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黄山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答案应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笫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32分)

近年来安徽省加速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将全面建成江淮互通、河湖相连、库瑭多点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读图1,回答23-24题。

23.根据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多少,按照行政区将我省分为:丰富、较丰富、中等、较缺乏和缺乏区,图中代表丰富区的是()

A.I B.II C.III D.IV

23.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水资源分布的知识,考查学生分布图的判读能力。

【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图中信息,淮河和长江横贯安徽,分为淮北、江淮、长江流域、江南等自然区域,其南部为黄山所在的山地。根据降水南多北少、地形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和人口分布,可以判定长江流域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丰富,故选B。

【解题误区警示】分清降水分布与水资源、水资源与可利用水资源及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感悟园】秦岭淮河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淮河横贯安徽北部,而考生所在地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山地,根据生活常识和所学地理知识较容易比较南北差异,而据区域差异进行分区,有利于学生理解区域概念和学以致用。

24.安徽省实施调水的地理背景为()

A.降水丰富但过境水资源少B.水资源分布总体南多北少

C.河流沿岸人均水资源丰富D.水资源平原缺乏山区丰富

24.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水资源分布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江淮互通、河湖相连,选项中只有“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符合,故选C。

【解题误区警示】选择要注意题干与选项的搭配,有的选项本身并不错误,但与题干要求不符。调水是从水资源丰富地区调往水资源较少而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还需要考虑地形因素能够自流和工程量小。

读东南亚部分地区图(图2),回答25-26题。

25.图中等值线a、c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A.1月夏半年B.1月冬半年C.7月夏半年D.7月冬半年

25.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的知识,考查学生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

【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图例信息,结合答案,需要判断a是1月还是7月,c是夏半年还是冬半年。a是25℃等温线,其位置偏北(高)是北半球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等温线向北移)对应月份是7月;c(实线)的降水量明显少于d(断线)的降水量,东南亚(中南半岛)是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选项中只有C项是符合的。

【感悟园】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判读,首先要明晰变化趋势,然后根据变化趋势调动所学知识去分析成因,其次根据题目要求具体分析出现特殊变化及原因。

26.近年来,我国众多纺织服装业走出国门,抢滩该区域。该区域吸引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持续稳定B.基础设施完善

C.劳动力成本低D.纺织原料丰富

26.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区域定位(东南亚、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和所学知识判断该地区纺织服务业的区位优势,纺织服装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而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选项中C项符合的。

【感悟园】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工业主导区位分类: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加工厂——原料影响在减弱。

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接近市场——饮料厂、家俱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市场影响在加强。

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有色冶金——动力影响在减弱。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纺织厂、电子装配厂、服装厂——劳动力数量影响在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在加强。

技术指向型:对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飞机制造、核电、精密仪器仪表厂人才和知识的影响力在加强。

读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表一),回答27- 28题。

27.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大的年份是()

A.1990年B.1995年C.2000年D.2010年

27.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知识,考查学生计算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该题只要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分别计算出各年份全国平均和该省的数值,然后同年份相减,计算结果2012和2000年都是相差3.6,选项中只有C项是符合的。【计算过程展示及方法感悟】

28.由表可知该省()

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快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C.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国高D.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28.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及人口问题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根据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该省均低于全国平均值,A错。20年前1990年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高,目前劳动力并非严重短缺,B错。没有数据也不能判断老龄人口比例,C 不能确定,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低,符合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选项中只有C

项是符合的。

【解题误区警示】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但并不能确定老龄人口比重比全国高,必须用数据说话而不能臆断。

爬山虎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能够遮挡强光,并且叶片与墙面之间产生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图3)。图4为北半球某日(晴天)某地建筑东南西北四墙面太阳辐射强度值的差异。回答29-30题。

29.据图可判断()

A.③墙墙温11时低于15时B.9时①墙温度和17时②墙相当

C.白天墙面温度一定高于气温D.当天墙温最高值出现在13时

29.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太阳辐射强度的知识,考查学生统计图的判读能力。

【解析】③墙11时太阳辐射强度小于300kcal/m2.h且在增高,而15时大于300kcal/m2.h且在降低,墙面的温度来自于太阳辐射且其温度变化会滞后于太阳辐射变化所以其墙温11时低于15时,故选A。

【解题误区警示】墙温与地面温度和地面辐射的变化规律相似,都是因为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但当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最高值之后,尽管其后一段时间内太阳辐射强度在减少但墙面得到的热量仍大于失去的热量,其温度在继续升高,因此白天墙面温度不一定高于气温。30.东南西北四墙面,爬山虎遮阳隔热效果最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0.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大气热状况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析“爬山虎遮阳隔热效果最好”,其应该是一天中气温最

高时,该墙面的太阳辐射最强,那么爬山虎起到的遮阳隔热效果最好,故选B。

图5为某水库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1-32题。

31.仅考虑输沙量,1992-2002年间该水库库容量()

A.变化不大B.一直增大C.不断减小D.93、94年最小

31.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通过读图可知:1992-2002年间,入库泥沙始终大于出库泥沙,说明水库每年都在淤积,导致其库容量逐年减小。选项中只有C项是符合的。

32.该水库建成后()

A.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

C.水库周围地下水位上升D.下游风化侵蚀作用减弱

32.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水利工程对河流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解析】1997年后入库泥沙有所减少,说明水库上游水土流失不是加剧的而是有所好转;由于泥沙淤积在库区导致水库下游含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可能会沉积较少不再扩大;下游沉积减少,风化侵蚀作用可能增强,所以ABD都不能确定,选项中只有C项由于水库修建,库区水位升高,补给地下水增加,致使水库周围地下水水位上升,故选C。

【感悟园】水库等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这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新疆耕地变化指耕地转移(主要表现在耕地转移为草地)和土地开垦(主要表现在草地开垦为耕地),而通常耕地的变化会影响区域的碳储量。读图6回答33题。

33.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土地开垦、耕地转移、耕地变化的分别是()

A.abc B.bca C.cab D.bac

33.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统计图的判读能力。

【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中纵坐标所表达的含义和曲线变化的碳净增量的关系,耕地转移(b)耕地转移为草地,碳净增量减少,图中表现为负值(在0横线以下),选项中只有A项是符合的。

【感悟园】读图技能是高考地理考试的一项核心能力。这种试题往往更多是从试题所给的材料和图中有效获取和解读信息,然后在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8分)

34.(26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指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时出发和返航的季节,并说明理由。(11分)

(2)从地理角度,简述国家“一带”战略的实施对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15分)

【答案】(1)冬季出发,夏季返航。(3分)冬季出发,冬季南海及北印度洋地区盛行偏北风,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顺风顺水(4分);夏季返航,南海及北印度洋地区盛行偏南风,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也顺风顺水。(4分)

(2)(15分)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中西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加速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有利于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有利于资源开发,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能够加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与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答对5点即得满分,每点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洋流及影响、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及影响,考查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1)题,古代航行是借助风力顺风顺水而行,航行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适合(南海)向南、(北印度洋)向西航行,夏季盛行偏南风,适合(北印度洋)向东、(南海)向北航行。第(2)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感悟园】丝绸之路曾是古代中国创造与亚欧非诸国经济贸易繁荣的象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依靠中国东岸夏、冬两季季风助航开辟海路通往欧亚各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习近平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对接、将“中国梦”与“亚洲梦”“世界梦”连接的重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更是系统工程,其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推动亚洲互联互通,建设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

35.(30分)根据材料和图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苹果喜欢气候凉爽干燥、土壤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其生长的适宜条件是年平均气温7-15℃,4-9月日照11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500-800mm,海拔l000m左右。

陕西洛川位于渭北高原,被称为“苹果之乡”,是全世界最优苹果优产区。目前该地区

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1)描述图8a等温线总体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10分)

(2)分析洛川发展苹果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3)简述该地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12分)

【答案】(30分)(1)图a总体上气温自中部(渭河谷地)向东南和西北递减(2分);西北等温线相对稀疏,西安东南密集(2分),原因: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东南和西北低(2分),且往西北纬度增高,离冬季风风源地近(2分);西北为高原,总体地势起伏较小,东南为(秦岭)山地,地势起伏大(2分)。

(2)位于渭北高原,适宜种植区域广,黄土土层深厚肥沃,透气性好;大陆性季风气候,热量、降水适中,日照时数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8分)

(3)不利影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壤和水源,苹果套袋、果渣露天堆放等污染环境,种植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6分)

解决措施,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做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6分)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等温线判读和农业区位的分析,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判断等温线的疏密,分析其成因,因其主要不是与纬线平行的东西方向,所以不是太阳辐射(正午太阳高度角)影响,结合区域(图中有渭河平原的西安)和材料里面的渭北高原,进而可以推断东南部的秦岭山地。中部地势低温度高,东南山地和西北渭北高原地势高温度低;高原地形平坦,山地地形起伏大。

第(2)题,分析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第(3)题先简述对生态不利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然后提出解决措施,题目要求从循环经济方面角度来分析:延长生物链条,变废为宝(发展沼气)。

【感悟园】等温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的疏密

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④、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2)等温线的弯曲

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高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等温线的走向

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分析出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