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语语感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4510416.html,

小学汉语语感的培养

作者:赵海丽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11期

摘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比较、揣摩语言文字的美。本文作者就如何培养汉语语感提出本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比较;揣摩;联想

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这是培养语感的前提。遇到陌生的词语,要先阅读课文原句,然后深入思考,再查工具书,最后再回到原文中去,进一步求得理解。有的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注意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词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色彩。要求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揣摩。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代替”“变序”“增删”等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及感情表达。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不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才能达到透彻地理解。所谓欣赏,是以透彻的理解为基础的。理解不透,即使多少能欣赏点儿,总不免遗漏若干地方,没把好滋味辨出来。”

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的“见”虽然也是“看见”“望见”的意思,但它写出了诗人在恬淡、闲适的采菊过程中,无意中南山映入眼帘,而不是作者有意地去眺望。所以,改为“望”“看”都不够合适。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比较,增强语感,欣赏文字的美,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文学作品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也是培养汉语语感的需要。在阅读时,要根据语言文字对某些事物的描述,通过再造的想象,再现储存在脑子里的表象。必要时还要通过创造性想象扩充、丰富文章的内容。阅读中的“有所感”和“有所知”是互相关联的,想象得深才能感受得深。思维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不仅准确、迅速,而且深刻。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地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通过语言形式去理解内容;也只有在真正地理解了内容之后,才能体味语言在表现客观事物中所显现出来的性能。

如对古诗词的学习就经常要用到联想和想象。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汉江临眺》中就有“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想象汉江面积的广大,水势的浩淼。远远望去,村庄就好像在水上漂浮一般。不仅古诗词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其他的文章同样也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