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经济学纲要

大众传媒经济学纲要
大众传媒经济学纲要

第一章

一经济学——研究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经济现象-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

二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在这个经济现象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从经济角度研究传媒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及其发展规律,其研究对象是传媒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行为、传媒生产力和传媒生产关系,以及传媒经营者如何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做出最优选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的来说,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相互融合而衍生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三作为“单个产品”的传媒——1宏观2微观(生产什么多少、如何生产、分配)

四作为“产业”的传媒

五传媒经济的主要内容——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谁做决策(决策考虑:问题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提出的方案能否达到目标、选择方案会有哪些负面效果、达到目标还有其他手段、考察选择方案与其他方案净收益如何)

六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法

第二章

一传媒产品的特殊性

1传媒产品的双重性(媒介生产什么)——⑴信息产品-产品市场(内容)

⑵广告服务——广告市场(受众接近权)

2传媒产品的公共性

公共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消费的减少。公共产品的三种特性:⑴效用的不可分割性⑵消费的非竞争性⑶收益的非排他性

二受众需求变化——⑴媒介的需求曲线

⑵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⑶替代品与互补品

⑷受众偏好与效应

需求:针对欲望有支付能力购买

需要:人们生存(有限的)

欲望:想要得到具体满足品,满足需要的具体满足品(无限的)

受众需求:指的是一定时间和一定市场范围内,受众在一定价格上能够并且愿意消费的各种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受众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弹性分五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弹性系数E=0。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不变。

需求是无限弹性,即E趋向于无穷。价格既定,需求量无限。

单位需求弹性,即E=1。需求量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相等。

需求缺乏弹性,即0

需求富有弹性,即E>1。需求量变动比率与.大于价格变动比率。

大多数食品的需求弹性是低的,大多数奢侈品的需求弹性是相对较高的。

弹性价格不同原因:⑴一种物品被一般消费者视为必需品的程度

⑵消费者获得同样需求的代替品的可能性

⑶消费者用于购买这种物品的收入份额

根据价格弹性系数,我国报纸分三类:⑴可替代类报纸(北京出版的一张信息类报纸)⑵准可替代类报纸(政府部门机关报)⑶不可替代类报纸(参考消息、每周文摘、中国少年报)

四媒介成本

媒介成本:媒介在生产、经营、管理、消费等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费用。

按内容分:生产、经营、管理、消费等过程中的信息资料费,信息资料时效损失费,基础设施运行费,工资及工资附加费,物质材料的消耗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相关管理费等。

按成本的构成成本,分为货币成本(外显成本)和非货币成本(隐性成本)

按成本投入类型,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信息产品生产、传播数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投入成本。

媒介商品成本的转嫁:消费者在获取和利用媒介商品时不需要支付所获得的媒介商品的全部或部分成本,消费者未付出的成本由其他机构或个人来承担。方式有财政补贴式转嫁、广告依附式转嫁。原因:⑴媒介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⑵信息产品易过时,自然寿命短,垄断性弱。

五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边际成本=总体成本的变动/产出的变动

媒介边际成本,指的是媒介每增加生产、传播一个单位信息产品所带来的成本。

边际收益,指的是媒介每增加生产、传播一个单位信息产品所带来的收益

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效益,存在于任何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的产业中。随产量的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平均成本不断降低。

规模经济是传媒产业的一个普遍特征。先期很大的固定投入,大批量复制很低投入,是传媒产品的不同之处。传媒产品并不是各个环节都具有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优势:产出量的扩大会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销售成本;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技术开发具有规模效应。

范围经济:如果同一厂商,生产两种或更多产品的总成本低于两个或更多的不相关的厂商分别生产,就称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原因:⑴某些生产要素具有公共品性质;⑵产品是联合生产,一种产品实质是另一种的副产品;⑶以前常用于几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要素可以共享。

范围经济优势:⑴多元化,降级成本⑵交叉化,从不同渠道获得收入⑶品牌化,即生产一种媒介产品的所有知识可以应用到生产相关产品上。

七传媒业的扩张

1横向整合,公司通过内部成长或者兼并、收购生产同类产品的公司而获得市场份额上的扩张。

2纵向整合,公司通过内部成长或者兼并、收购将经营领域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伸。

2斜向扩张,把业务侧向地或斜向地向其他互补领域发展。

第三章传媒市场结构与行为

第一节传媒市场结构与类型

决定市场的主要因素:1市场集中度:市场势力的一个表现,体现市场竞争和垄断的程度。市场集中度越高,竞争越小,寡头之间依赖性越高2产品的差异化3进入和退出的障碍:进入(1)规律经济(2)资金需求(3)分销渠道(4)政策退出壁垒(1)资产专业性(2)沉没成本

市场结构,是指某种商品或者劳务在商场上的竞争程度。

一、完全竞争模式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丝毫不存在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具备条件:(1)买者和卖者很多(2)产品是同质的(3)生产者出入这个行业是自由的(4)企业和消费者对于市场的信息是很灵通的

二、完全垄断模式

完全垄断,是指一个企业独家控制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条件:(1)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2)该企业所售商品没有非常类似的替代品(3)新企业不能进入该市场产生原因:(1)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控制(2)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的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3)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其他生产者更有效率(规模经济)

三、寡头垄断模式

寡头垄断,指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因此,在这种市场里,竞争旨在几家大企业之间展开。是传媒市场中最普遍的结构。特点:企业之间的行为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四、垄断竞争模式

垄断性竞争,是指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主要特征:(1)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有影响力但不大)(2)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3)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差别影响定价)(主要是指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偏好不同,一般而言,不同媒体之间提供的信息内容或者服务方式的差别越大,受众对自己偏好的媒体就越忠诚)

成熟的媒介市场必然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

第二节传媒市场行为与策略

市场行为又称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性的活动。

一、传媒价格行为

二、传媒策略行为

策略行为,是指某媒体企业为提高其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旨在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策略行为一般分为两类:非合作策略行为(常见的有掠夺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降低成本的投资和提高对手的成本)、合作策略行为(串谋是最典型的例子)

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除对手定价,是指守成者通过降低价格,甚至使价格低于平均成本的方法,来驱使经侦对手退出或吓退潜在的进入者的一种策略行为。特征:(1)它是一种暂时性的(2)实施掠夺性定价的企业往往在短期内会亏损(3)其实施者往往是大的企业

市场竞争行为

定价行为

1、影响因素:(1)目标论:a利润 b 单目标(影响力《成熟期,衰退期》;市场占有率《新产品,新竞争者》)c多目标效用最大化

寡头垄断市场的定价行为

(1)定价模型a 古诺模型,联合定价行为;b、伯特兰德模型(双寡头,降价,伯特兰德悖论)c、斯塔克尔模型

(2)掠夺性定价(驱逐性定价)

特征:价格下跌时暂时性的,大企业获得长期里屯

目的是缩小供给量,最终维持有效发行量那个点

必须要大企业,实力雄厚,大企业对小企业导致垄断,西方一些国家禁止

(3)限制性定价

短期限制性定价

动态限制性定价

(4)价格歧视(重要的垄断行为,同一时间,同一商品对不同购买者价格不同)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购买量不同)

c、三级价格歧视(例如:飞机)

企业定价权较高,同种商品需要价格弹性不同,能够把市场各部分分开

第四章传媒资本经营战略

第一节概述

一、传媒资本经营战略的范畴:包括融资策略和投资策略。

融资方式有:风险投资、私募、公募等。

融资:狭义:企业募集资本的过程和行为;广义:也叫金融,指货币资金的融通。

投资策略:重组,它是企业整合资源和业务范围的基本方式和最经典的形式。

二、传媒资本经营战略的重要参与者:除了传媒业内企业外,主要是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等专业的服务咨询机构。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主要依靠手续费;商业银行是货币市场的核心,主要依靠存贷快利差。

狭义上,投资银行指主营业务为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相关业务:(1)证券承销:包括包销、投标承购、代销、赞助推销;(2)证券私募发行;(3)兼并收购;(4)项目融资;(5)财务顾问和投资咨询;(6)资产证券化;(7)风险投资。

第二节传媒企业融资策略

一、私募融资:私募融资是指不采用公开方式,而通过私下与特定的投资人或债务人商谈,以招标等方式筹集资金,形式多样,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如向银行贷款,获得风险投资等。私募融资分为私募股权融资和私募债务融资。

私募股权融资:融资人通过协商、招标等非社会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人出售股权进行融资。

私募债券融资:融资人通过协商、招标等非社会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人出售债权进行融资。

(1)风险资本

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与新近成立或快速成长的新兴公司(主要指高科技公司或朝阳产业),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以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最终取得高额投资

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风险投资的阶段:1.融资;2.投资;3.管理;4.退出。

(2)战略投资者:是指投资目标企业,与目标企业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具备投资长期性、业务关联性、结构互补性等特征的企业法人。

特点:1.与投资者业务有相关性;2.长期稳定持股;3.股权比例大;4.追求长期战略意义;5.有动力有能力参与公司管理。

二、公开募集:指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融资方式。

股票募集资金的方式:1.新股发行(IPO);2.配股和增发;3.利用壳资源上市(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

第三节传媒企业投资策略

一、并购:一种通过资本运营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方式,也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企业扩张与增长方式。【兼并、收购、接收。实质:权利让渡。】并购风险:1.财务风险;2.资产不值风险;3.反收购风险;4.整合不力风险。

并购的操作:1.物色收购目标;2.估值和出价;3.谈判和签约;4.并购整合。

并购支付:1.现金收购;2.杠杆收购;3.管理层收购;4.股票收购;5卖方融资收购;6.承担债务方式;7.国家无偿划拨方式。

并购类型:1.横向并购:指的是在同一市场、统一传媒产业链环节内发生的扩张行为。

2.纵向并购:指处于传媒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所发生的并购扩张,包括两种

形式: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

3.混合并购:为了实现市场多样化战略,扩大自身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实力强大的媒体可以超出本系统的范围,在不同市场、行业之间实施兼并。

二、资产剥离:企业将其所拥有的资产、产品线、子公司或者部门出售给第三方,以获取现金或股票、或者现金与股票混合形式的回报的一种商业行为。

资产剥离的动机:1.战略转移的需要;2.提升该部分的股市价值;3.剥离不良业务;4.急需套现;5防御恶意收购。

资产剥离的形式:1.公司出售;2.抽资脱离或分立;3.切股;4.管理层收购(MBO)及管理层换购(MBI)。

三、战略联合:两个或更多个公司进行合作,以达到特定商业目标的任何安排或协定,都可称之为一种战略联合。

特点:1.边界模糊;2.关系松散;3.机动灵活;4.动作高效。【松散式网络化联盟】

合作形式:1.合资经营;2.合作经营;3.定牌生产;4.特许经营;5.相互持股。

第五章报业经济

概念:狭义上是指报社围绕主业开展的经营活动;广义上即包括主业经济,又包括非主业经济,即与报社主业无关的跨行业的经营活动。

第一节报业成本与收入结构

一、报业成本结构

1、报业的成本结构:(1)固定成本

(2)可变成本

a原材料成本(纸张和油墨)

b广告的发行成本(最不确定的部分)

c采编成本和管理成本(大支出较固定)

d人力成本

2、降低成本的方式:(1)瘦身a小报化b减版

(2)适当提高报价定价

(3)外包相关服务(广告公司代理招标)

(4)提高有效发行,规范发行秩序,降低发行成本(直接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发行)a控量b抓有效读者

(5)创新广告经营模式,增加广告源,降低代理费

二、报业收入结构

1、收入模式:(1)内生型收入主导模式:以发行为主要收入,稳定性好,目标是提高目标市场的绝对占有量,广告费高

(2)外生型收入主导模式: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收入,稳定性差,追求目标市场的相对占有率,广告费用较低

(3)内生—外生收入均衡型模式:较好的规避市场风险

2、制约因素:(1)目标市场的地理人口因素

(2)收入资源的可得性

(3)成本收益比率

(4)行业经侦结构

三、报业经济的市场特征:高成长性,生产的大批量与稳定性;向大规模生产发展

第二节报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

一、报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二、城市报业竞争的经济学

第三节报业经济增长模式选择

一、与网络对接

1、优势:(1)充分利用了媒介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提高了媒介内容质量,促进业务创新

2、对报纸的好处:

(1)掌握人们感兴趣的事

(2)增加了新闻到达受众的渠道

(3)报纸的议程设置通过网络进一步扩大社会舆论

(4)报纸的品牌影响力通过网络扩散

(5)通过与网络的互文性建构促进革新,改变了报纸的话语、采编和呈现方式

3、模式:(1)以报纸为核心(2)报网一体化,形式内容的深度融合(3)以网站为核心

4、盈利模式:(1)内容盈利a打包出售内容b付费查询数据库c付费浏览

(2)广告盈利

(3)多元化的网络盈利a无线增值业务,手机报,短信投票b电子商务,彩票c旅游业务d置换

5、战略转型的两大基本思路:(1)建立报纸所属网站的盈利模式a内容收费b搭建电子商务平台c网站广告(2)投资具有潜力的商务网站

二、集团化经营

集团化经营的经济优势:

1、提高内部资源整合效应

(1)采编和经营两大系统在体制上的分开,以及新的协作机制的建立

(2)采编和经营两大系统内部业务流程更加完善,相互依赖与协作的程度大幅提高

2、大大减低制度创新成本,提高创造利润的能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跨地区、跨媒体、多元化经营,以及资本运营

经营产业集群

1在报业上下游之间建立联结

2在报业与其他产业间通过附加价值建立联结

第六章广电产业经济(概念:基于狭义的广电产业基础之上的经济概念,即指围绕广电节目的生产、经营和消费的市场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第一节替代性技术竞争力分析

一、有线电视:利用高频电缆、光缆、微波等传输,并在一定的用户中进行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以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相较传统无线电视的优势:丰富的频道资源;丰富的用户资源;丰富的宽带资源)

二、数字电视:用数字技术对电视信号进行处理、传输、存储、记录、接受及控制的系统(从节目效果、画面质量、节目资源、多功能业务、用户的消费方式和习惯将有重大改变方面分析优势)

数字电视三种方式:a、有线数字电视

b、卫星数字直播电视

c、地面数字电视

三、网络电视: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

、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特征:1、开放性;2、交互性;3、个性化;4、从技术实力看,交互性好;5、收费模式上看,采用定制、包月、按频道收费等形式,对运营商提高有较大帮助;

四、手机电视: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的服务

两种实现方式:基于移动运营商的蜂窝无线网络,实现流媒体多点传送;利用数字音讯广播频谱上的数字多媒体广播,实现多点传送

五、数字电视、网络广播和手机:

第二节电视产业链分析

一、盈利新模式:广告收入中以全国性广告和品牌广告为主

收视费

节目收费(视频点播)

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电视购物;远程教程)

二、电视产业新价值链:内容供应商——频道运营——网络运营——观众——广告商

三、运营双主体:节目制作与播出环节

1、节目市场分析

(1)“内容为王”(224)

(2)制播模式,基本形式包括制播分离和制播合一两种。(228)

第三节电视产业市场结构

一、电视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市场竞争者数量有限;电视产业的企业经营带有公益性

二、寡头竞争

电视产业的竞争呈现出的阶段化特点:(具体254)

1、最开始电视产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表现为节目的竞争

2、很快进入到栏目的竞争。栏目的竞争是比较固定的,他需要整合的资源较前一阶段增多

3、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所谓的时段竞争,某一个时段、某一个频道具有某种特征,适合某一部分人,这需要整合更多的资源

4、更进一步发展就是频道的竞争,频道的竞争作为一个信息大餐,需要有更多的搭配,是更高资源整合之后的产品竞争

5、现在电视处在从频道竞争开始转向公司级的竞争,公司级的竞争需要有更多的打包产品,需要有更多的市场细分业务的进入,需要有不同频道之间结构性的互相关联

三、我国电视产业竞争格局(261)

未来趋势:三个阶段,短期有线电视网络基于大于优势市场处于激烈竞争中

中期竞争加剧到一定程度时开始走联合之路

远期三网合一

补充一、光电产业经济学特征:

1、缺乏直接向受众收费或直接从受众身上实现利润的机制

解决方法:a、公共基金(BBS);

b、赞助商模式、广告模式

2、作为传媒的整体特征,双重出购

3、作为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非穷尽性、高出原始成本、低复制成本

4、存在着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补充二、广播电视市场失灵的表现

1、缺乏直接向受众收费的机制

2、非排他性、非穷尽性

3、外部性(强加于第三方的成本)

4、信息不对称

解决失灵的方法:

1、政策手段:a、管制;b、建台许可、内容管制;c、公共产权

2、广告(容易产生外部性)(广播电视最重要的来源)

3、想办法让受众直接付费

三类市场主体:内容供应商;频道供应商;网络运营商

三个环节:内容制作、频道运营、网络播送

四个市场:广告市场

节目市场

网络市场

观众市场

补充四、播出市场分析

1、公共频道:具有公共性的频道,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财政补贴为辅。不同于国营媒介,私有媒介BBC,西方典范。不接受广告,保障公共利益,关心民族特性。

公共电视:经营的非盈利性,编辑的独立性,服务的普遍性,内容的多样性,社会责任较受关注,容纳各种不同的思想与声音进行交流。

我国的公共频道不同于西方,源于行政力量

商业频道:关注消费欲望强有消费能力的受众,常忽视亚文化(弱势群体)

2、付费频道:电视台加密加扰其节目,观众想看需要付费,接触干扰

盈利方式:收取定产费,按频道,安次

存在原因:广告商投放

要看收视率,这必须导致大众化,而大众化是与专业化背道而驰的

付费看什么,选择更多,真正意义上的频道专业化,质量更高

定价策略:边际成本定价策略;垄断定价策略;多元化其实定价策略(个性化定价;分段累退定价策略;分群定价策略)

市场特征:频道专业化;频道运营模式

《传媒经济学》期末考试题目A卷

《传媒经济学》 期末考试题(A)卷 2013年11月26日上午,交到动画学院319房间 电话: 一、概念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2、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什么是文化折扣 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 二.简答题 1、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传媒产品指的就是大众媒介所制造的能够满足观众、广告商及社会的信息或者是服务。传媒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政治属性,同时还有公益属性。 媒介产品的经济属性指的是媒介产品是由商业性质的媒介公司制作出来的产品,其内容、刑事、数量以及买主(消费者)也都是由媒介公司所决定的。媒介产品的生产、销售为的是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不同于类似商业实体的媒介组织,它们生产媒介产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满意。有相当一部分传媒阻止其生产的动机在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类媒体便是我们常说的“公共服务”媒体,它的运营经费一般由社会基金或市政府提供,这就决定了由社会基金赞助的媒体一般都有较强的公益性,“急群众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而由政府或是正当提供资金的媒体一般较容易沦落为政府或政党的“喉舌”,为政治服务的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有关良好的社会秩序建构的民生问题上来。媒体的此类性质也就决定了传媒产品也具有公益属性。媒介的发展不能只靠市场,或是只靠政府。良好的媒介环境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政策所共同构建起来的。不论是媒介自身、政府或是公众个人都应当既尊重市场规律又急急地执行政府的媒介公共政策。辩证地看待媒介及媒介产品的属性对于正确认识它们的性质及其功能,以及如何进行媒介运作等环节是有着

传媒经济学教程

《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 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 “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 “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P58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预估受众:指媒介从业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 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 P62受众碎化?原因? 受众碎化指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的选项中的过程。 原因: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受众差异性与消费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变为现实则要视政策许可而定。(在政策许可范围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_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章 辉 美 内容提要 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社会控制 功能 作用机制 一、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信息网络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有学者将大众传媒权力称为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而大众传媒机构则被称为“政府的第四部门”。相对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有形的、刚性的权力而言,大众传媒权力是一种无形的权力,也是一种柔性的权力,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发展,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实现社会控制 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作为蕴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共同心理倾向,舆论通过带有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如对某种具体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式的褒扬与赞赏或批判与谴责,造成一种社会氛围,从而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个人关于他自己和他的行为的看法,极大地受着公众意向的影响”,①也就是说,在舆论所形成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社会成员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与制约。正是借助对社会成员的广泛影响,舆论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控制手段,在现代社会控制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舆论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由社会公众自发形成,这种自发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其优点在于控制成本较低,社会成员认同度高。局限性在于控制范围较小,控制方式简单,易受偶然性影响,控制预见性差;二是由社会组织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众传媒广为宣传而形成,这种自觉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的自觉把握和导向,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为控制。与社会自在控制相比,自为控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有明确的主体、客体和明确的目的,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主动权的把握。②随着社会成员自觉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为控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作为自为控制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大众传媒的舆论控制功能也将越来越重要。 那么,大众传媒如何实现其舆论控制功能呢?总的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舆论导向;二是舆论监督。 所谓舆论导向,是指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宣传系列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以维护社会秩序。一方面,大众传媒将由立法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所制定、颁布的法律、政令公之于众,呼吁 193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论文

影视音乐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影视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消费文化,现代影视艺术传播大众化走向趋势越来越显著,体现出"快餐式"、商品化、技术化、组织化、机械复制、标准化、偶像崇拜、娱乐化的特点,它消除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特征,偏离了精英文化崇尚的人文理想,值得我们警醒。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影视从一本正经到影视音乐观众,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全国上下一片风风火火的“影视音乐节目”掀起了影视浪潮。随着娱乐风的越刮越强,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引起了政府更多的关注和利用。影视音乐节目进行了认识,从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的娱乐节目,使其真正成为一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又让人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然而,有些人却为此投机取巧,把影视音乐变成纯媚俗取悦大众的工具,其发展方向仅仅考虑的是生钱效应。 当前的影视音乐正逐渐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音乐与影视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艺术整体。但很多情况下都存在着对传统的背离与叛逆。用虚假的需要和解决方法替代真实的需要和解决办法。虚假的需要是物质的需求,无限刺激我们的消费欲望,表面上是让我们投其所好,实际上是在束缚着我们的创造力和辨别力!使我们并没有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相反,他们并不想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来替代主流文化,而只是试图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主流文化的不满,进而改造之。随着社会个性化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影视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单项的、传统的传播形式,更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传播形式。影视音乐节目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运用多元化的传播理念和表现手法在精彩纷呈的影视节目中逐步占据重要位置。 如今,影视音乐已经成为影视和音乐创作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起了它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广泛关注。著名作曲家凭借《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他的《英雄》,《夜宴》等一系列电影音乐也都在社会和音乐界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影视音乐是在中国音乐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继承了五千年的文明传统,形成了丰厚的社会底蕴,具有“天人合一”的哲理基础,“气盛化神”的审美追求和“立像尽意”的崇高境界,中国的音乐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近现代的音乐电视发展是以学习西方音乐文化为起点的,经过多年的磨合,电视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融会贯通,实现了一种完美的统一。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演进是一个继承传统,再攀新高的创造过程,创造一种属于未来的新的影视音乐文化,是中国影视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以此,些许可以这么说,影视音乐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欣赏者和爱好者的钟爱。 与此同时,商业制度是这个时代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最大制度,影视音乐的矛头所指的就是它。正是由于商业制度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故所以才有影视音乐的兴起与发展均受制于它。市场借助由音乐家(生产)、影片(流通)、公众(消费)构成的商业体制施加它对影视音乐的影响,即“影视音乐这种现象的广泛传播,完全凭借经济手段”。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风格传播与个性传播的社会,对于那些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影视音乐家的创作及导演和摄影师的制作,在牵动着无数观众的目光。正因为这样,影视音乐不可能对维持自身存在与发展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doc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媒介资源在无限而又宥竞争性的用途屮合理配置的问题。 2目标受众 媒介的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指的足媒介产品所对应的人门群体。他们属于某一相同特征或属性的群体,如男性、女性、24-40岁的男性、学生等等, 3千人成本 千人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总频次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千人次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收视总人次(千人) 点收视成木将媒介产品的曝光频率与所需成木关联起來:媒介产品或广吿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个收视点所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总收视点(GRP) 4收视率 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收看了某电视节H或某一频道的目标观众人数占该时段收看电视总人数的百分比。 如:在晚8: 20-9: 00之间,全国收看电视的平均人数力5亿,而同一吋间段收看巾央1某节目A 的平均人数为500万,则此吋间段节B A的收视率为1%。 传阅率:指的是印刷类媒体(报刊或杂忐)平均每份有儿人阅读过。例:传阅率为5,农示有五人阅读过 (某报纸共卖出100万份,每名购买者阅读后又传给其他四人阅读,则传阅率为5)。 5价格弹性 弹性,足指经济变觉之间存在阐数关系吋,因变带对&变带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或者说,足因变带的相对变动幅度对自变量相对变动幅度所做出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商品需求对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 如:食盐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而高档品、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很大,降价促销策略较适合用于后者。 6媒介效用 媒介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选择媒介商品吋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度量效用的方法:基数效用法和序数效用法。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奍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呈的增呈。 [示例:图屮所示,随若媒介产品消费效用的增忪(X轴),媒介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变化曲线]

大众传媒与政治

大众传媒与政治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飞速发展,传媒方式不断更新,大众传媒要想进行报道就离不开政治,新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因为大众传媒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监督、而又相互促进的。 大众传媒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纽带,其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沟协调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将政府的精神正确的传达给群众,并将群众的疾苦及时的报告给政府。他不应该单纯的只是为政府或人民说话,而是应该站在对的一方,从公正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与矛盾。例如:媒体上报道的有位官员指着记者说“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新闻。很明显,这位官员认为媒体只是为政府服务的,不应该站在人民的一边去和政府作对。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话将政府与人民对立起来,而忽略了媒体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纽带。 我认为,大众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只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与利用;另一种是大众传媒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 就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与利用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制止媒体发放不利于政府的言论,进而维持政权的稳定。这一点的体现,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的各个国家的政府与媒体之间都有体现,政府对媒体的渗透都异常强大。就连美国也是如此:政府会利用媒体发布对政府有利的新闻进而赢得民心,支持政府的行动。例如:美国在想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即利用大众传媒对伊拉克以及萨达姆进行丑化,为的是让美国人民支持政府的行动。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媒介大多实行国有制,因此有时媒介更倾向于帮助政府。政府还经常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如:国家要推行某个政策,要想人民更好的配合,就要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政府还会利用媒介去塑造政府及政治人物的形象。例如: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奥巴马就利用媒介的传播范围之广以及名人的效应,在媒体上播放名为《yes,we can》的歌曲去塑造自己在人民中的良好形象,增加自己竞选成功的机率。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对大众进行舆论导向,就致使媒体有时会迫于政府或政府官员的压力而去制造舆论配合政府。例如:马加爵的案子,媒体在其判处死刑之前一直在报道他的没有人性,当其被处以死刑之后,才将其行为的原因以及事情背后的真相公之于众。但是事实已经发生了,再进行报道又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呢?当时就真的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么?在我看来那几率实在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 一、大众传媒与文化 1.现在新闻学界公认的关于大众传媒四大职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无一不以其表征时代精神作为前提。其中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职能,往往被当事的传媒和受众所忽略,但是它们实实在在、每日每时在有意无意中传承着文化,影响社会的力度日复一日地累增。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成果、新形态,通过传媒不间断地出版和播出,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融合。而且,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人们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更大的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因为传媒是文化的变动着、延续着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历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天然地与文化的传承、批评、扩散和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战以后的世界,尽管局部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时期,在观察社会变动的同时,人们需要精神的放松和享受。战后的传媒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类、消闲类的产品,于是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一个重要领域,提供娱乐越来越成为传媒的一种独立职能。特别是在电视成为第一传媒的时代,传媒娱乐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 2.我们的传媒在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一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通过传媒而成为社会的楷模;社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也与传媒日复一日地报道各种类型的法治案例、组织法律专家讨论问题直接相关;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显然与传媒多年来持续报道世界和我国的环保问题、组织环保与人类生存的讨论有关。 但是,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谈不上代表先进文化,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落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吹捧者。传媒所具有的强大而无形的传承文化的作用,使得这类传播内容迅速扩散,在观念上严重妨碍了社会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因而长远的危害性不可忽视。 先是图书界《厚黑学》、《中华权谋》、《权谋大全》、《历史上的智谋》等等一版再版,大谈中国古代帝王统治权术;接着便是各种以清宫戏为主的权谋电视剧,宣扬帝王的“清明”、“德政”(实际上是人治)。《康熙王朝》的主题歌词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企望皇帝万寿无疆;《雍正王朝》的主旋律是“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又何惧身后骂名滚滚来”,将一个历史上最为残暴、专制的皇帝写成社会的大救星。所谓康雍乾“盛世”的年代,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的回光返照。正当欧洲的市场经济向全球扩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考试大纲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考试大纲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考试大纲以下是凯程为同学们整理最近几年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一)传播学史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 2、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 3、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学科、人物) 4、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5、当代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 (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2、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3、定量研究方法 4、定性研究方法 5、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差异与结合 (三)传播 1、对传播的思考 2、传播的类型 3、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4、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四)信息、符号与讯息 1、信息及相关概念

2、三论 3、信息的特征 4、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5、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6、有关符号的理论 7、讯息 (五)传播类型 1、内向传播的定义 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 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 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 (六)传播的功能 1、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历程 2、大众传播的正功能 3、李普曼及拟态环境、刻板印象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七)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1、波洛的传播过程观 2、传播模式的类型 3、线性传播模式的主要缺陷 4、重要的传播模式

(八)传播者与传播体制 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 2、“报刊的四种理论”及其修正、发展与批评 3、把关的概念、基本过程及把关人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 4、媒介组织及其结构 5、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 6、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控制和社会顺从 (九)传播内容 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 2、信息娱乐 3、对西方大众传播内容的一般性结论 4、大众文化 (十)传播媒介 1、媒介的概念 2、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 3、报纸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4、广播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5、电视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6、互联网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7、媒介融合 8、选择媒介的或然率公式 9、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多伦多学派的媒介观

传媒经济学作业

1.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实测受众与实际受众的契合度? 答: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者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由于调查中存在的统计误差及被调查者不积极主动的配合调查会使实测受众与实际受众之间存在差异。 2.试分析受众碎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答:表现:以美国为例,电视网收视率下降;读报、听广播的平均时数缩短;在中国同样表现出碎化特征,因中国地域差异明显,受众碎化特征在不同地域的表现也存在差异。 原因:受众碎化收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影响: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这将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3.受众极化指的是什么?哪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受众极化的特征? 答:极化是指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者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媒介新环境表现出的两个特征——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 4.用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和消费者均衡量等概念与理论解释你观察到或亲历过 的某些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事例 答:效用是指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经济学认为,随着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会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却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学 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1)边缘学科的定义 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 种应用性新学科。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 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 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 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传媒经济学研究

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 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

第一题 大众媒介与社会行为

1.大众媒介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主要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但其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 也有负功能。 社会行为是指社会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根据后果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对社会或他人有益的行为,称做亲社会行为;另一种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称做反社会行为。 (1)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功能将由立法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所制定、颁布的法律、政令公之于众, 呼吁人们遵从现有的社会规范,向人们传播价值观念、人生信仰和行为方式, 从而引导公众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并且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引起社会成员对其指责, 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敦促公共管理部门惩治腐败与不作为, 改善公众形象, 对腐败分子和玩忽职守者进行警告与威慑,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从而减少权力腐败与权力滥用的机会, 增强公共权力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但是,一旦大众传媒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会把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被蒙蔽、被误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 (2)信仰控制是指通过人们对某种非现实力量或价值体系的认同与信服, 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大众传媒在潜移默化中使公众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与主流媒体趋于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舆论导向和社会暗示的作用。从而实现对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无形控制。“感动中国”就是大众传媒宣传和弘扬优秀文化,从而引导受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活动,一系列弘扬精神文明,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主流价值观。 (3)大众传媒逐渐广泛参与到公众教育的进程中,推动着教育方式的革新, 如电视教学、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等等。它通过传播教育来形成道德教育、把握政治控制的方向。通过大众传媒, 人们固然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与见闻, 但人们接收到的知识毕竟是零乱无 序的,无暇分辨信息的真伪, 也无法及时对大众传媒传播的众多知识进行消化和思考,这必然导致受众尤其是青少年思维能力的降低, 从而使受众的思想趋于简单化, 影响社会成员 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比如现时代的非主流,一些识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很容易跟风模仿,以为紧跟时尚潮流,孰不知只是被社会腐朽不良文化所侵蚀。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相对剩余价值 【才思教育解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资本周转速度 【才思教育解析】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二是资本的构成即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比例及其各自周转的速度。研究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在于考察资本周转快慢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多。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才思教育解析】指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其实 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

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进入垄断阶段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出现了,到异地次时间大战期间,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二战进入了第二个高潮,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了空前迅速持续的发展,出现了第三个高潮,并成为当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贯极其重要的现象,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5.经济增长 【才思教育解析】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1.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才思教育解析】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它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工业经济中衡量生产率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把知识、技术看作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被纳人生产函数之内。 知识经济中所指涉的“知识”,不限于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让会科学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对面临的间!题作出判断、提出解决方案的知识。 从另一个角度看,知识还可分为可编码的知识(如科学技术知识)和意会知识(如个人在实践中所掌握的某种技能和诀窍)。前者可以通过压缩、转化被记录—下来,因而可以传送、储存和复制。后者与个人的经验、背景密切相关,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这两种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可以通过学习将意会知识更多地转化为编码化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进而又发展新的意会知识和编码化知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DE2.DE3.BDE4.E5.E6.CD7.DE8.ABCD 9.DE10.E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 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

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 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 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

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

第一章: 本章主要是对传媒管理研究这一新兴学术领域,做了一个历史趋势的解释以及其发展模式的探究。 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地球村”的形成越来越紧密地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扮演重要的传播沟通角色的传播媒介,对其的管理研究开始真正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1.首先要区别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五个特点: (1)传媒产品价值得易逝性;(2)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创造力;(3)组织结构;(4)传媒的社会角色(比如:意识形态性、影响力);(5)传统媒体间界限的模糊。 可以说,传媒管理正是一个全球现象,更是跨越了多学科多行业,简而言之,这不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科目,这反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传媒从业人员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性知识。 2.管理学介绍 管理学这方面的知识,在这本书里十分重要。因为这本书不再是关注专业从业的中下层人员的知识点,更多是将传媒与管理结合,为中上层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 3.媒介管理:报纸管理、广播管理、电视与有线电视管理 有两点值得一提: (1)各个媒介的管理中,都提到了要与网络的结合,网络作为新媒体,今后必将是学者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2)电视管理主要的内容: 探讨经济与财务、节目制作与新闻、管理员工及互联网的商业运用等问题来理解电视管理决策制定。 4.媒体行业合并——媒介融合 文章中提到采用多种方法论来研究,进行不同层次分析(包括地方、全国和全球)。 5.全书指引性总结 (1)这一本适合管理层的书 (2)研究领域趋于复合,不可过分拘泥于传媒本身 6.为传媒管理研究设置议程——未来展望 其实“议程设置”对于学习新闻与传播的人并不陌生,简而言之就是对于未来这一学科方向做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向: (1)广泛性。不同分析层分析,兼顾宏观与全球意义,从高层到基层。 (2)理论与实践结合。 (3)关注媒介整合与融合。 (4)全面认知传媒在市场经济的生存。 (5)社会影响。 (6)传媒管理缺少基准性原则理论。 (7)多学科交叉互动。 (8)分享与讨论。 第二章: 本章主要回顾传媒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历程、独特的研究方法、检验手段以及研究重心的不断变化。 1.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金融压力如何影响各种传播活动、体系、组织和企业的学科,

2016年人大传媒经济考研,复试笔记,复试真题,考研大纲,考研真题,考研经验

人大考研详解与指导 (1)理论: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记忆)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重点记忆)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比较哲学)郑保卫那本比较红,二选一吧。(我选的杨的,对哲学比较感兴趣。当然最好两本都看一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最新版+刘海龙那本(这本很难,但是一定要看) 建议:做笔记。不是抄书,归纳的做笔记。比如,把有关新闻理论的东西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框架(当然在参考老师体系的基础上),然后把上面的三本书揉进去。传播学分专题,比如,传播效果、传播概念、传播规制等等,分一下简单明了容易记忆,把上面两本书揉进自己的笔记。传媒经济可以不做笔记(但是喻国明老师的论文必须做笔记),只有那一本经典的书,理解记忆。(记笔记时可以不按书上的原话,按自己的理解) (2)史:世界的看郑超然、程曼丽那本(纯属个人经验,当然对陈力丹比较感冒,可看他的。我自我觉得郑的好)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史比较难记,而且跟记英语单词似的,不久就忘了,所以一定要做笔记,把不必要的废话都删掉。天天翻。 (3)实务: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新闻采访学教程》张征 新闻实务的东西没有死记硬背的东西,全靠自己的悟性,但是一定的理论基础还是应该有的,比如新闻跳笔应该知道是什么。 注意两点:一这部分东西,也要好好看做笔记,千万不要按今年的出题思路去复习,因为题目会变的(我就吃这上面的亏了)。二平时要天天看新闻,注意一下人家的导语、评论是怎么写的。另外,人民网上的时评水平很高,记得复制下来看,自己比较欣赏的背下来(确实很有用,考场上我只用了30分钟就写了一篇时评)。 【记得一定要自己做笔记,人大没有参考书,涉猎面要广,平时看的觉得有用的观点,概念就记下来】 这一阶段,笔记完成了,而且把基本的东西都记得差不多了才行,否则大四会特别紧张。 另外,建议大家买一本辅导书:圣才教育?2012考研专业课辅导系列: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这本书每年都有一本,质量还是很好地。 3.大四 这一阶段,主要是做到两点: 第一,查缺补漏,把笔记完善。把笔记上的东西记得滚瓜烂熟。 第二,把人大新闻学院,尤其是喻国明、陈力丹的论文(近两年),背下来(当然主要是观点,阐释自己发挥)。记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思考,比如陈力丹老师是“问题型”的学者,文章都很犀利。主要有以下方向:新闻稿件问题分析、理论研究(包括新闻、传播、传媒)、新闻传播历史研究、新闻伦理研究等等,做笔记的时候可以稍微分一下类。喻国明老师的论文比较晦涩,但是写的文采飞扬,每一句话都很精准。所以关键是看懂而不是去刻意模仿老师的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复习 传媒经济: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传媒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普遍性问题,微观经济学研究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2、特殊问题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强大影响力问题公共物品特性问题信息共享和再生特性 边际收益递增问题盈利模式产业边界产业内部不同细分类型外部环境与规制 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根源:人类需要总是无限的,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和手段则是有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单个家庭(或消费者)与厂商在产品市场(消费品和服务买卖的场所)和要素市场(投入买卖的场所)上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做决策的结果 每一个家庭和厂商等经济单位基于它们各自的私利所作出的选择,是理性选择。家庭的目标被假定为效用最大化,厂商的目标被假定为利润最大化。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做这件事或多做这件事就是理性的,反之,不做这件事或少做这件事就是理性的。 机会成本:满足一种需要牺牲另一种需要的成本 微观经济学三大问题的回答取决于社会的目标,分为效率和公平两大类 如果我们通过生产什么或如何生产,能够使我们当中的某些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损失什么(帕累托改进),或者使所有人的境况变好,这样做就是有效率的。效率可以体现在生产中,也可以体现在消费中。效率可以通过专业化来实现,长期来看,消费品与服务的生产会由于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而更有效率。公平指的是以公正的方式分配收入。 公共物品:满足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做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叫做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叫做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应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竞用性:私人物品是不能被其他人不花费任何代价就消费的,一个人的消费数量会影响其他人 排他性:一旦一个人购买了一种商品,他就有能力排斥其他人消费 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传媒产品: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收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 传媒产品的性质具有动态性,受技术(加密,硬保护)、规制(版权保护,软保护)、商业模式等因素影响 二元产品市场——传媒产业重要经济特征媒介生产一种产品,却参与两个独立的商品与服务市场并非所有传媒产业都具有 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结构,包括对各种商业活动和其角色的描述动态性 广告支撑型两个关键点:媒介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受众与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历年传媒经济学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2004年传媒经济学 专业一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社会雷达 2、新闻选择 3、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 4、信息过载 5、内容分析 6、一城一报 7、舆论三要素 8、循环模式 9、民主参与理论 10、“休眠效果” 二、简析题(50分) 1、试分析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 2、简析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趋势与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50分) 1、有研究者发表论文认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什么是媒体公信力?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提升传媒公信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专业二传媒经济实务 一、名词解释(50分) 1、邮发合一 2、有效发行 3、分类广告 4、动众

5、制片人 二、简析题(50分) 1、试析“免费报纸”的盈利模式 2、案例分析:某电视台新闻中心基本任务规定:完全独立地负责新闻频道节目的播出和管理,并向其他频道提供部分新闻节目,试用组织理论分析某电台新闻中心组织结构图 三、论述(50分) 2005年传媒经济学专业试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0分) 1、知情权 2、公共新闻 3、精确新闻报道 4、新闻手段 5、公共广播电视机制 6、媒介素养教育 7、便士报运动 8、抽样调查 9、客观性原则 10、信息沟 二、简答题(50分) 1、简析媒介的公共性。 2、请谈谈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媒介产业的意义。 三、论述题(50分,选做一题) 1、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大众传媒业的产业化发展轨迹及现实趋势。 2、什么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经济有哪些环节,怎样提升影响力,请结合实际论述。 传媒经济与管理

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分工加剧,社会各个部分彼此依赖,组成社会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整合。大众传媒是社会信息系统。 1、传媒生态环境对传媒发展的意义:决定传媒制度、决定传媒发展水平、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力度、决定媒介的动作模式和操作方式、决定传媒的行业规范和职业理念。 2、传媒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基本定位:社会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制作、传播信息 主要作用:开发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实现个人的社会化、促进社会整合 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 政治对传媒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起决定作用是媒介的所有制。是宏观的。 政府的政治活动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体而微。这种影响表现在政治利用媒介进行宣传:发布政治信息;宣传政治主张;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的形象。 政治活动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界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发布活动,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 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反作用 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参与政治决策、塑造政治文化、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 1、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经济体制制约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决定大众传媒运作方式、推动大众传媒快速增长、为大众传媒发展提供物质力量。 2、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采集、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 监督市场秩序,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它偏差 刊载商业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大众传媒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 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 大众传媒对于文化影响 积极影响 促进了文化的民主化:共享与普及 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形态多样、丰富 主流媒体维护主流文化价值,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消极影响 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削弱文化的社会功能 影响并控制了大众的需求 “文化帝国主义”现象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软实力: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释放出来的对世界的无形影响力。传媒业处于软实力核心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