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和鼻窦的成像与病理情况交流

鼻和鼻窦的成像与病理情况交流
鼻和鼻窦的成像与病理情况交流

鼻和鼻窦的成像与病理情况交流

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包括瓦氏位(Water位)、柯氏位(Caldwell位)、侧位、颅底位、养窦造影检查,目前临床应用逐渐减少,趋向淘汰。

(二)CT检查

鼻窦常规检查为HRCT,层厚2mm,骨算法重建成像,靶扫描,参考窗宽 2 000HU、窗平200HU,常规横断及冠状位扫描。肿瘤性病变进行软组织重建成像,部分病例还需行增强扫描。脑脊液鼻漏需采用CT脑池造影确诊。仿真内镜可清楚显示鼻腔和鼻窦的开口以及鼻腔的粘膜面。CT导航技术已用于各种鼻窦病变的内镜手术治疗。

(三)MRI检查

采用头线圈,横断面SET1WI和T2WI为基本扫描序列,冠状面和矢状面对于某些病变是必须的,增强扫描在鼻窦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水成像技术可显示脑脊液鼻漏。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表现

HRCT清楚地显示正常解剖及其变异,是鼻内镜手术的“路程图”,每例患者术前均应仔细观察鼻窦的正常结构及变异,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鼻腔及其外侧壁可显示上中下鼻甲与上中下鼻道,中鼻道区有窦口鼻道复合体,包括筛漏斗、半月裂孔、钩突、筛泡,鼻囱门可有上颌窦副口。上颌窦由前壁、后壁、上壁、下壁、内壁围成。发育过大时向硬腭、额突、颧突及眶骨质发展形成窦,向牙槽突发展,牙根突人上颌窦,发育过小则窦腔狭小,少数还可出现窦腔内骨性间隔。筛窦位于鼻腔外上方,每侧3~15个气房,分前后组,分别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常见变异有Haller气房、Onodi气房、额筛泡、筛甲气房,鼻丘气房等。额窦15%不发育,12%一侧发育,61%两侧发育,通过额鼻管开口于中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按气化程度分甲介型、鞍前型、半鞍型、全鞍型、鞍枕型等。开口于蝶筛隐窝。蝶骨大小翼气化、翼突气化、鞍背气化、蝶骨嵴气化,使视神经管、圆孔、卵圆孔、翼管及颈动脉管等结构与蝶窦发生位置的相对改变。CT检查鼻腔及窦腔内含气为低密度,窦壁骨质呈线状高密度,正常新膜薄不显影。MRI检查窦腔内气体及骨皮质呈低信号,骨髓呈高或中等信号。粘膜呈线状影,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

(二)基本病变表现

1.粘膜增厚呈与窦壁平行的软组织影,见于鼻窦炎症。

2.窦腔积液表现为窦腔内液体密度或信号影,并可见气液平面。见于炎症、外伤等。

3.软组织肿块见于良、恶性肿瘤、粘膜粘液囊肿、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配合分析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13-11-04T11:10:50.40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君[导读] 使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得以尽快恢复。这种护理方法及作用意义重大,值得应用和推广。 杨君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61004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及配合对于进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后的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患者手术后,进行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分析总结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我院鼻窦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良好,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期间整体护理是提高鼻窦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做好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工作以及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时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整体护理鼻内窥镜技术以其较高的准确性、损伤性小、可以直视观察方便操作的极大优势,成为目前国内耳鼻喉科诊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最先进、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样的重要。可以有效地避免手术的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使手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其中有170例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有 10例患者。在这180例手术患者中,男100例,女80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 46 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脓涕、反复鼻塞、头痛以及部分嗅觉减退等病症。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外加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的条件下,应用 Messerklinger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钩突前缘进行纵行切口,分离并且切开钩突,开放筛泡清理筛窦,认真仔细地去除筛顶、额窦及其病变,去除上额窦自然开口及后囟,开扩上额窦开口,视病情而定采用蝶窦开放术,患者手术后要进行精心地治疗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已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5—12个月,患者都没有出现出血及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1.2 方法 1. 2.1 术前护理手术前积极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医务工作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工作,具体如鼻窦 CT、血常规、心电图、血凝试验等术前检查,促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进行良好的配合,全方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的治疗效果。督促医生术前的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开静脉滴注头孢唑林1剂带到手术室使用,做皮肤试验,预防伤口的感染。指导患者要经口进行呼吸,以适应术后双侧鼻腔的填塞情况。手术的前一天患者要剪理鼻毛、清洁术区。全身麻醉者手术前要禁食、禁饮 6—8个小时。在继续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做好患者心理的护理工作。大多数的患者对手术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甚至消极抑郁及悲观等不良情绪。并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致使患者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受损,降低了手术的耐受性,使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有所增加。这将不利于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我院一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临床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2.2 术中护理手术前的半小时内静脉滴注由科室带到手术室的抗菌药物1剂,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处理。手术中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一直参与手术的全过程,有助于患者稳定、轻松的渡过麻醉及手术关;手术中与患者做好语言交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还要密切观察好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因麻醉药物里加有肾上腺素,患者血压会增高,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加强对其监护,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好详细的记录,备好凡士林和纱条若干,用于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1.2.3 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巡回护士及护理人员用平车护送患者回病房,局部麻醉患者将采取半卧式,以减轻头部和面部的充血及鼻腔黏膜的水肿。使其张口呼吸,同时加强口腔的护理;全身麻醉尚未清醒的患者回病房后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单侧,防止患者将呕吐物吸入其气管,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麻醉完全清醒后将采取半卧式。48小时后可将患者的一些鼻额部位持续进行冷敷,减少组织的肿胀,防止患者伤口的出血。叮嘱患者不要自行拉扯和松动鼻腔内的填塞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心情愉快的配合治疗,完善手术的效果,手术后两到三天后抽出鼻腔内填塞的纱条,然后会在鼻腔黏膜表面的麻醉下,利用吸引器清理血块、分泌物及结痂。术后两到三天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手术后第三天起开始用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进行鼻腔冲洗,每天2—3次,以清除血块、分泌物及结痂。加强手术后的随访和换药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2.4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的时候,叮嘱患者注意鼻腔内的卫生,加强体质锻炼,避免患者受凉感冒,勿食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按时正确的使用滴鼻剂。出院后第1个月的每周复诊1次,以清除鼻腔内痂皮及小息肉,保持鼻腔的清洁,促进黏膜的生长,恢复鼻窦功能。第两个月内每两周复诊1次,第3—6个月内每月复诊1次。向患者发放出院指导卡,卡上填好出院后的鼻腔冲洗具体时间,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按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积极做好患者术后的心理辅导使患者消去心里的焦虑和不安。 2 结果 以上患者进行手术后经过我院认真细致的护理后,所有患者都已经康复出院,并且患者反馈回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见完善的术后护理工作对进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患者病情恢复的重大意义。 3 讨论 我院手术患者经过充分的手术前准备工作、鼻腔清洁、并发症的观察,特别是术后的随访等工作后都能很好地痊愈,从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治愈特别的重要,手术后的护理与手术同等重要,鼻窦术后护理的中心环节是如何保持术后鼻腔良好通气和鼻窦引流通畅。因此,手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工作。同时做好患者心理的辅导,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使患者对自身的病症更加了解,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手术的进行。使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得以尽快恢复。这种护理方法及作用意义重大,值得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功能性鼻内窥镜对副鼻窦CT的依赖

功能性鼻内窥镜对副鼻窦CT的依赖【摘要】通过对50例慢性副鼻窦炎术前CT影像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副鼻窦的CT检查能准确地反映病变范围、程度,并可做出分型、分期;同时还可显示副鼻窦多种解剖变异,骨质改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因此,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关键词】副鼻窦鼻窦炎内窥镜术螺旋CTX线计算机 近年来,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慢性副鼻窦炎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对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副鼻窦炎性病变的情况有准确的了解,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此,传统的X线检查已远不能满足功能性鼻内窦镜手术这一新技术的需要。CT,尤其螺旋CT能准确估计副鼻窦炎性病变的范围、程度,从而引导手术的进行。所以,CT已成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截至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有副鼻窦CT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价值的有关报道。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复习,对近期我院50例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病人的术前CT影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旨在说明副鼻窦CT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应用价值及限度,以利提高副鼻窦CT影像诊断的水平及促进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发展。 1材料与方法 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7~66岁,平均37岁。既往有过鼻腔及副鼻窦手术史的1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副鼻窦CT

检查采用冠状位及水平位。冠状位,病人取俯卧位,头过伸,以外耳道连线为基线,并与听毗线垂直,扫描范围自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水平位,病人取仰卧位,以听眶下线为基线,扫描范围自上颌窦底部至额窦顶部,层厚5mm,层距5mm。观察重要细微结构时,采用层厚2mm螺旋扫描技术。用骨窗,窗宽100HU,窗水平100HU,以利同时显示骨结构及软组织病变,必要时进行三维重建。副鼻窦区行局部放大,原则上不需增强扫描。 2结果 2.1术前CT所见 ,病变程度均较严重。其中双侧全副鼻窦炎28例,单侧全副鼻窦炎13例。单纯上颌窦炎9例。并发鼻息肉的28例。有前期手术史的11例。 ,Haller筛房11例,中鼻甲肥大9例,筛泡过度气化6例。 ,副鼻窦骨质常发生改变。本组病例中筛窦骨质增生硬化,呈板障样改变15例;钩突及筛房骨质吸收、漏斗扩大2例。 ,其术后骨质及窦腔形态的改变有:中鼻甲残缺9例,上颌窦腔狭小变形3例。 2.2术中所见 本组病例术中证实其炎性病变的范围、程度及骨质改变等与CT 诊断全部符合,而术中病变情况、筛窦以筛房内息肉为多见,同时多伴有粘膜增厚及粘液脓性分泌物:蝶窦、额窦和上颌窦内多见粘膜增厚及粘液脓性分泌物的潴留。但术前CT对上述病变未能做出进一步的

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7T13:56:29.7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作者:母晓松[导读] 然而将增强CT与增强MRI联合使用,则能够显著提升肿瘤的诊出率,并能够对肿瘤性质、范围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阆中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阆中 637400)【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过病理学证实的,且同时接受了CT与MRI检查78例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和分析两种影像学诊断的特征,以及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单独使用CT与MRI检查,诊出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 CT+MRI联合诊断,则诊出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使用CT或MRI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做影像学检查,其表现往往比较复杂,特异性不足;然而将增强CT与增强MRI联合使用,则能够显著提升肿瘤的诊出率,并能够对肿瘤性质、范围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关键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CT;MRI;影像学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222-02 1.引言 相关研究表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大约占人体肿瘤的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比3%左右;尽管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实际发病率并不算高,然而,对其早期诊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一方面,鼻—鼻窦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导致诊断不易;另一方面,鼻腔鼻窦炎的临床症状与鼻窦炎十分相似,在诊疗过程中不容易被发现。有数据表明,约有一半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阶段,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2]。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提供了更好的选择,CT与MRI均是常用检查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我院特对78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现就此做出如下报道。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过病理学证实的,且同时接受了CT与MRI检查78例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8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范围在20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6±7.1)岁;病程范围在1个月到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0.7±0.2)年。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鼻出血、头痛、眼痛溢泪、面部麻木等等。所有78例患者均经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并且均属于期间占比前三的肿瘤类型患者,其中,35例患者为鳞状细胞癌,占比29.0%,23例患者为腺样囊性癌,占比19.0%;20例淋巴瘤患者,占比16.5%。 2.2 检查方法 2.2.1 CT检查 CT检查使用仪器为64排螺旋CT机(生产厂商:西门子),扫描采用冠状位、矢状位和鼻窦轴位分别扫描,其中部分扫描为增强扫描。使用欧乃派克作为增强检查对比剂,其使方式为静脉注射。 2.2.2 MRI检查 MRI检查使用仪器为Signa HDxt 3.0 T超导型MR 扫描仪(生产厂商:GE),扫描层面分为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大部分运用FSE序列平扫,小部分使用增强扫描。 2.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的数据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9.0作为工具,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3.结果 3.1 CT检查表现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典型CT表现如下:(1)形态表现:全部肿瘤都呈现出软组织肿块影;其中有62例的患者的CT影像查表现出不规则形态,另外有11例患者的CT影像表现出规则的形态,主要圆形状或结节状。(2)界限表现:其中有14例患者的检查影像表现出较为清晰的边界,其余64例患者均为不清晰边界。(3)密度表现:45例患者的影像表现出不均匀密度,此外有33例患者的影像表现出均匀密度。(4)周围骨质状况:63例患者的肿瘤周围骨质有被破坏迹象,另外15例患者肿瘤周围骨质正常。(5)增强扫描:所有78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实施了增强扫描,结果有34例患者具有显著强化作用,16例患者结果有中度强化;36例患者的强化效果并不均匀,另外有14例患者强化较为均匀。 3.3 MRI检查表现 全部78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的T1W1信号偏低,28例患者T1W1信号为中等,12例子患者的T1W1信号偏高;有6例患者的T2W1信号偏低,24例患者T2W1信号为中等,48例子患者的T2W1信号偏高。78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实施了增强扫描,结果有48例患者具有显著强化作用,12例患者强化结果不显著;51例患者的强化效果并不均匀,另外有9例患者强化较为均匀。 3.4 CT、MRI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35例鳞状细胞癌患者,通过CT与MRI检查,分别诊断为恶性的17例和16例,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CT与MRI联合诊断,诊出恶性肿瘤26例,显著高于单一使用CT或MRI检查,P<0.05。 23例腺样囊性癌,通过CT与MRI检查,分别诊断为恶性的10例和11例,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CT与MRI联合诊断,诊出恶性肿瘤16例,显著高于单一使用CT或MRI检查,P<0.05。 20例淋巴瘤患者,通过CT与MRI检查,分别诊断为恶性的7例和8例,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CT与MRI联合诊断,诊出恶性肿瘤15例,显著高于单一使用CT或MRI检查,P<0.05。详细数据下表所示。表 CT、MRI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结果对比

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并发症处理

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 和革新,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特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的方法。1手术中易损伤的位置(1)前筛筛顶内侧,此处为前颅窝骨板最薄弱处,如损伤易出现脑脊液鼻漏。(2)筛泡上前筛动脉处,此处前筛动脉管菲薄,如有黏膜增生息肉样变需要清理时易发生前筛动脉出血,继而造成眶内血肿。(3)筛泡外侧眶纸板处,如损伤眶纸板造成内直肌损伤术后有复视可能。(4)后筛外侧,视神经及眼动静脉的损伤常常造成不可逆的失明。(5)蝶窦外侧的视神经的颈内动脉管损伤引起颅内出血,患者死亡不可避免。 2术中技巧及注意事项(1)手术中要时时刻刻寻找可资判断的解剖标志,如:①上颌窦口,上颌窦口通常是眼眶内壁和下壁相交之位置,找到了上颌窦口,向上的延长线就是眼眶的内侧壁(纸样板)。 ②基板,基板是前后筛的分界线,通过基板到达后筛意味着进入高危区域,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开筛钳不要轻易向外侧开放,如确实要开放,也要先用钝器再用锐器,最后再用吸切器,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2)开放筛窦时一定要勤按眼球,如观察到眶内脂肪膨出,则应停止开放。(3)国内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病理较长,炎症重,既使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术中采取降压,仍不能避免手术起始阶段的出血,在开放前筛、切除钩突时会

有较多出血,严重影响手术安全,在这个阶段应两侧交替进行,在明视情况下迅速清除病变。相对面言,只要开放了前筛,开放了上颌窦,出血就会大大减少,这个阶段大约有15~30min左右,而且息肉呈软性时出血会较多,而息肉较硬时,则出血较少,年轻的患者出血较多,年老的患者出血较少,黏膜充血的患者出血多,黏膜较白的患者出血少。 3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由于鼻窦解剖部位的毗邻关系复杂,如病变严重或范围广泛,术中易损伤周围组织而发生出血、眼眶并发症。(1)出血。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少量渗血是正常的,术后应注意:①观察鼻腔出血量,术后鼻前庭放置棉球,防止血性分泌物流出,如渗血流出应及时擦去,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咽腔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因免填塞不紧致血液由后鼻孔流下造成隐性失血;②患者术后如口吐胃内容物呈黑色为术中咽下血液所致,可不做处理,如持续黑便提示有活动性出血;③术后48h内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和出血; ④术后1~2天鼻黏膜会有反应性肿胀,鼻塞可能比手术前还要严重,告诉患者术腔上皮化至少需要1个月左右,在此期间鼻腔有结痂和少许分泌物是正常的;⑤术后24h内局部可冷敷以减少出血及疼痛,24h后可以热敷。同时观察有无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2)眼眶并发症。鼻内镜手术最常见的是:①眶周淤血。主要是术中眶纸样板的损伤引起,轻者表现为眶周皮肤如涂脂样稍发红发暗,重者淤斑如“熊猫眼”。较重的患者术后即可出现,较轻的术后第1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了解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优势,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方法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6. 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患者发症发生率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来看,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较好地缓解或消除慢性鼻窦炎头痛、脓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临床疗效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鼻窦的慢性炎性反应,局部临床症状表现为脓涕、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全身临床症状表现为易倦、萎靡不振、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纳差、失眠等,严重时还可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视力改变。慢性鼻窦炎发病原理较为复杂、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一定经济负担[1]。目前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理疗(多为辅助治疗)、鼻窦置换法、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又包括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鼻内开窗术、鼻外筛窦切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等,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为首先手术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到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8例,进行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46±9.2)岁,病程1~32年,平均病程(10±5.1)年。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47±9.1)岁,病程1~34年,平均病程(11±5.2)年。所有患者具有脓涕、头痛、鼻塞等症状,均无手术史、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①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性试验,确定患者无药物过敏反应后,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给予克拉霉素250 mg,口服,1次/d,并以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黏液促排剂等辅助治疗,疗程为3个月。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为:31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仰卧平躺,用1%丁卡因20 ml+1% 肾上腺素2 ml做鼻腔鼻黏膜表面麻醉,鼻腔中后段再用2%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手术开始时注射杜冷

鼻科手术分级项目

鼻科手术分级 四级手术: 鼻成形术 1.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 2.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 3.鼻咽癌切除术 4.鼻窦骨肿瘤切除术 5.三叉神经切断术 6.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7.鼻神经外科手术 8.垂体瘤经蝶窦切除术 9.脑脊液鼻漏经鼻修补术 10.各类皮瓣移植、整形术 11.颅-面联合进路筛窦肿瘤切除术 12.鼻内窥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 13.视神经管减压术 14.眶减压术 15.新开展的鼻内窥镜下鼻眼相关及鼻颅底相关手术 16.科研项目手术 三级手术: 1.上颌骨切除术 2.颈外动脉结扎术 3.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4.鼻内窥镜下鼻咽部肿瘤切除术 5.鼻畸形矫正术 6.鼻窦囊肿、息肉切除术 7.额窦根治术 8.鼻窦探查、开放术 9.鼻内窥镜下鼻窦病损切除术 10.筛窦切除术 11.筛窦切开异物取出术 12.鼻窦瘘修补术 13.翼管神经切断术 14.鼻咽腔闭锁手术 15.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16.鼻外径路鼻窦手术 二级手术: 1.上颌窦根治术 2.筛动脉结扎术 3.鼻病损切除术

4.鼻腔囊肿切除术 5.鼻腔血管瘤切除术 6.单发性鼻息肉切除术 7.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8.鼻窦活检 9.上颌窦开窗术(单纯上颌窦切开术) 10.额窦切开术 11.上颌窦囊肿切除术 12.腺样体切除术 13.鼻骨骨折复位术 14.鼻骨整复术 15.鼻甲部分切除术 16.鼻咽活检术 17.前鼻孔闭锁成形术 18.鼻甲射频消融、封闭、激光、微波治疗 19.鼻中隔手术 一级手术: 1.上颌窦穿剌术 2.鼻填塞止血术 3.鼻腔电凝止血术 4.鼻腔粘膜烧灼止血术 5.鼻部切开引流术 6.鼻-鼻腔活检术 7.鼻外伤清创缝合术 8.鼻腔粘连分离术 9.鼻窦穿刺引流术 10.鼻腔、鼻咽部异物取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