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礼仪介绍

西方礼仪介绍
西方礼仪介绍

西方礼仪介绍

入乡随俗是基本常识。我国号称礼仪之邦,其实到了西方以后同学们才会体会到鬼子对礼貌的讲究。很多国人的行为被鬼子认为及其粗鲁,其实与国人不知道西方礼仪有很大关系。土人找了一篇是介绍美国礼仪的文章,觉得还具有代表性,大家如果去英国的话记住英国鬼子的规矩更多一点。

入境随俗,在赴美之后,了解一些一般的美式生活礼仪是必要的,可以帮助自己更快的融入美国生活,也免得在各种场合里,做出不合宜的举动,使自己或对方尴尬。

1、见面介绍、交谈:

一般而言,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自由自在著称。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只在正式场合行握手礼,一般场合见面时相视一笑,说声"嗨!"或"哈罗!"即为见面礼节。

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也很简单。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将女士介绍给男士。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在公务场合,美国女子会主动伸手(其他场合则不一定),女性先伸手,男性才能握女性的手(女性之间一般不互相握手)。若女士无意握手,则男士点头或鞠躬致意。与女士握手不可太紧。握手前应脱手套,来不及脱应致歉。关系密切的亲朋之间,可行亲吻礼,女子之间互吻面颊,男女之间由男子吻女子面颊。对于别人的握手、拥抱、吻手、注目、点头等礼节,美国人也以同样方式回礼。告别时也不必握手,挥挥手说声"再见!"即可。

美国相互称呼直呼姓名,一般不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称呼,一般也不用正式头衔。只对法官、医生、高级官员、教授、高级神职人员称呼头衔。一般不用职务作为称呼。称呼长者忌用"老"字。

交谈时忌问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以及其他私生活情况。见面打招呼也不问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公共场合重视礼貌用语,家庭里也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交谈距离必须保持50厘米以上。不得不靠拢他人就座时,要征得对方同意。交谈时声音不可太大,不可大笑,更不可大声争吵。惊讶时不可伸舌头(伸舌头是污辱他人之举)。美国交谈、示意喜欢用手势。请人接电话,用听电话的手势;请侍者结帐,用写字的手势。习惯于打过招呼即谈正事,不送茶、寒喧。美国人不把互赠名片视为礼节,只为便于日后联系时才送名片。送名片给他人时并不期待他人回送名片。

在交谈时要注意:常面带微笑,碰到认识的朋友时,主动的问候对方,别人问候你,也要反问候对方,表示关心。说话时语气诚恳、态度大方,当别人问候你时,回答尽量简洁。多赞美对方。眼睛要亮一点,当对方改变发型时,看人家的相片,有好的地方要尽量赞美;不好的,可用另一个角度来欣赏,如说「cute」。别忘了说「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整洁:千万不要邋遢,身体或口腔的异味、头皮屑等等都是令人很不愉快的。

2、约会:

美国人性格开朗,举止大方,乐于交际。他们平时晚睡晚起,但时间观念强;美国人会常说「随时来找我」,有些邀约是相当诚恳的,但拜访前仍应事先电话联系,确定时间,以免自己的「随时」而造成别人的不便。约会要事先预定时间,一般不迟到。若接到正式的邀约,请柬上倘印有「R.S.V.P.」,去与不去必需电话通知。大型活动请柬通常印有Regrets only,此时只有不参加时才须通知。非正式私人邀请,可用电话或信函,明确告诉时间、地点。接到邀请,要回柬致谢;若没有赴约把握不要轻意应允;若不能应邀要说明理由,并致歉意。若临时不克赴约,务请电话通知,绝不可无疾而终,随意放人空等。

男女交往在美国是比较开放,约会看电影吃饭也是非常普遍,和异性热络地交往并不算失礼。男女双方均可主动邀约,通常男性较主动。可以各自拆帐或一方请客。美国朋友倘若说:「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可别误会他要请客,这种情形通常是各自付费。如果应邀地点在餐厅,餐后可提议付小费,倘主人坚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强。约会有时并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将成为特殊性的伴侣。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见面谈谈或看个电影或一起吃个饭,以增进双方的友谊,共度一段愉悦的时光,尽可主动大方地去邀约。如果你不想赴对方约会或对方有令你不舒服的举动,可以客气但肯定的说「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则,也是权力。

3、上门做客:

上门作客不可早到,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礼。可迟到5到10分钟,迟到15分钟以上应打电话给主人通报。夜间造访主人不能穿睡衣接待客人。去亲朋家作客,进门时要擦去鞋上泥土、脱帽,湿的雨衣雨伞放在室外。进门应先问候女主人,再问候男主人。宾客较多时,可以只与主人和熟人握手,对其他人只需点头示意即可。要多谈众人感兴趣的话题,不要只讲自己感兴趣的事。作客时不可随意翻动主人的东西、抚弄摆设,也不能打听摆设的价格。在主人家打长途电话,要征得主人同意,并留下电话钱,说是给主人的孩子买糖果用。作客时不宜久留;主人没有留客用餐,客人则应在用餐时间之前告辞。会抽烟的客人应接受主人敬的烟,而不能抽自己带的烟。美国人重视生日,尤其是孩子的生日。应邀出席生日聚会的客人应送礼以示祝贺。

4、赴宴礼仪:

如果应邀参加家庭聚会,可问主人需要什么礼物,即使主人婉谢,届时仍可带瓶酒或一束鲜花,或酌带一些具有中国风味的小礼物。有任何饮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风俗和饮食禁忌可得谅解和尊重。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会活动以不带小孩参加为宜,如果聚会性质为安涂肉,则大都可全家参加。

在家宴请客人比在餐馆宴请更受美国人欢迎,因为家里气氛更加亲切友好。家宴分两种。第一种是家庭用餐式,主宾在长方形饭桌旁就座,主人为客人盛食物,或将食物盛在盘中,依次传递取用。第二种是自助餐式,食物置于餐厅另一桌上,主宾各自去取用。

应邀到他人家里用餐,主宾双方都很讲究礼仪。主人会提供各种专门用途的餐具,如冷

盘、刀叉、鱼刀叉、肉刀叉、主菜刀叉、水果刀叉、菜匙、汤匙、咖啡匙等,客人如不认识餐具的专门用途,可仿效女主人。餐巾铺在膝上,不能用餐巾擦餐具。坐姿要端正,手臂不能横放在桌上。只有当女主人动手,其他人才开始进餐;女主人离座,其他人才能离席,不可中途离席。欧洲人进食时是一手拿刀,一手拿叉,美国人只用一只手轮换用餐具,另一手则放在膝上。注意使用刀叉顺序,以及叉匙性质。刀叉斜放盘缘,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盘中,则表示已使用完毕。面包要掰成小块食用。喝汤、咀嚼时不能出声,更不能打嚏、擤鼻子、咳嗽、打嗝、剔牙。渣滓不能直接吐在盘中,要用叉接住后放入盘中。餐巾用来拭嘴,切忌用来擦手或餐具。盐、胡椒瓶倘离座远,不可伸手去取,而须请隔座代劳递送。上甜点或咖啡时,主人可开始致词,主宾亦可利用此时答谢。席间,应当称赞女主人准备的菜肴,并尽量吃完盘里的饭菜。

餐后要与主人交谈片刻,之后告辞,但不可久留;告辞时应感谢主人款待。与主人不太熟悉者,事后还应尽早打电话或寄短柬表示谢意。如果客人比较多,应等年长职位高的客人告辞后,方能告辞。。宴后三四天内别忘记寄一张感谢卡或谢函给主人,若在主人家过夜通常感谢卡寄给女主人。

5、赠送礼物:

上门作客不一定带礼品,也不可在其他客人不送礼时单独送礼。礼物可以是一瓶酒,给女主人的一束鲜花等。公务送礼的礼品可以是日历、钢笔、精装日记本等文具。一般不在公开场合送礼。会议礼品在会议结束后送,如在告别宴会上送。美国人喜欢充满友情的礼物,礼物讲究包装,即使是选给亲友的礼品也要附上礼品卡;送礼目的要明确,否则会令人莫名其妙。蛋糕、点心、巧克力、乡土工艺品、书籍等,均可作为礼品(用单数);探望病人一般应送鲜花;在公务中不可送重礼品,以避贿赂之赚;礼品上不能有送礼单位的标志,否则有广告之赚;男子不可随便送香水、化妆品和白玫瑰给女子(这些是送给恋人的礼品)。受礼时要当场打开礼物,致谢和赞美礼物;受礼后不必马上回赠。应邀赴宴时,情真意切的祝酒词是最好的礼品。平时最好的送礼方式是请人吃饭、喝酒或去别墅共度周末。收到礼物、应邀赴宴、受人帮助之后,都要写信致谢。除了约定由谁请客之外,一般一起到餐馆用餐,都是各自结帐。

6、服装穿着:

美国人衣着随意,在公众场合穿各种服装的都有。大多数时候喜欢穿T恤衫、夹克衫、牛仔裤、运动衫、旅游鞋。着装讲究整洁。男式裤子不能露出衬裤,女子裙装不能露出衬裙。裙子要盖过丝袜口,女式短裤不能配高跟鞋,否则会被人误以为应招女郎。涂眉画影,口红浓重,也是应招郎的标志。任何人都不能在公众场合穿背心、睡衣。美国人的服饰追求体现个性、气质、风度,讲究舒适,在西方率先以简洁朴实的服装取代名牌服装。

在正式社交场合注重着装,宴会上都有着装要求。参加重要场会,应注意请柬上有关服装规定。如果不确定服装的要求,可以先问问其他参加者,以免尴尬。请柬上有些字如「casual」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穿牛仔裤,「semi-formal」也并不表示你可以不打领带,最好问清楚。西装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亦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西装背心最下一个钮扣通常不扣。深色西装应着黑色皮鞋,深色袜子,切忌白袜黑鞋。正式场合或上班,女性以裙装为宜,男性应着领带及深色西服。着晚礼服裙摆应长及脚踝,并着高跟鞋。

7、行路乘车:

行路一般以右为尊,女士同行,男士应走左边,出入应为女士推门。搭车时,车主驾车,前座为尊,余则以后座右侧为尊。自己开车时须先为客人开车门,等坐定后始上车启动。

在公共场合,美国人特别尊重女性,处处女士优先。在社交场合,男士对女士要谦让、关照;行路时男子走人行道外侧;入座时先让女子坐下;进门时男子应先行并为女子开门;上、下楼梯或乘电梯时要让女子先行;用餐时请女子先点菜;告辞时让女子先起身;陌生女子失落东西,男子也应为其拾起归还;与女士打招呼,男士必须起立。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一、餐饮礼仪的差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 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 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 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 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 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 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 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 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 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 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

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 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 你早日康复”等等。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 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 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 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 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 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 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 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 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 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 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 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 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 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西方礼仪文化概论试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拜访他人必须有约在先。(√) 2.接待多方来访者要注意待客有序。(√) 3.在观看演出时不要随意拨打或者接听电话。(√) 4.在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可以随时使用。(×) 5.不允许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 6.参加舞会时可以穿民族服装。(√) 7.在英国,人们姓名一般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 8.在社交活动中,对异性朋友,若关系极为亲密,则可以不称其姓,直呼其名。(×) 9.用餐点菜时,没有必要征求主宾的意见。(×) 10.在安排西餐座次时,应安排男主宾坐在女主人右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社交交谈中,有哪些具体的主题应当忌谈? 答案要点: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捉弄对方的话题;非议别人的话题;倾向错误的话题;令人反感的话题2.写信的5C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礼貌;完整;清楚;正确;简洁 三、论述题(30分) 论现代礼仪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普遍性;规范性;对象性;操作性 《旅游社交礼仪》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循入乡随俗或从俗的原则。 2. 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修饰头发的时候,要做到“三勤”,指的是勤于清洗、勤于修剪、勤于梳理 3. 化妆的最高境界,是“妆成有却无”,强调的是化妆的自然原则。 4. 一般而言,手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空间轨迹等三个部分构成。 5.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通常坐下之后应占据座位的2/3比例。 6. 佩戴首饰时,在数量上的规则是以少为佳,在色彩上的规则是力求同色。 7. 当两人距离在1.5米到3米之间时,称为礼仪距离。 8. 请用图形标示出一般家用小轿车的座次尊卑顺序,分别用①②③④表示: (1)主人自驾车(2)专职司机驾车 答案:(1)主人旁边1,后排右座2,后排左座3,后排中座4。 (2)专职司机驾车,司机旁边4,后排右座1,后排左座2,后排中座3。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每题3分,只判断不说明不能得全分,共30分) 1.女性身着裙装上下楼梯,应该走在楼梯的右边。 2. 在公共场所下蹲,要注意面向他人。 3. 正式场合,男性不允许穿着短裤,但是女性可以。 4.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父母,可以用“家父”“家母”,对别人的父母,则可用“令尊”“令堂”。 5.与女性握手时,应该只握住其手指尖,不能全部握住。 6.行亲吻礼的时候,晚辈吻长辈,应该吻额头,长辈吻晚辈,应该吻下颌或面颊。 7.送花的时候仅注意选择花的种类就行了,颜色和数量无所谓。 8.做客的时候,如果与主人关系很亲密,可以不用敲门直接进入。 9. 用餐时,中途需要离开,应将餐巾放于餐桌上。 10.为客人泡茶时,应将水注满水杯,以示尊重。 答案:1. 错,应为远离楼梯扶手的一边,或靠墙的一边。 2. 错,忌面向他人,忌背向他人。3. 错,女性可以穿短裙,但不能穿短裤。4. 对,对自己表示谦虚,对别人表示尊敬。5. 错,握手时忌讳仅仅握手

关于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与礼仪论文 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文化与礼仪》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一、中国的餐桌礼仪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比如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我们在影视剧中也经常可以看到。 中国餐桌礼仪中的禁忌:与中国的传统家庭一起用餐,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不要触犯了他们的禁忌,因为中国人通常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在用餐时犯了禁忌会带来厄运。比如说吃鱼,当吃完一面鱼身,需要用筷子翻转到另一面时,通常开车的人是不会动筷子去翻的。他们认为:如果翻了鱼身,那么驾车的时候就会翻车。 这些迷信的习俗流传至今,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二、西方的餐桌礼仪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在西方,孩子一般在四岁时就学会了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的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他们还非常注重环保教育,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可再生的“环保餐具”,哪些是不可再生的“永久垃圾”。教育孩子们尽量少用易拉罐等现成的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在西方餐桌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大忌,更不要对着人或者是菜打嗝或打喷嚏。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千万不要站起来。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遇到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应在进餐中途退席。确实需要离开,要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 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果不需要,可以简单地说一声“No,thanks!”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1.座次安排:中国的餐桌礼仪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则,男主宾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宾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的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入座。 2.上菜顺序:中餐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凉菜、饮料或酒,然后是热菜、主食和汤,最后是水果和甜点。而西方的上菜程序通常是:黄油面包、冷菜、海鲜、主菜、甜点、咖啡和水果。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和开胃酒并用。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

西方文化与礼仪题库

一.选择题(10分,每题1分,答在横线上) 1.“无边的东方”是指,世界主要文化体系中除了 D 与之外,近代以来几乎都被笼统地称为“东方”。 A. 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拉丁美洲文化体系 B. 非洲文化体系,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 C. 拉丁美洲文化体系,犹太文化体系 D. 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 2.“原逻辑思维”是指___A______,其为__________ A.东方逻辑,辩证逻辑 B.西方逻辑,辩证逻辑 C.东方逻辑,形式逻辑 D.西方逻辑,形式逻辑 3.欧洲有一个“中国”叫_____B__ A.法国 B.意大利 C.布拉格 D.卢森堡 4.哪些国家步行者于过街天桥上的行走速度是悠闲的?C A.布拉格,罗马B.慕尼黑,希腊C.马德里,雅典 D.罗马,斯德哥尔摩 5.英国下午茶调制的内容及次序:____A_______ A.冷牛奶—糖—茶 B.茶—糖—冷牛奶 C.冷牛奶—茶—糖 D.茶—冷牛奶—糖 6.西餐上餐次序:__C______ A. 咖啡或茶—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 B. 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或茶 C. 头盘—汤—副菜—蔬菜类菜肴—主菜—甜品—咖啡或茶 D. 咖啡或茶—甜品—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 7.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___B____ A.9、10月份 B.7、8月份 C. 11、12月份 D.3月、4月份 8.第一家咖啡馆出现在__D_____,萨特和波伏娃经常出现的咖啡馆为______ A.巴黎,花神 B.埃塞俄比亚,双偶 C.威尼斯,双偶 D.君士坦丁堡,花神 9.最早把咖啡带回欧洲大陆的是__A____ A.意大利人 B.荷兰人 C.爪哇人 D.西班牙人 10.以下哪些大学属于英国的古典大学?__C___ A.伦敦大学,牛津大学 B.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 C.格拉斯哥大学,阿伯丁大学 D.圣安德鲁斯大学,普利茅斯大学 11.历史上咖啡与巧克力的关系包括:B A.巧克力站着喝,咖啡坐着喝 B.咖啡坐着喝,巧克力躺着喝 C.咖啡是贵族饮品,巧克力为平民饮品 D.咖啡和巧克力都是贵族饮品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称谓与称呼、见面、宴客、女士优先等五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关键词]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价值观念 一、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用来在社会交往中规定人们言谈举止等行为的交际规范。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人类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和尊重。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曾说过,“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也形成了丰厚的礼仪文化,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结合时代变化发展的实际,丰富发展其文明进步的内容,依然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我国进入WTO之后,与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交际无法进行。有些我们并不介意的言辞、举止,在外宾看来也许是失礼、冒犯或无礼,从而形成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障碍。为了保证对外交往和接待服务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唐突和失礼,很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各国礼仪习惯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客人,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之邦的风范。礼仪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人们言辞中、抬手举足之间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文化不同,社会交际规范也千差万别。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与称呼、宴客、中西禁忌习俗及女士优先礼仪等五个方面: 1、文化称谓与称呼礼仪的差异。英汉两种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汉语文化中,称谓是分析性的,而在英语文化中,称谓是模糊笼统的。一个英语词cousin,aunt及un-cle可以对应八个不同的汉语称谓。在称呼问题上,汉文化一向认为小的、年轻的必须尊敬老的、年长的。我们常说老张、李老、老先生、老太太、老人家、张大嫂、李大妈等,都是表示尊敬的称呼。而在英语文化中,除正式场合称先生、太太、小姐之外,相识的人之间无论年龄大小,皆可直呼其名,并认为是一种关系亲密的表示,即使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并没有唐突或不礼貌的感觉,这与中国的礼节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要是对父母、祖父母,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那一定会被认为是十分无礼。在西方,“老”是虚弱、老朽、不中用的代名词,称别人为“老”则是一种轻视无礼的表现。 2、见面礼仪的差异。中国人见面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是与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要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而西方国家认为这一动作显得过于卑贱。中国人往往喜欢用双手相握或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甚至搂着别人的脖子表示态度热情和尊重对方,英语国家的人对此深感厌恶,认

西方文化与礼仪

1、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是指欧洲,自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 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从内容上讲,其源头主要是由希腊的理性和艺术、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的法律组成;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的。而这一切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和流。 2、长期以来,在一般的观念中,古希腊和古罗马被视为是西方文明之源。其实 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是19世纪以来流行的欧洲文化中心论所造成的一种偏见。西方文明与其说是源于希腊的克里特岛,不如说是源于古代近东地区,特别是两河流域。 3、肥沃的新月地区在上古时期就孕育出了一连串的灿烂文明,其中尤以两河流 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最为著名。作为人类文明的曙光,他们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特别是西方文化进程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4、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史书通常根据希腊人的称呼冠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其历史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域,北到巴格达,南至以巴比伦城命名的巴比伦尼亚。广义的两河流域则包括今天的叙利亚、伊朗的部分地区和整个伊拉克。 5、两河流域文明从萌芽发展到辉煌,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苏美尔人作为最早 创造出城市文明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6、苏美尔最有创见的国王是在乌尔第一王朝当政的吉尔伽美什,他因其不凡的 生平和业绩成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主人公和不朽的英雄。 7、阿卡德人国王乌尔纳木颁布了《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出现 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8、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个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永垂青史。 9、巴比伦之囚: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期间进入全盛时期,公元 前586年灭亡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大王国,将犹大王和数万名上层犹太人掳至巴比伦,制造出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历史事件。 10、“空中花园”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1、希腊哲学家希罗多德把埃及形容为“尼罗河的馈赠”。由于埃及人民的生 存与繁荣都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不仅是埃及人心目中的神圣之物,而且主宰和规范了埃及人生活和思维方式。 12、较之两河流域文明的动荡和紧张,埃及文明更多是以恒久和宁静著称。 13、埃及艺术是一种以永恒为目的的艺术,他的一切创作都有一个以崇拜死 者为核心的宗教目的。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最为著名的是她的建筑艺术。其中以用作古埃及统治者陵墓的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建于4500年前的胡夫金字塔毫不犹豫地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14、神庙则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又一光辉体现,在众多神庙中,位于底比斯古 城北部的卡尔纳克神庙最为庄严宏伟。 15、为什么希伯来人可以“一以贯之”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人数少力量薄, 但文明能延续到今天?) 西伯来人除了在一个很短暂的时期内建立过自己的家园,享受过主权民族的生活,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她一直是强权的凌辱对象,是其他民族的迫害对象。这样一个“弱小”的民族,凭借着对民族理想的执着,对信仰的固守,对自身文化

西方文化与礼仪 学生复习

西方文化与礼仪复习 I 名词解释 1、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The Bible wa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The Old Testament is about God and the Laws of God. The word “Testament”means “agreement”, the agreement between God and Man. The New Testament is about the doctrine (教义) of Jesus Christ. The word “Testament” means “agreement”, the agreement between God and Man. 2、The Middle ages中世纪 In European history, the thousand-year period following the fall of the Western Roman Empire in the fifth century is called the Middle Ages. The middle ages is so called because it came between ancient times and modern times. To be specific, from the 5th century to 15th century. 3、Gothic哥特式建筑 ①The Gothic style started in France and quickly spread through all parts of Western Europe. ②It lasted from the mid-12th to the end of 15th century and, in some areas, into the 16th. More churches were built in this manner than in any other style in history. ③The Gothic was an outgrowth (丰富与发展) of the Romanesque.(罗马式) 4、挪亚方舟 根据圣经而来的故事。上帝看到人间充满罪恶,要用洪水把世界毁灭,重新创造人类。他让挪亚制造方舟,跟其他一些生物躲进方舟,逃避洪水浩劫。洪水过后,天上出现彩虹,这是上帝告示人类,洪水不会再发,愿挪亚的子孙繁衍昌盛。 5、天主教 天主教是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称公教。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会)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 6、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 四大悲剧Hamlet(哈姆雷特)、Othello(奥瑟罗)、King Lear(李尔王)、Macbeth(马克白) 四大喜剧是《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 enice 7、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英文是ethnocentrism,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感、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8、文化进化 文化进化是指一个时间上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累积性和进步性,经由次过程,文化现象便系统地组织起来发生变迁。进化是社会内部的发展引起的,如生产技术由低级到高

西方文化礼仪论文

西方文化礼仪论文 一、中西礼仪文化差别 “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用来在社会交往中规则人们言谈举止等行为的交际规范。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人类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和尊重。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曾说过,“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也形成了丰厚的礼仪文化,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分离时代变化展开的实际,丰厚展开其文明进步的内容,依然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自己国进入WTO之后,与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度交往日益频繁。假如不了解西方的礼仪习俗和传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招致交际无法停止。有些自己们并不介意的言辞、举止,在外宾看来也许是失礼、冒犯或无礼,从而形成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障碍。为了保证对外交往和接待效劳工作顺利停止,避免唐突和失礼,很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各国礼仪习惯和特点。只要这样,才干真正做到尊重客人,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之邦的风范。 礼仪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人们言辞中、抬手举足之间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文化不同,社会交际规范也千差万别。中西礼仪文化差别主要表往常称谓与称谓、宴客、中西忌讳习俗及女士优先礼仪等五个方面: 1、文化称谓与称谓礼仪的差别。英汉两种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在汉语文化中,称谓是剖析性的,而在代写英语论文文化中,称谓是含糊笼统的。一个代写英语论文词cousin,aunt及un- cle能够对应八个不同的汉语称谓。在称谓问题上,汉文化一向以为小的、年轻的必需尊敬老的、年长的。自己们常说老张、李老、老先生、老太太、老人家、张大嫂、李大妈等,都是表示尊敬的称谓。而在代写英语论文文化中,除正式场所称先生、太太、小姐之外,相识的人之间无论年龄大小,皆可直呼其名,并以为是一种关系密切的表示,即便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谓,并没有唐突或不礼貌的觉得,这与中国的礼节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要是对父母、祖父母,学生对教员直呼其名,那一定会被以为是十分无礼。在西方,“老”是虚弱、老朽、不中用的代名词,称他人为“老”则是一种轻视无礼的表现。 2、见面礼仪的差别。中国人见面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是与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要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而西方国度以为这一动作显得过于卑贱。中国人往往喜欢用双手相握或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甚至搂着他人的脖子表示态度热情和尊重对方,代写英语论文国度的人对此深感厌恶,以为他过于密切,表现出明显的虚伪和不真。中国人见面经常问“你吃了吗?去哪了?干什么去?”,西方人对此十分困惑,有时甚至愤恨,以为干预了他们的私事。 3、宴客礼仪差别。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他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询问客人是否

《西方文化与礼仪》期末考试试题

“肥沃的新月” 位于地中海东南之滨的西亚北非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出现的地方。如果从埃及起画一条通过今日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然后沿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达到波斯湾的线,这整条线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弯月,史称“肥沃的新月”。肥沃的新月地区在上古时期孕育出了一连串的灿烂文明,尤以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最为著名,这里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是中世纪欧洲城市富有的市民阶级与思想上占支配地位的伴侣阶级奇妙结合的产物,兼有世俗性与宗教性,理性与非理性,神秘主义与自然主义多种因素。哥特式建筑的基本部分是尖形拱门,交叉肋状拱顶和飞拱。其他特征还包括高耸的塔尖,圆花窗、精致的石制花窗格、精雕细琢的浮雕,多重柱廊,以奇形怪状的雕像和神怪雕像为装饰物。代表有巴黎圣母院(法)、科隆教堂(德)、林肯教堂(英)、米兰教堂(意)等。 三位一体论 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包括的基本思想 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等等。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致坚信人类具有崇高的品质和美好的希望。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甚至兜售赎罪券,使其成为“教皇的奶牛”。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爆发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以“因信称义”喂教义;提出《圣经》是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圣权威;提倡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影响: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教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它的拥有者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它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

西方传统节日介绍

西方传统节日介绍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西方传统节日简介1月1日新年(NewYear'sDay) 这个节日我们通常是作为中国的元旦来过。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Day) 情人节: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有一个极富有浪漫色彩、最受情侣们欢迎的节日,这就是每年2月14日举行的情人节。对那些心有所属,平日又羞于启齿的痴情男女来说,情人节是倾心吐露心底秘密的佳期。在情人节的前一天夜里,姑娘们便采来月桂树的叶子,贴在枕头上,希望在梦中见到意中的情人。 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在自己挚爱的姑娘达芙妮变成月桂树后,便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阿波罗是希腊众神中最英俊潇洒的一个。也许,姑娘们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也能和他一样吧!与此同时,小伙子们则把瓦伦丁情人卡剪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如剪成心形、花形,更多的是希腊神话中小爱神厄洛斯弯弓搭箭的形象。神话中说,厄洛斯百发百中,他射中了谁,谁就会坠入爱河。就是因为他把煽动情欲之箭射给了阿波罗,又把毁灭爱情之箭射给了达芙妮,才造成了希腊神话中那一段着名的爱情悲剧。小伙子们当然希望爱神能把他的爱情之箭,分毫不差地射在姑娘们枕头上的月桂叶上,从此心心相印,成为花好月圆时的一对情侣。

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的下一个星期一:复活节星期一(EasterMonday) 复活节: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据说复活节兔子会将彩蛋藏在室内或是草地里让孩子们去寻找。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滚彩蛋活动经常被电视台实况转播。复活节也是向你所关怀的人送鲜花、盆景、胸花等的节日。许多去做礼拜的人这天也向教堂献上花束。成人们则往往互赠贺卡或小件礼品。传统上人们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和看法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和看法一、中国的餐桌礼仪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比如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我们在影视剧中也经常可以看到。 中国餐桌礼仪中的禁忌:与中国的传统家庭一起用餐,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不要触犯了他们的禁忌,因为中国人通常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在用餐时犯了禁忌会带来厄运。比如说吃鱼,当吃完一面鱼身,需要用筷子翻转到另一面时,通常开车的人是不会动筷子去翻的。他们认为:如果翻了鱼身,那么驾车的时候就会翻车。这些迷信的习俗流传至今,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二、西方的餐桌礼仪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在西方,孩子一般在四岁时就学会了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的餐

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他们还非常注重环保教育,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可再生的“环保餐具”,哪些是不可再生的“永久垃圾”。教育孩子们尽量少用易拉罐等现成的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在西方餐桌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大忌,更不要对着人或者是菜打嗝或打喷嚏。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千万不要站起来。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遇到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应在进餐中途退席。确实需要离开,要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 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果不需要,可以简单地说一声“No,thanks!”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1.座次安排:中国的餐桌礼仪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

西方礼仪文化

1. what is etiquette?什么是礼仪? Etiquette is respect, good manners, and good behavior. It is not just each of these things, but it is all of these things rolled into one. 2. 礼仪与文化有什么关系? Etiquette is a kind of external forms of cultural quality, and cultural is the core of etiquette, they are a reciprocal causations, supplement each other symbiotic relationship 3. 大学生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有什么意义? Learning the western etiquette and culture make it convenient that contacts with western people, and to prepare for go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study the western etiquette,,and to increase our knowledge , open field of vision; Etiquette can influence the temperament of people , it will let you temperament improved. 4. 握手的方式有哪些? Fencing handshake,Wear gloves handshake,Dead fish handshake,Hand clasp hands handshake, 5. 你应该给哪些服务员小费? The people should be give tips included: porter, serving waiter, barber, cab driver. 6. 西餐的七道菜是什么? Appetizer-soup- deputy food- entree- vegetables- dessert-beverage 7. 西方的餐桌礼仪是什么? 1) As soon as the hostess picks up her napkin(餐巾), pick yours up and lay it on your lap. Sometimes a roll of bread is wrapped in it; if so, toke it out and put it on your side plate. 2) The Soup Course:Dinner usually begins with soup. The largest spoon at your place is the soup spoon. It will be beside your plate at the right-hand side. 3) The Fish Course:If there is a fish course, it will probably follow the soup. There may be a special fork for the fish, or it may be similar to the meat fork. Often it is smaller. 4) The Meat Course:The main Course is usually served by the host himself, especially if it is a fowl(鸡禽) or a roast which need to be carved. He will often ask each guest what piece he prefers, and it is quite proper to state you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