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保护性耕作技术简介

为了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多年来不得不加大对土壤的耕作力度,努力扩大复种指数、灌溉面积,增加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造成地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依托农业机械将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实施硬茬播种和施肥的一种先进的耕作技术,这项技术本质就是依靠农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少耕免耕、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风蚀与水蚀、降低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劳动力、机械、能源的投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不断提高过程,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推广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性耕作推动节本增效。一是节约机械作业费用,特别是小麦免耕播种,将多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平均节省机械作业费用30-40元/亩;二是节约化肥。农民传统施肥一般在50公斤/亩,且20%左右的化肥散撒在地表流失浪费掉,而小麦免耕播种实施化肥深施,肥效被全部利用,一般施肥25-35公斤/亩就足够,与传统种植节省30元左右/亩;三是节水抗旱能力增强。与传统种植相比,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少浇1-2遍水,节省费用20元/亩,雨季土壤增加蓄水量;

四是增产效果明显。通过几年的测产对比数据分析,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麦平均增产18.16公斤/亩;玉米平均增产28.38公斤/亩。五是抗倒伏能力增强、降低了发病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使作物群体结构更为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好,降低了田间湿度,作物株高得到了控制(一般比传统种植的作物株矮3-5厘米),促进了茎秆的稳健生长,提高了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减少了因茎秆基部潮湿得不到充足阳光而引起的小麦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二、保护性耕作具有较好的社会与生态效益。一是明显改善了土壤状况,2011年和2015年分别在大店四角岭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取样分析,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明显增加,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明显改善。经向技术受益者调查,实施保护性耕作二年后,土地开始变的松软,蓄水保肥能力增强,特别是玉米增产效果明显;二是秸秆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原来乱堆乱放和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了禁止,农村村容村貌、环境污染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三是减少、简化了作业程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农业生产用工和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小麦联合机收(秸秆切碎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播种→机械植保(病虫草害防治)→玉米联合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土地深松作业→小麦免耕播种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到 20 世纪美国西部发生了大规模“黑风暴”,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壤耕作。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给我们敲响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警钟。研究表明,北方沙尘主要来自沙化土地、裸露地和农田。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减少了对土壤的耕作次数,加上地表秸秆残茬,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风蚀、水蚀,缓解沙尘危害;故其业已成为防沙减尘的重要技术之一。保护性耕作已经成为国际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快该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可持续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分类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特点,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根据对土壤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划分为 3种类型。(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垄作区田、坑田等;(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包括等高带状间作、等高带状间轮作、覆盖耕作(包括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等;(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含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 2.保护性耕作产生的背景 保护性耕作是在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农作业成本上升。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革命性变化。 3.保护性耕作的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推广免耕技术,当时由于机械

保护性耕作总结

2011年新民市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工作总结 2011年在省、市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新民继续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新民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玉米种植面积135万亩,以沙土、盐碱土和沙壤土为主,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尤其进入春季为甚,5—7级大风常见,气候干燥,降水量逐年减少,春旱严重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秸秆的还田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农民和国家双赢的革命性农耕措施,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11年新民市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50000亩,辐射带动480000亩,依据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和便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原则,统筹考虑我市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在基础较好的卢屯乡6000亩,兴隆堡镇4000亩,姚堡乡6000亩,东蛇山乡4000亩,梁山镇4000亩,兴隆镇5000亩,

金五台乡4000亩,大柳屯镇3000亩,大红旗镇4000亩,正在在建设的玉米滴灌项目的于家乡10000亩等10个乡镇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依托农机大户计划建立集中连片示范区650-850亩6个,1000-2000亩以上2个,总示范面积5万亩。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民技术员360人,农机手125人,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扩大辐射带动面积。在项目区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73台,其中主要是玉米联合收割机33台,免耕播种机30台,秸秆还田机10台 二、采取技术模式及人员培训情况 (1) 完成5万亩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内全部实施秸秆全覆盖模式(套秆、碎秆)和深松整地任务。 (2) 购置各种农机具: 玉米深施肥播种机240台,秸秆粉碎还田机4台,旋耕机10台,深松机3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7台。 (3) 示范区人员培训:项目任务下达后,开展保护性耕作宣传培训活动,即发宣传材料,达到示范区内每家农户一份,我站计划在8月份召开保护性耕作培训班,培训机手和项目区的农民276人次。 (4) 技术模式 秸秆还田覆盖法: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浅旋处理残茬——免耕精量播种——药剂灭草

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人们不难发现,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呢? 保护性耕作与生态保护 先看看我国的耕地状况。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旱作农业的面积约3300万公顷。许多年以来,人们习惯了在旱地采用火烧秸杆,铧式犁翻耕土地,耕翻后耙压碎土,来保证播种质量,以及土地裸露休闲等传统耕作方式。 但是人们没有重视,干旱、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地表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成千上万吨的地表土被风刮走,既造成了农田的荒漠化,也加剧了沙尘暴的形成。可见,除了大量开荒、草原退化以外,不恰当的土地耕作方式,也是沙尘暴猖撅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的保护性耕作法,使旱区农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法呢?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表,秸秆覆盖量应超过30%。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技术土壤深松技术下面,让我们看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玉米收获机粉碎秸秆处理粉碎前茬作物秸秆后抛撒,使秸秆均匀的覆盖在地表。 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使其倒伏在地表。 留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的地区,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到20-30cm。 秸秆覆盖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二,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我们知道,旱作农业没有灌溉,土壤水分基本来自天上降雨。雨水消耗分三部分。 一是径流消耗。径流消耗是指在降雨的时候,雨水还没有入渗到地里,就从地表流走了,是无效的消耗,约占降雨的10%左右,坡地可以达到30%以上。

2013电大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1

一、填空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A,D) →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AD,该关系存在着部分函数依赖。 2. 数据库设计是尽量避免冗余,一般采用符合范式的规则来设计,数据仓库在设计时有意引入冗 余,采用反范式的方式来设计。 3. 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C,D)→E}, 该关系只满足第二范式,若要规范化为第三范式,将得到2个关系。 4. 数据库系统是按数据结构的类型来组织数据的,因此数据库系统通常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 名数据模型。传统的说法,有三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式、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5. 若一个关系的任何非主属性都不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于任何候选码,则称该关系达到第三范式。 6. 每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每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所以学生和课程之间是多对多 的联系。 二、判断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 A. 错误 B. 正确 2. 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是数据模型。 A. 错误 B. 正确 3. 一个关系中的所有属性都函数依赖于该关系的候选码。 A. 错误 B. 正确 4. 一个学生可以学习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和课程是一对多的 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5.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任务是将概念模型转换成特定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6. 为了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追加、插入、修改、删除、检索等操作,DBMS提供语言或者命令, 称为数据操纵语言DML。 A. 错误 B. 正确

东北财经大学16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X》在线作业

东北财经大学16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X》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创建基本表就是定义基本表的____。 A.大小 B.类型 C.结构 D.内容 满分:4分 2.数据的____是指根据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将原始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去。 A.输出 B.载入 C.结构 D.处理 满分:4分 3.驱动程序是ODBC的核心部件,每个____对应一个相应的驱动程序。 A.元组 B.基本表 C.数据库 D.数据库系统 满分:4分 4.企业发展Intranet是企业____发展的需要。 A.管理 B.业务 C.国际化 D.产业化 满分:4分 5.B/S三层结构中,____负责数据管理,这一层由数据库服务器实现。 A.表示层 B.功能层 C.数据层

D.使用层 满分:4分 6.SELECT语句中____子句的作用是对结果集按<列名2>的值的升序或降序进行排序。 A.FROM B.WHERE C.ORDERBY D.GROUPBY 满分:4分 7.____结构中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 A.层次模型 B.网络模型 C.关系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满分:4分 8.数据库系统阶段,在描述数据的时候,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____。 A.结构 B.联系 C.调用 D.顺序 满分:4分 9.调查未来系统所涉及的用户的当前职能、业务活动及其流程,属于____阶段的工作。 A.需求分析 B.数据库实施 C.概念结构设计 D.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满分:4分 10.B/S三层结构中,____负责显示和与用户交互,这一层由客户机实现。 A.表示层 B.功能层 C.数据层 D.使用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作业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作业及参考答案 1 解释如下概念: 实体,属性,码,数据,DB,DBMS,DBS,DBA 2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并与之比较文件系统的缺点 3 试述DBA的职责 4 就你所知,用E-R图描述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如学籍管理,物资收发存管理等)的概念模型。 答: 1.DB:数据库,数据存储的”仓库”,在DBMS的集中管理下,有较高数据独立性,有较少冗余\相互间 有联系的数据集合. DBS:包括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人员,包含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 其它参见教材。 2.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面向全组织的数据库结构,有较好的数据与程序独立性,有较少的冗余,有完整的控制技术,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等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文件系统是:独立性不高,冗余大,无控制技术,最小存取单位为记录。 3.参见教材。 4.见电子教案例题,最好自己能描述一个。 第2章作业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码、关系、元组 2.试用关系代数、QBE写出如下查询: (1)找出张三的学号与年龄 (2)找出成绩>=90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3)找出选修数据库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及成绩 表为:S(S#,SN,SA),C(C#,CN,ST),SC(S#,C#,G)

参考解答: 1.码,关系,元组:参见教材。 2 (1)ΠS#,SA(δSN=‘张三’(S) ) (2)ΠS#,SN(S|ⅹ|δG>=90(SC ). QBE参见书 (3) ΠS#,SN,SA,G(S|ⅹ|SC. |ⅹ|δCN>=’数据库’(C )), QBE参见书 第3章作业及参考答案 设有下列关系模式: S(sno,SN,AGE,SEX,dno),S表示学生,其中sno表示学号,SN表示姓名,AGE表示年龄,SEX表示性别,Dno表示学生所在系号,要求sno为主码,SEX为‘男’,‘女’或‘其它’;age在12到65之间. C(cno,CN),C表示课程,其中cno表示课程编号,CN表示课程名称,主码为cno; SC(sno,cno,GRADE),SC表示学生选课,其中sno为选课的学生学号,cno为学生所选课程编号,GRADE表示学生成绩,0到100;主码为sno,cno,外部码分别为sno,cno 请用SQL语言完成下列操作: (1)创建上面三个基本表;(考虑关系的完整性) 答:create table S(sno char(7) primary key, SN char(8), AGE number(2) check(age between 12 and 65), SEX char(4) check (sex in (‘男’,’女’,’其它’), dno char(3)) create table c(cno char(3) primary key,cn varchar2(32))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际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保护性耕作根据其发展历史阶段,其概念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际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约8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措施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耕作法。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的美国大陆,刮走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吨,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以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在免耕技术大面积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或者秸秆造成低温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到20世纪70年代,又加入了不同作物轮作与作物秸秆还田覆盖的内容,称之为保护性种植。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机械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持性耕作的应用得以较快发展,范围也不断开展。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导,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持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 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高粱、小麦和花生、马铃薯、甜菜、烟草、蔬菜等作物。此外,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近年来,又提出了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 Agriculute)的概念,主要以永久性土壤覆盖(绿色覆盖)、作物轮作(特别旱田轮作)和减少对土壤的人为

农业生产机械化教学大纲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18 (理论18学时;实验0学时)学分:1.0 适用对象:农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物理、农学概论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蒋恩臣主编,《农业生产机械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2、主要参考书: 高焕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罗锡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李宝筏主编,《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农业机械的发展、类型、一般构造、工作过程及使用等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熟悉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新技术与新机具;熟悉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等科技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作业

数据库大作业 课题名称数据库大作业 专业物联网 班级2班 学号13180211 姓名丁艺铭 教师任国芳 成绩 2015年12月20日

1. 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最终用户为学生,由于学生在校友通讯录的身份不同,因此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根据我们所做的其他询问和调查,得出用户的下列实际要求。 1.1 数据流图(DFD) 图1-1 1.2 数据字典(DD) 学校信息表(Sch_id primary key) 学校信息表

2. 概念结构设计 主要是对以上功能的整合,更清晰的将整个数据库的关系表示出来,总ER 图见2-1 2-1总图 3. 逻辑结构设计 关系模式((在Powerdesigner中由概念模型转化为物理数据模型,粘图))

4. 建表SQL语句 由物理数据模型生成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的建表语句。DELIMITER | CREATE TRIGGER ``.`` < [ BEFORE | AFTER ] > < [ INSERT | UPDATE | DELETE ] > ON [dbo] //dbo代表该表的所有者 FOR EACH ROW BEGIN --do something END | insert 触发器示例 create trigger tri_insert on student for insert as declare @student_id char(10) select @student_id=s.student_id from student s inner join inserted i on s.student_id=i.student_id if @student_id='0000000001' begin raiserror('不能插入1的学号!',16,8) rollback tran end go update触发器示例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际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保护性耕作根据其发展历史阶段,其概念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际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约8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措施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耕作法。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2/3的美国大陆,刮走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吨,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以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在免耕技术大面积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或者秸秆造成低温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到20世纪70年代,又加入了不同作物轮作与作物秸秆还田覆盖的内容,称之为保护性种植。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机械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持性耕作的应用得以较快发展,范围也不断开展。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导,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持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高粱、小麦和花生、马铃薯、甜菜、烟草、蔬菜等作物。此外,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

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1.深松整地的基本要求 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超过25cm(黑龙江省、南方蔗区要求达到35cm以上)。对于吉林省来说,深松整地一般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时段是秋季作物收获后(9月下旬~11月上旬),以接纳秋、冬两季的雨水和雪水,有效抵御春旱。另一个时段是春播前后(3月上旬~5月下旬),可充分接纳夏季雨水,防止形成土壤表面径流达到抗旱或排涝效果。 作业质量要求:深松作业地块要达到深、平、细、实,深度一般在30公分以上,打破犁底层,深松后的裂沟要合墒弥平。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疏松、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暄,抗旱保墒。根据各地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模式确定适宜的更深。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打破犁底层。 2.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深松机具种类可分为深松犁、全方位深松机及深松联合作业机等。深松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全面深松是用深松犁全面松土,这种方式适用于配合农

田基本建设,改造耕层浅的土壤。局部深松是用凿形铲、双翼铲或铧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应用范围较广。 第四节深松整地作业模式 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单一深松整地模式。拖拉机带动单一深松功能的深松机具进行作业,单一深松作业。此种模式主要在秋季实施。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超过25cm,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在80马力以上。 (二)旋耕+深松作业。拖拉机带旋耕、深松联合作业机具,深松深度一般在25~30cm,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在90马力以上。 (三)灭茬+旋耕+深松三项作业或者多项复式联合作业。拖拉机带灭茬、旋耕、深松三项或多项复式作业机具(有的同时起垄、施肥一起作业)。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5cm以上,配套的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达到120马力以上。

北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阶段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下面系统中不属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是______。 A. Oracle B. MS SQL Server C. IMS D. DB2 2. 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_____。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3. 对某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 E-R 图是唯一的 B. 数据模型是唯一的 C. 数据库文件是唯一的 D. 以上三个都不是唯一的

4. 以下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的是____________。 A. 硬件系统 B.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 C. 数据库管理员(DBA) D. 文件系统 5. 下列四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C.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D. 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6. 与文件管理系统相比,______不是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A. 数据结构化 B. 访问速度快 C. 数据独立性 D. 冗余度可控

7.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关系数据库特点的是_______。 A. 数据冗余小 B. 数据独立性高 C. 数据共享性好 D. 多用户访问 8. 根据关系数据基于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特征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_____。 A. 只存在一对多的实体关系,以图形方式来表示 B. 以二维表格结构来保存数据,在关系表中不允许有重复行存在 C. 能体现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但不能体现一对一的关系 D. 关系模型数据库是数据库发展的最初阶段 9.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模型是______。 A. 关系模型 B. 网状模型 C. 层次模型 D. 以上三个都是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摘要: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以及类型。介绍了国外、国内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保护性耕作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概念;作用;类型;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19 世纪末,美国在西部开发中, 过度垦殖, 导致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黑风暴”引发了对农业耕作技术的改革。形成了以“少免耕”代替“铧式犁耕翻”、以“秸秆覆盖”代替“裸露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1]。保护性耕作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中国,中国北方旱地就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6%[2,3]。经过60 多年的发展9特别是近20 多年的发展,保护性耕作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相当深入,经历了“免耕法”到以“免耕法”为基础,以配套机具为支撑的集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深松、地表作业及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为一体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 1保护性耕作概念 保护性耕作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概念,国外通常以秸秆残茬覆盖度为标准,指在一季作物之后地表留茬覆盖至少30% 为保护性耕作,如起垄、带状耕作、覆盖耕作及免耕等;而秸秆残茬覆盖度在15%-30%的耕作方式称为少耕[4],不属于保护性耕。我国地域辽阔,种植制度多样,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繁多,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不仅仅是少耕、免耕。同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相比,我国的概念内涵更广泛。笔者认为,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5]。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4项技术内容: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 实行免耕或少耕。采用30%以上的植被覆盖地表, 根茬固土, 保护土壤, 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植被覆盖的地表用机械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一次完成, 节约机械成本。?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6] 2保护性耕作作用及类型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与残茬覆盖技术、杂草及病

玉米知识大全(续一)

一、玉米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保留高根茬秸秆30%以上和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的功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据中国农大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003年对10个示范县的实施效果监测数据显示,保护性耕作能不同程度的降低作业成本,可降低地表径流60%、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并具有增产玉米4.1%的效果。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包括四项内容:1. 田间秸秆覆盖技术。将30%以上的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高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效率;2. 免耕、少耕技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使用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秸秆覆盖的土壤中。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浅旋、浅耙)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3. 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4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一)、主要推广的技术路线 田间玉米秸秆覆盖和高留茬→免耕(少耕)播种→化学灭草、灭虫→苗期深松→深松。 (二)、田间秸秆覆盖技术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还田方式可采用秸秆还田机和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还田机作业覆盖两种。 2、整秆还田覆盖 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作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人工踩倒进行覆盖。 3、留茬覆盖 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玉米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或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方式处理。 (三)、免耕、少耕机械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在留茬和秸秆覆盖地,原茬保留于地表进行免耕播种。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 少耕播种。进行必要的地表(轻耙或浅旋灭茬)进行播种作业。 为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作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地表覆盖率小于40%可采用免耕播种,使用小型免耕播种机作业;另一种是地表覆盖率大于40%或播种高茬穴播作物时,一般需采用少耕(表土处理后)播种。 1、播种量: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1.5-2kg,半精量播种单双籽率≥90%;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 3、施肥深度:一般为8-10cm(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cm; 4、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作业题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说明及作业题 注意: (1) 教学说明中没有明确注明的章节为要求掌握的内容。 (2) 标注*号的题为思考题。 第一部分:数据库及关系数据库基础 第1章数据库概论 教学说明: 了解: 1.2.5、1.2.6 基本掌握:1.1.2、1.2.4 变换顺序:1.2.3节移至第7-3章,1.3节移至第7-1章。 练习题: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3.简述数据库中数据不一致性的含义。 4. 数据库为什么要努力降低数据的冗余度?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7.举出三个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说明其供应商。 8.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是什么? 9. 简述DB、DBMS、DBA等英语缩写词的英语全称及汉语意思。 *10. 简述数据库与电子表格的区别与联系 第2章关系数据库概论 教学说明: 了解:2.5 练习题: 1.简述数据模型的含义及组成要素。 2.简述候选码、主码、外码以及主属性等概念的含义。 3.简述关系的基本性质。谈谈对“列的顺序无所谓”与“行的顺序无所谓”两条性质的理解。

4.关系的典型运算有哪些?说明关系的连接运算的作用。 5.简述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并举例说明。 *6. 熟悉p74习题5中的数据库。 第二部分:数据库语言SQL 第3-1章 SQL及SQL Server概述 教学说明: 基本掌握:3.1.1 变换顺序:3.1.3节移至第7-1章,3.3.3节移至第7-5章。 练习题: 1.简述SQL的含义及特点。 *2.熟悉MS SQL Server的组成。 第3-2章数据库的建立(3.3.1) 教学说明: 基本掌握:3.3.1。 练习题: 1.一个SQL Server数据库至少包括哪些文件?文件的功能是什么? 2.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时,需要做哪几方面的工作? 第3-3章表的建立(3.3.2) 练习题: 1.SQL Server中常用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2.数据库更新的含义是什么?基本操作有哪些? 第3-4章定义数据完整性(书第5章) 教学说明: 了解:5.5 基本掌握:5.6。 练习题: 1.在SQL中,数据库的三类完整性如何设置? 2.简述Unique约束与主键约束的联系与区别?

保护性耕作

第七篇 节约、集约型农业技术示范 五、保护性耕作与技术集成推广 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人们不断遭受“黑风暴”袭击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教训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为手段,按照农艺要求,采取少耕、免耕,用秸秆和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利用深松技术提高土壤渗水和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农机与农艺、良种与精播,平衡施肥与肥料深耕、除草与地膜覆盖等技术要素的集成与创新,其综合效果是人工操作所不能达到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适宜北方旱作农业。 主要技术模式及实施程序有: (1)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技术模式 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两茬作物连作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应以增加纳蓄雨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深松等多种技术措施。 技术模式示意图: (2) 棉花一年一熟区技术模式 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棉花一茬作物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棉花连年种植,重茬现象严重,病虫害防治困难,农事活动繁琐,费工费力,农药化肥消耗量大。因此,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简化农事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节约农药化肥用量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覆盖、少免耕播种为重点。

技术模式示意图: 技术要点介绍: 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秸秆覆盖技术;二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三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四是深松技术。 2、什么是秸秆覆盖技术? 秸秆覆盖技术是指作物收获将其30%以上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利用率。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把秸秆保留在地表,且在进行整地、播种和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能少地破坏覆盖。秸秆过长或覆盖量过多可能造成播种机堵塞,秸秆堆积或地表不平又可能影响播种质量,因此,应重视秸秆粉碎并做到撒施均匀, 以及平整土地等作业。 3、什么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 与传统耕作不同,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覆有秸秆的田块,故必须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有无合适的免耕播种机是能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免耕播种是作物收获后未经任何耕作直接播种;少耕播种是指播前进行了耙地、松地或平地等表土作业,再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施肥和播种。 4、什么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和病虫相对容易生长,必须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在北方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近几年连续观察尚未发现严重的病虫草害。一般1 a 喷1次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锄草1次即可;病虫害防治主要靠农药拌种,有病虫害出现时喷施杀虫剂。一年两熟地区由于土壤水分好、地温较高,病虫草害的发生相对严重一些。 5、什么是深松技术? 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由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会

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学习材料_临沂市农机化

临沂市农机化促进法暨 农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一、个人必答题(共21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是什么时间颁布实施的? 答: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2、目前飞机在农业方面的运用,主要有航空播种、病虫预测与防治、人工天气干预等几个方面,请问在我省,农用航空主管部门是哪个? 答:农机部门。(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听清楚了,如果要建设农用航空站要到农机部门提出申请。) 3、近两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成效显著,几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请问:截止目前,我市农用拖拉机保有量和农机总动力分别是多少?列全省第几位? 答:截至目前我市农用拖拉机已达35万台,保有量全省第一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771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三位。 4、《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共有几章几条 答:《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共有6章38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规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是哪一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市级、县级,请选择。答:县级 6、《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对拖拉机搭载乘客是如何规定的? 答:禁止拖拉机违章载客。 7、农机监理员在为农民办理拖拉机挂牌登记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公开、公正、便民 8、农民群众初次申领拖拉机号牌、行驶证,农机监理站应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其相应手续?答:5个工作日。 9、农民在购买与使用拖拉机过程中,有可能要到农机监理站办理5种登记,请问是哪5种登记?答:注册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转移登记和注销登记。 10、拖拉机分哪三种类型? 答: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 11、根据农机法律规定,拖拉机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每年检验1次。拖拉机所有人申领检验合格标志时,应当提交哪3种证明? 答:行驶证、拖拉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拖拉机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综合设计任务书 前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重点知识模块包括:1)数据库设计、2)用SQL实现建库、建表、查询、更新、和创建视图、3)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设计。针对这三个应用能力,用一个案例作为背景,布置三次大作业。 在校大学生都能理解“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场合和业务流程。因此,以图书管理系统作为案例来布置作业,可以降低业务分析难度,让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消化与技术应用上。 本文档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系统的需求,第二部分提出E-R模型设计和关系模型设计的任务;第三部分提出在SQL Server中,用SQL语句来建库、建表、查询、更新数据、创建视图的任务;第四部分,根据应用需求、安全需求和数据完整性要求,提出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任务。 每个任务之前,都给出了完成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学生可以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每个任务是一次大作业。 第一部分案例的需求描述 本部分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学生通过阅读本部分内容,了解系统的功能要求、运行环境,对系统所需的数据有总体认识,作为三次作业的基础。 1.2 需求分析 1)功能需求

图1-1:功能需求示意图 教师信息管理:用于教师基本资料的增删改查。 图书信息管理:用于图书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分类统计图书册数和价值。 借书登记:记录借书时间、所借图书、借书人、办理人。 还书登记:记录还书时间、所还图书、还书人、办理人。 催还:查询借阅逾期的借书信息,给借书人发电子邮件,给借书人的部门打电话。 2)运行环境要求 图1-2:运行环境拓扑图 系统采用C/S模式,有两台PC和一台服务器,联成一个局域网。PC上安装图书管理软件的客户端,服务器上安装DBMS,服务器也可由两台PC中的一台来代替。 第二部分作业1——E-R模型与关系模型设计 (满分8分)

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基本要求

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基本要求 ○农业部农机化司范学民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病虫草害综合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产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核心技术是秸秆留茬覆盖还田和免少耕播种。 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土壤风蚀水蚀、避免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有机质的损失;免少耕通过保护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减少杂草病虫害。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先进现代农耕技术,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其独特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受到许多国家关注和重视,已成为世界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各个国家多年的技术实践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适合于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模式。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内容 2005年,农业部印发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明确了在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时应把握的核心技术要领,包括4个方面。 1.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2.实施免(少)耕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破茬作业。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深松作业一般在开始实施时进行一次,以后视犁底层情况进行作业,一般3年以上进行一次。要尽可能实施免耕。 3.采用免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 4.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二、保护性耕作的基本作用 1.防止扬尘,保护环境内蒙古武川、松山和河北丰宁等地的田间监测和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分别减少农田扬尘60%、54.4%和48%,大面积实施可以有效抑制“沙尘暴”。此外,由于秸秆还田,还有效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 2.减少侵蚀,保护耕地风蚀和水蚀不仅恶化环境,而且带走大量肥沃的表土,是北方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据内蒙古、河北和北京等地测定,每年被风刮走的表土达到10~20t/hm2。实施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减少径流量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具有明显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 3.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对于一年两熟地区,全程采用保护性耕作后,每季作物至少可以少灌一次水,两季作物可以少灌水100m3/亩。以北京市为例,如果100多万亩作物种植面积全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至少可节约灌溉用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整个怀柔水库的蓄水量。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土壤肥力。据测算,麦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1%~0.03%,玉米田年可增加0.02%~0.06%。 4.节约成本,增产增效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年可减少作业工序2~5道,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而且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在农业部建立的10个监测点的14种作物产量数据中显示,有13种表现出了增产效果。其中,玉米增产4.1%,小麦增产7.3%,小杂粮增产11.2%,大豆增产32%。 保护性耕作专栏 EXTENSION 推广天地 28 AGRICULTUREMACHINERYTECHNOLOGYEXTENSION 农机科技推广2008.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