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蒙太奇的感性和理性问题

浅谈诗歌蒙太奇的感性和理性问题

[摘要]诗歌是抒情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诉求,读者的欣赏过程也是心灵感应的过程。诗歌有

别于其他文学形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语言的特殊性。作为一种经过锤炼的话语,一种浓缩的书写形式,诗歌自有其

创作的规律。诗人创作手法就是理性思维的体现。蒙太奇将诗歌中的意象群组合在一起,它连接了诗歌的感性和理性

两因素。

[关键词]蒙太奇;结构主义;社会历史主义;情感;理性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蒙太奇手法与诗歌意象组合研究”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认为“诗的材料不是形象,不是激情,

而是词。既然诗的材料是语言,就应当把语言学作为我们所

作语言事实的分类,作为诗学系统建构的基础”。[1]他们强调

语言学理论,认为诗歌不是感性的,只需要对其文字符号和

语言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细读法来寻找出文本的终极意义。

而社会历史批评则主张站后些,宏观地看待诗歌文本。它旨

在将文本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当中,去考察诗歌和

社会历史内容及作家之间的关系,以便寻找更加深层的意义。

其代表人物别林斯基曾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这

种思想发自对现实的深刻感情及与一切活的事物的真挚的共

鸣”。[2]由此看出,形式主义批评割裂了作品与作家、社会、欣

赏者的关系,把一切理性化、科学化。而社会历史批评则希望

借助于作者来理解作品,强调诗歌的情感意义。本文从结构

主义和社会历史主义的不同视点来探讨诗歌的感性与理性问

题,并就两文学批评理论论证蒙太奇建立的感性与理性关系。

一、诗歌是情感的流露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它的本质是感性的。“诗歌是一种主

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

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

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3]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对诗歌的抒

情本质也都具有相同的认识。《诗·大序》中有云:“诗者,志

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4]

黎志敏说:“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缺乏抒情本质,诗就不成其

为诗。”[5]15华兹华斯曾道:“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溢,它来

自平静中重新回味的感情……”[6]

诗歌是内心情感的外在表达,它有着强烈的心理基础。弗

洛伊德曾说,“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艺术,它们的主要目的

是发泄哪些在今日大部分已被压抑了的冲动”。他还认为,“文

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能欲望的一种手段,在

本质上正如梦一样是潜意识愿望获得的一种假象的满足,每

部作品都是一场超现实的幻想”。[7“]把任何描述性的抒情段

式看作是一种瞬间的顿悟。如果讴歌物体或情景成为一首诗

的焦点,那么按照约定俗成的理解,这本身就意味着它十分重

要,它是一种强烈感情的客观对应物,或是出现即刻的感悟场

合”。[8]正因为诗歌创作的冲动是在非理性的情况下才能获

得,所以人们常以种种办法激发灵感。我国诗圣李白从醉酒

中寻找灵感,美国小说家爱伦·坡借助鸦片获取灵感,英国

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隐居湖畔以寻找心灵的慰藉。

可以说艺术创作的动机就是本能欲望压抑与升华的产物,压

抑的功能是把主体的各种欲望和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而升

华则使这些欲望和冲动通过其他的形式得以实现,诗歌亦如

此。诗歌的创作往往来自于灵感的闪现,情感的迸发。“情

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比理

性更为久远,更为基础,更为重要”。[5]18社会历史批评的代表

人物英国的阿诺德提出,“在诗里,观念是一切,其余的世界

都是幻觉,神秘的幻觉,诗把它的感情寄托在观念上,而观念

却是事实”。[9]他认为诗是在真与美的规律所规定条件下的

一种生活批判。诗歌是让人感受情感的,因此诗歌创作的具

体表现手法其实都是用来抒发各种情感的,像节奏、韵律、意

象、蒙太奇等。诗歌的抒情本质还能使读者修养性情,陶冶情

感。由此升华个人情感,提升个人素养和生命状态。

二、诗歌是理性的产物

诗歌的创作也是理性的活动。结构主义否认感性的本质,

完全以语言学理论为诗体理论的基础,排除诗歌文本的个人

化,要求科学地分析诗体结构。其实,尽管诗歌总是被赋予不

同的情感色彩,但事实上诗歌的创作过程不单单是感情的冲

动,它还是需要根据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规律,有理有据地进

行表达,绝对不能排斥理性思维的存在。基于对情感抒发的

特定要求,不论是选象还是措辞,不论是诗歌的节奏还是韵律,

从构思到修改,创作诗歌的整个过程无一不需要诗人理性地

参与。

以选象为例,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量运用意象,

而表达情感的意象的合理选择,需要诗人进行理性的思考和

判断。意象的取舍是对生活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加工和改

造的过程。这固然需要感性的冲动,但更多是诗人理性思考

和斟酌结果。知性一方面能区别不同事物的各自特征,使事

物具有确定性和明晰性;另一方面又没有脱离感性,它能够保

持这事物的具体性、独特性和丰富性,所以“它是感觉的理性

浅谈诗歌蒙太奇的感性和理性问题

[摘要]诗歌是抒情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诉求,读者的欣赏过程也是心灵感应的过程。诗歌有

别于其他文学形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语言的特殊性。作为一种经过锤炼的话语,一种浓缩的书写形式,诗歌自有其

创作的规律。诗人创作手法就是理性思维的体现。蒙太奇将诗歌中的意象群组合在一起,它连接了诗歌的感性和理性

两因素。

[关键词]蒙太奇;结构主义;社会历史主义;情感;理性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蒙太奇手法与诗歌意象组合研究”(2009FWX012)

[作者简介]毕小君(1963-),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诗歌。

毕小君(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16—

化”。[10]意象选取的目的是使每一个意象都典型化、凝练化,

同时又蕴含深刻的意境,能产生强烈的美感。这一过程渗透

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意图,同时又凸显

着他们的审美情趣。意象应该从主题内部各种可能的特征中

来选取,选择最能在读者的感知和感情中唤起最完整的主题

的形象介质。平常人在表达情感时能直抒胸臆,但诗人却要

在有限的字数和规定的格式内,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具

体形象,为的是让读者能够理解并引起共鸣,这就需要极为慎

重和仔细琢磨。这种取舍剪裁要同时服务于诗歌的意义和作

者要表达的情趣,因此每个意象都会具有丰富的寓意,也给读

者带来并非单纯的感官享受。

三、诗歌蒙太奇衔接理性与情感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即文学、音乐或美术组合体的音

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多用于电影创作。蒙

太奇的实质就是组接。在电影创作中大量单个镜头只有被组

接起来才能完整又连续性地叙述一个事件或故事,否则是没

有意义的一堆散沙。诗歌各个意象的串联也属于蒙太奇范

畴。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尤其是诗歌是一个自我封闭性的生态

系统。词语本身并没有实在的意义,意义的产生在于系统框

架之中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意象并不具有实体的意

义,而仅仅具有关系的意义”。[11]雅各布逊的诗歌观念是“诗

性主要存在于那被置于与其自身的某种自觉关系之中的语言

之内。语言的诗性活动提高符号的具体可触性”。蒙太奇就

如同诗歌自我封闭系统之内的一个动力,它激活了诗歌意象

间的关系,使得诗歌的意义得以显现。在诗歌创作中情感和

理性共同作用才能构建起合理、合情的蒙太奇连接。蒙太奇

构造出艺术的境(客观象)把诗歌的意(主观情)巧妙结合在一

起,创作出唯美的意境,达到理性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诗歌的《病玫瑰》:“哦,

玫瑰,你病了!/那在黑夜里飞行的/隐形的毛虫,/在怒号的风

暴里,”“发现了你那/绯红的欢乐之床,/他那蒙昧神秘的爱,/

把你的生命毁坏。”诗人理性地用意象镜头将“黑夜中飞行的

毛虫”、“发现玫瑰绯红的欢乐之床”、“破坏玫瑰的美丽”串联

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事件。“病玫瑰”与“毛虫”、“黑夜”与

“绯红”、“风暴”与“床”、“爱”与“破坏”等一对对二元对立关系

的建立是诗人深思熟虑后的艺术张力,它是一切美好事物与

恶势力的冲突,从中我们体会到诗人对“玫瑰”的怜惜以及对

“毛虫”的痛恨之情。

美国近代著名抒情诗人莎拉·迪斯德尔的《忘记它》中

“忘记它,就像忘掉一朵花儿,/忘记一团火焰,那曾经歌唱黄

金的火焰,/永远,永远地忘掉它,/时间是善良的朋友,他会让

我们老去。”“有人问起,就说已经忘记了,/在很久以前,/在一

场早已被遗忘的大雪里,/像一朵花,像一团火,像一串无声的

脚步。”诗歌的意象“一朵花儿”、“一团火焰”、“一串无声的脚

步”连续的叠加蒙太奇组成了同类体关系,表达了一切美好热

烈的经历。虽曾发生过,但往事如烟,时间会洗去人们的记

忆。空灵、轻巧的意象群连成一串,使诗歌的意境既强烈、真

挚又没有辎重、沉闷的感觉。其中意象的叠加关系是诗人的

有意识创作,它反复说明同一事物,以创造一种新奇的意境,

突出了诗人强烈感情的涌动。诗人的情感意识随着意象的流

动、跳跃扩大了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华兹华斯的《水仙》开篇诗人位于山巅之间的天空,然后

“镜头”俯冲直下湖畔的水仙,接下来又返回天际去寻找繁星,

直至再一次来到水仙旁。高低起伏的跳转腾挪表现了诗人见

到大自然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也凸显了诗人天地山水皆于我

心中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一切都是作者的巧妙安排,匠心独

具。当诗人作为云飘浮在空中时,他的眼睛看到了下面美丽

的水仙;之后诗人用比喻将水仙托举到天穹与星星联接在一

起;星光闪烁又撒向凡间舞蹈的水仙。在诗人看来水仙实际

上是神的使者,它们驱走诗人心头的阴霾,把他从百无聊赖的

空虚中拯救出来。“天”、“地”是诗人此时的创作二元对立,它

位于纵向轴的两端。天与地间的过渡不留痕迹,情感的转换

自然流畅。云与天空给人以漂浮不定和漫无目的感觉,它反

应了诗人对现实社会悲观失望、迷茫观望的痛苦心境。簇拥

欢舞的金灿灿水仙则是亮丽、欢乐、积极向上的象征,花给了

诗人一个明确的答案:上帝是世界的主宰,回归自然就是回归

上帝。《水仙》从第一节到第三节诗人用的都是过去时,讲述

的是过去自己的一段经历。但在第二节中所用比喻句的时态

是现在时,时间的变化寓意水仙之美在诗人心灵上留下的无

限美好回忆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薄。在最后一节,诗人

又一次将我们拉到了现在:每当他倚身于榻思绪空茫时,舞蹈

的水仙花又仿佛回到了眼前,他的心立刻充满了欢乐,并随水

仙一起跳跃。他孤独的内心因水仙的舞蹈而有所安慰,它将

永远伴随着诗人,解除他的烦恼,指引他以方向。“过去”和

“现在”是诗人在横向轴的两端选取的二元对立,从过去转入

现在使得此诗从自然景色的描写升华到了人生境界的认识,

从过去一件事情的叙述发展到对整个人类的概括。相反从现

在返回过去象征着人们依恋美好的大自然,使悠远的过去时

光余味无穷。时间的推移顺理成章,过去与现在的穿插自然

流畅。蒙太奇的时间转换将理性变成了一种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日尔蒙斯基,维克托.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217.

[2]别林斯基,V.G.别林斯基论文学[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12.

[3]齐晓燕.英诗的美学探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0,4.

[4]刘勰.文心雕龙[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86.

[5]黎志敏.诗学构建:形式与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范秀华,朱朝辉.英美诗歌鉴赏入门[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79,105.

[7]弗洛伊德,西格蒙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35.

[8]卡勒,乔纳森.结构主义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91:261.

[9]阿诺,德马修.阿诺德文学评论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82.

[10]蒋孔阳.形象与典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58. [11]伊格尔顿,特雷.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