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问题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问题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问题

脑卒中运动康复治疗路径

脑卒中运动康复治疗路径 功能分期 治疗方法治疗目 的 注意 事项上肢手下肢 急性期 1、早期预防、治疗肺部感染,促进肺功能康复。预计 昏迷时间较长病人,早期气管切开、经常翻身拍背、雾 化吸入、联合应用抗生素等; 2、早期预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进食、通便以 促进肠道功能康复,即给予西米替丁预防,出现消化道 出血给予多次输血、胃肠减压,注入止血药等; 3、早期预防、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促进泌尿系统功能 康复。病人清醒后,较早夹管后拔除导尿管,昏迷病人 经常调换导尿管,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 4、早期进行物理治疗:1)床上良姿位的设计:患侧 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2)关节的被动运动和自我辅 助运动;3)体位的变换;4)床上活动:上肢自助被动 运动、桥式运动;脑出血术后2~3天即开始对偏瘫肢 体综合功能训练;5)神经肌肉电刺激; 5、早期言语训练采取:1)口形发音训练;2)手势训 练;3)使用交流板训练;反复练习,不厌其烦,循序渐 进地锻炼病人语言能力。 6、早期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使用抗抑郁药物。术后 2~3天即开始对清醒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焦虑 情绪,有时使用抗抑郁药物如多虑平等; 促进整 体运动 功能恢 复,早日 参与主 动功能 训练; 预防二次 损伤为 主,压疮 及心、肺、 泌尿系统 功能障碍 及癫痫等 应与临床 同步治 疗; Brunnstrom Ⅰ期1、肩胛骨的被 动活动 2、肩关节的全 范围训练和挤 压训练; 3、肩关节周围 肌肉、腕伸肌 群、肱三头肌 的ROOD刺激 疗法; 4、上肢的的良 肢位摆放; 5神经肌肉电 刺激; 1、手指的被动活 动;2、整个上肢 的向心性按摩; 3、腕关节和指间 关节的挤压训 练; 4、良肢位摆放; 5、ROOD技术刺激 腕和手背部肌 肉; 1、下肢全范围关节活 动度训练; 2、下肢各关节挤压训 练;3、下肢的良肢位 摆放; 4、翻身训练; 5神经肌肉电刺激; 促进上 下肢的 本体感 觉恢复, 适当诱 发肌张 力预防 肩关节 半脱位 和肩手 综合征; 预防肩关 节半脱 位、肩手 综合征、 治疗过程 中防跌 倒;出现 癫痫应与 临床同步 治疗; Brunnstrom Ⅱ期1、肩关节周围 肌群、伸肘肌 群诱发训练; 2、坐位下患者 自己利用重力 挤压上肢各关 1、手指的被动活 动;2、整个上肢 的向心性按摩; 3、腕关节和指间 关节的挤压训 练; 1、下肢肌肉力量诱发 训练; 2、利用联合反应引出 更多随意运动; 3、下肢接触地面的坐 位平衡训练; 促进上 下肢的 本体感 觉恢复, 提高患 者的自 训练时注 意保护好 患者、整 个过程尽 量在坐位 下进行;

脑卒中康复训练

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恢复期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 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脑卒中运动康复治疗路径

伸肘肌群 诱发训练; 2、坐位下患者自己 利用重力 挤压上肢 各关节;3、利用联合 反应引出 患侧更多 随意运动; 4、半随意的促进肘 关节的伸 展上肢的向心性 按摩; 3、腕关节和指 间关节的挤压 训练; 4、良肢位摆 放;5、ROOD 技术刺激腕和 手背部肌肉; 2、利用联合反应 引出更多随意运 动; 3、下肢接触地面 的坐位平衡训 练; 4、双桥运动; 5、转移训练; 本体感 觉恢 复,提 高患者 的自我 转移能 力; 护好患 者、整 个过程 尽量在 坐位下 进行; 出现癫 痫应与 临床同 步治 疗; Brunnstrom Ⅲ期1、肩关节 周围肌肉 诱发分离 运动; 2、上肢的 负重训练; 3、抑制上 肢的肌张 力;促进手 1、拍打腕部和 手背部肌肉促 进手指的伸展 运动; 2、适当的牵伸 腕部肌肉降低 手指的肌张 力; 3、握住患者手 1、下肢屈髋屈膝 协同训练,促进 患者的屈髋屈膝 能力; 2、用力按压胫骨 前肌和刺激足背 外侧诱发患侧的 踝背屈; 3、手法牵伸小腿 降低联 合反 应,抑 制共同 运动, 促进分 离运 动; 抑制共 同运 动;出 现癫痫 应与临 床同步 治疗;

臂的功能恢复并减少联合反应; 4、使肌张力正常化的姿势选择性运动; 5、促进肘关节的伸展运动;指做五指诱发 伸展运动;4、 做双侧划船样 抗阻运动促进 前臂的分离运 动; 三头肌降低张 力; 4、单桥运动; 5;俯卧位下的屈 膝辅助肌力训练 促进患者伸髋屈 膝的分离运动; Brunnstrom Ⅳ期1、坐位, 训练伸肘 位肩关节 前屈直到9 0°,如患 者双手握 住体操棒, 将肘关节 伸直,使肩 关节从0° 前屈直到9 0°等; 2、患手推 1、仰卧位,伸 肘肩外展9 0°,前臂旋 前,完成四指 伸展动作,然 后被动屈曲, 如此反复; 2、仰卧位,伸 肘肩外展9 0°,前臂旋 前,完成拇指 外展及旋转; 3、仰卧位,伸 1、仰卧位,下肢 屈髋,同时要求 患者完成屈膝及 踝背屈、外翻的 动作,且患侧膝 关节向健侧肩方 向活动; 2、屈髋屈膝位, 完成踝背屈训练 (此时告知并可 辅助患者完成外 翻动作); 3、俯卧或侧卧位 纠正共 同运 动、使 运动从 共同运 动模式 中脱 离; 治疗过 程中防 止屏 气;动 作完成 要规 范,保 持头 部、躯 干的中 立位并 不断矫 正异常

卒中病人运动评分标准(MAS)

卒中病人运动评分标准(MAS)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评分标准日期 从侧仰卧1分:自己牵拉侧卧 2分: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上肢留在后面 3分: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之移动 4分:患侧上肢主动移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移动 5分: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肩前倾,上肢前屈) 6分:在3s内翻身侧卧(不用手) 从床仰边卧坐1分:侧卧,头侧抬起,但不能坐起(帮助病人侧卧) 2分:从侧卧到床边坐(治疗师帮助病人移动,病人能控制头部姿势) 3分:从侧卧到床边坐(治疗师准备随时帮助病人将下肢移至床边) 4分:从侧卧到床边坐(不需帮助) 5分: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帮助) 6分: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帮助) 坐位平衡1分:必须有支持才能坐(帮助病人坐起)2分: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双足双膝靠拢,双足可着地) 3分: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前移且分配均匀(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

4分:无支持能坐并可转动头部及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 5分: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后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许抓物,腿和双足不要 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触到足 前10cm) 6分:无支持坐在椅子上,触侧方地面,并回到原位(要求姿势同上) 从坐到站1分:需要他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 2分:可在他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3分:可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4分:可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s(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5分:坐—站—坐不需要别人监护(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 6分:坐—站—坐不需要别人监护,在10s 内重复3次(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步行1分:能用患腿站,另一腿向前迈步(髋关节必须伸展,可随时给予帮助) 2分:在他人随时准备帮助下能行走 3分:不需帮助能独立行走(或借助器具)3m 4分:不用辅助器具15s能独立行走内5m 5分:不用辅助器具25s内能独力行走 10m,然后转身拿地上1个小沙袋并且走回原地 6分:35s上下四级台阶3次(可用辅助器具,单不能扶栏杆)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治疗运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5例,所有患者都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并且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的48h、接受康复治疗1w、4w之后利用评分量表来对其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ADL指数来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之1w、4w时的评分和ADL水平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整体疼痛程度要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13/1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10/15)。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运动功能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标签: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 脑卒中在临床医学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其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大都为神经内科疾病,若不能够接受良好的整体预后,就会导致患者在接受成功治疗之后依然存在程度不一的功能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1]。根据研究来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治疗运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现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满足目前临床医学中运用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过MRI或者头颅CT检查之后得到证实,其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神志较为清晰,偏瘫肌力处在0~4级之间。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9例和11例,年龄为47~79岁,平均为56.5岁。两组患者分别有15例,在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比较上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所有患者都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其中脑出血患者对齐实施电解质平和维持、脱水治疗、预防感染以及血压控制等;腦梗死患者接受降压、脱水、溶栓、抗凝等治疗[2]。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康复治疗,首先保持好体位和姿态;其次从被动转变到对患侧肢体不同关节进行运动,特别是要引导其主动进行训练;再者,还要能够引导患者转变坐位和体位平衡,进行步态训练和负重训练,对精细动作进行训练;最后,要能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医护人员要能够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其内心的压力得到缓解,训练时间和频率控制为30min/次、5次/w,并且要能够积极协助患者进开展日常的训练活动,包括行走、移动、上下楼梯、穿衣等[3]。

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运动疗法分为哪几类? 一、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 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即良肢位的摆放。 2. 体位转换:偏瘫患者急性期的体位转换非常重要,无论处于何种体位,如果长时间不进行体位转换,就会在该姿势下出现软组织挛缩。 3. 适当的被动运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保持关节的活动度。 (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早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防止康复进程的合并症的发生,可以尽早促进功能恢复,可以预防异常的身体姿势,预防关节活动的受限、疼痛和挛缩,预防压创,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 1. 改善组织挛缩:可进行关节伸张训练和摆动训练等。 2. 缓解肌痉挛:可进行收缩 - 松弛训练和维持 - 松弛训练等。 三、良肢位摆放 ( 1 ) 保持床上卧位正确姿势的意义 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因此这时的床上卧位姿势格外重要。不良姿势会加重痉挛程度,甚至会造成关节挛缩的严重后果,可以说,保持急性期床上的正确卧位关系到 康 复的成败,必须给予重视。 ( 2 )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 右图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可以看到:患者的上肢常表现为肩 关节的内收、内旋;肘关节的屈曲;前臂的旋前;腕关节的屈曲,以及掌指关节 的屈曲。下肢,髋关节主要表现为一个外展、外旋;膝关节是伸展的姿势;踝关 节则是下垂、内翻。 良肢位的根本目的在于 “ 预防 ” ,也就是在早期痉挛没有出现的时候, 把患者摆成一种 “ 抗痉挛 ” 体位。良肢位的摆放原则就是对抗偏瘫的异常运 动模式。 如果患者要进行患侧卧位,也就是患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则患者头 部应该保持在自然的舒适位。患侧的上肢应该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 腕关节自然背伸,患侧下肢应该取屈曲位,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健 侧的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一较长的软垫。 健侧卧位,也就是健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首先应该在患者的躯干前方及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个案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个案分析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实习医院: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联系电话: 医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个案评分标准 姓名班级实习医院 题目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个案得分

评审教师评审日期年月日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个案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偏瘫患者的康复实践,探索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利用仪器治疗,结合被动、主动运动以及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手段,以患者积极配合为前提,对患者展开康复治疗,并定期进行康复评定。结果经过3个月的住院康复治疗,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较好的在平衡杠内扶杠行走。结论在病发早期患肢无法活动,肌力低下的患者,通过早期配合治疗师进行主动、被动活动,对加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效果。所以,早期康复的介入会显著减轻康复的难度,提高康复效果。 1.背景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之一[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它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对其早期康复现状报告如下。 2.实验情况 2.1个案基本情况 患者,男,53岁,工人,右利手,家住杭州望江西苑30—802,妻子、儿子体健。此次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月余”收住入院。患者于3月前突然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当时抬起费劲,不能独立行走,伴言语不能、口角歪斜、口角流涎、饮水呛咳,小便失禁,来我院急诊,行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区多发腔梗”,予以脱水降颅压(甘油果糖);清除自由基(依达拉奉);抗血小板聚集(奥扎格雷、阿司匹林);降纤治疗(东菱迪芙);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舒血宁、桂哌齐特)等治疗。病情稳定,但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进一步康复,转入我康复科。通过Brunnstrom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以及ADL能力等的评定,现考虑予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如:肢体主动、被动活动,Bobath、Brunnstrom、PNF技术以及气压回流、功能性电刺激、针灸等治疗方式)。既往患者检查出高血压3年余,近年规则用药(具体不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摘要:本研究通过运动疗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的探讨,论述运动治疗方案对于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并根据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特点找出科学的、合理的康复方案。运动可以使生物体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它是人类最常见的生理性刺激,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较常规疗法具有较强优势。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方案;运动疗法 脑卒中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中风,它是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其发病往往比较突然,所以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的一种。通常指的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因为各种病因所引起脑内的动脉逐渐狭窄、闭塞,直至动脉破裂,进而造成患者往往会出现急性脑血液循环的障碍,这种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脑功能障碍症[1]。其在临床方面的主要表现是猝然昏扑、不省人事甚至是突然发生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等现象。脑卒的过程中就给患者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在该过程中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的状况,都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都是在发病后的数天开始恢复,两个月左右是最大的回复限度,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由于挛缩的形成,恢复就也变得非常的缓慢,六个月后基本上患者就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性[2]。所以,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条件下,第一时间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尽可能的缩小局部受损范围,来保障治疗的最佳效果,在锻炼时必须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且不可盲目的进行。有美国的心血管护理分会、心脏病学会、体力活动以及代谢分会和卒中分会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卒中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最好每周进行5次左右的有氧运动,每次有氧训练的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样对卒中患者减少卒中复发的危险是及其有效的[3]。同时报告中还指出,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不用的人而略有所不同,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可有适当的间隔,但是每天的运动时间之和必须要大于20分钟。患者在进行恢复训练是的计划要结合其病史与体检结果来进行,所用的运动器械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做相应的调整。卒中后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肌力减弱的现象,所以该报告还建议其应进行必要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的强度为每周要不少于3次,康复训练的内容要包括多组主要肌肉群[4]。 1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脑卒中是全球非常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当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就使得原来无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很好地治疗,患者可以得到恢复,可是脑卒中的患者虽然大部分能够治疗,但其相对致残率却是非常高的[5]。所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不是一个迅速的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正是由于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费用非常昂贵,很多的患者在没有完全康复后就出院,使得没有得到全过程的治疗[6]。在出院后患者非常需要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同时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进而不断的促进患者身心功能方面恢复。所以,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期康复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大量的实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有效研究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的有效研究 英国Barker 等于1985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启动了TMS 基础与诊疗研究。TMS 是利用脉冲磁场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感应电流、激活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导致电生理和功能的改变,既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质可塑性调节的最终效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是一连串持续作用于大脑局部的TMS 脉冲,刺激强度不变,刺激频率每秒l~20 次或更高。rTMS 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可以促进大脑可塑性的改变,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国内在rTMS 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介绍rTMS 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rTMS 的应用基础1rTMS 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神经功能康复是建立在脑中枢可塑性的基础上,包括突触连接的改变以及各种结构兴奋性的改变,主要涉及病灶残存细胞和周边结构以及非受累侧半球的神经细胞群。正常状态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eciprocal

interhemi-spheric inhibition,rIHI) 达到并维持功能平衡状态,表现为一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l) 区对另一侧半球Ml 区的抑制。 脑卒中后不仅会造成患侧皮质兴奋性的改变,还会影响大脑两半球主要运动区间经胼胝体的抑制通路的平衡。半球间竞争模型显示,患侧半球兴奋性的降低不仅是由于病灶局部造成的,非受累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过度抑制进一步降低了患侧半球的兴奋性。这种持续的非受累侧半球高兴奋性,可能是脑卒中后期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在运动功能康复的过程中,通过抑制非受累侧半球皮质兴奋性或易化患侧半球皮质兴奋性可以使半球间 抑制平衡正常化。rTMS 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功能重组正是基于这个原理。2rTMS 频率的划分 rTMS 的参数很多,包括刺激频率、强度、脉冲总数、部位、刺激间歇及持续时间、次数、疗程等。其中,频率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基于生物学效应将其分为 2 种刺激模式:低频刺激(≤1 Hz) 和高频刺激(>1 Hz)。低频刺激降低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因此可作用于脑卒中非受累侧皮质;高频刺激提高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可作用于脑卒中患侧皮质。而且Matz 等研究表明,非受累侧的低频rTMS 对于改善运动功能有效;非受累侧低频rTMS 治疗的风险低,患者的耐受性好。因此,脑卒中后的rTMS 治疗大多采用非受累侧的低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 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I.早期康复的内容: 包括1.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2.体位变换;3.关节的被动活动;4.预防吸入性肺炎;5.床上移动训练;6.床上动作训练;7.起坐训练;8.坐位平衡训练;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10.移动训练。 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 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应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蛛网膜下腔出血未手术病人,应观察1个月左右在谨慎开始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1.正确的床上卧位 体位摆放关系到康复预后的好坏,为预防并发症,应使患者肢体置于良好肢位,即良肢位。这样可使患者感觉舒适,又可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预防压疮和肢体挛缩,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 具体如下: A.健侧卧位 健侧肢体处于下方的侧卧位。头枕于枕头上,躯干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 肩关节屈曲约100°,上肢尽可能伸直,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用枕头垫起,保持屈髋、屈 膝位,足部亦垫在枕头上,不能悬于枕头边缘。健侧肢体在床上取舒适的姿势,可轻度伸髋屈 膝。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肿。 B.仰卧位 头部枕于枕头上,躯干平展,在患侧臀部至大腿下外侧垫放一个长枕,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 患侧肩胛下方放一枕头,使肩上抬,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手中不握东西。患 侧下肢伸展,可在膝下放一枕头,形成膝关节屈曲,足底不接触物品,可用床架支撑被褥。

C.患侧卧位 患侧肢体处于下方,这样有助于刺激、牵拉患侧,减轻痉挛。患侧头稍前屈,躯干后倾,用枕 头稳固支撑后背,患侧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患侧 下肢髋关节伸展、微屈膝。注意,一定要保持患侧肩处于前伸位。 2.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不仅可以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还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并可促进全身机能恢复。 A.肩关节的屈曲和外展、肩关节的内收和外旋:治疗师一手固定肩关节加以保护,另一手做肩 关节的屈曲、外展、内旋和外旋。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肢体的偏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性偏瘫,康复治疗不仅要促进肌力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促进肌肉运动高级神经控制的重建。 脑卒中三级康复中的“一级康复”指的就是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的理论基础是基于Brunnstrom 提出的六阶段过程。 ①患肢迟缓性瘫痪,无自主运动; ②肌张力增加,痉挛出现,有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无随意运动; ③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加重; ④痉挛不再加重或挛缩减轻,共同运动有所减弱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及正常模式的运动; ⑤痉挛显著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完成较难的分离运动及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 ⑥痉挛和共同运动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恢复。 一、运动疗法的原则与禁忌 康复训练的四大原则为:早期干预、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的具体原则。 ①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②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肉和力量训练。 ③患侧功能重建训练为主,健侧代偿训练在后。 康复干预禁忌:合并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频发癫痫、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二、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治疗:①良姿位摆放;②体位转换训练;③平衡能力训练;④躯干控制能力训练;⑤保持关节活动度治疗;⑥感觉功能训练;⑦其他治疗。 1、良姿位摆放 偏瘫卧位姿势:保持良好的瘫肢功能位置是防治患肢拘紧挛缩及肌萎缩的重要康复手段。患者病后,经过一点时间,即由软瘫逐渐进入硬朗期。上肢发生肩、肘、腕、指关节的屈曲挛缩,下肢发生髋、膝、踝关节的过伸及屈曲困难。故应采取早期拮抗卧位姿势,以避免或减轻肌张力的增高。 (1). 健侧卧位姿势 健侧卧位姿势是偏瘫病人最佳卧床体位,其正确的姿势是瘫侧肩关节前伸,肘、腕、指关节保持伸直位,可在胸前放置枕头或衣物,垫起患侧上肢,保持良好体位。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应自然屈曲,骨盆取内旋位。 (2). 患侧卧位姿势

脑卒中作业治疗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方案 脑卒中及临床表现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 Fugl-Meyer评定法 Fugl-Meyer评定法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定。其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共113个小项目,总分为226分,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2.认知功能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韦氏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等。评价应包括患者意识水平、注意力、言语、记忆、思维和知觉功能等方面。 3.步态分析:观察分析、定量分析。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提问法、观察法、量表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或者FIM量表) 5.生活质量评价 进行作业治疗应考虑的患者个体因素 1.患者家庭成员的支持情况。 2.根据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而选择作业活动。 3.选择的作业活动应尽量与日常生活有关。 4.患者的个人爱好、兴趣。 5.对有职业前途的患者,应适当选择相关的职业性活动。 作业治疗目标 结合临床的其他治疗,首先训练患者令其最大限度的恢复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业活动,循序渐进,再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训练以及提高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的活动训练,适当改造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环境,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 作业治疗训练 主要介绍上肢和肩部的康复训练,以便更好实行日常生活的训练 脑卒中后,患侧肩关节下降、后缩,甚至脱位,肩关节的控制能力降低,患者不能外展、前屈肩关节,因此患者倡议过度的上抬肩部或用躯干侧弯加以代偿。早期开始肩部运动训练可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发生肩痛和肩关节挛缩,同时又发患侧上肢分离运动尽早出现。

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1

偏瘫(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本人研究生期间两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一位中风患者进行行走能力的训练,该患者目前从刚来时需要做轮椅在家人陪伴家到达训练室到现在已经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且回到工作岗位。中风后大多数患者选择在康复中心进行恢复训练一段时间然后回家,但是在康复中心恢复价格昂贵,在回家之后如果不继续进行训练,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日渐减退,下面是设计的一些简易动作,患者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家进行训练。 脑卒中可发生在大脑、小脑或脑干的左侧或右侧.可在脑实质内或脑实质外而引起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障碍。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不同常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某支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相应部位脑组织坏死。患者以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患者,多在情绪激动、疲劳或体力活动时突发。偏瘫治疗主要的方法有:促通技术、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物理疗法等,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是基于新的运动控制理论上的,是临床重新训练治疗方法中较新的方法之一。这种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以运动控制、运动学习以及康复科学领域出现的内容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动态的,是根据出现的证据变化着的。运动控制是调节或者管理动作所必需机制的能力。 目前典型的偏瘫步态常表现为摆动期足下垂、内翻、髋关节外展外旋之划圈步态。脑卒中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导致跟腱挛缩,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也可导致足背伸困难。另外患侧屈髋、屈膝不充分是划圈步产生的主要原因,足底压力传感器能采集到患者患侧足趾在传感器上拖行的压力信号。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的过度活动可引起足内翻,跖屈肌痉挛和足内翻在首次着地时妨碍了足跟着地从而影响了步态的稳定性,痉挛的跖屈肌也限制了膝关节的伸展,摆动相末期可造成不充分的足趾离地。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上的表现为垂直压力曲线没有“双峰”特征,足的接触点和压力中心轨迹从足前掌的外缘开始]。膝关节的屈曲还受到股四头肌、腘绳肌、屈髋肌的影响,股四头肌痉挛可导致在迈步时膝关节过度屈曲,继之股四头肌被拉长,从而引发牵张反射,限制膝关节屈曲,导致膝过伸。在迈步末期,腘绳肌过度活动阻止膝的完全伸展,而导致在首次着地时膝屈曲,过多的膝屈曲贯穿于整个站立相,需要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阻止因过多的屈曲而导致的突然倒地。屈髋肌无力导致髋屈曲不够,主要影响摆动相。在迈步开始时髋关节屈曲的运动帮助身体向前。在迈步时髋屈曲不足,髋关节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引起膝关节屈曲,可导致膝关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1.自己牵拉侧卧(起始位必须仰卧,不屈膝,患者自己用健侧手牵拉向患侧卧,用健腿帮助患腿移动) 2.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起始位同上,上肢留在后面) 3.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其移动。(起始位同上) 4.患侧上肢主动移动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运动。(起始位同上) 5.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起始位同上,肩前伸,上肢前屈) 6.在3s内翻身侧卧。(起始位同上,不用手) 从仰卧位到床边坐 1.侧卧,头侧抬起,但不坐起(帮助患者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帮助患者移动,整个过程患者能控制头部姿势) 3.从侧卧到床边坐。(准备随时帮助将患者下肢移至床边) 4..从侧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5..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6..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坐位平衡 1.必须有支持才能坐帮助患者坐起 2.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持,双膝和双足靠拢,双足可着地靠拢) 3.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的前移,且分配均匀(体重在双髋处能很好的前移,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 4.无支持能坐并能转动头和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支持,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不要移动到椅座上) 5.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面并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允许患者捉住东西,腿和双足不要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必须触到足前10cm的地面) 6.无支持能坐在凳子上,触摸侧方地面并返回原位(要求姿势同上,但患者必须向侧位而不是向前方触摸) 从坐到站 1.需要别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 2.可在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3.可以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和用手扶持) 4.可以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秒(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5.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二、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三、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1、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床上训练: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2、脑卒中的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具体包括: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3、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

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1、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降低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改善和消除危险因素旨在降低无症状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或推迟患者的发病年龄。目前除了年龄、性别、种族和家庭遗传等危险因素不可干预外,已明确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并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上升与高血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舒张压降低5~6mmhg,即可使脑卒中减少42%。 2、糖尿病:糖尿病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使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增加3.6倍,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也随之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以及疾病控制程度有关。通过饮食或药物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是预防的关键。 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1、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中风患者的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

中风患者的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 中风也叫脑血管意外,是脑的一部分血管出现了梗塞或破裂出血造成了脑细胞的损伤、破坏或坏死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各部分功能,早期的中风病人可能是一侧肢体不能动,到了晚期上肢呈屈曲的状态,下肢伸直,走路时呈现一种画圈的步态,由于脑细胞的破坏或死亡通常是不可逆的,完全通过自行恢复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在此强调功能锻练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证明功能锻练能使损伤周围的正常脑细胞替代损伤部分的脑细胞丧失的功能,通过康复锻炼,可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挛缩,增进身体的康复,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功能锻练应该尽早的进行。所谓尽早进行功能锻练就是指病情比较平稳了、生命体征也比较稳定了、症状体征不再进展时康复治疗就可以介入了,有资料表明康复治疗进行得越早恢复效果就越好,发病后两周到三个月是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早期康复治疗是既安全又有效的。功能锻练有两大原则:1、尽早进行,避免废用综合征。2、科学的功能锻炼,避免误用综合征。在这里我们想强调一点就是家属可以参与学习一些简单的功能锻炼方法,多一些鼓励,家属可以起到支持和辅助的作用而不是代偿作用。所谓废用综合征是指如果不活动肢体或活动减少就会继发引起进一步的功能障碍,比如关节,如果1-2 周不动,很有可能就会发生关节的挛缩或僵硬,恢复起来就需要1-2个月,如果中风病人在早期还不能动时就在别人的帮助下活动关节,这样就避免了废用综合征。 一、功能锻炼可按以下阶段进行 1、按摩与被动运动。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分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其次除树立信心外,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锻炼,大多数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4、动作锻炼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 (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