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技术在P2P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认证技术在P2P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认证技术在P2P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第22卷第6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Vo l 22,No .6

2005年6月 Co m puter Applicati o ns and Soft w are Jun .2005

收稿日期:2004-02-16。孙鹏,硕士生,主研领域:网络安全与分布式计算。

认证技术在P2P 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孙 鹏 黄 鑫 庄 雷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理论研究所 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 本文首先简要描述了传统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身份认证概念和身份认证机制,综合分析现有认证机制的缺点,提出了一

种改进的身份认证机制;然后结合P2P 网络的特点,分析了P 2P 技术三种基本应用实例的安全需求;最后给出了认证机制在P2P 网络中的应用。

关键词 身份认证 对等网 认证中心

A S TUDY ON THE I DENTIFI CATI ON AUTHENTI CATI ON TECHNOLOGY OF P2P

Sun Peng H uang X in Zhuang Lei

(C olle ge of Informa tion Eng i neeri ng,Zheng zhou Un i v e rsit y,Z hengzhou H enan 450052,Ch i na )

Abstrac t T his tex t has described the concept o f i den tity authenticati on and identity au t hen ti cation mechan i s m briefl y firstly ,analyzed ex isti ng authentica ti on sho rtcom i ng o f mechan i s m syntheti ca lly ,and put for w ard a k i nd o f authenti ca tion m echanis m of i m proved i dentity in cli ent/server conditi on .Secondl y comb i ng the cha racte ristic o f P2P net w ork ,analyzi ng secur ity requ irements o f t hree app licati on cases for P2P syste m.A t l ast t he aut hor publi shed t he app licati on i n P2P net work o f mechan i s m s o f aut henti cation fi na ll y .K eywords

Iden tificati on aut henti cation Peer to peer(P 2P) Certificate au t hor it y (CA )

1 引 言

P2P 也称之为对等网,是一种不同于C /S 模式的网络模型。自1999年美国的肖恩 范宁(Shawn Fann i ng )开发N apster ,提供服务允许音乐迷们交流M P3文件,从而被五大唱片商以侵犯版权推上被告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之时,P2P 网络结构便开创了新的革命。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 Q 、AOL Instant M essenger 、Y ahoo P ager 、微软的M SN M essenge r 以及国内的O I CQ,都是最流行的P2P 应用。用一句话概括:现在这个小软件改变了整个世界。P2P 不是新概念,P2P 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 /IP 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只是后来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但是对于服务器而言,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是不是C /S 模式的安全问题在P2P 中也存在,有哪些相同点,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讨论了传统的安全认证技术和P2P 的安全需求,重点给出了认证技术在P2P 中的应用。诚如古希腊的三位一体图解释,安全不是技术,不是静态的,不是能通过安全设备或保证安全运行所能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1];所以只要网络中存在双方通信,就要考虑安全问题。

2 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安全的网络通信中,涉及通信的各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身份验证机制来证明他们的身份。它包含身份识别和身份认证两项工作,身份识别是指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过程;身份认

证是系统查核用户的身份证明过程。通俗的讲就是出示身份证

明和验证身份的过程。

2 1 认证类型

计算机网络中的认证主要包括用户认证和信息认证两方

面。前者用于鉴别用户身份,后者用于保证通信双方的不可抵赖性和信息的完整性。而信息认证又分为信息源认证和信息内容认证。

2 2 认证方法

所有的认证都包含一个标识 验证的过程,即身份声明和对身份声明的验证过程。通常验证身份是基于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的基础之上:

(1)你知道些什么?知识是进入安全系统中的传统密钥,计算机间的通信也是从验证一些对以前达成共识信息的知识开始的。他是身份识别的!社会?方法。

(2)你有些什么?较低级的密钥,从古时起就是安全措施的基础,是一种所有权问题的形式,任何拥有密钥的人都可能打开那个锁。它是身份识别的!物质?方法。

(3)你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用相对不变的物理特性作为标识符(生物测定学)是最古老的标识符形式。它是身份识别的!生物?方法。

通过知识和拥有的东西来证明可以应用于所有类型的认证需要,而通过特性来证明则仅限于人的认证。通常鉴于处理高危险系统的原因,我们往往采取三种方法的交叉结合,图1给出安全措施的级别[3]。

116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5年

图 1

2 3 认证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认证通常由认证协议来实现。一个认证协议是一个精确定义的通信和计算步骤的序列。其中通信步骤把消息从发送方传到接受方,计算步骤更新通信方内部的状态。在协议完成时,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便可确定 验证成功和验证失败。

认证协议使用密码体制来实现,它们的基本设计原则也与使用的密码体制的类型紧密结合。

2 3 1基于对称加密的认证

对称加密,只有一个私人密钥,它具有如下数学形式:

被加密数据=F (数据,密钥)

明文数据=F -1(被加密的数据,密钥)

对称密码体制下,使用S YM 原则来设计:如果一个用户能用一个密钥正确地加密一个消息,且验证者认为这个密钥仅为被声称的身份的那个人所知道,则这件事包含足够的身份证明。

(1)我们用下述协议(k 是密钥源中通过安全通道共享的密钥)描述:

P :产生m =!我是P ? :计算m #={m }k P ->Q :m,m #

Q

:验证{m }k =?m #

:相等则接受,否则拒绝

此认证的缺点是:攻击者A (attacker )截获m 、m #,冒充P,获得本应是对P 的服务。为了防止重现攻击,通过使用现时(nonce),也就是通过挑战 响应(C H AP )机制,利用新鲜的nonce 挫败重现攻击,协议修改成:

P ->Q :产生m =!我是P ?Q ->P :n(nonce )P :计算n #=n{k }P ->Q :n #

Q

:验证{n }k =?n #

:相等则接受,否则拒绝

此认证的缺点是:攻击者A 通过多次对n 、n #的分析破解了

k ;另外,由于缺乏可信任第三方的参与,k 的分发也很困难,对于大规模网络更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通信各方必须存储它想认证的所有人的秘密密钥。这个问题可通过设立一个认证服务中心CA 来解决。

(2)我们用下述协议(认证中心CA 共享信源和信宿的k x ,也即k p 、k q )描述:

P ->Q :!我是P ?

Q ->P :n(nonce )

P :计算n #={n }k p P ->Q :n # 前四步与上同因为k p 不为Q 所知(k p 、k q 分别为CA 共享),故通过CA,Q 来认证P 。Q

:计算n ?={p,n #}、k q

Q ->CA :n ?

CA :用k q 解密n ?从而恢复(p,n #):计算m #={{n #}k p }k q

CA ->Q

:m #

Q

:验证{n}k q =?m

:相等则接受,否则拒绝

此认证的缺点是:由于仍是基于S YM 原则,本质上没有解决密码强度较弱的缺点;故此,下面讨论基于非对称加密的认证。

2 3 2基于非对称加密的认证

非对称加密使用两把密钥(一把公开密钥,由全部想给密钥的拥有者发送数据的人使用;另一把私人密钥,只有密钥的拥有者知道)。非对称加密的概念依赖于如下的假设:寻找由两个素数(公钥和私钥)相乘而得到的大数的因子是极其困难的。通常非对称加密[5]采用如下加密方式(可逆的,见图2):

图 2

在非对称密码体制下,每个用户P 公布他的公开密钥k p 并把他

的私人密钥k -1p 保密。这样对任何消息m,仅P 能用k -1

p 签名

来产生{m }k -1p ,这个消息可被任何知道k p 的用户验证。这里的基本设计原则(A S YM )是:如果一个用户能够用他所声明的身份的私人密钥正确地给一个消息签名,那么这个行为足以证明他的身份。和基于对称加密的认证相似,使用A S YM 也可以得到纯认证系统[4]下和CA 认证模型下的认证协议。

使用A S YM 较之S YM 加密强度好得多,但A S YM 的运算速度较慢,为此提出了一种两者结合的认证模型。

2 3 3一种改进的认证

图 3

如图3所示,对明文采用对称加密,加密所采用的对称密钥k SY M 通过非对称密钥加密传输,解密过程则相反。对应此模型,得到下述协议:

P ->Q :产生m =!我是P ?

:计算m #={m }k p SY

M

计算k #pSY M ={k pSY M }k -1

pASY M

Q ->P :m,m #,k #p SY M

Q

:计算k pSY M ={k #p }k pASY M :验证m =?{m #}k p SY M

:相等则接受,否则拒绝

虽然认证过程中加密的速度变快了,强度加大了,对于模拟试探攻击更有效,但仍免不了重放攻击;另外非对称密钥的分发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故而对应于上述模型还存在变体。

3 认证技术在P2P 中的应用

安全问题永远能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像美国在线的!即时信使?AOL 和眼下的几种P2P 软件ICQ 对源代码的加密并不可靠,很容易就会被反编译得出源代码,任黑客加以利用。另外由于P2P 这种不同于C /S 的独特的网络模型所具有的特性,使它面临着一些新的安全问题,但共性总是存在的。

第6期 孙鹏等:认证技术在P2P网络中的应用研究117

3 1 P2P的安全需求

P2P,称为对等网或点对点技术,这种网络模型中的所有节点是对等的。P2P网络环境的构建是基于同一协议共同遵守的原则,加入网络的各节点具有相同的责任与能力并协同完成任务,它无需依赖于集中式服务器或资源。单个P eer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客户机。P2P在分布式计算、搜索功能、信息共享、协作计算和交互操作上都有着独特的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从各应用所含成员的角度,分析P2P对安全的需求。

3 1 1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体现了互联网!协作与奉献?的传统精神,充分联合了网络系统中的富裕计算能力,使用积累的能力执行超级计算机的任务,为计算机用户提供灵活、安全、可靠的计算资源(计算、存储和网络)。一个分布式计算包括:

1)计算用户,访问和消费分布式资源,将指定工作提交给网络,经确认后,这些工作成为分布式计算。

2)管理员,管理分布式计算资源和计算策略,具有最高决策。

3)桌面用户,组成计算资源的机器的前段用户。

为了防止非授权用户使用计算资源,需要对计算用户进行识别和认证;为了防止伪管理员的欺诈,也需要用户对其认证;为了保证应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在计算用户的通信之间也需认证。

3 1 2交互应用

交互应用,在P2P系统中创建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使任何两个peer之间可建立实时联系。一个交互应用包括:

1)管理员,根据对访问内容的控制要求设置系统。

2)消费者,从交互应用中接收信息内容。

3)制作者,主动访问共享白板或发布信息。

交互应用中,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共享工具,发放提取信息。安全隐患存在于通信过程中的被窃听、被篡改和伪装欺骗。对等用户必须建立远程的身份认证。

3 1 3搜索功能

P2P技术的搜索引擎可以完全不受服务器的限制,同时向多台计算机发出搜索指令,按照P2P网络交叉互连的网络拓扑结构,搜索范围将在极短时间内以几何级数增长。成员包括:

1)搜索发布者。

2)资源共享提交者是资源搜索的前提。通常这种应用存在一个广泛的认证基础,服务是基于信任的前提。P eer点通过认证,按特定的需求或兴趣,加入到一个逻辑组内以获取服务。

3 2 P2P中的认证

从上面我们对P2P安全需求的分析得出,虽然P2P在身份建立、安全运行、集中管理和对等用户交互控制上存在着不同于C/S的安全问题,但是在用户的识别和认证、通信与数据的完整性上还是和C/S的需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不管系统模式如何,只要建立通信,就存在认证需求。换句话,C/S环境中的认证同样也适于P2P环境。此外,由于P2P特性与演变,在此也给出了其它的一些认证模型应用。

3 2 1基于零知识的认证

P2P网络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对等点可以随意加入或退出网络,且没有固定的IP地址,可常常从网络上断开;另外由于缺乏中心服务器的组织,管理松散。考虑基于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的认证,认证过程中双方存在共享信息(n,n#),毫无疑问尽管用新鲜的nonce挫败了重放攻击,但只要这种共享的认证信息的存在,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窃取、篡改、伪认的可能,故我们也可采用零知识的认证方式。

零知识[4]的基本思想是:称为证明者的一方试图使被称为验证者的另一方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却又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采用交互式协议实现如下:

P->Q:满足一定条件的承诺随机数

Q->P:满足一定条件的询问随机数

P->Q:按一定的算法计算后,将相关信息传送给Q

Q:接受P的信息后按一定的算法验证P的身份,P欺骗Q 的概率是2-k(k=1,2,%)。协议重复执行t次,P欺骗Q的概率为2-tk(k=1,2,%)。

3 2 2基于CA的认证

C/S模式的依赖于中心服务器的过于集中化和P2P的削弱甚而抛弃服务器的过于边缘化,走了两个极端,能否有一个折衷的办法,Jxta[7,8]这种新型的P2P模式给出了一个解决,并使得基于C A的多级多点认证得以实现。

Jx ta技术是Sun公司主导的开放源代码工程,有望成为p2p 网络应用开发的统一平台。它来源于英文单词Jux tapose(并列并置),意为未来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仍会有其应用环境,不会消失,不会被取代,将与P2P计算模式并存,在功能上互补,共同促进网络计算模式的巨大变革。

重要的是Jxta采用了对等实体群和聚集节点的概念。对等实体群由一些有共同兴趣的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对等实体(包含聚集节点)所构成的集合团体。对物理网络的逻辑划分会产生对等实体工作、交互的集合对等实体群。聚集节点通过捕获已知对等点发布的广告,专门存储它所知道的有关其它对等实体的信息,以便帮助对等发现;功能上类似于认证中的CA,在对等点的交互过程中起!握手?作用,相当于桥梁,但地位和对等点相同。

按照组内成员和组外成员的划分,可分为下述认证:

1)组内成员点对点认证,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点对点的认证,这里的第三方可以是聚集节点,也可以是单个peer点(自己作为CA,发放自己的信任链);也可以直接认证。

2)组内与组外点对点的认证,可以通过第三方认证;也可直接认证。

3)组外成员与组内点对群认证,基于安全因素考虑的目的加入到一个组内的peer必须得到该组的认证,由于聚集节点的特殊性,通常作为第三方CA,一旦认证通过,则获得了组内各成员对其的信任。

4 结 语

P2P这种新型的网络计算模型,对网络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身份认证问题,在身份建立、用户管理和资源交互等等方面的安全问题还很多。另外,Jx ta 这种基于XM L标准的统一的、简单的、便利的、通用的底层平台为P2P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可以断言,P2P必将导致一股新的旋风,席卷网络。

参考文献

[1][美]Tho m as A.W ad l ow,网络安全与实施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1

[2]金庆华、郭庆平,!计算机网络中的认证[J]?,&交通与计算机?,

1994,17(2)

118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年

[3]h ttp:(www-900.i bm.co m/devel opwork s/cn/i ndex.h t m,l一个识别

用户的三向解决

[4]王育民、刘建伟,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M],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出版社,2000

[5][美]D ilip C.N ai k,In ternet标准与协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9

[6]单国栋、戴英侠、王航,!p2p网络系统中的安全问题[J]?,&通信技

术?,2002(5)

[7]h tt p:(www.brendonw ilson.co m/projects/jxt a/,Proj ects)J XTA Book.

[8]S ecu tit y and P roj ect J xta,Sun M icrosoft.I n c Pal o A lto,CA94303USA

650960~1300

(上接第96页)

表1 最小二乘法求得椭球的参数

轴线矢量方向

椭球中心长 轴短 轴第三轴

X:1325 118563X:-0 03571X:-0 97634X:0 21331 Y:-1096 982938Y:0 99890Y:-0 02823Y:0 03730 Z:-388 198949Z:-0 03036Z:0 21440Z:0 97627轴线长度194 44750181 18352183 53383

由率匹配算法求得椭球方程如(4 2),椭球参数如表2所示。

1 080536x2+1 013901y2+1 068763z2+0 016974xy+

0 058959yz-0 007392zx-2846 223037x+2252 937133y+

915 139764z+3282616 029771=0(4.2)表2 曲率匹配算法求得椭球的参数

轴线矢量方向

椭球中心长 轴短 轴第三轴

X:1324 422400X:-0 11410X:0 11474X:0 98682 Y:-1110 686528Y:0 91087Y:-0 38445Y:0 15007 Z:-392 914399Z:-0 39660Z:-0 91599Z:0 06062轴线长度182 ******** 00000175 00000

由偏差平方和可知,在不完备数据的情况下,即当测量点分布在椭球表面很小的某个区域上时,偏差平方和不能作为最佳判定标准。

实测中,曲率匹配算法运算速度由于计算复杂度的增加比最小二乘法降低了10%,但从求出的椭球参数可以看出,其匹配精度是最小二乘法无法比拟的。该算法在卫星接收天线加工生产的实际使用中效果非常理想。在特征点覆盖整个测试面的情况下,该算法的拟合精度尤其高。该算法在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广播电视工程、应用光学、无线电通讯、工业制造等经常用到椭球形体的领域内有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文世鹏,应用数值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9.

[2]李庆扬,数值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3]徐成贤、陈志平、李乃成,近代优化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9.25.

[4]刘书桂、李蓬、那永林,!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平面任意位置椭圆的

评价?,&计算机学报?,2002.10.

(上接第109页)

HTTP都不能提供保护个人传送信息的加密方法。客户使用HTTP页发送信息,而HTTP是明文文本协议,这样黑客就有机会获得明文,比如账单信息、信用卡号等。

所以要增加一个加密模块,来保障我们传输的内容的安全性,采用SSL协议的公开实现O penSSL提供安全的传输机制,完成通信握手后,应用程序数据的传输过程为:

?应用程序把数据提交给本地的SSL代理;

+客户端的SSL代理先用对应连接的散列算法对应用数据进行散列,得到一个应用数据的散列值,然后将其和应用数据一起用加密算法加密;

,密文通过网络传给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SSL用相同的解密算法对密文解密,得到明文,再用相同的散列算法对明文中的应用数据散列;

.计算得到的散列值与明文中的散列值比较,如果一致,则明文中的应用数据有效,SSL把应用数据上交给接收方的应用层;否则就丢弃数据,并向对方发出报警信息。严重的错误有可能引起再次的协商或连接中断。

4 2 使用硬件安全模块和SSL加速器

验证网络服务器身份所使用的数字证书可能会被偷窃或复制,而且驱动SSL会话所需的任务繁重的密码计算会影响网络服务器的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硬件安全模块HS M(H a rd wa re Secur it y M odu les)为数字证书提供了保护,SSL加速器则卸载了计算密集型的密码计算,从而为依赖SSL的应用增强了安全和性能。由于私钥安全事关重大,HS M的目的就是提供更安全的基于硬件的环境,以便保存私钥,并利用私钥执行密码操作。H S M通过物理和逻辑方式,把密钥材料与使用它们的计算机和应用相隔离,以此来降低利用易受攻击的软件方式来保存私钥相关的风险。在许多情形下,同时需要HS M的安全及SSL 加速器提升的性能。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提高SSL身份保护,以及处理大流量的硬件加速功能,就需要同时使用SSL加速和硬件密钥管理的混合产品。真正安全的SSL加速器应该同时重视性能和安全,这样才能保证SSL会话免受攻击和欺骗。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SSL仍不失为电子商务中一种比较完善的安全策略。然而,与网络安全的其它工具软件一样,仅使用单一的防护软件都是难以奏效的。所以现在对SSL的过高评价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它仅是网络安全工具的一种,必须和其它网络安全中的软硬件工具紧密结合,才能构造出全面、完善、安全可靠的网络。

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是在服务器端也设置代理,这样浏览器就直接向代理服务器发出请求,信号会先送到代理服务器,由代理服务器来取回浏览器所需要的信息并传送给浏览器。这样不仅能加强服务器处理能力,而且便于加载和应用其它安全协议。

参考文献

[1]林枫等,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及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社,2001

[2]Th e SSL ProtocolVers i on3.0[S].http:(www.viab l e herba.l co m/se

cu re/ss.l h t m.

[3]张焕国、覃中平、王丽娜,信息和通信安全CC I CS/2003[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4]沃里克 福特,安全电子商务为数字签名和加密构造基础设施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

[5]Jose S andova,lWWW s erver s ecurity[EB/OL].h tt p:(www.j oseando

va.l co m/poten tial/s ecurity.doc.

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随着全球化经济模式的出现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网民数量越来越多,网络越来越普及,出现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怎样保证网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保证网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等,是我们必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也让网络安全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安全系统中重点技术就是使用身份认证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几种身份认证的技术和方式,目的在于让广大读者了解网络安全系统中的身份认证技术应用及其发展。 如今全球信息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全球的信息产业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特别是现在信息网络化正是发达的时期,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系统,身份认证技术就成为了在网络安全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确定使用者的身份,重点是为了解决网络双方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实的问题,使通讯双方在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在信息安全里,身份认证技术在整个安全系统中是重点,也是信息安全系统首要“看门人”。因此,基本的安全服务就是身份认证,另外的安全服务也都需要建立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使身份认证系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最容易受到攻击。

一、身份认证的含义 身份认证技术简单意义上来讲就是对通讯双方进行真实身份鉴别,也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安全进行保护的第一个防火墙,目的就是验证辨识网络信息使用用户的身份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然后给予授权才能访问系统资源,不能通过识别用户就会阻止其访问。由此可知,身份认证在安全管理中是个重点,同时也是最基础的安全服务。 (一)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 信息安全中身份认证是最重要的一门技术,也是在网络安全里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很好的识别出访问的用户是否具有访问的权限,允许通过识别的用户进行访问操作,并进行一定的监督,防止出现不正当的操作情况,同时也是保护计算机不受病毒和黑客入侵的一个重要方法。使用者在进入网络安全系统的时候,先需要让身份认证系统识别出自己的身份,通过了身份认证系统识别以后,再依据使用者的权限、身份级别来决定可以访问哪些系统资源和可以进行哪些系统操作权限。与此同时,进入安全系统时,检测系统需要进行登记,包括记录、报警等,对用户的行为和请求进行记录,并识别出是否入侵了安全系统。 (二)基于网络的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系统在安全系统中非常重要,虽然它是最基础的安全服务,但是另外的安全服务都需要它才能完成,只要身份认证系统受到攻击入侵,就会导致系统里的安全措施都无法产生作用,而黑客入侵的首要目标一般都是先攻破身份认证系统。但是因为网络连接具有复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Internet 的普及和电子商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回顾了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将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之后,详细介 绍了网络技术中的四大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从语义网、计算机系统重新整合、网络进行整合、人工智能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语义网;人工智能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divides its history into three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1237380.html,ter,the four major technology about the network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future network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tha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from the semantic web, computer system integration, network integr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 on.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之间通过连接介质(如网络线、光纤等)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形式。计算机网络是二十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惊人。回顾历史,从大局的角度看,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是厂商导向阶段。基本上在网络行业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的IT都是集中地把用户内网连在一起,所有项目、所有用户都一直在做同样的事,网络设备厂商作为主导。第二阶段,上个世纪9 0年代末期到最近一两年,是公网的阶段,中国电信和现在的中国网通等固网运营商都在集中精力做外网和公网。第三阶段,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将进入应用导向和用户导向阶段。以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单单为了内网或者外网,而是怎么朝更深层次发展,怎么用好这个网,怎么能更容易地享受到网络服务,怎么能更容易地把网络服务推向网络端。 1 网络技术简介 (1)软交换技术。为了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需要应用软交换技术。根据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计算机网络将分为接入与传输层,媒体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也叫网络服务层)四层,从而可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 (2)IPv6技术。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是基于IPv6技术的网络。和IPv4相比,IPv6的主要改变就是地址的长度为128位,也就是说可以有2的128次方的IP地址,足以保证地球上的每个人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 (3)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当前组网技术正从具有上下光路复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功能的光联网向由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络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即在光连网中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使静态的光连网走向动态的光连网。 (4)宽带接入技术。计算机网络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有可能开展。当前宽带接入技术有两个新技术,一个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论文: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络统一身份认证计费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综合

XXXX学院网络统一身份认证计费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2016年03月 目录 一.计费系统设计规划......................................... 二.方案建设目标............................................. 三.总体方案................................................. 1.方案设计 .............................................. A.方案(串连网关方式)................................. B.方案(旁路方式+BRAS,BRAS产品) 四.认证计费管理系统与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融合................. 4.1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融合 ................................ 4.2一卡通系统的融合 ...................................... 4.3用户门户系统的融合 .................................... 五.认证计费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六.用户案例................................................. 6.1清华大学案例介绍 ...................................... 6.2成功案例-部分高校...................................... 6.3系统稳定运行用户证明 ..................................

浅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概要:面临着网络的普及,日益恶化的网络安全威胁是网民们生畏,那如今的网络技术发野兔没迅猛……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意识、解决方案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裂变式高速发展,网络交流的频繁化促使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一些如银行事务,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自动化办公等事务,但随之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互联性、匿名性也给网络应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网络安全威胁: 1) 网络窃听:由于在广播网络系统中,每个结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送的数据,网络体系结 构允许监视器接受网上传送的所有数据,使得窃取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变得很容易。 2) 假冒:利用重放数据帧的方法,产生被授权的效果,假冒另一实体进行网络非授权活 动。 3) 数据修改:在非授权和不能检测的环境下对数据的修改,当节点修改加入网中的帧 并传送修改版本时就发生了数据修改》 4) 完整性破坏:破坏数据完整性,包括设备故障或人为有意无意破坏修改系统信息。 5) 服务否认:受到网络攻击使网络设备或数据遭到破坏,并可能产生拒绝某种网络服务 功能的后果。 6)重发:重发就是重复一份保文或报文的一部分,以便产生一个被授权效果, 7)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人为编制隐藏在计算机中很难别发现且具有破坏能力的程序或代码,能够通过软盘、硬盘、通信连路和其他路径在计算机网络传播额和蔓延。 网络安全技术的分类: 一.虚拟网技术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 网络层通讯可以跨越路由器,因此攻击可以从远方发起。IP协议族各厂家实现的不完善,因此,在网络层发现的安全漏洞相对更多,如IP sweep, teardrop, sync-flood, IP spoofing攻击等 二.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三.病毒防护技术 1) 阻止病毒的传播。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SMTP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群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过

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Internet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共享与安全这对矛盾共同体,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成为网络存在的根本之道。网络身份认证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信息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扮演着网络系统“看门人”的角色。 针对不同的安全威胁,目前存在多种主机安全技术和相关安全产品,如防病毒技术、个人防火墙、安全应用程序(如文件加密程序)、安全操作系统等。这些技术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却没有很好地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系统访问,即开机时的保护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基于口令的弱身份认证技术,很容易被攻破而造成泄密; (2)运行时保护,即在合法用户进入系统后因某种原因暂时离开计算机,此时任何人员均可在此系统之上进行操作,从而造成泄密。

将密码写在记事本上挂在电脑旁边,这样的事情相信很多公司的员工都曾经为之。出于安全的要求,现在公司的安全策略普遍要求员工的登陆密码要定期更换,而且不能重复,这使得想出一个自己能记住的长串密码成为一件让员工头疼的事情。为了便于记忆,员工往往会选择常用词或者号码作为密码,如果攻击者使用“字典攻击法”或者穷举尝试法来破译,很容易被穷举出来。传统的账号加密码的形式,账号基本上都是公开的,密码容易被猜中,容易忘记,也容易被盗。据统计,一个人平均下来要记15到20个密码。静态密码的隐患显而易见,尤其是在证券、银行等行业,轰动一时的“银广夏盗卖案”早就为业界敲响了警钟。 为了解决静态密码的安全问题,一种方式是同一个人员使用不同的密码进入不同的应用系统,避免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面的问题,然而需要记忆多个密码;第二种方式,采用软件VPN方式,登陆前先要使用VPN连接,这样可以面向一部分机器开放,但是第一次使用时下载VPN软件,每次访问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性课题报告

班级: 指导老师:组长: 组员: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信息技术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数学 提出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平常百 姓家,网络也在也不是个陌生的字眼。大到企业办公,小到私人娱乐。网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昭示它的风采。但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与来,在今天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它们主要依附于各种恶意软件,其中病毒和木马最为一般网民所熟悉。针对这些危害因素,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这也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研究目的:了解网络安全问题触发的原因、方式、后果及影响 研究意义: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研究目标:1、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网络安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使青少年朋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研究假设:同学们对网络安全不给予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研究内容: 1、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2、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3、什么是网络安全 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5、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一、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日益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使上网企业、机构及用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要避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触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黑客的攻击。由于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因此黑客的攻击不仅“杀伤力”强,而且隐蔽性好。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其攻击方法达几千种之多。 2.管理的欠缺。网站或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据IT界企业团体ITAA 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其中25%的企业损失在25万美元以上。 3.网络的缺陷。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但它仅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1999年底保加利亚软件测试专家发现微软网络浏览器IE存在安全漏洞,它可以使不怀好意的网站管理人员入侵访问者的计算机文件,随后微软公司承认了这一事实。 5.人为的触发。基于信息战和对他国监控的考虑,个别国家或组织有意识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二、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随着世界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形成公用网、专用网和企业网三大类别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因特网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并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与该网连接。相应地,网络信息安全亦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1999年国家权威部门对国内网站安全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不少单位计算机系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随时可能被黑客入侵。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注重对黑客入侵的有效防范。针对我国已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已与因特网连接,以及上网用户和连网计算机数目飞速增长的现实,应确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对党政信息网和重要部门信息网应考虑加强技术安全保卫,诸如网络入侵预警、处理与防范工作等;对企业可考虑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其采取给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加装补丁程序,经常对网络进行扫描及其它相应措施,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加强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加强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众多产业的兴盛,但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身份认证作为信息安全防护的第一关,承担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在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时,应当注重加强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建设,从认证技术和方法提高身份认证水平。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 因此,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是网络安全的核心 网络可信体系是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依法、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它对于推动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身份认证信息安全行业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分析,我国开展网络可信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我国开展网络可信建设的特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结合中国国情,按照架构层次及要素特点,可以将网络可信体系简要描述为“五个层次、两个保障、一个支撑”,即可信基础、可信支撑、可信服务、可信应用和网络用户五个层次,监管机制和安全机制两个保障,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政策、标准等一个支撑。 网络可信身份认证生态体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身份认证系统在安全系统中非常重要,虽然它是最基础的安全服务,但是另外的安全服务都需要它才能完成,只要身份认证系统受到攻击入侵,就会导致系统里的安全措施都无法产生作用,而黑客入侵的首要目标一般都是先攻破身份认证系统。 所以,建立以法定身份证件为基础,以法律、行政法规、政策、标准、监管机制、安全机制为保障和支撑,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密码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相关技术和手段,实现对网络空间各参与要素真实身份认证,相关行为可溯源、可追究和依法治理,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实现网络身份认证可信,网络行为追溯可信,再借助区块链技术,打通各部门,各行业存在的不同身份属性及行为轨迹,为我国的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在开放的互联网与物联网世界构筑起中国的网上长城。 网络身份认证信息安全发展大势所趋 目前身份认证产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银行业,身份认证产品在银行的大范围应用,验证了产品技术的成熟可靠。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事业OA/VPN系统、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云计算、IC卡等各行各业客户的信息系统都面临同样的信息安全问题,对网络身份认证需求日益提高。 据上述报告统计,2016年我国信息安全行业收入达480亿元人民币,而身份认证领域已超过整体安全市场20%,市场规模超过80亿元,前景十分广阔。 2011-2016年中国网络身份认证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百科名片 动态口令牌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解决方法。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身份认证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防护网络资产的第一道关口,身份认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份认证方法 在真实世界,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基本方法可以分为这三种:(1) 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know ,你知道什么) ;(2) 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have ,你有什么) ;(3) 直接根据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身份(who you are ,你是谁) ,比如指纹、面貌等。在网络世界中手段与真实世界中一致,为了达到更高的身份认证安全性,某些场景会将上面3种挑选2中混合使用,即所谓的双因素认证。 以下罗列几种常见的认证形式: 静态密码 用户的密码是由用户自己设定的。在网络登录时输入正确的密码,计算机就认为操作者就是合法用户。实际上,由于许多用户为了防止忘记密码,经常采用诸如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字符串作为密码,或者把密码抄在纸上放在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这样很容易造成密码泄漏。如果密码是静态的数据,在验证过程中需要在计算机内存中和传输过程可能会被木马程序或网络中截获。因此,静态密码机制如论是使用还是部署都非常简单,但从安全性上讲,用户名/密码方式一种是不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它利用what you know方法。 智能卡(IC卡) 一种内置集成电路的芯片,芯片中存有与用户身份相关的数据,智能卡由专门的厂商通过专门的设备生产,是不可复制的硬件。智能卡由合法用户随身携带,登录时必须将智能卡插入专用的读卡器读取其中的信息,以验证用户的身份。智能卡认证是通过智能卡硬件不可复制来保证用户身份不会被仿冒。然而由于每次从智能卡中读取的数据是静态的,通过内存扫描或网络监听等技术还是很容易截取到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因此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它利用what you have方法。 短信密码 短信密码以手机短信形式请求包含6位随机数的动态密码,身份认证系统以短信形式发送随机的6位密码到客户的手机上。客户在登录或者交易认证时候输入此动态密码,从而确保系统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它利用what you have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性由于手机与客户绑定比较紧密,短信密码生成与使用场景是物理隔绝的,因此密码在通路上被截取几率降至最低。(2)普及性只要会接收短信即可使用,大大降低短信密码技术的使用门槛,学习成本几乎为0,所以在市场接受度上面不会存在阻力。(3)易收费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天然养成了付费的习惯,这和PC时代互联网截然不同的理念,而且收费通道非常的发达,如果是网银、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可将短信密码作为一项增值业务,每月通过SP收费不会有阻力,因此也可增加收益。(4)易维护由于短信网关技术非常成熟,大大降低短信密码系统上马的复杂度和风险,短信密码业务后期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方向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网络与系统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网络大规模更新换代所面临的安全可信和管理问题,面向开放和互通的国家网络管理,研究网络和系统安全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以IPv6网络层的真实可信为基础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关键机制和关键应用。针对未来多层次、动态、异构、差异度巨大的无线接入环境,研究新型无线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针对国际上新型网络与系统体系结构的发展,如软件定义网络和系统、网络功能虚拟化、命名数据网络和系统等,对其安全问题和安全机制进行前沿探索研究。 考核指标:提出IPv6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中的信任锚点、真实可信的网络定位符和标识符机制,并制定国际标准;基于上述安全可信基础,提出兼顾国际开放互通与国家安全管理的IPv6网络安全体系结构,通过安全威胁模型检验该体系结构的安全性。提出IPv6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下的关键机制,至少包括:兼顾用户隐私性、可验证性和可还原性的可信标识符认证、管理、追溯与审计机制,分级管理机制,网络监控和灵活路由机制等。完成一套IPv6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关键机制和关键应用的软硬件原型系统。基于国际学术网络合作、国内主干网、园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对上述原理机制和原型系统进行跨国、自治系统间、自治系统内、接入子网等多层次网络的试验验证。提出新型无线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研究适用在多维、异构的无线有线一体化融合网络中的信任锚点、真实可信的网络定位符和标识符机制,实现上述一体化融合网络的网络层真实可信;支持软件定义无线电,支持最新IEEE 802.11ac或802.11ax等新型无线接入技术;支持移动终端在至少2种无线网络间的安全接入选择、可信透明移动。提出SDN/NFV等新型组网技术和NDN等未来互联网体系下的安全可信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并解决能够支持SDN/NFV和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可编程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关计算系统中的安全可信问题解决方法。完成安全体系结构相关国际标准3项以上,并获国际标准组织(IETF、ITU、IEEE等)立项或批准;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以上。原理机制和原型系统需通过一定规模的真实网络试验验证,至少包括10个关键应用、10万IPv6用户。 1.2 面向互联网+的云服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体系架构、关键技术、防护系统研制等方面开展云服务系统纵深安全防护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可定义、可重构、可演进的云服务安全防护体系架构;研究分析用户和业务安全等级差异,实现高效灵活的安全服务链和安全策略按需定制;研究专有安全设备硬件解耦技术,实现安全资源弹性扩展与按需部署;研究云数据中心内生安全机理,突破软件定义动态异构冗余、主动变迁等关键技术,实现对未知漏洞和后门威胁的主动防御;实现云环境虚拟密码服务模型构建,密码服务资源动态调度,密码资源安全迁移及防护等关键技术;研究虚拟资源主

Meraki无线网络身份认证方案

Meraki无线网络身份认证方案 一、面临挑战 思科Meraki无线云管控,可在云上集中配置管理所有网络设备及移动终端,有效降低无线运维管理成本,以功能丰富且易于使用而受到青睐。 随着无线技术的全面应用及移动终端的普及,无线开放的访问方式和易接入的特性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无线网络的安全系统要做到有效,必须解决下面这个问题——接入控制,即验证用户并授权他们接入特定的资源,同时拒绝为未经授权的用户提供接入。 大型企业商业通常用户及分支机构众多,跨地域连无线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着大量网络安全威胁,实现多分支、多用户、多终端之间的无线统一身份认证及安全访问控制,更有其必要性。 统一的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应贯穿在Meraki无线云管控的始终,对用户的访问进行身份鉴别,对其访问权限和可操作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不同用户角色对应不同的访问权限。 二、解决方案 1. 思科Meraki无线网络身份认证解决方案概述 宁盾一体化认证平台提供健全的无线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通过与Meraki云管控对接,实现多分支统一接入管理,只允许合法授权用户的接入。联动Meraki 云端控制器,对合法接入的用户基于其身份做访问权限控制,实现所有类型无线用户集中化认证及管理。还可结合上网行为管理设备,提供上网行为实名审计,及基于用户身份的流量控制。 2. 宁盾一体化无线认证方式 ①短信认证,可设定短信内容模版、短信验证码有效期及长度等;

②微信认证,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认证连接上网; ③用户名密码认证,用户名密码可以创建,也可以与AD或者LDAP同步帐号信息; ④支持二次无感知认证,可设定有效期,超过有效期须通过其他认证方式登录; ⑤支持协助扫码认证,快速授权上网,实现访客与被访人之间可追溯;

不可不知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知识

不可不知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知识一览 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解决方法。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身份认证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 作为保护网络资产的第一道关口,身份认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真实世界,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基本方法可以分为这三种: (1)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know,你知道什么); (2)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have,你有什么); (3)直接根据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身份(who you are,你是谁),比如指纹、面貌等。 在网络世界中手段与真实世界中一致,为了达到更高的身份认证安全性,某些场景会将上面3种挑选2种混合使用,即所谓的双因素认证。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认证形式: 1. 静态密码 用户的密码是由用户自己设定的。在网络登录时输入正确的密码,计算机就认为操作者就是合法用户。实际上,由于许多用户为了防止忘记密码,经常采用诸如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字符串作为密码,或者把密码抄在纸上放在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这样很容易造成密码泄露。如果密码是静态的数据,在验证过程中需要在计算机内存中和传输过程可能会被木马程序或网络中截获。因此,静态密码机制无论是使用还是部署都非常简单,但从安全性上讲,用户名/密码方式一种是不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 2. 智能卡(IC卡) 一种内置集成电路的芯片,芯片中存有与用户身份相关的数据,智能卡由专门的厂商通过专门的设备生产,是不可复制的硬件。智能卡由合法用户随身携带,登录时必须将智能卡插入专用的读卡器读取其中的信息,以验证用户的身份。 智能卡认证是通过智能卡硬件不可复制来保证用户身份不会被仿冒。然而由于每次从智能卡中读取的数据是静态的,通过内存扫描或网络监听等技术还是很容易截取到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因此还是存在安全隐患。 3. 短信密码

浅析身份认证技术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浅析身份认证技术 学生姓名戚佳佳指导教师张琼妮 分院信息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1计算机(2)班学号 1120410211 2014 年 4 月 6 日

浅析身份认证技术 摘要:在这个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倍受关注。为了保证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认证技术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引申了出来。数字签名技术在身份识别和认证、数据完整性、抗抵赖等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这个高科技时代,出现了许多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关键词:身份认证;信息技术;物理身份认证;生物认证技术 1.身份认证技术的定义 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在这个数字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物理身份。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身份认证技术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解决方法。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你所知道的信息有可能被泄露或者还有其他人知道,杨子荣就是掌握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接头暗号成功的伪造了自己的身份。而仅凭借一个人拥有的物品判断也是不可靠的,这个物品有可能丢失,也有可能被人盗取,从而伪造这个人的身份。只有人的身体特征才是独一无二,不可伪造的,然而这需要我们对这个特征具有可靠的识别能力。 认证是指核实身份的过程,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认证不能自动地提

《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您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您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 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趋势

2019年课程计划: 上海:6月7、8月9、10月30 课程价格:3600(含授课费、证书费、资料费、午餐费、茶点费、会务费、税费)课程大纲: 第一章IT最新的热点技术 1.数据智能 2.深度学习 3.窄带物联网与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 4.信标技术 5.无人驾驶技术 6.区块链技术 第二章: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1.人脑仿生取得重大突破 2.机器学习深入应用 3.智能语音助手成为突破口 4.机器视觉在生产中不断渗透 5.AR和VR发展驶入快车道 6.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第三章:人工智能时代 1.AlphaGo的核心方法 2.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 3.深度神经网络与蒙特卡洛搜索树

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认证技术之常用身份认证方法

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认证技术之常用身份认证方法身份认证技术从是否使用硬件来看,可以分为软件认证和硬件认证;从认证需要验证的条件来看,可以分为单因子认证和双因子认证;从认证信息来看,可以分为静态认证和动态认证。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软件认证到硬件认证,从单因子认证到双因子认证,从静态认证到动态认证的过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1237380.html,B Key认证 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便、安全、经济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USB 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学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基于USB Key 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基于冲击/响应的认证模式,二是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模式。 2.双因素认证 在双因素认证系统中,用户除了拥有口令外,还拥有系统颁发的令牌访问设备。当用户向系统登录时,用户除了输入口令外,还要输入令牌访问设备所显示的数字。该数字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与认证服务器是同步的。 3.一次口令机制 一次口令机制其实采用动态口令技术,是一种让用户的密码按照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动态变化,每个密码只使用一次的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之为动态令牌的专用硬件,内置电源、密码生成芯片和显示屏,密码生成芯片运行专门的密码算法,根据当前时间或使用次数生成当前密码并显示在显示屏上。认证服务器采用相同的算法计算当前的有效密码。用户使用时只需要将动态令牌上显示的当前密码输入客户端计算机,即可实现身份的确认。由于每次使用的密码必须由动态令牌来产生,只有合法用户才持有该硬件,所以只要密码验证通过就可以认为该用户的身份是可靠的。而用户每次使用的密码都不相同,即使黑客截获了一次密码,也无法利用这个密码来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 4.生物特征认证 生物特征认证是指采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来验证用户身份的技术,常见的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从理论上说,生物特征认证是最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因为它直接使用人的物理特征来表示每一个人的数字身份,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生物特征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几乎不可能被仿冒。 5.基于口令的认证方法 传统的认证技术主要采用基于口令的认证方法。当被认证对象要求访问提供服务的系统

网络安全认证证书

网络安全认证证书 篇一:身份认证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 滨江学院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计算机系 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学期 任课教师 二O一四年十二月一日 身份认证的发展 摘要 随着全球化经济模式的出现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普及范围也随着发展。身份认证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目前主要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基于智能卡的技术、基于密码的技术及基于生物特征的技术。同时身份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任务是识别、验证网络信息系统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对认证技术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新兴技术:基于量子的认证技术、基于身份的认证技术、思维认证、

行为认证、自动认证作了详细的阐述。 1 引言 信息安全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交易安全。数据安全依赖的基本技术是密码技术,网络安全依赖的基本技术是防护技术,交易安全是网络交易时代的最基本的安全,要求是可信性,为交易提供可信计算环境、可信网络连接、交易可信性证明,交易安全的基本技术是认证技术,它以可信性为主实施自愿型安全策略。身份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网络世界中,要保证交易通信的可信和可靠,必须得正确识别通信双方的身份,于是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 身份认证技术是能够对信息的收发方进行真实身份鉴别的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大门,他的任务是识别、验证网络信息系统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和抗抵赖性。 2 身份认证技术 2.1身份认证的概括 身份认证技术是证实被证对象是否属实或是否有效的一个过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验证被认证对象的属性来达到被认证对象是否真实有效的目的。主要通过 三种方式来判别:一是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来证明你的身份;二是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三是直接根据你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身份。当然也可以综合利用这三种方式来判别。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软件认证到硬件认证,从单因子认证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高起专毕业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学习中心: 教学站: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完成日期:

高起专毕业报告要求 毕业报告写作是专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毕业报告写作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之进一步理解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素质,同时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考核。因此,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严肃对待、认真按要求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弄虚作假。毕业报告被评定为抄袭的,写作无效,成绩一律按不及格记录。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毕业报告 1.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 2.动画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 3.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4.视频剪辑与合成技术研究 5.电子杂志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 6.中小型局域网搭建研究 7.信息检索方法研究 8.讲稿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 9.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10.文档排版技术研究 11.文献管理技术研究 12.财务管理技术研究 13.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研究 14.软件测试技术研究 15.图像编辑技术研究

16.网页制作技术研究 17.手机APP开发技术研究 18.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开发技术研究 19.游戏开发技术研究 20.3D建模技术研究 二、毕业报告写作要求 毕业报告题目应为专业教师指定题目,正文最少分三段撰写,要求内容充实,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文字准确流畅。 毕业报告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所学专业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毕业报告写作格式要求 1.要求学生必须按学院统一格式的编辑模板进行排版,毕业报告封面的字体和字号编辑模板已经设好,学习中心、专业和学号要求填写全称,且要求准确无误。 2.毕业报告正文字体要求统一使用宋体,小4号字;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 3.17cm,页眉1.5cm,页脚1.7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打印在页脚的中间。 3.论文字数要控制在4000-5000字; 4.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