扶持重点,更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1.主要成就和发展基础 自2004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快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7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9%和36%。水稻单产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花卉苗木、时鲜水果、茶叶、水产品、特色畜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o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 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 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 趋势 一、建筑工程监理现状 工程建设监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智力密集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推行工程监理制以来,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监理行业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都实行了监理制,可是中国的监理市场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本 文将从多方面提出监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面临的问题.. I.监理市场不规范。当前监理业务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及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监理等,致使建设监理的作用在相当多的项目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任何行业都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市场规律,而市场规律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而没有市场的开放就没有市场竞争。当前监理市场的开放受到了制约,主要体现在行业性保护和区域性保护,垄断经营、封锁市场、抵制外来企业进入;有些地方主管部门利用监理企业需要到当地注册的政策规定,蓄意保护当地或自己下属监理企业等等。.. 2.监理工作不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基础建设项目的迅猛增长,使得现有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数量不能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各业主单位在招标时要求的人员资质都偏高,有的监理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在多个项目上报同一批人员,因此一旦中标,换人以及很多项目的总监只挂帅不出征和空挂监理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管理不到位受利益驱动以及为了企业生存的需要,有的监理企业把承揽的项目承包给个人或转包到某个较低资质的企业,而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对项目直接的管理不到位,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监理收费低,还没有完全做到市场化。事实上,监理单位的收费是有国家明文规定的,但由于目前监理行业竞争激烈,而且监理单位逐渐增多,所以收费不规范,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由于业主无根据地压价和监理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使得不少项目无法达到应有的取费标准,资金不足使得各监理单位只能勉强维持监理工作的

第二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践及第三节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策略和主要措施

第二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践 【考点】发展阶段 (一)启动建设阶段:1953-1978年 (二)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2年 (三)全面推进阶段:1992至今 (1)明确“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 (2)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业增收。 (3)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和保护农业。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4)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5)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例题:单选】纵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不包括()阶段。 A.启动建设 B.探索发展 C.全面推进 D.根本实现 【答案】D 【解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经历了启动建设、探索发展、全面推进阶段。D表述明显与现实不符。 【例题:多选】我国现阶段对农业的主导思想是()。 A.扩大农产品贸易开放,减少对农业的保护 B.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C.坚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D.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 E. 坚持在宏观调控中保护农业 【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查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考点】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进展 (一)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城镇化率提高。(二)农业产出增加、质量和结构优化:2006年,我国第一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52%,农业的机械化已到了中期阶段。 (五)农业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发育。 【真题:多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的特点有()。

陕西省安康汉滨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陕西省安康汉滨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 版

前言 安康汉滨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镇数量,乡数量,街道办事处数量,村民委员会数量,居民委员会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安康汉滨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安康汉滨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 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本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安康汉滨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真 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安康汉滨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安康汉滨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安康汉滨区镇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安康汉滨区镇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镇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安康汉滨区镇数量占全省镇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安康汉滨区镇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安康汉滨区镇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镇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镇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安康汉滨区镇数量同全省镇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安康汉滨区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安康汉滨区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安康汉滨区乡数量占全省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安康汉滨区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安康汉滨区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最新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申请报告

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6) 第一节申报单位情况 (6) 第二节项目概况 (6) 一、项目名称. (6) 二、建设地点. (6) 三、建设年限. (6) 四、建设规模与目标. (7)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六、结论. (9)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0)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10)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10)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1) 三、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落实的需要. (11) 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11) 五、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 (12) 六、稳定农产品市场,满足人民肉类、水果蔬菜消费的需要. (12) 三、项目进展情况. (13)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 (13) 第三章产业园发展战略及目标定位 (14) 第一节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园区规划理念 (14) 第三节园区规划总体思路 (15) 第四节园区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5) 第五节园区规划目标 (17) 一、总体目标. (17) 二、阶段目标. (17) 第六节园区发展战略 (19) 一、科技先导战略. (19) 二、市场引领战略. (19) 三、集聚整合战略. (19) 四、品牌立园战略. (19) 五、依托对接战略. (20) 第四章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21) 第一节粮食市场 (21) 一、粮食产业现状. (21) 二、市场前景分析. (21) 第二节水果市场 (22) 第三节生猪及肉牛市场 (23) 一、生猪市场. (23) 二、肉牛市场. (24) 第四节烟叶市场 (25) 一、烟叶行业现状. (25) 二、市场前景. (26) 第五节淀粉市场 (26)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总结了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抢抓省、市、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机遇,立足“三农”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农户开展土地“四化”经营,鼓励发展技术服务型、产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推行“企业(合作社)+支部+农户”新型利益连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种植结构适时调整 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小作物制种面积,扩大畜牧饲草种植面积,全镇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全镇农作物总播面积完成2017.5hm2,种植小麦36hm2,商品玉米678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56hm2,其中:番茄46hm2,辣椒干88hm2,洋葱294.5hm2,设施农业128hm2,各类制种747hm2,其中:玉米制种482hm2,瓜菜、花卉制种265hm2。制种玉米较2016年的904hm2下降了46.7%。

1.2示范点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把培育科技示范点作为科技推广的有效手段,建亮点、增效益。在全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其中:夏季示范点2个、冬季1个,共落实试验示范10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1.3特色种植稳步发展 受大环境影响,2017年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产业波动较大,镇政府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在稳定玉米制种的基础上,扩大非粮作物制种和蔬菜、辣椒干、加工番茄等区域特色产业,全镇2017年落实玉米制种面积482.07hm2。非粮食作物制种291.13hm2,分别是花卉55.13hm2,蔬菜123.87hm2,瓜类112.13hm2,其他作物制种4.47hm2。 1.4“四化”经营持续发力 1.4.1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全镇耕地面积1543.4hm2,2017年共流转土地面积323.8hm2,涉及农户542户,涉及41个经营主体,占总耕地面积的21%。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30家,带动农户2310户,连片流转241户,零星流转301户,流转价格4500~15000元/hm2。 1.4.2农业机械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770kW,拥有各种拖拉机1865台,占总农户数4146户的45%。耕作、排灌、收获、植保、畜牧、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广州市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

广州市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扶持力度,做强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规范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根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规定》(试行)(粤农农规〔2018〕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由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创建或认定的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简称:产业园,下同)。 本办法所称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是指增城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产业园产业项目建设的扶持资金。 本办法所称责任主体是指区人民政府和产业园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主体是指在产业园范围内注册并承担产业园建设项目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等;经营主体是指在产业园范围内注册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第二章扶持资金与扶持方向 第三条扶持标准。对上级批准建设的产业园,区级财政分别按照国家级每个10000万元、省级每个5000万元、市级每个3000万元的标准安排产业园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原则用于扶持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业品牌等产业发展项目。产业园建设项目原则上两年完成,根据产业园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补助资金总额原则上分2个年度据实下达。 第四条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可综合采取项目补助、惠农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使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的农业项目,可按不高于项目总投资的45%给予补助。 第五条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正面清单): (一)生产设施,主要指建设主导产业生产大棚和加工用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设施设备。 (二)产业融合,主要指产业园内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设施、产品储藏、冷链配送和流通设施的升级改造、新产业新业态(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设施配套、检验检测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等,优先支持5G设备设施建设。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李燕凌汤庆熹 一、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可以从三种不同视角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一)从阶段论视角来理解。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是指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按照阶段论观点,把历史上的农业区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原始工具,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畜力和非石油动力机械,现代农业则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技术装备、方法等。 (二)从状态论视角来理解。按照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方式特征进行描述性定义,现代农业一般具有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等基本特征,并具有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商品率“多高”的显著特点。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把现代农业描述成机械化、电器化、化学化、工厂化、市场化、专业化等农业。 (三)从过程论视角来理解。从事物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现代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今世界所谓的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 从以上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XX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

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带动农户万户,联结基地万亩;农产品初加工以上,精深加工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完善合作经营机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合作社达311家,注册资本12.2亿元,合作社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占总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61.8%,成为组织生产和联系市场的重要纽带。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到2015年底,全市培育10—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1560户,其中种植100亩以上大户达到586户,种植面积9.1万亩。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也将面临向消费型社会转换,我国经济应该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少投资是这个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需求方的变化对于行业、企业盈利几乎是决定性的。而目前投资、需求的前景黯淡势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资的不景气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传统业务快速下沉已经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未来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 我国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 ) 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会影响投资增速

投资增速下行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为%,高出9月个百分点,表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较之前有所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为%。 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累计同比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值及同比 2015年前11月沪深两市定增的募集资金为9218亿,远超过2014年的6824亿,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增强。就建筑行业而言,债务直接融资量继续下降,偏好定向增发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定增募集金额已为历年最高,另外还有亿的定增方案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考虑349亿的优先股融资就达到了591亿)。2016年建筑行业定增融资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将为建筑企业并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由于投资下行,建筑公司经营承压,大部分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度过难关。稳定的资本市场为建筑企业转型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建筑行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自“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区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寻找输出过剩产能的机会,以期实现更多价值。从各省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 的建设工作在获得各省市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多项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启动,预计未来将首先在铁路、航运、水运等基建投资方面得到切实地落实。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 一、创建布局 1,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因素,统筹推进国家产业园建设。 2,2020年重点支持创建优质粮油、健康养殖、现代种业产业园,鼓励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创建中药材产业园。 3,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申请创建。产业园应布局在县以下。 二、创建条件 1,申请创建的产业园,原则上不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批准建设的产业园主导产业相同。 2,申请创建的产业园,经过两年左右的创建,应达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评价和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办规〔2019〕51号)规定的认定条件。经评估与认定条件差距较大的,不得申请。 3,统筹考虑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申请创建的产业园,与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批准建设的和2020年拟申请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区域,原则上不能重叠。4,近两年发生重大农业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被省级及以上环保、农业农村或食品安全等部门通报的县市,不得申请。 三、创建数额 1,原则上2018年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00亿元及以上的省份按2个申报,7000亿元以下的省份按1个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排1个申报指标。对2019年中央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不规范的省份扣减1个指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由所在省统筹安排申报。超指标申请不予受理。 2,按照种业发展品种布局,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基础好的北京、河北、福建、新疆、西藏等省市区,按确定品种增加申报1个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 3,对于2019年安排省级财政自有资金建设产业园10亿元以上的省份,可申报3个省级产业园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安排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省份,可申报2个省级产业园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安排2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省份,可申报1个省级产业园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通过评价认定后,授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 四、创建程序 1,县级政府申请、省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择优遴选的方式确定拟列入创建名单的产业园,经分管省领导审定后报送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创建条件开展竞争性遴选,认真组织好创建方案、建设规划评审和实地核查等工作。 2,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采取书面审查备案和竞争性择优遴选相结合的方式批准创建。对产业园建设成效突出、建设体系完善、省级财政自有资金投入大的省份申报的部分产业园,经书面审查符合条件后纳入拟批准创建名单。对部分产业园开展竞争性遴选,组织专家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择优纳入拟批准创建名单。 3,对拟批准创建产业园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公布。

如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如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附申报条件)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 农业部和财政部建立推进协调机制,成立以农业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农业部和财政部通过联合评审在2017年6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第一批11个、第二批3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条件 ? 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达到以下条件: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本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并经所在地县级或以上政府批准同意,明确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已经形成,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产业园专项规划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 ?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着,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金华市发展现代农业战略重点与实施策略

金华市发展现代农业战略重点与实施策略长期实践积累形成了传统农业所具有的众多优良品质,但在当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剧的形势下,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表现在耕作科学性较缺乏,规模普遍较小,效益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等。 现代农业在继承传统农业精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赋予农业以新的内涵和发展动力,要求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大量运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讲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研究金华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构架,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策略,对指导当前及今后一时期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主要研究内容: 1、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意义; 2、金华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金华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目标; 4、金华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重点与布局; 5、金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策略。 金华市发展现代农业战略重点与实施策略 1、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意义 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农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农业资源总体上趋于减少,努力使农业资源达到消长平衡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农业生态效益受到期重视;世界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农产品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正在向多层次和精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农产品认证制度在各国逐步兴起,食品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可循环、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逐渐兴起,并成为传统农业理论转向现代农业理论的重要标志。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模式。我国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必将导致农业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国家倡导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

陕西省最新县区行政区划代码

610000 陕西 610100 西安市610102 新城区610103 碑林区610104 莲湖区610111 灞桥区610112 未央区610113 雁塔区610114 阎良区610115 临潼区610116 长安区610122 蓝田县610124 周至县610125 户县610126 高陵县610200 铜川市610202 王益区610203 印台区610204 耀州区610222 宜君县610300 宝鸡市610302 渭滨区610303 金台区610304 陈仓区610322 凤翔县610323 岐山县610324 扶风县610326 眉县610327 陇县610328 千阳县610329 麟游县610330 凤县610331 太白县610400 咸阳市610402 秦都区610403 杨凌区610404 渭城区610422 三原县610423 泾阳县610424 乾县610425 礼泉县610426 永寿县610427 彬县610428 长武县610429 旬邑县610430 淳化县610431 武功县610481 兴平市610500 渭南市610502 临渭区610521 华县610522 潼关县610523 大荔县610524 合阳县610525 澄城县610526 蒲城县610527 白水县610528 富平县610581 韩城市610582 华阴市610600 延安市610602 宝塔区610621 延长县610622 延川县610623 子长县610624 安塞县610625 志丹县610626 吴起县610627 甘泉县610628 富县610629 洛川县610630 宜川县610631 黄龙县610632 黄陵县610700 汉中市610702 汉台区610721 南郑县610722 城固县610723 洋县610724 西乡县610725 勉县610726 宁强县610727 略阳县610728 镇巴县610729 留坝县610730 佛坪县610800 榆林市610802 榆阳区610821 神木县610822 府谷县610823 横山县610824 靖边县610825 定边县610826 绥德县610827 米脂县610828 佳县610829 吴堡县610830 清涧县610831 子洲县610900 安康市610902 汉滨区610921 汉阴县610922 石泉县610923 宁陕县610924 紫阳县610925 岚皋县610926 平利县610927 镇坪县610928 旬阳县610929 白河县611000 商洛市611002 商州区611021 洛南县611022 丹凤县611023 商南县611024 山阳县611025 镇安县611026 柞水县

关于对当前我国建筑业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关于对当前我国建筑业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有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建筑市场的规模、企业的数量、资质等级、技术力量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确决策,宏观调控的结果,建设行业也成为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优先发展和巨大的税收来源。 但同时建筑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问题急需解决,否则必将对这个行业乃至带来工程建设不可挽回的遗憾。 (一)建设单位 我认为,建筑业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建设单位的问题是“万恶之源”,因为它是“龙头”,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同时许多建设单位为了恶意逃避责任,当然也有项目所在地的基层政权为了税收,而成立项目公司,一旦工程结束后,立即注销项目公司,使得许多责任无从追溯。(微文:建设领域成了危害党和政府信誉的重灾区) —1—

1 质量责任远未落实。虽然在《建筑法》中明确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但几乎没有一个建设单位真正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使得所谓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五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形同虚设,无一可以真正落实到位。所以我国房屋建筑的平均寿命仅30年(当然也有规划、大拆大建等原因。我认为,这也是建设单位其他各项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根源)。 2 在工程工期方面。永远把追求工期放在第一位,一是提前开工,在建设手续未办理完毕的情况下强行要求施工、监理企业进场;二是违背客观规律和合同约定,强行压缩工期。以上行为导致大量违法、违规行为产生,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 3 在工程资金方面。一是强行压低工程造价,迫使施工单位低于成本价进行低价竞标;二是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将资金压力转嫁到施工单位;三是拖欠工程款。以上行为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留下了隐患,更因工程款被拖欠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频发。 —2—

如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附申报条件)

如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附申报条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部和财政部建立推进协调机制,成立以农业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农业部和财政部通过联合评审在2017年6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第一批11个、第二批3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条件 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达到以下条件: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本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并经所在地县级或以上政府批准同意,明确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已经形成,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产业园专项规划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

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着,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着。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有保障。在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方面,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产业园运行管理机制有活力,方式有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政府引导有力,多企业、多主体建设产业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对地方申请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符合上述条件的,可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重点围绕以下任务开展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