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官僚制_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_中国官僚制_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_中国官僚制_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官僚制”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吴镇聪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看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开始进入“后官僚制”时代,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着手探索对传统官僚制的各种改革。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官僚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探析,本文作者对这一讨论作了综述.

关键词:中国官僚制;原因剖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05)02-0036-03

一、中国官僚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中国官僚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什么?我国行政管理学者及实践者们作了不同的概括和描述:有学者指出,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期间,先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分层管理的“世袭官僚制”(patri m onial bureaucracy)和科举官僚制(KEJU bureaucracy),并发展出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和治理制度,它本身的确包含着某些理性化成分。但由于中国传统官僚体制固有的专断独裁特征以及历代官僚制上的弊端,再加上盘根错节的宗法势力的影响,因而并未真正建立起理性的非人格化的政府权力和法律程序。中国古代严密的官僚体制在整个统治形态上只能是人治。在中国古代的官僚组织中,不可能培育出现代的理性精神,而遗留下来的则是令人“十分痛恨的官僚主义”。即使是在建国后,在实际运作中,政府权力仍呈现出严重的人格化倾向。尤其在基层行政组织中,占支配地位的权威体系常常是人情伦理。行政组织的合法性常因领导者素质与能力的不同而不同,公共权力的效能因公务人员的感情、感性、良知而摇摆不定。[1]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行政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政府机构不按程序、规章办事,尽管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许多政府机构方面的规章制度,但在习惯上,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遵守。表面上的行政法规约束不了现实中的官场逻辑,人们遵从领导个人的权威,人格权威大于机构的法律权威,领导者个人的言行,意志不受规章制度的限制。

另有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组织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家长制”的影响。领导者行政权限过大,以不受制约的权力为基础的行政违规,甚至是行政违法行为尚很普遍:2、组织活动中的人格化倾向。在行政组织中,占支配地位的权威体系是人情伦理,关系和人情往往代替制度和规则:3、组织活动的非理性和缺乏效率;4、法制理念的淡漠;5、现代契约观念的欠缺。[2]

上述学者的概括,虽然没有涉及到“中国官僚制”这五个字眼,但无论是提到“行政组织模式”,抑或是“行政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其实质讲的都是“中国官僚制”———关于官僚制在中国发展现状的理论概述。当然,也有学者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历史转型,依据现代官僚制的种种特征判断,中国仍处于官僚化不足的阶段,具体

过程中,政府本身不直接从事物质财富的创造工作,它主要是提供各种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政府应树立服务理念,真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政府自身的行动指南。对县级政府来说,树立服务理念应该体现于实际的行政活动:首先,当好县域市场的“裁判员”,维护市场秩序,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探索、建立并且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在收缩社会职能的基础上,建立并且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制,探索并且建立因地制宜、卓有成效的农村综合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放松管制,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在农村,考虑到农民分散经营造成的信息不灵以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县级政府应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方面多做工作,但切忌用传统方法强迫农民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5]应该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技术帮扶等措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城市,应该在保证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必要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2][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4]魏文章.关于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几个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1999,(7):63—66.

[5]王理.县级政府职能定位的市场化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0,(8):20一21.

作者:吴镇聪: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3

?公共管理?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总第54期2005.2

表现在:组织结构上,科学合理的政府管理体制尚未确立,机构变动频繁且调整缺乏系统性;管理方式上,政府的具体职能界定模糊,各项制度和规则不健全、不科学,普遍缺乏公务员的专业分工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行政管理中的“身份或资历取向”凌驾于“成绩取向”之上,行政腐败严重等;行政文化上,现代理性精神欠缺,法治理念匮乏,市场经济的契约观念难以植入以取代传统封建社会的“主仆观念”等。这些都决定了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官僚化不足将是我国的一个基本现状,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某一方面可能会出现官僚化过度,但不能从整体上改变这个基本判断。[3]论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官僚制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随意性很大(包括机构设置,人员使用,领导者行为等);第二,人格化倾向(包括现代理性精神欠缺,法治理念匮乏,市场经济的契约观念缺失,人治色彩较浓,家长制的作风还在起着很大作用等等)。

二、官僚制发展现状的原因剖析

有学者认为,对于我国现阶段的行政管理而言,这一问题既源于官僚制自身的不足,也来自我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一方面具有悠久封建传统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经历着改革开放和体制转型的社会大变革。

论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官僚制发展的现状,特殊的国情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官僚制本身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官僚制是有着天然产生的官僚主义倾向的,这是为西方历史发展的现实所证明的,,他是不愿意或不乐意承认合理性官僚制本身就包含着官僚主义的致命缺陷的,他把官僚主义(官僚病)的问题归结给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拒绝从官僚制自身出发米发现官僚主义的产生的可能性。

另有学者认为,虽然中国古代历朝对官吏管理的立法都很发达,但在对法的态度和方式上,却主张“引礼入法,礼法结合”,重人治而非法治。建国后,由于长期忽视民主化与法制化建设,家长制的思维方式与作风仍在巩固着人治的社会基础:并实行排斥竞争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法律规则在行政命令或指令前失去了作用;另一方面,又赋予领导者个人巨人的权力,实行“弱社会、强政府”的集权式体制和“能上不能下”的干部人事制度,从制度上维护了政府权力人格化,从而带米行政组织的大量非理性和低效率。

还有学者认为,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官僚制的惯性十分强大,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官僚组织高度集权,并强力扩张,将整个社会重新置于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层集体制的支配下。这两方面综合而导致了传统官僚制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造成了整个社会与传统官僚制“同构”的现象,即一种具有现代性表层和传统性实质的二元性结构———“变态”的官僚制。[4]

论者认为,长期的封建官僚制所造就的组织文化,是我国形成现代官僚制精神的一个巨大阻碍;计划经济体制的高度集权,破坏法制和民主,又造成了国人法制理念的淡漠,现代理性精神和现代契约观念的缺失,为现代官僚制所代表的组织文化的确立造成了最巨大的困难。并且国家本身在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下,依然沉恋昔日的权力,对旧体制下的政府职能维持由于而创新不足,时时不愿放权力,从而造成了对社会过多的干预。

三、关于“中国官僚制”的发展趋势

有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官僚制存在太多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并且,在官僚制发展充分而完善的西方,掀起了对官僚制前所未有的激烈批评,甚至批判,认为官僚制已经过时,必须摒弃官僚制,向西方看齐,推行行政改革,以新公共管理范式取代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以给我们的行政体制注入新的活力。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属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国家,我国还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官僚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中国“官僚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当然,这种官僚制是指以理性和法制为特征的经典意义上的韦伯官僚制。我国正处于市场化、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的发展阶段,需要处理好补课和创新、继承和超越的关系。事物发展有个先后顺序,我们必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出发米设计我国行政组织体制的改革方向。因此,当前在中国应当首先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官僚制。

另有学者认为,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使命,新的信息化社会又已到来,它迫使我们必须开始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因此,我们必须用一种知识经济社会的视角米重新审视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和完善的官僚制。8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的政府改革浪潮所倡导的新公共管理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虽然所处阶段不同,西方的经验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行政发展,但这预示着发展的大趋势。所以,我们在改革中要吸收外国对官僚制改革的有益经验,少再走或防止再走他们已经走过的弯路。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行政改革与西方行政改革的起点不同,中国还存在官僚制发展不足的阶段。认为中国不模仿西方的行政改革是对的,而要求或建议中国首先发展官僚制是一个应当受到怀疑的观念。指出,当官僚制在实践中的缺陷已充分暴露时,中国有可能选择一条直接超越官僚制的道路———即官僚制道德化的道路,提倡对官僚制的人文救治。认为以德行政是对官僚制的超越,是我们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走出对官僚制的模仿而进行创造的过程。[5]

论者认为,中国历来缺乏的就不是人情政治、道德政治,而是政治的泛道德化了,政治不可以缺失道德和诚信,但在中国政治权力人格化倾向严重,法制化和理性精神缺乏的现实历史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现代官僚制,规范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积极与世界接轨才是立,才是根本。以德治国只能是辅,在诚信问题严重的今天,道德自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强化法制建设,发展官僚

73

总第54期2005.2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公共管理?

制。

四、中国官僚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我国研究中国官僚制的学者,在研究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这对于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当代,首先应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宜的官僚制,指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组织结构的塑造:1、培养理性精神;2、发挥官僚制技术优势,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组织理念;3、建立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官僚体制;4、建立一个“廉价”,高效率的政府组织;5、严格区分公、私行为,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办事。

另有学者认为,要强化与改造并重,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从组织结构层次,要把行政发展,特别是政府改革的重点从人员机构的精简转移到制度创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上来;第二,从管理层次,要真正落实和实施“专业行政”和“依法行政”,把依法治国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第三,从组织文化层次,要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组织文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教育的力度,促进现代精神的传播和弘扬。[6]

还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人文救治来解决官僚制碰到的问题,即官僚制道德化(亦称为行政道德化),以德行政可以超越官僚制,暗合了“以德治国”的理念,从而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发展道路。

论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动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l、建构和完善中国的官僚制,推动我国的法制化和理性化;2、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摒弃人情政治,以法治代替人治:3、推行以德治国,以德行政,提升行政主体的素质,完善行政主体的内在自律和约束机制;4、要完善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经验,认识剑行政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少走或防止走西方已走过的弯路;5、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而不能仅仅限于人员和机构的精简;6、发展中介组织,即第三部门,以承接原先由政府管而现在独立出米的事。

也有学者指出,就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而言,除了改善官僚制的内部协调和外部等普遍性的问题之外,尤其需要重视官僚制的个性问题,因为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

论者认为,官僚制下的个人也有需要,因此,我们要注意协调好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而不能扼杀个性,提倡组织向成员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及情感和智能的寄托,激励成员向组织贡献精力、工作和责任感、义务感。

还有一点论者认为很重要的,就是对于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应防止一种倾向,即一味而固执地向西方寻求经验和理论的支撑借以批判中国的传统、界定和评估中国官僚制的现状、构设和规划中国官僚制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道路。每个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生长的土壤和发展轨迹,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需要许多艰苦的探索和实践,需要对传统的批判,但也绝不可忽视对传统的承接和弘扬。解决中国官僚制的问题,关键的基点要架设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上,西方国家现时遇到的官僚制“僵化”问题,有一个逐步遇见逐个解决的过程,而我们则是同时发生了许多问题:人情政治,官僚主义作风盛行,政府低效而欠缺活力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同时解决,这使我们与西方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也不得不强调一点:即我们怎样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怎样利用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元素米改造、抑或说建构我们自己的官僚制度。

参考文献:

[1]董晓宇.中国行政组织体制的理性化重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2).

[2]魏娜.官僚制的精神与转型时期我国组织模式的塑造[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

[3]徐国庆.中国行政发展中的官僚制:强化与改造并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1,(4).

[4]王强.全球行政改革浪潮与中国行政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0,(2).

[5]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英]马丁米格诺,查里斯波里达诺,大卫休莫.超越新公共管理[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2).

[9]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M].中山大学出版社.

[10]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1]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一中国市民社会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

83

?公共管理?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总第54期2005.2

官僚制的终结与后官僚制时代的兴起

官僚制的终结与后官僚制时代的兴起 ——兼论公共管理发展的新背景摘要:官僚制终结的表现是:传统行政管理实现效率价值的能力受到怀疑;“统治”概念的消解与“治理”概念的出现;政府的运做方式、职能发生了革命性的划时代的变化;权力层级关系被破坏,官僚制畸变。公共管理的产生是挑战官僚制的结果,它扩展与深化了行政管理内容,强调“公共性”,把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作为新目标,表明公共组织的变迁从内部走向了外部。后官僚制的兴起是公共管理的最新背景,其主要表现是:组织变迁表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特征;能否“善治”成为判断组织模型好坏的基本标准;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以开放的姿态出现;政府组织显示自己能力从技术模仿转向了制度模仿与借鉴;人事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时代;“虚拟政府”与“影子公共部门”有能力分担和改善传统的政府职能;权力“多中心”形成。关键词:官僚制;公共管理;后官僚制一、官僚制终结了吗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官僚制模式(Bureaucratic Model)开创了行政管理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其显著的组织特征曾经作为管理主义的经典规范在政府间普遍流传和应用。在探求官僚制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时,尼古拉斯·亨利(Nicholas Henry)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为民主政体中的公众解释“非常复杂的和技术性的问题”,“受雇的官僚行政人员某种意义上是专门人才、各行业的专家“,“一直肩负着解释复杂技术和社会问题的责任。“[1][P.24-25.]那么,官僚制存在的原因果然如此吗?我们认为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符合官僚制模式的要求,官僚制模式为整个社会提供了解决部分问题的思路。其一,在官僚制模式盛行的时代,工业革命与之同步发展,官僚组织追求效率与工业企业追求利益意义相同。官僚组织的机械式管理与早期的“经济人”假设不谋而合,使得官僚制模式不仅在公共部门被认可,同时也被私人部门认可。其二,早期的行政管理的大师对“行政“的理解始终局限在两种思维模式中,即独立的行政和以政治为参照的行政,前者强调与行政的“分离”,后者强调与行政的“融合”,都没有看到实现行政发展还必须具备的其它条件,客观上限制了变革行政模式的视野,认可了官僚制模式的合理性。其三,“行政生态”理论和新的人性假设理论提高了人们对“行政”的理解水平,但“效率第一”和“行政至上“的观念没有动摇。于整个社会而言,人们仍旧认为“政府行政”可以解决一切危机和包揽一切社会事务,其中,对行政水平和行政能力的衡量始终以“效率”为标准,而韦伯官僚制模式最可贵的就是设计了一套实现效率的“机械规则”。其四,工业革命后期,政府管理社会事务越来越显出艰难,官僚制模式普遍受到诘难,但在寻找新的管理模式中,各国政府都在探索不同的道路,企业型政府范式被认为是“日益兴起的新型政府的基础”,为行政改革“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概念工具”和“提供了一种方法”,[2][P.21]但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都按企业型政府形式加以组织,这为官僚制模式在一定地域、时间继续存在留下了机会。与官僚制同时代存在的还有其他组织模型,包括泰勒(Frederick W.Taylor)的科学管理模型、古立克(Luther H.Gulick)和厄威克(Lyndall Urwick)为代表的行政管理模型、人际关系模型、组织发展模型及其他综合模型。由于这些模型不具有比官僚制更强的力量,因此,并不能代替官僚制和帮助官僚制改变存在的状态。博兹曼和斯特劳斯曼(Bozeman,B.and Straussman)认为,组织理论者总是“抓住官僚制等级结构方面的替代性问题,却丝毫不能动摇韦伯封闭性的官僚制的权力。”[3]官僚制是如何失去依存的基础呢?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官僚制实现效率价值的能力受到普遍怀疑,二是政府统治时代结束,三是权力层级关系被破坏,官僚制畸形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恶果。欧文·修斯(Owen E.Hughes)认为,官僚制理论遇到两个特殊的问题,其一是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其二则在于人们不再视正规的官僚制为一种特别有效的组织形态。由于官僚制过分强调规则,“规则本身取代了组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经济学院1988年版。 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194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4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第四讲公共行政学的丛林时代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完整word版)考博公共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考博公共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 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7、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10、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1、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2、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版。 14、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6、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8、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24、沙夫里茨、奥特:《组织理论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二)基础理论前沿论著 1、怀特、亚当斯:《公共行政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福克斯、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法墨儿:《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人的发展被置于发展的核心立场。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从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到关注农民发展,构成了农民改革和发展的一条主线。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民发展问题的讨论持续升温,研究涉及农民发展的概念、农民发展的主体、农民发展的现状以及农民发展权问题。通过梳理研究文献,总结农民发展研究取得了成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民发展研究。 关键词:农民发展;发展现状;农民发展权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即三农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农民进城和学者下乡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社会景观。农民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农民问题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学术术语,即农民发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动力,也是发展的目标。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发展。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发展,农民发展既是中国发展的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有待于破解的最大难题。没有农民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农民发展概念的提出,把农民作为发展主体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从而产生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学者们围绕农民发展的概念定义与内涵、农民发展的主体分类、农民发展的现状、农民发展权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既有共识,也存在分歧。梳理近十年来有关农民发展的研究成果,总结农民发展研究的成果,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可以进一步拓展农民发展研究的创新空间。 一、农民发展的概念 农民发展,作为一个新近的学术概念,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界定。叶敬忠(2000)将农民发展定义为农民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农户及农村社区的变迁的过程。这种变迁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机制与立法、人力与性别、知识与技术及环境等方面。[1]李克强(2007)认为农民发展的内涵就是农民本质力量和本质关系的发展,即农民意识的发展,根本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2]赵宇霞等(2012)将农民发展概括为农民生存发展、本质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3]周明海(2008)综合现有发展学的有关理论,认为农民发展至少应有以下四层含义:农民发展的前提是获取平等的发展机会,农民发展的条件是政府均等化的资源投资,农民发展的态势在于可持续发展,农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消除贫困、实现实质自由。[4]

官僚制中国行政现代化的陷阱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艾子校’!&(!%),男,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学。 官僚制:中国行政现代化的陷阱+ 艾子校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摘要:依据韦伯的“官僚模型”建构的传统政府,受到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浪潮的强烈冲击,从-#年代末起,西 方各主要国家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并一直持续至今。面对这一全球化的运动,处于社会转型 时期的中国行政改革应作何回应+在对官僚制进行梳理和剖析的基础上, 并对中国自身传统与现状的深层体认之后,该文认为建构与完善现代官僚制是实现中国行政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官僚制;行政现代化;建构与超越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 "#世纪中期的新科技革命, 带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新科技革命相伴生的是社会改革的潮流。社会改革的主旋律,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在政治领域则表现为政府行政的改革或称行政现代化。 行政改革的潮流始于上世纪-#年代末, 传统官僚体制运作下的西方各国政府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既无力自身机构急剧膨胀、财政开支日益加大的困境;另一方面其供给能力的软弱又无法满足公共需求的不断增强。于是,迫于政府机构内部的迫切要求和公众舆论的外部压力,加上私营企业革新成就的示范效应,西方各国政府纷纷掀起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行政改革浪潮,其中规模较大的改革包括英国的续阶方案、美国的重塑政府、加拿大的公共服务两千计划、新西兰的财政与人事改革和澳大利亚的财政管理改进计划,等等。 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现代文明中,中国只能算 是一个“边缘国家”2!3 。边缘国家容易犯的一个通病是,对中心国家盲目崇拜,以致于模仿照搬。中国新一轮的政府改革在西方行政改革的浪潮中无疑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表面上看:无论时间上还是内容上,如职能调整、机构精简、权力下放、人员分流和层级压缩等,中国当前的行政改革与发达国家提出的变革计划,都存在着某种相似性,但是一国政府面临的国情与特定任务构成行政改革的土壤,任何政策、措施与操作都是在这片土壤上结出的果实。就官僚制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改造、置换甚至彻底摒弃的观念,能否在理论上立足,又能否成为中国改革的先导,确需我们审慎和深刻地反思。 一 官僚制’4567859689:),又称科层制,实际上是一种 官僚体系,官僚制是基于“烟囱工业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所形成的一种组织体制,这一重大的社会发 明和创造在产业革命时期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德国社会学家和组织学家马克斯?韦伯从理论上对这种组织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韦伯的官僚制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理性化”’;8<=>?8@=A8<=>?)理论上的。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神秘阶段不断演化到理性阶段的过程,人类的希望正在于理性化。为此,他首先研究了权力的三种形态及官僚制存在的基础。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基础。合适的权力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适当权力的组织则无法实现组织目标。历史上曾被社会接受过的权力可以分三种,围绕不同的权力类型便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形式。第一种权力是“传统权力”’B68C=<=>?8@856=<:),它以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为基础,相信传统因源远流长而神圣不可侵犯,相信拥有权 力者按照传统实施统治具有合法性’E7F=<=G89:)。 第二种权力是“超凡权力”’HD86=I8<=9856=<:),它以对个 人超凡能力、英雄主义精神、典范品格的崇拜、迷信为 基础。第三种权力则是 “合理合法的权力”’;8<=8>?8@%@7F8@856=<:),它以组织内部各种规则作为权威的基础,相信政策、规章必须合乎法律,以及拥有权威的人 "##,年第"期’总第0(期) J>K ""##,L7?768@J>K 0( 行政论坛 /.MNJNOB;/BNPQ B;N4RJQ

论述中国梦的主要内涵以及与个人梦的关系

1论述中国梦的主要内涵以及与个人梦的关系。 答: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际上这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目标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富中国梦。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现在,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为了生计而去报考公务员、报考研究生,求稳之心理已经逐渐蔓延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内心。公务员报名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图安逸的心理状态,一味追求“铁饭碗”。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标,丢失了理想就丢失了人生的方向。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更应树立宏伟的目标,怀揣远大理想,为国家更加富强奋斗个人奋斗成功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你从山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我写的小说即将付印出版,他办的公司开始起步上路,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都是主角。 积极进取、自信自强,才让自由女神成为梦想开始的符号。而今天的中国,正有越来越多人敢于梦想,也正有越来越多人梦想成真。 2论述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以及从哪些方面做起。 答: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未来国家海洋局将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动海洋强国的建成。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既要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科技方面,刘赐贵指出,国家海洋局将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勘探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海洋生态环境的水平,加强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新技术研究,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等。国家海洋局将按照“五个用海”的要求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 3深化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答: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实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是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实力提升是首要任务,促进综合国力提升是根本目的。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同时,在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进程中,社会各界应切实将科技创新作为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动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参考书】 年版 2.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 3. 《公共选择理论》,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著,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7.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 [美]罗伯特?b? 登哈特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 惠特克著,宋安喜、 任睿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格莱德著,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美]卖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美]迈克尔.L.瓦休等著,刘铮等译,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 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研读 上课时间:周六下午8-10节,地点:艺术中心402室 任课教师: 陈瑞莲教授、84036693 倪星教授、84038593 郭小聪教授、84034978 蔡立辉教授、34251601 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 教学目的: 自从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论著和学说,它们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并直接奠 定了当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程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 史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剖析经典著作的方法来学习和 研究各种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派,并对之进行批判性的选择和拓展,从而为本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博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和课堂研讨等方法, 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理论流派和经典著作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弄清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学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一)选题地缘起和意义 引言 1.选题缘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将大量地精力投入到如何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上,对就业难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医疗等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地关注力度不够,政府职能地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国有经济结构地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地改革,政府过去传统地管制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地现实情况,迫切需要进行全面地政府体制改革,转变 出:“. 南) 等现象严重,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了大规模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地这些严重失衡,说到底与政府制定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时期地方针政策,与政府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与政府地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公共行政管理能力,有着密切地、甚至决定性地关系④.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地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地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服务上来,建设以公平、公正、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切实改进地方政府某些不良状态地迫切要求.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停留在管制型政府地官本位、权力本位地理念之下,地方政府地“单边主义”和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导致地政府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使得

政府与公众之间地关系渐行渐远.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以发展经济、经营城市地名义进行圈地、兴建开发区,以公共利益地名义强行拆迁民房,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地政策缺少连续性,缺乏协调性和整体配套,让公众无所适从,“这些信号意味着在原有地制度路径下地改革所带来地额外收益地增加已接近临界值,不进行制度创新,就难以出现所谓地帕累托改进"@,就难以把中国地改革事业推向一个新地阶段,甚至政府地合法性也会遭到一定程度地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地全面转型,广人群众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地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广人群众越来越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没有腐败地政府. 2.研究意义 从实践方面讲,对我国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地现状与改进进行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地十 @,1.2 (--) 1 国外( 化地 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阐述了企业家政府理论这一新公共管理地理想实践模式,主张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地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①.治理理论成为改革公共服务地~个重要理论.治理理论地创始人是詹姆士·N·罗回[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⑧\:一,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西瑙.他在《没有政府地治理》一书中提出全球治理地思想.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公共事物地治理之道》、《多中心与地方公共经济》等著作中提出多中心制度设计地理念.他们认为,高度地多中心与分化不会导致公共服务成本地提高.对此他们开 列了公共服务多种提供途径地清单:经营自己地生产单位、与私营公司签约外包、确立公共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 第一周读书笔记: 第一章官僚范式之外 什么是官僚范式:官僚制改革运动遗留下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惯(一些制度上的设计包括等级制行政部门、人事机构即组织惯例)和它们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在本书中被称为官僚范式。 对官僚范式的挑战:以用户为驱动并且是服务性的,把公共部门转变成更贴近客户,方便客户,有活力,有价值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提供者。 另一种理论的形成:关注客户与服务有助于公共部门主管为某些注意的特定问题提供与在官僚模式下得到有很大区别的其他解决方法。(官僚机构与以用户为驱动的机构在人事部门、业务部门和主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的对比有很大差异)。 后官僚制是什么:后官僚制时代是一个新的组织时代,它意味着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周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组织内部,组织模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搜索在组织外部,新技术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日益改变和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百度)在行政组织中的行政人员对后官僚制的观点认识会影响其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战略革新的必要性 行政/业务部门之间的日常问题:比如采购不能真正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节约)却适得其反的效果(劳民伤财);主机构与各分支机构不能很好的协调工作;按计划花钱(预算)本是为了节约却无形中鼓励了浪费的作为等等。 事件要点: 各分支机构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政府服务的价格索要过高。 对管理程序和公众服务的不满日益扩散。 一再出现的麻烦是问题还是现实:

一件事件若被判定成一种现实的话,为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很可能是徒劳无功的。如被当作是问题来对待的话,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事情就终究能得到解决。 现实,而不是问题 官僚制被广泛接受肯定了官僚制的合法性。 政府内部在推行一些好点子是困难的。(政治原因以及组织文化的稳定性都会阻碍) 问题,而不是现实 中央采购部门终将改变其运作方式。 主机构同各分支机构之间频频出现的麻烦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同时还是一种在将来的某一时期可以得到修正的问题。 可能主义论者的贡献 可能主义论者认为主机构同各分支机构之间频频出现的麻烦是一个问题而并非是现实,并且通过社会现实生活中找到证据来予以证实。 第二周读书笔记 第三章创造策略 1.确定基调:STEP计划(朝着更好的工作努力) 州长的改变:没有直接命令下属官员如何去减少政府开支,而是鼓励他们去改善政府管理。 委员状:首先它主要工作是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及效率,而不是仅仅是减少开支;其次,进行改革的主动权主要在雇员而不是外界;再次,成员具有代表性;最后,说服拨款委员会同意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统一计划而不是重新分配。 2.导入市场原动力: 双向交流; 资金基础(将服务推销给相应的机构,并创造出高于成本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基于国外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现状,国内博物馆在几年近也开始陆续免费开放。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制度并没有达到十分完善,并且免费开放的标准没有达到整齐划一。具体表现在:同一层次的博物馆的硬件和软件在免费开放的情况下并没有做到同步的提升。不同层次的博物馆在免费开放的情况下硬件和软件并没有达到一个递增递减的标准。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外的免费开放博物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他们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学习,来针对国内博物馆免费开放这一举动作出一套完整的指南手册。 以下是对浙江博物馆以及湖北博物馆免费开放前后硬件和软件的变化的调查。 1.针对观众量的剧增,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实施日总人数控制测算。湖北省博物馆原设计的正常接待能力为日均3000人。针对免费开放后的变化,管理者对博物馆的现有接待能力进行了慎重的评估,认为每天5000人为可承受接待能力,因此决定将每天的观众量控制在5000人以内,以保证正常的参观环境和文物、观众的安全。 2)采取发放免费参观券的措施。为适当控制客流,采取了分时段发放免费参观券的办法。博物馆广播定时播放参观须知,讲解咨询人员加强组织疏导,引导文明参观。在馆门口发票处增设了观众排队领票围栏,每天9?誜00开馆发票,上午发放3500张,下午发放1500张,全天基本控制在5000张,下午停止发票前派保安排在领票队伍末尾,及时劝阻后来观众改日再来,有效缓解了观众拥堵现象。 3)对团队、外宾团体参观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为调节观众流量,博物馆对团队、外宾团体参观实行提前预约,适当错开高峰时期,这样既保证了团队的参观质量,又保证了正常的参观秩序。 4)对观众集中的个别展室实施必要的人数控制。对曾侯乙墓、梁庄王墓等观众集中的展厅,加强引导,实施必要的人数控制。当人数太多时,及时通知安保人员组织观众在展厅门口排队进入,或劝导观众先看其他展厅,以控制和减少展厅的人流量。同时利用技术防范设施对金银玉器展厅和一级文物柜等重点部位进行严密监控,还派出保安在展柜周围人盯死守,并及时劝阻个别人不利于展柜和文物安全的行为。

浅谈中国当前的“官僚主义”

浅谈中国当前的“官僚主义” ——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有感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方面以国民党四大家族为首的新官僚主义十分猖獗,官僚资本的肆意运作使下层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另一方面,因英国的李约瑟教授就中国官僚政治问题向其请教而引发了对中国官僚政治的思考与研究。《官僚研究》的出版使王亚南先生成为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的开启者。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学术性较强与晦涩难懂的言辞使得阅读过程中不乏困惑与烦闷,但作者对中国传统官僚政治深入系统地分析也引发了我对当前中国官僚政治的思考。王亚南先生在开篇就阐明官僚政治有技术性与社会性之分,当官僚政治作为一种体制而言,其核心要素是国家权力全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剥夺普通民众的权利与自由,这种官僚政治只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而作为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在任何设官而立的社会都能存在,诸如讲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有所交代,一味的应付了事、推卸责任等等。”从这一立论来看中国当前的官僚政治,我忽然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措辞,只能说当前的中国官僚政治是绝对不能只称为技术上的官僚主义作风。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首先,在经济方面,王亚南先生指出中国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地主经济为基础的统治者阶层剥夺被统治者阶层剩余劳动或部分必要劳动的生产关系之下,一旦此种生产关系遭到破坏或不复存在,中国的官僚政治体制将不能继续推行下去。但是王在介绍西方官僚政治时也提到了西方官僚政治产生于封建领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阶段,其经济基础建立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为了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集中于以皇权为首的贵族中,由此走向贵族官僚化的道路。这说明官僚政治的产生不一定只能以地主经济为基础,而中国官僚政治体制两千多年来所表现出巨大的包容性和贯彻性难保其不会在当前新的经济基础之上继续残存并可能达到发展的地步,而不是经过一场摧毁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能彻底消除的。 其次,在政治方面,王先生在分析社会体制层面的官僚政治中提到,政治权力全部掌控在官僚手中,官僚们能随意侵夺公众的权利与自由。我们来看看中国现阶段的情况:第一,属于体制层面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宪法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而设立,而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我们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是国家发布重大方针政策的表决工具,而每次表决的高度一致性又着实让人觉得滑稽,我们抛开人民选出的代表是否为人民这一层面不说,就人大本身而言,它有决定国家所有重大政策从提出到实施的权力吗?我想应该没有吧。这又怎么能说是权力掌握在了普通民众手中,又怎么能说官僚政治体制已经不复存在。第二,我们的官员们中不乏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来为自身牟取暴利、提升政治地位甚至对知识的占有,贪污腐败现象随处可见,官二代中“我爸是李刚”、“火箭速度提升为副县长”等事件为代表扰乱着我们的神经,央企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隐性福利,国有企业改革中暴漏出的巨大负债也让我们唏嘘不已。我不相信这只是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结果。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权力没有真正下放于民,官僚阶层过度膨胀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 最后,在思想文化方面,王先生指出儒家思想中的“大一统、天道观念和纲常伦理”为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统治创造了合理性,并且经过从西汉至清末的各种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阅读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出版社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 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 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论中国官僚制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的对比

论中国官僚制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的对比 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是管理学中是一个中性词汇。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在马克斯·韦伯发表的论文《官僚制度》中曾涉及到官僚制以下内容:①常规运营的法律化,即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固定正式的管辖范围②层次结构的纵向一体化,即在明确的权力等级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各级办事机构③管理方式的书面化,即政府人员能以书面文件为基础并按照需要特殊训练才能掌握的程序来进行行政管理④职务活动的专业化,即政府能根据技术资源来任命人格上自由的行政人员,并在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位上根据激励或成绩而晋升等职务活动⑤公务管理主体的知识化等方面,譬如政府人员能实行按照章程办事、不讲情面、公私分明等等。而这几点也正是韦伯所提倡的理性官僚制所包含的内容。 但实际上,中国现代的官僚制度远远与韦伯所提倡的理性官僚制度要相差。在我国,即使法律再如何地完善,但仍然摆脱不了政府人员贪污问题,而这也是官僚制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弊端。大量调查资料和报告表明:我国公务员贪污现象严重,但现今却无法用法律的严打和死刑的威吓来真正解决贪污问题。导致此类公务员经济类犯罪事件的泛滥的因素有很多,例如:①政府人员本身素质问题(一些公务员素质低、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够等等)②政府内部环境的作风差(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威逼、同级之间的腐败作风等等)③政府人员在组织活动中缺乏理性化,偏人格化④中国自古以来官僚制所遗留下来的弊端等等。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贪污问题大抵都是经济利益化的驱使而造成的。在中国,“权力等于金钱,金钱能购买权力”这一说法也被广泛承认。再者,中国人许多文化都根深见底,例如血缘关系浓厚、注重人际关系圈、爱面子、虚荣等等,这些主观因素也是造成公务员素质不高的原因,违背了韦伯所说的“实行照章办事,不讲情面,公私分明”原则。 在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中曾提到,要根据技术资源来任命的人格上自由的行政人员,同时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位要根据资历或者成绩而晋升,但联系本国实际国情,往往情况不尽人意。中国式的官僚主义根深地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往往没有真正考虑到人才与职位的合理配置,特别是一些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岗位,往往所招收的人员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的,要不就是从其他岗位调配过来,但两者实际上并没有看中招收人员个人才能与该岗位职能的对应性,一些官员更有甚者通过金钱买入官职,或者通过关系获得官位等等。由此可见,在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一)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书店1999年版。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奥斯特罗姆等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书店2000年版本。 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版。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年版。 O、C、麦克斯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V、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C、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本。 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Sabtier:《政策过程理论》。出版社2004年版。 艾伦、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出版。 迈耶和布鲁德尼:《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何晓群和刘文卿:《应用回归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应国瑞:《案例学习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费斯勒、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入学考试必读)。 纳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 社1990年版。 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2015年优秀行政管理专业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