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导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导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导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导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了解两个透镜的组合,可以具有望远和放大的作用;

2.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对物理学的热爱;3.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从而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预习探学】

1.阅读课本P94—P95,完成下列填空:

(1)望远镜能使(远/近)处的物体在(远/近)处成像。

(2)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镜。

(3)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它由两个 (凸/凹)透镜,且它的物镜焦距很(长/短),目镜焦距较(长/短)。微小的物体经过物镜和目镜次放大后,人眼就可以看清楚了。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一)望远镜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题(1)小题。

2.探究活动:

(1)活动一:观察望远镜,利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2)活动二: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将凹透镜靠近眼睛,通过凹透镜和凸透镜观察稍远处(如教室外)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你看到的物体成目镜是透镜

物镜是透镜

像。

伽利略望远镜

(3)活动三: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以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稍远处(如教室外)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你看到的物体

成 像。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3.阅读课本P95“生活·物理·社会”,完成下列填空: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望远镜 望远镜 望远镜

望远镜 望远镜。

(二)显微镜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题(3)小题。

2.活动四: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以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凸透镜

看较近的物体(如课本上的文字)。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你看到的物体

成 像。

显微镜

3.活动五:自制水滴显微镜

以小水滴作为物镜,再用一凸透镜作为目镜,观察水滴下的白纸上的红色箭头,缓慢调节水滴

与箭头的距离、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可观察到红色箭头的放大的像。 物镜是 透镜(焦距较 ),成 的像, 相当于 。 目镜是 透镜(焦距较 ),成 的像, 相当于 。

物镜是 透镜(焦距较 ),成 的像, 相当于 。 目镜是 透镜(焦距较 ),成 的像, 相当于 。

【总结提学】

1.望远镜能使(远/近)处的物体在(远/近)处成像。

2.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透镜,目镜是透镜组成,通过它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成像。

3.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是透镜(焦距较),目镜是透镜(焦距较),通过它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成像。

4.显微镜的物镜是透镜(焦距较),目镜是透镜(焦距较),通过它观察到近处的物体成像。。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达标检学】

第四章第四节望远镜与显微镜课后作业

班级姓名

1.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选用镜。

2.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制成一架,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也可制成,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长/

短)的作为物镜,用焦距(长/短)的作为目镜。

3.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

成一个____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____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如果

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_______(近视/远视)镜片来代替。

4.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透镜,其中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的微小物体位于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缩小)

的(实像/虚像),这个像通过镜又一次被放大。这样,从显微镜观察到的像就

比实物大很多倍。

5.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望远镜一定是由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一定要直接对着太阳观察,否则光太弱看不清楚

C.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大

D.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6.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牛顿 D.哥白尼

7.显微镜与开普勒望远镜相比,不同的是显微镜()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B.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C.物镜的焦距很长,目镜的焦距较短 D.成的像是倒立的

8.实验室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仪器是()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天文望远镜

9.按照望远镜的发展过程,从前往后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A.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B.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C.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D.哈勃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

10.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11.通过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请你通过实际观察,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1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象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13.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14.关于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是凹透镜,焦距较短 B.目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C.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D.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短

15.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A.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大飞虫B.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小飞虫

C.视野中出现了一具大黑点 D.视野中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

16.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17.如图所示是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实验。

(1)应使红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条上,

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

(2)透过图中的小水滴应该能看到一个的箭头。

如果箭头离小水滴的距离1.6cm,则小水滴的焦距最好

在范围内。

教师评价批改日期

八年级物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预习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来自被观测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例如细胞。 2.望远镜: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更大。 3.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叫做视角。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如图所示),则A、B、C三处,在A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课堂练习 知识点1 显微镜 1.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凹面镜(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2 望远镜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4.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凸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选填“近视”或“远

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型:_____新授___课时:__1个课时______ 授课人: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显微镜 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 .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 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体了。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望远镜 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望远镜有两组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相等/不相等) 6.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7.交流与合作(评估) 第1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反应声音的三个物理量)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⑵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师);放大镜(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幻灯片“显微镜和望远镜[小中大字体]”)对比前排和后排学生可视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要看清物体可把物体移近或放大。 二. 教学过程设计: 1.视角 ?(幻灯片“视角、图片”)视角是从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告诉学生: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板书: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问: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看清物体可以把物体放大,那么用什么工具可以把物体放大?(凸透镜)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图示法) 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f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 鲍小凡 20080132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 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2、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显微镜的视放大率定义为像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和物在明视距离D =250㎜处时直接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之比。于是由三角关系得: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 【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解析】 (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苏科版.doc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苏科版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 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 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 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 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 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 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 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 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 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2.李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的物体已经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3. xx年11月14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如图所示。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月亮本身变大了 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 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 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 4.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 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 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5.一种光学显微镜如图所示,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图甲中箭头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方向。 7. 右图是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选填 “放大镜”或“投影仪”)。 探究创新 ★8.如图所示,在自制的水滴显微镜实验中: (1)应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 (2)图中的小水滴相当于(选填“物”或“目”)镜,透过小水滴应该能看到一 个、的箭头,如果箭头离小水滴的距离为1.6 cm,则小水滴的焦距最好在 范围内。 (3)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结构了。故D正确。 2.B 解析: 物镜所成的像要变大,就应该靠近物体一些,这时像距会增大,像离目镜的距离就会减小,所以目镜应远离物镜一些。 3.B 解析: 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状态,此时,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到达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我们最近,使视角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好像比平时的增大了。实际上月亮本身的大小不变。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5八年级物理上册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和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 2过程和方法:主要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进行引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及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 2难点:物体经过两个透镜的作用后最终的成像情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嫦娥身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是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里用的是什么仪器吗?(望远镜)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如何? 2 望远镜的结构是怎样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如何? 3 望远镜最后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何我们感觉像是放大的? 4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口径)为什么做得很大? 5 人类观测宇宙的望远镜粗略的变化史如何?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显微镜:(1)结构:由两个凸透镜组成 (2)成像原理图 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物物物f u f 2<<,物物f v 2>)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目物目) (f v u <=) 反光镜:光线充足使成像更明亮。 (光线较暗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光线强烈用平面镜反射减弱光线) 注意: 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最后的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大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两倍焦距外,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尽可能靠近焦点。) ③要让像变大,可减小物体到物镜的距离(上调载物片或下调物镜),同时保持目镜位置不变或者增大目镜到物镜的距离(上调目镜)。 ④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 目镜放大倍数。 2望远镜(1)结构:由两个凸透镜组成。(2)成像原理图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3.5显微镜和望远镜 主备人:杨春坤审核人:复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视角的概念 重点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一、自主预习: 自学课本内容。搞清楚以下知识: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靠近眼睛的是,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相当于的镜头);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的像(相当 于)。经两次成像就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和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物镜成的像。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二、合作探究 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与有关,还与 有关。 2、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目镜焦距。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是通过把物体的像移近来增大视角和把物体的像放大来增大视角的。 三、精讲点拨 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__________,能成一个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能成一个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的像。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的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的像。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 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决定视角的大小。物体越,离眼越,视角越大。 四、当堂达标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叫做目镜,叫做物镜。物镜所成的像是、的实像,它离目镜的距离在。 2、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 3、做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在屏幕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幕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幕的中央,应将透镜向移。 4、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 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 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 5、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越近,其视角() 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 6、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五、课后提升 1、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2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可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________外,以避免_______的干扰。 3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面镜 4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成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

认同有关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透明的磁带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简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显微镜、望远镜工作原理;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复习回顾】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1.当u>2f 时,成 、 的 像。这是 工作原理; 2.当2f.>u>f 时,成 、 的 像。这是 工作原理。 3.当u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C B C B D A B D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__振动____,____音色____,___噪声_______。 14._____汽化____,____吸收_____,____液化_______。 15._____红外线_____,______紫外线_______,。 16.____热胀冷缩___,甲,____乙_____ ____酒精______,______酒精沸点低于100℃______。 17.____声源___、__次____。 18._____吸收__,____反射___。 19.__漫反射___,___镜面反射___,___光的反射__。 20.______变大__,___不变__ 。 21.______蒸发___。 22. _____压缩体积____,______升华__ ,______凝华__。 23. ____汽化_____,_____吸收______。 三、作图题(12分) 略28.(1) _____色散______;_______牛顿_____。(2) ______不是____。 (3) ___红外取暖器____。(4) _____100元纸币____。 29.(1) _____自下而上___。(2) ___甲___。(3) ______吸____;_____不变____。 (4) ___降低_____;_____液化__。 (5) 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水的多少不同___。 30.(1) 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___入射角和反射角_____。(2) ____不发生____。31.(1) ______左_______。(2) ______0℃_____;_____100℃___。 (3) _________ 增大瓶子的容积_______。 32.(1) __________ 确定像的位置________。 (2) ____末点燃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大小相等_____。 (3) __________玻璃板放倾斜了_____。 (4) ____不能____。 (5) _______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_____。 33.(1) __________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________。 (2) _______错误的_____。 (3) _______略。 34.(1) ____液化_ __。(2) ___D___。(3) ____B_____。 (3) ________升高; 略_____。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1毫米).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1931年,德国的克诺尔和鲁斯卡,用冷阴极放电电子源和三个电子透镜改装了一台高压示波器,并获得了放大十几倍的图象,证实了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像的可能性.1932年,经过鲁斯卡的改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达到了50纳米,约为当时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十倍,于是电子显微镜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的希尔用消像散器补偿电子透镜的旋转不对称性,使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有了新的突破,逐步达到了现代水平.在中国,1958年研制成功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其分辨本领为3纳米,1979年又制成分辨本领为0.3纳米的大型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虽已远胜于光学显微镜,但电子显微镜因需在真空条件下工作,所以很难观察活的生物,而且电子束的照射也会使生物样品受到辐照损伤.其他的问题,如电子枪亮度和电子透镜质量的提高等问题也有待继续研究. 分辨能力是电子显微镜的重要指标,它与透过样品的电子束入射锥角和波长有关.可见光的波长约为300~700纳米,而电子束的波长与加速电压有关.当加速电压为50~100千伏时,电子束波长约为0.0053~0.0037纳米.由于电子束的波长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即使电子束的锥角仅为光学显微镜的1%,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仍远远优于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系统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镜筒主要有电子枪、电子透镜、样品架、荧光屏和照相机构等部件,这些部件通常是自上而下地装配成一个柱体;真空系统由机械真空泵、扩散泵和真空阀门等构成,并通过抽气管道与镜筒相联接;电源柜由高压发生器、励磁电流稳流器和各种调节控制单元组成. 电子透镜是电子显微镜镜筒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用一个对称于镜筒轴线的空间电场或磁场使电子轨迹向轴线弯曲形成聚焦,其作用与玻璃凸透镜使光束聚焦的作用相似,所以称为电子透镜.现代电子显微镜大多采用电磁透镜,由很稳定的直流励磁电流通过带极靴的线圈产生的强磁场使电子聚焦. 电子枪是由钨丝热阴极、栅极和阴极构成的部件.它能发射并形成速度均匀的电子束,所以加速电压的稳定度要求不低于万分之一. 电子显微镜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反射式电子显微镜和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等.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常用于观察那些用普通显微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物质结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也能与X射线衍射仪或电子能谱仪相结合,构成电子微探针,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用于自发射电子表面的研究.投射式电子显微镜因电子束穿透样品后,再用电子透镜成像放大而得名.它的光路与光学显微镜相仿.在这种电子显微镜中,图像细节的对比度是由样品的原子对电子束的散射形成的.样品较薄或密度较低的部分,电子束散射较少,这样就有较多的电子通过物镜光栏,参与成像,在图像中显得较亮.反之,样品中较厚或较密的部分,在图像中则显得较暗.如果样品太厚或过密,则像的对比度就会恶化,甚至会因吸收电子束的能量而被损伤或破坏.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镜筒的顶部是电子枪,电子由钨丝热阴极发射出、通过第一,第二两个聚光镜使电子束聚焦.电子束通过样品后由物镜成像于中间镜上,再通过中间镜和投影镜逐级放大,成像于荧光屏或照相干版上. 中间镜主要通过对励磁电流的调节,放大倍数可从几十倍连续地变化到几十万倍;改变中间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完整版)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