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18

O 中含有10个中子

B .1H 、

2

H 、3H 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C .2H O 与2

D O(重水)互称同位素 D .60C 、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A=A+N ,其中18

8O 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故A 正确;

B. 1H 、2H 、3H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则1H 、2H 、3H 互为同位素,故B 正确;

C.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故C 错误;

D. 60C 、金刚石、石墨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即60C 、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 正确; 故选C 。

2.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 ) A .放热反应B .吸热反应C .有催化剂作用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 正确;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 错误;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故C 错误;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 、n 、p 、q 为任意整

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 ∶n ∶p ∶q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 发生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 也发生断键反应 A .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据此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正确;

②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

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②错误;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

④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④正确;

⑤任何时刻反应时都存在速率关系:v(A):v(B):v(C):v(D)=m:n:p:q,故不能根据反应速率v(A):v(B):v(C):v(D)=m:n:p:q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⑤错误;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等效于pmol C形成,同时pmol C也断键反应,⑥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正确的说法为①③④⑥,故合理选项是B。

4.下列对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C.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相等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形式可以有热能、光能、机械能、电能等,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即是一个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故B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相等,故C正确;

D.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某化工厂发生苯爆燃特大事故。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苯是一种环状有机物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C.苯的分子式为C6H6D.苯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烟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苯的结构简式为,苯的分子是环状结构,故A正确;

B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不存在单纯的单、双键,故B错误;

C项、苯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6H6,故C正确;

D项、苯的分子式为C6H6,分子中的含碳量高,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烟,火焰明亮,故D正确;

故选B。

6.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通入,再次达到平衡时存在于

A.和B.和

C.、和D.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可逆反应一定是同一条件下能互相转换的反应,如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故18O2中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中,SO3中的18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2中,最终SO3、SO2、O2中都含有18O,C项正确;

答案选C。

7.下表是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则H2跟O2反应生成2molH2O(g)时,放出的能量为

化学键H-H O=O H-O

键能(kJ/mol) 436 496 463

A.484kJ B.442kJ C.242kJ D.448kJ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反应2H2(g)+O2(g)=2H2O(g)的焓变即可。详解:设反应2H2(g)+O2(g)=2H2O(g)△H=a kJ/mol,则该反应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a kJ/mol=2×436kJ/mol+496kJ/mol-2×2×463kJ/mol,解得:a=-484,所以生成2molH2O(g)放出热量为484kJ。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为解答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8.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互为同位素

B.与的质量数相同

C.与是同一种核素

D.与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互为同位素,正确;B、的质量数分别是144和150,二者质量数不相同,错误;C、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错误;D、的核外电子数均为62,中子数分别是82和88,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

9.将一定质量铜与10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时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140mL 5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5 mol/L B.7 mol/L C.10mol/L D.12 mol/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NO3,由钠离子守恒n(NaNO3)=n(NaOH)="0.14L×5mol/L=0.7" mol,生成混合气体物质的量

为n(NO2+NO)=

11.2

22.4/

L

L mol

=0.5mol,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NO3)=n(NaNO3)+n(NO2+NO)="0.7"

mol+0.5mol=1.2mol,故原有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

0.1

mol

L

=12mol/L,故选D。

考点:考查了硝酸的性质、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的相关知识。

10.常温常压下,下列有机物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

A.甲烷B.乙烯C.一氯甲烷D.乙酸【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甲烷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A不符合题意;

B.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B不符合题意;

C.一氯甲烷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C不符合题意;

D.乙酸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1.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是()

A.乙烷B.氯乙烯C.甲烷D.氨气【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氨气是三角锥结构。

【详解】

A.乙烷中含有甲基,具有四面体结构,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

B.乙烯是平面型结构,氯乙烯中氯原子的位置处于乙烯中氢原子的位置,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C.甲烷是正四面体构型,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

D.丙烯中含有甲基,具有四面体结构,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错误;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HCl MgCl2 NH4Cl B.H2O Na2O CO2

C.CaCl2 NaOH H2O D.NH3 H2O 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HCl中为共价键,MgCl2中为离子键,NH4Cl中既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不选;

B.H2O中为共价键,Na2O中为离子键,CO2中含共价键,故B不选;

C.CaCl2中为离子键,NaOH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H2O中为共价键,故C不选;

D.NH3中为共价键,H2O中为共价键,CO2中含共价键,故D选。

故选D。

【点睛】

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注意特殊物质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到化学变化

B.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

D.“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金属硫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中,星桥铁锁开的意思是城门的铁锁打开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因此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故B正确;

C.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萃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矾是金属(如铜、铁、锌)的硫酸盐,不是金属硫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14.在2A+B3C +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s)B.v(B) =0.3mol/(L·s)C.v(c) =0.8 mol/(L·s)

D.v(D)=30mol/(L·min)

【答案】B

【解析】如果都用物质C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项A~D分别是[mol/(L·s)]0.75、0.9、0.8、0.375,答案选B。

15.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B.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

D.混合气体与适量氯化氢混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烷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但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生成CO2,又引入新的杂质CO2,A错误;

B.乙烯与溴发生反应:CH2=CH2+Br2→,生成油状液体1,2-二溴乙烷,溴水褪色,甲烷与溴水不反应,可以鉴别,并且还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B正确;

C.甲烷与乙烯均难溶于水,不能鉴别,且不能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错误;

D.乙烯在适当条件下才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氯乙烷,反应中HCl的量难以控制,且不能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错误;

答案为B。

16.下列选项中,物质与其特征反应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特征反应

A 油脂遇硝酸变黄

B 蛋白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硝酸和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蛋白质变成黄色,可用于检验蛋白质,油脂遇硝酸不变黄,选项A错误;

B.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水解可生成高价脂肪酸钠和甘油,蛋白质一般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氨基酸,选项B错误;

C.淀粉遇碘变蓝色,而纤维素遇碘不变蓝,选项C错误;

D、葡萄糖含有醛基,加热条件下,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微粒半径:Na+>K+>Cl->S2-B.稳定性:HI> HBr>HCl>HF

C.酸性: H2SO4> HClO4>H3PO4>H2SiO4D.熔点: Al > Mg > Na > K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微粒半径为Na+<K+<Cl-<S2-,故A错误;

B.F、Cl、Br、I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稳定性HF>HCl>HBr>HI,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非金属性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有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C错误;

D.因为离子半径Na+>Mg2+>Al3+,而离子电荷Na+<Mg2+<Al3+,金属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大,金属键越强,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熔点越高,故熔点:Al>Mg>Na;Na+、K+的离子电荷数相同,离子半径Na+<K+,金属键Na>K,故熔点:Na>K,故D正确。

故选D。

18.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0族B.第三周期ⅥA族

C.第四周期IA族D.第三周期ⅦA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知,该元素原子序数=2+8+8-2=16,所以该元素是S元素,S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所以S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

依据: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所带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所带电荷数,原子中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根据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确定原子序数,再根据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9.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B.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C.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D.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结合有机物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

B.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B错误;

C. 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C正确;

D. 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D错误。答案选C。

2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制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⑥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A.③④⑤B.①③⑥C.①③⑤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都是有小分子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所以能水解,故正确;②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所以是混合物,故错误;③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

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正确;④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⑤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是碘的特性,葡萄糖含有醛基所以能和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与新制得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故正确;⑥塑料为合成高分子材料,而部分橡胶和纤维可能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故错误;故选C。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Ⅰ.某温度(t ℃)时,水的K w =10-13,则该温度(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 25℃,理由是_________,将此温度下pH =11的NaOH 溶液aL 与pH=1的H 2SO 4溶液bL 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 ∶b=_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 ∶b=_________。

Ⅱ.25℃时,0.1mol·L -1的某一元酸HA 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该溶液pH=4 B .由HA 电离出的c(H +)约为水电离出的c(H +)的106倍 C .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 .升高温度,溶液的pH 增大 【答案】大于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 W 增大10:19:2D 【解析】

Ⅰ.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某温度(t°C)时水的K w =1×10-13>1×10-14,则该温度大于25°C ,故答案为大于;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

(1)pH=11的NaOH 中c(OH -)=0.01mol/L ,pH=1的硫酸中c(H +)=0.1mol/L ,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酸中n(H +)等于碱中n(OH -),则0.01a =0.1b ,a :b=10:1,故答案为10:1; (2)若所得混合液的 pH=2,混合溶液中c(H +)=0.01mol/L ,

c(H +

)=()0.1/0.01/mol L bL mol L aL a b L

?-?+=0.01mol/L ,a :b=9:2,故答案为9:2;

Ⅱ.A .c(H +)=0.1mol?L -1×0.1%=10-4mol/L ,pH=-lg10-4=4,故A 正确;B .水电离出的c(H +)等于溶液中

c(OH -)=14410

10

--mol/L=10-10mol/L ,由HA 电离出的c(H +)为10-4mol/L ,所以由HA 电离出的c(H +)约为水电离

出的c(H +)的106倍,故B 正确;C .电离平衡常数K=

()()()

·c H c A c HA +-

=4

4

10

100.1

--?mol/=1×10-7 m ol?L -1,故C

正确;D .HA 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HA 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pH 减小,故D 错误;故选D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如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制备气体并进行某些物质的检验和性质实验的装置,A 是制备气体的装置,C 、D 、E 、F 中盛装的液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试回答:

(1)如果A中的固体物质是碳,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浓硫酸,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若要检验生成的产物,则B、C、D、E、F中应分别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E中试剂和C中相同,E中试剂所起的作用__,B装置除可检出某产物外,还可起到__作用。

(2)若进行上述实验时在F中得到10.0 g固体,则A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个。

【答案】C+2H2SO4(浓)CO2↑+2SO2↑+2H2O无水CuSO4品红溶液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是否已被除尽防倒吸 2.408×1023

【解析】

【分析】

(1)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硫使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为了防止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要用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

(2)依据原子个数守恒计算反应碳的物质的量,再依据碳的物质的量计算转移电子数目。

【详解】

(1)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因检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用到溶液,会带出水蒸气影响水的检验,则应先检验水,则B中试剂为无水硫酸铜,B装置除可检验反应生成的水外,还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硫使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则应先检验二氧化硫,并除去二氧化硫后,再检验二氧化碳,则C中试剂为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D中试剂为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吸收除去二氧化硫,E中试剂为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已被除尽,F中试剂为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无水CuSO4;品红溶液;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是否已被除尽;防倒吸;

(2)F中得到的10.0g固体为碳酸钙,10.0g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碳原子个数守恒可知,0.1mol 碳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0.1mol二氧化碳转移0.4mol电子,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4mol×6.02×1023mol—1=2.408×1023个,故答案为:2.408×1023。

【点睛】

为了防止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要用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