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淑敏散文中的幸福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6960372.html,

论毕淑敏散文中的幸福观

作者:胡春莲陈亚兵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3期

内容摘要:幸福是什么?心理医生兼作家的毕淑敏,对幸福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运用心理学理论,从幸福是什么、实现幸福、拥抱幸福三个角度解读她在散文中表达的幸福观。

关键词:毕淑敏散文幸福观

幸福是人人都向往的,幸福究竟是什么?人们怎样找到幸福呢?毕淑敏17岁到西藏当兵,28岁回北京当外科医生,35岁开始写作;50岁当心理医生,集军人、医生、作家和心理医生于一体。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她表现出一种关怀人的生存状态的情感。她面对现代人对幸福的迷惑,登上百家讲坛,从心理学的角度,破解幸福密码;她将自己的幸福观点融入写作中。在散文中,表达出对幸福的独特的理解。笔者运用心理学理论,从幸福是什么、实现幸福、拥抱幸福三个角度解读她在散文中表达的幸福观。

一、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名词,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二是形容词,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1、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对现状的接受与肯定及由此带来的快乐。肖永春在《幸福心理学》中说,幸福就是幸福感。他认为幸福感可以从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三个方面来衡量。

毕淑敏在百家讲坛讲述了她对幸福的理解,“幸福不是金钱,不是高科技,不是长寿,不是多子多福。”“幸福是一种情绪。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陂译幸福密码》)她用散文《提醒幸福》告诉读者:“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在《再婚的女人》中说,“幸福不幸福,通常只是当事人内在的感觉,没有统一标准,也无需别人的肯定。”她认为,幸福是主体的心理感觉,没有统一标准,也无需别人的肯定,这种感觉就是满足和快乐。

2、幸福是意义与快乐的结合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最高的幸福感来自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肖永春认为幸福感中的价值感就是人的潜能实现。西方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说,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与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