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党执政基础的社会管理路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7450911.html,

巩固党执政基础的社会管理路径选择

作者:肖红

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中国梦”的目标能否实现。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选择是决定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必须从体制、机制和意识三个方面建构一套良性互动、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方式。

关键词:执政基础;社会管理;利益协调;服务型政府;善治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0-0033-04

社会管理是现代社会政党执政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面,社会管理的优劣体现着执政者执政水平的高低和执政能力的强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有效整合社会利益关系、促进各种社会力量良性互动;如何建立健全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瓶颈、变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成为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社会基础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

党的执政基础是包括阶级基础在内的党的群众基础。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进一步多样化,党的执政基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求我们党和政府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稳定、协调与和谐发展。

1.执政基础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各个

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变革就是党的执政基础的巨大变化,从改革开放前的“两阶级一阶层”即工人、农民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到现在的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多元化。首先是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转轨和非公有企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就业单位和职业身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由于农民的独立性和流动性增强,进城发展的农民工也逐步纳入到产业工人的大军。同时,由于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工人阶级内部利益分化加剧,逐步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次,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很多农民已经改变了终身附着在土地上的传统生活方式,更多地从事二三产业和外出打工,他们逐步融入到城镇和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只是没有得到正式的城镇户口。同时,农民的思想观念也逐步多元化,那种落后的、因循守旧的、对政治事务极少关注的传统思想观念被打破,越来越多农民的科学创新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都在不断增强。再次,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