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1、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4、、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5、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4、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第2课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一、抗美援朝

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③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美国哪些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③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5、司令:彭德怀

6、过程:五战五捷

7、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8、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9、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0、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中国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做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4、结果:到1952年底,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5、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

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各有何重要意义?

(1)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共同奋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3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时间1953——1956年底

2、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改造的形式: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1)1956年

(2)内容:①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生产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因此1958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上,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左”倾的错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1)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脱离基本国情

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失误?结合史实说明。

(1)成就: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1961年春,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特别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2)失误: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

第5课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

1 铁人——王进喜

2 两弹元勋——邓稼先

3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4 人民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第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它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2、起止时间:1966——1976年

3、导火线:姚文元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4、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

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5、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

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6、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

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7、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7课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极力的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为了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9课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方开放)

一、对农村的改革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

2、我国最早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3、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

4、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对城市的改革

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

2、重点:是对国有企业改革

3、主要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4、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三、对外开放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所设立的四个经济热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2、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使得深圳迅速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被西方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也成为了我们今天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3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对外开放的特点:点→线→面→内地

第10课邓小平理论是现代化建设的指针

5、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民族的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所谓的“一国两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首先却在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的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4、香港和澳门回归

(1)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国防建设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

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研制出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

3、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

二、外交成就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1955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出席了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6、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7、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外交成就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10、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①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④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20多年的对峙,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⑤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⑥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60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杨利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航天英雄。

4、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1986年3月,我国四位科学家为了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非常重视并做了批示,此项

计划被称为“863计划”。经过半年的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7、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口号.

8、新中国成立时候,为了促进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9、在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上我国的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我国获得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从而打破了我国奥运史上没有金牌的零记录

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