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土 壤(Soils), 2010, 42 (3): 364~371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①

张继光1,2,3, 秦江涛1*, 要文倩1,2, 周 睿1, 张 斌1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101)

摘 要: 以江西进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有机C、C库管理指数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土壤相比,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pH、CEC、有机C、全N、全P、无机N、速效P、速效K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C和C库管理指数也较试前土壤和其他处理土壤明显提高,此外,土壤的转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也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有机C 以及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且它们均与土壤有机C、全N、全P、无机N、速效P等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红壤旱地通过长期施用有机肥或与无机肥配施,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持续生产力。

关键词: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微生物生物量;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 S154.2

红壤旱地作为我国南方主要耕作土壤类型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基地[1],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土壤肥力衰退,具体表现在土壤养分下降、酸度增加和物理性状变差等方面[2]。如何防止红壤退化,提高土壤生产力,是我国南方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但有机质总量并不能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为土壤有机质最活跃的部分,直接参与调控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它能够对施肥、耕作管理方式等引起有机质的改变作出迅速反应,可以作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早期预警[3-4]。此外,有研究者提出用不同浓度KMnO4氧化的有机质作为不同活性的有机质,并据此提出了土壤C库管理指数(CMI)的概念[5],由活性有机质计算得出的CMI可作为土壤有机质总量及其质量变化的较为系统和敏感的监测指标[6],是土壤管理措施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重要依据[7]。

土壤中各种生化过程和物质循环均是在土壤酶的参与下完成。脱氢酶能促脱氢反应,其活性可以看作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重要指标[8]。转化酶不仅能表征土壤生物学活性及强度,也可以作为评价土壤熟化程度和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脲酶的酶促产物氨是植物N源之一,尿素、有机肥等含N肥料水解与尿酶密切相关。同样磷酸酶对土壤有机P转化及P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是评价土壤P素生物转化方向与强度的重要指标。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进行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动力和强度,许多研究均表明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和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9-11],因此,研究土壤酶活性对于土壤肥力的形成、提高以及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12]。

施肥是影响土壤肥力变化最为重要的农业措施之一, 长期不同施肥可以显著地影响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13-17]。目前关于退化红壤区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还开展较少[1, 18]。本试验以红壤旱地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研究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红壤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有机C及其C库管理指数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施肥措施和土壤化学及生物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建立合理施肥制度、提高红壤肥力和土壤持续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①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05CB121107)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9B18)资助。

* 通讯作者(jtqin@https://www.360docs.net/doc/a116545358.html,)

作者简介:张继光(1980—),男,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及土壤肥力方面的研究。E-mail: jiguang8002@https://www.360docs.net/doc/a116545358.html,

第3期张继光等: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36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设在江西进贤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116o26’ E,28o37’ N)。该区为岗地地形,平均海拔26 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7℃,1月份均温5.5℃,7月均温29.9℃,年均降雨量为1 727 mm,降水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早玉米生育期(4—7月)和晚玉米生育期(7—10月)内多年平均降水分别占全年降水的37.8% 和14.4%。

该定位试验开始于1986年,试验共设10个施肥处理:①不施肥处理(CK);②施N肥(N);③施P 肥(P);④施K肥(K);⑤施N、P肥(NP);⑥施N、K肥(NK);⑦施N、P、K肥(NPK);⑧施两倍的N、P、K肥(2NPK);⑨施用N、P、K肥同时施新鲜猪粪(NPK+ OM);⑩施新鲜猪粪(OM)。小区面积22.22 m2,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种植制度采用早玉米-晚玉米-冬闲制。

肥料种类分别是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肥料用量分两季施用,每季施用N 60 kg/hm2、P2O5 30 kg/hm2和K2O 60 kg/hm2,新鲜猪粪施用量为15 t/hm2,P肥、K肥和猪粪均作为基肥,N肥用量的2/3为基肥,1/3为追肥。土壤母质为第四纪红黏土,土壤分类上属于老成土[19]。试前土壤的基本性质为pH (H2O,1:2.5) 6.0,有机C含量9.39 g/kg。全N、全P、全K 分别为0.98、1.42 和15.83 g/kg,碱解N、速效P(Olsen-P)、速效K(NH4OAc-K)分别为60.3、12.9 和 102 mg/kg。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2008年3月采集0 ~ 20 cm 的耕层土壤,每个小区按梅花形5点法采样并混匀。将样品中的根系、石块等挑出,一部分土样尽快处理并测定土壤的微生物学性质,另一部分土样自然风干过2 mm筛后测定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测定采用常规方法[20],其中土壤pH 采用pH计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采用中性乙酸铵浸提法测定;土壤有机C(SOC)采用K2Cr2O7-H2SO4氧化法测定;土壤全N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土壤全P为HF-HClO4消煮-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全K用HF-HClO4消煮-火焰光度计法测定;无机N采用2 mol/ L KCl浸提-流动分析仪测定;速效P采用HCl-NH4F法测定;速效K采用1 mol/L NH4OAc 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测定,其中微生物量C采用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测定;微生物量N采用熏蒸提取-半微量定氮法[20]测定。

土壤活性有机C(LOC)采用333 mmol/L KMnO4氧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6],根据土壤活性有机C及非活性有机C(总有机C与活性有机C之差)计算土壤C库管理指数(CMI),CMI的具体计算步骤见徐明岗等[18]的计算方法。

土壤脱氢酶活性(以TPF 计,μg/(g·24h))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法测定[21];土壤转化酶活性(以glucose计,mg/(g·24h))测定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12];脲酶活性(以NH3-N计,μg/ (g·24h))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12];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以phenol计,mg/(g·24h))的测定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12]。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和最小显著差法(Fisher's LSD)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期施肥对土壤基本性状的影响

表1 显示了长期使用化肥和有机肥对红壤旱地土壤基本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前土壤相比,平衡施化肥处理(NPK、2NPK)和施有机肥处理(NPK+OM、OM)土壤的有机C提高了1.8% ~ 19.8%,而其他处理土壤有机C含量则同比下降了 5.9% ~ 9.7%。除有机肥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的pH 也均较试前下降。土壤的全N、全P含量也仅在施有机肥情况下有所提高(分别提高8.2% ~ 17.3% 和 3.5% ~ 4.9%)。由于P、K肥及猪粪的施用,使得相应处理土壤的速效态P、K含量也较试前有所提高。

各施肥处理中,有机肥处理土壤pH较高,而偏施N肥处理土壤(N、NK)的pH较低,其中单施N肥处理土壤pH 最低为4.55。有机肥处理的CEC也较高,而其他处理则相对较低且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C及其相关化学性质(全N,全P等)在有机肥处理中最高,CK处理中有机C含量最低,单元素(N、P、K)和两元素施肥(NP、NK) 处理有机C含量也较低,且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CK、P和K处理土壤的全N含量最低且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由于P、K 肥及猪粪的施用,使得相应处理土壤的速效态养分也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仅N、P、K平衡施肥与添加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C较试前有所提高,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CEC、全N、全P、无机N、速

366 土壤第42卷

表1 长期施肥红壤旱地基本性状的变化

Table 1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in long-term different fertilizations in Jinxian, China

有机C 全N 施肥处理 pH CEC

(cmol/kg)(g/kg)(g/kg)

全P

(g/kg)

无机N

(mg/kg)

速效P

(mg/kg)

速效K

(mg/kg)

CK 5.40

de12.87 b8.48 d0.85 ef0.60 c10.62 d 4.15 d63.32 d N 4.55

h12.16 b8.73 c0.92 cde0.60 c16.95 b 3.94 d57.98 d P 5.78

c12.53 b8.83 c0.82 f0.63 c10.26 d 15.10 cd97.99 bc K 5.45

d12.67 b8.71 c0.85 ef0.71 bc9.91 d 7.28 cd227.4 a NP 5.24

ef12.71 b8.70 c0.90 cde0.69 bc13.47 c 19.31 cd54.65 d NK 4.95

g12.16 b8.67 c0.92 cd0.63 c13.81 c 9.62 cd124.7 b NPK 5.14

f13.12 b9.56 b0.93 c0.71 bc12.25 c 28.71 c136.7 b 2NPK 5.11

fg12.83 b10.14 ab0.97 c0.84 b18.49 b 40.37 b270.7 a NPK+OM 6.15

b14.30 a11.25 a 1.15 a 1.49 a23.43 a 196.2 a236.7 a OM 6.50

a14.69 a10.81 a 1.07 b 1.47 a24.82 a 176.4 a134.0 b 注:同一列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LSD,p<0.05),下表同。

效P等土壤性质,这与其他研究者对红壤、褐潮土和塿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 16, 18, 22-23]。

2.2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有机碳及碳

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能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大小(表2),其中单施化肥处理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含量较低,微生物生物量C、N的平均值分别为182.13 mg/kg 和14.78 mg/kg。而施用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p<0.05),其中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C、N最高,分别是361.87 mg/kg和39.17 mg/kg,单施有机肥处理的次之,分别是326.88 mg/kg和37.56 mg/kg。在所有施化肥处理中,N 处理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C、N最低,K处理次之,而2NPK处理最高。由此可见,2NPK平衡施化肥处理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和CK(p<0.05),而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又显著高于2NPK施肥处理,究其因可能是长期高量N、P、K平衡施肥特别是施用有机肥后,不仅可以通过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残茬返还和根系分泌物而增加土壤有机质,提供能量和C源底物;而且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创造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生境,从而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

表2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有机C与C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long-term different fertilization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liable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CMI)

施肥处理微生物生物量C

(mg/kg) 微生物生物量N

(mg/kg)

活性有机C

(g/kg)

C库管理指数

(CMI)

CK 100.57 e 7.35 e 1.54 c89.36 b N 103.15 e 7.17 e 1.44 c77.72 c P 150.34 d 11.56 d 1.46 c77.99 c K 139.15 de 9.43 de 1.51 c83.07 bc NP 221.26 c 16.78 c 1.52 c83.73 bc NK 173.75 d 15.73 c 1.62 b90.58 b NPK 217.67 c 18.93 c 1.72 b94.97 b 2NPK 269.60 b 23.85 b 1.78 b97.47 b NPK+OM 361.87 a 39.17 a 2.08 a115.71 a OM 326.88 a 37.56 a 2.10 a118.51 a 注:初始土壤(1986年)的活性有机C 为1.79 g/kg。

第3期张继光等: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367

从表2可见,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C及其C 库管理指数(CMI)也有显著影响。与试前土壤相比(活性有机C为1.79 g/kg),随着施肥和耕作年限的增加,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C呈上升趋势,N、P、K平衡施肥处理活性有机C变化不大,而CK和单元素及两元素施肥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单施N肥含量最低(1.44 g/kg),比试前降低了19.6%。土壤的C库管理指数也具有类似变化趋势,和试前土壤相比,单施N肥的CMI下降最多,为22.3,而NPK+OM和OM处理的CMI 则分别增加了15.7和18.5。此外,单元素施肥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C在总有机C中所占比例也较试前下降。而且经过21年的施肥和耕作管理后,CK和不平衡施肥处理的土壤总有机C较初始土壤下降了15.4%, 而活性有机C仅下降7.2%,说明无肥或不平衡施肥处理土壤有机C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土壤非活性有机C 的变化造成的。而在施有机肥处理中,土壤总有机C 平均增加17.8%,活性有机C也增加了16.8%,说明施用有机肥在增加土壤总有机C的同时,活性有机C 也同步增加。

土壤活性有机C是土壤中有效性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对植物养分供应有最直接作用的有机C。土壤中的活性有机C虽然含量较少,但相对于总有机C对施肥管理措施的反应比较敏感。而且由土壤活性有机C得出的土壤C库管理指数能够反映农作措施使土壤质量变化或更新的程度[5, 24],能够较全面和动态地反映外界条件对土壤有机质性质的影响[7]。本研究中,CK和不平衡施肥土壤的活性有机C和CMI 不断下降,这说明土壤肥力持续退化,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土壤连年耕翻,加速了有机C的分解;另一方面这些处理中作物产量较低,归还给土壤的植物残体较少,不能有效补偿土壤原有有机C的消耗[25-26]。而施用有机肥或其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C和CMI均较试前上升,表明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旱地有明显培肥作用,土壤性能向良性状态发展。因此,在养分本底贫瘠的红壤旱地上,大量施用有机肥或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仅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能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生产力。

2.3 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图1显示了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转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的4种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大差异。研究发现土壤转化酶活性为6.43 ~ 11.58 mg/(g·24h) 之间,均值为8.56 mg/(g·24h),其中施用有机肥土壤转化酶活性最高,2NPK平衡施肥次之,但与有机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土壤脱氢酶活性变幅较大,在0.011 ~ 1.92 μg/(g·24h) 之间,N和NK处理土壤脱氢酶活性最小,而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脱氢酶活性最高,均值为1.91 μg /(g·24h),P处理次之,仅为0.41 μg /(g·24h)。此外,不同施肥处理也显著影响土壤脲酶活性,脲酶活性变幅在361.85 ~ 778.06 μg/(g·24h) 之间,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脲酶活性最高,均值为763.02 μg/(g·24h),2NPK 处理次之,为636.18 μg/(g·24h),其他处理土壤脲酶活性相对较小且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样,不同施肥处理也显著影响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各施肥处理土壤磷酸酶变幅在1.32 ~ 2.49 mg/(g·24h) 之间,其中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磷酸酶活性最高,均值为 2.49 mg/(g·24h)。2NPK,NPK,NK和N 处理次之,而CK,P,K,NP最低,其中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约是所有化肥处理的1.5倍。总之,在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中,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一般能明显提高土壤的转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由于土壤酶主要来自微生物,它与土壤微生物的丰富程度和活性密切相关,土壤酶活性可用来表征因农业措施而导致的土壤质量改变的早期变化[10, 27]。土壤脱氢酶常被认为是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一个有效指标[28],土壤转化酶、脲酶、磷酸酶等水解酶活性能够表征土壤C、N、P等养分的循环状况。本研究中,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长期不同施肥导致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区系组成以及代谢过程发生改变,使得主要由微生物产生的土壤酶的数量和活性发生变化所致[16]。而且4种土壤酶活性均以施有机肥处理为最高,这说明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加速了土壤中C、N、P等元素循环,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水平,并明显改善土壤质量。

2.4 土壤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土壤

基本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表3 显示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活性有机C、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土壤活性

368 土 壤 第42卷

02

4

6

8

10

土壤转化酶活性 (m g g l u c o s e /(g .24h ))

0.0

0.5

1.0

1.5

2.0

2.5

土壤脱氢酶活性 (u g T P F /(g

.24h ))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土壤脲酶活性 (u g N H 3

-N /(g

.24h ))

图1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转化酶 (a)、脱氢酶 (b)、脲酶 (c) 和磷酸酶 (d) 活性的影响

Fig. 1 Effect of long-term different fertilizations on soil invertase (a), dehydrogenase (b), urease (c) and phosphatase (d) activities

有机C 、微生物生物量C 、微生物生物量N 均与4种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p <0.05)或极显著相关(p <0.01)。而4种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显示,除土壤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土壤酶活性彼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从表4中可以看出,土壤的活性有机C 、微生物生物量以及

土壤尿酶和脱氢酶活性均与土壤pH 、有机C 、全N 、全P 、无机N 和速效P 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土壤的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除pH 外的上述土壤性质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土壤性质中的C/N 与上述土壤活性有机C 和各微生物指标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表3 土壤活性有机C 、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Table 3 Correlation matrix among active organic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enzymes

变量 微生物生物量C 微生物生物量N 转化酶活性 尿酶活性 脱氢酶活性 磷酸酶活性

活性有机C 0.923** 0.970** 0.923** 0.956** 0.860** 0.929** 微生物生物量C 0.981** 0.672* 0.946** 0.787** 0.859** 微生物生物量N 0.702* 0.970** 0.872** 0.919** 转化酶活性

0.754* 0.652* 0.610

尿酶活性 0.843** 0.918** 脱氢酶活性 0.828** 注:*,** 分别表示p <0.05,p <0.01的显著性水平,下表同。

土壤脱氢酶活性(T P F , μg /(g ·24h )) 土壤转化酶活性(g l u c o s e m g /(g ·24h )) 土壤脲酶活性 (N H 3-N , μg /(g ·24h ))

第3期张继光等: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369

表4 土壤活性有机C、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Table 4 Correlation matrix between active organic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soil enzymes and soil parameters

变量土壤pH 有机C 全N C/N 全P 无机N 速效P 活性有机C 0.699* 0.946** 0.925** -0.158 0.945** 0.840** 0.937**微生物生物量C 0.642* 0.850** 0.885** -0.291 0.887** 0.760* 0.882**微生物生物量N 0.706* 0.907** 0.926** -0.256 0.947** 0.838** 0.944**转化酶活性 0.586

0.953** 0.838** 0.105 0.819** 0.784** 0.818**

尿酶活性 0.651* 0.944** 0.935** -0.190 0.938** 0.891** 0.927**脱氢酶活性 0.871** 0.824** 0.821** -0.152 0.964** 0.828** 0.975**磷酸酶活性 0.507

0.940** 0.989** -0.349 0.895** 0.933** 0.907**

尽管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明确, 但土壤中许多酶与微生物呼吸、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有机C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15, 29]。本研究中土壤有机C、全N、全P、无机N、速效P与4种土壤酶活性均呈极显著相关,表明红壤旱地肥力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对作物的养分供应。同时由于土壤酶对因环境或管理因素引起的变化较为敏感,土壤酶活性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和土壤养分(尤其是N、P)转化的强弱[14]。而且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包含微生物生物量、活性有机C和土壤酶活性的土壤微生物特性可以作为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变化的重要指标。

3 小结

(1)红壤旱地21年的长期施肥和耕作能够明显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平衡施化肥与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有机C均较试前提高,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后能明显提高土壤的pH、CEC、全N、全P、无机N、速效P等土壤性质,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2)长期施肥特别是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活性有机C和C库管理指数。与试前相比,平衡施化肥处理活性有机C变化不大,施有机肥土壤的活性有机C和C库管理指数显著提高,大量持续施用有机肥或与化肥配施能起到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的作用。

(3)长期不同施肥可以显著影响土壤脱氢酶、尿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一般的,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4种土壤酶的活性,且2倍NPK处理也能明显提高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但不平衡施肥和对照处理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异总体不显著。

(4)土壤活性有机C、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显著,而且它们均与土壤的有机C、全N、全P、无机N和速效P等土壤性质显著相关。因此红壤旱地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酶活性,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明岗, 梁国庆, 张夫道. 中国土壤肥力演变. 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社, 2006

[2]章明奎, 徐建民. 亚热带低丘区退化红壤肥力质量恢复性能

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16(1): 67-71

[3]Brookes PC. The use of microbial parameters in monitoring soil

pollution by heavy metals.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5,19: 269-279

[4]Manjaish KM, V oroney RP, Sen U.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storage profile and microbial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crop management systems in a tropical agricultural ecosystem.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0, 32: 273-278

[5]Blair GJ, Lefroy RDB, Lisle L. Soil carbon fractions based on

their degree of oxid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Research, 1995, 46: 1 459-1 466

[6]Lefroy RDB, Lisle L. Soil organic carbon changes in cracking

clay soils under cotton production as studied by carbon fractionat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1997,

48: 1 049- 1058

[7]徐明岗, 于荣, 孙小凤, 刘骅, 王伯仁, 李菊梅. 长期施肥对

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植物营养

与肥料学报, 2006,12(4): 459-465

[8]秦华, 林先贵, 陈瑞蕊, 尹睿. DEHP 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及微

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5, 42(5): 829-834

[9]路磊, 李忠佩, 车玉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土微生物生物量

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 2006, 38(3): 309-314

370 土壤第42卷

[10]张逸飞, 钟文辉, 李忠佩, 蔡祖聪.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

水稻土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

环境学报, 2006, 26(4): 39-44

[11]Caravaca F, Alguacil MM, Figueroa D, Barea JM, Roldán A.

Re-establishment of Retama sphaerocarpa as a target species for

reclamation of soi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a semi-arid Mediterranean are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3, 182: 49-58

[12]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 北京: 农业出版牡, 1983

[13]Belay A, Claassens AS, Wehner FC. Effect of direct nitrogen and

potassium and residual phosphorus fertilizers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bial components and maize yield under long-term crop rotation.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2, 35:

420-427

[14]孙瑞莲, 赵秉强, 朱鲁生, 徐晶, 张夫道.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

壤酶活性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9(4): 406-410

[15]李娟, 赵秉强, 李秀英, Hwat BS.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

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 144-152

[16]刘恩科, 赵秉强, 李秀英, 姜瑞波, 李燕婷, Hwat BS. 长期施

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1): 176-182

[17]颜慧, 钟文辉, 李忠佩, 蔡祖聪. 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磷脂

脂肪酸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 71-75

[18]徐明岗, 于荣, 王伯仁.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活性有机质与碳

库管理指数变化. 土壤学报, 2006, 43(5): 723-729

[19]Soil Survey Staff. Keys to Soil Taxonomy. 8th ed. Washington,

DC: USDA. Nat. Resour. Conserv. Serv., 1998 [20]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21]Chu HY, Zhu JG, Xie ZB, Zhang HY, Cao ZH, Li ZG. Effects of

lanthanum 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nd carbon dioxide

evolution in a Haplic Acrisol.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2003, 41: 731-739

[22]李文祥. 长期不同施肥对塿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国

土壤与肥料, 2007(2): 23-25

[23]陈磊, 郝明德, 张少民, 樊虎玲.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肥对小

麦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2): 230-235

[24]Whitbread AM, Lefroy RDB, Blair GJ. A survey of the impact of

cropping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north-wester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1998, 36: 669-682

[25]Kuzyakov Y, Domanski G. Carbon input by plants into the soil:

Review.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 2000, 163:

421-431

[26]沈宏, 曹志洪, 王志明.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的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3): 206-221

[27]Lalande R, Gaonon B, Simard RR. Microbial biomass and

alkaline phosphates activity in two composted amended soils.

Canadi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98, 78: 581-587

[28]Visser S, Parkinson D. Soil biological criteria as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Soil microorganisms. American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e, 1992, 7: 33-37

[29]刘骅, 林英华, 张云舒, 谭新霞, 王西和. 长期施肥对灰漠土

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8, 28(8): 3 899-

3 904

第3期张继光等: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371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Upland Red Soils

ZHANG Ji-guang1, 2, 3,QIN Jiang-tao1, YAO Wen-qian1, 2, ZHOU Rui1, ZHANG Bin1

(1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ngdao, Shandong 266101, China)

Abstract: Soil fertility is importa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d soil agroecosystem. In this paper, soil microbial biomass,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CMI) and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in upland soil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in a 21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pH, CEC, SOC, total N, total P, mineral N, available P, available K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n manur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NPK+OM and OM) a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ation (CK) and mineral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N, P, K, NP, NK, NPK and 2NPK). The active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more than the original soil and other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Furthermore, the soil invertase, dehydrogenase,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ctive organic carbon and the four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and these 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were 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H, SOC, total N, total P, mineral N and available P except for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invertase, phosphatase and soil pH. So, manure application or co-application of manure and mineral fertilizers not only increase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but also enhanced significantly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thus could improve red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Key words: Red upland, Long-term fertilizati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ctive organic mater,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CMI), Soil enzyme

土壤有机碳分类及其研究进展1

土壤有机碳( SOC)是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进而影响土壤质量的优劣和作物产量的高低,因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土壤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土壤有机碳包括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环境条件影响强烈的、易氧化分解的、对植物和微生物活性影响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根据测定方法和有机碳组分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又表述为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碳的有效性和土壤质量。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开始较早, 在20世纪60年代, 就有学者开始进行全球土壤有机碳总库存量研究。但早期对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大都是根据少数土壤剖面资料进行的。如1951年Rubey根据不同研究者发表的关于美国9个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 推算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710 Pg。1976年Bohn利用土壤分布图及相关土组( soil association)的有机碳含量, 估计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2946Pg。这两个估计值成为当前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上下限值。20世纪80年代,由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与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需要,统计方法开始被应用于土壤有机碳库存量

的估算。如Post等在Holdridge生命带模型基础上,估算了全球土壤碳密度的地理分布与植被及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全球1m 厚度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1 395 Pg。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技术的发展, 为土壤有机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3S技术被应用于区域或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大小、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发达国家已在区域尺度上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如俄罗斯在1B250万土壤分布图上建立了土壤碳空间数据库,计算出俄罗斯0~ 20 cm、0~ 50 cm和0~100 cm等不同土层有机碳库存量,估计出俄罗斯土壤有机碳库存总量为34211 Pg,无机碳库存总量为11113 Pg,土壤总碳库存量为45314 Pg,并绘制了俄罗斯0~ 100 cm土层无机碳库存量分布图。加拿大建立了1B100万的数字化土壤分布图及土壤碳数据库,并计算出加拿大0 ~ 30 cm 土层和0 ~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分别为7011 Pg和249 Pg。 世界各国不同研究者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所用资料来源与土壤分类方式不同,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计值有较大差异。全球土壤1 m内土壤有机碳库大约是植被碳库的115~ 3倍,如此巨大的土壤有机碳库,即使其发生很轻微变动,都会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之一。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学者非常关注土壤碳循环研究,并在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研究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课题题目: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学年度:2013——2014 班级:204班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 化学对土壤的影响

学校名称:…… 研究小组成员:…… 一.提出背景: 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的有机物循环模式,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但是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也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使用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明确科学合理利用化肥与保护土壤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过程: (1)调查方法、过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咨询相关农业人士,查阅书籍。了解土地使用化肥后,土壤出现的情况。 (2)调查数据:据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测土壤试验研究表明,使用土壤化肥检测仪对我国23个省市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氮肥利用率大约为30%~35%、磷肥10%~20%、钾肥为35%~50%。 钾肥的作用:钾肥用于农业生产,它对农作物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氮、磷和其它营养元素,可促进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调节植物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发展根系,强壮枝干,提高抗旱和抗寒能力。钾肥还可改善作物的质量,使作物增产,结合土壤、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按比例施用氮、磷、钾肥,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氯化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不宜在对氯敏感的作物和盐碱土上施用,如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和葡萄。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种肥(氯离子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硫酸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可用作基肥(深施覆土)、追肥(以集中条施和穴施为好),可用作种肥和叶面喷施(浓度为2-3%)。 磷肥的作用是: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注意事项:过磷酸钙:能溶于水,为酸性速溶性肥料,可以施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注意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防酸碱性中和,降低肥效;主要用在缺磷土壤上,施用要根据土壤缺磷程度而定,叶面喷施浓度为1-2%。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不溶于水的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较慢,作基肥深施比较好。与过磷酸钙、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与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钙、镁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以磷为主的高浓度速效氮、磷二元复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铵为酸性肥料,磷酸二铵为碱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主要作基肥,也可作种肥。 氮肥的作用是:(1)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氮肥所占份额居磷(P)、钾(K)等肥料之上。注意事项:碳酸氢铵: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尿素: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氯化铵: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硝酸铵: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8, 6(4), 125-132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6545358.html,/journal/hj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a116545358.html,/10.12677/hjss.2018.64016 Determination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Xingkai Wang1, Xiaoli Wang1*, Jianjun Duan2, Shihua An1 1Agricultural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2College of Tobacco,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Sep. 29th, 2018; accepted: Oct. 16th, 2018; published: Oct. 23rd, 2018 Abstract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an active chemical component in soi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an reflect the existenc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quality change sensitively, accurately and realistically. In recent years,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has become the focus and hot spot of research on soi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science.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MBC), mineralizable carbon (PMC), light organic carbon (LFC) and 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 (LO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se five active organic carbon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focu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soil nutrients.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Influencing Factors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王兴凯1,王小利1*,段建军2,安世花1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 2贵州大学烟草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3日 *通讯作者。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及应用 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不仅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循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是一个重要活性养分库,直接调控着土壤养分(如氮、磷和硫等)的保持和释放及其植物有效性。近40年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已成为土壤学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土壤微生物的碳含量通常是恒定的,因此采用土壤微生物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Bc)来表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大小。测定土壤微生物碳的主要方法为熏蒸培养法(Fumigation-incubation, FI)和熏蒸提取法(Fumigation-extraction, FE)。 熏蒸提取法(FE法) 由于熏蒸培养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不适合于强酸性土壤、加 入新鲜有机底物的土壤以及水田土壤。Voroney (1983)发现熏蒸土壤用·L-1K 2SO 4 提取液提取 的碳量与生物微生物量有很好的相关性。Vance等(1987)建立了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 碳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用·L-1K 2SO 4 提取剂(水土比1:4)直接提取熏蒸和不熏蒸土壤,提取 液中有机碳含量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以熏蒸与不熏蒸土壤提取的有机碳增加量除以转换 系数K EC (取值来计算土壤微生物碳。 Wu等(1990)通过采用熏蒸培养法和熏蒸提取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熏蒸提取——碳自动一起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碳。该方法大幅度提高提取液中有机碳的测定速度和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林启美等(1999)对熏蒸提取-重铬酸钾氧化法中提取液的水土比以及氧化剂进行了改进,以提高该方法的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对于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碳的转换系数K EC 的取值,有很多研究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测定K EC 值的实验方法有:直接法(加入培养微生物、用14C底物标记土壤微生物)和间接法(与熏蒸培养法、显微镜观测法、ATP法及底物诱导呼吸法比较)。提取液中有机碳的 测定方法不同(如氧化法和仪器法),那么转换系数K EC 取值也不同,如采用氧化法和一起法 K EC 值分别为(Vance等,1987)和(Wu等,1990)。不同类型土壤(表层)的K EC 值有较大不 同,其值变化为(Sparling等,1988,1990;Bremer等,1990)。Dictor等(1998)研究表 明同一土壤剖面中不同浓度土层土壤的转换系数K EC 有较大的差异,从表层0-20cm土壤的K EC 为,逐步降低到180-220cm土壤的K EC 为。 一、基本原理 熏蒸提取法测定微生物碳的基本原理是:氯仿熏蒸土壤时由于微生物的细胞膜被氯仿破 坏而杀死,微生物中部分组分成分特别是细胞质在酶的作用下自溶和转化为K 2SO 4 溶液可提取 成分(Joergensen,1996)。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或碳-自动分析仪器法测定提取液中的碳含量,以熏蒸与不熏蒸土壤中提取碳增量除以转换系数K EC 来估计土壤微生物碳。 二、试剂配制 (1)硫酸钾提取剂(·L-1):取分析纯硫酸钾溶解于蒸馏水中,定溶至10L。由于硫酸钾较难溶解,配制时可用20L塑料桶密闭后置于苗床上(60-100rev·min-1)12小时即可完全溶解。 (2) mol·L-1(1/6K 2Cr 2 O 7 )标准溶液:称取130℃烘2-3小时的K 2 Cr 2 O 7 (分析纯)9.806g 于1L大烧杯中,加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定溶至1L。K 2Cr 2 O 7 较难溶解,可加热加快其溶 解。 (3) mol·L-1(1/6K 2Cr 2 O 7 )标准溶液:取经130℃烘2-3小时的分析纯重铬酸钾4.903g, 用蒸馏水溶解并定溶至1L。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2 土壤的基本性质 3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年级:高一科目:植物生产与环境课型:新课主备人:张志伟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质地的改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熟悉不同土壤质地的肥力与生产特性,以及土壤质地的改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壤质地的认识,深刻认识到土壤性质的综合表 现就是土壤质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不同土壤质地对植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学习用具:导学案,黑板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2. 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级制将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 土壤的基本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1.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什么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现? 3. 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和过程有何影响? 4. 不同质地土壤的植物生产性能如何? 5. 改善土壤质地有何方法? 三、自学检测 填写下列空白: 1.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因此,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现。 2. 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如下表,请完成下表空白 3. 4. 土壤质地改善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正误 1.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掺砂掺黏可改良土壤质地() 1. 识记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 2. 土壤质地的改善措施包括哪些,请举例说明。 五、安全教育 乘坐校车或其他车辆听从安排,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 1 / 1

有关影响土壤酶活性因素的分析报告

关于影响土壤酶活性因素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微生物、团聚体、农药、重金属和有机物料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壤纳米粒子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团聚体;重金属;有机物料 Study progress on factors affecting soil enzyme activity Abstracts:In this article,the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soil enzyme 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microbial,aggregation,heavy metals,organic manure and so on were included.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s of the soil inorganic nanometer particle (SINP) on soil enzyme activity inthe future research was forecasted. Key words:soil enzyme activity;microbial;aggregation;heavy metals;organic manure 酶是土壤组分中最活跃的有机成分之一,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一起共同推动土壤的代谢过程[1]。土壤酶来源于土壤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的分泌物及其残体的分解物,其中微生物细胞是其主要来源[1,2]。土壤中广泛存在的酶类是氧化还原酶类和水解酶类,其对土壤肥力起重要作用。土壤中各有机、无机营养物质的转化速度,主要取决于转化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及其他水解酶类和多酚氧化酶、硫酸盐还原酶等氧化还原酶类的酶促作用[2]。土壤酶绝大多数为吸附态,极少数为游离态,主要以物理和化学的结合形式吸附在土壤有机质和矿质颗粒上,或与腐殖物质络合共存[3]。 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和方向[4],其活性是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土壤自净能力[1]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酶的活性与土壤理化特性、肥力状况和农业措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5]。因此,研究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提高土壤酶活性,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因子的研究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约旦水资源部秘书长:海水淡化是一个解决方案 2012-03-18 约旦水资源部秘书长认为,海水淡化是约旦必须采取的解决方案,采用这一方案可以补充水资源缺口,解决复杂的跨界水资源、缺少资金、政策的和能力建设等问题。 约旦是全球第四个最为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最低。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3月18日 】

1.1真空冷冻原理 海水三相点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并达到平衡的一个特殊点。若压力或温度偏离该三相点,平衡被破坏,三相会自动趋于一相或两相。真空冷冻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点原理,以水自身为制冷剂,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冰晶再经分离、洗涤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种低成本的淡化方法。与蒸馏法、膜法相比,能耗低,腐蚀、结垢轻,预处理简单,设备投资小,并可处理高含盐量的海水,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商业化,主要原因在于过程中产生的三相点蒸汽难以去除和冰晶的输送、洗涤较难。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开发的真空冻-汽相冷凝海水淡化技术采用低温金属表面,使三相点蒸汽直接冷凝成冰的方法,成功的解决了蒸汽的去除问题,并在实验室完成了小型试验装置。真空冷冻-汽相冷凝海水淡化技术工艺包括脱气、预冷、蒸发结晶、冰晶洗涤、蒸汽冷凝等步骤,淡化水产品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1.2工艺研究 1.2.1脱气 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气体在低压条件下将几乎全部释放,且又不会在冷凝器内冷凝。这将升高系统的压力,使蒸发结晶器内压力高于二相点压力,破坏操作的进行。显然减压脱气法适合本系统。 1.2.2预冷 海水脱气后可与蒸发结晶器内排出的浓盐水和淡化水产生热交换,预冷至海水的冰点附近。 1.2.3温度和压力 它们是影响海水蒸发与结冰速率的主要因素。 1.2.4冰-盐水是一固液系统 普通的分离方法均可使冰-盐水得到分离,但分离方法不同,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减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比常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低得多。 1.2.5蒸汽冷凝 在蒸发结晶器内,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还将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必须及时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断蒸发与结冰。 2蒸馏法海水淡化及其特点 2.1蒸馏法原理 把海水加热使之沸腾蒸发,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过程即为蒸馏法。蒸馏法是最早采用的淡化法,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所得淡水水质好等。蒸馏法有很多种,如多效蒸发、多级闪蒸、压气蒸馏、膜蒸馏等。 2.2蒸馏法特点

过量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过量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一般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缓冲力强,不易发生化肥过量问题。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尤其是酸性土壤上长期使用氮肥,土壤易酸化,使土壤胶体_L吸附的钙、镁、钾、钠、按离子被氢离子置换到土壤溶液中,随着降雨和灌水而流失。土壤酸化程度越高,土壤中的钙、镁、钾、钱及微量元素损失愈多,造成耕层上述元素的缺乏,形成恶性循环。土壤中的钙、镁、钾的损失,会使形成腐殖质的微生物的活动受到阻碍,使土壤团粒结构破坏,物理性质变劣,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能差,使作物生育阶段根系需要的氧气得不到满足。近年来蔬菜根部病害发生严重,从一个方面揭示了这个问题,生产上要特别注意有机肥和钙镁肥的施用。 例如配制育苗营养土或菜田施基肥时,若超量施用有机肥,使有效氮含量超负荷,导致土壤浓度过高,发生烧根,严重的造成死苗。一次施人化肥量过大,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的总盐浓度超过3 000毫克/千克时,作物吸收养分或水分受阻,细胞渗透阻力增大,根系吸水困难,甚至使作物根系细胞反渗透,造成作物失水,引起烧苗或萎蔫,从而发生肥害。施用氮肥过多时,城肥在硝化过程中,造成亚硝酸积累,发生亚硝酸中毒,作物表现为根部变褐、叶片变黄,而且还抑制其他元素的吸收。如茄子施氮肥过多后,影响了钙的吸收,造成尊片纵裂、果肉木栓化;结球甘旅施氮肥过多后,造成内部变褐、腐烂等。氮肥过多还会引起蔬菜缺硼现象,如蔬菜幼苗期秃尖等。菜地连年大景施用磷肥,667平方米施用量超过40千克,

会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使蔬菜易枯、植株早衰、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一般以667平方米15-20千克为宜。如黄瓜施用钾肥过量后,叶脉间黄白化、叶脉仍呈绿色;番茄施用钾肥过量后,植株中部叶片明显出现黄色斑块。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菜田中,若连续多次施用硫酸按,会使酸性土壤变得更酸,石灰性土壤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蔬菜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当硝态氮肥施用过多时,还会引起蔬菜缺铂失绿。 过量使用肥料,不仅增加农业成本,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土壤耕层富营养化,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硝酸盐积累以及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使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变差,以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文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1.试剂配制 (1)0.115M p-硝基苯磷酸钠溶液 取10.67g p-硝基苯磷酸二钠(6H O,分子量为371.1),溶于pH4.5通用缓冲液中并稀释至 2 250ml.4摄氏度冰箱保存。 (2)通用缓冲液(pH4.5)(缓冲液久置会有沉淀) 原液由以下成分组成: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1g 顺丁烯二酸11.6g 柠檬酸14g 硼酸6.3g 溶于500ml 1N NaOH(40g定容1L)中,加蒸馏水至1L。取原液200 ml,再加入0.1N HCL 或浓HCL来调pH为4.5。最后稀释至1L,即得。 (3)甲苯 (4)0.5 mol/L Cacl2.2H2O溶液: 36.75g Cacl2.2H2O定容500ml. (无水CaCl2: 11.1g定容200ml) (5)0.5 mol/L NaOH溶液:20g NaOH定容1L. 2.测定步骤 置于50ml三角瓶中,加4ml通用缓冲液(pH4.5)、0.25ml甲苯和1ml 0.115M p-硝基苯磷酸钠溶液,摇匀后,置于37℃恒温箱中1h。 培养结束后,加入1ml 0.5 mol/L氯化钙溶液和4ml 0.5 mol/L NaOH溶液,通过致密滤纸过滤到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后在410nm处比色. 3.计算方法 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用单位时间内每克土中的对硝基苯酚的毫克数表示, W(mg·g-1·h-1)=M1/(m×t) 式中:M1—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对硝基苯酚的质量(mg); t —反应时间(h);=1h m—样品土壤的重量(g) 无土壤CK: 用1ml蒸馏水代替1g土壤;每批土样做2个;无基质CK: 用1ml蒸馏水代替1ml PNPP。每个处理做1个。 标准曲线的制作: 1)对硝基苯酚标液:1g对硝基苯酚定容1L,低温保存。 2)取标液0、1、2、3、4、5ml于0-6号硬质试管中,分别加pH6.5通用缓冲液4ml,Cacl2.2H2O 溶液1ml,NaOH溶液4ml, ②混匀后,定量滤纸过滤到50ml容量瓶,定容后,再取各浓度标液1ml定容至50ml,以0号试管作为对照,在A410nm波长下测光吸收值,并记录光吸收值A410。 ③以吸光值为横坐标、对硝基苯酚的含量为纵坐标计算直线回归方程y=a+bx及相关系数R,即对硝基苯酚含量n(mg)=a+b×A410.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高锰酸钾氧化法) 土壤样品经粘磨过0.5mm筛,根据土壤全有机碳含量,计算含有15mg碳的土壤样品量作为待测样品的称样重,然后将样品转移至50ml带盖的塑料离心管中,以不加土样作为空白。 向离心管中加入25ml浓度为333m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在25℃左右,将离心管振荡(常规震荡即可)1小时,然后在转速2000rpm 下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用去离子水以1:250倍稀释,吸取1ml上清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250ml即可。稀释样品用分光光度计在565纳米处测定吸光值。 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高锰酸钾的标准溶液,同样于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值,建立高锰酸钾的浓度和吸光值的线性直线方程,将稀释好的待测样品的吸光值代入方程得到氧化有机碳后剩余高锰酸钾的浓度,同样得到空白的高锰酸钾浓度,前后二者之差即为氧化活性有机碳后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变化值,根据假设,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浓度变化1mmol/L消耗0.75mM或9mg碳。其中能被333mmol/L高锰酸钾氧化的碳是活性有机碳,不能被氧化的碳上非活性有机碳。 高锰酸钾标准曲线配制:首先配制0(去离子水)、15、30、60、100、150、300mmol/L的高锰酸钾标准梯度溶液,从每个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吸取1ml标准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既稀释250倍),这样能够就得到浓度梯度为0、0.06、0.12、0.24、0.4、0.6、1.0、1.2mmol/L的标准高锰酸钾梯度溶液,然后同样用分光光度计在565纳米处测定吸光值,绘制高锰酸钾的浓度与吸光值间的标准曲线。注意标准曲线配制过程中尽量避光,以防高锰酸钾氧化消耗,可以将容量瓶套上信封袋以避光,还有容量瓶等一定要清洗干净,以防高锰酸钾氧化杂质而消耗,影响测定结果。 活性有机碳(mg/g) =高锰酸钾浓度变化值×25×250×9 称样重×1000

有机碳测定及方法

1.活性有机碳(CL) 土壤活性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植物养分供应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机质。土壤活性有机质在指示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时比总有机质更灵敏,能够更准确、更实际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评价各种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活性有机质还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变化而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1)活性有机碳(CL):高锰酸钾氧化法。秤取过0.25mm筛的风干土样1.59于l00ml离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锰酸钾25ml(易氧化态碳),振荡1小时,离心5分钟(转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按1:250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在565nm比色。根据高锰酸钾浓度的变化求出样品的活性有机碳。 (2)总有机碳:重铬酸钾氧化法。 (3)非活性有机碳(CNL):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差值为非活性有机碳(CNL) (4)碳库活度(L):土壤碳的不稳定性,即碳库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CL与CNL之比:L=样本中的活性有机碳CL/样本中的非活性有机碳CNL。 (5)碳库指数(CPI)=样品总有机碳含量(mg/g)/参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数(LI):碳损失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LI=样本的不稳定性(L)/对照的不稳定性(L) (7)基于以上指标可以得到碳库管理指数(CMI):CMI=CPI*LI*100 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易降解的有机成分之一,其对气候变化、耕作、生物处理等外界影响的敏感程度高于有机质总量。而且作为土壤微生物细胞必需的组成物质和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与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的关系。 按Grandy 等的方法测定,操作过程为:称取一定量的风干土(根据有机质含量而定) 加入去离子水(水土比为10:1) ,在85℃下培养24 h 后用孔径为0.45μm的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将虑液按1:4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吸取5 ml 稀释液放入比色管中,再加入10 ml 蒽酮溶液,最后在625 nm 处进行比色测定,其含量用葡萄糖表示。 Grandy AS , Erich MS , Porter GA. 2000. Suitability of the anthrone-sulfuric acid reagent for determining 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 in soil water extracts [J]. Soil Biol . Biochem. ,32 :725~727.

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 当前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一些化肥产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酸等成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了污染物在 摘要:当前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一些化肥产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酸等成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的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化肥污染土壤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减轻化肥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的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肥料;重金属;土壤生态环境 1我国农田土壤化学肥料施用的状况 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种,根据现在品种需要,基本都需要施用化肥,在实际应用过程种,要结合土壤特性合理的应用。全世界施用化肥量和种类呈上升趋势。2005年化肥产量近53000万t,同比增长10%;2006年化肥产量超过了53000万t,同比增长14.2%。近几年,平均每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近7.5%。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农产品的需求数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需求量将达到6.4×13011kg,而且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因此投入大量的化肥产品是满足人类需求的重要途径。 2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包括荒漠化、污染、及化学性质恶化等。不合理的耕作使土壤荒漠化和沙化,土壤被侵蚀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不同程度流失。耕地土壤流失量占全国土壤流失总量超过60%,沙尘暴和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养分流失十分惊人,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急剧退化。另一方面,土壤的污染环节很多,必须加强土壤的科学管理,从根源上减少农产品的污染环节,这是直接对土壤构成污染,还有水环境和大气沉降的间接污染物等,这些污染源中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大量的重金属。当前,我国有1/5以上的耕地面积受到严重污染。土壤污染由多元化因素造成,但需要从源头进行有效遏制,减少土壤的恶化,保护生态环境,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占多数,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土壤并逐渐积累,这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方式。一些化肥中含有有毒有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成分,是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重金属主要有Cr、Cd、Hg、As、Pb、Co、Mn、Cu等,肥料中磷肥含量最多;有机污染物主要有氯代烯类、硝基苯类、邻苯二甲酸酯等,其次为多环芳烃、氯代烷类、

土壤酶活性测定的实验步骤

土壤酶的测定 1.三角瓶用稀HNO 3(3-5%)或用洗衣粉浸泡24h,后刷洗,然后再用蒸馏水润洗,晾干。 2.土样研磨精细后分袋装好。土量需2g+2.5g+5g+5g=14.5g,重复一次,14.5×2=29g。 一、过氧化氢酶(容量法)(关松荫P323) 1.试剂配制: (1)0.3%过氧化氢溶液: ①(1:100 30%的H 2O 2和水) ②(0.5molH 2O 2+49.5ml蒸馏水) ③(1ml30% H 2O 2+99ml蒸馏水) (2)3N硫酸: (10ml硫酸+50ml水) (3)0.1N高锰酸钾溶液: (1.58gKMnO

4+100ml蒸馏水) 2.操作步骤: 2g风干土置100三角烧瓶→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 0.3%过氧化氢(现配)→在往复式振荡机上振荡20min→加入5ml3N硫酸(以稳定未分解的H 2O 2)→用慢速型滤纸过滤,→吸取25ml滤液,用0.1N高锰酸钾的滴定至淡粉红色 3.结果计算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M),以20min后1g土壤的0.1N KMnO 4的毫升数表示: M=(A-B)×T 式中: A: 空白消耗的0.1N KMnO 4毫升数 B: 滤液消耗的0.1 N KMnO 4毫升数 T: KMnO 4滴定度的校正值

以容量法测H2O2的酶活: Kappen (1913)首先介绍硫酸存在下用高锰酸钾滴定剩余的过氧化氢测定酶活。此法根据H 2O 2与土壤相互作用时,未分解的H 2O 2的数量用容量法(常用高锰酸钾滴定未分解的H 2O 2)测定H 2O 2的酶活 2 KMnO 4+5H 2O 2+3H 2SO 4→2MnSO 4+K 2SO

内蒙古赤峰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_李龙

内蒙古赤峰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李 龙 姚云峰 ** 秦富仓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内水平梯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平梯田进行采样,分析了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结果表 明:研究区梯田1m 深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在0.87 10.25g ·kg -1 ,平均含量为5.91g ·kg -1。不同土层间有机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 层土壤有机碳平均碳含量为7.54g ·kg -1 , 分别是中层和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1.32倍和1.67倍。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坡位的变化均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不同坡向上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表现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且坡位和坡向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人为因素对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耕作制度和管护措施上,秸秆还田、免耕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关键词 梯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153.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890(2014)11-2930-06Distribution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f terraced fields in Chifeng ,In-ner Mongolia.LI Long ,YAO Yun-feng **,QIN Fu-cang (Colleg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8,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4,33(11):2930-2935. Abstract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f terraced fields and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ic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Aohan ,Chifeng ,Inner Mon-goli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the range of 0.87-10.25g ·kg -1within 1m depth of terraced area and averaged at 5.91g ·kg -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layers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soil depth.The averag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as 7.54g ·kg -1in surface layer (0-20cm ),being 1.32times and 1.67times of that in the middle (20-60cm )and bottom (60-100cm )layers ,respectively.The effects of slope posi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were in order of upper slope <middle slope <lower slope ,and the effects of slope direction were in order of shady slope >semi-shady slope >semi-sunny slope >sunny slop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erraced fields we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different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straw returning and no-till methods helped improv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Key words :terraced fields ;soil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ffecting factors. *内蒙古应用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110732)资助。 **通讯作者E-mail :yaoyunfeng@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14-03-22接受日期:2014- 05-04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均具有积极作用(Jenkinson et al ., 1991;Lal ,2004)。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 位,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不仅可以有效减缓 大气CO 2浓度的增加, 同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覃章才和黄耀, 2010)。与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受人类 活动的影响尤为剧烈(Carter ,1994),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更是衡量土壤质量、土壤健 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影响土壤肥力及作物产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4, 33(11):2930-2935DOI:10.13292/j.1000-4890.20141022.013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 壤(Soils), 2011, 43 (3): 336~342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① 龚 伟1,2, 颜晓元1*, 王景燕2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2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 625014) 摘 要: 基于长期试验资料,从土壤肥力的角度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N素、P素和K素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指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可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期施肥;土壤肥力;有机肥;化肥 中图分类号: S147.2;S158 土壤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体,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条件[1]。利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是我国农业的特色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化肥施用量快速增加,而有机肥用量逐渐减少,施用化肥成为最主要的粮食增产措施[2]。肥料在粮食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施肥,不仅能为作物生长创造养分贮量丰富、有效性高、贮供协调的土壤生态环境,而且还能调节土壤酸碱性,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协调土壤水、肥、气、热诸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质量;但不合理施肥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且不利于作物稳产和土壤培肥[3]。由于各种肥料养分对作物的增产效应各不相同,不同的施肥措施会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如何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长期的化肥投入对粮食持续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程度和趋势也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4]。长期肥料定位监测试验,具有时间上反复证明、信息量极为丰富、数据准确可靠、解释能力强、在生产上可提供决策性建议等优点。本文以长期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维持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为生产与生态环境共赢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1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很大,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几乎能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 C 源和能源,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5]。土壤有机质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6]。大量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表明,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各异,且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同。有研究表明在化肥施用过程中,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化肥N、P 和 K 三者(NPK)或两者(NP、NK、PK)配施,以及化肥N、P 和K (N、P、K)单独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如陈永安等[7]和张爱君等[8]的试验(分别为 4 年和 19 年)表明,耕层(0 ~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NPK >NP>N>CK;陈修斌等[9]的试验(11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NP>N>P>CK;宋永林等[10]的试验(14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NP>NPK >PK>NK>N>CK。施用化肥处理没有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土壤有机 C 的来源主要是作物残体自然还田,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作物产量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进入土壤的有机物数量,土壤有机质积累也与作物根系输入有关[11]。虽然单施化肥不能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但是它可以促进农作物根系的迅速生长,从而提高根际有机物质的输入。同时,根系分泌物是作物向土壤输入有机 C 的重要途径。Kuzyakov等[12]的研究发现,小麦同化产物的 20% ~ 30% 分配进入地下。因此,化肥对土壤有机 C 含量提高程度的不同与化肥对作物生长促进作用密切相关。 ①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yw-406-2, kzcx2-yw-312)资助。 * 通讯作者 (yanxy@https://www.360docs.net/doc/a116545358.html,) 作者简介:龚伟(1980—),男,四川崇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方面研究。E-mail: gongwei@https://www.360docs.net/doc/a11654535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