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径

运动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径
运动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径

孙云晓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运动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径

(2014-03-25 20:45:29)

孙云晓:运动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径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人民生活也有了极为显著的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许多指标却持续下降。怎么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这个巨大的疑问让一切关心下一代的人心里沉甸甸的。原因自然很多,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对体育的认识是极其落后的,严重误解了人与体育的本质关系,以为体育强就是金牌多,体育的结果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体育是关乎个人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如毛泽东所说,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无体则无德智也。

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奉行运动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宗旨?显然,运动第一就是健全人格第一,就是做人第一。我与北师大体育运动学院的院长毛振明教授交流时他说,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我完全相信这一点,认为运动也是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最有效的途径。请大家想想什么是运动?运动一定是讲团队合作,一定是讲遵守规则,一定是讲顽强的意志,一定是讲崇尚荣誉,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要素。所以,对体育要高度重视。

1993年,我写了中日比较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全国性的教育大讨论。从那以后,我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我发现,决定一个人的健康与否有三要素,第一是睡眠,第二是营养,第三是运动。在这些方

面我们有一系列的问题,如睡眠不足、营养不均衡、运动缺乏等等。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十年的中小学生发展跟踪调查发现,1999年的时候近半数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学习超时,到了2010年近8成的学生睡眠不足学习超时,双休日也达到7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时间越多成绩越好,体育无关紧要。

实际上运动发达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运动对大脑功能非常具有激活力量,人在80岁的时候,如果坚持运动,大脑还会有很好的发展。这是美国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发现。因此,美国某地区学生的运动量非常大,学生成绩非常好,并且在国际的科技活动中屡屡获奖。如今,这里的学生每天第一节课就是体育,体育能让人快乐、振奋,进入良好状态。

毫无疑问,男女学生都需要运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合作研究发现,中小学男生最主要的四个学习的优势,第一就是运动,第二是动手操作,第三是应用计算机,第四是体验。可是有多少中小学能够满足男生的这些需要呢?现在许多学校与家庭的趋势是排斥运动、排斥动手操作、排斥各种体验,男孩子很容易充满了挫败,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我们要解放孩子,运动是解放孩子培养健康人格的最重要的途径。

如何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在微博上征求网友意见,仅两天就有35万人关注,提出九类建议。我已经整理出来,发在我的新浪博客和微博,希望大家关注,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来支持体育。有人

希望把体育课作为中小学生的主课,把体育成绩作为高考依据,或许有些道理,但更为重要的还是激发兴趣、掌握技能和养成习惯,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兴趣与风尚,一种深入人心的价值追求。

我到一些发达国家时发现,打开电视,永远都是体育比赛,足球、篮球或者棒球,运动成为人们的狂欢,一种最具魅力的时尚。

教育是综合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对家庭的支持和引导,如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要成为促进体育的积极力量。根据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应该是每天在学校和家庭各运动1小时。家庭双休日不需要运动吗?放学以后的时间不需要运动吗?运动1小时比闷在家里学4个小时好得多,明智的父母要陪着孩子运动,应该有这样一种爱心与智慧。

加强体育运动自然需要建立健全安全机制。教育部提出设置体育课意外伤害处理办法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不够,因为体育并不仅限于体育课,它一定有许多课外的活动,如春游、夏令营、秋游、冬令营还有研学旅行等等。教育部出台过《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我认为特别需要做的事情是把这个办法修订之后,上升到法律层面,要提交人大常委会让它成为法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多年前,我曾到日本去参加中日青少年登山探险,用14小时爬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荒山。这样危险的活动,日本居然没有老师带队,前后均是大学生志愿者带队。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家庭一般会找保险公司解决,很少追究组织者。在放手锻炼方面,中日差别在于法律保障机制

和国民共识不同。

我们务必要确立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既要身体健康也要人格健康。加强体育的目标是让青少年一代热爱运动、学会运动、养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健康人格。

现状分析

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季浏:

体育课不该围着测试转

校长教育观的问题,家长成才观的问题,学生体育观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不解决的话,仅仅靠我们体育工作者去解决,那是不可能的事。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政策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实际上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伤害。

我们那个年代读书的时候,一般都是下午3点钟下课,半个小时作业做好了,所有的学生都到操场上去,但是我们今天没有这样的教育政策和环境、氛围来促进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操场,可能学校体育健康方面需要多方面合力解决。

除了整个社会关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最主要靠社会力量,所有的学校都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就上去了。华东师大从去年开始尝试了一套做法:把每个学员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在校园网上、在学校的校报上进行公布,资源学院的体质健康是第几,心理和认知学院是第几,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发现现在的院系领导对本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已经比

以往重视得多了。

应充分重视校长家长关注学校体育工作问题。现在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家长校长、学生关注什么,这涉及政策认同和政策态度的问题,我们出台任何的政策很少了解校长在想什么,家长在想什么、学生在想什么,这样下去,只能有的贯彻不下去,有的落实不到位。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是应该的,这是我们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点,但是我们不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学校的一个唯一的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存在学校体育工作等同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倾向,所以我们要从教育的高度看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我负责全国中小学体育的课改,发现有三点情况:第一点,体育的本质特征不明,体育的本质是健身,更要育人,培养身体运动背后的精神意志,这就是毛泽东主席早就说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关系,我们不能用生物观的观点来看待学校体育。第二点,体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听到的反映是不受学生欢迎,现在我一年去两次日本,我看到日本体育课不是搞测试项目,搞的是运动项目。第三点,体育课如果变成了体质健康测试,那就是强制性的一种。体育,应吸引学生去热爱,由被动体育变为主动体育。

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学校体育活动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要提高体育课的运动质量,发挥体育课最大的效率。

此外,解决体育师资很重要,解决体育师资质量则更为重要。现行体育教师质量问题,主要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

态度问题。受到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待遇不公平,职称基本上被冷落,一系列不公平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比较差,解决这一当前的问题非常重要。

对策建议

足球教练金志扬:

别让学校体育成空谈

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倡导完整人格首推体育,毛泽东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都是体育的作为。没有体育,德智体美全没了。我的观点是,德智体能不能把体育放前面,从认识上往前提。

现在的应试教育把体育搁一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落到实处就是教育政策必须改变,必须有政策的大胆突破,否则体育没有应得的地位,学校体育都是空谈。

将体育在应试教育中的比例增加,比如在高考中考里增加,家长肯定会把孩子带到足球场、篮球场里。此外,我觉得我们跟日本的区别只是一字之差,人家认真,我们“不”认真。1978年,日本提出要让足球强大,就把足球引入了课堂,10年就超过了中国,20年便雄居亚洲之首。而我们呢?我在足球界干了40多年,没见提议研究过体育从娃娃抓起的事,所以我觉得理念亟待更新,对体育的认识如果不转变,一切都是空谈。

基层体育是龙头,不把校长的体育理念改变,学校的体育很难转变。上美国大学,乔丹绝不是凭学分上的,而是凭他体育好,这说明体育在美国不可动摇的地位。只有在政策上、媒体宣传上把体育放在突出的地位,学校体育才能有改进。

此外,突出体育功能很重要。一是健康:身心健康、不怕挫折、团队合作等。希望有关单位积极宣传体育的功能,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阳光的心理,健康的体魄,更多不畏困难的团队精神,不怕挫折、遵守纪律的观念。这些东西是我们当代中国缺少的。我觉得从这里面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对体育的认识还不如一百年前美国对体育的认识。北京市有70多块高尔夫球场,中央三令五申不许扩大这种非城市设施,但是这70多处为何不能兴建体育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建议政府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推进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强国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国民平均占有的体育设施。

建议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团结在一块儿,振兴中华体育,建立统一的校园体育领导机构,推广校园体育。

现身说法

国家篮球队原队员、NBA原球员姚明:

应组织校内和校际比赛

体育运动锻炼了身体,锻炼了一个人在现实中面对成功、失败,面

对大喜大悲时怎么应对挑战,如何赢不骄、败不馁。我觉得对学生体验式的教育非常重要。

任何体育项目都是有规则的,一旦有规则,大家就要去遵守。比如说红灯就是不能过马路,绿灯就是大家走的信号。不管篮球也好、足球也好,任何项目都有一条边界线,都有一个运动规则,我们都要去遵守。从遵守这个规则上来说,大家一定要有契约精神。现在社会越来越成熟,我们讲究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就是契约精神,说到做到。

体育和那些表演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体育呈现的是真实性。电视上那些节目也好,表演也好,它们呈现的是最美好的艺术,这是它们的规律。但体育呈现的是最真实的东西,最真实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可能会成功但也可能会失败。通过体育比赛让孩子们知道将来在职场上的选择,并不是每一次都有保障。体育和人生一样,是完全靠自己走出来的。

我本人在过去几年中和我的团队一起开展了一些公益基金项目与

青基会的合作,开展少年篮球计划,主要与一些师范院校合作,培养一些篮球志愿者到小学去调动孩子们打篮球的积极性,这对孩子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都有很大帮助。在比较低的年级我们主要是做一些组织上的工作,让他们知道怎样带动孩子去进行体育活动,比方组织比赛,知道这项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而不应该偏向于动作技术怎样更加标准或者效率更高,从而让孩子们喜爱这项运动,等到他喜爱上这项运动之后,慢慢再进入到相对专业甚至完全专业化的训练,这就靠从小学、中学、

大学一步一步往上走。所以从教学上我认为应由浅入深,开始应偏向重视运动规律和比赛组织,而后再加上技术含量高的这些东西。

此外,任何东西都需要激励,激励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体制。我们应该组织有权威性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美国的NCA,不管是州内或者州际都非常有影响力,超过了职业篮球赛,这是大家对学校体育的尊重和认可,我们的学校体育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链接

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为40.89%,比2005年增加9.22个百分点;13-15岁初中生为67.33%,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16-18岁高中生为79.20%,比2005年增加3.18个百分点;19-22岁大学生为84.72%,比2005年增加2.04个百分点。

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

北京市卫计委、教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5—2006学年,该市中小学生肥胖率是14.10%,2012—2013学年,飙升到21.46%,平均五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业内专家表示,“小胖墩儿”的增多使得中小学生中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代谢

综合征等的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如果不加强干预,中小学生将会成为慢性病发生的潜在人群。

2014--3--25光明日报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健康的人格的关系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作用是什么? 特征有四个: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生命关怀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教育目的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教育和谐的教育 作用: 生命关怀: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 以人为本:关注教育理念的演进 心理发展:关注教育的核心目标 心理和谐:关注心理环境的建构 2.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模式?分别有何特点? 指导模式是指咨询者关注的是来访者已经形成的遗传素质、价格特质、行为习惯等因素对当行为的影响,重视来访者的个体差异。它的的基本特征是从个体差异出发探讨有效咨询的途径。 发展模式是指咨询者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来访者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和矛盾进行咨询,以妥善解决其心理矛盾,促使其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它的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个体心理发展的延续性。 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咨询者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影响人际交往的原理对来访者进行咨询,注意来访者的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社会文化和性别差异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它的基本特征是从社会因素方面探讨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 治疗模式是指咨询者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影响来访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来调动其积极性,帮助来访者减轻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改善或消除病理状态,促进来访者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它的基本特征是把咨询、来访问关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医患关系,治疗

与被治疗的关系。 3.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而去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为那些和学生无关,这点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还是合格的老师吗?那和好老师更是无缘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把不该带入课堂的在教室外就消化掉教师其实你是学生优良心理的大部分,是他们真正的榜样,话说回来学生和你一样心里不健康,你说怪谁呢?虽不能说全是你的错,难道你没影响他吗。 调整情绪,心态平和地对待学生,少些苛求多些笑容面对学生。那次团体广播操比赛结束了,我带的班得了第四名。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教室里一片寂静,空气仿佛也已凝结了。同学们注视着我,我也望着他们,这时,我慢慢地把奖状举过头顶,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奖状是我班全体同学努力的结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尽管他们尽力了,但他们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否会让他们所深爱的老师满意?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不!是我笑了,同学们才笑了。 我自责:是不是我对他们管得太严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人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何谓健康人格呢?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康人格,是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住的环境,能做正确的适应。”也就是说,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理想人格,应从个体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两方面来抽象其人格结构,建构适应性系统。 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认为:人格既有“稳定”的属性,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博拉姆·卡丁纳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人格是在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愉快的校园文化,班级氛围,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接触到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通过观察、模仿等学习,以及外部对人的行为的认可与否定,人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逐渐成熟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人格缺陷及现代人所必须的健康人格的要求,把人格教育融入一种班级精神之中,并以此作为载体,使人格教育时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 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宠爱,再加上他们学业成绩优秀,受到老师的喜欢。久而久之,在他们身上出现了一些人格失落现象。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优越感特强,虚荣狂妄;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考虑成绩一不理想,恨不得寻死觅活;有的学生懒惰成性,被子不叠,鞋袜不洗,每到放假大包小包往家里拖脏衣服,让父母代劳。有的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嫉妒心强,缺少为他人服务,助人为乐的热情并且在当前学习生活中有孤独感,觉得学习压力特重,有厌学情绪,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莫名其

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

第29卷第4期2008年8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y ang N o rmal U niv ersity N o.4V o l.29 A ug.2008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 李伟强,甘 超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 摘 要: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须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途径,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人格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4—0135—03 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发展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也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有专家预测,21世纪属于能承受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冲击的人格健全者[1]。通常所说的健全人格或健康人格、优良人格等,一般是对良好的人格发展状态的一种表述,如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人在品质上的完美程度和标准”[2],而很少涉及到其内容、结构等方面,从而给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和教育带来了难度。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进行深入研究,培养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明确健全人格的涵义,充分了解他们的人格发展的状况,从而实施有效的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就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该问题的未来更全面深入的探究有所裨益。 一、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或健康人格、优良人格,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健全人格是“能协调个体的内部关系的人格素质的心理层面”,是人“身心健康和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条件,不仅使个人生活得更快乐和幸福,而且使社会得到更多的和有价值的个人回报”,它“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充分的安全感”等一系列的指标,包含“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等一些要素[3-5]。简单来说,健全人格强调健康和全面两方面,健康是保证,全面是要求。因此,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表现出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稳定积极、心理健康等发展状态[6]。 从心理学视角,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征。首先,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具有结构性的特征,即应具有内隐的人格心理特质和外显的人格行为特征,其中人格心理特质调节人格行为特征,而人格行为特征又可内化为人格心理特征。其次,健全人格应具有标准性的特征,即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心理特质应是健康、全面的,而他们的人格行为特征也应是合乎个体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再次,健全人格还应具有发展性的特征,即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年龄、环境及知识结构的改变,他们的健全人格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收稿日期:2008—04—1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03jqw58)。 作者简介:李伟强(1975—),男,安徽巢湖人,讲师,博士,从事教育心理研究。 135 DOI:10.13914/https://www.360docs.net/doc/a8338296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a83382962.html,43-1453/z.2008.04.033

青少年人格的培养浅谈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 意义与对策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健时期,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意义对策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的灵魂。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同时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人格是教育的根本。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本文拟就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意义与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望行家的指教。 一、意义 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要注意他们健康向上人格的培养,其意义包括: ㈠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倾向性尚未成熟定型,可塑性很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当代中学生受着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头脑中烙印不深,他们的人格导向容易发生偏移。加之目前学校用以教育青少年的内容和形式又相当严重地脱离了实际,采用的是那种单向的、说教式的和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受教育者形成两重人格和逆反心理,导致

了各式各样的人格缺陷。据有关调查报道,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青少年道德素质薄弱,人格扭曲。由此,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中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 ㈡传统美德延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奋斗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宝贵的民族性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出来的革命传统,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的当代英模美德 教育中学生;用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近现代的民族英雄和当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塑造中学生。用中华美德来加强中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以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体系。运用这种新的价值体系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标准来教育、熏陶中学生,使他们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人格,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是中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人格维度分析“人格与学习”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人格维度分析“人格与学习”的关系》 教学设计 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向远虎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弄清“自我”的概念,从三个维度强化“自我”认知。 2.弄清人格的概念及其特征。 3. 理解明白班级成绩现状背后的人格因素,启迪树立健康人格,拥有顽强的意志和正确的态度来面对未来的学习。 教学重点 对人格中态度特征和意志特征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寄望学生能从人格的高度弄清理解人格存有的缺陷对现今学习的影响,以此来完成健康人格的构建。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提问:你了解你自己,你认识你自己吗?你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提问快速切入本课主题,以引发学生对“自我”寻找与追问。二阐发“自我”概念 (1)播放PPT(内容是:猫的本相却在镜子里是狮子的头像)问题一:镜子外的猫指什么?自己的本相

问题二:镜子指什么?可指人群与社会 问题三:镜子里的狮子头像喻指什么?自己的印象或者映像 问题四:这幅画说明了什么问题?自己本相的失真状态 问题五:这寓意着什么?人们对自我的不了解(2)“自我”的概念 A 生理上的自我——性别、容貌等 B 生活上的自我——与他人关系、社会接纳等 C 心理上的自我——性格、气质、兴趣及其三观 例如:我是一个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爱哭鼻子、比较敏感的女孩子(3)例子:孤儿与石头的故事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 记住,无论别。人给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 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对他的石头感 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 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到黄金市场 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出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由于男孩怎么也不卖,石头竟被 传扬为“稀世珍宝”。

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也直接显露: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也表现了出来。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

浅谈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

浅谈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 邵阳县黄塘乡中学胡小花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就是祖国的未来,然而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益严峻,因为人格障碍而出现的悲剧和引发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湖南邵东龙姓学生杀害班主任,湖南隆回某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抓跳楼自杀,安徽蒙城五个学生群殴老师,而学生群殴学生并拍视频取乐的今年就有数起。根据一些权威部门的研究表明,现在的中学生有近半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异常现象。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了。 一、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独特结合的整体,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这几方面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成分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正常。如果各成分间关系失调,则人的心理就会紊乱,产生心理障碍,最后形成人格缺陷。 二、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 第一、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青少年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点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动。第三、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中学生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三、青少年产生人格障碍的原因和现象

润物细无声——浅谈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润物细无声——浅谈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就象幼嫩的树苗须园丁不断精心修枝剪叶一样,成长中的小学生每时每刻都会有行为上、思想上、或学习上的问题,须班主任亲自、及时处理和解决。即使天生是块美玉,也需要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方能成器。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一些老师于是口不择言,随意训斥;学生品行不端,犯了错误,教师大发雷霆……但教育不是威慑,简单生硬的批评诱发不出孩子们正确的思想和感情;教育也不是单纯的灌输,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不能培育起学生真正的思想品格。如何把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各项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自觉的进步力量,激发学生的美好感情。 策略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人说,要预测一个人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看他在孩提时代崇拜什么人。小学阶段的儿童无论是认识、情感或行为都还稚嫩,常常只从形象上去判别一个人。因而,他们崇拜的偶像往往是时下流行的歌星、影星,甚至电视上无所不能的黑社会老大、生活中粗俗、摆阔的大老板。学生崇拜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引导。作为班主任,就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崇拜。 1、杰出人物 《诗经小雅》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说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一定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直的人,一定会有人效法他。历史人物、民族英雄、革命导师、科学家、思想家这些人类精英,理应成为少年儿童学习的典范。我们可以利用早会课、思品课,甚至语文课,给学生讲这些伟大人物的故事,他们不平凡的生平、伟大的业绩、崇高的人格、光辉的形象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引领学生进入人类精神财富的神圣殿堂,激发孩子的敬仰之情、仿效之行。 2、身边的同龄人 小学生的积极性是很容易被激发的,在大多数学生心中还是认为受到老师表扬是很了不起的事,看到哪个同学被老师表扬也会产生羡慕和崇拜感。有一次上语文课,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没有按照我的要求预习课文。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肯定少数做得好的同学。我表扬一个同学预习得非常认真,并且拿起他的书告诉大家他是怎样做的。结果下一次检查预习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效仿他的方法。这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它具有主动性,形象性,具体性。 3、教师

健康人格的标准

马斯洛的10条经典心理健康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严和锓、陈钟舜、郑日昌的研究正常心理应具备的八条标准: ① 智力水平处在正常值范围内,并能正确反映事物; ② 心理与行为特点与生理年龄基本相符; ③ 情绪稳定,积极与情境适应; ④ 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 ⑤ 社会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协调; ⑥ 行为反映适度,不过敏,不迟钝,与刺激情境相适应; ⑦ 不背离社会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个人动机并使合理要求获得满足; ⑧ 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差距不大。 健康对照表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心理服务网) 一、成熟者”模式 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长期研究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并把他们称作“成熟者”。从他们身上归纳出7个特征: 1.自我感的扩展 成熟的人积极介入和投身于超越自我的兴趣或活动中去,他们完完全全并且生气勃勃的沉浸于生活之中,而不是远离生活和逃离生活的消极旁观者。一个人越是专注于各种活动,专注于人或思想,他的心里也就越健康。自我变成了对这些富有意义的活动的投资,而这些活动则成为自我感的延伸。 2.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或爱的能力 3.有安全感,接纳自我 4.能够准确地、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 5.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 6.有多种技能,专注于工作 7.具有统一的人生观,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 二、“机能充分发挥型”模式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所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他们认为幸福并不在于全都满足,而在于积极参与和持续的奋斗。“机能充分发挥型”的人具备下列特征: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培养 作者:贾峰指导老师:孙英 摘要: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人格内涵的解释及对相关案例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八点相关人格培养的建议。旨在分析我们在平时所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式;人格培养: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大学生人格培养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传统人格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格培养的失范,理想人格培养的失落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诚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大学生人格健康关系其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一、当今大学生所存在的几点误区 如今大学生中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一些偏颇的思想、行为规范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致使少数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变成了消极心态,从困惑走向迷茫。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伴随着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腐朽文化也传入了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接纳先进文化的雏体,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 误区一,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主观、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生将市场经济中唯商品观念带进校园,重商轻学,重实惠轻理想,重功利轻名节,只关心个人安乐而淡漠社会公益和公德。 误区二,行为规范出现偏离现象。一段时间内,校园内充斥着萎靡不振的情绪。在“怀疑一切”的口号中,一些青年学生对一切都感到失望,似乎突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要以自我为中心,却偏偏失去自我,于是就接受那些消极的人生哲学。 误区三,信仰方面出现危机。有一部分青年学生认为“享乐是实的”;“青春不乐,一生白过,青春不美,老了后悔。”凡此种种,不能不让对他们寄以厚望的社会感到极大的困惑与不满,产生了抵抗情绪。一些大学生不能分清是非,逐渐的失去了用自己凭借自己的拼搏来创造未来的信心和能力。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内涵及现状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

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童年成长课堂:5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

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浅谈体育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05-30T09:34:28.09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2月(下)供稿作者:周忠岐 [导读] 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大众传媒无所不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捷的社会里 周忠岐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278-02 摘要: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完善学生人格,多比进步,尊重差别,因材施教,以形成成功的期待——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格;自信心;意志品质;心理健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觉到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和过程。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初中生随其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在心理整和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在短时间内适应自己、接纳自己,出现了一些消极心境,增加了许多烦恼。本身由于主客观原因所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 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完善学生人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还可运用激励机制,多比进步,尊重差别,因材施教,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自信,我成功。自信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和个体成功的运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形成成功的期待----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真正自信的学生是“在自己的内心与自己进行比赛”,从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觉、坚持术过程,也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果断、自制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由于当前初中学生意志力普遍较弱,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经不起一点微小挫折,因此,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游戏比赛等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学生在遵守规则,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公平竞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接受挫折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长跑教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体操训练,锻炼学生肌肉控制力,自我克制力;参加球类比赛,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游泳教学,引导学生具有征服大自然的勇气,敢于向困难挑战,培养坚强的毅力;通过跳高教学、跨栏教学,引导学生勇于进取,培养学生坚定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做到积极引导,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意志坚强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锻炼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成功往往是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经常在小事上注意锻炼意志,才能在大事上经得起困难的考验,从而取得成功。 三、学会合作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交往机会多于其它学科。 体育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通过教学比赛和游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学生在从集体中摄取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分组练习等形式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形成友谊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运动促进人格完善 篮球、排球、足球、网球、艺术体操、拳击、散打和田径之类的运动,是会给人的肢体带来一定冲击的“接触性运动”,这类“接触性运动”项目是有效的恶劣情绪的宣泄手段。通过宣泄不满的心境和过剩的精力,使人体内的内啡呔的含量增加(内啡呔是一种天然的止痛物质),产生欣快感,达成心理平衡,明显改善具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的低落情绪和焦躁不安的状况。 在体育游戏和运动过程中,对交往、尊重、自我表现、兴趣爱好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产生归属感、凝集力和爱心。它使过剩的精力得到宣泄,使人的心理紧张和压抑感得到消除。游戏中不同的情绪体验,使人的心理情绪得到调节,有益于身心健康。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

青少年健康人格

摘要:21世纪青少年的人格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青少年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青少年今后的人生走向。因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格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人格,因为,青少年只有具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的生活,才能够保持内心的和谐和正常的心理状态,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本文将会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来分析影响现代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原因和谈谈如何培养现代青少年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健康的人格人格的培养 何谓之人格?古往今来,不同的专家学者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见解。所谓人格就是指个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气质、性格及其个别差异的混合体,也就是个体所具有的典型的、相对稳定的又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心身组织。那么是否所有的人格都是健康的呢?何为之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又应有那些特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格都是健康的。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英格尔斯就现代人应具备的品质的特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特征也可以认为是现代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1)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点、新的行为方式。这是首要的一点。(2)准备与接受社会的改革与变化。(3)思路开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4)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效率。(6)在公共和个人生活中注重计划性。(7)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独到的见解。(8)具有良好的可依性和信任感。(9)重视专门知识,愿意根据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10)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的智慧敢于挑战。(11)相互了解、尊重与自尊。 (12)了解生产和过程,并希望在生产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结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本人认为健康人格应该包括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客观理智的自我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良好和谐的心理状态、友善的社会交际、不断改造自己的动机。青少年若没有健康的人格,无论对于个人、民族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惨重的损失。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因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格意义非常重大。

怎样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班 姓名:张少强 学号:1601032035 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权威性标准。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珍惜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人格,做一个按社会规范行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完善自我的人。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身心发展高峰的到来,人格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家庭、社区环境和学校教育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学校教育是学生人格习得的核心部分,而班级集体是学生人格展示的大舞台。作为设计师和导演的班主任将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呢? 创建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一个具有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班集体,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于接受他的教育。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有诚挚的爱心和态度,从而引起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同时必须注意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其次是融洽的生生关系的建立。初中生社会观日益形成,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在集体内取得一个应有地位的意向,获得自我尊严和自我需求,帮助他们在集体中摆正位置,与同学合作,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谐,因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愿意为班级做出努力。 培养班级自觉、自律。马卡连柯说: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在每年的新班级建立之初,均组织班委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健全的班级管理体制,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作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相互督促,取长补短,每个人的能量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心理特征上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思维敏锐,但片面性比较大,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闭锁性。为此,科学的教育,合理的引导,成为班级工作的特点。为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从初一开始就坚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奉献精神。例如,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而举办的相亲、相爱主题班会,通过歌曲演唱、发言讨论,使同学懂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和捍卫集体主义观念。此外爱,在你身边,青春畅想曲等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人类需要友好相处,友爱、奉献是人类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在这具体的班级活动情境中,才能形成同学们良好的人格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力措施。以人为本是人格教

如何塑造和建构青少年的积极人格 - 副本

如何塑造和建构青少年的积极人格 当代青少年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转型在给青少年带来憧憬与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迷茫与失望。他们究竟该如何成长?塑造健全的人格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责任和核心任务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健全的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现在掌握知识、技能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而且可以为以后适应社会、保证知识技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心理基础。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乐观、专注力、毅力、诚实、勇气、真诚、勤奋,以及许多其他的特质)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积极心理学旨在把人类的积极品质应用到最前沿中来,发现和培养积极人格,而个体的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也会渗透整个生活空间,从而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素质建设,促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人格,从而从容应对自身生理和心理变化,适应激烈社会竞争,并且更有效率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 一、积极人格概述 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和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即个体行为的内在倾向性。积极人格,在广义上指人类潜在的核心美德和积极力量。具体来说,积极人格是一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和正向特质的统称,包括快乐、和平、爱、希望、负责任、宁静、真理、忠贞和幸福等积极人格品质,具有建设性力量。塞里格曼和彼特森认为:第一,积极人格是由一些积极特质所构成的整体,在不同个体身上,这些积极特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第二,积极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特征;第三,积极人格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第四,对积极人格的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更具有价值的积极特质身上,而不是那些受制于文化的因素。积极人格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对于生活与工作更加有适应意义的人格特征,如乐观、专注力、毅力、诚实、勇气、真诚、勤奋,以及许多其他特质。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有感 邹红荣 最近,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一书,让我感触很深。读书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看着书中许多案例,我发现它们竟然离我的生活这么近!书中人物说的话,做的事,我也常常在说,在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在不经意间却同许多家长一样,忽视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孙云晓老师说:“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是因为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孙老师的这句话,相信每一个人都赞同。在许多年前,就有教育学家提出过这样的教育理论。在报刊杂志上,我们也常常看到因不健康的人格而导致的悲剧屡次上演,但是真正重视健康人格培养的家长和老师又有多少呢?我们总是在痛惜中淡忘,在淡忘中遗忘。健康人格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功利性越来越强的当今社会,它在一步步后退,为分数让路!我是一名一线的教师,每一天,每一月,都在学生的作业堆里度过。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就连中午休息时间,也只能餐具一扔就钻进教室,逮着学生订正作业。我也不想过这样的“教书匠”生活,我也常常抽出数学课宝贵的时间与学生谈人生,谈幸福。但融洽、真诚的交流过后,我不得不又面对残酷的现实。我想为所有的老师大声疾呼:别再以分数来衡量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了!只有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健康人格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孙老师的这本书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第二章《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孙老师在书中说,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曾经我也是孩子时,最渴望的就是能拥有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但自己做了母亲之后,居然也和我妈妈一样,对儿子的一切都一包到底。孙老师说:“孩子的许多缺点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这话真是一点都不错。我的“良苦用心”换来的是儿子的自理能力差,做事缺乏主见等等毛病。从书中,我知道了“该放手时须放手”,给孩子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做。刚开始时,家长要教孩子怎样合理安排,既安排学习的任务,也要安排玩乐的时间。由半小时、一小时开始,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培养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这也是拥有健康人格的一部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所以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是“小大人”,外表上看似沉稳,其实心智发育很不成熟,因为在父母长期的庇护下,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