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笔记

公共经济学笔记
公共经济学笔记

公共经济学笔记

1.帕累托效率:也称为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

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2.帕累托无效率:指的就是一个经济还可能在其他人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

置资源和产品,使得一个或一些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这意味着原来的资源配置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还有调整的余地,这时的生产资源配置称为帕累托无效率。

3.帕累托改进:如果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

其他人的状况至少不变坏,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4.非帕累托改进:若一种重新配置导致某些人状况变好,而另一些人状况变差,由于个人

之间的效用无法比较,我们无法确定社会福利总水平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这种情况称为“非帕累托改进”。

5.卡尔多效率:在资源重新配置中,得者之所得多于失者之所失,即能够使得社会总体效

率水平提高。

6.补偿效率:在资源配置发生改变之后,将新增加的收益在所有相关行为主体之间进行再

分配,使得任何人都不受损失。

7.完全竞争市场的必要条件:

(1).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2).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

(3).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4).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

(5).资源可充分流动并且可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6).经济人当事人理性;

(7).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

8.逆向选择:交易双方中掌握产品信息少的一方,在交易过程中承担的更多产品的选择成

本。

9.道德风险:合同达成后,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掌握信息多大一方以另一方的利益为代

价,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10.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11.公共地悲剧:这样的比喻宣示著有限的资源注定因自由进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过

度剥削。这样的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源自于每一个个体都企求扩大自身可使用的资源,然而资源耗损的代价却转嫁所有可使用资源的人们。(可使用资源的群体数目可能远大于夺取资源的数目)

12.免费搭车者:是那些寻求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又能得到效益的人的一种形象说法。

如何解决?只有依靠政府部门使用非市场的方式(公共财政)来解决.

有效途径——强制性的融资方式.

13.外部效益:正外部效益和负外部效益

例如:比如养蜂人在果园里放蜂,他的效益是蜂蜜的产量和质量.但放蜂行为帮助果园果树授粉,会增加水果的产量.这便是外部效益.

14.外部成本:指由于生产的外部效应(主要是负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成本。

举例来说:若一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坏,且它必须就此支付一定的现金或其他形式的资金,则该支出为外部成本。

14.外部效应内在化:政府的矫正措施。具体说,外部效应内在化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

被定价了。

15.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1).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可用外部边际成本(简写为MEC)来表示这种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外部边际成本是生产某一物品或提供某一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一部分,但它未在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得到反映。

(2).正的外部效应:疫苗接种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

16.矫正性的税收和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矫正性的税收的作用:(1)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

(2)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最佳水平。

(3)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损害或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个人。(4)将水资源的污染减少至可容忍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财政补贴的作用:(1)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

(2)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降低消费者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产量调整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最佳水平。

(3)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效益,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17分析私人物品和社会公共物品两者间的差异

公共物品: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

私人物品: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收益的排他性

18.物品的分类:纯粹的私人物品,纯粹的公共物品,混合物品

19.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一企业或居民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不妨碍其他企业或居民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其他企业或居民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质量或数量。

20.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企业或居民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之外。或者说,不能阻止拒绝为之付款的企业或居民享受该公共物品或服务。21.林达尔均衡:若每一社会成员都按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22.拥挤性的公共物品: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减少消费者可从中获得的效益。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消费者的人数达到拥挤点之后,人数再增加,边际成本≠0。事例:公路

23.中间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24.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25.多峰偏好:则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不止一个。最初,当人们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时,情况会因此变坏。但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其境况则会最终变好。

26.互投赞成票:投票者必须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提案投票。既有投票者赞成的,也有其反对的。投票者对提案具有不同的偏好程度,愿意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例:就两项提案投票,一项可给石油生产者带来利益,另一项可给食品生产者带来利益.

27.投票交易:只有在与提案有关的效益和损失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若互抵则没有此动机。好处:大大增加了某些提案在多数规则下获得通过的可能性。

28.投票规则

(1).全体一致原则:利:符合帕累托最优;获得政策支持

弊:全体都通过,成本高;最后一个人的否决权大

(2).多数原则:优:时间成本低

缺:少数人的利益没有

29.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若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的产量,就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最终获胜。

?当有两种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时,多数规则并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

偏好的结果,实际上只有中间投票者获得最偏好结果。

?多数规则所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偏离度最小。

?任一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

意愿。

30.简要分析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党)、政府部门(官员)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特点。

投票者只有在参加投票能获得净效益,或确信其投票对投票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参加投票;

政治家(政党)的最求目标是选票极大化,故其所提出的竞选方案或提案总是设法向符合中间投票者意愿的结果倾斜;

政府部门(官员)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权力最大化作为最求目标,这就导致的政府预算规模和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总是高于其最佳状态的水平;

特殊利益集团往往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压力或影响,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其活动常常左右公共活动的结果。

31.消耗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

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

政府一手付出资金,另一手获得物品或服务,并运用这些物品或服务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反映了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它们的可能性,计入GDP. 3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货币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包括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

政府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资源可得;

并不反映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转移只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公共部门

只充当中介人作用.

33.消耗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知道)

?一方面,政府消耗性支出结构变动,有关企业的利润有增有减,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

况相应变化。

?另一方面,政府消耗性支出总量变化,GDP、资本利润率、工资率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34.转移性支出对分配领域的影响(知道)

?在GDP已经完成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分配

?有利于转移性支出的对象

?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35.食品券补贴(重点)P102

?对低收入家庭发给“食品券”

?受领着可凭券购买一定数量的食品

?区别食品券、货币两种形式食品补贴

食品券补贴小结:

?食品券补贴可有效地增加受领者的食品消费量

?食品券补贴可有效地提高受领者所获得的效用水平

?货币形式的食品补贴较之食品券形式的食品补贴,在增加受领者食品消费量上的效

应小,在增加获得总体效用水平上效应大

?食品补贴的发放,无论是以食品券形式,还是以货币形式,作用范围不仅仅限于食

36.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皮考克和怀斯曼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非均衡增长模型: 鲍莫尔

37.公共预算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三个功能:

——反映和规定政府部门的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有效手段.

38.公共预算的分类:

分类依据:公共预算的形式——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公共预算的内容——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39.公共预算周期四阶段: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批准、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事后监督。

40.受益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与社会成员从政府所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中获得效益相联系

?优点——若成功贯彻,会形成林达尔均衡,不存在免费搭车者

?问题——大多数公共物品属于联合消费、共同受益,进而存在从低呈报或隐瞒所获

效益现象

41.支付能力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优点——若成功贯彻,会达到相对公平的状态

?问题——支付能力的测度,收入标准?财产标准?消费支出标准?主观牺牲?

42.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政府可通过直接增发货币来取得公共收入,但无度会导致通货膨胀。

?政府可通过举债取得公共收入,但要偿还,还要加付利息。

?政府可通过收费取得财政收入,但只能依据“受益原则”,数额不可能很大,且有些

项目不能收费。

43.Why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

?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财赤字,只是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既不会招致纳

税人的不满,又不会无端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造成无度的通货膨胀,还可以迅速地取得所需资金。

?公债的发行或认购通常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公债筹集的

社会资金,基本上是资金持有者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暂时集中,归政府使用,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44.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为弥补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普遍上涨

?实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又称“通货膨胀税”

?一般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而发生

?事例:战争时期增发货币扩大订购军事物品。

45.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自由经济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自由经济向垄断主义转变。

原因:政府较色的转换,从守夜人到干预者调节者。

46.横向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纳税不应是专断的或有差别的。

纵向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47.均等牺牲。亦称“等量绝对牺牲”。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

比例牺牲(等量比例牺牲)。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效用与其收入成相同比例。

最小牺牲(等量边际牺牲)。社会全体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最小。

48.税收的额外负担:税收在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部门过程中,势必会对经济发生影响。

?两类负担:——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

——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额外负担

?事例:18世纪英国“窗户税”

49.税收的额外收益:将政府的意图体现在税收制度和政策中以稳定经济

?只有在市场失灵时,才会产生额外收益

?途径:重视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区别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50.税收中性: (1).政府征税是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除此之外,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

(2).政府征税应当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力量。

51.税种的分类可采用不同的标准:

?按课税权的归属:中央税、地方税

?按课税权的行使方式:经常税、临时税

?按税收收入的形态:实物税、货币税

?按课税的主客体:对人税、对物税

?按计税依据:从量税、从价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间接税

——最基本的分类:按课税对象:所得税、财产税、商品课税

52.在主体税种的选择上,一般推崇所得课税。为什么?

原因:(1).所得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负担比同量的消费税轻;

(2)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一般不能像流转课税那样采取提高商品价格的途径转嫁税负;(3)所得税作为经济生活的一种内在稳定器,可消弱国民收入对经济波动反应的灵敏程度;(4)所得税作为一种政策变量,可选择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5)所得税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相适应。

53.税本是税收来源的根本,税源是税本产生的收益,税收则来自收益。

拉弗曲线:税率和税收的关系的一条曲线。

54.所得课税的类型:

(1)分类所得税。即将所得按来源划分为若干类别,对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分别计算征收所得税。

优点:a.按照不同的所得,分别采取不同的税率,实行差别待遇;

b.可以广泛采用源泉课征法,从而即可控制税源,又可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稽征费用。

(2)综合所得税。即对纳税人全年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综合计算征收所得税。

优点:最能体现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水平,最符合支付能力原则或量能课税的原则。

(3)分类综合所得税。即将分类和综合两种所得税的优点兼收并蓄,实行分项课征和综合计税相结合。

为什么税收的发展趋势是分类综合所得税?

原因:分类综合所得税是当今世界上广泛实行的一种所得课税类型,它反映了综合所得税与分类所得税的趋同态势。主要优点在于,它既坚持了按支付能力课税原则,对纳税人不同来源实行综合计算征收,又坚持了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实行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所列举的特别收入项目按特定办法和税率特征。除此,还具有稽征方便,有利于减少偷漏税等优点。

55.遗产税:

(1)总遗产税制。它就被继承人死亡时所遗留的遗产总额课征。

(2)分遗产税制。它就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所继承或分得到遗产额课征。

(3)混合遗产税制。它把对遗产的课税分作两次课征,先对被继承人所遗留的遗产总额课征一次遗产税,税后遗产分配给各继承人时,再就各继承人所继承或分得的遗产额课征一次继承税。

56.税收与劳动投入:替代效应

?政府课税,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使劳动和闲暇两者间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

?替代效应的大小,由边际税率决定。

税收与劳动投入:收入效应

?政府征税,直接压低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

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勤奋地工作。

?政府征税反而会促使劳动投入量增加。

?收入效应的大小,由平均课税率决定。

税收与劳动投入:无差异曲线分析

?劳动和闲暇的选择组合连成一条直线。

?将方向相反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综合在一起,进行无差异曲线分析。

?收入效应常大于替代效应,但并非绝对。

不同税种与劳动投入:效应比较

?人头税不改变劳动与闲暇的相对价格,无替代效应。

?比例所得税较人头税有替代效应。

?累进所得税与比例所得税有更多的替代效应。

?累退性质的商品税较同额的累进或比例所得税有更大的收入效应。

57.税收与私人储蓄:收入效应

?政府课税,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促使纳税人减少现期消费,为维持既定的储

蓄水平而增加储蓄。

?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平均税率的水平。

税收与私人储蓄:替代效应 ? 政府课税,减少纳税人实际利息收入,降低了储蓄的吸引力,从而以消费替代储蓄。 ? 替代效应的大小,由边际税率决定。

58.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 税收的转嫁:

——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只要纳税人与负税人非同为一人,便发生了税收转嫁

? 税收的归宿

——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只要税收转嫁过程结束,税收负担归着于最后的负担者,便找到了税收归宿

59.税收转嫁的形式

前转:纳税人将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

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后转:纳税人将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

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消转: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

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 税收资本化: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

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60.税收转嫁与供求弹性小结

储蓄

消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收入

AB 线是收入预算

线

?完全转嫁或完全不能转嫁基本上不存在。?常见的是,一部分前转,一部分后转。

?转嫁比例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

——若Ed > Es,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的多——若Ed < Es,向前转嫁的部分较大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高速公路这种资源在使用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资源如何有效配置而非如何平等配置。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私人部门可以承担生产和管理责任,公共部门则承担决策和融资责任。公共部门

东北大学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 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 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 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能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 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一、 资源配臵职能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臵职能的原因: 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 )外部效应的存在 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原因: 1.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2.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4.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 1)征税 ( 2)转移性支出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原因: 1.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 ) 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 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读后感-《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任何人类行为都能归因于对那一行为的本能或偏好,但这丝毫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奥尔森教授将经济学方法引入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与传统集团理论不同的观点,通过各种例子分析小集团和大集团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选择性激励”来解决集体行动的困难。 集体行动为何会失败? 奥尔森教授的研究始终是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理性人”为基础的,同样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本书认为人们对于共同的利益有兴趣,但对于追求利益所形成的集体成本没有兴趣,所以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而之前的社会科学家认为个人组成集体前后的目标是相同的,组成一个集体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人们会采取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住在同一座楼里的人会提供公共通道的照明灯;同一社区的人会保持公共环境卫生;持有同一公司股票的人会齐心协力扶持该股票的价格;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斗争;同一国家的国民会支援本国货币的坚挺。两种假设都有它们的逻辑,但很明显在现实中,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相反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产生极其有害的结果,比如家喻户晓的”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样的情况符合了奥尔森教授的假设,但”两个和尚挑水喝”又与传统的理论不谋而

合。而书中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个人的理性行为在什么时候才会和集体的理性相一致? 结合本书与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因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做出努力的人。比如出于某些经济或政治的需求,外国工人经常罢工,迫使政府做出有利于工人的决定。如果成功的话,整个工人群体都会受益。但是失败的话那些罢工游行的工人就承受了所有的损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被逮捕被伤害。用中国的话说就是”有福可以同享,有难却不能同当”。按照平常的想法,人如果知道了自己最容易被牺牲,肯定不会留在这样的集体里,除非有什么非要留下的理由。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于集体行动的成果有不同的评价,如果边际收益远远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当然会愿意承担大部分的风险,就好像上面提到的三个和尚,不能完成挑水这个集体行动但最终谁最不能忍耐口渴,谁就会去挑水。除了对成果的评价不同外,另一个原因是有的成果是并不是集体性质的,比如参与罢工的工人可以得到其他工人的尊重,获得领导的权力。 小集团——“少数剥削多数” 于是,奥尔森教授发现了小集团里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即一个小集团中对提供公共物品的负担进行的分配与集体物品带来的利益不成比例,评价最高的成员会不成比例地承担成本,提供最大数

公共经济学 考试重点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人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 假设 1.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完全竞争的 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 那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我们认为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出出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为什么一定会实现? 1.帕累托效率:在该点上,要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唯一的情况是使其他人的 情况变坏。 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情况变好的资源重 新分配。 3.边际替代率:一个人愿意放弃一种商品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4.假设有两个消费者A、B,有两种商品X、Y,数量分别为,A消费Xa、Ya , B消费Xb 、Yb . MRSa=3,MRSb=5 消费者A愿意用1单位的X交换不少于3单位的Y,消费者B愿意用不多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B能用少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增进自己的福利。如果A用1单位的X交换4单位的Y,B用4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则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这种重新分配是可能的,当MRSa不等于MRSb,产品的分配就未到达帕累托最优,消费者之间自由交换,总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直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可以自由交换,因此,完全竞争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社会通过适当的安排初始资源禀赋,则完全竞争市场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含义1.效率与分配公平问题肯一分开。 含义2.政府若能使用有效的方法转移资源,就无需干预市场价格。 是不是帕累托最优就等于完全竞争? 帕累托最优是作为衡量分配效率的标准,与完全竞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只不过完全竞争的结果恰好满足帕累托最优。比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可以不通过市场使得资源配置处于任何一个行为人的MRS都相等的状态,那么这样的经济仍然是有效率的。

《自由、市场和国家》读书笔记

《自由、市场和国家》读书笔记 国民经济学11级研究生 高钟琴 我想在写读书笔记之前先理出一个头绪,便于行文的流畅。我不想按照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这本书的章节顺序来写,那样难度太大,连作者本人在重新编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能理出一气呵成的逻辑,我也放弃了那种愿景。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图解布坎南写作此书的思维路线。第一个图解如下: 自由 市场 国家 经济模式转变之后,“公共问题”与“政府失 败”相继被发现,尤其是70年代以来的“滞 胀”问题,让经济学家开始深入反思 布坎南:“市场失灵”不是国家采取宏观干预甚至直接微 观调整的充分条件!我们要回到自由主义的交换经济学! 自由 市场 互 为 属 性 照理,应该运行得很自在的, 却出现了“市场失灵”,特别是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导 致了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普遍的国家干预政策 国家似乎成了经济的主导,不受限制的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通过对传统经济学思想的整理和反思,布坎南寻找到了 什么???

怎么才能回到自由主义的交换经济学呢?亚当·斯密、维克塞尔、弗兰克.奈特、哈耶克等经济学家给了布坎南启示,他在这本书中传达的就是对市场运行的重新解释。下面是第二个图解: 也就是说,第一个图在布坎南那里成了下面的第三个图解: 大致的脉络我已经用图示法表达清楚了,接下来的工作,我想根据布坎南在书中的论证,用我认为比较清晰的脉络重新论述一遍。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也因为《同意的计算》这本书开创的公共经济学学科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谓公共选择理民众 契约(宪法制度或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 界定权限 制约活动 国家或政府 按照宪法或规则界定的权利进 行政治或经济活动,即执法 按照宪法或者规则进行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即立法 自由 市场 交换的学科,发展的主线 布坎南的理论框架(四个假设) 第一:市场、政府的经济人范式 第二:交换的政治学和经济学 第三:主观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第四:宪法的民主产权制度保障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 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 2.1资源配置的内涵 2.2市场失灵 2.3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 3.1公共物品的概念

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 4.1外部效应概论 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4.3外部效应的纠正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 5.1公共选择方法论 5.2几个重要定理 5.3寻租理论 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 6.1公共预算概论 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 7.1公共收入概论 7.2主要税种 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 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 8.1公共支出概论 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9.1概论 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南大《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第一章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斯密继承人大卫.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排他性技术的成长使准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可以实现“选择性进入” ,从而使私人部门可以提供。市场经济条件,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具有产权保障。新公共管理的发展使私人部门可以广泛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 三)社区 社区的一般含义及其经济特征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与社会相比的特征:共同性、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相结合、关系的紧密性和共生性、功能的专门化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特征:基于生活聚集区的居民实际需要、协商筹资

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总结 下面是我读曼昆微观经济学所做的笔记以及感受: 曼昆经济学是一本特别好读的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浅显易懂、少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更绝的是,曼昆善于使用案例,将知识方方面面融于一个案例后再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轻轻松松读故事中将读者引入经济学宝库中。在读曼昆微观经济学过程中,不断与高鸿业版本的西方经济学对比,真是感慨不已!我们的经济学家喜欢将问题搞得复杂化,提高一门学科的壁垒,这完全是自杀之举!试看如今我国经济学界,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理论上老是拾欧美经济学家的牙慧,实践上老是在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拿来别国学说,我们经济水平又怎么能非常有效的发展呢?当下,经济学界要摒弃门户之观,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并向国外推广,让我们的智慧造福全人类。 第一章里,曼昆提出了自己创造的十大原理,从中有很多其他学派的影子。原理一:人类面临权衡选择。这一方面是人们有偏好,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资源稀缺性决定的,不能什么东西都可以据为己有。原理二:要考虑机会成本。这也是经济效益和会计效益之间的区别,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仅仅考虑总量是不够的,边际量是变动量,动态看待整个经济运行才可以找到平衡。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当然有正负之分,这也就存在积极与消极反应,微观主体行为也就在我们眼前了。原理五:贸易可以增加我们的福利。比较优势观点支持此种看法,互通有无也是中国智慧。原理六:市场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斯密的看不见手已经尽人皆知,市场中的确蕴藏非常强大的能量。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家永恒的争论话题,当然两者既然存在都有其经济意义,不管是何种影响。原理八:一国经济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也就是生产力。原理九:货币过多发行引起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固然有货币的因素,而其他因素也是不可小觑。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通胀与失业貌似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则描述了经济学家的双重身份,这也牵扯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通过观察理论再观察,提出一定的假说,再通过式子或者图表表达出来,形成观点或理论。这用到的是实证分析,就是描述这个世界到是什么样子,不涉及评判标准。而当经济学家变成政策建言者,身份发生变化,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带有一定利益代表。这也就是规范分析,提出一个标准来评判,企图描述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三章强调贸易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所谓的绝对优势,就是在生产成本上取得优势;比较优势,则是从机会成本上取得优势。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实现分工则是比较优势的结果。 第二篇中有三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供需定理、弹性和政策制定。供需定理是经济学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原理,我猜测,所有的经济学现象最终都可以通过供需这两者来解释。供需这两种要素就好像矛盾的对立统一两方面,不可或缺,又可以产生相互作用。要想明晰供需定理,必须从图表入手。先谈一下概念,供给和需求都是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可以提供或需求的数量。影响供给与需求的要素非常多,影响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要素也非常多,一定要记得:量的变动是价格导致的。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公共经济学》(开卷)期末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帕累托标准的三个条件 答:要达到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商品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都相等。2)生产效率条件。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2、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①公共物品失灵。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市场机制往往发生失灵。 ②外部性失灵。外部正、负效应都将扭曲资源配置有效状态。 ③垄断性失灵。垄断现象的存在使市场上竞争性均衡机制失去作用。 ④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⑤收入分配失灵。两极分化是市场机制的必然后果。 ⑥宏观经济的失衡。经济周期性波动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经常性特征。 3、简述公共产品分类判断的步骤 答:根据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公共产品的分类进行判断的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先看产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没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第二步,看该产品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如有非排他性,则为公共资源或拥挤性公共产品。 第三步,如果该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第四步,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并且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说明也具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是纯公共产品。 第五步,若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排他不但在技术上可行,而且排他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则该产品是俱乐部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4、简述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有效定价原则的区别 答: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私人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和产量的调节者,当某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时,私人产品就达到了均衡;而在公共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产量的接受者和价格的调节者,当人们为公共产品愿意的总支付等于公共产品提供者在这一产出水平上的供给价格时,公共产品就达到了均衡。因此,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公共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价格的总和等于边际成本。 5、公共支出的原则是什么? 答:公共支出的原则是指政府在安排和组织公共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财政规律在支出上的具体化、系统化。公共支出通常应坚持以下一些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统筹兼顾原则。 6、公共支出效益内涵的特点 答:公共支出的效益内涵有自己的特点:1)在计算所费与所得范围上,要计算有形的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有关情况汇报一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有关情况汇报 一、研究方向 1、土地经济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地租理论、土地价格和价值定价理论和方法、土地利用原理与方法、乡村-城市土地流转动力学机制和管理原理、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土地产权变化—土地收益让渡的互动规律和决策、土地市场运行运用规律、土地产权与制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的福利变化和估算等理论和实务。 2、土地利用规划与信息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土地利用演变机制、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土地开发整理保护、土地复垦、土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城镇发展与非农土地利用控制、土地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3、土地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农业资源最优利用模式、环境优化理论、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资源利用福利评价与制度变迁、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同进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前沿性和综合性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注重前沿性和综合性,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和系统性 2、层次性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与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拉开档次,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拉开档次。这在短期内难以做到,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多样性 从教学形式来看,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自学、课堂讨论、专题报告、做读书笔记和报告等多种形式。 4、开放性 受时间和经历的限制,我们的研究领域和知识面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为了搞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的培养工作,我们将在教学上进行三个层面的开放: (1)面向校内开放。一是请经济贸易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的老师主讲有关课程;二是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这比较容易,而且已经做到。 (2)面向国内开放。我们将利用各种机会,邀请国内的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和短期讲授。这已经起动,我们恳求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给予帮助和支持。 (3)面向国外开放。邀请国外专家教授讲课。这方面我们要向一些兄弟院校学习。

高培勇《公共部门经济学》导师教案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 2.在掌握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探讨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公共选择理论,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一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现实的公共经济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读原著、课堂讨论、写小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进度表

五、各章节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题、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内容:公共部门界定;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和内容 2.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3.难点:无 作业题: 1. 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2. 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公共部门的职能 2.重点: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及公共部门的职能 3.难点: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及实现的条件 作业题: 1、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思考题: 1、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第三章外部效应 1.内容: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外部将就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纠正 2.重点: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失效的分析及外部效应的纠正 3.难点:科斯定理在纠正外部效应中的应用 作业题: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思考题:对外部效应纠正的政府及非政府措施 第四章公共产品理论 1.内容: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乘;混合产品 2.重点:公共产品配置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3.难点:混合产品的提供。 作业题: 1、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2、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思考题:1、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产品是怎样供给的? 2、什么叫免费搭乘者?如何解决免费搭乘者问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只是分享

《公共经济学》复习 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 答: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以及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等。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一、资源配置失效:1.不完全竞争 2.外部效应3.公共产品 4.市场不完全.5.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6.偏好不合理-优质品与劣质品问题二、收入分配不公平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正外部效应:某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受影响者并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负外部效应: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受影响者并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 纠正外部效应三种设想: 1、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2、合并与外部效应有关的企业; 3、使用税收和补贴计划。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纯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完全非排他性和完全非竞争性着两方面特征的物品。 公共产品的总体特征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 答: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 目录 本资料是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教材的配套题库。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收录了中央财大、北邮、首都经贸、南开大学、中南财大、浙江财大、东北财大、山东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通过本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掌握命题规律和出题特点。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根据教材和公共经济学相关资料对本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资本性支出[中央财大2011年研] 答: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这种支出的明显特点是,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所以,资本性支出不能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因为它所形成的成果有一部分是在当期受益,但更多的是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受益,与此相对应,资本性支出的一部分应在当期得到补偿,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使用期;如果用当年税收去补偿全部的资本支出,就等于将未来公共物品的成本提前到本期,这样也会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 2经常性支出[中央财大2009年研] 答: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这种支出的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比如,行政管理费包含公务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修缮费等,这些费用的消耗就会成为当期服务的公共物品——行政管理、社会秩序、社会安定、经济信息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义 李由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课程描述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经济学有关制度、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方式、过程、内容和绩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能够在经济活动、政府或企业管理、市场分析和咨询、学术研究等方面灵活有效应用。 在学习上,要初步掌握积极、高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养成合作和分享精神,基本的逻辑分析和思辩能力,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初步掌握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养成怀疑、创新与实践能力,要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简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研究经济转轨(转型、过渡、改革、变革)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和制度变迁以及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学科,主要研究制度、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中国经济体制(制度)改革的方式、过程、内容和绩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体内容:公平、平等与效率;制度、制度变迁;中国的渐进改革;国有经济制度的改革;农村和农业的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财政制度的改革;中国的发展战略等。 三、学前准备(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概论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四、教学和学习方式 在教学上,一半课时用于课堂讲授,其他时间组织关键知识和案例的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和课下阅读、小论文。在学习上,将研究、自主、探究性学习与灌输性学习结合起来。 五、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40分,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调查访谈、体制改革案例分析等。其中,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国内外体制创新和变迁的案例分析,包括事件的背景、变革过程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每篇字数3000—5000字或者更多,遵照学术规范,独立完成。 期终综合考试占60分。 六、学习材料 1、相关参考书目(按出版年代为序)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 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 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 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 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 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是资源配置职能。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二是收入分配职能。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 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在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使得私人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与社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发生偏离,由于决定企业或居民的经济选择的是私人边际效益和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所以,当企业或居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忽略了外部效应带给其他企业或居民的效益和成本时,其所做出的决策很可能会使资源配置发生错误。

浙大优秀课程汇总

选课了,希望大家都有好课选。找学长要了些选课的参考,有些课有点小变化吧,别的基本没变,希望对大家可以有点帮 助!!! 仅供参考 一、课程及老师推荐 由历届学长们的血的教训总结而出 1. 语言英语:方富民王元春吴越民熊海虹徐明陈颖朱晨晨德语:陆伸日语:张宏斌 2. 计算机计算机组成:潘学增杨起帆 数据结构:王申康陈越 操作系统:李善平 网络应用:孟炳泉 c语言:高济平王何宇白洪欢吴晓华应晶 大学计算机基础:白洪欢 vb 程序:孟炳泉 3. 理工科微积分:苏得矿吴明华龚乐春陈锦辉卢兴江吴建民景荣荣金显吴彪 大学物理:陈凤至潘正权阮晓声 physics:方本民潘正权鲍世宁大学物理:阮晓声陈凤至陆文琴 大学物理学实验:周小风陈星 有机化学:吴军吴百乐 无机及分析化学:贾之慎大学化学实验:曾秀琼

概率论:谈之奕黄柏琴吴国桢 数理统计:吴国桢 复变函数:汪国昭应文隆 线性代数:谈之奕戴佳玲单鉴华李方汪国军 [何勇] 电路原理:贾爱民马佐群孙辉范承志 常微分方程:卢兴江应文隆贾厚玉薛儒英姜海益吴彪 偏微分方程:薛儒英贾厚玉 数学分析:沙震(是丘班的课,一般人不可选)李松 模拟电路:祁才君沈连丰 数字电路:沈连丰 电子技术基础:王小海 有机化学:吴军 工程图学:施岳定费少梅 画法几何:施林祥 理论力学:叶敏 应用电子学:王玉芬 4. 经管现代经济学:陈君徐林危启才盛晓明凤进 微观经济学:金祥荣章华施杰 宏观经济学:徐林叶航 经济法:丁关良 财务管理:赵静 管理心理学:林良夫 5. 生物医学生物论理学:袁康培 现代遗传学概论:石春海 普通生物学:钱凯先 生物化学:史锋 现代遗传学:石春海 医学史:郭永松 6. 公选课政治经济学:戴文标舒泽虎蒋文华廖亦宏包松王建宇李敏 邓论:熊卫平绕清水章鑫强吴元耕宇正香 军事理论:吕强褚良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