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分为四个时期:萌芽、雏形、成型、完善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呈现出规模化、综合化、中心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等特征和趋势。

2、高等教育的研究历程:

1)个别研究:个人自发进行,没有专业的研究队伍。该时期的研究大多是学者们在研究其他学科时附带进行,其结论也多为其他学科研究的副产品,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官方、民间相继成立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组织,高等教育学产生。

3)系统研究:学科体系形成。高等教育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边际学科不断产生、发展。

3、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1)哲学层面的研究方法:

最高级最普遍的方法论,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2)一般科学层面的研究方法:(1)方法论意义:系统科学和科学学方法(2)学科群和具体学科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实验、临床、问卷、测验、文献、历史、比较、经验总结、统计分析。

高等教育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文献、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4、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应用性学科。

高等教育学的任务:

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丰富和发展教育基础理论。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1)认识问题;2)价值问题;3)方法问题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1、几种有关教育本质的观点:

1)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

(1)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2)人的本性中蕴涵人的内在价值(3)人性朝着愈来愈完美的方向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

(1)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3)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

(1)发挥人的潜能,(2)发现人的价值(3)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2、高等教育概念:

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属性:

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分。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1)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3)教育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

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该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3、高等教育的地位:

1)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2)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知识还是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3)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走进了社会的中心。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是知识经济的知识库和思想库,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4、高等教育的基本关系

1)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

指高等教育活动与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活动的关系,分为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两方面。

2)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

是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影响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环境)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满足基本要求的人,

高等教育目的:

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的掌握宽度和深度、能力的范围和要求、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等方面所做出的规定。

2、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

专才教育:

也叫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

1)从性质上看,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2)从目的上看,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公民。

3)从内容上看,也叫通识教育,是一种有关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是通过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来实现。一是通过校内已有学科点的综

合形成新的学科点,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性;二是通过学校的合并增加学

科点的数量。

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比较流行,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

课和任选课三类,既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更好地实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3)不分专业模式

这种模式在美国的本科院校比较流行,新生入学后不分院系安排,到了三,

四年级,学生才选择自己的专业和院系,专业之间的交融性很强。此模式

的难度在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要求较高,学生管理的难度较大。

4)产学研结合模式

高等教育职能主要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种,产学研的“通”、“专”

结合模式,将高等教育的这三大职能有机结合起来。

3、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2)通才、专才

教育结合的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

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

3)确立高校培养目标的五条依据

(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3)根据

高校的定位和层次(4)根据高校的类型和特点(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

4)培养目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通才、专业、职业、基础、复合、素质、个性

4、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

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包括:1)为谁培养人,即教育的性质和任务;2)培养什么样的

人,即教育的目的;3)怎样培养人,即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方针特点:

1)阶级性;2)历史性;3)时代性;4)相对稳定性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

概念不同:方针是政治性概念,目的目标是学术性概念。(2)层次不同:

方针最高,目的次之,目标最下。(3)稳定性不同:目的最稳,方针次之,

目标最下。

2)联系:教育目的是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各级各类学校确

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

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

5、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四个要点: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基础。2)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3)人的

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社会

条件:充分发展的生产力,先进的社会制度,教育。

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

1)教学工作;2)科学研究;3)社会实践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和谐与全

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三点:1)面向全体学生2)全方位发展学生3)

全程培养学生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高等教育的结构:

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

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1)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

式结构、能级结构、管理体制结构)2)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

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高等教育的功能:1)高深学问的选择2)高深学问的传递3)高深学问的

创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1)高等教育要实现新的功能,必然要求结构发生改变。

2)结构和功能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同的功能常常可以通过

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

1)层次结构调整:(1)建设少数一流大学(2)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

类专业结构调整:(1)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2)大力推进学科

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1)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形成多样的投

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

3、高校的三个职能:

1)培养人才;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

对高校职能体系的基本认识:

1)高校职能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2)高校职能的发展过程中,后起

者不能替代已有者,而是与原来的职能一起组成高等教育功能。3)高校

职能具有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五章高校的教师与学生

1、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1)文化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智慧);2)心理素质(情感、

意志、个性);3)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

4)能力结构(教学、科研、组织)

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

1)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心灵完善的导师;2)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

楷模;3)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2、高校学生主体性内涵:

1)自主性;2)能动性;3)创造性。

主体性涵盖的四个方面:

1)道德;2)认知;3)审美;4)实践。

大学生不同个体针对主体性采取的策略:

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

变;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

3、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现状:1)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2)师生关系

比较淡漠,出现异化。

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1)民主与平等;2)交流与理解;3)自由与宽容。

不同关系理论:1)教师中心论;2)学生中心论;3)主导主体论;4)双

主体论。

第六章高校的教学

1、高校学科和科学:

科学:是经过论证的、规范化的知识体系。

学科:是根据某科学领域内的研究对象和性质的差别,分门别类的进行研

究和学习的知识体系。

学科特征:1)特定的研究对象;2)层次性;3)教学科研一体化;4)语

言系统和研究规范

2、高校专业:1)广义:知识的专门化领域;2)狭义:一种培养人才的

基本单位,或一种教育实体。

专业设置影响因素:1)科学学科的划分;2)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3)

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专业设置原则:1)超前性;2)灵活性;3)可行性;4)结构优化;5)

宽口径;6)发展特色。

3、高校课程:是高校相关学科知识的组合。

高校课程特点:1)更深刻、及时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教育信息和时代特

征;2)反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前沿;以有利于探究高深学问的方式来

组织;3)是青年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在身心趋向成熟的时期接受的

更高级的专业教育。

4、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

科目和范围的文件。

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要求:

1)重点解决素质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问题;2)重点解决课程内容

与体系的整合问题,优化和重组课程体系;3)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培养问题;4)重点解决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

5、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

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

学进度、时间安排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等。

教学大纲编制原则:1)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符合该学科在整

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任务;2)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及实践

性;3)应建立科学严密的体系;4)应符合学生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5)要文字精练,语言明确,术语定义准确

6、教学内容: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

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讲义、

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行为。

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的原则:

1)适时、2)完整、3)发展学生个性、4)宽口径、5)调动教师积极性。

7、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

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与学相结合的

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特点:1)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2)学生主体性逐步增强。3)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4)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逐步增加。

教学过程规律:1)教学相长;2)教学科研互动;3)教学发展性;4)教

学的教育性(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实施步骤:

1)备课;2)课堂教学;3)考核评定。

8、教学方法:

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各种手段、方式或活动途径。

教学方法特点:

1)由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2)具有很强的探索性。3)具有很

强的专业针对性。

教学方法运用原则:

1)教法、学法统一;

2)讲习知识方法与训练智能方法统一;

3)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统一;

教学方法类型:

1)发现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3)研讨式教学法;4)掌握学习法;5)

学导式教学法;6)个性化教学法

9、教学设计:

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基本程序

1)规定教学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2)确定学生起点状态(原有知识、

学习动机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具备的知识技能

或态度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法呈现教材,提供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

法引起学生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评价教学结果

教学设计模式:

1)系统分析模式;2)目标模式;3)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1)目标;2)起点;3)内容;4)时间;5)措施;6)

评价设计。

10、教学评价:

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

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作用:1)管理;2)导向;3)鉴定;4)激励;5)改进。

11、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

点、技巧和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

教学风格特点:

1)独特;2)多样;3)稳定;4)发展。

教学风格形成途径:

1)领导更新观念;2)发扬教学民主;3)鼓励教师建立自己个人的教学

风格;4)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12、教学改革的两种模式理论:

1)自上而下;2)自下而上。

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教学改革国际化;2)学科综合化;3)教学个性化;4)教学管理活性

化;5)倡导自主性学习;6)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7)强调教学内容

的更新

教学改革遵循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2)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

3)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5)提高教师综

合素质;6)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弹性学制等)

13、教学原则:

1)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2)师生能动合作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

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4)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利用有机统一;5)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统一;6)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7)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效统一

第七章高校的科学研究

1、科研意义:

1)内部意义:(1)人才培养;(2)教师队伍建设;(3)学科建设;(4)经费筹措。

2)外部意义:(1)提升国家科技水平(2)繁荣学术文化(3)服务社会(4)解决国际学术难题

科研任务:

1)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2)进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3)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4)优化资源配置,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5)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科研类型:

1)按课题来源分:

(1)高校教师自主研究(2)立项课题研究

2)按课题性质分:

(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技术开发

科研原则:

1)教学与科研互促性;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3)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选题自由相结合;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

科研组织的一般流程:

1)科研准备;2)科研实施;3)研究成果结题评审报奖;4)推广应用

科研管理内容:

1)科研规划和计划;2)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3)科研资源管理;4)科研成果管理

2、课题申报的主要步骤:

1)科研选题:(1)导向(科学发展、市场需要)(2)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3)步骤(阅读申报材料、调查研究现状、评估自身能力)

2)项目设计:(1)项目命题(2)组成人员(3)合作单位选择(4)研究基础(5)立论依据(6)研究内容方法手段(7)项目意见填写

3、高校科研成果的鉴定:

1)检测鉴定;2)会议鉴定;3)函审鉴定。

科研成果转化:1)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有关行业、部门,使之发挥作用;2)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章高校服务社会

1、高校服务社会的内容:1)教学服务;2)科研服务;3)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的管理:1)政府管理:(1)政策支持(2)资金鼓励(3)法律保障和约束2)自我管理:(1)强调校长的职业素质(2)统筹安排服务活动(3)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4)建立服务行为的激励体制

高校服务社会的意义:1)对办学方向的意义: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服务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和弘扬。2)促进教学科研的意义:增强了教学科研的适切性,在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3)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社会会因此对高校给予充分关注及高度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2、美国高校服务社会的借鉴:1)美国高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模式:(1)都市大学(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合作)(2)专业发展学校(新型教师培养模式)2)美国高校服务社会的启示:(1)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是服务社会时遇到的首要难题(3)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九章高校管理

1、高校管理体制:

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及组织运行方式,包括高校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

内部领导层的组成:1)校长2)决策权力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高校内部决策领导的活动方式:

1)科层制模式2)学术团体模式3)双重组织模式

高校管理体制演变的启示:

1)高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之外2)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关系3)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4)要结合高校自身的性质特点量体裁衣实施管理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类型:1)以政府干预为主2)以社会力量为主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

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考虑的因素:

1)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2)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3)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集中的方面:1)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2)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激励机制;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4)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3、高校组织结构:1)决策领导机构;2)职能管理部门;3)教学科研单位;4)有关附属单位

高校组织特点:1)组织结构的学科性和国际性;2)组织目标的多样性和模糊性;3)组织成员活动的高智力性;4)相对独立性

4、高校管理的系统要素:

1)主体;2)客体;3)方式;4)目的;5)环境。

高校管理的特性:1)管理组织的松散性;2)管理权威的双重性;3)管理结构的多样性;4)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模糊性;5)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

高校管理的原则:1)入学机会均等和择优培养;2)学术自由和教育责任;3)学术自治和社会参与

高校管理重要管理内容1)人力资源;2)教学;3)科研;4)财力和物力资源。

第十章高校教育制度

1、高校教育制度:国家从组织系统上为了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根据教育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

高校学制:

各类各层次高校的系统,是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校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1)受制于社会生产力;2)受制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受制于社会政

治制度;4)须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我国高校学制机构:

1)形式结构:(1)普通高校(2)成人高校

2)层次结构:(1)专科(2)本科(3)研究生

2、美国高校学制:

1)第一级为两年制初级学院,可获学士学位;2)第二级为四年制综合大

学和各种专业学院;3)第三极为研究院和高级专业教育

日本高校学制:

1)短期大学,与本科一样,2到3年不等;2)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

毕业生,学制5年,毕业后可进入大学三年级学习;3)本科大学,一般

四年,医学6年

3、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向:

1)逐步尝试招生权力的下放;2)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3)进一

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配合奖学金、贷款等制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1)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2)明确政府在毕业

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3)毕业生树

立正确的就业管理,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十一章高校的建设

1、高校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1)充满活力的年龄结构;2)多样动态的专业结构;3)不断优化的学历

结构;4)切合实际的职称结构;5)多元互补的学源结构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三大观念:

1)确立教师为本的办学观,坚定教师的主体地位;2)树立海纳百川的教

师聘用观,广延各地名师;3)确立中西交融的师资培训观,提高队伍整

体素质

2、学科建设的意义:

1)它是人才培养的基础;2)对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直接影响;3)人才培

养的质量取决于学科发展水平

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方略:1)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2)

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3)重视学术梯队的建设;4)突破原有的

学科建设组织形式;5)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

3、课程建设的内容:1)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2)改革教学手

段和方法;3)重视课程管理

课程建设的评价:

1)评价过程:自评,院系评,校评,整改

2)评价指标:课程改革,教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效果,教学职责

3)评价原则:客观性,统一性,全面性,目的性

4、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对高校来说,网上信息资源建设除了硬件建设之外,对网上信息资源的管

理是最不容忽视的环节。高校应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学校文献资源服务

系统,对网上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高校教学、实验装备建设:

1)合理规划是基础,2)强化项目管理是关键,3)建立灵活的投资机制

是重要策略,4)健全管理制度是保障。

高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1)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是学生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的养成所;4)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

5、高校校园文化:

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

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以及创造形成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辐射社会精神文明2)养成大学生素质3)奠定教育现代化

校园文化的功能:

1)导向目标2)启迪智慧3)塑造人格4)规范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

1)共创校园精神:(1)保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

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2)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

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3)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长意识(4)共建文明

校风,优化校园文化个性(5)加强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2)发展智能结构:(1)扩大知识面(2)发展多种能力(3)提高艺术修

养(4)发展业余爱好。

3)培养健全人格

4)丰富业余生活

第十二章高校的发展

1、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1)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应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

会其他系统协调发展。(外部)

2)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各部分要按合理的比例均衡发展,正

确处理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内部)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

1)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如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外部)

2)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内部)

2、高等教育大众化:

1)量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数量指标,就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

到15%—50%。

2)质的变化

包含教育观念、教育功能,教育模式、学术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

1)高教结构多样化;2)专业设置多样化;3)办学主体多元化;4)民办

高教规范化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界定:

1)从活动方法;2)能力方法;3)精神气质方法;4)过程方法。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1)国际化的教育理念;2)国际化的培养目标;3)国际化的课程内容;4)

国际化的人员交流;5)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6)国际化的教育

评估

4、高等教育现代化:

1)教育实体的现代化:

(1)教育思想、制度制度、教育管理现代化

(2)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育技术现代化

2)主体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

(1)对自己本质真正占有(2)具有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精神(3)具备

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精神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1)传统文化限制;2)现实国情制约

5、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

1)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国家创新体系每一个环节的运

转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培养的创新型人才。3)改进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有

利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建设。4)高校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国家创新能

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是:

1)确保全面、可持续发展;2)重点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3)发展

创新能力

6、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

1)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2)落实科教兴国战略;3)关系国家民族的

长远发展和未来命运。

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1)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国家创新体系每一个环节的

运转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培养的创新型人才。3)改进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有利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建设。4)高校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国家创新

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高等教育发展怎样转变思想观念:

1)宏观层次(树立全面的教育发展观):(1)一方面应主动适应经济与社

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其他系统协调发展。(外部)(2)一方面在教育系

统内部,各部分要按合理的比例均衡发展。(内部)

2)微观层次:(1)要考虑教育质量的多样性,必须将传统的单一的精英

型学术型高等教育质量观,转变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2)对高等

教育其他环节的看法也应转变(学校观、办学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习

观等)。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库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 分) )。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录 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 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B.重点难点;C.导入新课;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 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B.竺可桢;C.蔡元培;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考试;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B.习题课;C.军事训练;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 .院校研究;C .行动研究; D .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 ?柏林大学; B ?哥廷根大学;C ?哈勒大学; D ?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 .是"流"与“源”的关系; C .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 .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 .苏格拉底; B .费希特; C .洪堡; D .范海斯 D.股权激励法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C.情感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A A.自我评估;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C A.法治化;B .终身化;C .国际化;D .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 .自由讲学;C .教师强调讲授法; D .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 .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 .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 .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7、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一、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五、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六、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七、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八、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八、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 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 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 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 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校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 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 指责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惩罚比忽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 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 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 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 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九、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 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 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 用。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 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 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 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效。 十、怎样有效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 确定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 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十一、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 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 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 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 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 刻性和稳定性。 十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 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着发展;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思维的元认知。 十三、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 条件: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 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 象直观)的配合。首先,形象的直观过 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引起学生的注 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为此,在形象 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 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 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 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 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 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 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 目的和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 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过程中,要 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 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做好观 察记录。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 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 察报告。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十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 条件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只用正例 也可以有效地学习概念和规则,但如果 同时提供正例和反例,概念和规则的学 习将更加容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 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 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 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 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 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 变化。 (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在实际 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 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 理、规则。 十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 辑记忆能力得到显着提高;2、各种记 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 效的记忆方法。 十六、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 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 的理解度;(四)组块化编码;(五) 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六) 觉醒状态;(七)识记的信心 十七、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一般 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提高巩固复习的 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及时 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在教学 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优于 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 单纯的重复阅读,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 与部分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说来,复习 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 之,则遗忘发生愈快。必要时可采用“过 度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并不 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 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 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 来综合考虑。 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 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 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 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 机会应给予反馈。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 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 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 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 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 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 来。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 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 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 提出批评性意见;②鼓励 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 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 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 三、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 1、全面认识自我①通过 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 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 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 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 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 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努力 确立正确理想自我②努 我 四、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则2、社会交换原则3、 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 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 印象2、主动交往3、移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 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①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 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 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 误⑤给别人保留面子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 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教育学》和《心理学》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高速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教育政策法规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A.1986 B.1993 C.1996 D.2001 2.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性 B.强制性 C.自愿性 ?D.普及性 3. 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就是()。 A.以法治教 B.以罚治教 C.依法治教 D.教育法制 4. (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及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部门规章 D.地方教育法规 7. 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8. 《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 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B.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C.教育的公共性的原则

D.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9.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 B.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 C.第一次招生之日 D.学校开始教学活动之日 10.《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作用。 A.社会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11.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 A.国务院负担 B.地方政府负担 C.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D.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12. 设立幼儿园,需履行的手续是() A.申请审批? B.登记注册 C.审查批准 ?D.主管部门指定 13. 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指()赋予学生的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A.社会? B.学校 C.国家 ?D.教育法律 14.教育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应该做 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作什么,这是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关系 15.能行使自由裁量行为的主体是()。 A.行政相对人? B.行政主体 C.行政客体 ?D.学校 16. 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 A.行政关系 B.民事关系 C.伙伴关系 ?D.管理关系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 (适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A.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方针、目的 D.教育体制 2.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杜威 C.斯宾塞 D.纽曼 3.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的决定性要素是() A.教育因素 B.政治制度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4.从高校课程的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 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C.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D.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5.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 A.国家教育部 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6.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天津中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京师同文馆 D.山西大学堂 7.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 A.教务处 B.团委 C.学生会 D.各教学单位 8.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理想 9.“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 B.性格 C.作风 D.期望 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的是()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1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图表、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行为直观 D.言语直观 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社会弱化 D.社会惰化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为学生爱心奉献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5.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教书育人 D.公而忘私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 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 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认定制度 B.职业许可制度 C.职业审核制度 D.职业监督制度 19.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

2015高校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考试参考资料--附答案

201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考试暨教师资格笔试参考资料 《大学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教学论探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般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C ): A.教学理念 B.教学过程 C.德育原则 D.教学方法 2.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 D )为中心。 A.政治学习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教学工作 3.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 A )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课程资源 4. 下列有关学生的认识过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 ) A.一般从接受直接经验开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D.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是( D ) A.授课清晰 B.教学方法多样化 C.任务导向 D.设置合适的提问 6. 下列选项所列教学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 ) A.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D.少而精 7. “通过有招学无招”是对( B )的形象说法。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8.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对话法 9.以下选项不属于大学现场教学方法的是( D ) A.参观 B.调查 C.实习实训 D.实验课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 D )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C.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D.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简答题 1.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书育人 2.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力?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法 4.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5.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源? 一、动机。即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内动力的激发。二、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三、压力与成功的动力。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有竞争必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压力并获得成功,则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河南省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使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取决于一定社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D,科技 2.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始于 A.18世纪前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3.学位制的确立最早是在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4.以行政权力为主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是 A.美国模式 B.英国模式 C.亚洲模式 D.欧洲大陆模式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色之一是 A.教学内容研究 B.教学方法研究 C.教育实践研 D.教育科学研究 6.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7.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线性关系B.正弦曲线关系C.型曲线关系D.倒“U型曲线关系 8.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9.发散思维的基本特性是 A.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B,敏捷性、批判性和广阔性C.流畅性、灵活性和广阔性 D.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1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次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认同、遵从和内化 B.遵从、认同和内化 C.遵从、内化和认同 D.内化、遵从和认同 11,高校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 A.爱国守法 B.敬业爱生 C.服务社会 D.为人师表 1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由于目标或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精神上愉快和满足的道德情感是 A.荣誉感B,自豪感C.正义感D.幸福慼 13,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教育政策是【】 A.教育经费政策 B.教育体制政策 C.教育人事政策 D.教育质量政策 14.教育行政赔偿的主体是 A.公务人员 B.学校 C.国家 D.教师 15,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 A,激发学生的情感B.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C.发展学生的智力D.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16.课堂教学的灵魂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形式 17.通过合理地控制一定的条件,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骏证假设,探讨 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实验法 18.受训者通过模拟备课以提高其教学技能水平的方法是 A,模拟教学法B.介入教学法C.书面作业法D.微格教学法 19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行为进行的强化是 A.语言强化 B.标志强化 C.动作强化 D.活动强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1

1.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决定的。D. 内在矛盾 2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 C. 日益扩大 3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 敬业 4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D. 师生关系 5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是一种()。C. 他律性规范 6“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说这段话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 7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C. 日益发展 8()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D. 道德修养 9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B. 人性化 10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B.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1教师被称之为太阳底下()。D. 最光辉的职业 12师表风范内在之源的根本就是()。A. 真善美 13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D. 教师的职业理想 14实践证明,只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B. 道德高尚 15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C. 学生 16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是()。D. 人的全面发展 17在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要素中,标志着道德品质形成的是()。C. 道德习惯 18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是()。C. 巴黎师范学校 19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C. 一致的 20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 ),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B. 协作 2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中共中央于()。A. 2001年印发 2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C. “人性复归” 23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教师是由()。A. 神父兼任的 24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大相径庭。其实这种看法是()。C. 不全面的 25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的是( )。 C.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6教师职业幸福的()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A. 精神性 27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由此产生的道德冲突是一种()。A. 不同角色的义务冲突 28()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的升华,是联系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D. 教学设计模式 29()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录像、动画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C. 教材多媒化30()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B. 专题网站 31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和()。C.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2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B. 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 33()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D. 图像编辑 34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多种特性和功能。D. 资源共享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辽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二章 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您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考点:(1)教学能力问题,尤其是教学设计、演讲能力; (2)教学监控能力失败,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3)应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理论。 解题思路: (1)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大学教师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认识不足。专业教学专家:高校教师既是专业学术领域的学术专家,又是本专业的教学专家。 ②是教学监控能力失败。 (2)如何帮助他改进教学: ①提高对自身的社会角色的认识。 ②增强大学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帮助他提高教学监控能力,这位教师要探讨教学理论,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方法。 2、一位教师只顾上课教学,不与学生交往。这种做法错在哪,怎样改正? 解题思路: (1)错在哪里: ①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认识不到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与大学生交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②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自己对胜任教学工作能力的判断或估计; ③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差。教学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2)怎样改正: ①提高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识,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途径和方法:观摩、座谈、研讨;利用反馈;现场指导等。 ③增强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3、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考点:(1)教学效能感;(2)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威信; (4)教学机智中的及时发现异常现象;(5)应用课堂教学或课堂管理理论。解题思路: (1)简单分析学生在上课时经常起哄的原因: ①教师威信差; ②教学效能感低下; ③教学监控能力不足; ④在教学中缺乏教学机智,没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2)重点放在怎么办上。 ①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③加强教学监控能力; ④强化自身教学机智,及时发现课堂异常现象。 4、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解题思路: (1)简单分析学生集体罢课的原因: ①大学教师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缺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 ③不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2)重点放在怎么办上。 ①大学教师要增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认识,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②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学监控能力。 ③学会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教师对学生的异常反应和突发事件作出敏感反应和果断处理的能力。 5、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怎样改正? 解题思路: (1)分析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 2、教学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 4、高等教育结构 5、教学评估 6、社会本位论 7、隐性课程 8、高等教育大众化 9、学分制 10、莫里尔法案11、通才教育12、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4、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5、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6、试分析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7、如何突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8、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9、大学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0、简述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 11、简述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12、教育及经济的相关关系怎样?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看法(包括成就及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等)。 2、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及可为?

3、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4、结合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分析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路和对策。 5、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贯彻传授知识及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6、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结合你的专业,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性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2、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4、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5、教学评估: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及成功教学的基础。 6、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及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重点 1、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测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等。 2、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 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自身固有的、较稳定 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高等教 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 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高等教育的本质需要参照教育本质的认识,但简单 地从一般教育本质的理解来推演是无法把握其本质属性的。从 根本上说,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理解分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 对历史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认识的差异性及其现实表现的复杂 性、多样性。 4、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 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 形式。而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 把我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和要求。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四个要点:马克思主义 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分工与人的

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6、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涵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等 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专才教育 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 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因此也有人认为专才教育就是以职 业训练为目的的教育。总之,专才教育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 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关于通识 教育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性质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 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这种通识教育已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二是从目的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 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三是从内容上理解,认为通 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 和态度的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①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 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②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 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③形式结构 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④地区结构 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8、高等学校职能体系及其相互关系: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展 科学与服务社会还只是个别或少数国家大学的职能,随着社会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

心理学 一、填空题或选择题 1.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3. 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 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经验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 5.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内省法,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机能主义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心理机能。 行为主义美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整体”、“完型”。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分辨学派与代表人物) 6. 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7.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8. 《教育心理学》是奠基人 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9.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口头、书面);4.个案法。 10. 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角色期望。 11.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 12.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 13. 效能感指认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成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 效能感和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 4.动作技能 5.态度。 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22. 动机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23. 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