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捧着。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肉袒伏斧质。“质”通“踬”,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特以诈详为欲赵城。“详”通“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傧相。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于是王召见。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拜为上卿。拜,古义:授予官职;今义:拜见,叩拜。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患。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祝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亲戚,古义:父母兄弟;今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宣言曰。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扬言;今义:宣告。

布衣之交。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粗布衣服。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妃嫔,指秦王的姬妾;今义:美女。左右,古义:侍卫人员,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左右,古义:侍卫人员,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

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信约,盟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王不行。不行:古义:不前往,不去。今义:①不可以;②不中用;③不好。

不过三十日。不过,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前进:走上前去献上。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鄙卑下贱。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留,阻止。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形容词作动词,坚决明确地遵守。

而相如庭斥之。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廷上。

间至赵矣。间,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

臣请完璧归赵。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怒发上冲冠。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碎:形容词作动词,碰碎。

毕礼而归之。毕,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去。

且庸人尚羞之。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诈,动词用作名词。欺骗的手段。

乃前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卒廷见相如。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堂上。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臣乃敢上璧。上,名词用作动词,献上。

乃使其从者衣褐。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秦御史前书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吾羞。羞,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

相如每朝时。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急,形容词作名词,急难,急务。后,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使,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用作动词,宽待。

为刎颈之交。交,动词用作名词,朋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肉袒负荆。背着。

胜负未定。败。

使:

使人遗赵王书。派。

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召令徒属曰。部属,部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拜:

拜为上卿。授官。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才美不外见。显现。

望见相如。看见。

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依靠。

幸:

君幸于赵王。宠爱,宠幸。

则幸得脱矣。幸运。

大王亦幸赦臣。侥幸。

请:

璧有瑕,请指示王。请允许我。

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请你。

诸将请所之。请示。

以: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以勇气闻于诸侯。即“以勇气于诸侯闻”,介词结构后置句。

君何以知燕王?即“君以何知燕王”,介词宾语前置句。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即“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我为赵将。判断句。

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介词状语后置句。

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状语后置句。

今君乃亡赵走燕。即“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其人勇士。判断句。

秦城恐不可得。即“恐不可得秦城”,宾语前置句。

徒见欺。被动句。

何以知之。即“以何知之”,介词宾语前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者人”,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句。

乃设九宾礼于廷。即“乃于廷设九宾礼”,介词状语后置句。

拜送书于廷。即“于廷拜送书”介词状语后置句。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使不辱于诸侯。及“使不于诸侯辱”,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宾语。

得罪于大王。即“于大王得罪”,状语后置句。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宾语。

会于西河外渑池。介词状语后置句。

请奉盆缶(于)秦王。即“请于秦王奉盆缶”,状语后置句。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

相如素贱人。判断句。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岂……乎:难道……呢(吗)。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岂……邪:难道……吗。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和……相比,哪个更……。

独畏廉将军哉。独…哉:难道……吗。

七、找出本文中的成语的意义。

完璧归赵: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价值连城: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卧起操持。操持,古义:拿着;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欲因此时降武。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何久自苦如此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单于愈益欲降之。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王必欲降武。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

屈节辱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宜皆降之。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其一人夜亡。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空以身膏草野。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使:

数通使相窥观。使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语:

以状语武。告诉。

如惠语以让匈奴。说的话。

引:

虞常果引张胜。招供。

引佩刀自刺。拔。

食:

绝不饮食。给他吃的。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吃。

廪食不至。粮食。

给其衣食。食物。

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

恐前语发。被揭发。

数: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名词,六艺之一,算术。

必有数存乎其间焉。名词,规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定数、命运。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数词。几、几个。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动词,读shǔ,计算。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读shǔ列举。

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读Cù,密。

数见不鲜。副词,读Shuó屡次。

当:

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动词,相当于“与”,相称。

有大石当中流。动词,挡住,阻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占有,把着。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动词,掌握,主持,执掌。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动词,判处(某种刑、罪),处以相当的刑罚。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抗,抵挡。

臣闻圣贤之君,不以禄私其亲,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动词,担任,充当。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动词,承受,承担。

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代替。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动词,抵,顶。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动词,适当,符合。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介词,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介词,表时间。值,在,正当。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副词,表助动。应当,应该。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副词,表必然。必定,一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副词,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当与秦相较。连词。相当于“倘”,如果,假若。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即“送留在者汉匈奴使”,定语后置句。

为降虏于蛮夷。即“于蛮夷为降虏”,状语后置句。

何以女为见。即“以何见女为”,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

子卿尚复谁为乎。即“子卿尚复为谁乎”,宾语前置句。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即“以何复加”,介宾倒置句。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即“虽生,以何面目归汉”,宾语前置句。

引佩刀自刺。即“引佩刀刺自”,宾语前置句。

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即“募百余人士、斥候俱”,定语后置句。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判断句。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非汉所望也。判断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

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被动句。。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妙尽璇机之正。“机”通“玑”。

员径八尺。“员”通“圆”。

形似酒尊。“尊”通“樽”。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篆文,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覆盖周密无际。周密,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寻其方面。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上下肃然。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中有都柱。都,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

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义:交往接触;今义:连接;相接;移交和接替。

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妙尽璇机之正。妙,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

兵未战先见败征。征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表现。

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

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

因:

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因以讽谏。凭借。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乃:

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乃不知有汉。竟、却。

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公: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之一。此指鲁庄公。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增其旧制。规模。

举:

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

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莫令事不举。成功。

施:

靡计不施。施用,施行。

施关发机。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动词,施行,实行。

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动词,报答。

致: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

而致千里。到达。

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关:

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

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

精:

精思傅会。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

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机:

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名词,机件。

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名词,事务

属: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衡少善属文。连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判断句

举孝廉不行(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验之以事(状语后置句)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句,省略主语)

讽议左右。(省略句,省略介词)

果地震陇西。(省略句,省略介词)

六、解释官职升降与人才选拔的词。

举:举荐。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升:提升。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去:解除职务。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衡下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同上)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高考语文复习之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文言文梳理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才能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为什么)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转折)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转折) 2、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_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 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2、何以伐为? 凭什么讨伐呢? 3、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或百步而后止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责备) 二、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6、其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代词)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中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必修1-5)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作动词)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 (广东专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人教广东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 知识细梳理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而皆背晋以归.梁( ) 后五年,吾妻来归.( ) 完璧归.赵( ) 若水之归.海(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 (2)都门帐.饮无绪( ) (3)异日图.将好景( )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莲,名词作动词,采莲;(2)帐,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必修4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武传》《衡传》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 ..,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传》 (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 (12)“已”已经 (13)“圆”圆周(14)“樽”酒器(15)“擒”擒拿、捕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遗.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实词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夫夫颛臾(那) 夫如是(发语词) 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n.) 相夫子(辅佐,v.) 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作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n. v.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生,死,n. v.,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树,n. v.栽种 谨庠序之教谨adj. v.重视 衣帛食肉衣,n. v.,穿 然而不王者王,n. v.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罪,n. v.,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而青于蓝(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并且)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善假于物也(对) 焉风雨兴焉(于之,从…)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于) 以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清楚) 假舆马者(借)(车) 而致千里(到达) 而绝江河(横渡) 不积跬步(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驽马十驾(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专一) 用心躁也(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对照检查;反省今:探究并领会蟹六跪而二螯古:腿,蟹脚今:下跪动作 金就砺则利古:金属,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人教版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教师版)

必修四第4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臣愿奉璧往使____通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____通____,____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通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通____,____ 5.畔主背亲____通____,____ 6.法令亡常____通____,____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通____,____ 8.因泣下霑衿____通____,____ 9.与武决去____通____,____ 10.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通____,____ 11.傍行八道,施关发机____通____,____ 自我校对 1.奉捧捧着 2.案按察看,审察 3.缪穆姓 4.孰熟仔细 5.畔叛背叛 6.亡无没有7.亡无没有8.霑沾沾湿;衿襟衣襟9.决诀辞别10.尊樽古代盛酒的器皿11.傍旁外面 二、文言实词 (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两个方位名词 (2)璧有瑕,请指示 ..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 (4)明年 ..复攻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相如前进 ..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进;进步 (6)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7)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8)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9)太夫人已不幸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 (10)且陛下春秋 ..高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春季和秋季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12)举孝廉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13)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14)视事 ..三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词。视:看。 事:事情 (1)代指秦王身边的人(2)指给……看(3)约定、契 约(4)第二年(5)走上前去进献(6)公开扬言 (7)指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人(8)对老人和长辈的 尊称(9)对去世的委婉说法(10)年龄(11)栽培,提拔(12)不去应荐(13)方向(14)官员到职工作(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相如因持璧却.()位 4.礼节甚倨.() 5.相如持其璧,睨.()柱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9.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10.位在廉颇之右.() 1.倘若,假如;2.玉上的斑点/请允许我;3.后退; 4.傲慢;5.斜眼看;6.道歉;7.退却/高兴/给; 8.回头;9.完毕;10.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 (三)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幸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 1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汇总情况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窦娥冤》 一、生字 窦(dòu)娥:剧中主人公名。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罪愆(qiān):罪过。 错勘(kān):判断。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偃,仰面倒下。瀽(jiǎn)半碗:泼,倒。 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指炎热。 湛(zhàn)湛青天:清明。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亢旱:大旱。亢,极。 二、词语辨析 1.怨气?冤气 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不同的是, “怨气”指怨恨之气, “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2.分辨?分辩 “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 “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三、文学常识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 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 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作品与主角 《窦娥冤》——窦娥 《西厢记》——崔莺莺、红娘 《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 《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 《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 3、文学典故 ①苌弘化碧:苌弘,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青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的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六月飞霜:邹衍,战国时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起来。他人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来比喻冤案。 ④东海孝妇:传说汉朝东海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后来婆婆自缢身死,寡妇被诬告为杀害婆婆的凶手。官吏就把她杀死以偿命。她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77234

.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西入秦。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礼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3、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4、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矣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请指示王 6、于是相如前进缶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8、布衣之交 9、左右欲刃相如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3、明年复攻赵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5、窃计欲亡走燕 16、不如因而厚遇之 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怀其璧 5、蔺相如前曰 6、臣乃敢上璧 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8、臣语曰 9、于是相如前进缶 10、赵王鼓瑟 11、而相如庭斥之 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3、奉璧西入秦 14、怒发上冲冠 15、卒廷见相如 16、完璧归赵 17、秦王恐其破璧 18、宁许以负秦曲 19、毕礼而归之 20、归璧与赵 21、且庸人尚羞之 2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5、大王必欲急臣 26、而绝秦赵之欢 27、宁许以负秦曲 28、为刎颈之交 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蔺相如者,赵人也 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而君幸于赵王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使不辱于诸侯 13、何以知之 14、君何以知燕王 15、求人可使报秦者 16、拜送书于庭 17、以勇气闻于诸侯 18、故燕王欲结于君 19、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20、设九宾于廷 21、会于西河外渑池 22、君幸于赵王。 23、得罪于大王 2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5、今君乃亡赵走燕。 26、遂与秦王会渑池。 27、对曰:“臣尝有罪……” 28、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 29、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3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苏武传》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空自苦亡人之地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 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副词 (1)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⑤表持久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2)否定副词 ①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没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 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表禁止毋、勿、莫、无不要、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3)范围副词 ①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②表部分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知识细梳理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 完璧归.赵() 若水之归.海()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2)都门帐.饮无绪() (3)异日图.将好景()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名词作动词,采莲;(2)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重而道远() 王甚任.之() 众怒难任.() (2)却 山头斜照却.相迎()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之不恭()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江东.去() (2)竹杖芒鞋轻胜马.() [答案] 一、“尊”通“樽”。 二、(1)英俊杰出,有才华的;(2)刚才。 三、(1)放任,无拘束/负荷,担子/信任/承担;(2)副词,表转折/击退/推辞,拒绝。 四、(1)东,名词作状语,向东;(2)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刘郎才气 .. 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在丁卯三月之望.()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14.孔孟两章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实词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夫夫颛臾(那) 夫如是(发语词) 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 相夫子(辅佐,动词) 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作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动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生,死,名词动词,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树,名词动词栽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动词重视 衣帛食肉衣,名词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动词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罪,名词动词,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而青于蓝(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并且)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善假于物也(对) 焉风雨兴焉(于之,从…)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于) 以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清楚) 假舆马者(借)(车) 而致千里(到达) 而绝江河(横渡) 不积跬步(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驽马十驾(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专一) 用心躁也(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对照检查;反省今:探究并领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